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講史霸王
-
2 # 四季文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真仁義大丈夫還是真小人?
個人認為,題目的界定有點絕對化。對待朱元璋,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總體把握此人,我覺得不能簡單地說他是“大丈夫”或者是“真小人”。
一、開國前後的朱元璋。熟悉中國歷史的都知道,朱元璋是乞丐皇帝,也是和尚皇帝。為什麼江湖上有此一說呢。緣於朱重八(朱元璋家族兄弟排行老八)小時候的家境。他是窮苦孩子出身,在江淮流域鬧饑荒的時候,父親和大哥相繼過世,他和二哥雖然保住小命,但任然食不果腹。老二出去逃荒後,剩下年少的朱元璋孤獨寄世。為了不至於餓死,這才想到了去寺廟。但是好景不長,主持說寺廟也沒有糧食了,各自去雲遊吧。就這樣,朱元璋開始了三年雲遊的生涯。要說朱元璋後來登上王位,與他這三年苦行僧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這三年,他體會到了農民的疾苦,也增長了見識。隨著小時候玩伴湯和的引薦,朱元璋正式加入郭子興紅巾軍隊伍。
登上皇位之後,朱元璋開始著手改革。政治上一舉收復了唐宋一直念念不忘的燕雲十六州,擴大了政治版圖。經濟上嚴懲貪官汙吏,實行軍屯、民屯,減免賦稅,丈量土地,讓農民有地耕種,逐漸發展了生產力。洪武之治,彰顯了朱元璋的真抓實幹,雖然集權加身,但不得不說他開了一個好頭。
二、一些有待商榷的政治手腕。我們再看看對朱元璋評價值有爭議的地方。史料上也有記載,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開始“過河拆橋”。
此等事件,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究其原因是開國功臣對一路打下來的江山地位、以及領袖的弱點、缺點都瞭如指掌,再者,新皇帝也怕此等重臣威脅到自己的江山社稷。如此看來,新主即位以後,就會出現這種誅殺愛國功臣的歷史現象。不得不說,這在歷史上一直是很怪異的現象。新皇帝一面恩義天下,一面又過河拆橋,所以說很奇葩、很詭異。
朱元璋是凡人,他也不例外,也幹起了這種事情。劉伯溫就是典型案件。正史、野史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劉伯溫是被朱元璋毒死的,但像劉伯溫包括胡惟庸、藍玉等人,對朱元璋構成了威脅,所以即便朱元璋不曾明著下手,暗地裡肯定也不會放過這些人。但像湯和包括曾經有恩於他的鄉親們,對他沒有造成威脅,對於這些人不但沒有為難他們,還讓他們得以善終。所以說,朱元璋的“真小人”之說,也有待研商。
三、推到歷史洪流中看君臨天下。歷史總歸是歷史,已經是塵封往事,但透過歷史事件可以看清歷史人物,因為歷史未曾走遠,它就在你我身邊。
我們分析評價一個人,必須把他放置到當時的歷史時期,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就事論人,必須有個恰當的比較,才能更立體地看清此人。君臨天下,不單單是靜坐龍椅看江山穩固那麼簡單,他考慮的是運籌帷幄和民生社稷。存在即合理、也有不合理。所以,不得不說這些國君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也很難突破個人狹隘的思想侷限。
-
3 # 會飛翔的小豬豬666
朱元璋在當時那個年代確實是個出類拔萃的人才,對當時的歷史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對於華夏文明的延續有著重大意義,他滅掉了入主中國百年的元朝異族統治,使得漢族人民得以重新入主中原,延續文明。
趙匡胤雖然也是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亂世,但是宋根本沒能統一天下,始終處於混亂,北宋成立的時候周邊還有強敵環繞。趙匡胤的一統與朱元璋的一統相比,在民族高度上,朱元璋更勝一籌。
趙匡胤的一統算是漢民族內部的戰爭,扯不上什麼文明延續,文化滅種,畢竟都是同根相鬥,而朱元璋的一統,則是為了漢族不再受異族奴隸,是光復華夏文明的民族戰爭。
-
4 # 小妮兒的紅塵隨筆
大凡皇帝,用君子和小人來形容,已是有失偏頗。朱元璋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在一個政治家的心裡只有他建立的國家和皇權,對國家和皇權有利的留下,有威脅的就除去,不管這個人跟他有什麼情誼,有什麼關係。
大凡史書中所謂明君皆是如此,只不過有的手段更高明些,例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有的更流氓些,例如朱元璋屠殺功臣,不過本質上其實沒什麼差別。
所以順便吐槽一下,每次看到那些言情文yy那些皇帝只愛女主角一個的時候,我都很想跟她們說一句:自古君王多無情、痴情大體是昏君啊。
-
5 # 般若169726785
評價一個開國皇帝不能簡單的用君子和小人來評判,更多還是立足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政治背景,全面綜合的看待推進歷史浪潮前進的人物。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先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全國各地,烽煙四起,群雄割據。朱無璋在強手如林的農民大起義中,僅是郭子興部下的一個小軍官,率領的是一支力量薄弱的小部隊。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的統治,成為統一中國的明朝開國君主。他禮賢下士,團結廣大知識分子,採納他們的意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重視軍隊的建設,擁有一支智勇雙全的名將和英勇善戰的兵士所組成的隊伍;他廣佈仁義,具有撥亂愛民,救天下人民於水火之中的惠政,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上皇帝,不是偶然的。
-
6 # 飛vv藍
能稱王的哪個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能說朱元璋在合適的時間有合適的機遇,他抓住了那他就成了,在合適的時間有合適的機遇沒抓住,那就成了陳友諒了
-
7 # 焚劍煮酒
不論是明朝開國皇帝,還是哪一朝的開國皇帝,沒有哪一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或者小人,用英雄或者梟雄來形容他們更加貼切,朱元璋更是如此。亂世梟雄不僅可以指曹操,也能用來評價朱元璋。
起於微末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位開國帝王像朱元璋這樣出身最低,得國最正。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開始他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在父母亡故後,去皇覺寺剃度出家做了行童(在寺廟幹雜活的小和尚),後來寺裡也沒飯吃了,住持便打發眾僧雲遊化緣,朱元璋就這樣又離開了寺院,在外流浪。
就如朱元璋所回憶的:
咱小時候家裡要是有一口飯吃,咱爹孃也不會餓死;咱也不會造反,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大明洪武皇帝。
不得不說,朱元璋確實不凡。幼年的朱元璋與夥伴們經常玩的遊戲只有做皇帝,那時他還叫朱重八,做皇帝的也是他,而且和他一起玩的小夥伴,遊戲中的臣子,後來真的成為了朱元璋的大臣。這些人中有:徐達、湯和和常遇春。
所以不得不說,命運就是如此巧合,誰能想到這群連飯都吃不上的窮苦孩子們,日後會開創一個三百年的大明帝國。
長於亂世 成於亂世朱元璋會感謝他前半生那些困難貧苦經歷的,如果沒有這些,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皇帝朱元璋。
會什麼我會用“長與亂世”作為第二點?
首先元朝末年肯定是夠亂的,即使沒有紅巾軍起義造反,那也是挺亂的。
前面已經介紹過,朱元璋幼年貧苦,為了一口飯做了和尚,又為了一口飯做了乞丐。朱元璋不得不雲遊四方找一口飯吃,而這段時間裡,朱元璋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見過太多人,也見識了太多事情,見了世面,也開闊了眼界。
而這些給朱元璋帶來的好處就是培養了他“果敢和堅韌不拔的性格”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礎。
成於亂世
因為這無道亂世,朱元璋參加了義軍,他太恨這個殘暴不仁的元廷了,他現在只想推翻它。
幸運的是湯和與徐達並沒有忘記朱元璋這個大哥,即使他們已經是千夫長,而朱元璋只是一個小卒。
參軍的朱元璋果然如魚得水,那些苦難的經歷使他人情練達。對上,他從不隱瞞;對下,朱元璋大方寬容。很快就贏得了主帥郭子興的賞識和將士們的擁護,郭子興還將自己的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
我們可以反思歷史上那些起義為什麼最終都失敗了,不論是李自成,還是洪秀全,就拿同時代的陳友諒與張士誠來說,雖然他們開始都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勝利,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因為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朱元璋雖然沒有受過教育(李自成至少做過驛卒,洪秀全也是個不第的秀才),但他考慮的往往比別人多,即使行軍再忙,他也會將李善長與劉伯溫召至帳中“談古論今”。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朱元璋深深明白著這個道理。
在採取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意見後,朱元璋一邊收攏人才,一邊招兵買馬,暗自壯大自身力量。又與李善長、劉伯溫等人商議後,定下了奪取天下三步走戰略,即:
先奪取金陵(今江蘇南京);以此為基地,平定江南;最後攻滅元朝,奪取北方,統一全國。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並改名應天府。之後便以應天為中心,準備力量,著手於完成第二步戰略“平定江南!”而此時浙江的張士誠正與那些文人雅士們載歌載舞,而江西的陳友諒狂妄自大,註定必死無疑。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三日,時長三十六天的鄱陽湖之戰結束,陳友諒被亂箭射死。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平江城破,張士誠死於亂棍之下。同年,湯和率軍討伐方國珍,胡庭瑞進攻福建。從此,南方盡歸朱元璋之手,江南已平,接下來就到了最後一步。
徐達 出征吧!奪取全天下的時候來了中華古文明產自於黃河流域,古代政權皆在北,所以歷來帝王都是在北方建立政權然後南伐,而北伐者盡皆失敗,朱元璋是古代唯一一位北伐成功的開國帝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大將徐達領命,率軍25萬北伐殘元。
在這次北伐中,朱元璋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天命果然是屬於朱元璋的,徐達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就將這從草原而來,由成吉思汗壯大、由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又趕回了草原。從此,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統治結束。
徐達成為了大明第一功勳,朱元璋成為了千古第一北伐成功的帝王!
最是無情帝王家?公元1368年,這一年也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開國了,封賞的時候也到了。
徐達、李善長、常遇春、李文忠、鄧愈、馮勝六人成為了大明第一批國公。
接下來度過了一段和平的時期,但暴風雨來臨的前夜總是很平靜的。
暴風雨終究來了!
洪武九年(1376年),因“空印案”誅殺冤殺了數百名官員。洪武十三年(1380年),借“胡惟庸案”趁勢廢除了宰相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前後共誅殺了三萬餘人,就連退休多年的開國元勳李善長都牽連了進去,而被族誅。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爆發,朱元璋決心趁機掃蕩全國貪汙官員,又誅殺了數萬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借“藍玉案”誅殺了一萬五千餘人,其中包括許多開國功臣武將。從此,將權也歸於皇帝之手。真仁義大丈夫 還是真小人?有人說朱元璋冷血無情,也有人說他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劊子手,也有人講他“兔死狗烹”。
我不這樣認為,朱元璋或許有錯,但從他的角度來講,他做的這些,殺的這些人都是對的。
“洪武四大案”,朱元璋殺了十幾萬人,空印案可能是制度有缺陷,胡藍之案是為了加強皇權,郭桓一案確是實實在在殺的貪官汙吏。
就像朱元璋害死小明王一樣。小明王何罪之有?他沒有罪,但他必須得死,這是沒有辦法的。
同樣,這些開國功勳已經得意忘形,這群驕兵悍將開始不法鄉里。難道他們不該殺嗎?任由他們這樣下去,這個帝國估計又會二世而亡。
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為了老朱家的千秋萬世,朱元璋將這些人殺了個一乾二淨!
即使,這裡面有很多人本不該死。
最後的總結:
仁義或許能成為一個好皇帝,但絕成不了開國之君;朱元璋也絕不是小人,因為小人也做不成開國之君。
他是一個英雄!大明開國之祖,他的功績可以超越前代絕大多數帝王。
他也是一個梟雄!於亂世脫穎而出,歷盡千辛萬苦終成正果。他可以和手足們把酒言歡,也可以為了帝國和老朱家的未來將他們統統誅殺。
但帝王者,不正是如此嗎。
-
8 # 文史知千年
大家好,我是文史蹤跡
對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真仁義大丈夫還是真小人?”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事實上,古往今來,對於皇帝這種人來說,很難用小人、大丈夫、君子這種東西來評價他。比如說歷史上人格魅力較高的君王應該是劉備,他是真仁義,但即使這樣也有人說他偽善。然而,像劉備這種豪傑之所以能爭天下,也都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只靠仁義肯定不行。但是,如果一點人格魅力都沒有,那他也很難成大事。
朱元璋他是什麼人?開局一個碗(要飯),卻在結束時開創了一個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縱觀歷史五千年,僅此一位而已,這是十分有魄力的政治家。
朱元璋當了皇帝,你問他是“仁義”、“大丈夫”、還是“小人”?這其實很難說。
比如,朱元璋當上皇帝的時候,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興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減免賦稅,大量懲治貪官汙吏... ...那你說他仁不仁義,是不是好皇帝?是!
但是,自從兒子朱標死了,朱元璋就大肆屠殺功臣,加之權力鬥爭等因素廣興大獄,洪武四大案哪個不是牽連數萬人?這裡面毫無疑問大多數都是冤魂,那朱元璋是不是一個忘恩負義,不仁不義的小人?也是。
還有,朱元璋創立明朝入宮婦女的生殉制度,下令妃嬪殉葬,是不是令人髮指?還是!
所以說,朱元璋這種等級的政治家,其考慮到的根本就不是什麼仁義啊,道德啊,他考慮的是自己的權位,是政治事業,是接班人問題。
他可以為了事業打造洪武之治,也可以殺得人頭滾滾...朱元璋是大丈夫嗎?那毫無疑問,當然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仁義還是小人?到了他的地位,還有心思考慮這個?
人做上了皇位是會變的,政治家考慮問題的角度和常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用“仁義”、“大丈夫”、或“小人”這種定義來衡量一位皇帝。
你看看唐朝的李世民殺兄奪位,不還是被高度評價為一代明君嗎?其實,評價某某帝王是仁義、大丈夫還是小人,通常是各種都佔一點,沒辦法說準確。
-
9 # 國泰民安的幸福
開國創業時,做到:能人盡為我所用,此乃大丈夫所為。做江山後,又盡力找籍口屠殺功臣,這可是小人所為。所以,朱元璋是一個多面人性的人!對他的評價不可單方面的一概而論。
回覆列表
朱元璋是一個什麼人?我認為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狠人。他曾經拿著一個帶滿刺的荊條在他兒子朱標面前用自己的手把刺全捋了下來。當時朱元璋流了一手的血,這可把旁邊的朱標給嚇壞了。朱元璋笑了笑,對自己的兒子說:刺我給你除,條子你來拿。朱元璋把建國的那些功臣比成刺,把整個大明王朝比成條子。在朱元璋眼裡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功臣現在都成了威脅他的敵人,肯定要想方設法地除去他們。
我認為朱元璋是明朝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重視國家發展,關心百姓的疾苦。劉伯溫說過一句話,卑鄙二字只適用於君子,不適用於君王。我想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卑鄙的開明君王,一個創造了大明盛世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