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江漢tu人

    鹽鹼地的一些改良利用經驗,供參考。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迴圈,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鬆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於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於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鹼。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鹼。另外種植耐鹽鹼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鹼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鹼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透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①防治: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禾康是一種鹽鹼土壤改良劑。它廣泛適用於內陸鹽鹼地、濱海鹽鹼地、蘇打鹽鹼地等各類鹽鹼地的改良。禾康是一種棕黃色或棕紅色帶酸味的有機液體,對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對人畜無害。禾康透過有機絡合增溶作用,利用土壤本身的條件實現土壤的改良和修復,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中低產田改良,鹽鹼地治理,荒漠綠化等。 施用方法: 漫灌:先將待施禾康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禾康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如果必須串灌,可以將最後的地塊先灌滿水,先施禾康,此時可以噴施或就地取水稀釋灑施。接著施倒數第二塊,最後在入水口處的地塊施用。水量越大越好. 滴灌:直接將禾康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禾康隨水滴施。 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先噴於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溼潤耕層30釐米以上,溼潤層越深越好。 ②鹽鹼地改良措施: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透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裡,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透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佈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 ③解決好水問題,如灌溉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調控土壤的水分執行,防止海潮浸淹等,是鹽鹼地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是因為只有逐步消除產生土壤鹽鹼化的前提下,其它土壤改良措施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修築防潮工程,防止海潮內侵。 2.穩定黃河入海流路。 3.完善排灌系統,保證排水通暢。 4.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節水意識。 ④土地鹽鹼化的治理需要從流域的角度出發,全盤考慮,統一規化,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油田建設與農業開發,綜合整治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不斷改善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促成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 在處理開發與治理的關係方面,要邊利用邊治理。 透過壓縮土地休閒時間增加土地覆蓋可以控制向地下水系統中的排洩量。在鹽鹼地上引種有一定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耐鹽植物,大量種植耐鹽植物以後,土壤覆蓋度加大,植物蒸騰取代了土面蒸發,使地下水中的鹽分不能在土壤表層積累,從而減輕了土壤表層的鹽鹼化。與此同時,每年的大量植物枯枝落葉,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改善鹽鹼土的理化性狀,經過若干年,土壤鹽鹼化狀況得到改善。改土與培肥相結合,提高土壤肥力,鞏固改土效果。 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對耕作管理的影響: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⑤ 鹽鹼土的改良和利用: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

  • 2 # 使用者思己過

    兩種方法,一種注入大量水,分解鹽分,讓鹽濃度稀適揮發,下滲,第二伏天深耕,切斷土壤毛細血管,讓鹽分下沉而不再上升。這兩種辦法對減少土地田裡的鹽分都有一定作用,建議你不妨試試,再配施有機肥料,和化學過磷酸鈣,田裡的鹽分會減小不少。謝謝相邀,祝你成功!

  • 3 # 三農陳哥

    你好,關於怎樣減小田裡的鹽分:

    土壤鹽分含量過高,就是鹽鹼地。鹽鹼地形成有二個條件:一是氣侯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鹽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土壤又幹旱,地下水分蒸發,使留下鹽分。二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對窪地水分蒸發後,即留下鹽分。這樣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也阻礙作物生長。

    我們知道土壤積鹽因素,怎樣去脫鹽和改善土地:

    (1)排水。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挖溝排水,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脫鹽。把水灌入土壤,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中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可透過長時間淹灌,排水土壤中的鹽分。

    (4)增施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土壤不被板結,可改良鹽鹼地透水,通氣和養分狀況。

    (5)深耕深松。對鹽鹼地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溼抗旱能力,改善土壤養分狀況,但深耕不要把暗鹼翻在地表面。

    (6)合理安排,種植耐鹽鹼的作物,合理佈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

  • 4 # love自由自在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迴圈,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鬆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於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於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鹼。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鹼。另外種植耐鹽鹼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鹼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鹼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透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 5 # 川鄉勇哥

    洗鹽改良方法:1.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水也是脫鹽的動力,要合理的健全水利設施,排,灌設施要健全,進行合理的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迴圈,就可以洗淋排出土壤中的鹽份,2.增施有機肥和化學過磷酸鈣,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還有就是伏天深耕,把下面的好土翻上來,覆蓋在鹽土上面,切斷土壤的毛細血管,讓鹽份下沉不再上升。

  • 6 # 放飛青鳥

    怎樣去掉田地裡面的鹽。目前還沒有一個高效、經濟的方案。以下是青鳥總結的還算有效的一些方案希望對題主有用。

    一、以水壓鹽。

    俗話講,“鹽隨水走”,故此我們可以透過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壓鹽,透過土壤毛細管,把耕作層內的高濃度鹽離子“帶走”。建議該法能結合蔬菜拔園後,高溫悶棚一併進行,即先打一遍地,而後大灌水,悶棚,應在半月以上。

    二、土壤深翻。

    鹽害發生嚴重的土層,多表現為板結、透氣性差等特點,生產中,透過深翻土壤,打破土層結構,可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另外,深翻土壤還能打破因常年使用旋耕機而形成的“犁底層”。建議土壤深翻最好結合著旋耕機打地一併進行,深翻深度應在40釐米以上為宜。

    三、地膜覆蓋。

    在生產季節採用地膜覆蓋膜下澆水的辦法,減少土表蒸發率,從而減緩土壤深層鹽分上升的速度。

    四、秸稈還田。

    作物秸稈在直接還田後,在其腐解的過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的礦質元素,同時作物還田又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改善了土壤透氣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促生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可謂一舉多得。秸稈反應堆使用方法:在作物種植行內,下挖50釐米後,填充玉米秸稈等材料,每畝一袋嘉美紅利,並噴施快速腐熟劑肥力高或菌養多多等,而後覆土掩埋,並灌一定量水,一週後便可定植蔬菜。

    五、肥料降解法

    有機肥應多使用植物類有機肥,如發酵豆粕、棉粕等。減少使用家禽類有機肥。化學肥料應以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減少含氯、含鈉的成分。另外,要正確選擇肥料種類和施肥方法,儘可能施用不帶負成分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鉀、磷酸鈣、磷酸二氨等,儘量降低鹽分在土壤中的殘留積累量。

    使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的減少田地裡面的含鹽量。

  • 7 # 小小園主

    田裡鹽高,主要是鹽鹼災害害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二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主要有(丁海榮等,2010)以下幾點。

    (一)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

    1)灌溉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中的鹽分溶解,透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淋洗出去,再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它既要滿足作物對水分的要求,又要淋洗土壤的鹽分,以調節土壤鹽度,並結合其他農業技術措施,鞏固和提高土壤的脫鹽效果。洗鹽效果與澆水適期關係很大。澆水太早,出苗期返鹽,成苗率差;灌溉太晚,又影響播種。具體適期要根據當地氣候及作物品種而定。

    2)排水除澇。及時排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含鹽地下水向地表執行,引起土壤積鹽和地表返鹽;及時排水還能加速排除降雨、灌溉和洗鹽過程所帶的鹽分。同時配合農業措施(如耕作改良、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還能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為作物生長髮育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

    (二)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

    1.深耕

    土壤耕作的實質是透過機械作用,創造良好的耕層構造和孔隙度,調節土壤中水分與空氣狀況,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耕地時將耕作層上下翻轉,調整耕作層養分的垂直分佈,使土壤肥力均勻。透過耕地混拌土壤,掩埋肥料、秸稈、綠肥和田間雜草,可促進有機質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狀況。

    2.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豐產效能越持久,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越提高。秸稈還田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使土壤耕性變好,土壤水、肥、氣、熱4性得以很好的協調,滲水能力增強,保墒效能增加,抗旱抗澇的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3.增施土壤結構改良劑。

    土地的掠奪性使用,使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對氮、磷、鉀的釋放作用減弱。透過增施餅肥、農肥及有機生物肥並非單純的補充田地營養問題,它也是實現土壤溶液動態平衡,增強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土壤供肥強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的重要措施。

    4.輪作

    輪作具有減少蟲害發生率和病菌聚積的巨大潛力。在連作種植時,昆蟲和病源物可能會聚積在土壤中,耕作簡單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而輪作打破了充當寄主的某一植物物種特有的許多病源菌的週期,從而使新生昆蟲更難找到它們偏好的食物,因而輪作是預防和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主要措施。另外,輪作是對土地的用養結合,是充分用地、積極養地、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不同作物吸收的土壤養分數量不同,因而輪作有利於保持土壤肥力。

    (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

    1.種植耐鹽樹木

    如沙棗、胡楊等。樹木改良鹽鹼土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防風降溫,調節地表徑流,樹木的龐大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葉也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積鹽。同時,枝繁葉茂的樹冠可蒸發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減輕表面積鹽。

    2.種植抗鹽性較強的牧草

    中國的耐鹽牧草資源比較豐富。尤其近年來隨著鹽鹼土壤的改良需要,人們對耐鹽品種進行了廣泛地篩選,從文獻統計來看,涉及的品種近70個,其中,禾本科植物約49種,豆科植物約17種,還有其他科的一些植物。鹽鹼草地種植牧草,可以疏鬆土壤,減少表面土壤積鹽,待秋天枯草腐爛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和二氧化碳,可起中和改鹼的作用,此外,還可促進成土母質石灰質的溶解。由於牧草有較好的覆蓋度,使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減少,土表積鹽降低。與此同時,土壤的物理性狀也得到改善,土壤總孔隙度和毛孔隙度增加,透水效能改善。此外,若在輕度鹽漬地種植豆科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3.利用高抗鹽植物

    例如,鹽地鹼蓬、鹽角草等。這些高抗鹽植物為退化鹽鹼地的代表植物,它們本身的鹽分含量很高(27%~39%),當枯枝葉腐爛時,其所含的大量鹽分就會遺留在土壤表面,而且,這些植物也不具備飼用價值。因此,利用這類植物來改良鹽鹼土壤應保持慎重。

    4.提高植物的抗鹽能力

    提高植物的抗鹽能力比降低土壤的鹽含量更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難度也很大,這需要培育新的抗鹽品種或提高植物的耐鹽能力。目前,這種方法正處於研究階段。

    (四)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1)增施酸性磷肥可以改善土壤的鈣素營養,改善土壤的通透效能,加強淋鹽的效果,還可減輕可溶性鈉鹽對作物的危害。

    2)增施硫酸亞鐵可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的碳酸鈣變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增加土壤中的活性鈣含量,同時調節土壤的酸鹼度

  • 8 # 鄉村王曉胖

    鹽鹼地是指鹽類積集的一種,鹽鹼地是鹽地和鹼地的總稱,鹽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鹽漬化土壤,土壤呈鹼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鹼土是指含碳酸鹽或重磷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土壤呈鹼性,鹽鹼土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土壤裡的鹽分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鹽鹼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1、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分溶解,透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佈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鬆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鹼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鹽較重的季節。秋季耕翻尤其有利於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分解和遲效養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3、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幹不耕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曹魏要評五虎將,誰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