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獅子貓

    秦穆公實際上並沒有完成他所計劃的東擴。

    秦國東擴必然是要突破晉國的這一大障礙。那麼首先,秦穆公採取的是聯姻策略。在晉國獻公執政時期,秦穆公就娶了晉獻公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穆姬。

    但到了晉獻公晚期,因寵愛心術不正的驪姬,導致晉國公室發生內亂,秦穆公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左右晉國朝政的契機。

    第一次,秦穆公扶持的是晉國公子夷吾,也就是晉惠公。夷吾為表示感謝,曾承諾以黃河以西的八座城邑作為謝禮。但夷吾上位以後,不但對八座城邑的事情絕口不提,還趁秦國遭災之際攻打秦國。秦晉兩軍後來在韓原一帶展開交戰,晉惠公被俘。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調停下,晉獻公不得不以黃河以西的土地送予秦國,並把太子圉送到秦國為質,來換取自己回國。

    第二次,是太子圉,也就是後來的晉懷公。太子圉來秦為質以後,秦穆公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他,給予他不錯的待遇,希望將來能夠扶持太子圉登上晉國君位。但晉獻公死後,太子圉怕公室子弟搶奪君位,私自潛回晉國繼位,將他的妻兒也都丟在了秦國。繼位以後,對於秦國也並不理睬。這讓秦穆公很惱火,不得不再次尋找目標。

    第三次,就是扶持公子重耳,也就是晉文公。但晉文公繼位以後,在能臣良將的輔佐之下,將晉國建設成中原大國,實力猛增。

    晉文公執政的第二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秦國搶先一步出兵勤王,但被晉文公派出的使者騙了回去。機會被晉國奪走。尤其是城濮之戰以後,中原地區的其他小國都紛紛依附晉國,使秦國的東擴更增加了難度。

    晉文公死後,秦穆公不顧蹇叔等人的勸阻,執意攻打鄭國,迫不及待想要打通通往中原的通道。但秦軍先是受到鄭國商人弦高的假意犒軍,不得不放棄攻打鄭國的想法,而後又在崤山遭到晉軍伏擊,三位大將也被俘。好在秦穆公的女兒懷嬴是當時晉襄公的嫡母,在她的勸說下將三位秦將放回了秦國,但秦國的東擴被截斷是肯定的了。

  • 2 # 歷史倪說

    讀《史記·秦本紀》至秦穆公可見,秦穆公雖然喜得百里奚、蹇叔輔佐,但其歷經晉國七世國君,竟無尺寸之功。本人甚至懷疑,被後世尊為“賢能”的百里奚、蹇叔,僅能稱為治國之才,而並非秦穆公“謀中原”的佐霸之才。

    之所以對他們有如此評價,大家僅從他們入秦之後,圍繞晉國的變故接二連三,或內亂不斷,或向秦求援,或無信喪德負秦,面對一次次“圖晉”良機,秦穆公卻一次次錯失,毫無作為,足以證明他們確非佐霸之才。

    秦穆公得百里奚、蹇叔之後,信心滿滿,在致力於富國強兵之時,本以為可以大有一番作為,但秦穆公,卻屢屢錯失“圖晉”良機。從秦穆公時代諸侯列國分佈來看,秦穆公若“謀中原”,必先“圖晉”。

    當秦穆公一次次喪失良機的時候,東方的齊國早已不僅限於“助燕伐山戎,次於孤竹”,齊桓公在稱霸之路上搞得風生水起。這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秦穆公“謀中原”之心,但苦於無佐霸之才,而有心無力。

    或許有人會說,秦晉已聯姻,秦穆公不便“圖晉”。《史記·秦本紀》記載了秦穆公不顧剛剛“迎婦於晉”,於成為晉獻公女婿的第二年即出兵討伐晉國,“繆公自將伐晉,戰於河曲”。這段記載足以證明秦穆公早有“圖晉”進而“謀中原”之意。

    在此,將“晉之予秦”的一次次“圖晉”良機,總結如下,請大家評判。

    一、良機頻現,霸業卻遲未成

    百里奚、蹇叔(為了便於表達,將他們成為“二賢”)之賢千古流芳。秦穆公得“二賢”之後,信心滿滿,在致力於富國強兵之時,本以為可以大有一番作為,但秦穆公在“二賢”的輔佐下,卻屢屢錯失“圖晉”良機。從秦穆公時代諸侯列國分佈來看,秦穆公若“謀中原”,必先“圖晉”。

    1、晉之內亂

    “二賢”入秦之時,“晉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秦穆公九年,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盛況空前,“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

    同年,晉獻公去世,“立驪姬子奚齊”,但很快即被“其臣裡克”殺了。之後,有人勸說晉相荀息擁立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悼子即位,但“克又殺卓子及荀息。”

    秦穆公作為晉之友鄰,且其為晉獻公的女婿,當晉國臣子屢弒國君內亂之時,可以以為晉國剷除亂臣賊子的機會,出兵討伐,進而“圖晉”。

    即使秦穆公礙於姻親關係不便趁機“圖晉”,但作為秦國重臣,“二賢”卻未能及時為君謀劃,錯失良機,令人不解。

    2、援晉公子夷吾回國即位

    無奈之下,裡克又讓人到梁國去請晉公子夷吾。在外流亡多年,晉公子夷吾早已有了回家的念頭,但是裡克等人的所作所為,也讓晉公子夷吾十分擔心。為了自身安全考慮,晉公子夷吾一面向秦國求援,“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並開出條件“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於是“繆公許之,使百里傒將兵送夷吾”。

    秦穆公之所以送晉公子夷吾回晉,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是這樣的“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

    不久,晉公子夷吾即在秦繆公的軍隊護送下回晉國即位了,史稱晉惠公。

    讀史至此,令人“惋惜”的是,秦穆公為何此時不下手“圖晉”,借秦軍護送之機將晉惠公培植為“親秦政權”,反而貪圖晉公子夷吾許下的“河西八城”。在春秋時代,諸侯列國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不惜挑起事端,謀得興兵討伐的藉口,秦穆公錯失良機不禁令他國恥笑。

    3、晉惠公兩次負秦

    晉惠公即位之後,立即派出特使丕鄭赴秦“謝秦”,但丕鄭到秦國來的主要目的是告知關於割“河西八城與秦”的問題,晉惠公給出的結果是“背約不與河西八城”。

    秦穆公十二年,“晉旱,來請粟”。此時,流亡在秦的丕鄭之子晉人丕豹勸諫秦穆公“勿與,因其飢而伐之”,趁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拿下晉國。

    秦穆公又諮詢朝中秦國重臣。公孫支以“飢穰更事耳,不可不與”表示救晉國。百里奚以“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也希望伸出援助之手。

    此時,秦穆公表現出了作為大國之君的遠見卓識,當眾表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最終,秦國賣糧食給晉國,“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

    秦穆公十四年,“秦飢,請粟於晉”。晉惠公接到秦國的求助以後即“謀之群臣”。大臣慶鄭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飢而秦貸我,今秦飢請糴,與之何疑”支援向秦國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臣虢射卻不這麼想,他對連續兩年分別在晉國、秦國發生饑荒表達了看法,他認為,晉國發生了饑荒,這是上天把滅掉晉國機會賜給了秦國,秦國不但不把握機會,反而賣糧食救晉國。而今上天又把滅掉秦國機會賜給了晉國,晉國若不把握住這次機會,是違背天意。此時不但不能賣糧食給秦國,還應該趁機攻打秦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虢射說以“因其飢伐之,可有大功”,而“晉君從之”。

    晉惠公以怨報德、落井下石“不與秦粟,而發兵且伐秦”。秦穆公十五年,晉惠公“興兵將攻秦”的同時,“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秦晉交戰的結果是,秦國雖處荒年,但被晉惠公的以怨報德、落井下石激發了鬥志,秦穆公“虜晉君以歸”。

    晉惠公被俘虜之後,秦國上下已經憤怒到極點,準備“以晉君祠上帝”。此訊息一經散出,不但周天子派人前來求情,秦穆公的夫人也以“夷吾姊”的身份求情,最終以晉“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歸晉君夷吾”。

    “二賢”作為秦穆公“委以國政”的重臣,當晉惠公對秦國“食言”、“背約”,進而“以怨報德”、“落井下石”的時候,不是秦穆公礙於夫人的情面無動於衷有情可原,“二賢”卻不能為秦謀劃“押解”晉惠公回國,進而控制晉國,反而在放晉惠公回國的問題上無動於衷。縱觀春秋紛爭,實在難以尋找如此“圖晉”之由。

    相比於秦穆公,齊桓公因怒“歸蔡夫人”,致蔡國“怒而嫁其女”,最終齊國“怒而興師討伐”。在春秋時代,這才是為霸之主應有的舉動,也是佐霸之才輔佐下的國君才有的霸氣。

    4、總結語:

    秦穆公以五張羊皮得“五羖大夫”,進而的蹇叔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但是本人不解的是,為何在“二賢”的輔佐下,秦穆公霸業遲遲未成,且與“圖晉”良機屢失交臂,而用由余四年即“稱霸西戎”。由此可知,欲成事,用人是關鍵,“二賢”之於秦穆公霸業功不可沒,但僅能稱其為“治國之才”,非佐霸之人。

    二、痛定思痛,另尋他圖

    秦穆公懷揣稱霸之心,卻屢屢錯失良機。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秦穆公決定主動出擊,屢試屢敗之後,決定另尋他圖。

    1、助晉公子重耳即位

    秦穆公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而“子圉乃亡歸晉”。至於晉公子圉不辭而別的理由,《史記·秦本紀》記載,子圉認為,晉惠公病重,“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

    秦穆公二十三年,晉惠公去世,子圉雖然即位為君,成為晉懷公,但“秦怨圉亡去,”,不但“迎晉公子重耳於楚”,還“妻以故子圉妻”。

    秦穆公二十四年,秦國“欲入重耳”,“使人告欒、郄之黨為內應”而“殺懷公於高梁”。秦國軍隊最終送回了晉國的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

    面對晉國拱手相送的一次次良機,秦穆公在“二賢”的輔佐下一次次錯失,在這個過程中,秦穆公也在逐漸覺醒。當晉公子圉不辭而別,回國即位為君的時候,秦穆公感覺到“圖晉”的機會來了,“乃迎晉公子重耳於楚”。

    在秦穆公看來,晉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於國內已然陌生,且已是六十二歲高齡,若助其回國即位,難以駕馭龐大的晉國,更別說有所作為了。屆時,秦國以擁立之功,對弱晉可輕而易舉有一番作為。可是,令秦穆公始料未及的是,晉公子重耳即位之後,出人意外地老樹發新芽,進而花開綻放。

    2、審時度勢趁機“謀中原”

    秦穆公二十四年,當秦國送晉公子重耳回國即位不久,“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周天子有難,諸侯列國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秦穆公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秦穆公迅速出兵,“軍河上,將入王”。周天子告急於秦,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秦穆公準備充分利用“勤王”之機,“謀中原”,僅從《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晉文公的從亡之臣趙衰所說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且“周晉同姓,晉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於天下”。

    在秦穆公看來,此次“勤王”的主角非秦國莫屬,雖然晉國也接到了告急文書,但是晉文公以六十二歲高齡初登大位,且在外流亡十九年,國內的一切對他來說均已陌生,當此百廢待興之時,哪裡還有精力參與“勤王”事宜。

    令秦穆公未曾想到的是,晉文公採納了趙衰所說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晉同姓,晉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於天下”,暫時擱置國內事務出兵幫助周襄王,心中盤算的也是“方今尊王”,可為“晉之資”。晉文公手段果然老辣,“晉乃發兵至陽樊,圍溫,入襄王於周”,次月即“殺王弟帶”。周襄王為了表彰晉文公的功績,“賜晉河內陽樊之地”。

    秦穆公對晉文公估計不足,未能牢牢把握“勤王”主動權,錯失了一次“謀中原”的良機,卻令晉文公搶得先機,所以《史記·秦本紀》記載這件事僅用了“秦繆公將兵助晉文公入襄王,殺王弟帶”。

    3、親手送晉文公登霸主之位

    秦穆公二十七年,晉文公即位的第四個年頭,楚成王率領其他諸侯國包圍了宋國,宋國立即派出公孫固趕到晉國請求援助。晉國君臣面對如此局面表現了高超的軍事戰略,即出兵攻打楚國的盟國曹國、衛國,以吸引楚國前去救援,進而解宋國危機。

    晉文公出兵曹國、衛國救宋國,也有“一石二鳥”作用,既能夠報恩宋國,又能報在流亡曹國、衛國的時候兩國國君對他無禮之仇。

    秦穆公二十八年,晉文公率領晉軍,聯合齊、秦,“敗楚於城濮”。同年,“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晉文公即位僅五年,即登上霸主之位。

    4、厚晉之時即抽身

    秦穆公三十年,秦、晉兩國出兵討伐鄭國,理由是“城濮之戰”時,鄭國幫助楚國。但是對晉文公來說,出兵討伐鄭國還有另一層意思,即晉文公流亡途徑同姓的鄭國時,鄭文公對其“無禮”。

    此次討伐鄭國,晉文公誓言“必得鄭君而甘心”,如此決心確有滅鄭國之勢。無奈之下,鄭國派人去遊說秦穆公,僅以“亡鄭厚晉,於晉得矣,而秦未為利”之說,即令秦軍迅速退兵。

    由此可見,此時秦晉雖處在友好期,但是秦穆公對這位時任霸主心情有多麼複雜。

    5、襲鄭是實,亦有試探晉的意涵

    秦穆公三十二年,晉文公去世,秦穆公迅速將目光聚焦到謀中原的目標上來。不久,秦穆公等來了一個機會,即“鄭人有賣鄭於秦”,並表示“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

    秦穆公立即與謀臣蹇叔、百里奚商討此事,但均以“徑數國千里而襲人,希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中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反對出兵。從秦穆公聽取“二賢”意見之後得表態“子不知也,吾已決矣”,可以想象秦穆公對所謂的“二賢”一次次錯失“圖晉”良機失望透頂,準備拋開他們親自謀劃。

    讀到這一段歷史,大家均認為,秦穆公有貪慾之心才令其做如此荒唐的事,以至於長途奔襲、越多國去襲擊他國城邑,才賠了夫人又折兵,令人恥笑。

    此次出兵伐鄭未果,領兵主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商量後,認為“晉之邊邑”有利可圖,於是順手牽羊襲擊了“晉之滑邑”。

    秦國此時招惹晉國確實不合時宜,“晉文公喪尚未葬”,舉國上下均在為霸主的離去心痛不已。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這也許是秦穆公在霸主晉文公去世之後“謀中原”的一次試探性軍事行動。

    秦國分別在秦穆公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兩次發起討伐晉國的軍事行動,但是晉國上下均認為,秦國圖晉的陰謀不會罷休,備戰之事從未放鬆,結果秦軍均以失利告終。

    自晉文公去世以後,秦穆公即著手“謀中原”,秦晉關係也由“秦晉之好”轉為“秦晉對抗”。但是秦穆公“謀中原”的軍事行動均以對晉國的軍事失利而告終。

    當此生死存亡關頭,秦穆公審時度勢,調整了國家戰略拓展方向,避開了無晉文公時代晉國國力猶強的現實,西顧西戎。

  • 3 # 野史也是史

    秦穆公在位38年,晉國曆經了從晉獻公到晉襄公的七位國君。然而作為名義上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終其一生卻使秦國止步於黃河西岸。但不得不承認強大的晉國逼迫著秦穆公只能向西擴張,卻成就了他西戎霸主的地位。

    秦國自殽之戰後的七十年間,共與晉國發生了有記載的戰爭十多次,但強大的晉國始終使秦國不能越雷池半步。等到秦華人再次東進並實現宏圖時,已是二百多年以後的事情了。晉國因此也成為秦國東進的巨大障礙。

    秦國在武王時期,其勢力已經東進到華山腳下,在西邊已擴張到今甘肅的最東境。秦穆公即位後,把向東擴張問鼎中原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為了與晉國處好關係,秦穆公親自向晉獻公求親娶得了晉國公主,結下了秦晉之好。

    晉國之後出現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被害,獻公的另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出國流亡。接著晉國發生內亂,國君奚齊和卓子先後被殺。秦穆公操控晉國的機會來了,他將能力稍弱且好控制的小舅子夷吾立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

    但這位晉惠公也不是善茬,他不但派人刺殺重耳,而且還恩將仇報要攻打姐夫秦穆公的秦國。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晉國遭到慘敗且晉惠公成了秦華人的俘虜。在姐姐穆姬的斡旋之下,秦穆公放回了晉惠公,晉國將河西之地獻給秦國。

    晉惠公將兒子和女兒扣為秦華人質,換回了河西之地。晉惠公去世後,被秦國扣為人質的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娶了秦穆公女兒的晉懷公又與他父親一樣的忘恩負義,這也間接的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

    秦穆公助重耳取得晉國國君之位,晉懷公被殺死,其女兒也改嫁給了重耳。於是,秦晉兩國重修舊好。此時的秦國已陸續滅掉黃河西岸的梁、芮等國,成為了與晉國直接相鄰的鄰國。之後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成就了其霸業。

    秦穆公羨慕不已,兩年後決定於與晉國共同討伐鄭國,而鄭華人積極從中斡旋,分析了秦國攻打遙遠的鄭國並得不到什麼好處,只能使晉國更強大。秦穆公思慮再三,最終作出撤兵的決定,秦晉關係也因此產生了裂痕。

    晉文公死後,其子歡即位,是為晉襄公。此時秦穆公東進的願望極其強烈,他秘密借道晉國去攻打鄭國,途中被晉國所察覺,秦國急忙退兵,結果被晉軍截擊於殽,秦軍大敗而回。三年後秦穆公一雪前恥,但東進之路始終被晉國堵死。

    於是,秦穆公積極調整戰略計劃,將擴張箭頭指向西邊。向西擴張非常迅速,西方的數十小國皆被秦國所滅,領土延伸千餘里。這也間接成就了秦穆公在西戎霸業,雖然稱霸中原遙遙無期,但總算是有收穫的。

    秦穆公死後,他的霸業也已結束,秦國也從西戎霸主逐漸走向衰弱。這與後繼無人有很大的關係,大量的有用之才都被秦穆公用來殉葬,春秋時期剩餘的二百多年,秦國基本上碌碌無為,在沒有什麼驚豔的表演。

    到了秦康公和晉靈公時期,秦晉兩國互有攻伐,勝否參半,始終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役,秦國也一直止步於黃河沿岸。但不得不說秦穆公確實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怎奈何遇到了更為強大的晉國和女婿兼舅子的霸主晉文公,只能仰天長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茶和清茶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