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一介布衣143806051

    《左傳》宣公二年有“(趙盾)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的句子,王力的《古代漢語》及洪成玉的《古漢語教程》(中華書局)均將“假寐”釋為“不脫衣服睡覺”。

    假寐者“不解衣冠”,當屬事實,但“不解衣冠”只是語境提示的,不是“假寐”的詞義成分,與“假寐”的時段短暫有關。如《左傳》例前文有“盛服將朝”;唐王維《裴僕射齊州遺愛碑》“公急人之虞,分帝之憂,御衣假寐,對案輟食”中,“假寐”前有“御衣”。

    “假寐”是否一定入睡,需具體而論。

    有時確指入睡,這一用法從六朝到現代都有例證。如《高僧傳》卷一三釋僧護:“鹹危懼假寐,忽夢見三道人來告雲……”又如《大唐西域記》卷三烏仗那國十:“迷不知路,假寐樹陰……釋種驚寤。”再如《水滸傳》九八回:“瓊英一夕偶爾伏几假寐……猛然驚覺……似夢非夢。”郁達夫《燈蛾埋葬之夜》:“若周圍保住了絕對的安靜,什麼聲響,什麼行動都沒有的時候,那在假寐的一刻中,十幾年間的事情,就會很明細的,很快的,在一瞬間展開來。”這些“假寐”或與“夢”有關,或與“覺醒”類詞語搭配。明代李漁說:“就常理而論之,則忙人宜睡,閒人可以不必睡。然使忙人假寐,止能睡眼,不能睡心,心不睡而眼睡,猶之未嘗睡也。”(《閒情偶寄·頤養部·行樂·睡》)可見“假寐”只是“輕度的入睡”。

    有時也指未睡著,如《太平廣記》卷三五三邵元休:“邵枕書假寐,聞堂之西,窸窣若婦人履聲,經於堂階。……遂西入書齋,窗外微月,見一物,形狀極偉。”假寐者可以“聞”“見”,說明並未睡著。

    有時“假寐”只是強調一種休息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是佯裝出來的,如《大唐新語》卷一二酷忍:“諸相皆佯假寐,唯李嶠、韋巨源、楊再思遽出承製,攘袂於其間。”

    “假寐”常與“寢、熟寢、熟寐”相對,如《元典章·刑部》:“間有品官為事,鞫問官吏,先使本人跪於其前,問官據案假寐,或熟寢榻上,至於睡覺……”

    《王力古漢語字典》說“假寐”與“睡”“坐寐”義同。從用例看,假寐不限於“坐著”,還有臥伏著的,如《大唐西域記》卷九:“阿難……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證羅漢。”有倚立著的,如《太平廣記》卷二一六管輅:“生懼圖己,乃持刀門外,倚薪假寐。”《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之注:“主人罷入,生乃把刀出門,倚兩薪積間,側立假寐。”因此“坐著”也是語境提示的,不是“假寐”的詞義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cba直播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