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破影視

    最近這幾年小米價效比高,東西好又便宜,雷軍曾向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發起挑戰,表示五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無法超過格力,則輸給董明珠一塊錢。董明珠迴應,“一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雷軍則豪言:“我們是中國創造,你是中國製造。所以10億人民幣,我們必勝。”當年,小米的營業額為316億元,格力的營業額為1200億元。

    轉眼間,五年即將到來,賭約還剩不到一年,格力的發展依舊穩健,小米卻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小米。截至2017年10月,小米營業額突破了1000億元,而格力截至當年9月30日的營業收入為1120.3億元,距離董明珠在2012年提出的“2018年2000億”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

    去年,家電業專家劉步塵表示:“董明珠曾稱,格力每年營收增長比例為20%,其2017年如若達到1500億元的營收,那麼格力在2018年的營收將達到1800億元。而今年小米的營收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單從營收規模來看,小米目前與格力電器相差很大。不過目前格力的營收相對較為單一,主要依靠空調產業,其智慧裝置等新產業還在培育之中。從未來的市值和規模的成長性來看,小米更勝一籌。”

    產業經濟觀察家洪仕斌也曾公開表示:“如果小米IPO成功,則其市值將遠超格力。而IPO成功,也將助推小米在產業上的擴張,給小米的規模提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此外,多年來格力一直髮揮穩定,其智慧裝置等新興產業也已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間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市場普遍猜測雷軍會透過小米的IPO來贏得這一場賭局。小米一旦成功上市雷軍可謂是勝券在握。不過真正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最後究竟會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 2 # 中關村線上

    就在去年的7月9日,雷軍在港交所敲響定製的銅鑼宣告小米集團正式掛牌上市,不知不覺間,小米上市到今天已經整整一年了。相信不少人都很感興趣,上市一年的小米到底發展得如何,在這一年間小米又都做了什麼。

    01 時間撥回到一年前的今天

    小米敲鐘上市

    小米上市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在於,這是港股第一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可以說是開創了港股的一個先河,之後不斷有公司選擇以“同股不同權”上市。

    然而,相較於上市這件事的熱度,小米上市本身卻並不算特別理想,17港幣的發行價在上市首日即遭破發,開盤價報 16.6 港幣,下跌 2.35%,甚至被調侃稱為“年輕人的第一次套牢”。

    對此,雷軍顯然已經有所預料,他表示:“短期的股價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長期的價值才是。”

    在上市當日,雷軍多次強調“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從上市後來看,投資界仍然將這家公司當做一家硬體公司來投。這或許是小米最無奈的地方。

    02 一年後小米開啟“回購模式”

    那麼在經過了一年後,現在的小米在股市上又是如何呢?截止到7月8日,小米實時股價為9.8港幣,相較發行價17港幣已經縮水了近一半。

    現在的小米已經開啟了“回購模式”,小米在今年1月啟動了上市以來的首輪迴購,分3次合計回購了1997.22萬B類股份,耗資約2億港幣。

    截至7月3日,小米集團自6月以來已連續回購股份累計達19次,分別於6月3日、4日、6日、10日、12日、13日、14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7月2日、3日進行回購。

    對此,小米曾釋出公告稱,公司現有財務資源足以支援股份購回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公司以股份購回表達對現時及長期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對應一年前,小米現在仍強調自己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並對公司的“智慧手機+AIoT雙引擎”策略深信不疑。這一點筆者倒是很欽佩小米,即使處於逆境仍然堅信對自己的認知與判斷。

    03 這一年的小米很勤奮

    既然小米一再強調其“智慧手機+AIoT雙引擎”策略,那麼這一年裡小米的智慧手機業務和AIoT業務分別發展得如何呢?

    首先來看智慧手機業務。

    從2018年7月9日至2019年7月9日期間,小米共釋出了18款新機,分別為:小米Max 3、小米8青春版/8透明探索版/8螢幕指紋版、小米Play、小米9/9 SE/9透明尊享版、小米CC9/9e/9美圖定製版、Redmi Note 7/7 Pro/7S、Redmi 7/7A、Redmi K20/K20 Pro。

    小米9透明尊享版

    從數量上來看,小米這一年可以說是相當勤奮了,產品線涉及多個消費層,上到5000元檔位的小米9透明尊享版(12GB RAM),中到2000元檔位的Redmi K20,下到500元檔位的Redmi 7A,均有所覆蓋。

    而在本月初,小米釋出了小米CC系列,主打年輕使用者市場,進一步細分中低端市場,承載了原本Redmi系列的部分職能。

    再來看看AIoT方面的動作。

    去年11月,小米舉辦了第二屆AIoT開發者大會,並投入1億元打造“小米AIoT開發者基金”,用於激勵AI技能開發者、激勵硬體裝置廠商和AI技術公司,共同打造AI新生態。

    小米宣佈了與宜家達成合作,這對小米AIoT的推動有不小的意義。

    小米AIoT家居產品

    產品方面,小米生態鏈的產品陣容在不斷擴充,推出了Redmi全自動波輪洗衣機、米家網際網路空調C1、小米米家智慧門鎖、掃地機器人1S、米家多功能IH電飯煲1S、小愛觸屏音箱等智慧家居產品。

    在今年的米粉節上,小米還公開了米家破壁料理機、米家多功能電煮壺、米家溫溼檢測電子錶、Redmi AirDots真無線藍芽耳機、小米米家對講機2、小米旅行箱青春款、米家防藍光護目鏡Pro、米家手持無線吸塵器等AIoT生態鏈新品。

    04 背後問題可能出在哪?

    從上面來看,小米這一年前前後後忙出了不少東西,為什麼股價還是縮水了近一半呢?

    首先還是從智慧手機業務來看,根據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智慧手機業務佔到了小米總體收入的61.72%,儘管雷軍多次強調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這家公司仍然嚴重依賴手機硬體銷售。

    結果目前全球的手機市場環境都不算太好,根據財報顯示,小米2019年Q1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6.3%,國內出貨量同比下滑了3%。

    海外市場對小米來說是另一個痛,原本最大的優勢市場印度也被競爭對手擠下寶座。相信大家近來也注意到了小米在海外市場中的收縮,MIUI逐漸關閉了境外地區的部分服務。

    MIUI臺灣/香港論壇7月1日停止運營

    但對小米來說真正麻煩的是AIoT業務。我們之前就說過,小米對自身的定位與投資人存在嚴重分歧,這其中核心就在於AIoT。

    小米將自己定位為一家智慧手機+AIoT雙引擎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但AIoT現在並不能讓投資人看到其盈利的能力。

    這一年來,小米釋出了多款AIoT生態鏈產品,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可惜回報暫時是看不到的。而港股恰恰有這樣一個傳統,那就是港股投資人對於“有潛力但暫時沒有盈利能力”的公司興趣普遍不大。這就讓小米相當地難受,也不怪有說法認為如果小米當初如果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情況會好得多。

    但筆者認為,這也不僅僅是投資人眼光長遠與否的問題,就小米本身AIoT業務在上市後這一年的進展來看,也存在不小的問題。

    就大的動作來看,這一年間真正稱得上有分量的也就是和宜家達成合作,更多時候還是處在概念的層面,進展不大。

    就產品角度看,小米確實推出了不少新的產品,但始終缺少一個爆發性的入口產品。甚至這些產品本身是否真的能算得上融入AIoT生態,都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很難被稱得上是AIoT產品

    事實上,消費者在看小米生態鏈新品時,更關注的是外觀設計和價效比,而對於小米更重視的智慧與物聯很少給予關注。這也是因為當下小米的這些產品從設計底層,就沒有將智慧和物聯作為核心,出來的產品往往依然是一個個孤島,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很弱,也不怪消費者注意不到。

    這一切都讓港股的投資者對小米的AIoT業務抱有足夠的信心。

    05 7次架構調整見小米改革的決心

    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小米除了不停地回購股票,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扭轉這樣的局面呢?筆者看到了三點。

    首先是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就在本月1號,小米進行了上市後的第7次架構調整,形成了財務部、參謀部、組織部三大部,加上質量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採購委員會三大委員會的整體架構。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三點,一是雷軍兼任中國區Quattroporte,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發展與團隊管理。雷軍重新出馬親自來抓中國區的業務,顯然之前的問題不小了。

    二是成立大家電事業部,王川兼任事業部Quattroporte,負責除電視之外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品類的業務開展和團隊管理。

    三是原人工智慧與雲平臺部拆分為三個部門,即人工智慧部、大資料部和雲平臺部,將這三個部門拆分出來獨立培育。

    這一系列的組織調整直接的目的就是解決小米當下業務面臨的各種問題。

    智慧手機業務方面,小米對旗下所有手機產品線進行了梳理,以及對產品結構和釋出節奏進行主動調整。目前看來,小米手機產品線將形成小米、Redmi和小米CC三駕馬車的結構,分別針對高中低三個市場。

    小米CC9

    AIoT方面小米不僅沒有放棄,而且要加大力度,成立大家電事業部顯然不是小米要做傳統家電,其背後還是AIoT的那套邏輯,甚至在任命檔案中明確提到這是“為了持續強化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做出的調整。

    集團高階副Quattroporte王川親自負責AIoT大家電業務,顯然是小米對AIoT業務下了重本,是未來小米的另一條腿。

    06 下一年小米的走向 有些問題要答

    就目前的兩大核心業務來看,小米下一年的發力應該仍然是集中在這兩點上,而且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充滿挑戰,但也不缺機遇。

    智慧手機業務方面,目前小米新機的釋出節奏仍然存在問題,旗艦機型在年初發布後要撐一整年,下半年沒有鎮得住場的旗艦顯得後勁疲軟。產品線細分梳理也需要更進一步,目前依然存在劃分不夠明確的一些型號。

    更重要的是,馬上到來的5G將是下一次換機大潮,小米是否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迎接這股5G浪潮,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小米5G手機何時上市?

    AIoT方面倒是筆者更看重部分,一來這個市場上還沒有形成影響力的AIoT品牌,二來小米生態鏈反而是潛力較大,相對更完善的一個。

    小米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視窗,儘快調整AIoT業務中的問題,或許能夠在這片新的市場中大有作為。

    筆者認為,小米的雙引擎方向沒有問題,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但關鍵在於這兩個引擎如何處理好自己問題並形成增長的力量。

    小米也應該做好股價繼續低迷的準備,只要硬體綜合稅後淨利率還是小於1%,AIoT業務短期繼續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就依舊難以獲得港股投資人的信心。

  • 3 # 17看科技

    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以17港元/股的發行價在港交所上市,粗略計算的話,對應的市值為539億美元。而在IPO的第二天,小米股價漲至18.98港元收盤,小鵬汽車董事長更是宣佈連續兩日買入1億美元的小米股票。

    為此,很多的投資人和員工的態度變的樂觀,他們更感覺回到了“千億小米”時熱鬧的場景,然而經過一年的時間,小米股價破天荒的出現了下滑,從17港元一路跌至9.61港元,市值蒸發了43%。

    在股價跌成了這樣的情況下,或許你們也在思考,到底應該怎麼去定義小米,把它進行劃分呢?。小米剛出來的時候,是以價效比的手機獲得了市場,不過發展至今,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手機廠商。

    在智慧傢俱上也是有著廣泛的佈局,所取得的成績也是非常不錯,但是,請問它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呢?如果是手機的話,那在2017年的時候,小米手機在國內的出貨量是首次回落。

    緊接著在2018年第四季度顯著下滑,國內出貨量是1030萬臺,同比下跌35%。此時國內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是非常火熱,華米OV和蘋果是佔據著主要的市場份額,其他小廠商的市場份額從三年前的30%被壓縮至8.5%。

    金立、美圖、錘子等品牌根本美元多少的市場,最後只能是無奈的退出。也就是說接下來的爭奪是圍繞華米OV和蘋果它們。先說蘋果手機,雖然是有不少的果粉,但在國內市場面前,是受到了很多的排擠。

    它並沒有想過要去了解國內的市場,使得錯失了很多的機遇,以為靠著過硬的產品就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總結起來是沒有跟上國內智慧手機發展的腳步,因此銷量下滑,加上有其他國內品牌崛起,優勢基本喪失了。

    然後是OV,說起它們你們或許會覺得質量不好,靠打廣告來獲得銷量和消費者的認可。但是不能否定,它們的做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面對接下來的考驗時,所作出的反應要比小米快。

    最明顯的一個就是推出自己的子品牌手機,單獨再做一個。這一點華為早已經在部署,而OV旗下的新品牌,憑藉著硬體的優勢與廣告的雙重合擊,是使得消費者對它們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轉變。

    比如VIVO的IQQO,如果不說明是VIVO旗下的,有多少的消費者會知道呢?另外就是在科技創新上,是下了大功夫。首次的使用升級攝像頭、屏下指紋技術這些,給消費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然後華為手機,應該是不用多做介紹了吧。回過頭再來看小米,它是怎麼樣的呢?對於子品牌的推出,是比OV要晚的,意味著在那一組中是最後才想到的,自然在很多方面都要落後。

    而且隨著華為在海外遭受到的封鎖,更是讓我們看到了科技創新、研發的重要性。加上華為一直一來堅持著自主研發,才不會受制於人。這些事情是讓消費者看到了什麼才是競爭的核心。

    儘管你的價效比非常不錯,萬一哪天不提供貨了,你的智慧手機還能使用嗎?這樣的一個轉變,使得小米失去了原有的光環。

    第二個,或許很多人認為loT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為什麼小米會被成為百貨公司,原因就是在手機、家電、網際網路等多個領域的佈局,推出的產品有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智慧插板等。

    按照它的這個設想,應該是想打造一套完整的智慧家居產業鏈,在這方面,是沒有誰比得過小米。在今年是把空調做成最重要的爆款,6月11日,又是釋出了小米巨能寫中性筆,據說可以繞足球場寫4圈。

    在loT的多個科技企業中,是逐漸形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搭建平臺為主,自產少量核心硬體。另一派是以生產硬體為主、平臺連線為輔,顯然小米是屬於後者。或者可以認為,小米的loT部署,賣的還是硬體。

    但是這些能產生多大的收益呢?另外根據相關資訊瞭解到,在管理模式與薪酬制度上,也是存在著明顯的問題,這些都是造成小米現在處境的原因。不過我還是想問問雷軍,小米的競爭能力到底是在哪,以前的那個還適用於現在的環境嗎?

  • 4 # 抄底狂人松果

    第一:成本,一般新股上市之初,流通股成本都比較統一,所以大資金炒作都比較容易。沒有了獲利盤的拋壓。

    第二:熱點,由於是新股,知道和關注的人也非常多,有了流量也就意味著可接盤的人更多,所以遊資就會進來炒作一番。

    第三:隨著時間的推移,熱點效應漸漸退卻,遊資的退出加速了股票的下跌,股票下跌就形成了套牢盤,有了套牢盤,後期就更難有資金進來炒作。

    第四:然後漸漸的股價就會迴歸真正的價值,此價值會跟隨上市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市場前景等上下波動。

    綜上所說:大多新股都會走以上幾步,偶爾有相關板塊炒作,遊資會進入沒有莊家的新股炒作一下,多是快進快出。

  • 5 # 品牌藏經閣

    對於小米,不應該只有資本市場的角度,這樣只能是坐井談天,貽笑大方。

    可以這麼講,小米的價值在於以小博大,撬動了中國整個製造業的升級,甚至在中國品牌強國戰略上都可以說功不可沒。

    所以,無論它未來走成那樣,至少在當下它價值不是1500億可以衡量的。

    PS:請不要以這條言論去賭它股票,股票是面首,是其所在市場合力下的結果。兩者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分割線———————

    觀如今之品牌領域,8成垃圾,1成賺快錢,餘下一成結成圈。因緣和合,本號道盡品牌策劃奧秘,餘生願見中國品牌百家爭鳴之象,各位取用皆隨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鴉片戰爭時清軍有洋槍嗎?可以用弓箭打擊英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