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旃檀香嚴

    道德是以善惡為評價方式,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來發揮作用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傳統道德是歷史上不同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體現是對道德實踐經驗的提煉總結,在當今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的特點,對外來的道德文化以開闊的心胸和視野吸收借鑑他們文明的有益的道德成果,對中國古代的道德進行棄其糟粕,吸取精華,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道德的認識。

  • 2 #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首先要明白道德的定義。

    老子是第一位道德家

    理子先生

    字數 6639 · 閱讀 36

    2019-07-06 10:56

    道德家的定義,修德證道

    道德家,尊道貴德、修德證道者也。尊道貴德,道生德畜,萬物之奧,善融輪之宗也;循道修德,道紀三寶,修德合道,善融輪之君也。道德家非儒家後天人為之仁義道德也,乃循道修德、修人道以合天道之之天人合一境界也,創造善融善生、和諧生態,是真道德家也!

    道者,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先天自然之物,無形無相,獨立周行;德為有,道之為物,無形落於有形,物之未形,有精有信,道之分形,物之屬性,自然本性,實存之物,道德一也,道之分也,德是道的功用和體現,形而上之道,無形無名是為無,有象有物是為有,形而上之無落於形而上之有,道體德用而器顯,道生德畜而器生, 是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人由德畜而生於道,自然修德才合道,這才是人生的根本意義。 先天道德各有其義,非後天人為道德連用,道德家自然非後天人為之滿口仁義之輩,乃尊奉循道而行、道德合一的道德主義者,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是人類的根本信仰。

    天地之宗萬物奧,有生於無復有無。

    惚恍無物融萬物,恍惚有象生永珍。

    太極玄於無極體,無極太極輪一體。

    獨立周行道自然,善融善生如輪玄。

    大象無形執者聖,大器晚成德本性。

    道德儒法術器兵,道紀三寶君知行。

    尊道貴德道德家,循道修德善融輪。

    身如藕實心似蓮,根在塵泥花在天。

    情心道心一善通,身心合一融聖境。

    高山景行行歸一,天人合一一復無。

    “德"是得之於道,從屬於道,自然屬性。當形上之道落在社會觀的層面時,其所呈現之特性,便是"德”,具備社會屬性。“道"因“德”而顯,“德”因"道"而存,德按照道的規律執行,道德沖和生天地萬物,即器。道與德之間是一種體用關係。道是體,德是用;道是德的本質,德是道的功能屬性;道與德一體一用,體用不二。德是順大路而行,始終如一看著前面。道,本源,引申為原理、規律等;德,通道法門;器,天地萬物。求道就是透過修德的過程,道體德用而器顯,器修德證道歸無即歸道。修德是人生的意義。

    “德"是得之於道,從屬於道,自然屬性。當形上之道落在社會觀的層面時,其所呈現之特性,便是"德”,具備社會屬性。“道"因“德”而顯,“德”因"道"而存,德按照道的規律執行,道德沖和生天地萬物,即器。道與德之間是一種體用關係。道是體,德是用;道是德的本質,德是道的功能屬性;道與德一體一用,體用不二。德是順大路而行,始終如一看著前面。道,本源,引申為原理、規律等;德,通道法門;器,天地萬物。求道就是透過修德的過程,道體德用而器顯,器修德證道歸無即歸道。修德是人生的意義。

    道、德,在漢語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但是道德在老子原文中並未連用,古代一個字是一個意思,學習《道德經》的方法,第一是大,即通篇背誦,讀經典原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結合大量同道註解,厚積薄發,大道至簡,得意忘言,明道真義,老子本旨;第二是小,要從每一個字學起,研究字的本源與本義,從甲骨文、象形字典、《說文解字》等古蹟中逐字逐節逐章領悟。第三,大小融合,全篇貫通,善融如輪,暢遊天地,道法自然!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宇宙本源即生育天地萬物的本源,道者萬物之奧,天地萬物、自然執行、人世共通做遵循的法則、真理。“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常無,名樸”,而“德”是指循道而行,即道體德用、道隱德顯,德的本意實為天地萬物遵循道的規律來發展變化,合道則樸,修道先真,並非侷限於人們常說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與德是兩個概念,除了書名《道德經》,並無道德一詞。道德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的“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無為修性,以性施行,有為修命,順道而行,而荀子主張“性惡論”,“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二字連用,荀子“道德”,已經偏離老子本義,禮者乃人為之偽,並無主觀標準,不合客觀之道也。

    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如果風俗習慣始於遠古時期、母系氏族等,愈古愈樸,善生共存,是合道的,西方謂之自然。《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此二人所說的“道”卻是人道,而老子原文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仁亦是人為之產物,非本也,非本立而道生,是順道而立本,可見二人皆未明道,乃學者而已。

    道唯一性。道只有一個道,生成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之道。道法自然,道自然而然,“獨立不改,周行不殆”。

    從屬性。道隱德顯,道體德用,大道無形無相,透過德來發揮功能,可以透過德來觀察道的作用。從屬性,德從屬於道,道生天地萬物,德畜天地萬物,道是源,德是根,可以透過萬物的發展變化軌跡來體察,與人道而言,可以透過人的身體、行為、思想的發展和變化軌跡來觀察他的德,德者自然屬性,不是人為之偽,符合自然發展、善生和諧,即尊道貴德者,就是合道的,就是道德之人。可見人之道,乃指人為之道,非常道。“德”者“得”也序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道生德畜,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家庭和諧,自然和諧,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合道善生。孝順不是喊在嘴上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親親和諧之道。

    德從屬道,主體符合客體,為客體服務是為有德,就是善生共存之道。人人平等,生而不同,幸福自然與外在無關,與自身有關,人應該去除慾望,迴歸樸道,修道在真,樸素自然。

    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的民族性自然有所不同。但是民族性的本源追求是一致的,那都是善生,而只有遵循道的規律下的生存方式才是善生的、有德的,因為“道生之,德畜之”,所以民族性的道德原則標準也是一致的,即尊道貴德、善生和諧。殺生的、扭曲自然屬性的等等人為的行為都是無道無德的。

    歷史繼承性

    世界文化的源是道,根是德。在有神論國家,道就是他們的神,德是神發揮的作用,就是善利萬物。華人的根本信仰是道德,天地祖先祭祀,即感恩天地之道、祖先之德,所以道德信仰是根本。而人為的道德善惡論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這些與其說是道德,不如說是社會禮儀之法,非道也,因為人為的禮是強權邏輯,無窮變化,乃無根本也,無根不久,自然非道也。

    規律性、獨立性、變化性、標準(圭臬)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自然而然,道就有獨立性、迴圈性、週期性等,週而復始的發生著玄之又玄的變化。人效法道,自然遵循道的規律,合道即有德。德是自然屬性,人的本性是無善無惡、善生和諧的,以性施行,自然合道。道具備變化性,是自身的生生不息之有序運動,並非人為之妄為變化。

    萬事萬物執行所遵循的規律是道之法,春種秋收,周行不殆,週而復始。蘋果熟了自然落地,白天太陽昇起,晚上月亮出來,這自然現象合道。“德”者“得”也序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執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道生德畜,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家庭和諧,自然和諧,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合道善生。孝順不是喊在嘴上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親親和諧之道。

    因為我們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太嚴重了。道德其實是有標準的,但你首先得了解這個“道”,不懂得“道”,當然就不知道什麼是標準了。人為道德一般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信仰是真誠的信任,沒有信仰為基礎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或成為人云亦云、道德綁架的工具。而信仰來自於天地萬物的根源,“道生之,德畜之”,就是道德,是自然道德,非人為道德,自然道德的標準:尊道貴德,善生和諧。比如家庭之道,和合恆一,和諧是第一、是根本,就是隨順人的本性,就是道德,孝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是自然而然的狀態,不是某些人進行道德綁架、自我標榜的工具!“六親不和,有孝慈”,無論儒釋道哪家,首先都應講和諧,有和諧才有孝道,和諧是做人做事的基礎,沒有了和,才會談“孝”,缺啥喊啥,孝順不是喊在嘴上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親親和諧之道。父母之愛子女,自然是不言之教、以身作則,這樣家庭和諧有序,談孝道的家庭只會是笑料,那是因為做父母的自身不能率先垂範而誤及子弟,悔之晚矣。子女不孝,乃未盡教、養義務也,也要從自身找找原因。人不相通道德,就是因為缺乏根本信仰,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我們平日經常說的“良心”,是善生無害的,人的本性其實都是無善無惡的,沒有人為的善,即“天地不仁”,沒有人為的善惡,“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們做善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是因為順應了人的自然本性;做惡事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做賊心虛,就是因為違背了人的本性,這叫不道德。一個公司與其寫那麼多文飾道德的形容詞和條條框框,不如全部去掉,只寫兩個字:道德。若循道修德,自然就興盛,長生久視;若背道而失德,自然就起伏不定,勞而無果。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並不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現在經濟基礎提高了,喊道德口號反而更多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人為道德觀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終不變,那就是尊道貴德、善融善生。堅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忘初心”,“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功遂身退,對於道德家而言,退不退都是往而無害、利而不害、為而不爭的,因為打造的是生態自然的平臺!“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道隱無名的是為道家。尊道貴德、修德證道,利益萬物,德道合一,才是真正的道德家。

    道德出處略述:

    老子《道德經》的省稱。宇宙天地萬物之本源。自然道德,人為道德規律、真理、標準。

    《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提倡道德,已經道德淪喪。

    《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仁義乃人為之妄為,非道也,此處為人為道德。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閉簾注《道德》,開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謁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瓚 《康素子雜言》詩:“《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此幾處指的是《道德經》,老子被唐朝尊為道德玄元皇帝。

    唐韓愈 《原道》:“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道乃本源,德乃自然屬性,韓愈此言為人為道德。

    巴金 《家》:“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自以為是的人為道德。

    《水滸傳》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惱犯了你,你因何夜來越牆而過,入來把斧劈我?若是我無道德,已被殺了。”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更是人為之產物。

    《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都講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轉。”,佛教來到中國,乃以道釋佛。早已不是印度之佛,而是道化了的佛。

    《道德經》涵蓋宇宙天地萬物及其奧秘道理,是一部系統的、完整的邏輯思想鉅著,包含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等,是人類後天道德即思想和行為的根本依據。道不僅是概念上的邏輯產物,道更是宇宙之源、實存之物,是天地萬物之本源。道既是生有之無、又是實存之有,無者無具體物象,真者有精、信等。先天道無而德有,道體而德用,後天循道而修德,道隱而器現,修德以合道,虛實結合,邏輯系統,全文連貫,渾然天成,!“言有宗,事有君”,易知易行,善融一體,道德主義!

    道破除了神鬼之論和天地人為意志之說,先天肯定了物,但是物無人為意志卻有靈,後天心物一體,有道之人神鬼不驚,“德交歸焉”!

    “先天地生”、“萬物之奧”、“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等,為人類的起源、發展、歸宿等都指明瞭方向。

    由於傳承久遠難免出現錯簡錯漏,思想淵博難免解讀不易,因此後世註解不下千本,有言政書、兵書、修仙書、丹道書、醫書、領袖之道者等等,不能說部隊,只是並不全面,只是多的學者而已。還有誤解為陰謀術、虛無主義者,更是連全文都沒讀過就胡說八道。《道德經》是文化之根本,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文化涵蓋治身、治心、治家、治世、治萬物的根本道理,包括後天的人為科學,都可以從中找到法門。比如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波爾,讀到了“名可名,非常名”,就稱自己只是一個得道者而已。道德是萬物之根源,自古道生,自古一理,修德通道,人生意義。道德是華人的根本信仰,道生天地,德育萬物,感念道德善生之恩,祖先信仰也是後天道德信仰,其根本也是德,道隱而德顯。因此學習道德文化、感悟道德思想永遠都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道隱無名,德以顯道,人有無道行,觀其德行即知。大象無形,感官不德,德者道之用,循道而為也,萬物之本性也,可以修德而合道。修德明道的法門,理論指導,實踐方法,老子在《道德經》中做了論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道家務虛,虛者無為,修性修心;德家務實,實者有為,修身修命。虛實一體,有無相生,學習老子,悟道證道者,必是尊道貴德、循道修德的道德家!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治身、治心、治家、治世、治萬物的根本法門!無論做精彩真實的自己,做優秀的管理者或運營策劃者,或從商從政,生之人傑,共贏模式,生態平臺,都可以從中找到法門!

    道體德用,大道至簡,虛靜觀道,萬法歸一,明常證道,證道得道,圓融無礙,長生久視。善融善生,迴圈復歸,玄轉如輪,玄之又玄,生生不息。

    善融輪老子文化院:

    道德文化興,助力中國夢!

    共建共同體,美美享大同!

    善融輪道德家:尊道貴德,循道修德!循先天之道、先天之德,以修後天之道德,以求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進而修至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無為修性、有為修命,性命雙修,有無一體,長生久視之道!修德合道,實現人生真諦,道德合一之境界,道德家也!

    《老子道紀之善融輪》一書,是理子先生所著的明道心得,近40萬字。道紀是循道修德、明道法門。新書包含道德善三大塊,第一部分道學,重新將《道德經》中流傳錯簡章節整理排列,解密釋誤,提煉出善融輪理論體系。第二部分德學,善融輪理論體系的釋義。第三部分是善學實踐,百家爭鳴和百商爭鳴圖鑑。

  • 3 # 靜思錄Vlog

    《道德經》中的道德。是道和德

    能夠正確認識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稱為“有道”,行動符合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稱為有德,稱為有道,有德。

    做事情能夠合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就是有道德的聖人。

    但是現在很多所謂的道德。講的是遵循的人為的主觀的一些規則。比如地鐵上吃東西就叫不道德了……比如年輕人必須給老人讓座,不然就是不道德。而這些人為的主觀的一些規則呢?有的並不符合天之道和人之道。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有些道德,本身就不合於道。哪來的道德呢?

    制定規則的人如何是合於天之道人之道的,那麼制定出來的規則就能作為評判道德的標準。

    制定規則的人本來就是帶有偏見的。那麼用他制定的規則來作為評判道德的標準,就相當於拿一個不準確的尺子去量東西。比如《什麼什麼保護法》要是依這個法去做事情反而是不道德的。

    所以說真正的道德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只需要在生活中去觀察,去總結,就能夠懂得天道,懂得人性。合乎天道和合乎人性去做事情就有了道德。

    那些違背天道,違揹人性的所謂的道德是偽道德

    所以要真懂得道德,要去認識天道,認識人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輪胎充氮氣真的防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