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雨說歷史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家女兒楊玉環進入宮門,最後被唐玄宗從自己的兒子裡奪走以後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愛屋及烏,他的哥哥楊國忠也隨即收到了重用,在朝廷中身兼40多個職位,官至宰相。楊國忠幾乎全權獨攬朝綱,唐玄宗則日益驕奢淫逸,對於朝政過問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即使親自過問,也十分信任楊國忠。比如在天寶十二年,天降大雨,連綿不斷,多日的雨水使得唐玄宗擔心百姓的收成,但是楊國忠卻讓人們拿好的莊家給唐玄宗看,並且說下雨對莊稼影響不大,唐玄宗盲目的聽信了楊國忠的話。

    腐敗的朝綱,再加上楊國忠隨意發動戰爭,爭討南詔消耗巨大。公元756年,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大軍攻入了長安,當初安穩在廟堂享樂的唐玄宗,連夜帶著嬪妃和侍衛倉皇逃出。當逃到馬嵬坡的時候,隨行的將士叛變,他們認為造成如今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楊氏兄妹獨斷朝綱造成皇帝不思進取,要求處死楊氏兄妹。唐玄宗沒有辦法,因為眾將士義憤填膺,要處死楊氏兄妹,如果再這樣猶豫不決下去,後果不堪設想。萬般無奈之下的唐玄宗忍痛賜白綾縊死楊貴妃。《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縊死於佛堂”。根據《舊唐書》來看楊貴妃在馬嵬坡佛堂。

    唐傳奇是唐詩之外唐朝的另一個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中陳鴻的《長恨歌傳》是根據白居易的《長恨歌》改編的傳奇,裡邊講述了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在這篇唐傳奇裡說道唐玄宗逃到了馬尾坡,遭到了兵變,士兵們要求殺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兄妹。唐玄宗雖然答應了,但是不忍心看到楊貴妃死在自己面前,就讓人們把楊貴妃拉走了。在倉皇輾轉中,楊貴妃死於尺組之下。尺組就是就是古時候人們腰間的帶子,這裡的意思大概就是說,楊貴妃是被人用腰間的帶子勒死的。

    那麼為什麼有人懷疑楊貴妃沒有死逃到的日本呢?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唐玄宗又思念起了楊貴妃,所以希望將楊貴妃改葬,於是就派人去尋。但是去的人只帶回了楊貴妃身上的香囊,屍體卻不在了,所以民間就傳出了楊貴妃遺體失蹤,很可能楊貴妃沒有死,當初死的人是楊貴妃的侍女代替的。楊貴妃本人則是化妝逃跑,至於逃到了哪裡呢,於是就有人猜測她和當時的“遣唐使”逃到了日本。但是在《舊唐書·楊貴妃傳》中就有明確的記載唐玄宗派人去尋的時候,發現“肌膚已壞,香囊猶在”。但是在《新唐書》關於這一段的記載中只有香囊在,而沒有描寫楊貴妃的遺體,這就更加的引發了人們的猜測。

    關於楊貴妃逃亡海外的傳聞還有就是高力士和當時的將軍陳玄禮看到楊貴妃的美貌,不忍心傷害她,於是兩個人就私自謀劃讓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帶上向南方逃跑,並且揚帆出海,到了日本。為什麼一逃就是逃到了日本呢?是因為在日本的本山縣流傳著楊貴妃逃到日本的傳說,並且這個地方還相傳楊貴妃在這裡終老,建有楊貴妃墓。曾經的有一段時間,甚至有日本姑娘拿著家譜向人們展示自己的祖先是楊貴妃。我想提到楊貴妃,大家或許也會想到日本的一位影星叫做山口百惠,她就曾經為了炒作而宣揚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

    楊貴妃的到底在馬嵬坡有沒有被殺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歷史並沒有被真正的拋開,反而在很多文人墨客的潤色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撲朔迷離。因為對於美好的愛情和美貌的女子人們都不忍心用殘忍的手段破壞他的美貌,再加上關於這段歷史的描述並不夠詳細,而且結局也各有出入,所以讓這段歷史顯得更加有吸引力。“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關於楊妃的美貌,也在眾多古人的描繪中,讓人心嚮往之。

  • 2 # 豫北老崔

    楊貴妃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最後香消玉損在了馬崽坡。有傳言說是楊貴妃並未死在馬崽坡而是東渡到了日本隱居,其實這個只是人們對於美女的憐惜,給予一代美人一個美麗的傳說罷了。

    楊貴妃是怎麼香消玉損的

    公元756年,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之名發動叛亂,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長安。

    唐玄宗李隆基在慌忙之中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逃亡蜀中,逃到一個叫馬崽坡的地方,由於楊國忠依然作威作福,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軍亂刀砍死楊國忠。

    以後患未除的名義迫使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唐玄宗迫於軍士壓力無奈賜楊貴妃白綾三尺,楊貴妃心死之下被高力士縊死而亡,終年三十八歲。

    為何會有楊貴妃東渡日本之說

    當年楊貴妃被高力士縊死之後,陳玄禮派將士把楊貴妃的屍體用被褥包裹起來,隨便在道路旁掩埋起來,繼續保護唐玄宗逃亡。

    差不多兩年之後,唐玄宗返回長安途徑馬崽坡不由思念起楊貴妃,想把楊貴妃墓葬遷移以貴妃之禮厚葬。在挖開楊貴妃墓穴之後發現並沒有其屍首,只有香囊和鞋襪。可令人意想不到在日本居然有兩個楊貴妃的墓葬一個在荻町的長壽寺,另一個在久津。

    在2002年日本的一位著名女演員山口百惠公開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這一訊息在網路上瞬間引起了軒然大坡。

    日本女演員公開身份,傳說楊貴妃墓葬並無屍體,日本楊貴妃墓葬,等等多種原因,讓人也願意相信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崽坡。

    楊貴妃究竟有沒有東渡日本

    東渡日本之說根本不可信,只是人們對於美人的憐愛,給楊貴妃一個美麗的故事。

    楊貴妃不可能東渡日本證據如下

    其一 唐朝最詳細的航海事件是鑑真和尚東渡日本人,鑑真和尚在有充足準備之下花了11年的時間。五次以慘痛的代價失敗,在第六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東渡到了日本。

    依當時楊貴妃的處境,僅憑一人之力無法到達日本。有人會說唐玄宗會派人助她,以當時唐朝的航海技術在沒有充足的準備之下是無法到達日本的。

    其二 唐朝時期的日本是崇尚大唐文化,他們來學習唐朝的各種知識,尤其是古詩。

    據日本史料記載,當時日本特別喜愛白居易的長恨歌。楊貴妃的故事在日本也是廣泛流傳,也會以楊貴妃為題編著各種美麗的故事。

    出於對楊貴妃的喜愛,加上楊貴妃墓葬沒有其屍體,才會給楊貴妃建立墓葬紀念一代佳人,日本女演員是否存在炒作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楊貴妃在馬崽坡是否真的死亡,楊貴妃最後給我們不但留下了美麗的故事還給我們留下了這個不解之謎,事情真相已無從查起。

    雖然楊貴妃死亡之謎隨風而去,也不影響我們對於美人想象,以及對待美人的美好猜測,只能說楊貴妃是迷一樣的女人。

  • 3 # 沒有跨不過溝

    楊貴妃在日本很有名的,一般的日本人都知道:古代中國的兩大名人,一是孔子,另外一位大家可能意向不到就是楊貴妃。楊貴妃在日本人心中地位肩比一代聖人。

    中國將楊貴妃列位“四大美女”之一,而日本還要厲害,將楊貴妃列位“世界三大美女”之一。

    甚至,在日本,有“楊貴妃崇拜”現象,他成了日本人心中的觀音菩薩。在日本京都御廟泉湧寺,有“楊貴妃觀音堂”。

    日本人把山口縣稱為“楊貴妃故里”,當成楊貴妃的第二故鄉,安倍晉三與楊貴妃是“老鄉”,山口縣有一座“楊貴妃墓——五輪塔”。

    油谷盯地區標識為“楊貴妃故里”。

    日本人相信,在中國馬嵬坡被賜死的只是楊貴妃的一個丫鬟,而楊貴妃本人卻東渡來到日本。因為在日本影響最大的一首詩給,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其中有一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日本古今學者就猜測,既然馬嵬坡的泥土中,找不到楊貴妃的屍骨,那就沒有死。

    還有一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本來白居易說的是楊貴妃死後去了仙山,暗示成仙了,這是白居易的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

    但是,日本學者認為這個仙山應該是蓬萊山,古代稱謂,就是現在的日本,所以,推測楊貴妃去了日本。

    於是,日本學者就有了楊貴妃沒死,並且來了日本,而且煞有其事營造了楊貴妃的墓地。

    也就有了楊貴妃在馬嵬坡沒死,東渡到日本的說法。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明白,白居易《長恨歌》是文學詩歌,不可能當成史料,也不當成歷史事實依據。

    在《新唐書》和《舊唐書》中,都很明確寫出了楊貴妃被賜死。

    怎奈何白居易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太大了,把《長恨歌》當成史料解讀。

    正是白居易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力,才使楊貴妃在日本成了文學中的“女神”。

    日本人眼中的楊貴妃,已經不是歷史上真正的楊貴妃了,而是日本對悲劇性的女性文學形象的代表與寄託。

    足見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影響之深遠。

  • 4 # 望風瑟瑟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不見玉顏空死處”這一句引起後世無限遐想,以至於有人推斷出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於是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就宣稱自己是楊貴妃後代,甚至有人還拿出在日本的楊貴妃雕像來說事,還有一個“楊貴妃之鄉”的久津村來證明。慢慢的就有一個傳說被杜撰出來: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並沒死,死的是她的侍女而已。真的楊貴妃在日本譴唐使的幫助下,東渡日本,最後定居於日本山口縣久津村。

    但是,我們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楊貴妃的確死於馬嵬坡。

    公元755年,安祿山矯旨稱“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於是兵起范陽,史稱“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歌舞昇平的玄宗皇帝終於驚醒過來,急召群臣商議。楊國忠出於私利,在唐軍不利的情況下令哥舒翰出擊,以致潼關大敗,全軍覆沒,哥舒翰本人被俘。潼關淪陷,長安危如累卵。

    這種情況下,玄宗皇帝想讓太子監國,楊國忠大驚,勸止皇帝。《舊唐書》記載:“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情,帝遂不行內禪?”這樣一來,楊氏家族徹底得罪了太子系,為馬嵬坡之變埋下伏筆。

    公元756年五月,玄宗在禁軍分保護下,假借親征之名,拋棄群臣和百姓,舉眾西逃,目的地是楊國忠四川老家。第二天玄宗車駕行至陝西興平西邊馬嵬驛休息時,驛站外隨行的吐蕃使者因無吃食與楊國忠發生爭吵,禁軍統領陳玄禮指著楊國忠對士兵們說“楊國忠打算謀反”,宣稱楊國忠打算把皇帝挾持到四川進行政變,士兵隨之譁變,楊國忠死於亂箭之下。隨著楊家的伏誅,楊貴妃的死便提上了議程。

    “上杖屨出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陳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自當處之。久之……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人視之”。

    “資治通鑑”記載了馬嵬坡之變殺死楊貴妃的全過程。從兵變到楊貴妃之死,在許多歷史課本中認為這是一場自救性的兵變,也有人認為一直是帶頭大哥龍武將軍陳玄禮組織的,可是光憑他一個禁軍統領敢這樣逼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資質通鑑記載,發動兵變的當天,陳玄禮曾讓宦官李輔國轉告太子,要誅殺楊國忠。太子態度曖昧,既沒反對也沒贊成。這個時候,沒反對就是對其堅定的支援,兩個人都是心照不宣,揣著明白裝糊塗,於是陳玄禮才敢放開手腳去殺楊家眾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對於太子而言,楊貴妃才是最大的威脅,必須要徹底清除楊家勢力才能達到目標,因而楊貴妃必須死,所以不可能存在什麼侍女替死一說。太子雖然一直沒有出面,但所有的小動作都有他的影子,但又無跡可尋,真是權謀高手。

    楊貴妃的確死在馬嵬坡在剛才已經論證過。如果還不夠,那麼我們從玄宗還朝的時候再找證據。《舊唐書》記載: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可見,楊貴妃的確死於馬嵬坡,不然玄宗皇帝為什麼還讓人去祭拜,甚至還打算遷入皇陵?白居易所說的“玉顏不見”應理解為舊唐書中所說的“肌膚已壞”,而不是屍體不在。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百分百肯定,楊貴妃的確死於馬嵬坡,而不是東渡日本,至於日本方面所列證據,大多都是一些傳說而已。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美的東西都有憧憬之情。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心情愉悅,心生嚮往。正是鑑於此,人們都不想讓心中美好的東西逝去因而臆想出各種各樣的故事,尤其在白居易筆下的楊貴妃更是一個紅顏薄命的可憐美女,善良的人們對美的嚮往追求便讓她活在了傳說故事中,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 5 # 蘭臺令君

    楊貴妃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原先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後來被李隆基看中,令其出家當道士,後來又收入後宮,封為貴妃,從此對其寵愛嚴加,弱水三千,他就只取一瓢。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遠走四川,隊伍在走到馬嵬坡的時候發生兵變,牽連了楊貴妃。根據歷史記載,李隆基在無奈之下賜予楊貴妃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

    楊貴妃亡命日本之說的由來

    不過後世對於楊貴妃的下落一直是眾說紛紜,有死於佛堂說,死於亂軍之中說和吞金而死之說,而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就是有人說楊貴妃其實並沒有死,而是掉包東渡日本。這種說法源自日本一本叫《中國傳來的故事》的小冊子,上面記載當年兵變的將領陳玄禮見楊玉環美貌動人不忍將其處死,最後和高力士一起做了手腳,用了個宮女的屍體瞞天過海,還派自己的親信護送她一路南逃,在今天的上海附近渡海前往日本,說的是有鼻子有眼。

    此外,日本學者渡邊龍策也寫過一本《楊貴妃復活秘史》的文章也認為楊貴妃確實是東都日本,不過並不是由陳玄禮和高力士暗中幫忙,而是得到唐代舞女謝阿蠻與樂師馬仙期的幫助,最後得到日本遣唐史的幫助逃往日本。甚至連著名的日本影星山口百惠都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

    楊貴妃到底有沒有東渡日本

    關於楊貴妃到底有沒有東都日本?我個人不傾向於這種說法,因為目前找不到任何關於她東渡日本的證據,史料也相當匱乏,光憑日本的一些作者的撰寫內容在真實性上根本站不住腳。而且從馬嵬坡到江南路途遙遠,單憑一個人或幾個人根本無法保證安全到達出海口,更何況當時唐朝的航海技術還不是非常發達,這不是到不了日本,而是指沒有完全的準備想要安全出海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而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倉促之間也是不可能會有什麼周全的準備的。

    楊貴妃到底是生是死

    對於楊貴妃最後的結局,我認為這真的很難說。《舊唐書-楊貴妃傳》與《資治通鑑-唐紀》都認為楊貴妃被絞死於佛堂之內,而《唐國史補》認為高 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著名的唐史專家陳寅恪先生認為楊玉懷被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是受到了‘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儘管正史上的記載有時候未必可信,但總還是有一些參考作用的。畢竟原始的真相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

    不過我倒是還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既然我們找不到原始的真相,那就所幸不求甚解吧。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理解的楊貴妃,就讓她留給後人更多的遐想空間吧。

  • 6 # 二辻四畫生

    關於楊貴妃可能並沒有死在馬嵬坡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提出來的,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的時候,由一名侍女代她而死,楊貴妃則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東渡日本,到了今天的日本山口縣的一個叫久津的村子,不過遺憾的是,楊貴妃不久就在久津去世,並葬在了那裡。

    引起質疑的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新《唐書》和舊《唐書》關於這一點記載了兩種不同的版本。在《舊唐書》中,馬嵬坡兵變一年後,回朝的唐玄宗曾經改葬過楊貴妃,而開啟棺槨卻發現“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在《新唐書》中卻只說了“香囊猶在”,沒有再提及楊貴妃的屍首。

    第二個原因則是從文藝作品《長恨歌》中所探尋的,我們不談白居易的文學創作,只談他當年所用的字眼。他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處”。這樣的幾句話,不得不讓人有所懷疑,白居易為什麼要說馬嵬坡下找不到楊貴妃,唐玄宗又為什麼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找不到她,又為什麼會提及仙山?更重要的是白居易還在此詩中提及“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這裡的蓬萊宮不是指我們現在的山東蓬萊,在日本的文學中,他們經常把蓬萊山指為日本,所以認為楊貴妃沒有死,而是逃到了日本。而由於日本對白居易詩的喜愛,所以開始流傳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所以楊貴妃日本墓很難驗證真偽了,畢竟自古以來仿造墓地太簡單了。

    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幾點疑問

    雖然當時日本已經開始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但是航海的限制還是非常大的,鑑真和尚我們都是知道的,那是動用了佛教和國家的力量,花了十一年的功夫,九死一生五次之多還到了日本,楊貴妃能是說去就去的了的?

    楊貴妃的死同時代表了盛唐的終結,唐朝從此急轉而下,作為有切身感受的唐朝百姓,從安居樂業忽然到顛沛流離,所以百姓對盛世的緬懷之情就表現在了楊貴妃的身上。

    當人們嚮往一件事或物的時候,很容易便將真相扭曲,特別是在艱難之時,難免會有所奢求和緬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者能不能吃豬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