-
1 # 多特兒童專注力
-
2 # 光芒四濺的暱稱
1.要讓寶寶不哭鬧,媽媽千萬別吼叫
對子年輕爸爸媽媽來說,帶寶寶的過程中耐心是很重要的。在寶寶哭鬧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保持冷靜,並且告訴你自己:“這算不了什麼,我能處理”。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之前自己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什麼情況,教育寶寶時千萬別的寶寶面前表現出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別對寶寶大聲吼叫!因為這樣不僅起不到作用,寶寶還會越哭越厲害,而且,這還會給寶寶帶來反面教材,爸爸媽媽都是靠情緒來解決問題的,寶寶會認為靠情緒來解決問題時正確的行為。
2.對寶寶“不理不睬”
對於哭鬧不止的寶寶可以採取“故意忽視”的方法來冷處理。什麼也不做,讓寶寶知道哭鬧既不能被你注意,也不能幫助他達到他的目的。可是這種方法怎麼執行?如果是在家裡,那就走開,不看他也不管他,把他一個人留在屋子裡,任他哭。特別注意不要和寶寶做眼神的交流,否則寶寶知道你在關注他,會延長或加重哭鬧,如果他見你不理睬,不僅哭鬧,又摔東西,這時只需要把易碎會傷害到寶寶的東西拿走就可以了,然後繼續做你自己的事情;如果是在外面,不必管他,你只要離開去別的地方,不理他,不看他,也不叫他一起定,寶寶就會顧不上哭,乖乖的和你一起離開。如果寶寶不肯走,爸爸媽媽絕對不能獨自離開,躲在寶寶看不見的角落觀察寶寶的行為,在他不哭鬧後將寶寶帶走。
待寶寶的“暴風雨。過去.立即誇獎他終於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哭不鬧了,然後對寶寶說:“媽媽真喜歡這樣懂事的你,不過不喜歡大哭大鬧耍脾氣的你。”這樣會幫助寶寶理解:媽媽剛才不理他是因為不喜歡他哭鬧,而不是因為不愛他了。
3.要講寶寶聽得懂的,寶寶才會聽你的
很多爸爸媽媽會在寶寶哭鬧的時候給寶寶講一堆大道理,但是寶寶還是哭個不停,這讓爸爸媽媽感到無能為力。其實並不是寶寶不懂事,而是寶寶根本聽不懂爸爸媽媽說的是什麼:所以他才無動於衷。所以在帶寶寶時一定要用寶寶的思維.站在寶寶的立場上跟他解釋:寶寶開始可能會不接受,但是幾次下來,一定會有用的。
4.就這樣被他征服,是在“鼓勵”寶寶哭鬧
很多爸爸媽媽因為不捨得寶寶不停地哭,或者是覺得在外面哭影響會不好,所以就屈服於寶寶的哭鬧,寶寶只要一哭.爸爸媽媽就立即妥協。爸爸媽媽這樣做看似在心疼寶寶,為他好,其實這就是在“鼓勵”寶寶哭鬧,長此以往,寶寶就會變得越來越任性,不好看管,會形成很多不好的習慣,而且很難改掉。
作為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寶寶哭鬧而感到尷尬、惱火、心疼,要讓寶寶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他看到自己的哭鬧沒有起到作用,也就不會“自找沒趣”了。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
3 # 育兒知識分享
遇到寶寶哭鬧還暴脾氣,你們會怎麼辦?剛開始還能好好哄,後來直接暴力鎮壓的家長有多少?我想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雖然知道孩子需要耐心,需要教,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教,用什麼方式來教,才能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讓孩子接受。
先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週末你帶著孩子出去玩,孩子看中一個玩具,但是因為你帶的錢不多,而且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啦,所以你覺得不划算,不想給孩子買這個玩具,跟他說:“不能買,家裡還有呢!”
孩子一聽不幹了,直接從貨架上把玩具抱在懷裡,坐在地上就哭。這時候,負責銷售的售貨員也過來了,跟你巴拉巴拉地說了一大堆,想讓你把玩具買下來。孩子聽到售貨員的話,更是變本加厲地哭起來。這時候,你會放棄自己的原則,買下這個玩具嗎?
我想,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一方面出於面子考慮,一方面出於孩子考慮,都會選擇買這個玩具。而有些意志堅定的家長,則會哄騙孩子說,那邊有更好的,待會兒媽媽再給你買,好不好?
不管結果如何,這兩種教育方式是完全不正確的!買下這個玩具,相當於你向孩子妥協,以後孩子就會以此為要挾,逼迫你買下他想要的東西,一點也不知道心疼你,不懂你的辛苦。而另一種撒謊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你產生不信任感,同時他們在你身上的安全感會持續降低,導致你們之間的感情疏遠。
那麼,要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有效解決呢?千萬別哄,這種處理方法更有效!
首先,你需要“冷處理”,其實就是給寶寶和自己同時“降溫”。孩子想要東西,這本身沒錯,這是每個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正常發展狀態。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直接上去“哄”,也不能直接上去責罵。要想想怎麼讓孩子把這種激動的情緒冷卻下來。
比如,對他的這種做法不加理會,平靜地看著他哭鬧,轉移注意力等。如果你平時注意仔細觀察的話,很容就能發現讓他“冷卻”下來的方法。
等孩子不哭鬧以後,你需要對這次的事做出總結,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這件事,多問問題。
比如“剛才為什麼要哭?”、“想買玩具可以跟媽媽直接說嗎?”“家裡你有沒有這樣的玩具?”“你哭啦媽媽不給你買玩具怎麼辦?”“為了買玩具就哭鼻子是嗎?”這個過程,可以多次重複。在情緒穩定的家長面前,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問這些問題時,最好要有一定的邏輯性,逐步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賺錢很辛苦,讓他們懂得珍惜你的付出。而站在“管教”的角度與孩子溝通,很容易走到孩子的對立面。說出來的話和做的事,一定是居高臨下的判斷和指責式教育,根本不適合。
最後,等孩子情緒轉好以後,幫助他回顧剛才發生的事情。啟發孩子思考:以後怎樣防止類似情況發生、有哪些做法可以解決問題?當然,考慮到到孩子的接受能力,還可以採用其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回覆列表
細心的媽媽發現,從2歲起,孩子們就越來越有性格了。
但凡不合他們心意的事,他們一定會搖頭說“不要”,對於想做的事,即便家長不認可,他們也會說“非要”。不止如此,他們甚至會對父母拳打腳踢。
這種現象到底是突然產生的,還是有跡可循呢?
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失控,是在向我們釋放一個訊號,我們需要讀懂孩子情緒背後的潛在表達。
小至堅持自己吃飯、穿鞋,大至出門鬧著要買什麼,任何一件芝麻綠豆大的事,都可能是導致孩子情緒失控的引爆點:
看中了某個玩具,家長沒給買,便開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抱著ipad看動畫片,家長說幾句,便鬧起了情緒;
搭積木時,稍微遇到點困難,就爆了,直接把零件摔到桌子上;
想要出去玩,家長不讓去,就會開始哭鬧;
在學校被同學搶走了心愛的玩具,會聲嘶力竭的抓狂。
一般來講,家長這時候會有這幾種表現:
❶ 急著讓孩子不要哭鬧,不惜以打罵來阻止孩子哭鬧。
❷ 急著給孩子講道理,試圖從理性上壓倒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接受現實,停止哭鬧。
❸把孩子晾在那裡,不聞不問,坐等孩子自己情緒平復。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
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很多爸爸媽媽說: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跟天使一樣,真是可愛;但是當他有情緒、發脾氣的時候,我卻不知如何是好。
有時候我去跟他好好講道理,卻勸不了;我來硬的話又壓不住。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們非常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養孩子的時候會經歷孩子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往往會享受孩子的開心時刻,卻應對不了他們的憤怒或沮喪,或者想像滅火一樣趕緊把他們的負面情緒撲滅。
下面先來講一講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1
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
現在很多家長捨不得孩子難過,千方百計取悅孩子。
比如孩子輸了比賽,父母就會馬上安慰孩子:“沒事,下次努力一定贏。走吧,我們去動物園吧”。
這樣孩子的情緒很快被轉移了,他來不及體驗失敗的情緒、思考總結下一步的目標。對孩子來說,沒有自己的思考,他學習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就喪失了。
孩子有什麼需求都答應,孩子闖了什麼禍都不批評,孩子一哭一鬧就心疼。
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越來越驕縱,一旦有什麼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失控、哭鬧、發脾氣。
2
父母忽視對孩子的情緒管理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佈的《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顯示,在家長最關心的家庭教育專案中,孩子的情緒情感只佔11.93%。
女兒:“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法讓你滿意?”
母親:“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一句高傲俏皮的回答,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可悲的是,這段對話不是上司對下屬,不是買家對客服,而是母親對女兒。
2016年,深圳一個16歲少女,因不堪父母責罵,服毒自殺。
2016年,達州市渠縣中學一名18歲少年,在個人QQ空間寫下2800餘字的長文後,自殺。遺書裡寫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毀了,我的情商太低,情感這方面嚴重有問題,感覺不到父母對我的愛……”
至親之間,稱讚與肯定就這麼困難嗎?作為媽媽爸爸的家長尊嚴真就比孩子的情緒情感更重要嗎?
3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數不勝數。這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甚至這是孩子對父母心理狀態的一種繼承和延續。
有些父母在孩子惹自己生氣之後,往往會失去理智,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最後冷靜下來又心生悔意,懊惱不已,其實就是在不斷重複情緒失控的過程。
隨著類似情況日復一日的重演,這種心理模式逐漸被孩子習得和繼承,最後孩子也會變成容易失控的人。
4
孩子觸覺失調
孩子情緒失控,有時並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因為“觸覺失調”。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後發展成面板及神經系,也就是說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及情緒的好壞。
觸覺失調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為粘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挑食、偏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其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剖腹產的生產方式使孩子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缺乏觸覺刺激。家庭生活環境的改變,使孩子活動空間減少,缺乏戶外等遊戲。在成長過程中被家長保護過度或限制過度等都會導致孩子的觸覺失調。
◈
怎麼應對孩子情緒失控?
父母必須要明白,兒童對情緒的認知、表達、疏導都是發展的初步階段。
成人能夠清晰的分辨不同情緒:壓力大、生氣、挫折等,但是孩子往往不能分辨,只能籠統地感到“這讓我不高興”。
而且他們會用直接等行為把情緒表達出來,比如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等,他們還不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和疏解情緒。
作為父母,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透過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等線索去準確判斷孩子等情緒。
只有這樣才能搞清楚孩子行為和情緒背後等原因,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❶ 認同孩子的情緒
如果我們理解孩子,就能夠平復孩子的情緒,孩子也不會被同一個問題困擾。
小寶上幼兒園時,有次突然哭了起來,老師沒有指責他,也沒有問他為什麼哭,只是抱住他拍著他的背說:“小寶,你很傷心哦。”
小寶哭了一會兒,自己就說想媽媽了。老師就說:“哦,原來是想媽媽了,你完全可以早點告訴老師,不用不好意思。”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需要你的認可和理解。如果你不認同他的情緒,他可能覺得他不應該想媽媽,由此產生內疚感。這種情緒和想媽媽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就很難安慰。
很多孩子入園都會想爸爸媽媽,很多家長會說“不要想爸爸媽媽,我們下班就來接你了”,這就是不認同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說:“我會想媽媽的。”那麼就回答:“媽媽也會想你的。”
❷
幫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能感受到的情緒是模糊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定義情緒,這樣孩子才知道情緒是有邊界的,是可以控制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的方式除了直接告訴他“你臉紅、揮拳頭,這是生氣”;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介紹情緒的繪本,讓孩子直觀的學習,碰到這種情況是什麼情緒。
適合4-6歲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菲菲生氣了》《生氣的阿瑟》《我就是想要幹壞事!》
適合6歲以上
《卡夫卡變蟲記》《野獸國》《亞歷山大和倒黴、煩人、一點都不好、糟糕透頂的一天》《斯賓奇發脾氣》
這對孩子有很大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而且是可以改變的。把他們的思路從消極情緒轉移到怎麼解決問題的積極思考中來,這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❸
引導孩子調整情緒
家長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當孩子生氣想打人的時候,生氣的情緒是應該被接納的。
教孩子有效發洩自己情緒的方法,比如運動、大喊、大哭、唱歌,或者透過談心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
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和認同,他們就能平靜下來。但僅僅認同情緒還不夠。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❹
陪孩子玩觸覺遊戲
如果出現因觸覺失調導致的情緒失控,還需要父母給予多點耐心與刺激,幫助孩子走出“壞脾氣”。
家長可以讓孩子接受一定的觸覺小遊戲的訓練,從根本上調整孩子的情緒失控。
抓癢遊戲:
讓孩子躺在床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如果連一些常常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要加大此遊戲強度。抓癢遊戲不是把孩子抓撓舒服了,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刺激,強化這種感覺刺激的學習。
麻布刷身遊戲:
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手心、足部,可以邊唱歌或者講故事,保持輕鬆的氛圍,以免孩子過度緊張。也可以用毛巾、海綿、媽媽化妝用的軟刷子代替。
大毛巾卷遊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者下壓,也可以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強化各個部位的觸覺感受。
墊上游戲:
讓孩子在軟地墊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翻滾,對運動企劃,對觸覺,身體平衡與協調都有幫助。
小刺球遊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摩擦、輕壓,主要刺激孩子的後背、腳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與前胸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