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嬙遙度天際

    說回司馬懿。司馬氏篡位有兩個先決條件,一個是曹真、曹休短命,而後曹氏宗親再無可以掌兵之人,這才讓司馬懿有了染指部隊指揮權的機會,為他走進曹魏最高管理層打下了基礎;第二個因素,是從曹丕開始,開始了對司馬懿的重用,加上曹丕、曹叡早死,皇帝更迭的太頻繁,權力不穩,導致司馬懿大權獨攬,最終架空了曹氏。就算郭嘉活著,他是能代替司馬懿指揮西線戰事,還是能阻止曹丕重用自己還不是世子的時候就跟他過從甚密的司馬懿?

  • 2 # 老龔166916589

    曹操死後。曹氏和夏侯氏後代已人丁衰落,曹坯起向後宗親中已沒有能人,曹真算是曹氏最後一亇能帶兵獨擋一面,被諸葛亮擊敗,由司馬懿接替。以後能領兵打仗的有鍾會,郭誰,鄧艾都是異姓。都被司馬懿收服利用,不再聽曹氏指揮。

  • 3 # 70後大叔講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想要給出恰當答案要經過仔細思量。

    魏明帝駕崩,曹氏宗親可以說已經沒有一個能擔當大任之人。有人或許會說大將軍曹爽如果接受桓範的建議,還有一線生機,可是造成曹魏政權衰敗的罪魁禍首正是曹爽,他的能力根本挽救不了曹魏!

    大多數人忽視了歷史上一個不怎麼出名的人物,他就是曹宇,魏武帝曹操與環夫人所生之子,曹衝的同母兄弟。在魏明帝死前,曾想託孤與他,可他拒不接詔,放棄了唯一一個長期維護曹氏政權的機會。

    司馬懿政變奪權

    公元249年,裝病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皇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出城祭拜明帝陵時發動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聯合朝中重臣在控制了整個洛陽後,請郭太后下詔,罷免曹爽兄弟之職。曹爽接受了司馬懿的勸降,拱手交出了兵權和皇帝曹芳的控制權。原本認為能儲存富貴,做一富家翁。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場殘酷屠殺,曹爽兄弟被夷滅三族,其黨羽被殺5000餘人。

    從此司馬氏開始掌控曹魏朝堂,一直到司馬炎代魏建晉,曹氏再也沒有機會撥亂反正。

    曹爽的愚蠢是誘發政變的主因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曹芳即位。當時由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重用何晏、鄧颺、畢軌、丁謐等一群譁眾取寵之人,排斥司馬懿等一眾朝中老臣。

    公元247年,曹爽聽從丁謐之計,上書曹芳,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自此之後曹爽大權獨攬,但在朝中也成了眾矢之的,不論是太后、還是朝中大臣與士族都對其擅權跋扈之舉,非常憤恨!

    積怨已久,一經引爆,就是血流成河的結局,這也是司馬懿能夠獲得絕大多數曹魏重臣支援,政變成功的原因。

    冬十二月,明帝疾篤,拜宇為大將軍,屬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讓。

    而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只因燕王曹宇拒絕了曹叡的託孤,固辭大將軍之位,才使得明帝不得不在臨終前,做出了提拔平庸的曹爽和召回在外統兵的司馬懿共同輔政的無奈選擇。

    選擇曹宇的原因

    魏明帝與曹宇雖為叔侄,但年齡相仿。少年時經常在一起玩耍,所以關係很好。明帝即皇帝位後,對曹宇的寵信比其他宗王要多。

    明帝之所以看重曹宇,正是其性格溫順,加之與各方關係良好,由曹宇執政能夠平穩過渡到少皇帝成年,可惜曹宇放棄了,對於明帝來說,時間不多了,精力也不夠了,他勉為其難地接受了第二種選擇。

    如果說有曹氏宗親能夠挽救曹魏命運的話,轉折點就在明帝臨終前對曹宇殷殷期許的囑託上。如果曹宇選擇了接受明帝的旨意,按照他的性情,絕對不會苛待郭太后,也不會激怒眾多曹魏老臣,更不會跟司馬懿達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不是搞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沒有以上的助力,司馬懿想篡權曹魏沒有藉口,想要成功是相當困難的,曹宇如果接受託孤,上位大將軍,最起碼能延緩曹魏政權衰落的時間。

  • 4 # 中行偃1

    答:目前對於此類問題還在研究之中……談幾點心得:

    首先,造成曹氏宗親沒有能力挽救政權的主要人物是魏文帝曹丕!明帝雖然在曹植的勸說下有了一些悔改,但最終還是沒有解決問題。

    我們都知道,曹丕當政之後,做了兩件大事改革官制,第一件事是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為官,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不多說話!第二件事就是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稱帝奠定基礎。

    但是,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稱帝之後,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還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同時,削奪藩王權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曹叡繼位後,基本繼承了文帝延續下的宗室政策,較為嚴苛,削弱宗室加強中央集權。

    明帝對文帝時期過分嚴苛的宗室政策有更改之意,太和五年,曹植上書陳述禁錮宗室過嚴的弊端,明帝有所觸動,回覆中言明:“夫明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說明魏明帝意識到了宗室政策的弊端,也贊同曹植的意見,可惜沒有徹底扭轉。

    除曹植外,還有一個人也提醒明帝了:大臣楊阜亦上書陳九族之義,明帝也下詔予以贊同。在太和六年下詔稱:“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詩不云乎,‘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強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宜,未有定製,非所以永為後法也。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將諸侯王領地由縣改為郡,透露出想要建立成體系且穩定宗室政策的想法,併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

    什麼努力呢?沒用!主要改變諸侯王不得進京的情況,在太和五年下詔 “古者諸侯朝聘,所以敦睦親親協和萬國也。先帝著令,不欲使諸王在京都者,謂幼主在位,母后攝政,防微以漸,關諸盛衰也。朕惟不見諸王十有二載,悠悠之懷,能不興思!其令諸王及宗室公侯各將適子一人朝。後有少主、母后在宮者,自如先帝令,申明著於令。”允許諸侯王進京朝見,據記載此後包括曹植在內的多名諸侯王(中山恭王袞,楚王彪等)都曾進京,燕王曹宇甚至兩度應徵入朝,參與朝政。

    這種改變不過是體現明帝的親情,宗族仍然沒有實質上的參政權和最關鍵的軍事指揮權和兵權。而這是曹丕吸取前人的教訓制定的宗族政策,魏明帝斷不會徹底的改變它!防家人更甚於防外人。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對不對?大家自己去品吧……

    在這種局面下,宗族成員惶惶不可終日,基本沒有奢望有朝一日還能主政?即使他們中有再聰明、再睿智、再有進取精神的成員也得不到應有的地位和權利,特別是權利!這樣的成員對皇權威脅又是最大的!羽毛還沒豐滿就被剪掉了。

    因此,沒有哪個宗族有能力挽救曹魏的政權,就是有能力他也沒有權利!如果是非要找出這麼一個人的話,就是陳思王曹植!他看到了他哥哥這項政策的弊端,也努力讓他侄子改變這種局面,但是,他沒有時間了,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5 # 西府趙王爺

    其實曹爽就已經可以了,他如果沒有自己作死,司馬懿也沒那機會。

    曹叡死後,雖然是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但是實際權力卻是在曹爽手裡。

    首先兵權,原本京師禁軍是由司馬懿和曹爽各掌一半。而曹爽聽從丁謐的建議,用了一招明升暗降,將司馬懿從太尉尊為太傅,雖然級別高了,但兵權卻沒了。同時他還用同樣的方式拔除了司馬懿在禁軍各營的心腹。讓各營直接置於自己兄弟的統領之下。

    丁謐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宣王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爽弟羲為中領軍,訓武衛將軍,彥散騎常侍侍講,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

    掌控了京師禁軍的曹爽其實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司馬懿再怎麼有謀略,沒兵他啥也幹不了。僅僅是所謂的“三千死士”就能奪權?

    洛陽城的禁衛軍可不是吃素的。

    但是他並沒有將司馬懿的勢力完全摒除,比如太尉蔣濟,那還是名義上的軍事主官,而中護軍司馬師更是有直接掌控一營禁軍,而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和掌控禁軍的二弟曹羲,全部都走了。京師禁軍群龍無首,司馬師與太尉蔣濟完全就可以拿著太后懿旨,調動禁軍,從而控制京師。

    既然當時就已經做出了架空司馬懿兵權的行動,那麼為何不果斷一點,讓司馬懿翻不了身?偏偏還要給他留一手?

    顯然曹爽有些過於自大了。

    我們再說說政權,當時曹爽對於司馬懿乃是全方位的排擠,不僅僅是削其兵權,連政事大小也是自己一併掌握。前面提到過,禁軍大權由曹氏宗親掌管,而政權則屬由曹爽的一干心腹把持,諸如丁謐、何晏、鄧颺等人。按理說,他們應該氏直接歸屬於太傅司馬懿,所有政事取決,得氏前向司馬懿彙報。但這下全部給曹爽給拿了過來。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鹹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

    所以,司馬懿是幾乎被完全架空了,基本上不管事。這也是為何司馬懿稱病不朝,他已經沒有了和曹爽正面對抗的實力。

    其實就從這一系列操作來看,曹爽只要不出半路出車禍,遇意外,司馬懿怎麼都拿他沒辦法。即使司馬懿他能兵變,僅僅憑藉三千死士和部分禁軍,他也無法做到一手遮天。因為司馬懿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他無法做到一個絕對的掌控。

    不得不說,曹爽的這一系列操作,僅僅從奪權來講,也還是不錯了。

    但是你架不住他作死啊。

    大權在握之後,他的一系列爛操作,將好牌徹底打壞。首先軍事上,他出兵伐蜀,一敗塗地,被費禕一頓胖揍。本來伐蜀這事兒,沒多大問題,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時機不對。曹爽當時對於曹魏大軍沒有絕對的掌控權,西北雍涼、荊州襄樊、甚至於淮南揚州,這三大集團,曹爽基本上都是叫不太動,他的優勢是在京師。

    所以此時對於曹爽來說,如何將邊境軍團掌控在自己手中,比如讓夏侯玄、夏侯霸逐漸對掌控西北,更換或者削弱司馬懿在荊州的影響力,至於淮南毋丘儉,其人一心忠於曹魏,安撫便可。總之,不要給司馬懿有起兵的資本。那才是真正的高枕無憂,即使司馬懿洛陽兵變,他鬧不出多大風浪。

    結果曹爽偏偏要去西征,結果損兵折將,反倒是削弱了自己對於軍隊的掌控權。

    當然,最昏的還是在朝堂之上。

    曹爽太自大了,排擠完司馬懿之後,他開始膨脹,專權擅政,將排擠面擴大到了整個魏國地非曹氏宗親集團。甚至於連太后皇上都不放在眼裡,為人極其高調放縱。

    其弟曹羲多此勸誡他,讓他收斂一點兒,畢竟你是臣啊。而且如今地曹家不是曹操時代地曹家,曹家是皇族。身份地改變導致其與滿朝文武,或者說豪門士族有一種天生地割裂感。你曹爽地驕橫,勢必會傷害到他們地利益。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曹爽這樣無疑是把滿朝文武推向了司馬懿那邊。

    要知道當時地士族實力很強大,九品中正制度下,個個都是一方豪強。在他們的支援下,就意味著司馬懿的背後站著整個滿朝文武,而且別忘了還有個郭太后。

    所以事實上,高平陵政變,曹爽或者說曹爽代表的皇權被孤立了,遭到了士族的統一抵制。如果沒有太尉蔣濟、司徒高柔這些人的支援,司馬懿如何政變?

    這誰擋得住啊?

    如果曹爽不作死,緩和與士族的關係,司馬懿估計翻不起來。

    所以,綜合來看,司馬氏篡魏這件事兒,怪曹爽嗎?當然要怪。

    但這是換個人就能搞定的嗎?我估計夠嗆。

    其實魏明帝當時不是沒有其他的人選,最初為了保障皇權,他的選擇的託孤大臣全是曹氏宗親。

    即叔父曹宇、族親夏侯獻、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曹操養子秦朗五人。

    很明顯,魏明帝的意思就是要將權力全部把控在曹家手中,所以換個人來,也是會這樣做,即打壓士族勢力。

    前面我說了一大堆曹爽如何作死失敗,但事實上,相對而言,他前期做的已經很不錯了。其他人不一定有他做得好,畢竟不是誰都能把司馬懿逼到那種地步。你的知道,高平陵之變也是運氣,如果不是曹爽將所有禁軍心腹帶走,給了司馬懿這樣一個機會,司馬懿估計很難做。

    而兩年之後,司馬懿就掛了,如果沒有這麼一個帶頭人,那就沒人能翻得起來了。

    而且曹爽他本就是當時曹家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大家都為他馬首是瞻。

    從長遠角度來看,魏明帝選他其實都沒問題。

    他其實就只差了兩年,他只要把司馬懿熬死,其實是有機會取得這場皇族與士族之爭勝利的。畢竟司馬懿只有一個。

    就算輸掉,曹魏也不一定滅亡。因為當時的滿朝文武,目的並不是不是要推翻曹魏,他們只是想拿回權力。所以高平陵之變的目的也僅僅是扳倒曹爽,架空其權力。

    至於後面,那完全是司馬懿趁機斬草除根,他騙了滿朝文武,曹氏走了,來了一個更加專權的司馬氏。這也是為何一直追隨於他心腹太尉蔣濟最後會與司馬懿決裂,選擇自殺。

    當然了,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狠一點,滅掉司馬懿。

  • 6 # 歷史神秘人

    魏帝曹叡早死,本來曹叡臨終前也做好安排,如果一切順利執行,也許就沒有司馬懿上位的機會,可是一切都是人為因素,只能說天意弄人了!

    本來曹叡臨終前,他最滿意的託孤重臣就是曹宇,曹叡和曹宇是叔侄關係,雖說曹宇是叔叔,可曹宇比曹叡大不了多少,兩人關係很好!曹叡之所以託孤曹宇,就是因為曹宇這個人性格溫和,為人謹慎有度,和朝廷各方面勢力都關係良好,有他幫助自己的兒子,相信政權可以平穩過度,司馬懿也不會有機會!可是曹宇堅決不當託孤大臣,無奈的曹叡只能選擇第二個比較合適的方式,就是讓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助兒子,曹爽還是可以的,只不過曹爽這個人過於暴躁了,急功近利,沒有司馬懿那麼隱忍,如果曹爽有司馬懿一半的隱忍,司馬懿絕對沒有機會上位,曹爽是把自己給玩死啦!

    曹爽和司馬懿各自控制了京師一半的禁軍,曹爽知道司馬懿的野心,司馬懿也知道曹爽不會放過自己,自然有一番爭鬥。曹爽前期做的還是不錯的,首先讓司馬懿升任太傅,這叫明升暗降,司馬懿也就沒有機會接觸兵力了。曹爽把禁軍裡面司馬懿的親信都一一撤換,換成自己的心腹,曹爽這樣做還是不錯的,行動迅速,司馬懿只能退一步回去休養了,隱忍等待機會。沒想到機會還真來了,是曹爽自己送上門的。曹爽越發驕橫跋扈了,越來越不把滿朝文武放在眼裡,他居然還軟禁了郭太后,自己獨攬朝政,這就過於急躁了,你想專權可以,不過要慢慢來,要學學你的祖宗曹操是怎麼操控皇帝的嘛!你急於打壓政敵,軟禁太后,這是把自己擺在風口浪尖上,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這是得罪了所有人,成為眾矢之的啊,當然你如果狠心,把所有人都殺掉了還簡單,只是曹爽沒有那樣做,既然做不了,就不要逼狗跳牆,要溫水煮青蛙,慢慢來,否則惡狗逼急了,反撲過來,你就完蛋了!

    曹爽打壓司馬懿是對的,但是不要打壓所有的人,連文武官員都得罪了,甚至軟禁太后,得罪了曹氏宗族,這就太愚蠢了!曹爽的弟弟就勸告他,不要那樣做,你這樣做是孤立了自己,成為所有人的敵人,一旦被你打壓計程車族和曹氏宗親結合起來,你就完蛋了,你剝奪別人的權力,別人就跟你拼命,曹爽沒有聽進去還是我行我素。結果就把文武大臣和士族推給了司馬懿,司馬懿看到這麼多人支援自己,感覺機會來了,在曹爽和皇帝去高平陵祭拜時,發動政變,控制了京師,曹爽逼迫無奈,只好交出權力認輸!

    老狐狸的司馬懿取的權力後,馬上除掉盟友,那些支援自己士族和曹氏宗親該關的關,該殺的殺,司馬懿用殘暴的手段清理了障礙,大家這才發現,自己上了司馬懿的當了,本來支援司馬懿政變是為了推翻曹爽專權,拿回權力,結果政變後,司馬懿趁勢上位,殺掉盟友,其實就是為了自己獨攬大權啊,可是一切都晚了,司馬懿比曹爽高明的地方就至於該隱忍時就隱忍,對付政敵時就不要手軟,一旦成功後就要斬草除根,政治鬥爭都是那樣殘酷的,可曹爽就是沒有學到司馬懿一半的功夫,年輕人就是太嫩了,沒有經驗!大權在握的司馬懿也只是活多了兩年而已,兩年後就病死了,如果當初曹爽不那麼急躁,扳倒了司馬懿後,不急於專權,而是處理好大家的關係,等上兩年,司馬懿病死了,不就什麼事都好解決嘛,你比司馬懿年輕多了,難道不能等上兩年嘛,等到了,司馬懿也就沒有機會篡位了!

    曹爽明明有好牌,卻自己玩爛了,性格決定命運還是有道理的,暴躁各有忍耐力還真不能混政治啊,你看司馬懿就會隱忍,隱忍到沒有多少年命了才發動,真是夠厲害的,這就是人的素質差距啊,你比不了人家,輸了就不要怪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養孩子學鋼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