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豐鎬遺子
-
2 # 尼姑庵搓澡僧總管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領袖洪秀全的器局跟李自成一樣,只能成一代人雄,而帝王的器局包括個人的很多因素比如性格視野等。其次太平天國以教派為凝聚力,小有成就尚可,如果要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則需要改變轉化,要能成為各個階層都能認可的擁護的。
-
3 # heinigo
我以為人家都回答完事兒了,一看回答的不是太完整,我來回答吧。
初期為何攻無不克?
原因一,摧枯拉朽聲勢浩大。摧枯拉朽摧拉的是什麼?是腐敗的投機官僚。人家做官就是為了享福的,不是為了愛國的,也不是為國盡忠喪命的。所以初期的攻無不克,顯然是佔據的對手都是腐敗分子的便宜。人家一看你殺來了,我就跑了。這種氣勢當然會一傳十十傳百。日子過得不如意的,嚮往之。日子過得正得勁兒了,害怕著。林鳳祥,李開芳的北伐失敗,就在於孤軍深入。而之所以孤軍深入,就是把清王朝所有軍事力量都想象的不堪一擊。實質上是犯了兵家大忌。最後失敗被剮也是一種必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林鳳祥李開芳是洪秀全的嫡系愛將。他們倆的失敗,其實是洪秀全直接領導下軍事力量的重大損失。也是導致無法制衡後來楊秀清專權的根本原因。
原因二,太平天國是對舊秩序的打破。在民間眾多活在舊秩序裡受窒息壓抑的人,紛紛投奔太平天國。因為在舊秩序裡,他就是被別人剝削掠奪壓榨的。你突然出來一個新秩序,我跟著你,興許一下子就可以出頭轉運。總比這樣默默無聞啊,這個抑鬱的要命強。所以一呼百應是這麼來的。
原因三,軍事的統一部署,集中拳頭辦大事。這裡當然要提東王楊秀清。你別看東王楊秀清挺高傲,且有篡權之心。但是他的軍事統率能力是超強的。尤其是北伐失敗之後,對他的觸動也是非常大的。因此上,他在攻打江南江北大營的時候,什麼也別說,直接調動石達開西征的力量回來。事實也證明他的這個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都非常的寶貴。軍事上的這個不斷的打勝仗,繳獲給養裝備,而且手下有一大批忠誠悍將。且家族實力雄厚啊。自己也特別對女人有慾望,做的多後代生的也多。戰鬥力特強。
這裡同時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東王狂傲。但他指揮得當,兄弟們呢,在天京事變之前也特別的聽他的。所以事事順利所向披靡。
後期為啥功敗垂成?
一是楊秀清及其親族的被屠殺,忠誠他的將士被屠殺。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那兄弟不齊心,還彼此殺戮呢?那不就完了嗎?強悍的戰鬥力體現在人身上,大批的人因此被屠殺。戰鬥力當然被削弱。戰鬥的積攢的許多的軍事經驗也就隨人而逝了。另外,你自己人內部都搞出這麼大的血腥事件,誰還來主動投奔你呢?所以當天京事變發生之後,清王朝的上上下下啊,是非常高興的如釋重負。
二是韋昌輝的被殺,石達開的出走。韋昌輝殺人無數,洪秀全呢,也只能借他的人頭一用。否則難以服眾啊。而石達開整個人在天京的家族也都被殺光了。精神也受創。也不為洪秀全所信任,因為他本身也比較投機。於是帶走了精銳的十萬多部隊。在不斷的戰鬥中消耗殆盡。作戰的精銳力量被帶走了。要知道,重建作戰精銳是需要下很大的力氣和功夫的。
三是湘軍,淮軍的崛起。他們也都是和太平天國一樣。家族親族的聯合。在戰場上敢於拼命。狹路相逢勇者勝。所以太平天國也就不佔啥優勢了。雙方就拼唄。但太平天國當然拼不過清王朝了。大量的佔據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補給,清軍都強於太平軍。所以在後期,太平天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耕田開始休養生息,但歷史給他的機會不多了。在這裡說一下啊,其實湘軍啊,和淮軍戰鬥力和太平天國的軍隊是不相上下的。別把湘軍淮軍神化,也別把太平天國的軍隊弄的那麼神。大家都是普通人。想把對方幹掉那都得先做好自己被幹掉的準備。同時這裡也要明確一下。當湘軍和淮軍也和太平天國的軍隊一樣需要人才的時候。他們也是敞開門來歡迎。這給了許多的人才更多的選擇機會。而在戰鬥的後期,淮軍和湘軍佔據了戰鬥的優勢,同時也吸引來了大批的人才。而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不具有特殊的吸才納賢的魅力了。而湘軍和淮軍的崛起也意味著跟太平天國作戰的腐敗官僚軍隊的沒落和被淘汰。那麼,與太平天國勢均力敵的對手,也就這麼作實了。
四是西方國家的介入。這個促發來自於李秀成進攻上海。西方國家本來是不想介入的,當然他們有時候偏向於清王朝,但也沒那麼明顯。但是李秀成不遵守當初太平天國的承諾。執意攻取上海,就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了。所以他們本身在清王朝的經濟供養下,組建了僱傭軍——洋槍隊。他們擁有著西方最強悍的武裝,最充足的彈藥,最有效的進攻。所以李秀成的十多萬的太平軍都被其擊敗。這十多萬也是天京防禦的最主要的最後力量。
因此上,雖然太平天國後期湧現出了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干將,但資源匱乏,大勢已去,還內鬥不斷,唯有滅亡。
在這裡反駁一下有些人的觀點。
一是農民必然失敗論。朱元璋也是個大老粗,人家為什麼能奪得天下?他怎麼就必然失敗了?說這結論的人啊,他就是貶低農民的意思。說白了,是窮酸知識分子清高的體現。
二是邪教失敗論。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也是初期異常艱難的原因。因為只要信教的,你都必須得幫助他們。什麼老弱病殘,婦女兒童。這也是在作戰初期被清軍追殺的非常落魄驚魂的原因。後來就變化了。信教的反而並不多了,主要靠的是糧食的誘導(填飽肚子,吃飽飯)和將領的魄力(神化、賞賜和打勝仗)。而楊秀清也試圖將儒生納入進太平天國的統治圈。拜孔廟即是。在最初的時候,太平天國對男女之間的這個情事是排斥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被一些人攻擊。在後來都已經摒棄雖規則還在但行動不在名存實亡了。
三是天京事變不該發生論。從最新的研究史實上來看。楊秀清的跋扈專斷已經升級為全面的篡權奪位。天父的冊封,只是這一必然的觸發點。而江南江北大營的破除,太平天國的鼎盛人氣,給楊秀清一個錯覺:沒有我,他們誰也不會有我這麼大的能耐,洪秀全暫時不敢殺我。但我不得不防,他得給我一個保險栓。但是出身礦工的楊秀清,還是低估了出身知識分子的洪秀全。洪秀全秘密聯絡韋昌輝秦日綱石達開。這三個王密謀除掉楊秀清。只不過臨到行動,石達開知難而退。為韋昌輝所不齒。因此後來石達開責備韋昌輝殺人過多後,即被韋昌輝殺掉了其在天京的全部的家族成員,僅以身免。所以韋昌輝的濫殺無辜與石達開的投機坐等馬後炮也脫不了干係。順便說一下,石達開也是知識分子,讀書人。最後為了自己的名聲投降清朝被剮,並牽連了手下跟著他一起投降的上千將士。在他被剮之前,一個一個在他面前被處死。那些不信任石達開的和信任石達開的,一個都沒活了。
-
4 # 娛樂小嘰裡咕嚕
看了各位的回答,實在不怎樣,沒說到重點。本人是研究太平天國史出身,對此頗有了解,在此就說說其中之緣由吧!
其一、太平天國並沒有攻無不克,這話太假了!從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太平軍便經常被江忠源楚勇吊打,毫無還手之力。太平軍能打得贏的,只有腐朽沒落的滿清八旗和綠營。所以,後期遇到湘軍勁旅之時,只能是失敗!
其二、楊秀清死後,軍隊毫無戰鬥力!研究太平天國史的朋友都知道,楊秀清奉行的是精兵政策,兵在精二不在多。所以前期太平軍還是蠻有戰鬥力的,雖然不如楚勇,但依靠拼命的精神,有時還是可以鬥鬥!楊秀清死後,石達開、李秀成等隨意擴招軍隊,雖然號稱有100萬,但都是烏合之眾!
其三、內鬥嚴重,見死不救!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再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全能型人才,無法統一指揮各路軍隊,天軍已如同軍閥,互不配合,互相攻擊!例如,陳玉成、楊輔清攻打韋俊,迫使其投向清軍;李秀成對西征不積極,導致陳玉成戰敗,最終命喪叛徒之手;石達開坐視林啟榮困守九江,不發一兵一卒,九江由此淪陷!
-
5 # 薩沙
先說明,沒有隱射的意思,嘎嘎。
這是一個大話題,但根本原因如下:一群土包子,沒有遠大的政治、軍事目標。
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這沒錯,但任何成功的農民起義都會吸收大量的社會精英,尤其是文人軍人精英進入。
太平天國則不是如此,他的領導階層檔次很差,和李自成有一拼。
所謂的8大匪首中,有2個文盲,老大洪秀全自己連秀才都沒考上。
秀才大約相當於今天的高中生,而洪秀全連高中都靠不上,文化程度也是很差的。
由於太平天國高層是一群土包子,所以並沒有政治軍事的遠見。
起兵開始,他們始終在廣西打轉,轉了1年,就是不知道到哪裡去。被清軍圍攻站不住腳以後,才被迫北上。
沒想到,此時清軍無論八旗還是綠營根本不堪一擊,都是混飯吃的,沒人願意拼命。而洪秀全他們已經被定為謀反,被捕就是凌遲處死的下場,只能拼命。加上廣西佬兇悍異常,這樣竟然勢如破竹,順利打到南京。
佔領南京以後,洪秀全他們喜出望外,忙著88個老婆、撈銀子、蓋宮殿,進取心大減。
此時到底應該怎麼辦?是穩定地盤,慢慢擴張?還是繼續北伐或者西征,尋找一個更適合的地盤?
完全沒有主張。
洪秀全天天陪小老婆喝酒,不管政務,由楊秀清胡亂派2萬人北伐,命令不許佔地盤,只要攻擊北京。滿清當時雖無能,好歹有七八十萬大軍。區區2萬人北伐,就算是精銳中的精銳,孤軍深入,肯定也是完蛋的。
這是基本軍事常識,不知道為什麼洪秀全不懂。
最終,一直打到天津,最終還是潰敗,全軍覆沒。
這次北伐毫無意義,甚至可以說是莫名其妙。
至於北伐的同時,清軍在南京附近建立兩個大營,和南京近在咫尺。
這時候,顯然應該集中兵力,先將自己地盤穩固。
結果折騰了3年,這才打垮周邊清軍,差點逼死了曾國藩。
此時形勢一片大好,應該繼續向外擴張,穩固自己的地盤,建立割據政權。
這種關鍵時候,太平天國卻自己搞內訌,殺的南京血流成河,石達開帶著20萬主力跑路了,差點自己就搞垮了。
清軍趁機捲土重來,太平天國再次陷入圍攻下,只能勉強自保。
萬幸的是,幾年後洋鬼子來搞事,第二次鴉片戰爭把北京都佔領了。太平軍再次打垮南京周邊的清軍。
此時應該藉助好機會繼續擴充地盤,擴大軍隊。
但又是戰略失誤,一會向西打,一會向東打,自己重鎮安慶都丟了。安慶一丟,長江南北水運就斷了,影響重大。
這時候,又發昏去打上海,危及了列強的利益,招致報復,雪上加霜。
之後就是一潰千里,最終失敗。
總體來說,土包子們壓根沒有遠大的主張,作戰和治國基本都是頭疼醫頭,只顧眼前一點利益。
相反,無論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都是深謀遠慮,比洪秀全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這樣,怎麼能不敗呢?
-
6 # 白馬嘯長安
一南王馮雲山死得早。剛開始起事時起主導作用的其實是南王,天王洪秀全只是一個公約數。除了南王、翼王,沒有合適的人統籌規劃怎麼做。翼王當時言輕,作用也不大。弄得像一幫巫師治國,沒有抱負,沒有頭腦。整天在廟堂上演神劇,真的成了天國了。
二是老兵消耗得差不多了。精銳的廣西老兵打沒了。參加保衛戰等計程車兵基本是後來招的,戰鬥力嚴重下降。打仗像蝗蟲掠過,除了人多碾壓不知還剩什麼招數?
三他們信的那一套,連西洋人都不認同。啥基督教,看不懂。
-
7 # 暗黑城堡騎士
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開始一鼓作氣,似如破竹強佔南京,不打入北京卻在帝王都富貴鄉里吃香喝辣,榮華富貴的理想已經實現,於是慢慢得消磨了最初的夢想,特別是他們的洪教主,從此一頭扎入後宮溫柔鄉里,不思進取,成為一代教主,這樣的人,身邊又沒有太多的能臣良將,再加上農民的劣根性顯露出來,引發內訌,從戰略進攻的優勢轉入戰略防守,北伐又沒成功,積蓄的財富激情糧食慢慢消磨殆盡,最終導致完全失敗!
-
8 # 行走的小精靈
能不能講……文化素養決定著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又指導著行為。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並沒有對建立一個王朝有多大的構思,只是為了活下來,活下來來以後日子好過了,就沒多大的想法想進一步前進了。用現代話講、格局的大小對人影響很大。
-
9 # 米粒愛粒米
我認為,其實原因就兩個。一,領導者素質太差。二,站在當時的社會精英(儒家讀書人)的對立面。
其實太平天國領導層中,有才能的就兩個半,南王馮雲山算一個,翼王石達開算一個,另外半個是東王楊秀清。其他的就不提了,天王洪秀全雖然是最高統治者,但是除了是個起頭人之外,其他真的啥也沒有。最早的宣傳是南王馮雲山做出來的,後來居中運營的是東王楊秀清,按照君主立憲制的理論,他本應該是個禮儀元首才對,實在是才能有限。其他的蕭朝貴,韋昌輝就更不用說了。太平天國起義以後,在廣西轉了一年,也沒建立什麼根據地,後來清兵追得急,被迫北上,注意,這時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南京,而是河南。這是洪秀全的主意,從這個主意就可以看出來洪秀全毫無戰略眼光,河南地處中原,無險可守,而且又臨近北京,是一個四戰之地,而且那時候的河南已經比較貧瘠了。這簡直就是找死,從這一點看,洪秀全考不上科舉真的太正常不過了!反而是煤炭工出身的楊秀清主張往南京去。不過上天似乎眷顧他們,他們後來改了路線,攻長沙轉長江,下南京,只是付出了一個沉重的代價。可能是上天給了你一樣東西,就要拿走你一樣東西作為補償。在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的過程中,在全州蓑衣渡,他們遭遇了江忠源(你不認識他啊要緊,他的思想促成了後來天平天國的天敵,湘軍),這一戰,南王馮雲山戰死。洪秀全慌了神,太平軍幾乎要散夥。關鍵時候,楊秀清站了出來,穩定軍心,同事重新確立了取南京的戰略。與此同時,天地會的加入,太平軍終於躲過了危機,再次一路挺進,攻城略地。只是馮雲山的戰死,留下了以後的危機。馮雲山實際上才是太平天國的創始人,他廣西傳教的時候,洪秀全躲花縣老家教書呢。但是他為人坦蕩,有眼光,一直以洪秀全為領袖,甚至分封的時候甘居楊秀清之後。有的史學家認為,如果馮雲山不死,以後的天京事變可能不會發生。就這樣,太平天國的一根支柱出師未捷身先死。不過不管怎麼,當時的太平軍在楊秀清的運作下,也一句挺近,他們就這樣子一路攻武昌,下南京,建立了政權。這一路比較順利,這其中,楊秀清是有大功勞的,同時也是因為清兵太不經打,太平軍怎麼也有一股新生力量的銳氣。
然而,進了南京之後,楊秀清另一半沒有才能的樣子出來了,和洪秀全一樣貪圖享樂,更重要的是開始爭權,不再甘於居於平庸的洪秀全之下,最終導致了天京事變,內訌極大消耗了太平軍的力量。就連指揮西征,把曾國藩打得差點自殺的翼王石達開也差點被韋昌輝殺掉,雖然在太平軍輿論民心和石達開的威望的作用下,洪秀全被迫殺了韋昌輝,起用石達開主持政務軍務,但是卻派了兩個白痴哥哥封了什麼王的來監視,石達開自知幹下去下場可能和楊秀清差不多,最終選擇率部出走,至此太平軍有才能的2個半人全部死去(出走),這導致了石達開和洪秀全的兩敗俱傷,南京兵力不足,洪秀全更加無人可用,石達開也跟離群的雁一樣,完全沒有了主持西征時的銳氣,在大渡河附近陷入絕境,最終為保部下性命向清軍投降,被凌遲。而南京這邊,雖然洪秀全起用了年輕的李秀成和陳玉成,但是這兩人才能有限,最終逃不過覆滅的命運。
以上是太平路領導平庸的原因。第二點是,太平軍一路過來,居然幾乎連一個社會精英有才能的人都沒吸引過來。從始至終都是廣西起來的老班底,連一個參謀軍師都沒有。這時因為他動搖了中國幾千年社會精英(也就是讀書人)的根基,他們要滅的不止是滿清韃子,還有儒家,這就把所有的讀書人都趕到了太平軍的對立面,曾國藩組建湘軍,發表的討伐檄文,就是號召天下讀書人討伐他們,在太平軍人才日益凋零的時候,曾國藩那邊卻聚集了大量的社會精英,說白了,太平軍那時候就是在跟當時所有的社會精英對決。回首歷史看看,朱元璋那麼大老粗,除了自己天天努力學習以外,還到處搶人才,劉基就是他搶來的軍師。這樣的情況下,太平軍只是憑著一股銳氣在作戰,一旦銳氣下來了,那麼也就完了。這樣的特質他就不可能成功,從這一點看來,他們太平軍甚至還不如明末李自成他們。他們不成功是正常的,成功才是不正常,而一旦成功了,反而是社會倒退。
回覆列表
天平天國裡面綜合能力最強的就是東王楊秀清,楊秀清身為東王,節制諸王,是太平天國的二把手。太平天國有些像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君主洪秀全只是天國的精神領袖,實際上政治、軍事領袖當之無愧就是楊秀清,沒有楊秀清,太平軍估計連廣西也出不了。湘軍評論楊秀清:"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
天平軍攻下南京建國,開始北伐、西征,都是楊秀清一手操辦,洪秀全除了裝神弄鬼吃喝玩樂,啥事也不幹。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開始一蹶不振了,直到滅亡。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評價楊秀清:"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太平天國後期雖有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這些傑出將領,但是這些人是將才,不是帥才,沒有掌控全域性的戰略眼光。洪仁玕評價楊秀清:"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 楊秀清死後,太平軍心灰意冷,洪秀全為了鼓舞士氣,給楊秀清平反,但是洪秀全將楊秀清孩子殺完了,隨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死去的楊秀清襲了東王的爵位,稱幼東王。此處借用諸葛亮的一句話評價洪秀全:“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