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書法學習的核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筆法;二是字法。書法,筆法是靈魂,不可變!古人說“用筆千古不易”,就是這個道理。字法,即字的結構佈局。字的結構佈局是可以變化的。

    上圖為古人的行草作品。用筆仍然是核心。結體可以變化多端,但要根據章法佈局需要而變,而且要向雅緻,靈性方面去求變。

    個人的書風的形成,是建立在潛心師古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個人書法風格的形成,如果沒有傳統的書法文化支撐,其書法就是平淡無味、俗氣十足的,更沒有生命力可言。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作品(區域性),既有傳統的書法文化的支撐,又有個性凸顯,已形成“盧氏楷書”風格。上圖中的每個字的用筆,都是符合歐陽詢楷書筆法的。其外形與歐陽詢楷書相比,是有變化的。

    以上為古人的書法作品區域性。用筆和結字都非常精道。

    上圖為沈鵬草書作品。通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習,沈鵬的書法風格已經形成,但沈鵬書法風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傳統之上的。

  • 2 # 地當紙

    王羲之在學習衛夫人《筆陣圖》後,也寫了《筆勢論》,說字如果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就不叫書法。這個觀點就說出了書法的核心。

    當然,學習書法是一個過程,碑帖也好,墨本也罷,臨摹學帖是學習書法的敲門磚,這種千年流傳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學習書法不停留在寫的像,可以把學帖比如一個人的照片,它是靜止的,我們只能認識他的肖像,描繪他的形,要真正瞭解他,只有走近他,感受他,才得其性格特點。既然選擇了書法,就要以此為信念,終生不悔,筆隨終生,顯然,不能只是停留在臨帖或背臨階段。

    書法的意與形是辯證統一的。意的表現形式是形,但形離不開書者的意。紮實的臨帖基本功就是寫的像,這是書法的第一步,還需出帖,出帖是建立在嫻熟的筆法基礎上的,這如同自學考試,進門容易出門難,而書法是進門難出門也難,特別是出帖它需要的是鳳凰涅磐,浴火重生,是一次自我革命,自我超越,自我創新。在不逾法度的範圍內求變,求勢,求韻,求深,求厚,求姿,求險,求絕,求奇,求拙,求氣。讓字的姿態寓險絕於平正,於平正中求險絕,回味無窮。反觀今之書法,四平八穩,求豔追妍,似曾相識,千篇一律,抱古守舊,吸引眼球,個體江湖等書法之忌不少。繼承與創新是書法的靈魂,書法創作肯定個性的張揚和存在,但他是在書法規則和前提下的創新,我看過一個故事,有個少年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過獎,但看後期行草書創作作品,一點古意的影子都沒有,成了江湖體,真令人惋惜。

  • 3 # 趙縣石頭

    兩千多年以來,這個傳大古國的先賢們透過不斷的研習,使我們的書法藝術不斷完善和發展,也總結下無數的寶貴經驗。先賢們說過:"書法之用筆乃千古不傳之秘",這個用筆其實就是指筆意,筆意是靈魂,是文化修養的積累,非學習和悟透不可得。

    筆勢則是組成字型的線條結構,當然也很重要,筆意和筆勢缺一不可,二者相比則意先!筆勢可透過不斷的書寫提高,而意則是一種靈氣,可意會不可言傳。古往今來無數的書法愛好者其實一直在追求這種意境,悟到者則成!

    風格的形成是透過不斷的臨習,古輩大師即使成家後也始終臨習先賢之作,這樣不停的修習,風格自成!不要剛開始就找風格這樣不好!

  • 4 # 狂喜淡墨a

    學習書法的主要核心是筆意,還是外形,書風是個性所致?

    學書,筆意是謂作品的神靈,屬於書者技法與學養之綜合,筆意有厚度,有藝術內涵,而外形,屬技法匠心所達到的一種形貌,而從形狀看形質,質存蘊藉豐富與否。

    形質乃筆意之代名,形與意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有姿態韻致之形,就有豐腴之筆意,而學識修養之蘊低,即使筆形再巧致,僅僅為匠氣,所以重筆意厚蘊,是書法的靈魂。也是形成自我個性風格的必要條件。而筆形巧致是書之風格的充分條件。既有巧形,又有個性稟賦及後學深蘊,那麼學書過程肯定有一種質變,變成化作豐富的個性化的書風。

    縱觀古今書家,皆是從追摹前人之書形,從而吸取技法,爾後經過歲月砥礪,從閱歷經歷及後學修養,還有才稟之氣質,而有成就矣。唐虞世南,入魏晉之韻,入南北朝之形,後有猛進於個性書風。

    常人學書追求個性化,首要學古今之技法,臻備技藝,充分吸取眾家,自我字外功夫修養,爾後寫出自己性情之筆意,有何個性特徵,便有何東東誕出,外向曠放,則有王羲之,米芾之豪爽,內向整肅,則有唐楷之一絲不苟。故其人的秉性,寓筆意之內。

    由此注重內涵之筆意,亦不可忽視之外形。養情性,以學識重塑自我,以已秉性意氣舞筆,成就獨有的風格。

  • 5 # 抱庸詩書

    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是筆意還是外形?書風的形成是個性所致嗎?

    這個問題內涵較寬,也有深度,我想從書法的意境美來破題。意境之美,透過心(腦)手相印的藝術詮釋,以形為骨,以意為魂,共同成就書法的氣質神韻,彰顯書法人的性情風采。

    第一個問題,書法的研學,筆意和外形哪個更重要?題主所說的筆意,並非僅指筆法,而是書法的意理意境。實際上,“筆意”(以下均以此稱)是書法家高度綜合抽象的藝術思維,外形是書法平面客觀的物質表現,兩者連體共生、缺一不可。但從理論維度去研究,就如同格律詩的意境與形體一樣,是完全可以獨立解構的。

    外形更多的受到原則、法度、教範的制約,需要透過大量的臨摩等活動來強力塑造,而形成一種手腦技能。館閣體內許多書法人,形體規範,不可謂不漂亮,但成不了大家。而筆意(意境)則是融匯諸家風格氣象,天馬行空、恣意汪洋。比如大名鼎鼎的宋四家,更多的是意境方面我成就。對同一位書法人,筆意不高難成大器,而形體不美則不能稱其為書法。因此,筆意與外形的辨證關係是:形體是必備基礎,筆意是實踐造化,二者互為依託、缺一不可。

    第二個問題,書風的形成是個性所致嗎?答案是肯定的。風格才是書法人的藝術標籤。遒勁,中和,敦厚,空靈,峭拔,飄逸,書風就如同人的氣質型別,是高度抽象高度聚焦的。書風的最大特性就是與眾不同。我經常會說一句話,中國只需要一個王羲之,其他的都是複製品,一文不值。

    書法風格有獨立性也有共同性。比如行書學二王體系的,趙孟頫,文徵明,唐伯虎,董其昌等,雖然獨具一格,但始終脫不了二王的印記,萬變未離其宗。並不是像如今的吼書、射書、醜書這樣標新立異無下限。

    風格的塑造,建立在書法研學具備紮實功底、書法審美具備較高水平的基礎之上。點畫結構不熟,筆法墨法不通,成就書法風格只是妄談。風格的形成,脫不開書寫習慣,而審美情趣本身就有“趨光性”,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就容易融塑成什麼樣的書法風格。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6 # 楊敬科書法工作室

    書法的核心不單是筆法 、技巧 、形似的問題 ,更多的是它包含了更深的文化在裡面 ,稱為華夏文明的核心 ,歷經數千年沒有變異成符號 ,也正因為如此 。

    如果非要這樣提的話, 應該是筆意 , 學一本帖要充分了解作者當時的環境 、心晴。大家知道 ,古代書家們大多不是靠買字畫為生 ,他們都有一定的官銜, 俸祿 。甚至好長時間把書法當成一種小技來看待 ,寫字只是為了消遣, 或贈友人, 完全是自己心情的一種流露 。《蘭亭》 《祭侄文稿》為什麼會有塗改 ? 試想一下, 王羲之一個人在亭子裡寫 ,其他人在外面把酒言歡 ,匆匆寫完算了, 回頭謄抄一遍就行了 ,他哪裡想到會成為 “天下第一行書”, 可謂是, 無心插柳柳成蔭。 顏真卿的哥 、 侄 都被殺了 ,悲憤 ,悲痛的心情油然而生 ,持筆疾書 ,還有心思去考量筆畫的精到 ?如果不瞭解這些 , 只是一味地照著帖楞抄 ,形似了, 但神沒了 ,到頭來也只是東施效顰 。

    至於風格問題 ,從你提筆寫字開始 ,你專屬的風格就伴隨著你, 而且直到永遠。 因為每個人寫的字都不一樣 ,臨的再像 ,。還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一個橫畫 ,都會有力度 ,粗細不同 , 不然簽字為什麼會生效呢 ?司法的筆跡學不白設了嗎? 正如德國哲學家菜布尼茨說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最後要說的, 寫好自己的字 , 風格不是別人說了算的。

  • 7 # 凌峰山顛

    意和形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缺了,用你的設想那字是什麼。只有意而不修邊幅,有形而無神采。這樣的字如何讓別人去賞。就像西施穿了洪七公的衣服,想象一下!

    書風行成,是你的審美傾向決定的。你不喜歡的決對不會成為你筆下的字。

  • 8 # 詩夜城主

    可以很肯定的說,書法是世人公認的中國文化中一門很高的藝術種類,書法有種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旋律,引人欣賞,心暢神怡,而且書法本身就居於所有各種藝術的首位,那麼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是筆意還是外形?書風的形成是個性所致嗎?

    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是筆意,

    都說學習書法可以陶冶情操,那麼書法依靠什麼陶冶情操,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毫無疑問的,只有透過書法的筆意,這也是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所謂“核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書法的筆意,是要在書寫中表現出自然的情趣、人文的修養和高尚的人品,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技法固然重要,但是技法始終都是技法,沒有抓住核心要領,那是不會進步的,因為沒有最高境界的追求啊,然而也有人認為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是筆法,但是筆法是屬於書法技法的範圍,而筆意是書法的藝術精神,技法與精神修養,孰輕孰重,那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書風的形成是個性所致,

    古人所說的“用筆千古不易”,指的是正確執筆,以及書寫點畫線條的技能技法,而技能技法這東西是生搬硬套的,花時間精力去學習就容易掌握,正確的筆法是把書法寫的規範的前提條件,然而書法風格的形成,是與書法家自身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均有密切關係,當然了,也離不開師承、家學、名家影響,也就是書法取法於哪個書法大家,比如,古代書法大家的書法風格都各不相同,又有相似之處,畢竟很多書家的書法都取法於同一個書法大家,

  • 9 # 張裕釗書法公益課堂

    首先回答書法學習的主要核心是筆意還是外形。我的回答是,學習的核心是筆意。

    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說出了書法的精髓,強調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書法審美觀念。筆意是是內在的,即書之後,形之於外就是書法作品的神彩。而這種神彩又託之於形質,二者共同體現書法作品的風格。

    唐歐陽修《三十六法》說過:凡作字,一筆才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我認為這裡說的意就是筆意,形為意服務,意從形體現,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書風的形成是書寫者個人在學習借鑑,繼承創新後形成的個人性格,是愛好,學識,修養所體現出的個人獨特的藝術傾向。不同的個性就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所謂千人千面就是這個道理。

  • 10 # 翰墨書道

    雖然筆意在品位上要高許多,字的外形是書法的初級,事實上二者皆不可偏廢,因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他們都是書法的一個元素,缺一畢竟難以有整體。初雪要以形為主,因為基本的技法如執筆,用筆,點畫結構,何談筆意呢。臨摹學習書法先得到了書法的形與質,筆意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沒有形,神或筆意也就沒有立足之地。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學習書法需要的是循序漸進,不能顧此失彼,需要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透過臨摹鍛鍊不斷的提升。如果我們在臨摹練習打基礎的階段,也索偏頗,顯然是學不好書法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們抓好幾個關鍵就可以了。精準臨摹、讀帖精微,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即可。如果我們初學書法即一心想者我們可能我做不到的事,而不一步一個腳印的打基礎,書法的學習就可能徒費精神,收效甚微,時間一長,興趣也會降低。所以我們要先更多的關注形的問題,實際上心中有了形,技法嫻熟,意也就隨之出現了。

    書風的形成原因非常複雜,書法家的性格的確有觀,但並不是取決定性作用的。它也與自己的學問造詣,已經對書法的研究的深度,甚至年齡,個人的閱歷,生活經歷都關係。齊白石晚年畫蝦還有三變呢,再如顏真卿早年的《多寶塔》或晚年的《家廟碑》在風格上就有非常大的變化。甚至王羲之的書法同樣如此,甚至不同的作品因書寫時的狀態不同,書法風格也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茲馬換博格達諾維奇?到底庫茲馬適不適合這支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