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老頑童
-
2 # 琅琊混剪手
答案是否定的!
以《雍正王朝》劇情來看,光是一句“朕是鐵骨頭,硬漢子”就足見雍正個性十足,但這隻能說明雍正秉性堅剛。對於他的雄心也只是治理好他老子康熙留給他的江山。對於他的思想超前,也只在他銳意改革,思想靈活多變,做事不拘一格,有那麼一點點“離經叛道”的意思。
但是,雍正無論怎樣,“開眼看世界”在他身上是不會發生的。且看詳解:
第一,雍正的老子康熙可以算是雄才大略了,當皇帝的時間也長,更是相當開明的。康熙對西方的數學,天文地理,醫學都很有研究,還十分喜歡自己做實驗。康熙一朝有很多西方傳教士來華,比如有名的湯若望。但康熙對西學只是個人愛好而已,他在位61年,在對外開放上僅僅是建了個“廣州十三行”。而雍正虔誠信佛,恐怕對於西方的這些“機巧”玩意都要嗤之以鼻,更別提其他的了。
第二,以劇情看,雍正在位期間主要乾了“平定內亂”和“改革時弊”兩件大事,另外還時不時的和八爺黨“勾勾心,鬥鬥角”,光這些事就忙的焦頭爛額了,哪還有閒工夫想“西方蠻夷”的事。再說,雍正皇帝忙完上面兩件大事就說“拜拜了”,沒下文了。
第三,以劇情看,雍正還是奉行重農抑商大政策的。劇裡有他獎勵耕作的劇情,當然有人會分析他這是在作秀,可是,就算是做秀,要是心裡沒有“農為本”的思想,恐怕也做不了這個秀吧!“重農抑商”工商業不發展,經濟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思想改變也就無從談起。
-
3 # 日小堯茗居
第118期總680期
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朝代,祖孫三代擰著勁幹,有著不同的施政綱領和不同的理念造就了不同的時代!有清一代;聖祖仁康熙皇帝是以“仁孝”治天下,在位六十一年他的豐功偉績數不勝數,不到萬不得已不開殺戮。最後接近六十歲時,活生生讓兒子們氣死了!
【康熙與太子師父王掞說笑】
清世宗雍正皇帝於康熙六十一年繼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以“寬嚴”治天下,恰恰與他的父皇康熙皇帝治國理念相反,對待臣下有時候“寬”的無法無天,甚至關懷到臣下的父母、妻子、兒女的健康以及臣下的身體健康。
雍正皇帝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敢於向既得利益集團挑戰,打破祖制,推行新政,大膽啟用新人,勤政為民,在位時間短,只有十三年活活累死。
【戴假髮的雍正皇帝畫像】
清高宗乾隆皇帝,執政六十年,太上皇三年。乾隆帝的好大喜功是人人皆知的事,他的治國方略就是“文治武功”,一心一意想當一位“十全老人”,反正老子“雍正皇帝”駕崩後留下了這麼多銀子,禍害乾淨拉倒,典型的紈絝子弟。
那麼康熙皇帝執政期間的後期由於年齡的增長,使康熙皇帝倦政造成了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嚴重。雍正皇帝接手後以積極的新思路創造了奇蹟;雍正帝成功了。
【雍正皇帝積極推行新政】
雍正皇帝和他的團隊把中國古代文明推向了極致:“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國民生產總值直線上升,國計民生得到了改善。
但雍正皇帝卻不許華人出海與外華人貿易,設定障礙,聲言"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
不過後來,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對海禁有所放寬,但仍加以種種限制。尤其對久住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逾期不歸,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那時候的大清版圖】
在當時;西方先進國家正在鼓勵海外貿易,而中國即使是傑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民眾對外交往,因此成為閉關鎖國資源最大的且又落後的大清王朝。
在雍正王朝,那時候的世界都在崛起,哪怕是東南亞一些島國都在吸引著沿海地區的華人外出輸送勞動力,可是雍正皇帝還是沒有開動腦筋,對外貿易一直還是停滯不前,說明了雍正帝的首舊思想嚴重,可那時候雍正皇帝已經接觸了國外的一些藝術品。
【清代沿海地區的發達景象】
查遍清史,就是在乾隆時期也由於對外商業貿易上,乾隆皇帝也鬧出了很多笑話,乾隆原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後來的鴉片戰爭就是由此給國家帶來的災難無窮!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遊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
4 # 大漠孤煙直753
答:康雍乾年代,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國內問題,雍正在位所做的其實就是變法,只不過歷史上都是皇帝坐鎮,支援強權大臣變法,這樣最容易成功,也給自己保留了防火牆。歷史上但凡變法其本質都是革即得利益者的命,因此變法最大阻力從來都是來自上層、貴族、有錢人、士大夫等,伍子胥變法、李俚變法、商鞅變法君臣合心,都成功了因而富國強兵,吳起變法、申不害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都失敗了,大臣要麼身死社稷要麼落魄不堪。雍正有富國雄心,然中國清朝不設宰相(上書房大臣是秘書顧問角色),因此沒有能牽頭執行變法的大臣,只能皇帝親自上陣,其實是事倍功半的,因為所有的矛盾直接針對到皇帝身上,而且公務煩勞皇帝也不堪其苦,因此雍正是歷史上幾乎是最勤勉的皇帝卻仍留有不少的罵名的原因。
試想,雍正如果能自己當老闆,聘請一個得力的總經理,事情由總經理去做,老闆掌舵,還能協調變法各利益團體間的矛盾關係,做到遊刃有餘。退一萬步講,變法進行不下去,過錯也由變法大臣背鍋,如王安石。因此,雍正有雄心壯志,但是能力不足,主要是管理人的能力,因為缺乏馭人之術,因此要麼用能力較弱的但是忠心的人(如李衛,有執行力,但是沒有戰略高度),要麼誰也不信任,無人可用,什麼事情親力親為,最後自己累死了,還留千古罵名!個人覺得雍正冤!
-
5 # 青言論史
這個沒得洗,別說開啟國門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就是打雍正這裡開始的。
雍正元年十二月,雍正頒佈敕令:“安插洋人於澳門,改天主堂為公所,嚴禁入教。”從這一年開始,天主教在中國被嚴格禁止,洋人幾乎被驅逐殆盡,這普遍被認為是清政府閉關鎖國真正意義上的開始。
說是“真正意義上”,是因為在康熙年間,政府也曾下達過海禁令,但是當時主要是針對臺灣鄭氏家族所進行的戰略層面上暫時性的政策。臺灣收復後,康熙皇帝旋即解除了海禁令,並且准許百姓和洋人進行貿易。一時間,中國和西方的聯絡又熱絡了起來。
但是到了雍正這裡,就行不通了。由於羅馬教廷認為教權第一,政權其次,這與中國尤其是清朝“君父至上”的思想嚴重違背。所以雍正在登基一年後,開始廣泛地禁教,並且逐漸關閉了對外貿易的視窗。
誠然,在雍正朝,郎世寧等洋人還活躍在朝堂之上,但他們的地位其實無非只是皇帝的寵臣,皇帝也只是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而已。雍正雖然有不少自己穿著洋裝的畫像,卻只是個cosplay愛好者,不打算也不可能推行西化。
至於說他的思想超前,更是笑話。清朝的皇帝就沒有思想超前的,他們想的只是不斷固化自己的統治,而不是將國家推動的更加繁榮富強。他們所做的事情,幾乎都可以用穩固自身統治的邏輯來解釋,根本談不上什麼超前。
-
6 # 靜夜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用兩個字來回答,就是“不能”!用三個字,就是“不可能”!
我們先說雍正的思想是否超前。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從明朝後期開始,西方的傳教士陸續來到中國,帶來了西方相對先進的技術。由於中國一直以來以農業為國本,因此在科技道路上走的是經驗型路線,即根據先人的經驗得出科技成果,比如火藥、農曆等;而西方則正相反,西方科技道路走的是科研型路線,即透過不斷試驗得到新的成果,比如黃色炸藥、鐘錶等。
毫無疑問,西方的技術水平相對於清朝而言是較為先進的,所以對清朝的衝擊也是巨大的。
好在清朝前期的皇帝相對開明,康熙在學習四書五經的同時,也在不斷接受西方的新技術。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清朝前期,大量傳教士進入皇宮,成為宮廷的重要成員,他們的到來對清朝皇室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案例就是湯若望建議順治將皇位傳給玄燁,成就了康熙大帝。康熙年間,曾經派遣傳教士隨同大臣索額圖赴尼布楚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可見康熙對傳教士的器重。
對傳教士器重的同時,是康熙不斷接受西方技術,使自己的造詣得到了很大提升。康熙作為雍正的父親,對雍正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雍正可以說思想也是十分超前的。
這裡的超前,是相對於其他被愚民的廣大華人來說的!
正是因為超前的精神,所以雍正繼位後開始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等一系列舉措,促進了清朝的發展!
我們回到正題:如果雍正開啟國門,能否接受新思想?
在這裡有兩個問題,即:
一是清朝真的閉關鎖國了嗎?
二是雍正開啟國門真的能接受到西方科技嗎?
清朝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說的那樣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是什麼?是完全關閉國門,不與外界交流,這種情況在中國基本沒有出現過。即使在上世紀對外開放前,當時的西方國家和蘇聯圍堵中國,中國仍然保持著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交往!
清朝的閉關鎖國是什麼意思呢?本質上是以國家資本擠壓民間資本,最終實現對外貿易的壟斷。這是國進民退的典型特點。
這種搞法並不意味著對外貿易口岸的關閉,但是港口只能讓官船停靠,你說怎麼辦?
這種搞法不是清朝的專利,即使號稱開放的漢唐時期,也是這樣的搞法。宋朝活躍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傳播,基本都是官營性質的,由於收入豐厚,政府有意壟斷對外貿易通道,讓民間資本退出市場,最終不用關閉口岸,民間自然就“片帆不許下海”了!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進民退是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每出一次海,就對沿途的民間資本進行一次掃蕩,前後七次下西洋,整個商路都被大明政府壟斷!
“清承明制”的清朝,在對外政策上並沒有做出革命性變革,所以所謂的閉關鎖國並不是全部關閉貿易口岸。
康熙時期,為了取得平臺的勝利,康熙規定浙江、福建、廣東沿海進行遷界禁海,導致海運從此萎靡。但平臺之後,隨即恢復了對外貿易。只不過,都是官方貿易。
此時的西方殖民者,開始紛紛進入清朝近海,他們中的很多人確實是想做生意的。但是相當一部分人,比如英華人,是想來侵略的!
因為知道英華人的德行,所以乾隆規定英國商船隻能在廣州十三行停靠,然後由陸路北上北京,此項規定是為了保護北京。而且這樣的規定不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比較守規矩的葡萄牙人就獲准可以北上到日本和北韓港口停靠。
再加上當時的清朝保持著龐大的藩貢體系,很多藩屬國比如琉球,就只能漂洋過海來朝貢,如果清朝真的關閉了口岸,豈不是連朝貢國也不能到清朝了嗎?
所以清朝絕對不是教科書上所說的那樣把自己裝在籠子裡自娛自樂。
再說加入雍正選擇擁抱世界就一定能夠接收到西方科技嗎?答案還是否定的!為什麼?
這裡還是有兩點原因:
一是受到父親康熙影響,雍正對西方科技只是好學而已,僅此而已;
二是西方國家從來不是善財童子。
第一點很好理解,康熙為什麼要接受西方技術呢?很簡單,一是好玩,二是可以裝X。康熙在位期間,常常在大臣面前賣弄自己的才學,不僅如此,他還喜歡拿著自己對四書五經的曲解去戲弄漢臣,打擊他們的自尊。
在康熙眼中,西方的所謂西醫、鐘錶等真的就是奇淫技巧,對於帝國的發展也就是增加點趣味而已。深入瞭解並用來發展大清帝國,不存在的!
因為康熙的戲謔,導致兒子們都不尊重老師,以僭越為能事,最終引發“九子奪嫡”!
作為深受父親影響的人,態度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再加上當時的傳教士不是免費的專利移交者,其最終目的是要傳教。但是這種政教合一的思想本身就和中國的皇權專制水火不容。康熙末年,清朝各省基督教徒已達30多萬,擁有教堂300座以上。
壯大的基督教開始頻頻搞事,比如1715年,羅馬教皇釋出禁約,嚴禁中國教徒尊孔祭天,康熙也隨即頒發內務府信票,只准承認中國禮儀的教士留在中國。這場宗教紛爭最終引發了雍正驅逐傳教士的運動!
1723年,福建省福安縣,有一個生員教徒宣佈棄教,向官府指控教士們斂聚地方民財修建教堂,並使男女混雜,敗壞風氣。此事引起了雍正帝的高度重視,並最終詔令全國驅逐西方傳教士。
沒有了傳教士,也就沒有了接受西方技術的條件。
傳教士心懷鬼胎,主動開啟國門的結果也可想而知。當時的清朝周邊,都是些英國、荷蘭等殖民國家。一方面,清朝看不上他們,沒有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英國是無法和清朝相提並論的。另一方面,即使有新技術,他們也不可能轉讓技術幫助清朝強大,這是給自己挖坑。
所以那些認為清朝開啟國門就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人,可以歇歇了!
所以雍正雖然思想超前,但絕不是一個虛心向西方學習的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7 # 達摩說
夠嗆啊。
雍正有雄心嗎?當然有。不過他的雄心主要體現在如何集中權力上。
西北打仗,胤禩抱怨年羹堯花錢太多,再也搞不到錢了,雍正一句話就抄了江南曹家,還順便弄了個軍機處,成了他搞集權的小圈子;
大晚上的不睡覺,偷偷用鑰匙開櫃子,裡面掛著一把吧小鑰匙,下面標著那些股肱心腹的名字。他拿下幾把,先後開啟幾個裝有秘折的小盒子,開始思索他們說的話誰真誰假;
一幫清流逼宮,雍正怒罵:“朕不是萬曆,朕是當了四十五年皇阿哥,六部辦差,水裡進火裡出,外省民間闖蕩出來的鐵骨頭,硬漢子!”然後我們的謝濟世、陸生楠就被摘了頂戴,送到刑部大堂審罪定刑,說殺就殺了。
雍正思想超前嗎?實話說確有改革思維,但他的改革主要是為了鞏固小農社會。
大戶兼併土地,小民無地,他就搞了個攤丁入畝,用李衛的話說就是: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的就不交了;
旗人不事生產,他自己拿著鋤頭出去種地,勸課農桑。
這政策怎樣?看起來是不錯,但說到底不還是重農思想嗎?這樣下去再怎麼改革也是枉然。
雍正接受西方器物嗎?看起來他並不討厭。眼鏡帶上了,鐘錶擺上了,沒事還帶個頭套讓宮廷畫師給畫張像,網上現在不是還流傳著雍正的各種cosplay嗎?但不討厭和努力推廣完全是兩回事。
雍正並沒有將西方器物推廣到民間,也沒有試圖讓小民百姓去了解西方,這些東西只不過是他隨時可以把玩的小物件。
最重要的是,雍正還下令驅逐了在中國傳教的基督教徒,這群人曾經數十年如一日向華人傳播西方科技,是中國瞭解西方的視窗。
總而言之,在專制社會下雍正是一個很棒的皇帝,整肅吏治,推行新政,進一步實現中央集權,但如果說他能開啟國門,學習西方。對不起,他實在是沒這個覺悟。
-
8 # 一葉富春
《雍正王朝》 裡的雍正確實是一位膽識非凡,勤奮節儉的皇帝。
康熙王朝後期,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官僚貪汙成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雍正繼位後,運用強硬的政治手腕,清理官員國庫欠債、攤丁入畝、火耗規公、改土歸流、廢除賤籍,等一系列改革。充盈了國庫,改善了民生,緩和了階級矛盾。串起了整個康乾盛世。
其實對西方先進科技產品的運用在康熙皇帝就開始了,最著名的當屬:康熙得了瘧疾,太醫束手無策,最後還是用西藥奎寧治癒了。《雍正王朝》中雍正在工作中也戴個眼鏡等。要說雍正的思想確實是超前的,廢除賤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不就是後來“三民主義”中民權的主要內容“人人平等”的前奏嗎?
雍正的這一系列改革,說到底只是為了加強封建集權統治,保證國家機器平穩執行,在他的骨子裡壓根就沒有開啟國門,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念頭。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他眼裡那些個眼鏡之類的西方科技產品只不過是個“淫思巧機”罷了。天朝地大物博,蠻夷有的我們都有。其次,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系裡,重農抑商,西方的科學技術也就沒有多少運用價值。再者,還是當時的中國,官學也只有為統治者服務的“四書五經”,沒有那一套專門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教育機構,也就沒了開啟國門,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動力了。最後還是西方的工業文明還沒有,沒有大宗海外貿易的條件。當然了,假如雍正看到:開啟國門,伴隨著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一起來的資產階級革命,那麼打死他也不會開啟國門了。
回覆列表
近代中國是被堅船利炮開啟國門的,被迫開放通商,直到甲午後華人才有點清醒的認識,但基本套路還是師夷而治夷。雍正在位期間也無法做到開啟國門,類似今天這樣改革開放:首先2000多年的封建老大思想造就了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驕傲。我是老大還需要跟誰學?其次傳統儒家思想和滿人對文化的遏制,使得社會輿論和社會大環境也不允許雍正這麼做。再就是西方的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的事,雍正在位是18世紀前期,這時候開啟國門,迎接的也只能是傳教士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