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吞雲吐霧jtj
-
2 # 可可潘琴
這個殿前都屢候,在宋朝做過的也沒幾個!趙匡胤,趙光義!都當了皇帝!所以誰要當這個官!有當皇帝的意思!許多人都推脫不幹!這人為什麼能幹這麼長?裝聾做啞!十幾年!直到死的那一刻,他用含糊不清的語言。告訴大家他其實是一直在裝聾做啞!他幹十幾年,沒有讓皇帝起疑心,沒有讓大臣懷疑他的執法能力!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死後讓皇帝都感動!許多大臣都嘆息不已!
-
3 # 初中數學張老師123
楊信看到了趙匡胤從一個禁軍將領登上皇位的逆襲過程,也清楚趙匡胤對待武將的心眼和手段。
趙匡胤曾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
960年,趙匡胤策劃、發動了陳橋驛兵變,輕鬆奪取了後周的天下,自己當了皇帝。經過這件事,趙匡胤意識到:武將真的十分危險,尤其是禁軍中的高階軍官,是危險中的危險。
(一)
宋太祖趙匡胤首先想到要安排好殿前督點檢。
趙匡胤建立北宋的時候,北漢和遼國之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是因為駐紮在河北正定的是慕容延釗和韓令坤。特別是慕容延釗,北方政權提到他都是很害怕的。慕容延釗巡邊戍國,邊境一直平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
趙匡胤經過考察,授任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成為中央禁軍的最高統帥。這個職位,正是趙匡胤當年在後周擔任的職位。
趙匡胤不會讓手下武將再走自己的成功之路,他不允許武將在一個職位上做官時間太長。
不久,趙匡胤就要解除慕容延釗的殿前督點檢職位。
960年,節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宋太祖利用時機,派遣慕容延釗等大將討伐李筠。實際上解除了慕容延釗的殿前督點檢職權。
叛亂平定後,慕容延釗加官為侍中,詔令回到澶州(今河南濮陽)。
961年春天,宋太祖直接明瞭、罷免了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之職,儘管趙匡胤還稱呼慕容延釗為“老兄”,但是,權力面前是不能講交情的。
此後,殿前督點檢這個重要職位,再也不授予其他人,而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禁軍。
963年正月,趙匡胤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樞密副使,擔任作戰的總指揮,攻打荊南。
當時的慕容延釗正在生病,不能起床,但趙匡胤依然下令用轎子抬著他趕赴前線指揮。
在慕容延釗病得十分厲害、最需要治療和修養的時候,趙匡胤不但沒有慰問他,反而命其帶兵打仗。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是接受不了的。
荊湘平定後,不久,慕容延釗病逝,終年五十一歲。
(二)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階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活,我經常整個夜晚都睡不著覺啊!"
石守信等人驚訝不己、連忙詢問什麼原因。宋太祖繼續說:"這不很清楚嗎,我這個皇帝位子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困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建立永遠不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十分明白,再無迴旋餘地,幾個將領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交出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
此番任免後,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
(三)
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加強了。
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其中就有一名叫做張瓊的將領。
張瓊,後周時期隸屬趙匡胤帳下,以驍勇聞名軍中。
周世宗率軍攻打壽春時,趙匡胤跟隨在軍中。城上弓弩齊射,眼見趙匡胤就要中箭,張瓊奮不顧身,比箭還快地迅速擋在主將身前,這一箭正中張瓊大腿。
趙匡胤得救了,張瓊卻暈死好幾回。救回陣中,箭還在大腿上插著,一檢查,箭已鑽進了骨頭。張瓊“杯酒滿飲”以鎮痛。
張瓊冒死救了趙匡胤性命,甚得賞識。太祖即位後,張瓊逐步升遷到開封尹臣,代為殿前都虞侯。
石漢卿曾經受過張瓊侮辱,一直懷恨在心。965年,石漢卿誣告張瓊:擅自騎乘官馬,家中畜養幾百名武士,平時作威作福。
宋太祖大怒,下令石漢卿用鐵棍擊打張瓊頭部,張瓊被打的奄奄一息。
然後下旨御史查辦這件案子。隨後宋太祖下令賜死張瓊。
(四)
趙匡胤罷免了張瓊之後,想到了另一個部下:楊信。
楊信,是早年追隨趙匡胤左右的親兵,陳橋兵變時立下過汗馬功勞。對趙匡胤忠心耿耿,在軍事方面也很有本事。
趙匡胤認為楊信十分適合,便下旨任命楊信擔任殿前都虞侯一職。
聽到任命後,楊信十分痛苦。
不接受就是抗旨不遵,罪該當死;接受吧,非常擔心會重蹈張瓊覆轍,自己小命不保,還有可能禍及全家。
萬般無奈之下,楊信硬著頭皮就任殿前都虞侯了。
楊信跟隨趙匡胤多年,學會了很多處事為人之道。他不斷總結、反思前人的經驗教訓,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最後決定自己如何應對現實處境。
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經過反覆考慮權衡,楊信決定偽裝自己,以保安全。上任不久,楊信突發怪病,竟然不能說話——變成啞巴了。
宋太祖親自到楊信宅第看望並慰問,還賞賜金錢二百萬。
(五)
969年,散指揮都知杜廷進等將領謀反叛亂,不慎走漏訊息,深更半夜在玄武門發動叛變。命令楊信去逮捕杜廷進等人,到天亮時,參與叛亂的十九人全部被抓獲。
973年,楊信升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
有一次,宋太祖去檢閱保衛皇帝的直系部隊練習水戰,擊鼓進軍時,發出很大響聲。楊信住在玄武門外,聽到聲響,盔甲戰袍來不及穿戴,快速進入宮中,穿著睡衣就來救駕。
宋太祖對他說:“我在視察他們練習水戰,沒有別的事情。”
楊信走出去了,宋太祖目送他走了很遠,對左右將領和衛士說:“真忠臣也。”
楊信雖然不能說話,其實他還是很健康的,頭腦很明白。
他有領導才能,善於管理軍隊,在軍中賞罰分明,紀律嚴明,將士們都尊重他、信任他,士兵們都聽他的命令,從來沒有懷疑背叛之心。
楊信家中有一個童僕名叫田玉,能夠揣度楊信的心思。每次到朝中上奏大事,以及與賓客談論,或指揮部下,楊信一定要看著田玉,在手掌上寫字。這時,田玉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而且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六)
976年,趙匡胤離奇死亡。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即宋太宗。宋太宗依舊任用楊信統領禁軍,對他仍然十分信任。
978年,楊信就在死前的最後一天,不能說話的疾病突然痊癒了。宋太宗趙光義知道這個訊息後,非常吃驚。他立刻來到楊信家中,看望楊信。
楊信親自對宋太宗說:“我遇到兩代英明的君主,所受到的恩寵比蒼天還要厚重。”飽含深情地對皇上訴說感謝之情、以及自己的內心感慨,說著說著,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真是老淚縱橫、涕淚交加。
宋太宗對他進行安慰、勉勵,並給予大量賞賜。楊信的弟弟楊贊繼承了哥哥的職位,掌管禁軍。
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知道,楊信不是真的啞巴了,而是裝出來的,這一裝就是整整十一年。
(七)
為了盡忠保家兩全其美,楊信裝聾作啞十一年。常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自古以來,成就卓越大事的人要麼有超人智慧、要麼有非凡毅力。
多少武將能臣在趙家皇帝手中,要麼丟官棄甲、要麼死於非命;裝聾作啞十一年的楊信,不但沒有經受任何曲折,反而能夠不斷升遷、加官晉爵、受賜嗣業,足見楊信洞察世事多麼明朗、為官處世多麼清醒!令人歎為觀止!
有的史料記載:楊信有一個兒子名叫楊繼業。如果屬實,楊信就是楊家將的第一代。真實與否,有待進一步考證。
-
4 # 鄧海春
想必大家都知道“裝聾作啞”這個成語,在多數情況下這是個貶義詞,用以譴責別人,但這是官場的制勝保命的寶典之一。在這方面,北宋時期趙匡胤的心腹楊信就是一把好手。歷史記載楊信在被提拔的第二年就啞巴了,離奇的是,在去世前又突然開口說話,這難道是巧合嗎?不,當然不是,這顯然是楊信在“裝聾作啞”,但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要弄清楚一件事,我們往往得先了解這件事發生的背景。宋朝統治時期,武將一直備受歧視,無論是北宋,還是存於一隅、本該武力北上的南宋,皇帝、文官集團從未停止過對武將的攻擊。比如北宋名將狄青、南宋名將岳飛,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死在了皇帝、文官集團的手中。這種現象其實正是源於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本身是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顯德七年(960)發動“陳橋兵變”後登基為帝。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發動陳橋兵變,原因就在於他是殿前司的最高長官,而侍衛親軍司的主要將領也是其黨羽。正是因為手握重兵,趙匡胤才能兵不血刃地奪得皇位。
就像大部分武將出身的皇帝一樣,登基的趙匡胤顯然對武將甚至包括曾經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抱有極大的防備,寢食難安,擔心有著其他的“陳橋兵變”導致自己皇位丟失甚至性命不保。終於,在建隆二年(961)進行“杯酒釋兵權”直接削弱了武將實力,解除了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等一眾弟兄的兵權,起用了張瓊等一干人擔任朝中重臣。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宋朝漸漸有了輕視武將的傳統。
而楊信被提拔的契機來源於張瓊的倒臺。張瓊與楊信同為武將,不同的是,張瓊行事張揚,因遭人汙衊而被太祖處死,楊信也因此得以上臺。但是,面對這次機會,楊信此時卻是惶恐的,原因無他,面對曾有過救命之恩的張瓊,太祖都能說殺就殺,更何況是自己?但面對皇帝的詔令,拒絕顯然是在找死。楊信再怎麼害怕,還是得走馬上任。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楊信並沒有慣看秋月春風的自信與沉重,他表面上持重內斂,實際上內心十分脆弱。身為武將的他急中生智,“啞疾發作”,口不能言。雖然啞巴了,但他在禁軍中擔任領導職務反而越來越高,“乾德四年(966),改靜江軍節度”,“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據史書記載:“信雖喑疾而質實自將,善部分士卒,指顧申儆,動有紀律,故見信任,而終始無疑焉。”
楊信平時藝靠身邊一個貼身家僕幫他傳遞思想。好在這個貼身家僕能夠準確“破譯”楊信的啞語,每當楊信向皇帝彙報工作,或者指揮部下時,都透過田玉來做“翻譯”,“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十多年如一日。開寶九年(976),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承皇位,宋太宗依然任用楊信統領禁軍,沒有絲毫的懷疑,“改鎮寧軍,並領殿前都指揮使”。
這個謊言一直持續到了太平興國三年(978),歷經兩朝皇帝的楊信病倒了,“以瘍疾在告”。就在楊信死前他哭著對皇帝說,“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敘謝感慨”。趙光義好言慰勉,賞賜了不少東西。直到此時,人們才明白,原來楊信根本沒有得過“喑疾”,他是為了保命裝了十幾年的啞巴,當人們明白這一切時,他已然徹底離開。
有時,適當的示弱是一種更為長遠的自我保護,更甚至是進一步攀爬的利器,而不是單純的弱小的表現。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足夠強大、足夠完美,對於皇帝而言,他更想有臣子的弱點好把控,而不是有一個優秀的人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不得不說,楊信這一招走的甚是巧妙,與獲得相比,不能在人前說話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付出罷了,本身什麼事都需要付出的,哪有沒有付出的回報呢?
-
5 # 史論縱橫
趙匡胤的心腹楊信,被任命為殿前都虞侯,這個職位是專門保護皇帝安全的,而楊信被提拔的第二年,就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啞巴了,但在臨死前卻又突然能說話了,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原來在這長達十二年的歲月裡,楊信都在裝啞巴,這究竟是為何呢?
趙匡胤是如何坐擁江山的呢?趙匡胤原本是五代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的殿前司都檢點,柴榮視趙匡胤為心腹,一直都非常信任他。後來柴榮因病去世,臨死前將自己7歲的兒子柴宗訓交給他,希望趙匡胤能夠輔佐自己的兒子,趙匡胤含著淚答應了。柴宗訓稱帝后不久,趙匡胤便心生異心了。他看到後周“孤兒寡母”兩個好欺負,於是想篡奪皇位。
趙匡胤有一群好兄弟,也正是這一群好兄弟,幫助趙匡胤得到了皇位,在陳橋事變中,他這一群好兄弟將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其實他的兄弟們在謀反前所擔任的職位其實都是很高的,比如:都指揮使、都虞候、都點檢、副都點檢等等。
但是趙匡胤在當上皇帝的第二年,便做了一件讓所有兄弟們都非常寒心的事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趙匡胤害怕自己的兄弟們會對身處帝位的他造成威脅,他認為他們能夠擁立自己為王,日後自然也有可能會背叛他,擁立他人為王,於是他透過一場酒宴,將他兄弟們手中所有的權力都收了回來,並且解除了他們的職位,只都虞候這一個職位保留了下來。
都虞候這個職位又由誰來擔任?這個職位意義重大,關乎自己的生命安全,趙匡胤自然十分重視,他再三斟酌後,決定讓自己的救命恩人張瓊來擔任。
張瓊救趙匡胤的故事是這樣的:後周顯德年間,趙匡胤在他奉命率兵攻打南唐壽春的時候,不料遇到了箭手伏擊,就在趙匡胤命懸一線之時,張瓊不顧自己的個人危險挺身而出,為趙匡胤擋了致命的一箭,救了趙匡胤。而這一箭讓張瓊深受重傷,箭頭不僅刺穿了他的肉,並且進入到了他的骨頭中,好在張瓊也命大,忍痛將箭拔了出來,撿回了一條命。
儘管作為趙匡胤的救命恩人,張瓊的結局也不是那麼好。張瓊這個人非常正直、遇事直言不諱,趙匡胤雖然讓他擔任都虞候,但其實也在背地裡暗中監視著他。當時有個小人告訴趙匡胤張瓊預謀造反,趙匡胤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生氣,也不查明真相,便想要處死張瓊,恰好這時張瓊上書趙匡胤,提醒趙匡胤他的弟弟趙光義有造反之心,暗中和朝廷的權貴們勾結。張瓊本是盡職盡責提醒趙匡胤,為了守護趙匡胤的皇位,但趙匡胤就將計就計,對外宣稱張瓊挑撥他們兄弟二人的關係,處死了張瓊。
楊信為何要裝啞呢?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後,這個職位也就變成了一個燙手山芋,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但趙匡胤自然也不能讓這個職位空著,隨後他又看中了楊信,認為楊信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楊信其實是不願意上任的,奈何皇命不可違,他也只好答應,被迫上任了。
但有了張瓊的前車之鑑,楊信一直在想辦法辭掉這個職位,畢竟張瓊作為趙匡胤的救命恩人都免不了一死,楊信的處境就更加危險了。
於是楊信便在第二年生了一場大病後,假裝變啞,向皇帝提出瞭解甲歸田,不過令人吃驚的是,趙匡胤知道這件事之後,並沒有同意楊信的請求,反而是更加重用他了,而且還會時不時的升楊信的職。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趙光義依然任命他為都虞候,之後也不斷提升他的職位。
而楊信在臨死前終於開口說話了,向家人解釋了自己裝啞的原因之後便去世了。這時人們才知道楊信這12年裝啞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不過好在趙光義在知道真相後並沒有怪罪於他,並且還下令善待他的家人。
回覆列表
嚴格的說,楊信只是作啞,並沒有裝聾。
楊信任殿前都虞侯十二年,其中十一年不說一句話,謊稱大病後失語,而其發號施令時都是由他家的一個年輕僕人來做“翻譯”。
楊信的前任張瓊(曾以身體擋箭救過趙匡胤的命)被人誣告,趙匡胤將其押入監牢,後含冤自殺。楊信作啞無非是避免禍從口出,步張瓊的後塵,也正是因為楊信作啞十一年,他才保全了自己和家族,最終在任十二年後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