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熊孩子與囧爸爸

    建議這位家長先和孩子一起去看看【銀河補習班】任何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環境及父母的一言一行息息相關。

    上進心的樹立也不例外,家長們辛勤工作努力學習的行為無意會感染給孩子,在孩子心目中先讓他們感覺到爸爸媽媽是個熱愛學習、熱愛工作的好家長,在單位是個人人讚賞的優秀人物,這會在讓孩子在腦子裡無形中去學習和模仿。

    樹立上進心給孩子找到一個榜樣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練鋼琴的就以郎朗為榜樣,練運動的就以劉翔,姚明,李娜等華人之光為榜樣,讓孩子從小心目中就有個學習和模仿的除了父母之外的社會人士。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目標,當然要注意這位榜樣一定要全方位都是令人尊敬的人,要不一有負面新聞出來的話會起反著用。

    然後是給孩子讚賞式教育和抱持性環境,讚賞是要做到具體事項裡不能為表揚而表揚,要給予某件事項某個行為而表揚。抱持性環境心裡學上的術語,就是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支援,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鼓勵。

    再者就是讓孩子多登臺演講,在人多時面對公眾演講或者表演節目,不論效果如何給予鼓勵和肯定,慢慢的孩子就會愛上表現自己,一個愛表現的孩子自信心一定不會差的。

    總之自信心的建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們多多摸索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家庭,自己孩子的好方法。

  • 2 # 輝少生活日記

    首先必須明白,真正的進取心是屬於心靈能力的範疇,是由內力帶動的。在說明真正進取心的培養之前,先複習一下由外力帶動的進取心的情形。

    一.由外力帶動的進取心

    (一)由“較勁”起動,為了生存而生存

    對自身而言,“外力”就意味著“較勁”,而“較勁”的實質就是比高低。

    在多維交錯的原始心靈結構圖中,住在房子外圍隔層中有一支由反叛統領的部隊,他們是:驕傲、自私、貪婪、嫉妒、憤怒、懶惰、淫慾,以及好奇心、興趣、喜歡等。這支部隊控制著人的身心。而這支部隊的本質卻只相當於一支防禦和供給的部隊。

    這支防禦和供給部隊所擔負的任務主要有兩方面:A. 防禦、抵抗外來的入侵者,主動進攻有潛在威脅的對手。B. 為人提供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東西。

    而人的生存所需的東西也包含兩個大的方面:A.身體生長髮育所需的物質。直接透過獲得物質來實現。B.生存所需的安全感等。這裡所說的心靈的安全感就是指的心靈的歸屬感或心靈的家園。

    人生存所需的安全感又是透過以下面途徑來實現的:A. 做取悅對方的事情,從對方的高興中獲得生存所需要的安全感。例如,好的考試成績、好的結果和其它取悅別人的行動等。具體來說,就是透過得到使對方高興的結果來獲得被接納、被認可的心靈能源代用品,然後在心裡產生安全感和自信感等,後者便可減輕原本駐足在心中的不安、自卑和恐懼。但是這種安全感和幸福感只是暫時的、是瞬間即逝的、是絲毫沒有保障的。因此,人生也就被困在了這一次次地取悅對方、一次次地尋求心靈能源代用品、一次次地尋找暫時的心靈庇護所的為生存而活的迴圈中。B. 先獲得物質或相當於物質的東西,再交換得來。例如,透過努力獲得各種榮譽,以求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刮目相看;達到某個標準或要求或取得某個好的結果,以爭取讓別人接受自己;獲得金錢、權利、名望等等來滿足自己被認可、被接受、被炫耀、被羨慕、被刮目相看的心靈需要。

    不難看出,上述的落腳點都是在“交換”二字。而交換背後的實質內容就是“較勁”的主要內容。具體來說,就是透過上述兩方面行動的結果,以比較的方式決出高低,高的自然就獲得了別人的認可、青睞、羨慕、刮目相看等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心靈能源(代用品)。

    而住在房子外圍隔層中反叛所統領的防禦或供給部隊就是“較勁”的總頭目。“反叛”顧名思義就是要“反”、要“叛”,因此,“較勁”的驅動來自於外界那些或勝過自己,或不順從自己,或不饒恕自己、甚至威脅自己的因素。“較勁”是跟別人較勁,跟對方較勁,跟環境較勁;“較勁”是要在即刻(或表面)爭個高低,在結果、名譽、金錢、地位、權利上爭個高低,“較勁”是要誓與在“較勁”路上碰到的一切“攔路虎”鬥到底!;“較勁”“較”的是別人的“勁”,“較勁”就是比高低。“較勁”的終極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獲得人生存所需要的物質,另一方面是為了獲得人生存所需要的心靈能源(代用品),即人生存所需要的安全感。

    由此可見,由“較勁”起動的純粹在外力作用下的進取行動只是為了“反叛”這口人生之氣,也即,只是為了獲得人生存所需要的心靈能源代用品而產生的行動。對整個人生而言,由外力帶動的進取只是為了生存而活命,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也談不上任何的快樂。這樣的人生就如同一個人在整個的人生長河中都是處於溺水的狀態,只是偶爾可以抬起頭呼吸幾口空氣一樣。

    (二)由外力帶動的進取心不持久

    驅動人行動的慾望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反叛、驕傲、自私、貪婪、嫉妒、憤怒、懶惰、淫慾”等。第二部分包括:“好奇心、興趣、喜歡”等。

    本能狀態下,人的行動是由人的這兩部分慾望聯合起來起動的。如上面所述,這些慾望受制於外界、受制於別人。慾望的本質是願望不是能力,不具備永續性的特點,加上人本來就有的懶惰天性,因此,不持久是分分鐘都可能發生的事。另一個不持久的關鍵原因便是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包含幾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沒有安全感。第二是對自己沒有認知,不知道自己是誰,天賦在哪,到底想做什麼、會做什麼。第三是沒有辯明,不知道自己所做事的價值,不知道如何面對所出現的問題等。

    具體來說,可能會在如下幾方面呈現出來:

    1.當對某事失去新鮮感,不再好奇,不再有興趣,或者不再喜歡時,懶惰就佔了上風並取而代之。

    2.遇到困難和阻力時,馬上退縮。這是因為困難和阻力激活了原本駐足於人心靈中的自卑、不安、不相信、沮喪、恐懼等天性,加上懶惰的綜合作用,人便戛然止步。其中無論是因為怕失敗而影響先前已取得的好結果或好名聲,還是單純地怕失敗,其根子都是怕失敗後得不到別人的認同。

    3.當遭遇重大的挫折和失敗時,不但興趣蕩然無存,而且整個身心都被極度活躍的反叛、自卑、沮喪、內疚、不相信、恐懼等壞感覺所控制,這種壞感覺產生的負面能量是巨大的,致使人倍感煎熬和痛苦。在這種時候,人常常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不相信一切、懼怕一切。不再堅持進取和創造就是必然。

    4. “較勁”的方法要麼以取悅對方的行動來實現,要麼以獲得物質或相當於物質的東西來實現,目的都是為了得到生存所需要的心靈能源代用品,也就是想尋找到心靈暫時的庇護所。在這種心靈沒有任何安全感的情況下,人不可能認識自己,更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信。當不知道自己是誰,想幹什麼,會幹什麼,天賦在哪裡時,當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真正價值。輕易放棄就是必然。

    5. 當所做的事情純粹是為取悅對方或榮耀對方,而不是自己終身喜歡的事業時,一旦對方這個外力崩塌時,所做的事也就崩塌了,有的甚至連自己的整個身心都崩塌了。

    二.怎樣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瞭解了由外力推動的進取行動的情形後,就不難理解培養孩子真正進取心的要點。如前所述,真正的進取心是屬於心靈能力的範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內力”的一種。換言之,培養孩子的進取心與培養孩子其它方面的心靈能力(內力)是一致的,也是同步的。因此,達到這一目標也要透過“根”培養的理念及方法來實現。具體來說下面這三方面非常重要。

    (一) 心靈歸屬感是關鍵

    真正的進取心是建立在心靈有歸屬感的基礎之上。心靈歸屬感是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同、被寬恕、被鼓勵、被愛著時在心裡產生的溫暖感、安全感、踏實感、信任感、喜悅感以及謙卑和忍耐的集合,只有這種感覺長期存在的情況下,也就是愛在心靈駐足時,心靈才會有歸屬感。

    對父母來說,能夠使孩子心靈有歸屬感的方法就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終如一地為孩子主動提供在心靈上理解、同情、寬恕、接納、鼓勵和愛孩子的無私愛的心靈能源。孩子只有在有持續不斷地、常態的心靈能源供給時,其心靈才會有歸宿感,心靈才會有家園、有依附。

    當孩子的心靈有的的確確的歸屬感後,孩子的行動就從被動地自我尋找心靈的歸屬上完全轉化到了主動地服從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和指引上,也就是打破了孩子自己去尋找心靈能源代用品的人生迴圈。這樣,孩子就會踏踏實實地在父母的幫助下努力學習和嘗試各種各樣的活動,一步一步地在父母的引導下發現自我、審視自我、挖掘自己的天賦。當孩子辯明瞭真理,明白了自己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當孩子心中有了確實的選項以後,就能夠主動地選擇並有的放矢地朝著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努力了。正因為孩子進取的行動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主動的行動,是由內力所驅動,因此,就不會輕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響。

    (二) 挖掘自身的天賦很重要

    發現自己的所長,挖掘出自己的天賦,這一點對是否有真正的進取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整個人生來說,挖掘天賦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情。但是,從開始挖掘的時間來說,卻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的。只有從小開始就注重這方面,才有可能保證孩子到青少年階段時進取的方向不會錯。

    (三)其它方面心靈能力的支撐

    加上同步培養的其它方面的心靈能力,例如:自信的能力、選擇的能力、承擔責任的能力、挫折承受的能力、延遲滿足能力及忍耐力、感恩的能力、寬恕的能力、謙卑的能力等的支撐,孩子的進取心就有了韌性,就能持之以恆。

    “根”培養理念及無私愛加規則訓練的方法是成就心靈能力培養的理念和方法。

    在此附上 “根”培養理念的方法:

    以“根”培養為理念的教育方法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無私的愛”,第二部分是“規則訓練”,兩者缺一不可。

    (一)無私的愛

    1. 廣義的無私愛

    從廣義上來說,無私的愛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

    一個方面主要是為了滿足孩子身體和大腦發育,包括後天獲得知識技能方面父母所付出的無私的愛,屬於上面所說的第一條生命線的範疇。因為人能透過自己的感官系統直接看見或感受到這方面的內容,因此,父母往往都比較重視這個方面。

    另一方面是指培養孩子心靈能力需要父母付出的無私的愛。屬於上面所說的第二條生命線的內容。這個方面與人的固有天性、天性的轉換以及人類有別於動物的思維能力有直接關係。因為人類自身的侷限性——看不見這方面的內容,且每個人的原始心靈都是由反叛和私慾統領,只有善良的願望,沒有善良的能力。人類自身的侷限性限制了人們自由地為孩子提供成就心靈的無私愛,也限制了人類自身的認識。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高階思維能力而動物沒有。若從無私的愛這個角度來區別人和動物的話,人擁有所有廣義的無私愛的潛能,但動物只具有第一個方面的無私愛的能力,動物精心地哺養自己的幼孩,甚至哺養其它不同於自己種類的幼孩就是第一個方面無私愛能力的體現。動物不具備提供心靈能力的無私愛的能力。這是人和動物除身形之外最本質的區別。

    2. 成就心靈能力的無私愛

    為方便起見,我們把成就孩子心靈能力的無私愛直接稱為“無私的愛”。

    簡單來說,無私的愛是指孩子能從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的愛。

    這裡的關鍵詞是:“交流”“孩子能感受到的愛”。這兩個關鍵詞為無私的愛作了如下限定:1)不是物質上的;2. 取決於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愛,而不取決於父母自己的願望。因此,愛的天性和願望並不等於無私的愛。

    無私的愛也稱無條件的愛,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始終如一地在心靈上、精神上、情緒上無條件地理解、憐憫、同情、寬恕、接納孩子並耐心指導和幫助孩子的愛。

    無私的愛有兩個特點:

    1)是剋制了人天性中固有的反叛、操縱、憤怒、自私等私慾後所給予的愛,是無條件理解、同情、憐憫、寬恕、接納的愛。

    2)無私的愛具有前後一致性、穩定性、持續性和永不消失的特點。

    因此,指責、打罵、生氣、憤怒、一味說教、溺愛、放縱或者乾脆不管都不屬於無私愛的範疇。

    無私的愛與學歷無關,與謀生技能無關,與名利更無關。無私的愛與父母是否知曉和意識到為孩子提供無私愛的重要性有關,與父母自身是否有堅定的信念信仰有關,與父母是否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有關。

    (二)規則訓練

    1. 規則訓練的概念

    整體上來說,規則訓練是父母無私愛的延續,是培養孩子主動選擇能力以及其它方面心靈能力的延續。規則訓練的落腳點在“教”字上,具體來說是落在孩子對世事一無所知的大腦和行為習慣方面。規則訓練也必須要保持穩固性、連貫性和前後一致性。

    “教”的內涵不是“說”,而是邊做邊指導邊示範邊幫助,直到孩子真正學會。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但要指出或批評孩子錯誤的行為,而且更要耐心指導、協助孩子改正錯誤。換言之,在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父母要把具體如何做才正確的方法和父母示範或協助的行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直到孩子完全適應。

    2. 規則訓練的具體方法

    1)有效交流和常態有效交流

    A. 有效交流

    有效交流四個字定義了交流的方式及交流的質量和效果。

    “交流”意味著雙方、彼此。因此,只有父母說,不聽孩子說,或者只聚焦自我的表達而忽略對方的訴說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交流。

    交流是否有效,取決於在交流過程中,父母是否首先理解、同情、寬恕、認同、接納孩子,有效的交流是孩子心甘情願地按父母所說的去做的前提。

    理解、鼓勵、批評、糾正、要求、引導、教誨、幫助等方式都常常滲透在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

    B. 常態有效交流

    常態有效交流則賦予了交流的隨時性、及時性、多角度的特性。也就是說,父母不但要在孩子出現不正常或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才與孩子交流,在正常情況下也一定要與孩子進行交流。

    構建常態有效交流時,要特別注意選擇孩子“易接受、易適應”的時段來進行。只有在孩子“容易接受和容易適應”的時間段與孩子進行交流,才能使孩子真正接受和消化交流的內容。

    2)後果法(苦果法)

    指讓孩子在自己經歷的後果中得到體驗,從而產生心靈應答並自覺規範行為的方法。

    注意點:孩子體驗的後果應與日後的改進之間有明顯的邏輯關係,也就是相互之間有內在必然的規律性。

    例如:不吃飯與餓之間有必然的聯絡。因此用餓的方法便能改進孩子不好好吃飯的行為,也就是孩子在餓的體驗中產生了要好好吃飯的心靈應答。

    3)選擇法

    透過提供相互間有邏輯關係的不同的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的方法。孩子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例如:提供把玩具收好和兩天不許玩玩具的選項要孩子自己選擇,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選擇把玩具收好這個選項,那麼兩天內孩子就不能玩玩具。

    4) 批評、糾正和指導

    指當孩子做了錯事時,父母在理解、同情、寬恕、接納孩子的心靈及情緒的基礎上要毫不含糊地對孩子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並指導孩子改正。

    批評孩子的方法:父母批評孩子時一定要保持在與孩子交流的氛圍,不要發怒。毫不含糊是指在措詞上要比較地堅定,而不是指情緒失控。另外,提出批評後,一定要耐心指導和幫助孩子改正,並具體告知孩子正確的做法。

    5) 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如果違規,就根據規則的細則進行適當的處罰。

    規則制定的注意事項:

    A. 符合自然法則和當地民俗習慣。

    B . 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

    C. 在愉悅的氣氛中定規則。

    D. 處罰適度,尤其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

    E . 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按照規則行事。

    F. 孩子違反規則受處罰時,其過程不能隨便中斷(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反抗的傾向,儘量少跟孩子說話)。

    G .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規則的內容也要隨時修改。

    (三)方法的表達

    無論何時何地,對任何一個孩子和任何一件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無私的愛加規則訓練的表達都遵循這樣的原則:

    在心靈上(精神上、心理上、情緒上)理解、同情、寬恕、接納孩子,讓孩子在人格上有尊嚴感,這樣,孩子就會心甘情願地按照父母所說的去做。心甘情願服從的另一個表達就是主動的選擇。在孩子心靈深處有了主動選擇的服從時,父母再認真地指出或批評孩子錯誤的行為,同時耐心教孩子下一步該怎麼做,並在孩子做的過程中進一步地指導和幫助孩子。這就是無私愛加規則訓練的方法表達。也就是心靈驅動行為的方法。

    無私的愛加規則訓練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它們是辯證統一的。它們隨時隨地、幾乎同時地發生在培養孩子的每一個細節中。它們絕對不可分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鐘錶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