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之策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記載過: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秦始皇坐上皇帝之後,所有事情都要親自處理。因此每天不得不批閱大量奏摺,而奏摺的數量竟然達到驚人的“石”。

    史記當中記載:石百二十斤,也就是120斤,就算是換算到今天也有60多斤。但是不要忘了,在秦始皇時期還沒有發明紙,所有的檔案都是由竹簡“書寫”,竹子比紙重多了。

    根據歷史當中出土的文物,秦朝用來書寫奏摺的竹簡,長度在25釐米左右,每根竹簡上可以書寫大約30個左右的文字。

    再根據當時的大小、密度、質量等因素綜合考慮來看,秦始皇每天需要批改閱讀20萬文字。20萬是個什麼概念?《白鹿原》、《基督山伯爵》、《教父》這些書也不過是20多萬字。

    這就關乎到秦朝如何上奏問題,在那個時期上奏檔案比較複雜,需要把事情從頭到尾詳述一遍。 事情怎麼起因?怎麼經過?最後發展到哪一地步?一直到最後幾百字,才說出來要秦始皇定奪的內容。

    所以對於前面這段“空話”,秦始皇可以選擇看或不看。只需要把最後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用幾句話把它解決掉就可以了。

    即使如此,每天還是要批閱三四萬的文字。能做到這種地步的人,古人能有幾何?秦始皇的文化水平究竟能有多高?

    他在位期間,其政策涉及了軍事、文化、經濟等內容。從統一六國,平百越,開疆擴土到書同文,車同軌等等,感覺就沒有秦始皇做不了的。

    之前分析過末代皇帝溥儀的學歷,也有過對於狀元的思考,認為這些人最低也是博士的水平。至於秦始皇真的不好評價,博士其實已經是最高的學位了。

    我們的老大如今在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從軍事到政治到經濟到文化。而學歷上面也只是寫著清華大學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所以一個人的能力如何不僅要看學歷,還要有著豐富的閱歷。

    至於秦始皇水平如何,可能見人者見智,但是我認為開始征戰前,算個碩士畢業,征戰幾年,算是博士。等到真正開始治理國家後,最起碼也是博士導師起步,隨著治理時間加長,水平也是一樣的上升,不知各位看官怎麼看。

  • 2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上高中時,語文老師講課從來不帶講義、備課本之類的,就幾支粉筆,講到到古文,課外閱讀推薦李斯的《諫逐客書》,每人寫讀後感,感覺秦始皇的文才沒有李斯高,畢竟人家是皇帝,不是文人、官僚、政客,秦始皇是管文人和官僚的,瞎猜吧,文化程度應該和高中老師差不多!

  • 3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秦始皇文化水平絕對不差,至於說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這個真的不好說,看完以下內容,大家可能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我們先說說秦始皇的老師。秦始皇的啟蒙老師名叫姬昊,姬昊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他很孤傲,周遊列國而收不到徒弟,不是別人不願意,而是別人受不了他的教學方式。但是姬昊學問真的很大,這在當時是公認的。後來姬昊成為秦始皇的老師,姬昊從不採用灌鴨式的教學方式,而是用那種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來一對一教育秦始皇。姬昊從不拘泥於書本,而是結合現實個歷史規律來給秦始皇講解。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知道秦始皇是個私生子,他小時候常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負,時間長了他就不願意出去玩兒,可是姬昊還是逼他出去玩,還告訴他一定要勇敢面對,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也打別人,一次打不贏回來總結經驗,下次一定要找到別人的軟肋將他打敗,這樣才能有立足之地。這是姬昊專門針對秦始皇的教學,因為秦始皇那時候只有這樣才能熬過苦悶的日子,才能保護好自己。這是姬昊教給秦始皇的做人方式,至於說文化水平教授得怎麼樣,我們從之後秦始皇掃除六合,統一文字和計量,建立郡縣制等功績中可見分曉。

    呂不韋,李斯也都教授過秦始皇。呂不韋雖是商人,但作為丞相,文化水平和治國之道也差不到哪去,更何況呂不韋與秦始皇聯絡緊密,貴為仲父,呂不韋的很多學問和治國之道也都被秦始皇繼承下來。李斯自不必說,文學家,書法家,政治家,後來當了秦朝得丞相,秦始皇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李斯得影響。

    但最讓秦始皇受用的是韓非得法家思想,韓非不是秦始皇的老師,但是他非常欣賞韓非的法家思想。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統一六國,又利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秦始皇按照法家思想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還利用法家思想防止人民反抗。可以說,秦始皇在這方面絕對史開天闢地第一人,這水平是相當高的。當然,副作用也非常大。

    所以說,我們從秦始皇老師的水平和其本人的治國水平來看,秦始皇也絕對對得起千古一帝的名號。至於說秦始皇的文化水平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沒有橫向對比,真的不好說。大家覺得呢?

  • 4 # 香茗史館

    這個實在沒法比較,帝王的執政能力實際上和文化程度關係並不大,秦始皇每天批閱大量的檔案,也只能說明他識字而已,並不能說明他的文化程度有多高,我認為秦始皇乃至後世明君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掌舵能力,具體則體現在任用官員、處理政務、政治思想等方面。

    我想如果讓秦始皇參加現在的高考,他肯定考不上大學,而文采方面我估計也比不上後世的那些狀元、進士,畢竟帝王之學和普通的文人士子、乃至現在的學者和學生是不同的。舉個例子,皇帝要下一道旨意,根本不用他的文采有多高,他只要把握中心思想就夠了,文采方面自然有專業人士負責;再比如修建一座宮殿,帝王並不用掌握相應的工匠技術,他只需要做出修建位置、宮殿規模、主要用途等大的決策,其他的自然有人負責。

    秦始皇少年時期流亡趙國,9歲才被送回秦國,幾年後秦莊襄王去世,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21歲開始秦政。可見,秦始皇經歷過系統性的教育時間並不長,我想即使接受教育,主要接受的也是王道之學,而並非文化知識。

    所以,我認為秦始皇的文化程度放在當今應該並不算高,因為他真正厲害的地方並不在此。

  • 5 # 大秦鐵鷹劍士

    嬴政的文化水平相當於今天的政治學博士,但是實際能力又遠遠超過博士學位應有的能力,就是今天的專家教授也難以比肩始皇帝。

    嬴政從小到大心無旁騖,除了練武就是習文,他不僅武藝高強,更精通諸子百家!嬴政對《商君書》研究深徹,是法家的忠實追隨者。韓非的《韓非子》孤本贈與嬴政,嬴政三天讀完,十年運用,其帝王心術修煉得神鬼莫測,實在是法家的真正集大成者。

    嬴政除了研究法家外,對儒家、墨家、道家等學問也有研究,深知各家學派的優劣,只是性格決定了嬴政選擇法家學說治國。秦朝建立後,天下博士七十二人與皇帝辯論郡縣制與分封制,皇帝本人學究天人,舌戰群儒,一一將他們辯論得啞口無言!

    嬴政文武雙全,文能治國安邦,武能再定乾坤。荊軻、高漸離、無名等絕世高手刺殺皇帝,皆被皇帝手刃!因此用現在的學歷來評判秦始皇的能力,是對皇帝的侮辱!

  • 6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這個提問有點意思哈。秦始皇每天批閱大量的奏章,他的文化程度比於當今如何?這相當於用古人吃了多少飯,去推測該古人的體重狀況,而且還要以古人的體重來比之於當今。吃多少飯與體重有關係麼?有,有一定的正相關係,只能說吃得多,胖的機率多,但反過來,胖與新陳代謝、健康狀況、營養吸收率等很多的情況都有關。

    以《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中“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譯文:皇上每日批閱奏章達37.5公斤,日夜皆有定額,不完成定額決不休息),這個,批閱量肯定不少,但只能說明始皇帝的勤政和體力好,以及首箇中央集權制,容易累死體質不好的皇帝之外,不能說明什麼,好象推導不出他的文化程度。定性當然可以,在秦時萬民皆愚純之中,秦始皇屬少見的文化人。

    那到底秦始皇的文化程度是什麼呢?這似乎還得去尋找更多的證據。以仲父呂不韋和生父異人(呂不韋做為政冶風投家,不會送個帶孕的趙姬,給欲結交的、未來的秦王異人的,這是長期風險投資中,最低階的自毀長城之舉,呂不韋如果這麼笨,還算有頂級商業投資眼光的政冶風險投資家麼?),異人和呂不韋從趙國逃亡到秦國,是在公元前257年。

    而且,當時秦軍要進攻邯鄲,異人與呂不韋恐被趙華人因洩憤而殺,用600金買通守吏,倉皇逃出趙國,而年僅2歲的嬴政與母親趙姬,被迫留在趙國,在母親家族的遮蔭下苟活。從這點也可以反證出,趙姬定非歌妓出身,而是趙國豪門之女。否則,早被趙華人,在秦國攻擊趙國邯鄲時,殺了祭旗了。公元前251年,8歲贏政和母親趙姬回到了秦國,結束隱名埋姓的生活。13歲,始皇帝登基為秦王。

    這裡先分析一下,呂不韋和異人從趙國跑路,到贏政母子回秦國的這段時間,也就是說,贏政在8歲之前,是無法得到頂級文化人呂不韋的教導的。而且,還要面對諸侯之戰強加給贏政幼小心靈上的痛苦和侮辱。或許,童年中被長期的戰爭所驚嚇和趙人的欺辱,導致以後贏政在性格上比較早熟、偏澈,且憎恨諸候亂戰,以及剛腹自用、執政勤勉的特點。

    僅就嬴政少年時的受教育方面來說,因史料匱乏,雖不好斷言。不過,估計沒有那個趙國名師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教他,也就是趙姬對兒子的既母亦師罷了。從8歲到13歲的登基,以及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這段時間,呂不韋、李斯當上了始皇帝的政冶導師,倒是無庸置疑的。在子楚(異人改名了)登基為秦莊王之時,呂不韋已貴為丞相,等到贏政為秦王后,又被尊為仲父。始皇帝做為呂不韋的政冶風投的成果,呂不韋自然會傾其所有而教導他。

    從歷史上看,呂不韋不僅是個大商人、政冶風投家、政冶家,而且,還是個有深遂的黃老道學的思想家。其所著的《呂氏春秋》,是以黃老道學為主線,兼採儒墨、陰陽、名法、兵農縱橫諸家之精華合輯而成,呂不韋曾說過,該書為統攬“天地、萬物、古今”之奇書,傲嬌地將該書懸於咸陽城門上,賞千金求改一字。以秦國名士如林、遊儒若鯽的情況,竟無人拿取此千金之賞,可見呂不韋有著當時無人匹敵的卓絕才學;

    李斯,師從荀子習帝王之學。初被呂不韋委以小官。後來,勸說並輔佐了秦王贏政團滅諸候、御成帝業,統一全國前,被委為長史(相當於諸候國的國務院秘書長),後官拜廷尉。一統全國後,成為大秦王朝的丞相,位極人臣,一言九鼎。李斯在統一中國後,所實行的廢分封、置郡縣、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度同制,統一貨幣、文字等鉅製國策,為大一統的中國,做出了驚世駭俗的貢獻。李斯雖師從儒家,卻漸漸跨了專業,成為法家忠實的身體力行者。

    現在看來,蠃政以秦王身份親政以後,呂不韋以”無為冶國、兼收幷蓄”的黃老之道,為秦國在招攬人才、開放相容、與民休息等增強國力儲備方面,及縱橫諸候的外交方面做出不少的貢獻;而李斯對秦始皇的影響,應歸於亦師亦臣的地位,在秦始皇滅六國、到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斯自始自終是個出謀劃策、保駕護航的角色。特別是在統一全國之後,李斯所提議上述的幾大政策,為穩定剛剛一統天下的大秦王朝,所做的貢獻是居功至偉、無出其右的。

    這兩個博學鴻儒在不同時期,相繼輔佐教導了天賦異稟的秦始皇。並促使秦始皇去開創了一個曠古爍今的大一統王朝。這就不單單是個單純的教化、或學歷方面的事了。而是,培養了一個偉大的政冶家,乃至讓秦始皇走上,至今任何政冶家都無法與之匹敵,“千古一帝”的超級政冶家之路了。寫到這裡,我顯然不是在迴避說明秦始皇比之當今的學歷,到底是屬於專本碩博哪一級的答案。而是在想,南轅北轍的去搞明白這個答案,還有意義麼?

    對於一個氣吞山河、海內歸一的頂級政冶家,開中華民族統一的向心力記憶之肇始,無論秦始皇在執政之中,如何殘暴苛政、嗜血掠奪,畢竟他拉開了中華民族俯仰生息的框架,讓我們的民族無論是在內戰分裂,或是在四海昇平之中,皆銘記牢固的一統觀念,使統一成為中華民族的唯一生存價值。面對這麼個裝備頂配的皇帝,我們是否還好意思問他,你到底是什麼學歷,抑或畢業於哪個名校?

    也許秦始皇躊躇滿志地,秀出個首都”咸陽大學”博士的學位證書,我們就如釋重負放心了;或許,秦始皇不好意思地,從口袋中摳出個”邯鄲小學”的畢業證書,言辭抱歉地說,”朕早年家門不幸、顛沛流離,以致學歷不太高,各位專本碩博的高士們,請多多擔待哈。”那又怎麼樣呢,我們能叫始皇帝,遜位給當今某位著名的博導麼?政冶家和文人本來就是術業有專攻、涇渭分明的異路人。硬要以古比今,有意思麼?

      

  • 7 # 鍾二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

    由於歷史太過遙遠我們也無法估量他的文化程度能達到今天的什麼水平,但是就他的歷史表現來看絕對達到了導師的水平,從古至今最高領導者學歷不一定高,但是智商一定很高。(比如《大染坊》陳六子)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

    1、實現華夏民族大一統。2、統一文字。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4、設立郡縣制,大小官吏均由皇帝任免,並延用千年。5、修靈渠加強對珠江流域的控制。6、修建長城抵禦外族入侵。7、南征擴大版圖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8、北征打擊匈奴,將河套地區納入版圖。9、設立“皇帝”這一稱呼,延用千年,意為功蓋三皇五帝。

    秦始皇每天批閱多少奏摺

    秦始皇時期都是在竹簡上寫字,這就造成了奏摺很重,要論斤稱的。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摺,按照現在的計算單位來說秦時一石重的奏摺約現在的30公斤。這些竹簡大約能寫20萬字左右,但秦始皇不必全看,只需看最後要讓他決定的事情,即使這樣工作量也是很大的。要說為什麼都要皇帝處理呢?

    這主要還是當時的一個政治思想“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也就是說天下的事都要皇帝決定。就這樣奏摺能不多嗎?也因此後來皇帝設立了丞相一職,到朱元璋時期又給廢了,朱棣時期又出現了內閣,這都是幫著皇帝處理公文的。

    其實皇帝也不是每篇奏摺都詳細批閱,就以鐵人郎康熙為例在博物館就有他批閱的奏摺,有些批語很簡單就三個字“知道了”。所以我們也可以聯想秦始皇當時可能也會採取這種辦法,就這一個“閱”(哈哈)。

    所以說皇帝位高權重,勞心又勞力,孤獨又寂寞,幹不好命都要搭上,是個高危職業中的高危職業。

  • 8 # 衣賜履讀通鑑

    史皇帝千古一帝,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法律學家,文字學家,帝王學專家,並且在這些領域,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我個人認為,其水平比象牙塔中的專家教授,是不好比較的。強行類比的話,我覺得他可以是政治學、軍事學、法律學、文字學、帝王學的博士生導師,順便還可以給他的學生們創造非常好的實踐機會。始皇當兵蒐羅了七十個博士,成立一個研究機構,說明,他也是有學術情結的,呵呵

  • 9 # 王建強書法

    不過按秦始皇的功績,怎麼在現在也是個政策研究室主任吧。你看他22歲就開始理政,不到四十歲就完成了統一大業,開創了中央集權管理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的郡縣制。還有統一文字,度量衡,修水利,建長城,包括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件件都是開天闢地的創舉,這些沒有強大的理論支援是做不到,制定不來的。

  • 10 # 海爾l校海飛

    秦始皇

    被成為千古一帝,而且還是國家的最好領導者,文化水平肯定不次,而且在文化方面秦始皇還統一了文字。全國的百姓書寫標準文字只能用小篆,日常書寫用隸書。

    在當時,即使有秦始皇不認得的字型出現,憑藉皇帝的稱號也能輕而易舉的找出認識該字型的人。他的學習力很強,畢竟是一國之君,必須涉獵更廣泛的知識。他需要認識其他六國的文字以及所對應到本國的是那些意思。

    個人認為,當時秦始皇的文化水平放到現在怎麼著也是教授級別。

  • 11 # 風如鐵

    文化程度評價一下人本就是錯誤。自然科學需要熟悉很多定律公式,成度要高些。社會科學方面,只要會識字就行,需要的也只是些歷史知識。

    如果把這些知識儲存當成文化程度高低,那麼相當於教授級別。

    但我個人認為文化程度高低指的是智商不是知識儲存。所以用一般性教育人才標準,不能比較重大人物的文化程度。他們那個位置必須是教授專家級別的,而且還是那種真才實學,不是投機取巧獲得。

    否則就不能勝任,昏君,亡國之君就是能力不夠造成的。文化程度可見,不是知識儲存多少,而是處理問題能力的智商高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向美國建議交出12名俄羅斯軍官來交換的布勞德,到底和俄羅斯有什麼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