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海楓葉

    一直以來,大家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認知都停留在“十三副鎧甲起兵”、“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這種膚淺層面。雖然一直有“努爾哈赤為李成梁養子”的傳說,但由於眾所周知的敏感因素,清廷一直對此諱莫如深,導致很少有關於李成梁與努爾哈赤關係的記載。今天,我們就來結合種種史料,探討李成梁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李成梁的仕途一直都在遼東,曾兩次出任遼東總兵。第一次是從隆慶四年(1570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第二次是從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到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前後共計擔任遼東總兵長達30年之久。他主要的功績是極大的遏制延緩了女真各部的統一,為遼東營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在他的任上,建立起了一支以李家家丁為基礎,赫赫有名的遼東軍,他們“師出必捷,威振絕域” ,甚至在後來的萬曆北韓戰爭中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甚至連《明史.李成梁傳》都絲毫不吝溢美之辭,讚賞李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 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

    而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崛起於李成梁治下。努爾哈赤曾經當過明朝的龍虎將軍、建州衛指揮使,與李成梁產生過直接的上下級關係。李成梁在鎮守遼東期間“擊速巴亥、阿臺、擒王杲、破葉赫”,把女真各部裡有崛起苗頭的部落打了個遍,嚴重遲滯了女真的崛起程序。而李成梁在打壓怙惡不悛的各種女真崛起勢力時,卻忽略了正在暗地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努爾哈赤勢力,他的這些舉動也間接的為努爾哈赤消滅了潛在的“競爭對手”,客觀上對努爾哈赤的崛起有利。所以在當時以及後世,都有一種論調,說李成梁這是在“養寇自重”,然後玩脫了導致努爾哈赤坐大而不可控。那麼真是這樣嗎?這得先從努爾哈赤的祖父以及父親說起。

    一度稱雄女真各部的王杲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以及塔克世都曾依附過自己的姻親王杲。當時的王杲兵勢在女真各部中為最雄,並且多次引兵犯邊,積極試圖統一女真各部。這一舉動遭到了李成梁的打壓,李成梁在一邊出兵討伐的同時,又分化王杲內部,覺昌安、塔克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李成梁誘降,並且當了明朝的“帶路黨”,幫助李成梁討平了王杲。(時李寧遠為總鎮,誘降酋父,為寧遠嚮導)後來在討伐王杲餘孽,其子阿臺時,覺昌安、塔克世父子仍然為嚮導,入阿臺的軍寨當內應,但可能是由於溝通失誤,明軍破寨後,覺昌安父子被當成阿臺的黨羽被明軍誤殺。

    出於分化女真各部的需要,明朝方面必須對效忠於己方的女真人賞罰分明,做到一視同仁。覺昌安、塔克世父子死於誤殺,且當時正在為明軍完成任務,也算是“歿於王事”,於理於法,都得撫卹賞賜。而這份恩賞,自然就落到了努爾哈赤的頭上。李成梁給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讓他襲封建州左衛都指揮使,敕書是朝廷給偏遠地區蠻夷頭目的任命書,有了敕書,才具備與地方政府打交道以及互市的權利。而馬匹是稀缺的軍用資源。後來又“每年與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可以說,明朝從政治、軍事、經濟方面對努爾哈赤進行了全面的補償。不僅如此,李成梁還把努爾哈赤留在自己帳下任用,把他視若養子,每次初入京城,都帶著努爾哈赤一起。

    “時奴兒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憐之,不殺 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奴兒哈赤與俱。”——《建夷授官始末》

    而努爾哈赤對明朝給他的這份撫卹,也是深表滿足的。這從努爾哈赤怒斥葉赫部酋長的使者可以看出:“昔我父被大明誤殺,與我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送還屍首,坐受左都督敕書,續封龍虎將軍大敕一道,每年給銀八百兩,汝父亦被大明所殺,其屍骸汝得收取否?”,話語間透出強烈的優越感,以及高於普通女真人一等的姿態。這與後來努爾哈赤起兵所列舉“七大恨”之中的殺父之仇,態度簡直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也可以由此一窺努爾哈赤反覆無常的醜惡嘴臉。

    ​努爾哈赤在祖父、父親死後,一直埋頭髮展,表面裝出恭順的模樣,積極朝貢,並送還被女真擄走的人口,出兵替明朝攻滅不服王化的女真部落,甚至在抗倭援朝過程中,也主動提出過出兵入朝,可以說是十足十的忠良姿態。而彼時的李成梁已經老邁,不復年輕時的雄心,心裡更多想的是維持局面。努爾哈赤的日漸坐大,也失去了最初的甄別能力,也可以說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這也間接的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創造了條件,但非要說李成梁是漢奸,就未免有失偏頗了。

  • 2 # 下雨不九

    努爾哈赤作為建州女真部的世襲酋長,在其父祖死後,繼承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官職,並得到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的信賴,在他的大力扶持下,從十三副盔甲起兵,歷時三十餘年苦戰,先後吞滅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等女真部族,屢次擊敗海西女真最強的葉赫部,成為擁兵數萬的邊境豪強。

    同時,努爾哈赤和遼東李家的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等都關係密切,又獲封大明王朝二品龍虎將軍,也成為明朝遼東邊軍的得力將領,還多次親自上北京朝貢,因此得以洞悉明朝的內外虛實,甚至可以說,不論是對當時大明王朝的風土人情,還是對明軍軍制軍備及戰鬥力,努爾哈赤都已經是洞若明燭,遠遠強過那些坐而論道的朝堂諸公,吟風弄月的江南才子。努爾哈赤作為建州女真部的世襲酋長,在其父祖死後,繼承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官職,並得到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的信賴,在他的大力扶持下,從十三副盔甲起兵,歷時三十餘年苦戰,先後吞滅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等女真部族,屢次擊敗海西女真最強的葉赫部,成為擁兵數萬的邊境豪強。

    同時,努爾哈赤和遼東李家的李如松、李如柏兄弟等都關係密切,又獲封大明王朝二品龍虎將軍,也成為明朝遼東邊軍的得力將領,還多次親自上北京朝貢,因此得以洞悉明朝的內外虛實,甚至可以說,不論是對當時大明王朝的風土人情,還是對明軍軍制軍備及戰鬥力,努爾哈赤都已經是洞若明燭,遠遠強過那些坐而論道的朝堂諸公,吟風弄月的江南才子。

    可惜當時整個大明朝還沒幾個人明白這種威脅,哪怕就算聽過這個名字,也只當他是深山老林不知名的野人酋長。

    當李成梁老邁,李如松戰死,遼東李家只剩下李如柏、李永芳這等庸才當家後,羽翼漸豐的努爾哈赤終於按捺不住勃勃野心,起兵叛明,建國稱汗,是為後金汗國,也就是後來入主中原、君臨天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的前身。

    努爾哈赤對於滿清王朝最大的業績,就在於透過八旗制度,打造出一個軍政合一、效率極高的軍事集團,集戰爭、劫掠、軍屯於一體,在整個17世紀上半葉,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最有組織動員力和戰鬥力的集團。

    根據《中國軍事通史》,到後金天命六年,八旗麾下已有牛錄231個,男丁總數6.9萬,這也正是努爾哈赤敢於挑戰大明帝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底氣。

    薩爾滸之戰,面對8.7萬明軍精銳、以及北韓軍1.3萬、葉赫軍1萬,總計十一萬大軍的聯合征剿,

    在整個政權和部族皆面臨又一次“犁庭掃穴”的生死關頭,努爾哈赤極限動員出超過5萬戰兵,2萬隨軍民夫,婦女老人小孩無不上陣支援後勤,

    而後努爾哈赤以“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連續轉戰,先後殲滅了杜松部3萬人,馬林部1.5萬人,劉綎部1萬餘人,迫降了北韓軍1.3萬,最後只剩李如柏部2.5萬,聽聞其他三路明軍全軍覆滅,落荒而逃。

    這些從全國各地調動的明軍精銳的覆滅,也極大震撼了整個大明王朝上下,更成為君臨東亞大陸已二百年,又經歷了“隆萬改革”和“萬曆三大徵”的明王朝,瞬間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努爾哈赤和高居紫禁城九重的大明萬曆皇帝本是同輩人,然而此刻一個如朝陽如日中天,一個卻如夕陽日薄西山。

    努爾哈赤的後世子孫、清朝乾隆皇帝,在回遼東祭祖時由衷感佩:【太祖一戰而王基開,太宗一戰而帝業定。】將“清太祖”努爾哈赤打垮十一萬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和之後“清太宗”皇太極殲滅十三萬明軍的松山之戰,並列為滿清王朝成就霸業最關鍵的兩次戰役。

    緊接著,在開原之戰、廣寧之戰、遼陽瀋陽之戰,努爾哈赤揮軍西進,勢如破竹,連續大勝明軍,俘斬無數,幾十萬明軍衛所兵的望風而逃,潰不成軍。整個遼東地區迅速淪入後金版圖。

    然而,在節節勝利下,努爾哈赤也不免被衝昏了頭腦,他秉承極大的民族偏見,推行嚴重的民族歧視制度,在他的治下,幾十萬遼東漢人橫遭殺戮,或被貶為奴隸。

    當管轄境內遭逢天災,糧草不濟時,努爾哈赤的選擇竟是“殺盡遼東『無谷』漢人”,就是不從事農耕、為八旗奴僕的漢人皆被他殺盡。因此導致人心大失,後金軍被視為惡魔野鬼,所經之處,無不激起廣大漢人民眾的反抗。

    可想而知,如果此後的後金(滿清)政權一直秉行努爾哈赤的這種兇暴做派,甚至連降伏做順民的機會都不給漢人留下,那必然處處都遇殊死抵抗,絕無入主中原、君臨天下的可能。

    當明朝穩定了遼西戰局,以遼人守遼土,築起“關寧防線”,遏止了後金政權的繼續侵攻時,又有傳奇英雄毛文龍跨海遠征,開鎮東江,在皮島收羅逃亡明朝軍民,背靠北韓建立了反清基地,不時對後金的後方進行侵擾,殺戮其老弱,毀壞其根基。

    遭到夾擊之勢的後金政權,一度內外交困,因此,當努爾哈赤以號稱十三萬的大軍,受挫於寧遠城下,才會憤懣發病,幾個月後不治身亡,他的死和皇太極的即位,反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後金政權。否則後金政權非但不可能入主中原,甚至想要割據遼東長久存在,也同樣極其困難。

    那樣的話,努爾哈赤作為一個短暫邊疆政權的首領,其歷史地位,大概也並不會同一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流強太多,更勿論成為《清史稿》中"英明神武"的"大清太祖皇帝"。

    當然,不可否認,努爾哈赤生育並教養兒子的本事,確實在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是第一流的。他諸多兒子中,皇太極、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人都可進入歷史一流名將,莽爾古泰、代善、阿巴泰、褚英等人同樣也具有相當軍事才幹。

    特別是皇太極這個足可進入中國史上第一流帝王之列的好兒子,繼位後革除弊政、籠絡漢人,不但給老爹收拾好了爛攤子,更打造出一個當時整個東亞大陸最強有力的國家機器和軍政集團,將蒙古、北韓、東江一一擊平,更在松山之戰殲滅了明王朝最後的十餘萬精銳軍隊。

    而皇太極死後,努爾哈赤的另一個兒子多爾袞,趁著中原大亂,連續擊破農民軍和明朝殘餘勢力,終於建立起統治中國二百六十餘年的滿清王朝。

    所以終上所述。努爾哈赤有兩點做的非常好,一個是打造出一個軍政合一、效率極高的軍事集團,集戰爭、劫掠、軍屯於一體。透過薩爾滸之戰奠定了政權根基,然後又生了一堆好兒子幫他革除弊政,收拾亂攤子。最後建立了統治中國的滿清王朝。

  • 3 # 聽三哥說歷史

    萬曆時期是明朝迅速衰敗的轉折點,而此時努爾哈赤勢力在明朝君臣的忽視和庇護下迅速崛起,並最終成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雙方實力的消長對比預示了明亡清興的結局,這是一段令人扼腕的歷史。追尋努爾哈赤崛起的軌跡,始終繞不開大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和他背後長期荒怠朝政的萬曆皇帝。

    努爾哈赤像

    努爾哈赤崛起秘訣:以韜光養晦示朝廷,以銜枚疾走創業績。

    明朝在正統七年(1442)設定了建州三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努爾哈赤的幾代祖先都世襲建州左衛指揮使,到他的祖父時代,整個家族遷居到了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在李成梁擔任明朝遼東總兵期間,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與李成梁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努爾哈赤長大後,在李成梁帳下當兵。

    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25歲,這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李成梁在攻打舉兵叛明的建州右衛首領阿臺時,部下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之後,李成梁對努爾哈赤採取了一系列安撫措施,一是將其父親和祖父曾經享有的三十道敕書(貿易許可證)全部轉給了努爾哈赤;二是奏請皇帝批准,由努爾哈赤襲任建州左衛指揮使的職務。當年五月,努爾哈赤就以報父祖之仇為名,從十三副盔甲開始,起兵攻打當時受明朝保護的尼堪外蘭,而李成梁則作壁上觀,未能干預。

    大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劇照

    此後,努爾哈赤採取“遠交近攻”之策,對其他女真部族進行了頻繁的征討攻伐。明王朝對於邊疆地區採取的是分而治之、鉗制平衡的政策,以防止某一部落出現獨大局面,對明朝構成威脅。但是,努爾哈赤卻是個例外。

    努爾哈赤吸取其他女真部落首領對明廷不甚恭敬甚至發兵抗明而遭到打擊的教訓,採取“以韜光養晦示朝廷,以銜枚疾走創業績”的策略。從萬曆十八年(1590)到建立後金之前的20多年間,他曾8次到北京朝貢,從而使明朝君臣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努爾哈赤的官職也從指揮使升任都督僉事,後來還因為“保衛邊疆的重大功績”被封為正二品的龍虎將軍,成為建州女真人中第一個得到如此崇高職銜的部族酋長。

    努爾哈赤能夠心無旁騖地發展自己的勢力,少不得李成梁的縱容和庇護,也得益於明王朝晚期日益糜爛的政治局勢。

    明清史專家孟森評論道:“太祖(努爾哈赤)求媚於成梁,自亦無所不至。”努爾哈赤還將自己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嫁給李成梁二兒子李如柏為妾。

    從隆慶元年(1567)開始,李成梁晉升遼東副總兵,三年後升為遼東總兵,到萬曆十九年,李成梁鎮守遼東二十二年。在此期間,努爾哈赤不斷攻打其他女真部族,在李成梁的庇護和默許下,勢力不斷增長。

    李成梁二度擔任遼東總兵期間(1601-1608),又發生了一件令人無法理解的事。萬曆三十四年底(1606),當時年逾八十即將退休的李成梁突然建議萬曆皇帝主動放棄寬甸六堡及其周邊的八百里國土,將其事實上讓給努爾哈赤。理由是這些要塞孤懸難守,得不償失。這六座城堡地勢險要,後來由於維護不善,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堡壘要塞的作用。此議一出,立即受到一些有識之士的反對,李成梁也受到熊廷弼等人的彈劾。朝廷派出熊廷弼進行調查,誰知調查報告遞上去後,便沒有下文,此事不了了之。

    這樣的事可能只有在萬曆皇帝的治下才會出現。自從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就開始了“放飛自我”的新生活,從不上朝開始,索性不見臣子,也懶得打理政務,臣子的奏疏不批,職位空缺不補。即使有臣子公開批評自己“酒、色、財、氣”四毒俱全時,萬曆皇帝都懶得搭理,只是下令將其撤職了事。

    萬曆皇帝像

    李成梁死後僅僅一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自稱天命汗。三年後,努爾哈赤釋出《告天七大恨》檄文,起兵反明,並輕鬆拿下旅順。而在第二年,即萬曆四十七年(1619),如夢方醒的明朝廷派出四路大軍討伐努爾哈赤,大戰於薩爾滸,遭遇慘敗。此後,雙方的戰略態勢完全逆轉,努爾哈赤佔據了主動,明王朝則進入防守階段。

    萬曆四十八年(1620),明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朱翊鈞終於度過了他漫長的皇帝生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只能聽任在朝廷羽翼下發展壯大的努爾哈赤不斷地挖明帝國大廈的牆腳,直到最後坍塌。

  • 4 # 趙公

    萬曆年間的女真部落痛恨明朝的統治,但無奈自身陷於分裂,內鬥不休,此時女真族急需一名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努爾哈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了歷史舞臺。

    明朝對女真人的離間政策。

    由於女真人分為很多不同的部落,因此明朝為了削弱女真人的實力,採取離間的政策。明朝政府挑唆女真人內部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使得女真人長期處於混戰不休的狀態。

    明朝萬曆10年,努爾哈赤的祖父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捲入了女真人內部的衝突之中,昌安的部下尼堪外蘭為了一洩私憤,竟然請求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出兵進攻昌安所在的古勒城,李成梁也認為挑起雙方的衝突,符合明朝分而治之的方針政策,因此欣然派兵出征。

    結果在混戰中,努爾哈赤的祖父昌安被大火燒死,他的父親也死於亂軍之中。

    明朝政府對努爾哈赤的安撫。

    聽聞噩耗的努爾哈赤悲痛不已,他親自前往與明朝政府派往遼東的官員進行交涉,要求朝廷嚴懲殺害他祖父和父親的兇手。由於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多年來效忠於明朝朝廷,明朝只希望煽風點火削弱他們的力量,沒想到把事情鬧大,因此也自己覺得理虧。

    明萬曆十一年,明朝政府送還努爾哈赤祖父和父親的遺體,並冊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封為建州左衛都督,但是拒絕懲辦殺害他祖父和父親的兇手。

    十三副遺甲起兵

    為了報殺父之仇,努爾哈赤在明朝萬曆十一年五月利用他祖父和父親留給他的十三副盔甲起兵攻打尼堪外蘭,尼堪外蘭戰敗之後,要求明朝政府收容他,遭到明朝政府的拒絕。

    為了躲避努爾哈赤的追擊,尼堪外蘭逃到了齊齊哈爾西南部,但最終還是被努爾哈赤追上剿滅了。

    從此開始努爾哈赤開疆拓土,逐漸統一了女真各個部落,結束了女真族長期割據分裂的局勢,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年號“天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沈萬三最後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