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追討國庫欠款是一個死結,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兒。因為這個死結在康熙本人身上,除非康熙本人突然變得嚴厲,下定決心一辦到底,其他任何人都難以辦下來。

    所以,只要康熙還在,只要他還是寬仁治人,這事兒就沒法解決。

    老四胤禛向來都是精明過人的人,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而康熙,是為千古一帝,對於這個事情的性質,自然也明白不過。那麼,他為什麼還要來做這件事呢?

    原因有:一是國庫的確空虛如許。借出去的銀子比庫存的還要多,國家要賑災,要修堤,卻拿不出錢來,卻拿不出錢來,國家財政如此,這是事實,所以康熙並非師出無名。

    二是康熙深感身邊皇子沒有得力之人為自己分憂,想以此為考題,看看皇子們的責任和擔當。太子胤礽的所作所為已經為康熙所嫌隙,對於這個太子,康熙很失望,並因此引發了深深的失落之意,國家的未來靠誰?康熙心裡是沉重的,更加從心理上需要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皇子能夠站出來,為自己分擔。

    所以,康熙對於收回來多少欠款,其實並不是很在意,他更在意的是誰能接這道考題。

    對此,鄔思道有很深刻的見解,並對於國庫欠款的構成情況講於胤禛聽。不過,因為鄔思道剛入雍王府,胤禛心裡還有幾分謹慎,故見鄔思道建議他一定要接這道考題的時候,心中便有了打算。

    凡是身在職場的人都明白,做一件事必須對事件本身有個基本的考量和計劃,定下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想這等國家大事,更是馬虎不得。可胤禛一出手,彷彿就完全沒有章法,全部都是一刀切,主要體現在:

    一是時間限定太急。規定十天為限,凡是不能再十天內還賬的,就要抄家充公。

    二是沒有按照鄔思道分析的三種欠款構成,分門別類進行追繳。而是指使田文靜拿魏東亭,陳文勝開刀。如果有章法,一定會根據不同情況分類追繳,對於借錢做貪贓枉法的如桑佩、塗倫升和鄧元芳等人,要依法治罪,對借錢度日的隆科多等人,則要緩期追繳,對於魏東亭等人,則要請示康熙如何處置。

    而對於涉及到皇子如老十,老三,太子等人,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處置。

    像是這樣普通職員都需要考慮的事兒,身為王爺的胤禛焉能不知?

    結果,胤禛透過一刀切,把國庫的債務人統統逼將出來,上演了一處吵吵鬧鬧的抵抗還債的大劇:老十跑到前門大街賣家當,太子則賣官鬻爵湊錢還債,魏東亭還不起欠債,一根白綾自掛了,一大群老武官跑到暢春園向康熙訴苦,何其多多。

    更有甚者,他居然還漏掉了貪贓枉法的桑佩、塗倫升和鄧元芳,豈不是太大意馬虎了?

    所以,縱觀以上的表現,胤禛並非幹不好這件差事,而是故意為之。為什麼他要故意辦砸差事?

    一是鄔思道已經闡明,康熙是出這道考題考研皇子們的擔當,只要是接,就通過了考試。至於做不做的好,那是另外一回事。胤禛正是本著這一原則進行的,當然,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為你接手了,自然一定要勤心盡力幹好為最好。

    二是這事的癥結始終在康熙身上。康熙晚年的寬仁縱容才是導致國庫空虛的根本原因,胤禛透過一刀切的政策,使得這一現象集中爆發出來,形成一種倒逼機制,讓康熙自動出面解決,給自己留後路。因為康熙也不傻,也知道這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也一定會顧及自己的顏面來處理。

    三是迴避風險,從眾矢之的抽身。國庫欠款的案子牽涉皇室、太子、百官,從上到下牽扯的面廣且深,加之還逼死了魏東亭,可以說持續下去胤禛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那時候,就真的是個孤臣了。胤禛不傻,他還是透過一刀切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故意辦砸,便抽身而出。有道是爬的越高死的越快,上次江南籌款掏了老九的小金庫,這會兒他知道老九老八他們恨他,所以來個操切行事,也算是抵消了兄弟們的猜忌。

    四是規避康熙的忌憚。康熙的晚年因為九子奪嫡很鬧心,加之太子令人失望,康熙十分忌憚皇子們因為爭奪嫡位搞得朝政錯綜複雜。因為胤禛剛剛加封郡王,如果這件事又辦的得體有力,那必然在兄弟們中脫穎而出,太子胤礽還在,後有兄弟圍堵,那胤禛的處境可想而知,且這也會引得康熙忌憚猜測,是不是胤禛要爭奪嫡位而如此賣力呢?鑑於此,胤禛辦砸差事,也就了了兄弟們的嫉恨,了了康熙的猜忌。

  • 2 # 愛看愛思考

    愛新覺羅.胤禛,受命追討國庫欠銀。實際上已經追回來了相當一部分,但是有兩個難纏的人物擋在了面前,一個是魏東亭閩浙海關總督,一個是狀元。閩浙海關總督主要是康熙皇帝巡遊江南時欠下的。當然了,魏東亭的兒子也是個坑爹的玩意。實際上,胤禛是相逼迫魏東亭到康熙皇帝那裡訴苦,也就是替他表功由康熙皇帝還錢或者特旨赦免掉。由於魏東亭的兒子坑爹大手大腳的花錢,幾萬兩的宅子說買就買。上萬兩的贖身銀子說淘就淘,使得他爹魏東亭不敢去皇帝那裡訴苦,從而選擇了上吊自殺。至於說王姓狀元?他是故意借國庫的銀子,因為怕別人都借國庫銀子他不借的話?怕別人說他貪汙腐敗收受賄賂。功勞也有苦勞還不能由自己向皇帝表訴的,必須要藉助別人來說。這個就是政治。

  • 3 # 老胡讀歷史

    個人感覺,追比國庫欠款是《雍正王朝》電視劇當中,比較符合胤禛歷史形象的橋段之一。至於說最後的結局是胤禛辦事操切還是故意為之,個人認為兩者兼有。

    在清朝歷史上,雍正皇帝胤禛是一個十分勤勉的皇帝。他一改康熙時代放縱朝官的弊政,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為改善民生,實行攤丁入畝,使華人口的暴增。 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皇帝重視百姓生計,在推進了一系列改革之後,使得清政府收入大增,百姓安樂。但由於這些舉措觸碰到了很多頑固勢力和清流的利益,使得雍正皇帝在史書上留下了譭譽參半的名聲,甚至原本的“康雍乾”盛世,也變成了“康乾盛世”。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為了佐證雍正皇帝胤禛的性格。其追比國庫欠款的初衷,首先是為了儘快緩解清王朝財政狀況的公心。由於對那些欠款官員深惡痛絕,所以上任伊始,便以雷霆手段逼迫他們還錢。但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激化了他與欠款朝臣的矛盾,鬧出了皇子當街賣家當,老臣上吊的橋段。這其實也是胤禛政治手段尚欠火候的表現。

    不過,除了為國家追債的公心以外,胤禛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迎合康熙皇帝的聖心。事實上,暮年的康熙,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多年來縱容朝官的錯誤,但無奈積重難返,又不想毀掉自己仁德的美名。此時就迫切需要有一個人出來替自己追債得罪人,而胤禛這個剛剛處理完江南大水的冷麵王,則正好進入了他的視野。可以說,胤禛擔綱追比欠款,既保住了康熙皇帝的賢名,又使得國庫欠款得以追回,緩解了朝廷財政難題。最關鍵的是胤禛一心為國的形象得以樹立,並順利進入奪嫡第一陣營。真可謂一舉三得。

  • 4 # 怪咖廣少日記

    其實,用塢先生的話,來解釋你這個問題最好。

    劇剛開始就發生黃河大水,而沒錢治理,國庫更是沒錢,所以,追國庫錢款成了一個得罪人的事,沒有皇子願意在想爭奪皇位的時候去得罪大臣。所以,鄔先生給4爺提示,要是追討國庫債務雖然是得罪人的事,但是從側面是替康熙分憂,如果,不追討就變成了,沒一個皇子替老爹幹活了,所以,想要得帝心,這件事必須做,不在於做成,而在於敢不敢做。

  • 5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雍正追比戶部欠款無疾而終,並不是雍正不想把這個差事辦好,更不會是故意辦砸。

    雍正江南籌款回京,在與鄔思道經過一番分析與商議後,決定接下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而康熙對於雍正能夠主動承擔這樣的差事也給予了非常大的肯定與支援,對於雍正而言,沒有絲毫半不去把這件差事辦好的理由和藉口。

    首先,康熙給予追比戶部欠款的獎勵太過於誘人了。

    當時經過清點,官員拖欠戶部的欠款總數是1200多萬兩,鑑於如此龐大的數字,也是因為這是一個極為得罪人的差事,康熙開出了一個非常有震撼力的獎勵方案,那就是誰能把欠款追回來,就加封誰為親王。

    要知道當時的皇子當中,除了剛剛加封雍郡王的雍正,以及已經是郡王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其他的皇子都只是貝勒和貝子,還沒有受到加封為王,所以這不僅對於雍正,對於所有的皇子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激勵和誘惑。但是考慮到這件差事的難度,以及害怕就此得罪欠款官員,並沒有皇子願意承擔,特別是八爺黨的人不願意承擔這件差事,讓雍正有了藉此博取親王爵位的機會,雍正也是絕對不會故意放棄的。

    其次,可以藉著追比戶部欠款的機會,打擊八爺黨,特別是八阿哥胤禩。

    這時的雍正,還是跟著太子胤礽,是太子黨的人。

    黃河發大水,雍正直接繞過八阿哥胤禩去清理戶部存銀,徹底揭開了戶部虧空的真相,而讓主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為康熙所厭惡。而當康熙希望有皇子追比戶部欠款是,八阿哥又因為害怕得罪人而選擇逃避,主動放棄了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

    相反,雍正選擇接下這個差事,也可以將八阿哥主管戶部期間更多的事情可以丟擲來,讓康熙看到,進而進一步降低八阿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從而可以幫助太子挽回一些局面。

    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如果雍正不去接這各差事,會讓康熙感覺“連一個能幫他分擔的兒子都沒有”,所以康熙看中的更多的是兒子們對於國家,對於自己的態度,是真正的一心為公,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後,則是因為國庫確實關係到國家的安危,雍正也有這份責任心去把這件差事做好。

    國庫是國家的根本,特別是經歷了這次黃河大水引發的災難和危機後,讓所有人意識到國庫問題的嚴峻,以及追比戶部欠款的刻不容緩,如果國庫再這樣空虛下去,萬一再次遭遇天災人禍,整個大清王朝也將會有傾覆的危險。

    所以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畢竟大清朝還是家國天下,作為皇子盡到自己的一份貢獻,雍正還是有著這份責任心的。

    而雍正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最終辦砸了,除了雍正沒有用對方法外,外界因素的阻礙成為了這件事情無疾而終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對於雍正而言,他盡力了,為了能夠追回欠款,雍正得罪了朝臣也得罪了自己的兄弟,就連同自己一向關係要好的十三爺都對他產生了誤解,而他也幾乎在最後是用“央求”的方式,希望欠款的官員能夠還上欠款。

    但是,雍正在追比欠款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阻力太大了,可以說,正是這些外部的因素最終導致了追比戶部欠款行動的失敗。

    其一,就是太子胤礽的牽制和掣肘。

    太子本就是國庫欠款的大戶,為了幫助太子進行掩飾,雍正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

    但是對於太子胤礽而言,他不能像康熙那樣站在全域性的角度去看待追比戶部欠款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更沒有雍正那種認真負責的態度,當見到康熙沒有對自己賣官還賬的行為有任何懲罰的時候,自己就想著儘快結束這場追比行動,不想讓自己再受到太多的牽連。

    因而太子丟擲樂兩年分期還款的方案從而讓欠款的官員們喜悅無比,但是對於康熙、對於雍正確實五味雜陳。

    其二,八爺黨幾位皇子的積極抵制與破壞。

    正是因為八阿哥胤禩的暗中默許,才有了現如今國庫如此空虛的局面,但是八阿哥胤禩從一開始非常不負責任把主管戶部的差事辭掉,名義上是自己無法勝任,實際上則是把這塊燙手的山芋丟給別人,自己在一旁隔岸觀火。期間,還挑唆魏東亭揭發太子,利用大阿哥挑撥康熙與太子之間的矛盾,自始至終,都在進行著妨礙雍正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追比欠款的行動。

    而太子黨的九阿哥與十阿哥,則是採取了更為激烈的抵制態度,九阿哥出主意,讓十阿哥變賣家當,百官紛紛效仿,讓朝廷和康熙盡失威嚴,成了一個笑話,並且當且鞭笞田文鏡,有恃無恐的公開抵制和破壞整個的追比行動,讓雍正的工作的舉步維艱。

    其三,就是整個官場陽奉陰違的風氣。

    不管雍正再怎麼軟硬兼施,不管雍正再怎麼苦口婆心,但是半數以上的官員不為所動,他們有的是真的想還還不起,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像桑配,圖倫紳、鄧元方將戶部的銀兩挪作私用,以此牟利,表面上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卻是根本就不準備還這個錢,正如田文鏡所說的,向戶部借款已經成為了一種不正當的風氣,而官員們對於還款也是陽奉陰違,不以為然,生怕自己吃了虧,並且還容易成為了眾矢之的。

    康熙對於雍正的懲罰僅僅是因為雍正方法不當,但是對於雍正做人做事的態度,還是非常的肯定。

    康熙對於這次追比欠款的結果,可以說是非常的不滿意。

    太子擅作主張,將追比欠款改為兩年內還清,康熙為了保住太子的名望,只能予以了同意,但是從他那句“我能說什麼呢?”足可見起對於太子的失望。而對於百官,他更是失望之極,特別是那些利使用者部銀兩去中飽私囊的人,讓他對於整個官場的風氣也是非常的氣憤。

    對於雍正,康熙雖然說他是以“聰明自詡”,但這僅僅是批評他用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不當,以至於“還查的沒有查,該緩一緩的又逼迫太緊”,所以康熙用了罰俸一年來懲罰雍正,並沒有削除他的郡王爵位,這就說明康熙對於雍正這次能夠知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態度是非常認可的,而這樣做也是不能太寒了雍正的心,因為如果真的處罰過重、奪了他的郡王爵位,之後便真的沒有皇子敢於站出來為他分擔一些事情了。

  • 6 # 洛水清風

    雍正辦砸了追繳國庫欠銀的差事,非雍正個人能力不行,實則是成也康熙,敗也康熙。

    康熙之所以讓雍正做追繳國庫的欠銀,因為這是一個得罪人不討好的苦差事。追繳欠銀固然重要,但考察雍正辦事能力才是康熙的主要目的。此時的康熙對太子還是情有獨鍾的,而雍正做為太子黨一員,將來是要輔佐太子治理天下的,他能否勝任,有無魄力做一個敢於得罪眾人的錚錚孤臣,相信從這件事中就能看出端倪。

    當時欠戶部庫銀的上至皇子王公,下至大小群臣個,幾乎都有染指,而且康熙還了十日還清欠銀的聖旨,難度可想而知。滄海橫流,方向英雄本色。雍正領旨後,馬不停蹄追繳欠銀,他負責皇子王公們欠銀的追繳工作,讓田文靜負責臣子們欠銀追繳,這無異於狗嘴裡搶食,難度可想而知。雍正為啥如此賣力,表面看他是為康熙分憂 ,實則暗藏奪嫡之心。

    上有皇帝的聖旨,下有雍正、田文靜咄咄逼人的追繳,十成欠銀的官員有三成不得已把欠銀吐出來。但這中間出了一個意外的小插曲,康熙的寵臣魏東亭因為無力償還欠銀,上吊自盡了,這等於逼債逼出人命。那沒還欠銀的七成官員,以此為藉口,拒不歸還,甚至放言:要錢沒錢,要命有一條。雍正和這些人的r緊張氣氛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他並沒有退縮,表現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說:命是不會要你們的,但錢是一分不能少,到期限不還者,抄家!後來,眼看十天期限將近,雍正直接帶領人馬,上門逼債。

    就在這時,雍正的行為被康熙叫停。因為他從大阿哥口中得到一個訊息:太子私下用買官賣官的錢,償還了自己50萬兩的欠銀。這讓康熙非常震怒,太子這種卑劣做法,將來如何君臨天下!此時,他開始傾向於雍正,為了不讓雍正成為眾矢之的,才採取了保護性的措施。並對雍正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你這個人一向精明自詡,這次該查的,該追的,有些可以緩一緩,你卻不能量情度勢,弄的不該死的死了,該辦沒有去辦。

    這不是一個父親向兒子傳授治國之道嗎,殷切之情溢於言表。正是從這件事開始,康熙改變初衷,已經有意傳位於雍正。

  • 7 # 一點點歷史

    《雍正王朝》在“九子奪嫡”這段情節中諸皇子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四阿哥胤禎攜治理水患餘威攬下了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一方面四爺確實鐵面無私,另一方面由於太子也有欠款,八阿哥想借此事挑撥太子和四阿哥的關係,為自己奪嫡掃清障礙。

    追繳國庫欠款這件差事最終因康熙寵臣魏東亭的一條白綾而不了了之,四爺也因為此事留下了辦事過於操切的口實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冷麵王”,關鍵是太子因為此事和康熙產生了隔閡,儲君位置鬆動了。

    平心而論追繳欠款這件事無論是誰都無法妥善解決,因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有國庫欠款,按照鄔思道的分析,追繳國庫欠款這件事不是以成敗論英雄而是看有沒有替君父分憂的勇氣,有沒有得罪滿朝文武擔當。而且對於諸皇子來說加封親王這個獎勵方案確實太過於誘人。

    那麼好既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就注重過程就好,既然接了這個差事,如何辦,過程才是最關鍵的。

    首先,四爺確實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風格,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勳臣元老,在雍正看來都一視同仁,唯一的目標就是要錢。

    其次,限定十日之內,這一點也表現出來了雍正確實有些操之過急想要急於表現。

    在這件事情上胤禛確實是秉公辦事,沒有故意為之的意思,為此滿朝大臣都被得罪了一個遍,但是正如鄔思道所預料的那樣,胤禛敢於替君父分憂,敢於承擔責任的形象給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辦事過於操切但是瑕不掩瑜。

    在康熙病逝前也曾過,這麼多年對胤禛的培養就是將他變成“孤臣”,因為“孤臣”即“君”,胤禛展現了難能可貴的品至,同時用胤禛做事過於操切的問題也被康熙指出並加以勸誡。

    總體來說追繳國庫欠款這件事看似胤禛因為過於急躁而辦砸了,實際上他的用心而為不怕得罪眾人的形象已經深植康熙皇帝的心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