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軍情

    巷戰在二戰中就經常出現,比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都是一些早期的大規模巷戰,這奠定了未來陸地作戰模式,將會圍繞城市展開,所以巷戰對任何一方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近日英德兩國即將展開城市巷戰聯訓,雙方正在勘察聯訓的地點。當然重視巷戰是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因素是,兩國經費不足。就整個歐洲來說,經濟形勢都不容樂觀,各國都在研究下調國防經費,這阻礙了軍隊的戰鬥能力,再加上歐洲各國國土縱深小,也不具備打消耗戰的能力,因此聯訓巷戰就成為他們的最好選項。

    這對於美國來說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美軍本身就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自然明白巷戰的重要性,所以在部隊中展開了針對性訓練。另外在敘利亞戰場,巷戰也是主流,俄敘聯軍在推進過程中往往要面對叛軍的地道戰,各種出其不意的攻擊,在初期時候聯軍損失巨大。不過經過教訓之後,俄敘聯軍使用溫壓彈開路,喊話投降的方式取得了節節勝利。

  • 2 #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前後二次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戰爭,都是以血腥殘酷聞名與世的巷戰,已成了世界戰爭史上經典的城市巷戰案例。

    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高形式,當兩國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時,攻城掠地奪取維持戰爭的資源,就成了進攻方最主要的目的。

    而城市,特別是其中的大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區,工商經濟和文教科衛發達,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政治意義,是進攻方採取各種手段必須要奪取,而防禦方拒不投降,誓死要保衛的重要之所在,所以激烈的巷戰就爆發了。

    斯大林格勒會戰,其實已經奠定了城市巷戰的模式,也即雙方互不相讓,採取逐街逐巷、一幢大樓、一個樓層、一個房間地開展生死搏殺,於是,衝鋒槍和手榴彈,就成了巷戰的法寶。

    駐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美佔領軍,都遇到過規模不等的武裝分子的襲擊,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步兵參與過多次巷戰,儘管規模都不算大,但卻在城市中發生,好歹也稱得上是巷戰。

    葉門、敘利亞戰場上,武裝分子將迫擊炮、12.7/14.5毫米大口徑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反坦克導彈、單兵防空導彈、12管107毫米火箭炮等武器,有機地整合在各式各樣的皮卡上。

    由於皮卡車機動性、越野效能都非常好,武裝分子往往採取打了就跑的機動靈活戰術,武裝皮卡竟然成了城市巷戰的非常有力的作戰武器,讓配備坦克、步戰車的政府軍都損失慘重。

    隨著戰後新型武器裝備的越來越現代化,可能雙方陸地戰中集團軍或集團軍群規模、裝甲坦克叢集衝鋒的場面會越來越少,但即便陸海空天一體戰現代化的戰爭,最終佔領對方大中城市,依然得靠手持步槍的步兵,維持戰後治安綏靖也得依賴步兵,所以巷戰依然難免。

    即使佔領了大中城市,但當地抵抗運動一時半刻也不會停止,散兵遊勇會依靠手中的槍械,對佔領軍實施各種各樣的打擊,小規模的巷戰會時常發生,真正停止抵抗,會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一般防禦方的實力總是遜於進攻方,為了儲存實力,讓進攻方付出沉重的代機,防禦方會依託城市進行防禦,用巷戰的方式拖住進攻方,消耗進攻方的有生力量。

    由於城市遍佈高樓大廈、街道小巷、地下防空設施等,所以進攻方想肅清防禦方,往往要付出比放御方更高昂的代價,斯大林格勒和格羅茲尼巷戰,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實戰答案。

    因此,即使在當下,現代化戰爭條件下,打到最後面,進攻方想設法避免巷戰,都是非常困難的,除非防禦方投降。

  • 3 # 瘋狗的輕武

    因為現代就沒什麼大規模對剛的戰爭,大國互掐多是打打代理人戰爭、打打貿易戰、打打嘴炮什麼的。真幹吃不消,那麼剩下的都是代理人戰爭和非對稱戰爭了。

    非對稱好理解,比如美國揍伊拉克。野戰一合下來伊拉克就死了,所以剩下的就是成立維護維護治安什麼的,這也就容易打成巷戰了。

    代理人戰爭或者說一些恐怖組織、反政府武裝之類的掐架的話城市也很重要。你想作為一個地方勢力,你沒城的話要錢沒有、要人沒有、要名氣也沒有。誰特麼願意給你幹活?所以對於這類小股勢力來說,有城代表著有票子、有漢子、有威望。不然你就只是個寨主、有城了你就可以自稱XX政府。所以城市巷戰對這幫人也不可避免。

    其實總的來說就這麼回事,城市的人口、科技、經濟、地位擺在那邊,必須拿下。而現代戰爭不管是蹂躪戰還是菜雞互琢,都存在力的懸殊差距,而城市的複雜地形有能很好的給爛大街輕武器一個BUFF,然後無限Nerf重武器。所以弱勢一方怎麼也會想去城裡幹架。

  • 4 # 鍛刀煉心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戰爭是人的戰爭,哪裡人多哪裡就會有戰爭!人類文明的發展出現了城市,自然巷戰就會成為主流啊。但是錯了!巷戰不是“主流”,這是表象!

    人類在農耕文明時代,打仗是為了耕地,自然會在野地進行團戰。

    當出現市集的手工業聚集地,打仗是為了手工業者,自然會在城池(圍牆)之間進行攻城戰。

    接下來的封建集權時代,打仗是為了滅掉一國,自然會在運動中消滅敵方有生力量的殲滅戰。

    發展到這個階段時,人類逐漸開始高度聚集,原有的圍牆而居的手法已經不能滿足自由奔放的人類。堅固的“城牆”發展成“堅固”的城市群,每一座“樓房”都是一個“小城市”。鋼筋水泥的築造方式,給人類極大的安全感。

    但是爭鬥依然不息,方式推陳出新,核彈,人類終於研發出自我毀滅的終極武器。

    這時候的人類開始恐懼,絕望、害怕。核陰影的籠罩下,人類不敢越雷池一步,恢復了一種變態的“自律”----簽署彼此保證不先使用“核彈”的方式進行依然熱衷的“戰爭”。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下的地球戰爭,變成今天這幅模樣。在人多的地方(城市中),使用根本無法決定戰果的“常規武器”轟來轟去。猶如題主所說:“巷戰成為現代戰爭的主流”。

  • 5 # 木榮雨北

    其實不能說是巷戰是現代戰爭的主流,而是城市戰才是…當然城市戰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巷戰。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核武器的出現。

    圖為庫爾斯克會戰蘇軍防禦陣地

    一戰的時候由於陣地戰使得進攻方几乎寸步難進,坦克的出現,尤其是二戰初期德軍的閃擊戰,使得德國在戰爭初期獲得輝煌的勝利,但是隨著大家對戰爭的認識,就意識到坦克裝甲突擊的缺點,就是很難打環形防禦陣地,以及梯次部署陣地,庫爾斯克會戰德軍強大的裝甲突擊能力就被瓦解,最終失掉最後的戰略進攻能力,被蘇聯一路趕回柏林。

    圖:第四次中東戰爭戈蘭高地裝甲戰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方有絕對的坦克裝甲兵力優勢,結果卻在戈蘭高地撞了個頭破血流,損失慘重,最終阿拉伯人徹底失去勝利。

    可以說,戰後的幾次大規模衝突中,防禦方依託堅固的工事基本上都能阻擋敵軍的裝甲突擊(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實在太弱),但是前提是沒有使用核武器呀,其實只要使用核武器,任何防禦工事都是無意義的。

    圖:蘇聯西方81演習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冷戰中,歐美都處於防禦狀態,而蘇聯是進攻態勢,蘇聯真進攻歐洲,那是用核武器開路,所以很多人詬病的蘇聯坦克,裝甲車防禦不行之類,其實沒多少意義的,蘇聯是真有能力一個月飲馬英吉利海峽的。

    在這種情況下,野戰是沒法打的,尤其是我們,深刻認識到野戰很難。

    圖:哈爾濱7381工程

    比如當時哈爾濱的7381工程,其實就是要在戰爭中將哈爾濱打造成中國的斯大林格勒…當然非常幸運的是,戰爭沒有打起來。

    大國之間的戰爭其實只要比一比核武器數量,就知道誰該深挖洞廣積糧,不用打野戰,冷戰時期歐美的防禦還是搞積極防禦,也就是野戰防禦為主,那時候歐美還自認為戰爭打起來就是逐步升級,先打常規戰爭,打的不行了大家再來核戰爭…真打起來就是被蘇聯核平的結果,後來因為蘇聯有一個軍官叛逃,就告訴了歐美,蘇聯是一上來就打算扔核彈的。歐美自然是有調整的。

    圖:C17運輸機

    比如C17就是這個思路下的產物,以前還想著C5戰略運輸機運到中心機場,再用C130轉運到各個野戰機場…而C17就是能夠直接從美國飛到歐洲野戰機場,節省了一個轉運的過程,效率自然增加。

    反正冷戰也沒變成熱戰,蘇聯解體後,經過戰後幾十年的鬥爭,其實大國之間基本上形成了默契,談判為主別傷了和氣,大國之間如果打起來,就是參照上面。

    另外就是強權凌弱國,軍事實力的差距巨大,所以根本沒法野戰,弱國只能依託於城市進行作戰。

    圖:洛杉磯之戰劇照

    美軍在伊拉克費盧傑的城市戰就是美軍傷亡最慘重的,而且沒有公佈不值錢的偽軍——伊拉克政府軍的傷亡數量,而且費盧傑實際上就是個小城市,在中國頂天只能算中西部貧困縣縣城的水平。要是在大城市,有大量高樓,大量人口的城市,俄羅斯格羅茲尼其實也不算大,頂天也就中國東部中等水平的縣城,那傷亡…

    現代城市的建築會極大的遮擋優勢方的火力發揮,而且城市本身就建設在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是一個地區天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打都不行,而防守方則是不守都不行。

    圖:東方-2018演習的中國參演部隊

    這次東方-2018演習中,我軍第78集團軍一共3200人組成的半個合成旅(分別是來自68旅,115旅,陸航79旅和支保78旅。),整建制殲滅了俄軍一個4300多人的摩步團…而且從圖中有86裝甲車就能知道其實派出演習的部隊還不是國內精銳。

    這還是俄羅斯,可想而知現在,大國打小國的優勢有多大…

    綜上,現代戰爭城市戰越來越多,而且未來必然會越來越多,就在於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的進步,使得優勢方所具有的優勢太大,野戰基本上已經非常難以勝利,只能透過城市戰,來抵消優勢方的優勢。

  • 6 # 紅色手電筒

    這幾年的戰爭實踐中,巷戰的實踐是越來越多了。無論是車臣還伊拉克或者是現在的敘利亞,巷戰或者叫城市戰都是非常常見的作戰樣式,原來的各種建築物隨著正變成了一堆堆廢墟。

    城市戰的特點是,戰場通視條件差,通訊由於訊號差不方便,部隊的戰鬥隊形容易被分割,而且由於建築物極多,防禦工事也比較容易構築。而城市的地下管線工程,很容易就成為雙方的機動通道,使雙方的戰鬥成為三維立體空間中的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裝備步兵武器的輕步兵成為了戰鬥的主要力量,而重武器在城市戰中,由於火力毀傷效果不如野戰條件下的戰鬥,所以用起來比較麻煩。

    最近這幾年爆發的戰爭,大多數時候,對抗的雙方都是民間武裝和一個國家的正規軍之間的對抗,國家級別的軍隊對抗不多,也就是08年的俄格戰爭和烏克蘭東部的戰爭可以算是正規軍之間的對抗。

    這些民間武裝可以擁有大量充足的步兵武器,包括各種火箭筒在內,但是各種重武器如坦克重炮這種東西,可以有,但是就是有也數量不多,更重要的是民間武裝沒有一個可以使重武器能夠充分發揮毀傷效能的系統,象伊斯蘭國繳獲了飛機坦克大炮都有,但是這些重武器基本上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在野戰條件下,各種重武器是一支軍隊的火力基礎,比如俄格戰爭,在城市中作戰的時間不長,在野戰條件下,各種重火器的效能充分發揮,戰爭進行的時間極短。

    而換成了民間武裝和正規軍之間,就不一樣了,如果到了野戰條件下,民間武裝在正規軍的各種重武器的密集攻擊之下,很快就會土崩瓦解,但是如果把正規軍拖到城市中,那麼就是充分發揮了民間武裝手中的武器威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正規軍的武器威力。

    這幾年的戰爭大量出現的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如果說城市戰是以後戰爭的主流有一點過早,但是未來的城市戰會越來越多倒是一定的。

  • 7 # 戰略論

    原因很簡單呀,因為現代戰爭絕大部分都是非對稱戰爭,一方對另一方存在明顯的劣勢,強勢的一方佔據著絕對的空中優勢和地面重火力優勢,而弱勢的一方几乎沒有任何重武器,頂多有點反坦克導彈、迫擊炮等輕武器。這種輕步兵單位最大的劣勢就是火力強度和射程的缺點,根本不具備野戰的能力,所以必然會選擇城市這種堅固的“堡壘”進行作戰,以儘可能抵消強勢一方的重火力打擊能力,使其不得不被迫進行短距離的地面戰。

    城市這種擁有大量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地方簡直就是天然的“堡壘群”,而且無數的戰例證明單靠空中和地面遠端火力打擊,無論火力有多強、持續時間有多長都無法徹底消滅盤踞在城市裡的對手,最終仍需要派出地面部隊來進行佔領,而城市複雜的建築群嚴重限制了進攻一方的重型武器裝備的有效發揮,尤其是那些被轟炸的遍地瓦礫的地方效果更甚。

    如果是勢均力敵的兩個國家對決的話,主要的交戰當時基本還是野戰,雙方各自都要全力保護自己的工業中心、經濟中心等關係國家命脈的要點,而這些要點一般都是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大型城市,所以他們自然要儘可能的野外作戰以保護城市的安全,實在迫不得已才會選擇在城市作戰。

  • 8 # 使用者5770541302

    主要就是進入近代以來,城市成為了各個國家的主要發展物件,往往集中了交通、資源、人口、經濟等等多方面的力量,具有很大的戰略價值,所以實戰中各國一般都是以奪取城市為主要目標,所以也就出現大量巷戰了。

    伴隨著工業化的發現,現代城市開始出現,其往往擁有大量人口資源,自然資源等,以及工廠,交通線路等必要設施,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同時,城市的存在與否直接影響了作戰雙方計程車氣,比如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本身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還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具有極高的政治意義,所以雙方才會在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血戰。

    奪取了城市,就佔據了更大的作戰優勢。首先有現成的交通線路可用,便於後勤補給,而且本身城市的很多基礎設施也能給部隊提供不錯的保障,減輕部隊的負擔。而像內戰中,奪取城市就能獲得更多的人口和經濟資源,壯大己方勢力。比如民國早年的軍閥混戰,就是軍閥為了奪取更多的地盤擴充力量,而城市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目標,往往都是圍繞著城市進行的。

    正是因此,城市作戰就成了和野外作戰同等重要的課題,成了現代軍隊必須研究的作戰樣式,近年來很多國家也陸續推出了很多專門為城市作戰而研發武器裝備,就是為了打贏城市作戰。

  • 9 # 戰武奇兵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錯誤性,下面由軍武奇兵帶給您最詳細解答!

    仗打成什麼樣首先要看現在的戰爭模式,從二戰結束以後,多為極度不對稱的區域性戰爭(一般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欺負弱小國家),不過都是高烈度戰爭,動不動的彈藥投送量就達到二戰的幾倍幾十倍。也就是說戰爭模式在新的武器裝備下已經區別於以往,新的戰略戰術也在不斷改變和發展。巷戰不能說是現代戰爭的主流,只能說是戰爭態勢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在這之前或之後還是避免不了野戰。

    “巷戰”一個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新名詞,代表著戰爭向越發慘烈的態勢發展。

    不管從越戰還是到剛結束的敘利亞戰爭,並不是“叢林戰”和“巷戰”唱主流。越南戰場上除了叢林游擊戰外也有著名的“順化巷戰”,這場長達兩個月的巷戰給美越部隊均帶來巨大傷亡。敘利亞戰場就更不用說了,巷戰和野戰是相輔相成的,現在沒有一場戰爭是完全的“巷戰”,也沒有一場戰爭是完全的野戰。所以打什麼戰爭,還要看這場區域性戰爭所處的地理環境,雨林、沙漠、丘陵、山地、平原等等。大環境定下之後只要有人類居住的城市、小鎮甚至村莊都需要進行巷戰。

    順化巷戰中的美軍

    所以從文章開頭申明的戰爭模式,再加上主要地理環境,接下來就是第三點關於“敘利亞模式巷戰”的客觀原因。巷戰可以讓不佔優勢的一方透過逐屋、逐街爭奪的方式讓對方付出慘重代價,甚至改變勝敗結局。在巷戰中單兵武器可以從四面八方偷襲敵人裝甲部隊,而且從二戰開始,巷戰的短兵相接,貼身肉搏直到現在也常有發生,充分說明巷戰的殘酷性。

    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以殘酷的巷戰而著名。

    巷戰是所有國家不想打但又不得不打的戰鬥,任何先進大型武器在巷戰中可能都無法發揮它的巨大優勢,巷戰是屬於單兵武器的天堂,然而即便是美國也無法將每一個村莊、小鎮、城市都徹底炸平,同樣必須面對巷戰,不過巷戰之下“人人平等”,美國在經歷各種環境的戰場後實戰經驗已經有很大提高,在巷戰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打法,我們也經常能看到美軍巷戰中的攻堅戰術。

    巷戰中被擊毀的美軍M1A2主戰坦克

    從曠日持久的中東戰爭也可以看出,野戰與巷戰是共同存在的。從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更可以看出來還有比“巷戰”更難打的昇華版“治安戰”。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到結束的傷亡人數遠遠小於美軍在伊拉克治安巡邏時出現的傷亡人數。他們的車隊或遭遇路邊炸彈,或在街邊遭到狙擊手的襲擊,種種跡象表明治安戰要比巷戰還防不勝防,任何一輛在路上行駛的汽車、行走的路人都有可能對敵人發動攻擊。

    巷戰帶來的是一座座城市廢墟
  • 10 # 理想中醫人

    現代社會,自然對應現代戰爭。“斬首”行動,擒賊先擒王;科技、經濟、金融、通訊、軍政重點等,主要位居城鎮;癱瘓中樞,進而瓦解對方軍事,自然“接手”對方的科技、經濟等“家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醬牛肉的配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