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憶童年X回憶經典
-
2 # 西門不帶刀
鄔先生我是透過是透過二月河老師寫的歷史小說,雍正王朝裡面瞭解的。既然是小說,就可能存在杜撰的成分。在這裡我們就是單純按小說裡面的一些描寫來分析雍正為什麼對鄔思道言聽計從。
第一:鄔思道有膽氣。
鄔思道年輕時參加科舉的時候,因不滿南京貢院大肆收受賄賂,率領眾多舉人砸了貢院,在封建社會,這完全屬於一個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也看出了他的膽氣。
第二:鄔思道有才氣。
作為一名落第舉子,在被揚州太守(相當於市長)車銘即將侮辱時,三杯酒下肚,寫了一首七絕,把車銘嚇的跟孫子似的
“苦苦苦苦苦皇天,
聖母薨逝未經年,
江南草木猶帶淚,
揚州太守酒正酣”
一頂大帽子,把車銘搞得老老實實。
第三:鄔思道有謀略。
面對九王奪嫡的惡劣環境。他讓雍正採取了韜光養晦,收斂鋒芒的對策。以父子之情示康熙。以天下第一閒人示兄弟。既讓以孝治天下的康熙皇帝對雍正讚賞有加,又減輕了其他兄弟對雍正的防範之心。
第四:鄔思道培養了弘曆。
-
3 # 布夫舟
《雍正王朝》這部劇也不過是44集,稍微看快點一週的時間是綽綽有餘的。由於大部分的演員都是沒有什麼變化,使得觀眾是非常容易忽視電視劇中的時間的。所謂日久生情並不是一句玩笑話,人和人的關係大部分都是需要時間。
鄔先生是雍正去江南募集救災銀子的時候請回家給世子教書的,那一年是康熙四十六年。等到雍正繼位的時候,已經是康熙六十一年了。這也就是說鄔先生在雍正的府邸已經帶了整整十五年了,十五年的朝夕相處,鄔先生憑藉自己的能力,是一步步讓雍正以及雍正身邊的人認可自己的。
鄔先生由於身體有殘疾,脾氣也大,而且還是康熙朝的罪犯,做過牢。這樣的人雍正請回去自然難以讓下面的人心服口服。畢竟雍正那個時候可是大清朝的王爺,找個大儒做自己兒子的老師並不是什麼難事。所以鄔先生剛進王府的時候,上上下下的人是非常不滿的。比如年羹堯回京的時候,四福晉就當著年羹堯的面發過牢騷,她認為雍正是犯了迷糊才會找這麼一個人回來。那個時候年秋月還沒有喜歡上鄔先生,也不願意伺候他。
那個時候,鄔先生在雍正心中份量是不夠的。雍正此時還沒有回京,除了給世子教書以外,鄔先生也沒有辦法發揮自己才能。不過,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後面諸子奪嫡中,鄔先生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
1.追討欠款失敗以後,鄔先生替雍正分析失敗的原因。
2.張五哥要案發生以後,鄔先生建議雍正迴避,免得擔下“廢除太子”的惡名。
3.太子第一次即將被廢,鄔先生建議雍正不要去見太子,以免沾惹是非。
4.舉薦新太子的時候,鄔先生建議雍正保舉舊太子。
可以說這幾件事情下來,雍正以及十三爺等人對鄔先生是佩服萬分了,份量自然也重了起來。
除了出謀劃策以外,鄔先生教育弘曆也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在秋狩的表現,弘曆可謂是一鳴驚人,博得了康熙龍顏大悅。弘曆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後來被康熙接進宮裡面親自撫養。由於弘曆非常受康熙喜歡,雍正對此是極為滿意的。
鄔先生除了為雍正奪嫡貢獻自己的才智以外,他對其他人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對李衛,在高福被殺以後,他告誡李衛不要多想,也不要忘本,要感激雍正的恩情。對十三爺,他讓十三爺不要這鐵帽子王,以免不得善終。對年秋月,那就更不用多說了,他始終是愛年秋月的。只是有些事情,他也是沒有辦法的。哪怕是高福,鄔先生也是想著盡力去幫助他的。只是他沒有想到雍正居然如此不顧情面,痛下殺手。
可以說到後期的時候,雍正以及它身邊的人對鄔先生都是萬分信任的。畢竟這十幾年來,除了高福被殺是鄔先生意料之外的,其餘的事情,完全是和鄔先生預料的一樣。這種情況下,雍正自然會言聽計從。奪嫡的當晚,雍正猶豫不決,也正是鄔先生鼓勵了雍正,讓他能夠放心進宮爭皇位。
雍正走後,此時的雍親王府,府邸上下的人都在鄔先生手下聽從指揮。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當時的四福晉、年秋月以及雍正的兒子都在鄔先生身邊。四福晉才是王府中地位僅此於雍正的,而此刻她全憑鄔先生指揮,可想而知她對鄔先生的信任。要知道古代的時候男女是有別的,此時她們和鄔先生在一起,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些人是鄔先生妻妾孩子。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趣談國史
鄔先生本是科考的失意之人,雍正因為讀過他的一篇文章,認定此人腹有乾坤,便讓自己的包衣奴才年羹堯覓得此人,好生侍候,然後送到了雍王府給自己的兒子們做老師。名為世子的老師,實為雍正的謀士。
但二人有一個磨合期。剛開始,雍正對鄔先生並非言聽計從,而是半信半疑。八阿哥因為扳倒太子而最終受到康熙重點打擊後,雍正才真正對鄔先生心悅誠服。要說對他言聽計從,是從那之後。
而在此之前的兩件事,證明雍正並未完全信任鄔先生。
第一件事,是雍正與鄔先生第一次深談,問他是否應該接下催繳戶部欠款的差事。
按照雍正的本意,他是不想接這個差事的。因為很明顯,這是個吃力不討好、會把人得罪乾淨的差事。
可鄔先生卻告訴他,要接。
雍正問其原由,鄔先生竟然說道:如果王爺也不接,那豈不是沒有一個阿哥替皇上分憂了嗎?
聽到這,雍正明顯不耐煩了,假裝打了個哈欠,結束了與鄔先生的談話。留下鄔先生獨自坐在那裡,滿臉冷清。
雍正可能會想:我是讓你幫我奪嫡的,替皇帝分憂不分憂的,這是重點嗎?
鄔先生的話沒有機會說完,如果讓他說完,他接下來可能會說:讓皇帝覺得你願意替他分憂,這就是奪嫡的重點。
當然,雍正最終還是接了這個差事。
第二件事,是張五哥替死任季安的事情爆出來後,康熙打算徹查刑部,雍正問鄔先生,能否接下這個差事。雍正的本意,是想接下這個差事。
可鄔先生告訴他,不能接。
鄔先生的理由是,刑部由太子主管,徹查此事,必然牽扯到太子,甚至可能導致太子被廢,誰扳倒了太子,誰就頂了一個大雷。可能被炸。
可雍正不聽,接下了這個差事。
鄔先生聞訊後,氣得立即收拾包袱,要離開雍王府。一直侍奉他的年秋月問他原由,他說了句:言不聽計從不從,不走何為?
可雍正讓他再留一天。
當天晚上,雍正就把自己弄病了。不是裝病,而是先烤火炭,又洗冷水澡,真的把自己弄病了。如此一來,他自然就不能去查刑部的事情了。康熙只好讓八阿哥一人去查,順便讓十三阿哥陪同。
鄔先生看到雍正病了後,非常欣慰。他知道,雍正雖然一開始沒聽他的話,但反思後還是聽了。
這件事,是雍正與鄔先生的最後一次磨合。從此之後,兩人形成了高度默契,直至幫助雍正奪嫡成功。
-
5 # 步武堂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個鄔思道,此人是四阿哥胤禛的師爺,對外是胤禛的兒子們的教書先生。
在電視劇裡,鄔思道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對於康熙皇帝他研究到“深入骨髓”,對康熙的心思揣摩的“入木三分”。對於朝局形勢“洞若觀火”,對機會的把握“恰到好處”。基本上是“算無遺漏。
在四阿哥胤禛的“奪嫡爭位”過程中,鄔思道起到了絕對關鍵的作用,實在是“師爺”的楷模。
但是,在四阿哥胤禛和鄔思道的合作之初,四阿哥胤禛對自己的這個師爺儘管是“禮敬有加”,但並不是“言聽計從”。
其實,在任何合作者之間,最初的合作都是透過試探和磨合來達到信任,這種信任是“相互信任”。
也就是四阿哥胤禛相信鄔思道有能力有意願輔佐自己,同時鄔思道也要確信這個“四爺”是值得輔佐和能夠輔佐的。
最終達到四阿哥胤禛和鄔思道之間相互信任,也就是鄔思道盡心輔佐,四阿哥胤禛“言聽計從”的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四阿哥胤禛是否接受“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的問題上,鄔思道的分析和建議。
這個分析和建議使得四阿哥胤禛對鄔思道的“謀士”能力和水平經歷了從“懷疑”到“佩服”的過程,這算是鄔思道在四阿哥胤禛的心目中穩穩的樹立了“高人”的深刻印象。
康熙四十六年,因為一場江南水患,牽出來“國庫空虛”的嚴重問題,導致朝廷居然拿不出賑災所需的銀兩。好在四阿哥胤禛主動請纓,帶著十三阿哥胤祥前往前往江南籌款賑災,康熙心裡這才算安穩一點。
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江南用盡了各種手段,最終籌款賑災的差事辦的相當圓滿——籌到了銀兩,賑濟了災民 ,疏通了河道。
康熙打算趁熱打鐵來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康熙已經瞭解到,國庫之所以空了,應該有兩個問題,首先是國家的稅收不暢,其根本的原因是“官紳不納糧”導致的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另一個原因,是讓朝廷各級官員包括王公貴族給借空了。
土地兼併的問題,康熙清楚,但是沒辦法,或者說有辦法不能執行,實際上是沒人幫他辦這個事。
相對來講,追繳國庫欠款這個事要相對簡單些。只要不怕得罪人,能拉下臉來就能成,至少可以追回一部分。
但追繳國庫欠款肯定要涉及到皇親國戚,戶部辦不了,上書房的幾個大臣,也辦不好。只能由皇子出面牽頭才有可能辦成這件事。
所以,康熙在得知四阿哥胤禛江南籌款賑災,修繕疏通河道的差事辦的很好的時候,在胤禛尚未回京的情況下高調宣佈了對胤禛的嘉獎:封四阿哥胤禛為“雍郡王”以資嘉獎。
接下來康熙話鋒一轉對他的兒子們說:我知道封胤禛雍郡王你們當中有的人不得勁兒,那好,我還有個差事,誰能辦好,我就封他一個親王!
下面的一幫皇子們都伸長脖子豎起耳朵仔細聽是個什麼差事。
但是,當康熙說出“追比國庫欠款”這幾個字的時候,伸出去的脖子又都縮了回去。
“激將法”加“重賞”,居然沒有一個皇子站出來,康熙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這個時候,本來分管戶部,按道理追比國庫欠款責無旁貸的八阿哥胤禩(那個時候還只是貝勒),卻明確的以自己“能力不夠”為理由狠狠地自責謙虛了一番,然後不懷好意的推舉了四阿哥胤禛來辦理這個差事。
他的理由是“四阿哥胤禛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辦的很好,說明能力很強,這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相信他也一定能夠辦好。
八阿哥胤禩的舉薦,居然得到了從大阿哥胤褆到十四阿哥胤禵的所有人的一致贊同。
諸皇子心想:讓你老四得瑟,既然升了郡王,那就把這個差事也接了吧……。
這樣一來,康熙也就只能寄希望於四阿哥胤禛了。
康熙心裡清楚,這肯定是一個很難辦好的差事,但他真的希望他的兒子當中有人能給他長個臉,分個憂。
當四阿哥胤禛回到京城,還未決定是不是接受這個差事的時候,八阿哥胤禩已經再背地裡鼓動一幫大臣去找他求情了。
京城外驛站的各種套路,一方面讓胤禛怒不可遏,同時也是不勝煩擾。
因為鄔思道是胤禛派年羹堯在江南尋訪到的,並由年羹堯一直照顧,然後和年羹堯一道提前回到京城,先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當教書先生,在胤禛回到京城之前,他們兩個一直未曾謀面。
第一次見面,就遇到了“追比國庫欠款”這個糟心的事。
鄔思道感激胤禛的“知遇之恩”,所以首次交談,他就算是“迫不及待”扮演起師爺的角色了。
對於“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鄔思道幾乎是“侃侃而談”的進行了他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並毫無顧忌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鄔思道認為,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十分複雜,也十分難辦,也不太可能辦好。
他把欠國庫銀兩的大臣們進行了分類:
第一,因為俸祿不夠非借不可的,
第二,對朝廷有功或有資格的“老臣功臣”們為了講排場貪腐貴“強行欠款而且沒打算還的”,
第三,害怕不去借國庫銀兩而被排斥而“象徵性隨大流”的。
這裡面肯定包括皇親國戚,功臣老臣。所以,肯定是“吃力不討好”,並且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的差事。
聽了鄔思道的分析,胤禛這個時候已經不大想接這個棘手的差事——差事辦不好很可能還要熱一身的麻煩。
所以胤禛問鄔思道:那先生的意思就是不要接這個差事了?他是真想有人支援他推掉這個差事。
但是鄔思道卻斬釘截鐵的告訴胤禛:不,這個差事你必須要接!
胤禛很詫異:什麼情況?明明知道這是個難辦的差事,為什麼一定要接呢?
鄔思道講出來一句話:如果你都不接這個差事的話,那豈不是皇上連一個為他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嗎?那皇上得多傷心啊?
鄔思道的意思很明確,這個差事的核心,並不是有沒有能力辦好,而是有沒有願意辦的態度。他的意思是表態比辦好更重要。
胤禛猶豫了,對於他和鄔思道的第一次談話,他感覺到心裡沒底,說到底還是對鄔思道的分析判斷,以及對康熙的想法的猜測不十分相信。
所以,他對鄔思道的話不置可否,他打了一個哈欠,告訴鄔思道:太晚了,先生歇息吧!
轉身走了,鄔思道看著胤禩離去的背影,對這個四爺也是琢磨不透,但也還是比較清楚,這個四爺還不相信他。
但是,當第二天胤禛到宮裡面見康熙彙報工作的時候,康熙的一番話,讓胤禛對鄔思道的精準的分析以及敏銳的判斷“肅然起敬”——這個遠離朝堂,浪跡江湖的“教書先生”,居然能把康熙的心理分析的如此透徹。
康熙表揚了胤禛江南的差事辦的很好,但接下來康熙卻對胤禛談起了這個國家面臨的根本問題,那就是上報土地數量逐漸減少稅收逐年下降,以及京城的官員到國庫借款成風的“吏治腐敗”的問題。
康熙感慨:真有這麼多的兒子,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追比國庫欠款……
胤禛一下子就明白了,鄔思道的分析判斷是非常正確的,這個時候態度是第一位的。
於是,胤禛毫不猶豫的向康熙表了態:
第一,願意追繳國庫欠款。
第二,為了皇阿瑪,為了江山社稷,兒臣大不了做一個“孤臣”就是了。
康熙對胤禛的表態大為讚賞。胤禛在他的心目中開始變得親切起來。
這非常重要。
透過這件事,鄔思道在四阿哥胤禛心裡的地位,得到了鞏固,胤禛對鄔思道開始“言聽計從”。
但是胤禛的言聽計從,並不是簡單的被動接受,而是能夠進一步的發揮。
這一點,在鄔思道在刑部出現“買賣人命”的“宰白鴨”大案時,給胤禛的分析和建議,以及胤禛對這個分析建議的反應可以看的很明白。
胤禛對刑部的這個駭人聽聞的大案氣憤不已,他想主動請纓,去整治這幫貪官汙吏,他覺得鄔思道肯定會支援他,但鄔思道聽完胤禛的想法之後,卻嚴肅的告訴胤禛:你絕對不能捲入對刑部進行徹查的差事當中去!
胤禛一時沒反應過來:貪官汙吏不應該整治嗎?
鄔思道告訴他:這個案子大白於天下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因為刑部一直是太子在管,就連秋決犯人都是太子代皇上勾決,所以這個案子查到最後,一定就是太子,但是,太子畢竟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難道你四爺就真的要當這個廢掉太子的千古罪人嗎?
其實,四阿哥胤禛當時就已經明白了,鄔先生的分析是對的。這肯定不是懲辦幾個貪官汙吏的事情,這個案子已經牽扯到“太子的廢立”,這種事躲遠一點為好。
但是,胤禛並沒有簡單的按照鄔思道的建議,推辭這個差事。他要做的更加完美:既得到康熙的讚賞,有不被捲進是非。
所以,在康熙面前,胤禛還是慷慨激昂的表態:貪官汙吏必須嚴懲!願意接下徹查刑部以及各地方督府司法官員的差事。
鄔思道不知道怎麼得到了這個訊息,氣得這位師爺收拾東西要離開四阿哥胤禛。
當年秋月告訴鄔思道要走的時候,第一反應竟然是“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
胤禛的警惕性一直非常高。
他告訴年秋月,請鄔先生再等一天,一天過後就如果還堅持要走的話,他絕不攔著!
當晚,胤禛用“自殘”的方式,用炭火和冷水把自己生生的搞成了“寒熱重症”。
胤禛這麼做,其實就是為了造成既滿足他在康熙面前“一心為國的,鐵面無私”的態度,同時又在實質上遠離這個案子,以保證不得罪康熙本人。
第二天,鄔思道聽說胤禛病了,才知道胤禛的心思。
鄔思道也是佩服胤禛領悟能力,透過這件事鄔思道相信,他輔佐的這位四阿哥,是有膽量,有計謀,敢擔當的值得輔佐“明日之君”。
回覆列表
“鄔先生”雍正的謀士鄔思道,歷史上其實是田文鏡的謀士:鄔先生名思道,字王露,紹興人。家貧,以遊幕為生。自幼好讀書,科舉不得意,當時的巡撫田文鏡慕名聘請的鄔先生。
抱歉兄弟就知道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