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裡的銀杏樹

    劉文靜早年因父親劉韶戰死,襲任父職,授為儀同三司。他姿儀俊偉,才幹突出,生性倜儻而有權謀。隋朝末年時擔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為好友。

    大業十三年(617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懷大志,便與其結交。他對李淵次子李世民非常讚賞,常對裴寂道:“李世民絕非庸碌之輩。他豁達大度,神武雄豪,是漢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紀雖輕,卻是天縱之才。”但裴寂對此並不認同。

    後來,劉文靜後因與瓦崗李密有姻親關係,被關進太原郡獄。李世民認為劉文靜可以共謀大事,便去獄中探望,並向他詢問對時局的看法。劉文靜認為天下大亂,只有商湯、周武、漢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他道:“如今李密圍攻洛陽,皇帝遠在淮南,各地義軍數以萬計,跨州連郡、阻礙山澤。如能順天應人,高舉義旗,則天下不難平定。而今避亂的百姓都來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來,可得十萬之眾,令尊所領之兵也有數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到時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可成。”

    此後,李世民部署賓客,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但卻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知道李淵與裴寂交好,便將裴寂介紹給李世民,三人一同謀劃。這時,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擊敗,李淵也因此獲罪。李世民便讓劉文靜與裴寂去勸說李淵:“如今天下大亂,您身處嫌疑之地,又立不賞之功,恐怕難以保全。如今部將兵敗,您因罪被拘,事情確實急迫,應當拿出辦法來。晉陽之地,兵強馬壯,宮監之中,府庫盈積,以此舉事,可立大功。關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紀幼小,權貴豪強並起,不知所從。希望您發兵西向,以圖大事。

    當時,李世民暗中結納死士,並與劉文靜等人約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淵獲釋,此事遂中止。李世民又讓劉文靜偽造隋煬帝敕命,稱要徵發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遠征遼東。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亂。劉文靜趁機對裴寂道:“您難道沒聽說過‘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嗎?應勸說唐公即刻起義,怎能如此遲延。況且,你身為晉陽宮監,卻讓宮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罷了,為何要連累唐公呢?”裴寂大為恐懼,便常常督促李淵早日發兵。”

    此時,馬邑劉武周殺死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並勾結突厥,準備進犯太原。李世民命劉文靜與長孫順德等人以討伐劉武周為名,各自召募士兵,又讓劉文靜與裴寂偽造敕命文書,調出宮監庫物以為發兵之用。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對此產生疑忌之心,準備在晉祠大會時謀害李淵。李世民得到晉陽鄉長劉世龍的告密,打算先發制人,便讓劉文靜與劉政會到留守府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

    當日,李淵與王威、高君雅一同在府中議事,劉文靜上前報告道:“有密狀告發謀反之人。”李淵讓王威取狀觀看。劉政會不肯,道:“告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可以觀看。”李淵裝出驚訝的樣子道:“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他看罷密狀,對王威、高君雅道:“此人告發你們謀反,應該怎麼辦?”高君雅大罵道:“這是謀反的人要殺我!”劉文靜命人綁縛王威、高君雅,囚於別室。李淵遂起兵反隋。

    李淵起兵後,自稱大將軍,以劉文靜為大將軍府司馬。劉文靜建議李淵改換旗幟,又請求連結突厥為援。李淵遂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劉文靜遊說始畢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亂,唐公為國家近戚,擔心皇室毀滅,故此起兵。唐公希望與可汗兵馬一同進入京師,到時百姓、土地歸於唐公,財帛和金寶歸於突厥。”始畢可汗當即命大將康鞘利率二千騎兵隨劉文靜南下,又獻馬一千匹。李淵盛讚劉文靜,又讓他率軍前往潼關,抵禦隋朝大將屈突通。

    義寧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進位大丞相。劉文靜改任大丞相府司馬,加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十二月,劉文靜在潼關與武牙郎將桑顯和苦戰,死傷數千人。他趁隋軍稍怠之時,暗中派遣奇兵掩襲其後,終於大敗桑顯和。當時,屈突通尚有數萬兵馬,企圖逃回東都(今河南洛陽),結果被劉文靜派兵追上。最終,屈突通被俘,新安以西地區全部平定。[10]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接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劉文靜被任命為納言,成為宰相。他作為太原元謀功臣,還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權。當時朝廷初建,各種制度尚處於草創階段。唐高祖命劉文靜與朝中學識淵博之人修正《開皇律》,以此作為通法。六月,西秦霸王薛舉進犯涇州(今甘肅涇川)。唐高祖任命李世民為元帥,讓他率軍征討薛舉。李世民以劉文靜為元帥府長史。

    同年七月,李世民因身患瘧疾,將軍中事務委託給劉文靜與司馬殷開山,並告誡道:“薛舉孤軍深入,糧草不足,難以持久,你們千萬不要和他交戰。等我病好了,再出兵不遲。”但劉文靜卻聽從了殷開山的建議,出軍交戰,結果大敗而回。劉文靜逃回長安,被削職除名,不久再次隨李世民征討西秦。十一月,西秦平定。劉文靜因功恢復爵位、封邑,並被拜為民部尚書,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

    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隨李世民鎮守長春宮(在今陝西大荔)。他自認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屢建軍功,但地位卻遠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議論朝政時與裴寂對立,凡是裴寂贊同的都要加以反對。二人之間從此矛盾頗深。

    後來,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飲宴,醉後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廳柱,稱定要斬殺裴寂。恰巧家中幾次發生妖祟之事,劉文起便召來巫師,在夜間披髮銜刀,作法驅除妖孽。這時,劉文靜有個失寵的小妾將此事告訴其兄,讓他向皇帝告變,誣稱劉文靜謀反。唐高祖將劉文靜交付屬吏,命裴寂與蕭瑀審訊。

    劉文靜面對審訊,直言道:“太原起兵時,我是司馬,與長史裴寂地位相當。而今裴寂官居僕射,而我的官銜與賞賜卻遠不如他。我東征西討,家屬卻無所庇護,確有不滿之心。”李綱、蕭瑀都認為劉文靜並非謀反。李世民也極力保全劉文靜,對唐高祖道:“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師平定時,二人地位和待遇卻有了懸殊。他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

    但裴寂卻趁機進言道:“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醜言怪節已經顯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必貽後患。”唐高祖對劉文靜本就有猜忌之心,又聽信裴寂讒言,遂將劉文靜、劉文起處斬,抄沒其家產。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他時年五十二歲。

    貞觀三年(629年),已經繼位為帝的李世民為劉文靜平反,追復其官爵。

    天寶六載(747年),劉文靜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靈位被放入高祖廟庭。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內,劉文靜也位列其中。

  • 2 # 醉倒花深處

    大業十三年(617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懷大志,便與其結交。他對李淵次子李世民非常讚賞,常對裴寂道:“李世民絕非庸碌之輩。他豁達大度,神武雄豪,是漢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紀雖輕,卻是天縱之才。”

    此後,李世民部署賓客,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但卻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知道李淵與裴寂交好,便將裴寂介紹給李世民,三人一同謀劃。這時,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擊敗,李淵也因此獲罪。

    李世民又讓劉文靜偽造隋煬帝敕命,稱要徵發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遠征遼東。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亂。劉文靜趁機對裴寂道:“您難道沒聽說過‘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嗎?應勸說唐公即刻起義,怎能如此遲延。況且,你身為晉陽宮監,卻讓宮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罷了,為何要連累唐公呢?”裴寂大為恐懼,便常常督促李淵早日發兵。”

    李淵起兵後,自稱大將軍,以劉文靜為大將軍府司馬。劉文靜建議李淵改換旗幟,又請求連結突厥為援。李淵遂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劉文靜遊說始畢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亂,唐公為國家近戚,擔心皇室毀滅,故此起兵。唐公希望與可汗兵馬一同進入京師,到時百姓、土地歸於唐公,財帛和金寶歸於突厥。”始畢可汗當即命大將康鞘利率二千騎兵隨劉文靜南下,又獻馬一千匹。李淵盛讚劉文靜,又讓他率軍前往潼關,抵禦隋朝大將屈突通。

    義寧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進位大丞相。劉文靜改任大丞相府司馬,加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十二月,劉文靜在潼關與武牙郎將桑顯和苦戰,死傷數千人。他趁隋軍稍怠之時,暗中派遣奇兵掩襲其後,終於大敗桑顯和。當時,屈突通尚有數萬兵馬,企圖逃回東都(今河南洛陽),結果被劉文靜派兵追上。最終,屈突通被俘,新安以西地區全部平定。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接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劉文靜被任命為納言,成為宰相。他作為太原元謀功臣,還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權。

    但他為什麼沒被選為凌煙閣功臣呢?原因有三:

    1.得罪裴寂才造成殺身之禍

    劉文靜在起兵前和裴寂關係密切,交往非凡,甚至同宿徹夜長談,《舊唐書》記載了二人志向不一,裴寂看到烽火感嘆命運卑賤,劉文靜則志向高遠。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劉文靜並沒有得到唐高祖的重用,反而是裴寂平步青雲,因此多次進諫,然而唐高祖不予採納,並且“疏忌之”,對其產生猜疑,難免心生不平;再加上劉文靜每次朝廷議事,總是和裴寂意見相左,同裴寂勢同水火,自然受到裴寂的忌憚。因此,在被小妾告發謀反之事上,審訊的李綱、蕭瑀都認為沒有造反的罪證,唐太宗李世民也替他求情,然而,裴寂卻進讒言“文靜才略,實冠時人”,“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以至於唐高祖下決心將其處斬。

    2.劉文靜雖然文韜武略,可惜被捲入了政治漩渦

    劉文靜同李世民交好,長期任職元帥府長史,自然被看成是秦王一黨。因此即便是秦王李世民替劉文靜說清時,指出“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師平定時,二人地位和待遇卻有了懸殊,他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唐高祖自然知道劉文靜並非謀反,然而趁機剪除秦王李世民羽翼,消弱和太子對抗勢力,再加上裴寂的“以防後患”話語,讓唐高祖起了殺心,劉文靜因此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3.教子無方

    貞觀三年唐太宗給劉文靜平反後,劉文靜兒子劉樹義不安分守己,襲封魯國公,尚公主,依然是不滿足,同其兄長劉樹藝怨恨其父被戮,又謀反,結果被唐太宗誅殺,因此唐太宗自然對恩將仇報的劉文靜兒子產生怨恨,劉文靜不能上凌煙閣也是為了警示那些功臣,要世代忠孝,否則功勞再大,也難以得到表彰和百世流芳。

  • 3 # 史事拾趣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祖父曾為石州(山西離石)刺史,劉文靜襲父儀同三司(正四品),隋朝末年,被任命為晉陽令(山西太原),歸太原留守李淵節制,同晉陽宮監裴寂一起輔佐李淵。劉文靜器宇軒昂,文韜武略,富有智謀,觀察到唐高祖李淵有四方之志,便會同李世民和裴寂,鼓動李淵起兵反隋,立下“元謀首功”,後出使突厥,取得強援,擊敗桑顯和、俘獲屈突通。唐朝建立後,劉文靜出任納言,成為宰相,封魯國公。同尚書令秦王李世民和尚書左僕射裴寂三人一起被下詔“特恕二死”,恩寵達到極盛。

    由於劉文靜恃才傲物,與宰相裴寂產生隔閡,認為自己才能在裴寂之上,屢建軍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獎賞,於是心生不平,武德二年,劉文靜酒後狂言要殺裴寂,恰巧家裡請巫師禳兇,結果被小妾告發謀反,唐高祖聽信裴寂讒言,將劉文靜抄家處斬。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時年五十二歲。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貞觀三年,追復劉文靜官爵,兒子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

    劉文靜未列凌煙閣唐二十四功臣,首先是因為得罪裴寂造成殺身之禍。裴寂在唐朝的地位相當之高,唐朝建立後,裴寂被封魏國公,尚書右僕射,唐高祖每次上朝必讓裴寂坐在旁邊,散朝之後也把他留在宮中,對他言聽計從,每次高祖出巡,都命裴寂留守長安,坐鎮後方,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滿朝文武無人能及。其次是因為裴寂同秦王李世民交好,當時李淵屬意長子李建成繼承大位,而李世民黨羽眾多,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李淵需要剪除秦王的黨羽,劉文靜正好撞到槍口上。

    李世民即位後,雖然給劉文靜平了反,並且讓他兒子襲職魯國公,並且尚了公主,但並未讓李文靜的畫像入住凌煙閣,原因可能在於他的兒子。貞觀三年唐太宗給劉文靜平反後,其子劉樹義不安分守己,雖已襲封魯國公,尚公主,依然不滿足,同其兄長劉樹藝怨恨其父被戮,又謀反,結果被唐太宗誅殺,唐太宗對劉文靜兒子產生了怨恨,認為他們恩將仇報,劉文靜因此不能上凌煙閣,也是為了警示那些功臣,要世代忠孝,否則功勞再大,也難以得到表彰和百世流芳。

    寶六載(747年),劉文靜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靈位被放入高祖廟庭。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內,劉文靜也位列其中。

  • 4 # 城市農人平子

    劉文靜器宇軒昂,文韜武略,富有智謀,觀察到唐高祖李淵有四方之志,便會同李世民和裴寂,鼓動李淵起兵反隋,立下“元謀首功”,後出使突厥,取得強援,擊敗桑顯和、俘獲屈突通。唐朝建立後,劉文靜出任納言,成為宰相,封魯國公。同尚書令秦王李世民和尚書左僕射裴寂三人一起被下詔“特恕二死”,恩寵達到極盛。

    在跟隨李世民征討西秦薛舉時,劉文靜為元帥府長史,擅自出兵失敗,削職除名;不久又追隨李世民再次平定薛舉的兒子薛仁杲,西秦平定後劉文靜因功恢復爵位、封邑,並被拜為民部尚書,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

    然而,由於劉文靜恃才傲物,同時任宰相裴寂產生隔閡,認為自己才能在裴寂之上,屢建軍功,卻沒有得到應有獎賞,於是心生不平,武德二年,劉文靜酒後狂言要殺裴寂,恰巧家裡請巫師禳兇,結果被小妾告發謀反,唐高祖聽信裴寂讒言,將劉文靜抄家處斬。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時年五十二歲。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貞觀三年,追復劉文靜官爵,兒子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

    縱觀劉文靜一生,“奮縱橫之略,立締構之功”,又同唐太宗交好,貞觀十七年表彰功勳元臣,按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自然應排在前列,為何卻榜上無名?原因有三:

    首先是得罪裴寂才造成殺身之禍。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河東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裴寂出身著名的河東裴氏家族,家世顯赫,裴氏家族歷史上曾出過59位宰相,公侯多達百人,在注重名門望族的封建社會,實力非凡。裴寂在李淵未起兵前,任職晉陽宮監,掌管大量物資,並且同李淵私交甚好,曾將宮女侍奉李淵,並且在裴寂的勸說下,李淵才下決心起兵,因此唐高祖對裴寂非常寵厚,即便是征討宋金剛大敗而回,依然寵信有加。

    唐朝建立後,裴寂被封魏國公,尚書右僕射,唐高祖每有臨朝,必請裴寂同坐,散朝之後也把他留在宮中,對他言聽計從,只稱“裴監”,從不直呼其名;每次高祖出巡,都命裴寂留守長安,裴寂所享有的待遇,滿朝文武無人能及。

    劉文靜在起兵前和裴寂關係密切,交往非凡,甚至同宿徹夜長談,《舊唐書》記載了二人志向不一,裴寂看到烽火感嘆命運卑賤,劉文靜則志向高遠。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劉文靜並沒有得到唐高祖的重用,反而是裴寂平步青雲,因此多次進諫,然而唐高祖不予採納,並且“疏忌之”,對其產生猜疑,難免心生不平;再加上劉文靜每次朝廷議事,總是和裴寂意見相左,同裴寂勢同水火,自然受到裴寂的忌憚。因此,在被小妾告發謀反之事上,審訊的李綱、蕭瑀都認為沒有造反的罪證,唐太宗李世民也替他求情,然而,裴寂卻進讒言“文靜才略,實冠時人”,“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以至於唐高祖下決心將其處斬。

    其次,劉文靜雖然文韜武略,可惜被捲入了政治漩渦。唐朝政權穩定後,唐高祖面臨父子兄弟爭權的局面,唐高祖一直屬意長子李建成,並且早在武德元年就冊封李健成為皇太子。然而,秦王李世民卻對此不滿,認為自己首謀起兵,功勳卓著,理所當然應為皇位繼承人,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並且趁著長期征戰掌握兵權來發展自己的勢力。

    劉文靜文韜武略,並且同李世民交好,長期任職元帥府長史,自然被看成是秦王一黨。因此即便是秦王李世民替劉文靜說清時,指出“劉文靜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師平定時,二人地位和待遇卻有了懸殊,他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唐高祖自然知道劉文靜並非謀反,然而趁機剪除秦王李世民羽翼,消弱和太子對抗勢力,再加上裴寂的“以防後患”話語,讓唐高祖起了殺心,劉文靜因此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再就是,按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被迫禪位後,貞觀三年給劉文靜平了反,並且讓他兒子襲職魯國公,並且尚了公主,那麼在以後追封的時候應該列入凌煙閣吧,有的人認為劉文靜去世較早,貞觀十七年才建凌煙閣,因此沒有列入。這個理由不存在,因為同為功臣並且功勞不如劉文靜的殷開山,於武德六年病逝,然而卻入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麼又是原因何在?

    其實,原因在於,貞觀三年唐太宗給劉文靜平反後,劉文靜兒子劉樹義不安分守己,襲封魯國公,尚公主,依然是不滿足,同其兄長劉樹藝怨恨其父被戮,又謀反,結果被唐太宗誅殺,因此唐太宗自然對恩將仇報的劉文靜兒子產生怨恨,劉文靜不能上凌煙閣也是為了警示那些功臣,要世代忠孝,否則功勞再大,也難以得到表彰和百世流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912集,動畫組故意抹黑酒天丸,他被傑克千刀萬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