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話是氣你的

    先來劃一組重點:

    5G使用者從2020年開始,將用五年時間完成“全民滲透”,使用者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12.8億;5G產業作為通訊基礎設施,其市場規模不會暴漲,到2030年產業規模將達到6.6萬億。

    因為有了4G時代的商業渲染,5G時代網際網路服務無需大規模使用者教育,在整體5G市場規模中,所佔比重最大。2022-2024年智慧手機和流量資費佔比短暫擴大,隨後趨於平靜。

    5G時代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全產業鏈佈局的智慧硬體生產商,對於他們來說,在這個時代到來之前,最需要關注的是計算能力問題。量子計算是目前可預見的解決方案之一。

    網際網路公司除了關注不同新服務渠道的佈局以外,其商業模式將向更深層的2B2C模式轉變。

    海伯利安:5G時代背景分析

    當我們說5G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說什麼?

    5G是一種通訊技術,而通訊技術是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

    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當導線中有電流透過時,放在它附近的磁針會發生偏轉。輾轉到1887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赫茲透過實驗,揭示了電磁波存在的偉大真理,為人類利用無線電波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景。而這就是5G通訊技術追本溯源的起始。

    電磁波之所以能夠被應用於通訊領域,和它具備的兩個特點密切相關:

    第一,電磁波是一種能量,所以是能量就存在產生和吸納的哲學可能,這與資訊的傳送與接收,具備天生的匹配性;

    第二,以現在人類物理學的認知,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就是光速,這一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資訊傳輸對速度的要求。

    所以在哲學和物理現實匹配性的基礎下,1986年第一代移動通訊系統在美國芝加哥誕生,也就是1G網路。

    而現在我們所說的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每一代移動通訊技術之所以能夠實現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時延和更穩定的傳輸,都是透過技術的演變和架構的調整,提高了可用頻段的頻寬和已有頻段的傳輸效率。

    圍繞夏農公式展開的技術升級

    提升頻寬,提高頻寬使用率和提升信噪比就是關鍵技術

    移動通訊技術是一系列技術的綜合體,所以從1G到5G,每次革新都不是單一技術的提升,而是多項技術合力的結果。所以從不同技術的源頭,幾乎無法梳理出移動通訊技術的升級路徑。

    但是,美國數學家、資訊理論創始人夏農,提出並嚴格證明了資訊在被高斯白噪聲干擾的通道中,計算最大資訊傳送速率的公式,也就是著名的夏農公式。透過這一個公式的物理含義可以知道,資訊傳輸速度與頻寬和信噪比之間的數學關係。

    因此,移動通訊技術每一次的升級,都是透過不同的技術手段,提升可用頻寬,提高已有頻寬的使用率以及提升信噪比,進而達到高速率、低時延和更穩定的傳輸,這三個功能指標上的飛躍。

    5G並非通訊技術的極限

    技術的自然進化反向促進現實需求的升級

    通訊服務與人類,從不同代際的通訊技術所能實現的功能上看,是和人類身為三維生物的屬性息息相關的。從1G到4G,是人從聲音,到圖形再到影片的通訊需求推動技術進步的。

    但一如物理與數學的關係,人類透過數學計算解釋和量化物理現象,然而當主次關係反轉之後,許多數學邏輯中可行的結論,卻很難在物理世界找到存在的證據,甚至很難被人類理解。

    在需求和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這個邏輯,能夠實現實時的影片通訊是人類基礎通訊需求的邊界,但是技術的進步並不會因此停止,而超越人類基礎需求的技術,將把現實帶往何方是很難想象的。

    所以5G的出現並不能單純的以資料傳輸速度的提升而論,這種速度上的量變到質變會一點一滴的改變現有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比如:智慧硬體的逐漸免費、移動商業服務入口的多元化,以及2C與2B2C的可能轉變……

    國家之爭與未來主導權

    移動通訊技術標準主導權影響企業未來一個時代的競爭力

    電磁波的頻率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資源,是超越國家主權的物理存在,因此在全球範圍內,國家之間隨意使用會造成一系列的混亂。

    因此目前,移動通訊技術的標準確認在國際上有專屬的協會和機構確認。3GPP成立於1998年12月,是行動通訊產業的標準化機構,其成立最初的目的是實現由2G網路到3G網路的平滑過渡,保證未來技術的後向相容性,支援輕鬆建網及系統間的漫遊和相容性。

    而隨著其組織的發展,3G、4G乃至5G的通訊技術標準都需要透過3GPP內所有成員的確認,再由國際電聯(ITU)確認,實現全球各個國家的有序落地應用。

    而甚囂塵上的5G主導權之爭,從標準的制定階段就已經開始了。通訊裝置生產商,比如華為、愛立信、三星等,在實際銷售裝置時的競爭已經是非常後端的市場經營行為。通訊行業真正激烈的較量是下一代通訊技術的研發和標準的制定。之所以這個標準制定的過程事關重大,是因為這些裝置生產商主要的利潤來源就是移動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其後期針對裝置的維修和最佳化。

    因此,當一套技術標準被確定以後,主導這個標準的裝置生產商能夠佔有產業鏈中最多的好處,這種好處源自這一套技術標準中所包含的專利權,因為使用同一套技術標準,所以理論上任何基站的建設都需要給專利所有方支付專利使用費。

    儘管理論上,3GPP確認一套技術的原則是技術的優劣,但若想所有成員均同意一套技術標準,或多或少都會和提出標準企業的市場地位有所關聯,而這種市場地位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全球行動通訊基站建設數量市場份額。

    巴里西納:5G時代商業模式變遷

    5G使用者在5年內完成滲透

    智慧家電促使5G使用者滲透率高於4G的極限值

    2009年是中國3G元年,中國3G使用者用了5年時間,滲透率峰值達到了35.5%。不過5年後的2014年是中國4G元年,3G使用者的滲透率直接被代際技術更迭所打斷。

    有了3G的孕育,加上3G到4G在技術實現路徑上的便捷,導致2014年4G開年使用者滲透率就達到了7.1%。截至2017年,4G使用者滲透率高達71.7%,預計到2018年可以超過85%。

    所以預計未來5G使用者會在5年內完成滲透,如果中途沒有下一代通訊技術打斷,巔峰滲透率應該維持在90%以上。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5G時代並非只有智慧手機才能將使用者轉化成5G使用者,常規的家電亦可實現5G網路連結,因此這個要素能在全網路時代到來之前,使更多4G時代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的人群轉化成5G使用者,所以5G的理論滲透率峰值要高於4G。但是5G出現5年後,其宏觀使用者紅利也會消失,2027年以後,5G使用者規模將隨華人口變化而增減。

    基礎設施投入的平穩上漲

    5G產業作為通訊基礎設施,其市場規模不會暴漲

    市場上極易混淆的概念是5G產業和5G時代下的經濟發展狀態,當我們提及5G產業時,我們描述的是作為基礎設施的5G產業,這個基礎行業因為涉及一系列真實物理世界的建設和業務調整,所以並不會像當下網際網路產業一樣存在爆發或者像異動一樣的增速跳躍。

    而伴隨這個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在5G通訊背景下的社會經濟業態,則可能存在飛速提升的活躍景象。因此艾瑞預計,2020年5G元年中國5G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0.6萬億水平,伴隨使用者規模的提升,相關基建需求的增加,5G市場將迎來4年的高速增長期。而後增速逐漸維持在10%左右,直到下一代通訊技術的落地。

    軟性服務是產業最大貢獻者

    5G是技術的升級,無需大規模市場教育

    在5G市場規模中,基礎設施投入在前兩年佔比較高,但是隨後會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而流量資費和5G智慧手機會在基礎設施投入基本完善後的第三年開始出現明顯上升趨勢。

    而在整個5G產業中,市場規模佔比最大的是各相關產業公司提供的主要依賴流量而提供服務產生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費,在開始和終端普及後,都是市場規模的絕對貢獻者。

    經濟前景背後更大的商業機會

    連結媒介和服務終端歸屬權的變化,引發的商業模式革命

    5G最表象的變化就是通訊速度的提升,但是當通訊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使用者的需求和關注點就會發生改變。類似這樣的需求更迭已經發生過數次,而每一輪被弱化的使用者需求點,則恰恰是技術在該輪革命中所彌補的缺陷。比如:使用者對計算機、手機儲存容量的擔憂、使用者對資料傳輸速度的擔憂等等。

    這些需求點在新技術時代會成為使用者的“習以為常”。在5G時代,這種需求的轉移可能會發生在以下兩個層面:連結媒介的更替和智慧裝置物權與使用權的分離。

    APP設計的極簡主義

    著重突出功能的產品設計理念,加速連結媒介的更替

    自2016年以來,全國APP平均單次使用時間基本維持在7.5分鐘左右,截至2018年下半年,這一數字降低到6.5分鐘,雖然2016年9月伴隨中國短影片行業的發力,APP平均單次使用時間稍有提升,但整體的下降趨勢比較明顯。

    從現階段的網際網路環境看,這是由於兩個原因:

    一個是大型綜合類的APP,其產品最佳化一直在進行;

    另一個是市場上誕生的新APP,在進入市場激烈的競爭之初,需要極簡主義來突出自身的定位和用途。

    這些都導致中國APP平均單次使用時間的下降。而且在不同機構的流量合作過程中,內嵌“小程式”的方式非常流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APP對於初創公司的重要性。

    在流量壟斷的環境下,不同形式的流量源對網際網路產業的意義已經非比尋常。5G時代速度對媒介功能的弱化,使得原本並不具備服務能力的淺層流量方,有機會以更廉價的形式為其它公司提供流量合作,在這個環境下,瀏覽器、黃頁型網際網路公司、甚至一些作業系統自帶的資訊整合應用都可能成為5G時代的重要服務媒介。這會加速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

    移動終端可能的極簡主義

    速度提升導致手機功能的變化,最終影響智慧終端形態

    2011年,喬布斯去世,隨後蘋果手機的市場預期下降,這也給了其它手機生產商趕超的機會,尤以中資手機生產商的趕超勢頭最猛。市場環境意外的變化,卻無心插柳的使智慧終端進一步在大眾普及,隨後連續四年智慧手機平均價格驟降。

    2016年後,為了讓智慧機具備更強的物理功能,手機的硬體成本逐步提升,導致全球智慧機平均價格回暖。時至今日,市場對智慧機在現有形態下的預期大不如前,所以智慧機產業進入跟隨成本波動而波動的階段。

    按照前文所述,如果5G時代的資料傳輸速度足夠快,手機將變成一塊具備聯網能力的顯示屏,其它不必要的功能都將被弱化甚至剔除,這必然導致5G手機成本大幅下降,而隨之而來的智慧手機價格,在2022年5G基礎設施構建完畢後,會隨著市場競爭而下降。而一旦投影或三維成像技術成熟後,螢幕的存在意義也將被削弱。

    所以智慧終端最終形態的變化,大機率會導致全球智慧手機價格行成穩固的下降通道,而下降通道的極限就是免費。如果將全球資本通脹的因素考慮進來的話,智慧手機的下降通道的傾斜角度可能更大。

    製造商的至暗時刻

    5G時代智慧終端製造商的機會

    2018Q2全球主流智慧手機生產商,只有三星和蘋果的手機利潤率能夠超過15%,而通過歷代iPhone生產的硬體成本變動節奏,和全球智慧機平均價格波動保持基本同步。

    在5G時代,如果智慧終端發生形態上的巨大變化,也就意味著原本利潤就不豐厚的絕大部分製造商,會面臨更殘酷的競爭環境,如果還以生產製造的傳統商業模式來對待,那麼很可能被淘汰。

    一如網際網路公司平臺化的發展戰略,5G時代的商業模式核心關鍵詞之一也是平臺,只不過5G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內涵是連結。理想狀態下,對於全社會來說,能夠連結服務提供方和需求方的平臺,其戰略價值是等價的。所以從這種層面上看,這拉平了當下網際網路巨頭與裝置製造商之間的定位,那麼其商業模型中最核心的要素也就有了相似性,即使用者規模。

    因此,在5G時代,無論以何種智慧終端的形態接觸到使用者,是這些製造商最大的商業機會。這一方面要關注手機本身的變化,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家電智慧化的趨勢,因為在未來,不止手機可以讓使用者連結到網上。如果將這一要素考慮進去,免費趨勢並不限於手機行業,而是全部智慧裝置行業。

    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延伸

    主營業務免費,增值服務崛起

    目前看來,作為主營業務的智慧硬體銷售收入如果全部清零,對於智慧裝置行業來說將是一場鉅變,這看似可能性非常渺茫。但是仔細審視目前幾大主流裝置製造商,這種趨勢並非毫無依據。在這一領域蘋果和小米相對走在前列,在財報披露過程中有明確類似於“服務營收”的板塊劃分,這說明在公司戰略層面的重視。而其它智慧硬體製造商,如華為、格力、美的、聯想等,在財報中均沒有這一板塊的披露。

    在國內各大智慧硬體製造商的公開演講中,可以體會到智慧硬體製造行業的轉型或商業模式升級共識。

    誠然服務並不是這些企業轉型的唯一出路,況且智慧硬體和家電的全部免費也面臨重重阻力。但5G技術的出現和未來更強通訊技術的出現,還有其它科技對工業生產成本的降低,都勢必促使這個趨勢到來。

    麥布女王:5G時代企業發展要務

    製造商:量子計算的產業化應用

    平行計算、儲存容量和計算能力是製造商霸業的核心問題

    如果如本報告中描述的未來趨勢成為現實,即智慧裝置製造商成為新的流量分發中心。理想狀態下,裝置製造商想要獲取更多使用者就需要將裝置免費,而能夠彌補財務損失的方式是開展一系列網際網路技術服務業務,能夠提供好相應服務,使現有網際網路巨頭面臨的部分問題,將成為製造商待解決的核心問題,並且製造商在5G環境下同樣的問題要更加嚴峻。

    一方面源於5G時代可連線裝置的暴增,另一方面也源自5G環境下資料與使用者行為軌跡和4G時代有明顯差異。這都導致裝置生產商照搬現網際網路巨頭的做法難以為繼。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網際網路公司:服務的底層化

    本質上的2C模式向2B2C模式的深層轉變

    一如前文所述,如果本報告所述趨勢成為現實,對於現有網際網路公司和創業者來說,最顯而易見要做的事就是在現階段與所有有連結價值的平臺達成合作,拓寬自己未來服務輸出的渠道。除此之外,更隱蔽也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選擇問題。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2B2C的商業模式並不新奇,在支付、雲服務等一切存在巨頭的細分行業中,2B2C早已是非巨頭企業既主動又被迫選擇的商業路徑。這個看似古老的路徑,在5G時代可能面臨更深層次的變化。

    現在的2B2C理論上有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在於B的選擇,比較被市場推崇的一種,B是直接面對使用者業務場景的商戶,另外一種是手握流量的合作平臺。

    從某種程度上看,為了保證優秀的轉化率,第二種流量B和公司本身有一定的競爭關係。而在5G時代,2B2C模式的深層轉變就是基於第二種流量B的改造。

  • 2 # 陸小兔1

    這個問題我們只能一起交流一下,雖然我算是行業內的人員但是不是做技術這一塊的。目前5g我的瞭解的有這麼幾個應用場景是有例項的。1、vr直播,這個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一下,漢馬是有例項的。目前還是存在基站較少和直播系統資費較貴的問題,但是確實是可以實現的。可以實現租賃使用的方式大致價格在2小時3-5萬。一些大型活動和傳媒直播行業應該會有很大市場前景。2、無人駕駛,這個很多汽車行業一直在做研究,有很多實驗區。前景看好,但是訊號覆蓋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5g的基站覆蓋範圍較小,目前投資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賺錢的問題您可以在多瞭解一下5g的通訊特點。所有的場景應用都是基於5g延遲低、速度快、和頻寬大的特點。延遲可以低到1-5ms,速度頻寬100g左右,單位裝置可以同時負載更多的裝置還不會互相干擾。個人覺得目前一些大型的場館活動應用5g是比較可行的。

  • 3 # EastSu862

    5G最直接的改變是上網速度變快了,專業一點就是高頻,低延遲,低功耗,最大的展望前景是物聯網。典型的代表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主要是AI,本身和5G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大資料會很好的幫助無人駕駛的發展,一旦無人駕駛成功了,創業的方向就數不勝數了。第二是醫學上面的幫助,這個說是遠端操作手術,我覺得有點雞肋,不是很看好。第三是全息技術,VR以及AR,這個發展的方向其實很不錯,但是也需要其它技術能夠跟得上。還有就是家電,水電錶,無人飛機的聯網,這個現有的技術就可,但沒有太大的創新點。總而言之,5G的技術和好,但是真正用的好的,必須要結合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才能創造更多的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帝曹叡死後,哪個曹氏宗親有能力挽救政權,不使司馬氏篡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