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飛鷹94806

    王羲之和張芝的草書,在書界都是巔峰,對後世書壇有著巨足輕重之影響。是後世書家學習之楷模。

    張芝,東漢時期最著名的草書創起人,被當代書家稱為草聖。是草書的創始人,引起了一時鶴起雲湧的草書學潮,在當時風雲四起。

    張芝之草書,解決了當時隸書的書寫上的繁索和慢的問題。從而獼補書寫的不足,從隸變草的一種偉大創舉,被當稱為隸變。其草體,一筆而成,縈繞纏綿,偶有不連……世稱一筆書。他的學生評價為,如天上飛鷹,翱翔在高空;又如戰場上的勇士,奮勇殺敵。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家,善書隸、楷、草、行。集百家之長。他以張芝為偶相,學其書法技能,對其讚歎不已,收益非淺。他善習百家終成一家,被稱為書聖。其書圓潤秀美,偶有幾字纏綿相連。

    總之,草書起於漢,而盛行晉、漢、唐。是隸書改造而來,在書法歷史上被稱為“隸變“,它又分章草和今草。章草在書體上有著隸體的筆法特徵,今草就是大草、狂草。草書的藝術性是,能夠更好的更深的抒發個人情感思維,個人內心活動能夠表現出來。

    限於知識面低,見解淺請各位諒解

  • 2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問題從來就不存在,因為王羲之自己已經說了,他的書法不如張芝,張芝的草書是寫得池水盡墨才練成的,如果他也這樣下苦功,就不一定比張芝差了。但這是空話。

    即使王羲之沒有說過這些話,或是王羲之只是說說謙虛的客氣話,這個問題也無法解答。因為王羲之還傳下幾件書法複製品,張芝的書作早已淹沒在墨池之中,寸紙不見遺了,連關公戰秦瓊也唱不成戲。

    如果非要把宋刻《淳化閣帖》中的張芝字帖當真來和王羲之比,小王仍然會敗北於老張。因為王羲之書法的強項是真、行書,草書雖然寫得不錯,但書史上排名往往靠後。

    宋代有人認為《淳化閣帖》中的張芝《冠軍》等帖是張旭寫的。且不論是誰寫的,《冠軍》帖的精彩筆法、奔放氣勢、博大意象,遠勝王羲之《淳化閣帖》中的草書,羲之草書都難敵草書一絕的伯高,況草聖伯英?

  • 3 # 蒼山書童

    就草書而言王羲之在張芝面前就根本不質一提了,王草無論在結字章法的開張應合、筆法字法的靈動多變、韻律行氣的瀟灑自然、書法精神的大氣磅礴。。。都與張草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 4 # 詩夜城主

    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以有高情逸韻為上,潦草粗俗為下,草書不論中鋒、側鋒、方筆、圓筆,都要內含情致,外具形質,歷來人們形容草書佳作都說是“筆走龍蛇”,像龍蛇飛舞一樣的曲線是動人心目的線條,問題來了:王羲之和張芝的草書誰好?為什麼?

    王羲之和張芝的草書

    漢代書法在秦代基礎之上繼續發展,成熟的隸書以及草書、行書、楷書等書體相繼出現,特別是在東漢後期社會中湧現出大量的書法家,至此,書法開始逐漸擺脫實用性的束縛,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開始進入一個自覺的階段,其中,東漢書法家張芝有“草聖”之稱,

    若要具體辨別王羲之和張芝的草書,孰優孰劣,這有點難度,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張芝的“草聖”之稱,和王羲之的“書聖”之稱都是世人評選出來的,能被稱為“書聖”,可見王羲之“篆隸草行楷”五體皆精,而且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要注意的是,王羲之的草書師法張芝,也就是向張芝學習的意思,

    張芝對章草發展到今草有重要貢獻,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南朝的羊欣稱張芝“善草書,精勁絕倫”;然而,從真正意義上來講,草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真正成熟,

    王羲之革新和發展了草書藝術,建立了可供後世效法的楷、行、草書的規範模式,他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藝術表現力,把書法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書法藝術進入到多姿多彩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王羲之的草書要比張芝的草書更優勢一籌,其中,《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經典之作,通篇意境古樸簡約、清新高雅、妍美流暢,盡開草書的新書風。

  • 5 # 陳語辭點

    王羲之和張芝的草書,在書界都是巔峰,對後世書壇有著巨足輕重之影響。是後世書家學習之楷模。

    張芝,東漢時期最著名的草書創起人,被當代書家稱為草聖。是草書的創始人,引起了一時鶴起雲湧的草書學潮,在當時風雲四起。

    張芝之草書,解決了當時隸書的書寫上的繁索和慢的問題。從而獼補書寫的不足,從隸變草的一種偉大創舉,被當稱為隸變。其草體,一筆而成,縈繞纏綿,偶有不連……世稱一筆書。他的學生評價為,如天上飛鷹,翱翔在高空;又如戰場上的勇士,奮勇殺敵。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家,善書隸、楷、草、行。集百家之長。他以張芝為偶相,學其書法技能,對其讚歎不已,收益非淺。他善習百家終成一家,被稱為書聖。其書圓潤秀美,偶有幾字纏綿相連。

  • 6 # 北冶

    還真的不能說誰的草書更好。一早一晚,朝代和社會不同。論名氣一個草聖一個書聖。論對後耒影響,從學術角度張為首,從實際書史價值王為首,討論這問題意義不大。以後悟空問答出題不論是書法及其它還是要基於專業核心內容,即可提高業內人士的專業深度,又可在大眾層面普及。如,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字誰的好看?難了。更如,草書和揩書哪種書體好看?更難了。這樣出題,中國書法到底怎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名氣在中國書法中佔什麼位置?等等。

  • 7 # 千千千里馬

    他的一個書法作品《知汝帖》也叫《冠軍帖》被收入《淳化閣帖》之中以後,一直認為是張芝草書的代表之作,但是,根據新的考證來說,這個《知汝帖》是不是張芝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可疑的。因此,我們今天真的無法判斷張芝的書法與王羲之的書法到底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張芝《秋涼平帖》區域性

    除了《知汝帖》,張芝的書法作品收入《淳化閣法帖》的還有《八月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今欲歸帖》共五個帖。這些字帖與王羲之的書法,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較少章草的隸書筆法,大體上字字分明,唯有《知汝帖》是一筆數字,一瀉千里,一氣呵成,有萬古不廢江河流的氣概。

    張芝(?—約192年)字伯英,瓜州縣,今甘肅酒泉市人,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草書之祖”,其書法被譽為“一筆書”。漢獻帝登基的初平三年(192)張芝去世。

    有人估計,張芝大約活了50多歲,或者將近60歲。那麼,他可能出生於漢桓帝(132----167)的這個時代。

    可惜的是,張芝出生以後,漢王朝的國運越來越不好,張芝生逢亂世,他一輩子也沒有去做官,而是在書法研究中渡過了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王羲之(303—361)比張芝晚了100多年。他是王羲之的前輩書法大師。

    但是,張芝最出名的是草書,他也是以草書聞名天下而成為“草聖”的書法家。

    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說,漢興有草書,估計是說從東漢就流行草書了吧。

    張芝是中國書法史上把章草改造成今草的書法大師,被譽為“草聖”,他也是王羲之崇拜的大師,在王羲之之前,書法大師有“鍾張”之並列,在王羲之之後,有“鐘王”之盛讚,可見,張芝的地位自古就非常之高。

    王羲之在談論他的書法師承關係時說:“鍾張而外,其餘不足觀”。可見張芝在書聖王羲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兩個書聖可謂惺惺相惜了

    張芝《二月八日帖》

    那麼,中國歷史上的張芝、鍾繇、王羲之到底是什麼關係?他們究竟誰的書法藝術成就最高?

    我們現在真的無法判斷具體的高下了,前面說過,目前難以證明,張芝有存世的書法真傳。

    但是,我們從王羲之對張芝的敬仰程度來看,從張芝對後世草書,特別是對王獻之草書的巨大影響來看,張芝的草書高於王羲之這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畢竟王羲之張芝距離只有一百多年,在王羲之時代,應該容易看到張芝的書法真跡。所以,王羲之對張芝可以有很準確的認識。

    第一,張芝經歷了王羲之的實踐檢驗

    王羲之的眼光非常厲害,他閱歷書法名家無數,居然只有張芝、鍾繇兩人才是他心中的豐碑,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認為張芝的書法高於王羲之呢?

    而且,張芝是一個專於草書的書法家,如此專一於草書,他的書法成就當然就更高,這是我們用今天的智力學習原理可以清楚證明的。

    草書在東漢時代已經非常流行了。這是因為,隸書作為當時的“楷書”,書寫起來,還是趕不上思如潮湧的靈感,這就需要快速寫字,才能洩洪文思飛揚。寫字速度快了,當然就會“潦草狼藉”,這就是草書,也叫草稿。

    這種草稿按理都不是正式的文字,但是,如果能夠快速把思如潮湧的文章寫出來,然後在慢慢謄抄,修改,文章就會很生動,條理也清晰,如果慢條斯理地寫文章,那是寫不好文章的。因為好的文章都是在我們大腦裡“思如潮湧”的。如果你記錄不下來,就會轉瞬即逝。這是有實踐證明的。

    所以,草書必須產生。

    據說是 漢章帝(57年-88年)時代產生了最早的草書------章草。這個說法也許不是很準確,但是,也不會很離譜。

    張芝就是漢章帝100年後的人物,漢代這一百年,也是政治上逐漸走下坡路的時代,社會比較動盪混亂,尤其是張芝所處的時代,政治上越來越混亂,最終導致國家混亂分裂的局面。

    張芝《今欲帖》

    張芝在生前早就看到了漢末朝政的混亂,所以,儘管朝廷有人屢次推薦他做官,他還是婉言謝絕了這些人對他的賞識,而在故鄉敦煌一帶,一直以學術和藝術為業。

    他在沒有任何社會應酬的環境下,當然,就會一心撲在心中所好之上。

    據說,張芝和他的弟弟張昶一起練習書法,樂此不疲,他們兩人都喜歡草書,風格比較接近。

    敦煌在漢代雖然不屬於非常偏遠的地區,但是,也不能說是文化發達地區。張芝的書法和聲名能夠傳到中原地區,這就足以說明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是非常了不得的。

    那麼,王羲之非常佩服這位西北產生的藝術家,你不能不感覺這確實是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而且,在中國書法史上,西北甘肅地區,再也沒有產生過影響歷史的書法家。張芝是唯一的。

    第二,張芝經歷了王獻之的膜拜學習

    王羲之去世以後,東晉的書法家領袖,就是王獻之了。

    當年王獻之曾經在謝安手下做司徒長史時,謝安就問王獻之這個晚輩:你覺得你的書法比得上你老爸嗎?王獻之說,當然比得上的。謝安就說,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沒有聽人這麼說過。

    但是,事實證明,王獻之的說法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王獻之在父親死後,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甚至在唐朝以前,王獻之的名聲遠遠比王羲之還要大。

    到底王獻之為什麼那樣吸引青年?因為,王獻之的書法風格更加自由奔放。

    王獻之甚至在後期,也不把老爸王羲之作為偶像,而是以張芝為偶像。

    王羲之《宦遊帖》區域性

    我們知道,王獻之的草書是“一筆書”,但是,一筆書據說是張芝的創舉,這就是我們在王羲之和王獻之二人的草書裡為什麼發現有很大不同: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十七帖》基本上都是小草,但是,王獻之有大量的大草書法。

    所以,我們從王羲之和王獻之二位父子大師的師法來看,都說明張芝的書法成就是非常之高的。

    那麼,我們認為張芝的草書高於王羲之,應該不是太離譜的。

    最後,我們說說《知汝帖》或者《冠軍帖》到底是不是張芝的書法作品問題。

    最早提出《知汝帖》不是張芝書法作品的是宋代人。

    張芝《冠軍帖》與王獻之筆法比較

    後來也引起很多人的懷疑,例如有人懷疑《知汝帖》可能是張旭的作品,有人懷疑是王珣,還人懷疑是王獻之等等。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懷疑?我的看法是,我們從書法和文字兩個方面來看,《知汝帖》確實與王獻之的書法有很多非常相似的寫法。

    我們對師承關係並不陌生,例如,誰是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我們一眼就看得出來。但是,你再看得出了師承關係,也不可能看到極度相似地方。

    我們在《知汝帖》裡確實發現一些字的寫法,一組字的套路,與王獻之的書法確實非常相似,這就是很大的疑點。

    例如,就是《知汝帖》中的“知汝”二字,與王獻之書法中的“知汝”二字就極度相似。還有很多字也是極度相似,這是在兩個名家大師作品中非常罕見的。

    書法名帖有一個定律,就是沒有兩個大師極度相似的兩個字甚至一個字。而《知汝帖》裡的字,超過十個與王獻之的,字極度相似,這就不能不懷疑了。

    此外,從《知汝帖》的“冠軍”二字來看,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從文法看,《知汝帖》中的“冠軍”二字是沒有辦法得到解釋的。

    因為,張芝沒有與高官交往的可能,張芝一生以隱士自居,他不可能與“冠軍”朋友有交往。再說,冠軍在《知汝帖》中如何解釋合理,確實沒有下落。

    從《知汝帖》的文章內容來說,這是一篇“答書”,是寫給自己非常好的朋友的信,因為自己有病,難以再次相聚,抱歉,並且希望轉告他的另一個朋友“左軍”,這個左軍應該是有職務的高官。那麼,前文提到的“冠軍”就是一個官職了。

    王獻之同時代的冠軍,張玄之,字祖希,歷任吏部尚書、“冠軍將軍”。做過吳興太守,世稱張吳興;與謝玄齊名,有“南北二玄”之說,列江左十賢之末。

    這個張玄之,與謝安的侄子謝玄關係非常好。而且棋藝很高,愛下棋的謝安也就成為張玄之的棋友了。

    太元八年(383)符堅以十倍於東晉的百萬大軍南下,朝野震驚。司徒謝安,以謝玄為前鋒都督迎戰。謝玄心裡沒譜,出發前就去請教謝安,謝安說,朝廷另有安排,你擔心啥?謝玄又不敢多問,就請張玄之去問問如何抵禦符堅的大兵。

    果然還是棋友好使,張玄之去見謝安,謝安就要與他下棋,本來謝安的棋藝不如張玄之,這次不知怎麼回事,居然讓謝安贏了棋,謝安一高興,這才把如何作戰告訴了謝玄。這次“淝水之戰”,東晉大獲全勝。

    王獻之歷任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他與張玄之是同朝重臣,王獻之的《委曲帖》、《冠軍帖》中皆有“承冠軍”這樣的詞, 王獻之的《衛軍帖》中也有“復冠軍”這樣的詞。

    張芝與王獻之寫“耳”字的比較,注意收筆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張芝是頓筆拖鋒,王獻之是頓筆或者懸針收筆

    不過,除了張玄之是冠軍將軍,王獻之的另一個好友謝玄(343年—388年)他於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晉為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他也是一個“冠軍將軍”。

    而且謝玄、張玄之在王獻之之間,他們即是同僚又是好友,而且兩人都是冠軍將軍,到底王獻之書法中的“冠軍”是哪一個冠軍將軍,這就不好說了。

    王獻之的好幾個書法中都有“冠軍”二字,現在基本上可以肯定,王獻之書法中的“冠軍”,如果不是張玄之,就是謝玄了。

    但是,如果《知汝帖》是張芝的書法作品,那麼,“冠軍”就不好解釋了。而且,張芝與王獻之相距接近200年,東晉與漢末的軍制,是不是一樣也難說。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去世以後,他的兒子霍嬗繼承了“冠軍侯”的爵位。但是,霍嬗早逝,沒有嗣子,就沒有這個爵位了。

    後漢皇帝沿襲了漢武帝這一封侯爵名。但是封為冠軍侯的人非常稀少。

    歷史上除了霍去病,東漢只有兩個人獲得過“冠軍侯”的爵號。一個是光武帝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南陽冠軍侯賈復,一個是漢章帝永元元年(81)的竇憲。

    三國魏正始(240一249)年間,魏主曹芳以文欽為冠軍將軍,享受三品俸祿。這是有冠軍將軍的最早記錄。

    由此我們推理,張芝時代也是有冠軍將軍的。但是,張芝與朝廷和地方官員都沒有什麼往來,而且品第這麼高的將軍,應該說不在張芝的生活範圍。

    如果我們把《知汝帖》的內容和書法兩個因素綜合來看,這個字帖是不是張芝的作品,確實非常值得懷疑。

    我們再回到收錄《知汝帖》的《淳化閣法帖》時代來看,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趙光義命翰林侍書王著,將內府所藏曆代墨跡編次摹勒,這就是《淳化閣帖》。

    這個帖由於當時的總編輯王著編輯粗燥,缺乏精細考證,雕版摹拓以後,就受到不少批評意見。宋徽宗時代,在《淳化閣法帖》的基礎上,重新考證編輯為《大觀帖》後,才稍微好了一點。但是《大觀帖》裡《知汝帖》和張芝的其它作品,仍然在張芝的名下。

    例如《八月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今欲歸帖》共五個張芝的書法法帖,都在《淳化閣法帖》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知汝帖》。

    到底是不是把王獻之的書法誤認為是張芝的作品了,我們從書法和內容來看,確實存在一些疑慮。

    附錄:張芝《冠軍帖》(一名《知汝帖》)的釋文如下:供大家參考。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 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針對肱三頭肌的三個頭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