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野45684378
-
2 # 亂神虎
個人感覺,這完全就是關羽的責任。
關羽的所有毛病都在這次失敗中充分體現。又怎麼可能用大意失荊州來簡單概括呢。
關羽的毛病體現在這次戰役的以下幾點。
第一,戰略意識太差。
關羽沒有解決後顧之憂,明明知道東吳虎視眈眈盯著荊州還敢北伐。而且多次得罪東吳,拒絕和親還痛罵孫權,還搶東吳的糧食。給東吳足夠的理由來打他。可以說,關二爺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第二,不會用人。
關羽北伐,竟然派軟骨頭的潘俊,糜芳和傅士仁來擔當守城大任。結果他們不戰而降。直接出賣了關羽,斷了關羽後路,迷失了生命的方向,直接進了刑場。
第三,軍事才能有限。
關二爺能水淹七軍,證明有兩把刷子。可是呢,他不思進取,沉溺在勝利當中。結果被老朋友徐晃完敗。丟了荊州不知道第一時間逃跑,結果還幻想著奪回荊州,耽誤了時間,被包圍麥城。好可惜姓關不姓項,沒有那樣的武力支援自己的無知啊。
第四,他的人際關係太差。
關二爺的名聲不錯。可是太得罪小人。無論是東吳的報復,還是手下的背叛,都離不開關二爺的助力。更可氣的是,關羽沒有封鎖訊息,讓手下聽說了荊州被偷襲的訊息,竟然都叛主逃跑了。最後關二爺被圍的時候竟然只有幾百跑不動的老弱殘兵。被東吳包了餃子。
綜上所述,關羽不是大意,實在是性格驕傲,情商太低,導致荊州失守。
看來光看春秋這樣的教科書還是太少了,還是要拓展知識,看看課外書吧。情商真的比智商重要啊。
-
3 # 大飛熊騎士
很難說誰應該擔當失敗的責任,因為襄樊之戰是基於蜀漢發展過快,內部很多矛盾未能及時解決,導致關羽進退失據,最終身亡的。如果,以結果論來說,很多朋友會認為責任人是關羽。理由有幾個,第一是關羽擅自發動北伐,第二是關羽被呂蒙,陸遜欺騙,留下防守江陵的兵力太少。第三,和糜芳,傅士仁關係弄僵,導致二人投降,關羽失去後方。第四,北伐時機不成熟。但是,個人認為這四個理由,至少有三個不成立。
第一,關羽是有假節鉞的權力的,相當於代替主公管理荊州或者發起征戰權力。第二,江陵城高牆厚,圍繞的江陵的戰爭,沒有一次是短時間內可以拿下。比如,周瑜圍江陵一年才下。曹真,夏侯尚,張郃長時間攻打江陵,未能拿下。孫權晚年,曹魏的王昶在江陵周邊打敗了施績,不過城池還是沒拿下。所以,江陵不好攻取,糜芳只要抵抗一陣子,關羽就能回軍來救。第三,糜芳,傅士仁和關羽的關係再不好,也不能因私廢公。第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機不成熟,這倒是關羽的錯,不過就算失敗,也不會落到失江陵和只剩幾十人,被東吳所擒而亡的下場。也就是襄樊即使打敗了,後果也不應該如此徹底,因此,把所有的錯歸於關羽,個人認為不公平。
那麼誰才是襄樊之敗,荊州之失的第一責任人呢?個人認為是劉備,最大的失誤就是用人不當。龐統在雒城不幸犧牲,諸葛亮就帶著張飛,趙雲,劉封等人入蜀,荊州就交給了關羽,這倒是沒錯。關鍵是,諸葛亮一走,無人可以輔佐關羽,調和矛盾。劉備後來倒是派了一個眼光不錯的王甫,但是王甫是東州集團的人,新加入蜀漢,人微言輕,更不要說調和荊州集團內部矛盾。
那麼說到矛盾,就不得不說劉備另外一個失誤,就是留糜芳在荊州,後來又接任南郡太守。更關鍵的是,糜芳又是早期追隨劉備的人,還是劉備的小舅子,但是糜芳的才能又確實有陷,糜芳因失火讓南郡軍器被燒燬就是一個例子。因此,糜芳受到頂頭上司,都督荊州的關羽責罵,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出身商賈的糜芳得失心太強,此時已經和孫權眉來眼去了《三國志.呂蒙傳》引《吳錄》。這點不像他的兄長糜竺,雖然才能不足,劉備卻對他善始善終。呂蒙白衣渡江後,傅士仁被虞翻勸降,糜芳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也隨之投降。如果二人顧大局,拒守南郡江陵到底,關羽就能回軍支援,江陵未必會失。所以,即使關羽被徐晃打敗,最壞的結果就是先放棄北伐,回保根據地,再找時機罷了。也正是糜芳和傅士仁不但害了整個關羽軍,也讓日後的蜀漢永遠失去了荊州。所以,糜芳和傅士仁的責任比關羽大。
另外,關羽在圍攻襄陽,樊城時,于禁等第一波援軍來救,屯在城北,關羽要完全圍住樊城,已經兵力不足了。所以,關羽幾次要求東三郡,上庸一線的劉封,孟達支援。可惜,劉封,孟達一個是害怕新得地盤,根基不穩。一方面,劉,孟自身矛盾重重,無法親密合作,結果都沒有去援助關羽。特別是,水淹七軍後,樊城已經岌岌可危了,但是關羽要對付徐晃的第二波援軍,所以又得分兵。如果此時,劉封等能趕到,就極有可能是壓垮樊城的最後一根稻草。可惜了,劉封有功不立,不能識大局,顧大體。但是,劉封和糜芳不同的是,劉封一樣犯錯,卻拒絕了投靠曹魏的孟達勸降,從忠誠的角度,劉封是高於糜芳的,能力也超過糜芳,而且劉封又是荊州人士。如果劉封代替糜芳守南郡,有可能結果大為不同,這也許也是劉備的失誤,當然劉備當時信任的人才不多,也是無奈。
所以,個人認為襄樊如此慘敗,第一責任人是劉備,其次是糜芳,傅士仁,第三人是關羽,第四是劉封,孟達。至於遠在成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不能怪他,他剛剛為了支援劉備打贏漢中之戰,盡起蜀中的男女資源,這時要好好安撫和治理益州了。
-
4 # 傲視蒼穹39
這個問題要經過分析才能確認,我們先看關羽的“頭銜”;“懂督荊州事”就是荊州軍民兼管的方面大員。“假節鉞”,軍事上可以不需奏報,便宜行事。四方將軍之首(軍銜僅次於劉備、劉封),方面軍司令。發動襄樊戰役的起因,是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並不是關羽無緣無故的發動北伐,而是曹仁首先攻擊關羽,被關羽打回頭了。應該是關羽的回擊非常的順利,打得收不住手,順勢圍困了襄陽與樊城。
首先,襄樊戰役之前,關羽並沒有任何的準備;看看關羽出征的戰將,僅有廖化、關平二人。連二線戰將都沒幾個。而且,廖化、關平二人其實並非劉備的戰將,而是關羽的私人部曲。只是沒有戰將,臨時把這兩人充任而已。糜芳、士仁是劉備的將領,南郡和公安只能交他們二人去守。根本不可能讓廖化、關平這兩位自己的私兵將領去守!其他人資格更是不夠。
其次,關羽自己僅是犯了戰術上的錯誤;襄陽、樊城是隔著襄江的。而襄陽還沒有拿下來,就急著渡河連樊城也一起包圍。為什麼?因為曹仁駐防的是樊城而不是襄陽,所以關羽反擊順手,就追擊曹仁到樊城,連樊城一起包圍。實際上曹仁之所以不守襄陽這個州城,而去重點守著樊城這個縣城。意圖已經非常明確;襄陽在襄河南岸,關羽可以從路上發起攻擊。而曹魏援兵要救襄陽的話,必須渡過襄河。關羽善水軍,很容易截斷曹魏的增援。那麼,襄陽就成了孤城,還是不得不放棄。而樊城在江北,曹魏增援十分方便。反之,關羽要攻擊樊城,就必須跨河作戰,攻擊力會被抵消一大半。這就是曹仁為何守樊城,而不守襄陽的原因。關羽兵力本來就有限,只是過於狂傲,忽視了“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他此時過於興奮,追擊曹仁直接追過了襄河。他應該以水軍阻斷襄河,以陸軍全力先攻下襄陽這座重鎮。之後停戰,與曹仁隔河對峙。等做好充分準備後,再渡河圍攻樊城。即使貪功,拿下襄陽後再圍樊城,兵力也可以集中使用於樊城。對曹仁的壓力就大得多!之後即使像史實一樣發展;丟了南郡、公安,還有襄陽一郡在手,也足夠關羽堅守待援的。強如蒙古鐵騎,尚且數十年攻不下襄陽。何況東吳一班陸戰十分菜鳥的水鴨子?曹魏即使想跟孫權合擊關羽的襄陽,卻又遇到水軍的難題。何況,曹操此時並不想去火中取栗,只想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其三,至於關羽的最後失荊州,丟性命。作為當事人,當然是有一定責任的;那就是判斷錯誤,以為東吳是盟友,搞搞小動作難免,直接進行下作的偷襲,應該做不出來。畢竟兩國是“友邦、盟邦”。並不是多數人人為的“傲”或者是“大意”所致。其實,關羽半點也沒有大意;沿江烽火臺就是最好的證明。東吳此時並非“敵人”,而是“盟友”,甚至是“同盟軍”。對於“盟友”,他也沒有完全放棄警惕性,沿江建立了烽火臺,還能說是“大意”嗎?
其四、守衛南郡的,是劉備的親信國舅爺——最不可能背叛劉備的糜芳。雖然一向與關羽不和(是一直不和,並非關羽臨時得罪糜芳),所以故意剋扣、拖慢對前方的供應(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關羽雖然很生氣,也說了幾句狠話。但他是國舅,無非是過過嘴癮,又能怎樣?誰見過關羽在內部殺過自己人,何況還是國舅?令關羽最沒想到的,是他會叛變。守南郡是劉備親自安排的,關羽能跟劉備說:“你的小舅子靠不住”嗎?士仁也是劉備安排的舊將。這兩人在荊州的地位,不是趙累、王甫等能撼動的。關羽要動他們,劉備那裡面子上就下不來。關羽還能說什麼?況且,糜芳久隨劉備征戰,也是從長坂坡曹軍重圍中衝殺出來的,足見他的能力並非菜鳥,而且還是“久經考驗的老同志”。所以,劉備才敢留下他守南郡,或許兼有監軍的意思。士仁的能力因為資料缺失,無從考究。但既然劉備敢讓他守公安,可見此人的能力自有獨到之處。劉備看人非常準,足見這兩人並非像小說忽略的那種邊沿化將領。如果此二人不是心術問題投降,而是選擇堅守。呂蒙、陸遜即使能騙過烽火臺,也絕不可能拿下公安、南郡這兩地。不出五天,關羽就能趕到。呂蒙、陸遜要是戀戰,恐怕反過來要成關羽的俘虜了!可偏偏最不可能的事發生了;兩人僅僅是為了與關羽的私怨,選擇了不戰而降。這是完全出於關羽意料之外的,根本防不勝防。所以,此事關羽是沒有責任的!
其五,上庸劉封的不救援雖然有錯,但關羽首先是錯在了戰術(如果不過河,僅圍攻襄陽,兵力是夠的),導致了“薄皮大餡”,所以才需要增援。其次是要求增援的方式不對;劉封是劉備義子,平常和關羽關係就不好,此時他的軍銜是“副軍將軍”。這是劉備的自創,應該可以這樣理解;一是“軍中副帥、副總司令(彭德懷的角色)”。二是把蜀漢軍隊分成兩部分,正軍、副軍。劉備是全軍總司令,法正是正軍總司令(劉備入成都後,委法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劉封是副軍總司令,大概如此吧。總之,劉封的“副軍將軍”軍銜,應該是高於關羽的(如果蜀漢統一了天下,劉封是可以封王的。而關羽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封王),而關羽卻是命令劉封增援。這就有點過於高看自己了。如果是“請求”,或許事情就不會是這樣了。總之,劉封的不發援兵,最終後果導致了關羽的被俘。但責任關羽要負一半,求人的事,還那麼趾高氣揚以命令的方式。而且,你求的還是軍銜高於自己,而又與自己不對付的人。如果好言相求,劉封或許看在你肯低聲下氣的份上,會發兵五千助你。別小看這五千兵,往好的分析,有可能曹仁就頂不住了,放棄樊城。有了襄樊,即使南郡、公安丟了,關羽還能在襄樊組織起奪回的軍隊。最小的作用,至少是能救關羽之命。試想;關羽回援荊州,半路荊州兵全散了。原因是荊州兵的家屬受到了呂蒙的威脅(善待其實也是威脅),這個誰也不可能阻止。到臨沮時,關羽身邊僅剩二百餘親兵。如果劉封增援了,那麼關羽身旁還有上庸的五千兵。上庸兵家屬在蜀中,所以不會散去。這五千兵反奪荊州或許不夠,但用來突圍回川卻綽綽有餘。
其六、關羽圍攻曹仁的時候,漢中戰役剛剛結束。劉備如果不是有意放棄關羽(不排除有這個可能),就應該放棄休整。一是立即將原荊州兵還回去一半(諸葛亮看不清荊州對東吳的厲害關係,但劉備是看到的),並命令原從荊州帶出來的戰將霍峻等也回去。再另選一大將(趙雲、張飛,甚至黃權均可)火速增援荊州。古代交通不便,訊息閉塞,如果等出了事再作安排救援,是萬萬來不及的。兩次從荊州調兵,荊州已經空虛,再加上關羽正在作戰,兵力更是捉襟見肘,劉備應該心裡非常清楚。二是命令劉封、孟達火Superb兵就近支援關羽。這兩條劉備是完全有能力、有時間做到的。但是,劉備卻無動於衷,坐視關羽慘敗被殺!所以,失荊州最大的責任是在劉備。諸葛亮此時是“署左將軍府事(國家副主席)”,荊州的情況他也是瞭如指掌的。而此時法正這個“謀主(參謀總長)”可能已經臥病了,諸葛亮是自然的替代者。可諸葛亮因為《隆中對》對荊州和孫吳利害關係的漏算,還沉迷在“東和孫權”的夢幻之中沒醒。但作為軍師,關羽傾力去攻擊曹仁,就應該意識到荊州會有危險。他就應該提醒劉備。可他什麼也沒做、沒說。所以,也負有一定責任!
綜上所述,我認為荊州之戰的失敗,主要責任應該是劉備,應負50%責任。關羽是主將,30%逃不掉。劉封罔顧大局,以私怨廢國家大事,至少負10%。諸葛亮旁觀者不清,又不能及時的提醒主公,負10%的責任!
-
5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是關羽。
作為荊州總督,荊州方面軍總司令,一直在期待北伐,然自211年劉備入川至219年襄樊戰役發起之後,依舊是軍隊不足,軍糧不足。作為荊州總督,關羽根本沒做到內修政理。
同時,關羽性格使然,對士大夫官員安撫不足,對王甫趙累正確建議沒有及時施行,最終荊州守將潘俊、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江東,宜都太守樊友棄城逃亡,導致陷入絕境,跟隨逃出麥城只有趙累等十來個人,怎能不敗?
在對待江東盟友方面,關羽固執己見,一對盟友主君不尊重,又認為江東不敢進攻自己,結果被陸孫所欺騙,撤走南郡部分軍隊去增援襄樊前線,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
關羽在實力不足,無法速戰速決,甚至軍糧缺乏的條件下倉促發起襄樊戰役,一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能力,急於向天下展示自己是劉備集團第一大將地位,嫉妒黃忠在漢中戰役斬夏侯淵的重大軍功。二是固態認為江東是自己的盟友,甚至派軍隊去江東地盤湘關運走倉庫糧食。因此關羽在戰役策劃不足,後勤保障不力,內部政權不穩情況下發起襄樊進攻戰,最終失敗也就難免。
至於劉封,他根本不屬於荊州方面軍管轄,對關羽沒有法定義務(如果劉封出兵救關羽,上庸被曹軍侵佔怎麼算?),何況劉封能夠出兵也多不過兩三千人而已,既要突破曹軍阻攔,還得翻山越水,根本很難救護關羽。
-
6 # 薩沙
顯然應該劉備承擔。
襄樊戰爭之前,劉備只有大約4萬多兵力。
其中2萬是劉備嫡系和劉琦的部隊。
另外2萬,是收編赤壁之戰潰散的曹軍和佔領荊州以後收編的劉表殘部。
然而,東面的東吳可以輕鬆拿出6萬精兵隨時作戰。
北面的曹魏雖然剛剛戰敗,拿出五六萬部隊駐守也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在於,劉備打四川,先後拖走了2萬多人精兵,只給關於留下了2萬左右的部隊。
這區區2萬人,連自保都很困難,畢竟東邊是東吳,北面是曹魏。
所以,諸葛亮囑咐關羽只能聯合東吳對抗曹魏,沒有其他辦法。
誠然,關羽過於自大,連敗於禁,曹仁後,對局勢過於樂觀,對陸遜過於輕視,擅自大舉北上,最終被陸遜吵了老巢。
這是關羽的錯誤,然而他手上只有區區2萬人,面對不下五六倍敵人,本來就是很難辦的。
況且襄樊地區河流湖泊縱橫,必須駐守大部隊才能有效防禦。
關羽之所以主動出擊,怕也是希望以攻代守,他明白單純防守恐怕是守不住的。
所以,最大責任在劉備拉走了主力,次要責任是關羽對戰局判斷錯誤。
-
7 # 南方鵬
襄樊戰爭的責任在《三國志》中已有定論的端倪,由關羽承擔。關羽是蜀漢將領之首,卻在荊州失敗後,在劉備時和劉禪初期未能得到追封,之後劉禪繼位七年,才得到一個不太友好的諡號,與他並列的張飛追封桓侯“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而關羽追諡則為壯繆侯,諡號說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意思是武力高強可惜志向沒有實現,言過其實。而與之齊名的馬超諡威侯,黃忠諡剛侯,趙雲諡順平侯,都是善諡。
諸葛亮也喊冤,我是有說過兩路出兵,但可沒有說可以一前一後出兵,一個打完另一個再打啊,兩路出兵是正合奇勝,何為正?何為奇?臨機應變不落俗套,可正可奇,才能讓敵軍摸不清頭腦,可沒讓你擅自出兵。好吧,就算你是元老龍從,要打仗總該通知一聲再打吧,你有嗎?我們該如何反應?
關羽說,“我不是派人入川通知你們我要開打了嗎”?諸葛亮“你決定出兵再派人來是啥意思?蜀道難,等人到了都過去好幾月了,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出兵,你已經水淹于禁七軍,連老曹都打算遷都避開你,我們出兵合適?你會以為出兵是來搶功的,誰敢帶兵去受你那臭脾氣”!
劉備說,都有理,不必吵了,說來說去全是因為荊州,本來我們跟曹操打得好好的,最壞就是孫權這個碧眼小兒,作為盟友,不幫忙算了,還橫插一腿,背後捅刀。我決定再次出兵,攻打孫權,給他個好看。
關羽:大哥……。諸葛亮:主公……。
-
8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劉封孟達兩位大將派在關羽之右虎視荊州,不可謂考慮不周,如果齊向前,劉備後續,吳國難敵,孟達(西川第二)可能事先被買通。
回覆列表
這個事你得問所謂的縱橫家,謀略家,軍事家諸葛亮,他可是三軍參謀總長。一篇隆中對忽悠的想做皇帝的劉備神魂顛倒,自從出山就沒打過幾次勝仗。兵敗襄樊弄死了關羽,閬中起兵弄死了張飛,白帝城弄死了劉備。弟兄三個都是武夫,三顧茅廬請的可是軍事家呀!守借來的荊州跟吳交惡,不知道退蜀韜光養奮,後起勃發,跟魏年年交戰,將資源打沒了,國也不國了。劉備得諸葛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