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歷史上的輝發那拉-如懿(其實她根本不叫如懿),和乾隆的感情,只能用表面夫妻形容。她也是清朝極其罕見的死後連封號都沒有賜予的皇后。

    乾隆皇帝一輩子雖然做了六十年皇帝,但是在位期間僅有兩位皇后(不算被追授的孝儀皇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魏瓔珞)。一個是著名的孝賢純皇后,另一個就是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本來也是早年就一起和乾隆打天下的,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來到了王府做側福晉。乾隆十年,她被冊封為貴妃;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以後,她被升為皇貴妃,兩年以後,她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但是此後她的人生軌跡就乏善可陳了,沒有留下像富察皇后那樣和乾隆舉案齊眉的故事,只留下了這麼一段文字記錄:

    “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

    從文字之中,似乎只能看出皇后剪頭髮這件事,至於怎麼忤逆了乾隆卻不得而知了。而一年以後在北京抑鬱而終的皇后,卻盼不來正在木蘭圍場打獵的皇帝,等待她的只有以皇貴妃的禮儀下葬,甚至連諡號都沒有給她。

    十八年後,當有頭鐵的傢伙勸乾隆冊立太子和皇后的時候,換來的只有斬首的判決和乾隆的一番怒斥:“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

    從這段話裡頭,能看出乾隆雖然在竭力掩飾,但是卻還是對這個那拉氏有一肚子火氣,否則他不會發一頓脾氣又把那傢伙給砍了頭。只可惜,我們除了能知道她對輝發那拉氏極不滿意以外,已經永不可能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

  • 2 # 沅汰

    《如懿傳》和正史不符這是肯定的。電視劇是藝術創作,允許虛構,這裡面難免加上了創作人員自己的主觀內容。再說電視劇也並不是正史的畫面復原。

    乾隆和第二任皇后姓烏喇那拉氏,在潛邸時就是側福晉。乾隆二年烏剌那拉氏被封為嫻妃,乾隆七年晉位貴妃。元后富察氏死後,烏喇那拉氏被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從這個經歷看,前期烏喇那拉氏應該還算是和乾隆感情挺好的,不然不會讓她的地位一升再升。就算崇慶皇太后喜歡烏喇那拉氏,但地位的升遷最主要還是要看乾隆的意思,乾隆要是不待見她不願意提升烏喇那拉氏的地位,那誰也沒有辦法。因為事實上崇慶太后是乾隆皇帝的生母,沒有和乾隆有那麼微妙的明爭暗鬥。

    孝賢皇后死後兩年,烏喇那拉氏被冊立為皇后,乾隆說她“孝謹性成,溫恭夙著”,可見對她還是很認可的,而且南巡都帶著她。而且被冊立為皇后以後烏喇那拉氏連著生了兩個兒子,也證明她在這個時期很得乾隆寵愛。

    變故發生在乾隆三十年。不知道為什麼,在乾隆第四次南巡到杭州的時候皇后烏喇那拉氏和乾隆之間似乎發生了什麼激烈的衝突,以至於烏喇那拉氏忤旨,繼而剪髮犯了滿州大忌,乾隆皇帝大怒。從不多文獻記述來看,乾隆和烏喇那拉氏都是寧折不彎的個性,誰都不肯低頭。而這個時候看起來特別倔強的烏喇那拉氏和之前乾隆褒讚的“溫恭夙著”一點也不像一個人。

    烏喇那拉氏死於第二年七月,即乾隆三十一年,死後被葬在妃園寢,為繼後叫屈的官員也被革職發配。對於烏喇那拉氏為什麼剪髮,一直諱莫如深。《清代文字獄檔》說是因為乾隆在江南要納妃,而當時還是皇后的烏喇那拉氏忿而不從以剪髮抗爭。烏喇那拉氏的強烈反抗讓乾隆皇帝大失面子,因此對烏喇那拉氏格外痛恨。也許是痛恨太深,讓乾隆從此以後再也沒立皇后,可能是怕再出一個像烏喇那拉氏這樣的人。

  • 3 # 無腳鳥0706

    《如懿傳》中乾隆對三個女人與真實歷史背景之間的差別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孝賢純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曆之元配皇后。滿州鑲黃旗,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如懿傳中的富察氏:

    1.乾隆鍾情的是繼後,本欲選為嫡福晉,因雍正皇帝之命而改選富察氏為嫡福晉。

    2.作為中宮皇后,不屑後宮爭鬥,奈何還是陷入玉妍的一個個圈套中,受盡挑唆,與乾隆嫌隙漸深,乾隆幾乎沒有寵幸過她。

    3.死後多年,真相大白之後,乾隆才知誤會富察氏,追念多年。

    歷史中的富察氏:

    1.伉儷情深:雍正五年,富察氏參與選秀,被雍正帝選中指配於弘曆為嫡福晉。

    2.子以母貴:雍正六年至雍正十一年,先後生下兩女一兒。雍正六年生下生弘曆長女,雍正七年,殤;雍正八年,生次子。雍正九年生乾隆第三女。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去世,奉懿旨冊為皇后,乾隆二年,為富察氏舉行了冊立禮。乾隆十一年,富察氏以35歲的高齡生下皇七子永琮,被乾隆內定為皇位繼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

    3.寢不安席:孝賢皇后雖然英年早逝,在她死後的五十一年,乾隆縱使臨幸過無數女人,不曾與任何妃子同榻而眠。

    4.親定諡號:乾隆不理會內閣,徑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諡號為“孝賢”,清代實無先例。

    5.耗費巨資:乾隆為籌措皇后的葬禮,不惜耗費巨資、大興土木。

    6.外戚恩澤:富察氏一族在乾隆朝以後族之故,一門朱紫,出將入相,更臻於鼎盛之勢。乾隆絲毫不掩飾自己施恩外戚是因為皇后的緣故:“朕之加恩傅謙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並不因其為大學士公傅恆之兄弟也。即大學士公傅恆之加恩,亦由於皇后,而況其兄弟乎。朕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鑑。”

    7.益睠芳蹤:乾隆帝在皇后喪滿日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乾隆寫給孝賢純皇后的詩有上百篇,乾隆把這些詩收入《御製詩》出版,讓後人去評說。(另外有人評價說是他所寫的數以萬計的詩篇中最見真情的佳作)。

    PS: 不管《如懿傳》中的人物,與真實歷史有何差別。畢竟是小說(正史之外不是還有野史嗎?)改編的一部電視劇而已,情節合理,能夠打發打發時間就夠了。

  • 4 # 小舟侃侃侃

    周迅所演的烏拉那拉·如懿的原型其實是大清乾隆皇帝的繼任皇后。清史稿中記載為“皇后烏拉那拉氏”。出生於滿洲正黃旗。烏拉那拉氏生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乾隆皇帝大她7歲。到了雍正年間時,她被雍正皇帝賜為當時的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時年15歲。

    如懿本來叫清英,太后賜名為“如懿”,如懿取如意的諧音,本來希望她一生順順利利,沒有痛苦與悲難。

    可歷史是有趣的,事與願違的事情又是那麼的可笑,如懿的名字並沒有帶來她所要的期望。

    在雍正年間,清英嫁入弘曆府,因出身高貴而備受榮寵。乾隆登基後後被封嫻妃,後晉升直至皇后。

    前半生是如此的如意,也是極其榮幸的。當時的如懿也還不是皇后,當時的皇后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後來因為與弘曆出遊的時候去世才得已上位。時年32歲。

    不過在乾隆三十年事情發生了突變,當年乾隆南巡,過程中,突然皇后被宣佈提前回京,回京後就被收回皇后寶冊,裁撤宮人。

    歷史資料沒有清楚地記錄當時發生的事情。 乾隆皇帝說皇后很瘋狂,並沒有解釋太多。

    後來,事情過去了十三年,乾隆自己說出了真相,原來皇上南巡時深夜換上便服登岸遊玩,皇后勸諫並觸犯龍顏,而如懿皇后“自行剪髮,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

    回京後的第二年7月14日,如懿皇后悲情離世,年僅四十九歲。

    為何烏拉那拉·如懿成為皇后後卻甚是悲情?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位皇后出身富貴,家族龐大,年少時嬌生慣養,入宮後雖屢受磋磨,更習得謀略與手段,但始終不改倔強與真情。

    大內深宮,佳麗三千的背景下,渴望夫妻間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不過,起初也是得到了乾隆珍重扶持,從開始的冷宮一路走至繼後。

    但卻在位居中宮之後,與乾隆漸行漸遠,終至斷髮與帝決裂,一個皇后卻想著這平常夫妻的一心一意,在封建皇權的歷史背景下,註定是要悲情一生的。

  • 5 # 邊讀邊看話歷史

    乾隆有一位皇后,為乾隆生了三個孩子,然而因為一件“小事”,前一天還在陪乾隆吃飯的她,後一天就“消失”了,甚至在畫像上,她的樣子都被塗改了,她的名字一說您就知道,就是電視劇《如懿傳》的主角——如懿,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位皇后是怎樣“被”消失的呢?

    《如懿傳》中,乾隆繼後“如懿”原名烏拉那拉 青櫻,是雍正皇后烏拉那拉氏的侄女,出身後族,很是顯赫。而實際上,《延禧攻略》中繼後的姓氏輝發那拉氏,才是正確的。

    “那拉”是滿語“太陽”的意思,那拉氏有很多分支,如“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哈達那拉”。“葉赫”、“烏拉”、“輝發”、“哈達”.

    最早是四個部族的名字,合稱“扈倫四部”,又叫“海西女真”。在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崛起之後,扈倫四部陸續被努爾哈赤征服,融入了女真大部,只在姓氏上保留了一點痕跡。

    作為滿洲大姓,那拉氏多有皇帝的妃嬪和朝中大臣。葉赫那拉,出了大清第一位皇后,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和最後兩位皇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

    烏拉那拉,出了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之後就是雍正帝的皇后烏拉那拉氏。輝發那拉氏,則出了乾隆帝的繼後。

    繼後與雍正的皇后沒有血緣關係,而是出身於一個滿洲鑲藍旗的中等旗人家庭,父親訥爾布為佐領。

    “佐領”即滿文的“牛錄”,是八旗的基本單位,一個佐領一般管理300人,不算什麼大官,而訥爾布這個佐領普普通通,貌似也沒有什麼突出業績。

    輝發那拉氏的孃家並不顯赫,但是她在弘曆的妻妾中“起點”不算低——一入寶親王“潛邸”就是側福晉。

    而高氏-高貴妃,一開始是“格格”,後來才在輝發那拉氏嫁入“潛邸”的那一年稍早時候被“超拔”為側福晉。

    福晉、側福晉,翻譯成漢語就是“正妃”、“側妃”,地位相差並不大,而格格則是——“通房丫頭”,相當於《紅樓夢》中平兒的地位。

    滿人特重出身。高氏封了側福晉,母家還抬入了鑲黃旗,主要是為了獎勵她的父親高斌治水有功,其漢軍旗“包衣”的出身卻是抹不掉的。

    或者,就因為當時弘曆的妾當中,並沒有一個出身僅次於福晉富察氏,卻又是滿洲大姓的側福晉,雍正才在冊封高氏之後又封了輝發那拉氏。

    私以為,除此之外,輝發那拉氏還有一個大家都不大注意的優勢——年齡。

    當弘曆還是四阿哥-寶親王(雍正十一年封的)時,他的“潛邸”妻妾的年齡是這樣的:

    福晉富察氏(富察皇后),比弘曆小一歲(實際上是小六個月);

    格格富察氏(皇長子生母,與富察皇后同姓但不同宗,地位不高,乾隆繼位後追封哲憫皇貴妃),年齡沒有記載,應該比弘曆年齡略長;

    格格高氏(高貴妃),年齡不詳,但肯定大於輝發那拉氏;

    格格蘇氏(純妃)和格格金氏(嘉妃),都是小弘曆三歲;

    格格柯里葉特氏(愉妃)小弘曆四歲;

    格格黃氏(怡嬪),沒有年齡記載。

    而輝發那拉氏,是這些女人中年齡最小的,她比弘曆小七歲,比福晉富察氏小六歲。像《如懿傳》描述的,“如懿”和弘曆是青梅竹馬,而且在選福晉時和富察氏是競爭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弘曆娶富察氏的時候,“如懿”只有九歲,還完全是個小姑娘。真實版的“如懿”嫁給弘曆,是在雍正十二年,弘曆與富察氏成婚七年以後,當時她十七歲,是最後一位嫁入“潛邸”的女子。

    雍正給弘曆選了這麼一位年齡偏小、出身較高的側福晉,其實有作為“後備福晉”-“後備皇后”的意思。

    因為是“潛邸”的側福晉,乾隆繼位之後,輝發那拉氏被封為嫻妃,“排序”上僅次於富察皇后和高貴妃,排第三。

    名分雖有,她在宮裡卻被“雪藏”多年。一個明證就是,那些年皇宮裡不斷地有孩子出生,光是皇后富察氏就生了兩子兩女,輝發那拉氏卻一直沒有生育。

    而成為繼後之後,她卻連生了三個孩子。這就表明,不是她“不能生”,而是之前她受到的寵愛太少。

    高貴妃在乾隆十年去世,富察皇后在十三年去世,嫻妃才總算“熬”到了排名第一的位置,先被封為皇貴妃,後來又成為皇后。

    這時,她已經三十二歲了。封后之後,輝發那拉氏才開始生育,連生了二子一女(生第一胎時三十五歲)。

    輝發那拉氏做了14年的皇后,之間乾隆歷次出巡,都帶她同行,但是到了乾隆三十年的那次“下江南”,卻出了大問題。

    到達杭州之後,前一天皇后還陪乾隆帝一起用餐,但是第二天,她就從“陪餐”人員中消失了——乾隆派額附福隆安,單獨護送皇后先行回京。

    待乾隆回京後,又收回了她封嫻妃、嫻貴妃、皇貴妃和皇后的四份“寶冊”,雖未正式宣佈,其實等同於廢后。第二年,輝發那拉氏鬱鬱而終。

    對於她的身後事,乾隆做得也很過分,喪事辦得很草率,雖然說法上是按照皇貴妃的喪禮來辦,實際上卻連一個嬪位的喪禮都算不上。

    至於安葬呢,乾隆不但沒有在自己未來的陵寢中給她留一個位置(之前去世的富察皇后、高貴妃、嘉貴妃、哲妃都與乾隆合葬),反而把她的棺材隨便地塞到了純貴妃的陵寢裡,並且不設靈位。

    再然後,所有關於輝發那拉氏在宮中的“痕跡”,包括畫像,也都被“抹去”了。

    比如這幅《塞宴四事圖》,描繪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帶領各宮嬪妃、王公大臣到木蘭圍場(今承德圍場縣)圍獵的情況,畫中幾位宮裝貴婦,其中應該包括繼後烏拉那拉氏。

    不過這幅畫已經明顯地被塗抹修改過了,比如最右邊的這位貴婦,仔細看臉上有兩對眉毛!而根據位置判斷,前排左側這位穿黃袍的貴婦,應該就是繼後,但是現在這幅畫中,她的頭部被畫成了皇貴妃魏佳氏的模樣。

    對於這位陪他走過了大半生、為他主持後宮事務多年、還為他生過三個孩子的女人,乾隆為何如此絕情呢?據他自己說,是因為繼後在杭州時,突然性情大變,做出了“斷髮”之舉。

    俗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還是漢族人的說法;滿人對於斷髮看得更嚴重。

    記得《紅樓夢》中的鴛鴦嗎,為了不嫁給“大老爺”賈赦做妾,當眾斷髮明志,這輩子不嫁人。

    因為之前她曾和平兒、襲人說,如果被逼不過,就“剪了頭髮當姑子去”,所以可能大家會覺得,她的剪髮不過是想出家為尼,而實際情況卻要嚴重得多。

    按照滿人風俗,女子斷髮,可以看作是最狠的一種詛咒,等同於詛咒丈夫和公婆(或者其他為尊者)早死。

    難怪“大老爺”把鴛鴦恨得要死,據說在八十回後將想方設法地置之於死地。

    繼後斷髮之於乾隆,意義大概也是如此。所以,他對於繼後,才會這樣的無情。

    而且,對於二人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皇十二子永璂,乾隆也是狠心的,一般皇子十五歲之後就要議婚了,而永璂直到二十歲才成婚。

    可能是因為被父皇漠視,永璂的日子過得很不好,年僅二十五歲就去世了,生前死後都沒有爵位,是被乾隆用這種方式“熬死”的又一個兒子(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都是如此)。

    直到嘉慶帝繼位,永璂才被追封為貝勒,並將嘉妃的一個孫子過繼了過去。(恨了“如懿”半輩子的嘉妃如果知道,會從棺材裡坐起來麼?)

    繼後活了48歲,她在宮中的日子,前半生被“雪藏”,後半生封后、生子也不過風光了幾年,之後,令妃逐漸得寵,還有姿容絕世的容妃和卓氏恩寵不衰.

    最終,更是因為“斷髮”被不廢而廢,鬱鬱而終,身後事也寂寥到極致,這在大清歷史上,也算是絕無僅有了。也是因為她的“痕跡”幾乎被消除乾淨,倒是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間。

  • 6 # 機哥聊野史

    1.評價一個皇后是否稱職仁德,我認為大概可以看看當時後宮的生育情況

    那拉氏為後時,六宮各有承寵,期間后妃們生育了十阿哥,六公主(夭折),七公主,八公主,十四阿哥(夭折),九公主,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夭折),尤其是那拉氏生十二阿哥同時,嘉貴妃生十一阿哥,那麼這個皇后大概是仁德,皇帝廣施恩澤,後宮和平。

    另外,令妃受寵十年生育六胎,這期間,其他后妃幾乎無所出,不乏年輕漂亮受寵的嬪妃,可是硬是除了她沒別人生孩子,我覺得有點奇怪。

    2.庶子出眾

    那拉氏有嫡子十二阿哥,年紀小,而那時五阿哥天縱英才,如日中天,乾隆毫不掩飾的寵愛,而嫡子並不出彩,那麼那拉氏應當是沒有打壓庶子,沒有為自己的嫡子謀算。

    3.帝后感情

    富察皇后死後不久那拉氏封皇貴妃,而且儀式極其隆重,為滿清少有,後來令妃封皇貴妃時乾隆反倒著意簡單操辦,富察皇后死後兩年那拉氏封皇后,更是昭告天下和祖宗。所以乾隆應該是喜愛那拉氏的。成為皇后之後那拉氏不年輕了,但卻短短几年內和乾隆生育三個孩子,可見當時很受寵。

    斷髮後乾隆把那拉氏送回紫禁城,一路上還讓官員按皇后禮儀對待,幾個月後還提拔她的親戚做官,似有想和好之意。

    4.斷髮之謎

    那拉氏斷髮是喝退宮人,自己一個人在屋裡斷髮。根本沒有什麼帝后吵架的事。但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事,不能公之於眾不能廢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月照我心》這部電視劇大家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