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一、溫室效應對環境影響

    1、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 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程減慢(負反饋)。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 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 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2、摺疊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於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誌》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於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於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 4塊年齡由 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痺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復活,形成疫症。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面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捲土重來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 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全球暖化南太小島即將沒頂

    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導致5600萬發展中國家人民淪為難民。而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位於南太平洋國家巴巴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目下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巴地。

    4、氣候反常

    氣候反常,極端天氣多是因為全球性溫室效應,即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濃度增加,使熱量不能發散到外太空,使地球變成一個保溫瓶,而且還是不斷加溫的保溫瓶.全球溫度升高,使得南北極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導致海嘯,颱風,夏天非常熱,冬天非常冷的氣候反常,極端天氣多.

    5、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已有12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了沙漠,特別是近50年來形成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萬公頃。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調查,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沙漠每年大約向外擴充套件150萬公頃。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發生沙漠化。每年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達260億美元[1,2,3]。從1968年到1984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緣地區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持續17年的大旱,給這些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災難,死亡人數達200多萬[3]。沙漠化使生物界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已引起科學界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5年前我們提出,氣候變冷和構造活動變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加速了沙漠化的程序[4]。近期中國科學家對羅布泊的科學考察提供了不可辯駁的證據。

    二、溫室效應對其他影響

    1、經濟的影響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例如:加速沿岸沙灘被海水的沖蝕、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遠的內陸地方。

    2、農業的影響

    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可會影響大氣環流,繼 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佈與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於未能清楚瞭解‘全球變暖’對各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以致對植物生態所 產生的轉變亦未能確定。

    2011年5月,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發表由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Foundation)贊助的溫室效應(GlobalWarming)研究指出,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農產品,在最近30年的全球氣溫上升之中,到目前為止所受到影響不大。這是美國首次發表大氣溫度對農作物生產相關的研究報告。報告刊登在最新一Science Express雜誌。

    史丹福大學地球環境系統助教羅貝爾(David Lobell)表示,研究從1980年開始監看溫室效應與農作物生產之間的關係。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來,全球小麥生產下降了5.5%,玉米生產下降4%,全球稻米和黃豆則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羅貝爾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及黃豆生產國,約佔全球生產的40%,過去30年間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溫室效應影響。羅貝爾強調,「到目前為止沒受到影響,未來十年則很難說。」

    羅貝爾表示,美國之外的地區如俄羅斯、法國、印度等國家的小麥;中國和巴西的玉米產量,在過去30年間的生產都下降。美國生產玉米及黃豆地區沒有受到溫室效果的影響,引起氣候學家高度的興趣,研究為何會不受到影響。「科學家重新檢討溫室效應在全世界不同地區造成的影響,探討是否有其它原因造成溫室效應。」

    羅貝爾指出,根據「全球政府互聯氣候研究」(IPCC)自1950年開始的研究,地球氣溫平均每十年上升攝氏0.13度。IPCC預測未來20到30年間,氣溫上升的更快,「如果這項預測屬實,美加地區的農作物生產也將受到影響。」

    報告同時指出,因溫室效應影響而減少的生產,使全球農作物價格自1980年到現在上升了20%。

    3、海洋生態的影響

    沿岸沼澤地區消失肯定會令魚類,尤其是貝殼類的數量減少。河口水質變鹹可會減少淡水魚的品種數目,相反該地區海洋魚類的 品種也可能相對增多。至於整體海洋生態所受的影響仍未能清楚知道。

    4、水迴圈的影響

    全球降雨量可能會增加。但是,地區性降雨量的改變則仍未知道。某些地區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5、對男女比例平衡的影響

    研究人員比較擔心的是,在全球溫度日益增高的溫室效應下,男寶寶出生的機率會越來越高,可能會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過去的研究早就發現,小老鼠和小蝙蝠的性別、出生時間、與環境溫度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為了找出人類寶寶的性別與環境溫度的關係,德國研究人員則是針對1946-1995年間的出生記錄進行追蹤,並且對照當地的溫度變化。結果發現,當地的四月到六月是男寶寶出生最多的月份,十月則是男寶寶出生最少的月份。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受精卵結合前一個月的環境溫度,也就是男生與女生在性行為發生前的一個月所處環境的溫度,是影響寶寶性別的重要因素。高溫環境容易創造男寶寶,低溫環境容易創造女寶寶。

    溫度之所以會影響寶寶性別,研究人員的假設是:高溫會影響精子的X染色體,讓女寶寶不容易出生;低溫會影響精子的Y染色體,讓男寶寶不容易出生。

    另一個假設則是:溫度越高、做愛的慾望越強。高溫的環境會刺激男女性行為頻率的增加,也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孕。

    其它的研究則是認為,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遊得比較快;但是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強壯。所以在性行為頻繁的狀況下,帶有Y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與卵子結合,生出男寶寶。但是在性行為減少的狀況下,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比較容易等到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更容易生出女寶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嬰關係如何影響人的關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