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76220875008

    越冬場是林蛙冬眠的場所,它們基本越冬方式是水下群集冬眠。東北冬季嚴寒,河流水量劇減,小河及山澗溪流常出現斷流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越冬設施和正確的技術管理,就會發生幼蛙和成蛙凍死的現象,給生產者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必須重視越冬問題要因地制宜,修建必要的越冬設施,加強技術管理,達到安全過冬的目的。林蛙安全過冬是人工養殖林蛙的一項重要工作。

      越冬場可分為天然越冬場和人工越冬場,也可分為種蛙越冬場、幼蛙越冬場和商品蛙越冬場。

      1.天然越冬場林蛙的天然越冬場主要是河流、山澗溪流,也包括較大的江河和部分山區小水庫。

      ( 1 )山澗溪流越冬適合林蛙冬眠的溪流條件,一是常年不斷水的溪流。二是距夏季放養場不能太遠,必須是林蛙在冬眠前能夠到達的河流。一般情況下,陸路距離應在1000~5000米,這樣的距離,林蛙可以經過陸上運動逐漸到達冬眠場所。三是應當具有一定的水量。人工養殖林蛙,密度大,要有較大的水量才能安全越冬。水量小,林蛙容易在越冬過程中死亡。水量過小還易受天敵危害。最低水量在嚴冬枯水期流量不應低於0.02~0.03米3/秒的流量,最好有0.02~0.1米3/秒的流量。水流量在0.12米3/秒以下,林蛙只能在深水灣越冬。四是河床既要適合林蛙越冬,又要適合捕撈。適合林蛙越冬的河床是由石塊和沙礫組成,林蛙潛伏在石塊下或沙礫之中越冬安全可靠。從捕撈生產想點看,這種河床捕撈也較方便。有些山澗溪流的河床完全由石塊組成,這種溪流不適合採用,林蛙進入石頭縫隙之中無法捕捉,對生產不利,泥沙河床也適合林蛙越冬,林雄可潛入泥沙中休眠,從養殖生產觀點看,泥沙河床便於人工捕撈。五是河床的坡度不要過大,如果何床坡度大,流速快,林蛙難以在溪流中越冬。溪流不經人工修整改造,無法用作越冬場。比較好的越冬場,應由比較多的穩水區和深水灣。穩水區的水深應在1米左右,深水灣的水深應在1.5 米以上。穩水區和深水灣是嚴冬季節林蛙的集中越冬場所,穩水區和深水灣除了河床流水供給外,多數有地下湧泉供水,因而水量充足,不易凍幹。林蛙在其中越冬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避免凍害的發生。

      天然河道往往不能完全適合養蛙越冬的需要,應根據養蛙的需要,適當進行人工修整疏通,使之更適合林蛙的越冬。對於原來河道上的水灣,要根據情況進行修整。修整的目的,一是使之更適合林蛙的冬眠,二是利用林蛙向深水灣大量集中的特性,進行生產捕撈。有的深水灣深度不足1 米的,可以加深,使深度超過1米,最好達到1~1.5米。有的深水彎可能面積小、可適當擴大面積。

      林蛙集中放養區,秋季集中入河河段的穩水區,要特別加以修整利用,改成深水灣效果最好。人工改造深水灣可用人力挖掘,深度在1米左右,面積10~15米2,就可容納數千只林蛙越冬。

      整深水灣應在洪水期過後;一般在9 月初進行,9月15日前後完工。修整一次只供一個冬季越冬,第二年重新修整,修整深水灣不僅對林蛙的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對捕撈也十分重要。在位於重點放養場附近河道上的深水灣,可將一半以上或70%~80%的林蛙吸引到深水灣裡來越冬。由於林蛙高度密集,無疑對捕撈生產帶來極大方便。

      深水灣修整之後,還要根據情況投放供蛙越冬的隱蔽物。砂石組成的河底,如果石塊數量少,林蛙隱蔽物不夠、可以人工投放一部分石塊加以補充。泥沙組成的河底,經過人工挖掘,一疏鬆層被挖掉,破壞了原來的隱蔽條件,需人工投放隱蔽物。投放隱蔽物以篙草類為主,包括農作物秸稈、野生蒿草、小灌木枝條等,紮成草把狀,用石塊壓在水底,或者用木樁固定在水下,作為林蛙越冬隱蔽物。山澗溪流有些短而寬,在嚴冬季節易於凍乾斷流,水流阻斷,形成大面淹冰,斷流之下河道中冬眠的林蛙即被凍死。必須在秋季將一些淺灘加以修整,方法是加深河道,使水流集中在狹而深的河道中透過,冬季不易凍乾斷流。對於多分支的河流,要進行改造,將那些不適合林蛙越冬的小溪流堵斷,使水量集中到主河道中,增大越冬溪流水量,保證林蛙安全趁冬。

      利用山澗溪流越冬,需加強管理,主要是檢查河流的水量、防止凍乾斷流。凡是出現堵水的河段,必須及時採取措施恢復流通。

      ( 2 )山區水庫越冬 山區水庫包括各種不同大小的水庫、大的有幾十個公頃,小的只有幾公頃的水面。各種不同大小的山區水庫,原則上都可以作為林蛙的越冬場。

      利用山區水庫越冬的方法,可以利用全庫、亦可利用區域性。如果水庫位於放養場的中心,可以將整個水庫作為林堆的越冬場。如果不位於中心,放養場的一部分與水庫相接,可以利用水庫的區域性,比較小的水庫,也可以全部利用。

      在以水庫越冬的養蛙場,水庫位於放養場的中心,林蛙能自動從放養場進入水庫,有的經入庫河流過渡到水庫,有的直接從陸上進入水庫。林蛙在秋季經過小溪和陸上進入水庫越冬。林掛在比較大型的水庫越冬,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安全的,山區水庫水質好,溶氧狀況也好,不易出現死亡現象。

      水庫越冬蛙的春季出庫方法,只能靠林蛙自然出庫。為了實行有計劃放養,需要對自然出庫的幼蛙和成蛙進行人工捕捉。捕捉方法是修塑膠圍牆進行圍捕。大水庫的庫岸長,可在出蛙最集中的庫岸修區域性圍牆進行圍捕。另外,在水庫附近修產卵池,池裡灌水,保持靜水環境,吸引出庫的一部分種蛙自動前去產卵繁殖。

      種蛙水庫越冬還可採用蛙籠或網箱的方法。選擇水庫水質清潔的深水區,將裝蛙的蛙籠網箱沉入水下,但不要沉到庫底,最好放到水層以下2 米處,蛙籠或網箱的繫繩拴在木樁或浮標之上。在越冬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調整下沉深度,檢查有無死亡現象。在一些較深的水庫,不可將蛙籠放到幾米之下的庫底。由於深水區底部溶氧含量低,蛙容易缺氧窒息死亡。

      有些山區水庫較大,養蛙放養場的區域性與水庫相接,這種水庫仍然可以作為越冬場。利用水庫的區域性作越冬場,首先利用水庫的水體作為吸引林蛙下山入河的水源,蛙從放養場自動奔向水庫。不能讓蛙自己分散進入水庫,必須在岸上設圍牆,將蛙攔住加以捕捉,種蛙和幼蛙經過暫時貯存之後,裝入蛙籠或網箱,在10月末或11月初放入水庫越冬,春季出河前取出。有些養蛙場缺少安全越冬水域時,可將種蛙及幼蛙裝入蛙籠運往別處越冬水庫越冬。

      ( 3 )江河越冬 利用較大的江河及其附近的森林養蛙,冬季以江河作為越冬場。江河越冬的優點,水量充足,沒有缺水或凍死之威脅。但江河水量大,管理上有一定困難。

      在江河的一邊有森林放養場,另一邊為農田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靠近森林放養場的一側水流平穩江段,而且水深應在1米以上,作為越冬場。幼蛙和一部分不打算捕捉的成蛙可散放入江河水中自由越冬。

      春季幼蛙和成蛙出河後,仍然回到森林裡來,而不能到對岸的農田裡去。但為了實行有計劃放養,對幼蛙採取蛙越冬法,集中過冬,春季便於有計劃進行集中放養,秋季集中捕捉。

      為了在春季產卵期能準確地捕捉到種蛙,最好將種蛙裝在蛙籠或網箱裡放入江河深水處越冬;蛙籠越冬既便於冬季管理、又能保證春季繁殖期有足夠的種蛙。蛙籠越冬出水時間要比自然越冬出水時間提前,而不能拖後。延遲出水時間,容易窒息死亡。

      江河兩岸都有森林,都適合作放養場時,以與放養場相對應的整個河段作為越冬場。幼蛙和少部分成蛙可以自由入河分散在江河之中越冬。如前所述,幼蛙最好採取蛙籠集中越冬法,春季,集中進行計劃放養。種蛙必須採用蛙籠越冬。

      2.人工越冬場 人工越冬包括水庫越冬、地窖越冬和水進井越冬。

      ( 1 )水庫越冬 林蛙的水庫越冬場實際是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庫。這裡稱養蛙專用水庫,以便與山區農用水庫區別開來。這種水庫適合建在小溪及小河沿岸的一側,面積一般為100~200米2,水容量在200~500米3。水庫位置要在林蛙集中的分佈區內,依靠林蛙對深水區的特殊感受性,自動集中進入水庫越冬。從水路來說,離水庫上游300 米左右河流中的林蛙,能逐漸透過河流進入水庫。在水庫上方500~1 000 米範圍內的林蛙,可以經陸地直接進入水庫越冬。在水庫下方的一定距離內的一部分林蛙也可經陸地進入水庫越冬。

      根據林蛙的這種規律性,沿河流每隔500~800米就可修一座水庫。水庫的位置,要修在河畔沿岸的一側,便予引水入庫距離主河道要有10 米長左右的距離,並且要在洪水衝擊範圍之外。注意不要修在主河道上也不要修在洪水氾濫區內,因為夏季山洪暴發,春季冰雪融化,形成較大洪流,攜帶大量泥沙,很容易將建在河道上及洪水氾濫區的水庫沖毀。

      修建水庫,一般採用人工挖掘,從地面向下深挖2 來,將泥沙石塊運出庫外,修成人工水庫。水庫的形狀可以是任何形狀水庫底一般修成平底形,亦可中央部分加深,深度達到2.55~3米,庫壁要修成斜坡形,防止水浸塌方。水庫上游設入水口,入水口要高出庫底2米以上。下游設出水口,出水口距庫底亦需在2米以上,使蓄水深度達2米。出水口要用鐵網封好,防止蛙游出。在入水口前挖一條通向河流的引水渠,以引河水入庫,使河水在水庫透過,庫水不斷更新,保持流動狀態,水庫出水口下挖排水渠,末端排入河流。在引水渠上游與河流相接處,設閘門,控制入水量,尤其在春季更需透過閘門控制水量。

      水庫是一種永久性養蛙生產過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推土機作業,修建略大一些的水庫,庫壁亦可用石塊砌築。堅固耐用,減少維修費用。

      水庫在使用時,在引水渠上將主河道截流,基本將全部水裡引人水庫,從秋季林蛙入河時開始,到春季4 月份林蛙出河為止,始終保持流水狀態。林蛙出庫之後,將引水渠封閉,使水庫斷水,防止淤塞。

      水庫還須經常進行管理和維修。在管理方面,要防止山洪沖毀和淤塞,在夏季汛期前,必須將引水渠閘門關閉,在入水口處用土封閉,防止山洪衝入水庫。維修方面主要是清除淤泥,一般淤塞不嚴重時,每兩年在夏季清理一次。

      下面分別敘述種蛙和幼蛙的水庫越冬方法。

      ①種蛙水庫越冬 種蛙水庫越冬法是目前最好的儲存種蛙方式,存活率高、死亡率低,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水庫儲存種蛙,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為淺水貯存階段,第二個階段為水庫越冬階段。

      貯蛙池暫存階段:貯蛙池類似產卵池,池深60釐來,長5米,寬3米。池壁及池底可用磚石水泥修築。水口按對角線設計,池內保持40 釐米水深,池水保持流動狀態,不斷更新,應在40~60 分鐘內,基本更換全部池水。灌水口和排水口都要設攔網,防止種蛙順水或逆水逃走。

      貯蛙池的面積要根據種蛙數量而定,上述規格的池子可存放種蛙萬隻左右,一般養蛙場修4個貯蛙池就夠用了。

      貯蛙池貯蛙的方法,捕撈之後經過選擇的種蛙要立即放入貯蛙池。在池中放置木塊等漂浮物,供蛙在水溫升高時登陸棲息、種蛙在貯蛙池記憶體放時間,從9 月中旬捕蛙開始,一直到10月末轉入水庫為止,大約45 天。

      林蛙在種蛙貯存池存貯,是種蛙越冬的一個過渡階段,林蛙經過暫貯之後,才能入水越冬。這種冬眠方法,主要是根據林蛙的冬眠生態特性決定的。林蛙從9月中旬入河冬眠,到10月末這一階段,處於不穩定的散居冬眠期。水溫超過10 ℃ ,林蛙在水中處於活動狀態,氣溫10~13 ℃ ,林蛙從水裡重新登陸土岸活動。在9 月中旬水溫平均在10 ℃ 以上,如果將林蛙直接入庫,由於水溫不穩定,林蛙不能在水中安定冬眠而逃往別處。

      水庫越冬階段:種蛙放入水庫時間,須在10月末或11月初,水溫要穩定在10 ℃以下,而且要降至5 ℃ 左右,此時林雄不僅不能上岸,而且水下活動也大為減少,活動範圍縮小,在幾十釐米或幾釐米以內,尤其在深水區。因此,水溫在5 ℃ 左右,種蛙入庫,可以在水中安定休眠。

      種蛙在水庫內越冬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散放越冬法,另一種是籠裝越冬法。

      散放越冬法是將種蛙散放在水庫裡,讓蛙在庫內自由尋找越冬場所。在種蛙入庫之前,投入庫內一些林蛙越冬的隱蔽物,也可不放隱蔽物,讓蛙在庫內聚集過冬,這種方法對蛙無不良影響。

      種蛙入庫時,要選擇比較暖和的天氣,在中午溫度較高時,將種蛙撈出,裝在麻袋裡,送往水庫倒入水內。如果天氣寒冷結冰,一定要帶水運送,方能安全入庫。

      水庫冬眠可實行密集越冬法,在水庫實行密集放養,符合林蛙天然越冬習性。水庫放養密度每平方米可放300只左右,甚全可以更密集一些。

      散放越冬法使林蛙在庫內自由活動,尋找最佳適宜的越冬環境,其成活率高,死亡率低。

      籠裝越冬法是將種蛙放在用鐵絲編織的籠子裡,連籠帶蛙一塊放入水庫越冬。70釐米×60釐米×30釐米規格的鐵籠,可裝500 只種蛙越冬。雌雄可以混裝,亦可分裝。籠子在水中的放置方法是在裝完種蛙之後,將籠蓋封嚴,不留縫隙,防止蛙從另中逃出;籠子要規整地平放在庫中。如果水質乾淨,泥沙含量低,可將蛙籠移到入水口處,此處水體更新速度快,溶氧豐富有利於種蛙安全越冬。

      ② 幼蛙水庫越冬 幼蛙在水庫越冬和種蛙基本相似,幼蛙放入水庫的方法主要靠幼蛙沿河道自動入庫,上游大約300米的幼蛙,基本都能逐漸集中到水庫越冬。因此,為了引導幼蛙進入水庫越冬,要在秋季,9 月末將河水引入水庫。幼蛙進入水庫後,不再隨水遊動,但不是所有幼蛙都能在水中停留,因此需在出水口下甕子堵截,將攔捕之幼蛙再送入水庫,攔截工作一直進行到10 月末幼蛙進入穩定冬眠才停止。在捕撈成蛙的同時,能夠鋪到大量幼蛙。這些幼蛙要像種蛙那樣暫時貯存,到10月末至11月初,放入水庫越冬。幼蛙在水庫越冬,一般情況可以和種蛙使用同一個水庫,互相之間無任何不良影響。

      在幼蛙數量特別多、密度很大的情況下,可修一些小型的幼蛙越冬專用水庫。幼蛙水庫以小型為主,面積為30~50米為適宜,甚至還可再小一些,20米左右也可以。修築方法,選擇河岸附近,距河流5~10米距離,土質條件好,有泥質土層,保水性好,不易滲水,河流水源充足,冬季不斷水,並且從河裡引水入庫比較方便的地點,挖掘庫坑,深2米,長寬根據條件而定。一般可修長5米、寬5米的方形水庫,亦可修築長8米、寬5米的長方形水庫,庫壁要向外呈45°傾斜,庫壁傾斜對冬眠之後幼蛙登陸方便。有一定斜度,還保護水庫,避免放水後庫壁倒塌,填塞水庫,減少蓄水量。水庫引水方法與種蛙水庫相同。幼蛙水庫要在整個越冬河段上,修築4 座幼蛙越冬水庫,每座相距200~300米,在此範圍內幼蛙能夠自動集中到水庫中越冬。水庫裡同樣要放置隱蔽物,如草把、石塊等。

      幼蛙從10月中旬開始逐漸向水庫集中,到11月末大部分集中進入水庫,潛伏在隱蔽物中冬眠。幼蛙集中到水庫越冬,其優點在於水庫的水深,不易凍幹,是安全的。另外,能減少天敵的危害。

      ( 2 )地窖越冬 林蛙的基本越冬方式為水下群集冬眠。林蛙在天然河流或在水庫越冬時常發生凍死、悶死或亂捕亂捉的現象,給生產者造成很大損失。另外,人工水庫越冬場的建設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每年要對越冬水庫進行清理和維修。最重要的是對於種蛙的選擇無法進行,採用林蛙地窖越冬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的不利因素,可以有計劃地在春季對種蛙進行選擇和繁殖。

      下邊簡要介紹林蛙地窖越冬的方法。

      在離繁殖場不遠的地方,選擇一處地下水不滲漏,土質啊疏鬆的地方,挖一長3米、寬2米的地窖,窖頂覆蓋土厚0.5米,留一個通氣口和窖門,窖門大小為0.5 米×0.5 米,氣孔高出容頂土層0.5 米,其直徑為0.08 米。窖底平鋪一層厚0.25 米的泥沙土,泥沙各佔一半。這樣的地窖可以使600只種蛙過冬。採用林蛙地窖越冬法一定要嚴格進行管理,窖溫保持在-1~7℃ ,溼度保持在60%~70%。且每週要檢查1~2 次。

      ( 3 )水井越冬根據養蛙發展的趨勢將林蛙的越冬來用育磷度的方法。水井越冬法是其中方法之一,採用石塊、磚、水泥砌成一個井,井面積視條件而定。這種結構可建在屋中,但一定要保證水溫低,水中溶氧量高、水的PH等因素,還要預防天參採用水井越冬法,一定要實行科學管理,水溫必須達到林蛙自然越冬的要求,不能過高。引入井中的水可以是江河水、山間溪流,也可以是家中井水等,但一定要保證長年流水,這祥水中溶氧量才能充足;否則、由於林蛙密度高,溶氧不足,導致窒息而死。因此,有條件的養殖戶可酌情采用,在生產實踐中加以發展完善;無條件者不可盲目利用,否則易造成巨大損失。

      3.貯水池 貯水池的作用就是提高水溫。東北地區早春氣溫低,水溫也很低,在蝌蚪胚胎髮育過程中,水溫偏低、延緩發育時間,影響蝌蚪生長髮育。在換水時,注入貯水池的水,可以防止水溫的降低,對胚胎髮育十分有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貝回家40集電視劇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