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UN坤

    首先明確:李鴻章不可能一無是處。

    李鴻章早年在曾國藩手下當幕僚。在曾國藩的湘軍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他也帶出了自己的家鄉兵:淮軍。湘軍和淮軍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都曾立下汗馬功勞。而且當時李鴻章的主要活動地方在上海一帶。這時的上海因為《南京條約》被開闢為通商口岸,所以上海接觸外界接觸的比較多,李鴻章又因為經常在這裡,所以他對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瞭解,這讓他不同於朝堂上那些腐朽的頑固派,也為他後來開辦洋務企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創辦了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建立了北洋海軍等等。這一系列活動不僅有利於抵制外國資本的入侵,而且誘導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這裡明確一點:李鴻章興辦洋務並不容易。著名作家老舍在《正紅旗下》中有一段關於李鴻章的描述:二哥說:是,李鴻章懂洋務,可是別人叫他什麼,別人叫他漢奸。(原諒我原句忘了,大概意思是這樣。)

    在當時的環境下,李鴻章能夠將機器引進中國,興辦鐵路,發展海防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太迷信了,而且華人習慣於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一但要做出改變,勢必有人反對。

    身著黃馬褂的李鴻章。

    那些說李鴻章一無是處的人可能是放大了李鴻章的缺點,而忽視了李鴻章的優點。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鴻章作為一個封建官僚,他的思想難免會帶有落後性甚至是自私性。但是又怎麼能夠一口咬定李鴻章一無是處呢?

  • 2 # 科普道人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晚清四大名臣個個威風八面,李鴻章最霸氣,李鴻章絕對不是一無是處,他在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一、左宗棠。

    左宗棠面相和藹,就像是電視褲中將軍一樣威武。他畢生清廉,從來不用手中的權力去為自己謀取經濟上的好處,在晚清是很特別,成為一代名臣。

    二、曾國藩。

    曾國藩是偏瘦型,像是私塾的老先生。他的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也讓他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張之洞。

    左邊坐著的就是張之洞,他身材比較矮小,臉型比起曾國藩要很為顯瘦了,就跟猴子一樣。但他坐在那邊就是威風八面。他的一生眼光獨到,對於重工業和培養人才都十分的看重,不愧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四、李鴻章。

    最中間的坐著老爺就是李鴻章,他超過1.8米的高大身軀坐著也很有氣勢,以及雍容的氣質,李鴻章最霸氣。李鴻章的爭議比較大,因為簽訂不平等條約,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也有人說他的手腕是一名能臣。

    李鴻章的資產

    李鴻章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就暗示部下搶劫掠奪錢財,到處搜刮,與自己率領的淮軍頭目一起大發戰爭財。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就成為了封疆大吏,並且一上任就是很長時間。他利用手中職權更加痴迷聚斂家財,透過各種方式讓自己的錢財越積越多。之後呢大清朝又掀起了洋務運動,李鴻章就前來主持,興辦了一系列洋務企業,又藉助這一機遇大肆斂財,除了在企業中佔據多數股份,更是獲得了很多利益。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說李鴻章留給子孫四千萬的遺產。 清末寫名人傳記的費行簡在寫關於李鴻章的時候,說他的家產超過了千萬,而自己的家族兄弟們的財產同樣也有一千多萬。梁啟超說:“世人競傳李鴻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產業,意中事也。”幾百萬兩白銀,大約合今人民幣10億元左右。

    李鴻章的功績一、樹立中國榜首支水兵

      李鴻章對近代軍事的榜首大建樹是:把海防說到戰略方位,樹立了中國榜首支水兵!

      李鴻章早在第2次鴉片戰爭後,就注重了海防疑問。他儘管不是中國近代榜首個注重和提出海防思維的人,但卻是中國近代榜首個提出海防比陸防重要,應當樹立一支強壯的水兵,以加強海防。

      在中國近代,李鴻章之前的長輩提出的海防思維,要點在改進水師與岸炮的質量上,從李鴻章起,海防思維的要點是將海防提升到戰略方位,並且樹立一支強壯的水兵上面。李鴻章提出的海防思維即使到今日,也很有啟示含義。

      他提出的開源節流辦水兵的思維,也是有積極含義的。比如,為了籌集到辦水兵的銀子,他對於宮殿費用開支過大的狀況,從前上摺子給慈禧太后,期望“停宮府不急之需,減地方浮濫之費,以裨軍實。”在慈禧身上節約銀子,等於在山君臉上拔毛相同,夠膽大的。但李鴻章為國家社稷思考,居然做了,也是他為官的正本操行,值得必定。

      在李鴻章的盡力下,終究北洋水兵於1888年樹立起來,共有軍艦25艘。並且這支中國歷史上的榜首支水兵一誕生,即是亞洲水兵榜首,國際水兵第七。

    二、推廣軍事近代化程序

      第二大建樹:以更新兵器配備為起點,以練習變革為要點,推廣軍事近代化程序。1862年4月,李鴻章率淮軍抵達上海不久,正遇上那裡有外華人構成的配備——洋槍隊和外國軍艦。他總覺得同樣是戎行,為什麼外國戎行的戰鬥力那樣強呢?他要解開這個謎。找許多書來看,看完後,還覺得不過癮。所以想出個主見——微服私訪。主見打定,李鴻章就真的就化裝成一個小老百姓的姿態,溜上了停靠在長江口的一艘外國軍艦。洋人的兵器配備與軍紀,讓李鴻章感到震驚。

    所以,他決議從他手中這支部隊做起,引入領先的兵器配備,變革落後的兵制。其時,李鴻章淮軍的兵器配備除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外,即是傳統的鳥槍、抬槍和劈山炮。所以,他先是經過他的親哥哥李瀚章向洋人加急訂購3000支洋槍,到貨後,於1862年7月首先將其兵營改為洋槍隊。

      這支洋槍隊真給李鴻章做臉,8月就在七寶街和北新涇之戰中大北太平軍。李鴻章更堅定了更新配備提高戰鬥力的決計,同年9月,李鴻章著手開端營制的改編,將各營之鳥槍隊改為洋槍隊,改編後的淮軍配備為:每營共有洋槍328支,洋槍兵佔全營戰兵總數的71.6%。

      1863年頭,李鴻章又開端在淮軍中樹立炮隊。本來,中國戎行的炮兵是步卒的一部分,從來沒有獨立履行過作戰使命。這次,李鴻章專設洋炮隊,獨立於步卒,變成中國最早的獨立炮兵。到6月間,淮軍每營都有劈山炮40尊,炮兵佔全營戰兵總數的26.2%。這一變革使淮軍的戰鬥力大為增強。到1877年,淮軍炮營,已變成能夠獨立履行作戰使命的炮兵部隊。

      李鴻章不只留意到了兵器配備的更新,並且還以為,假如不強化練習,樹立近代化的戎行,也是一句廢話。李鴻章用新式戰法練習戎行經過兩個路徑完成:一是僱外國軍官擔任教練參謀。二是撥戎行由外國軍官練習。一開端,那些土裡土氣、沒有文明的農人出身的戰士並不懂得怎麼運用洋槍和洋炮,李鴻章就讓外國教練手把手地輔導。

      有空時,李鴻章還自個搬把椅子,坐在教練場看戰士演練。有一次,發作了戰士因練習失誤致使彈藥被引爆,炸死20多名官兵的工作。可是,李鴻章一點都沒有不堅定練習變革的決計。他說:“世間沒有垂手而得之果,待兵士彈無虛發之時,將攻無不克!”

    三、興辦近代軍事工業

      第三大建樹:引入與克己聯絡,興辦近代軍事工業。

      1868年,李鴻章派出一個巨大的出國軍械採購團,到歐洲國家觀賞考察軍械工業,預備採購大批外國領先的兵器配備。這時期,還發作一件工作。這個軍械採購團,到了歐洲幾個國家後,來到了德國的埃森。埃森是克虜伯公司的所在地。克虜伯公司給予中國代表團以熱心的期待和尊重。其時,中國男子都有辮子,西方人沒有見過男子還梳辮子,所以代表團到英國和法國一些國家,總是被人圍觀和嘲笑。可是,克虜伯公司卻不是這麼。這家公司早就得知中國代表團在其他國家的遭受,所以採納十分文質彬彬的招待方式,乃至讓自個的夫人出來,一起招待中國人。這使得采購團的成員感到十分滿意。回國後,就向李鴻章彙報了這件工作。李鴻章是一個民族自尊心十分強的政治家。他當即被克虜伯公司這個細小的細節招引,後來向這家公司訂購了356門克虜伯大炮。變成這家公司樹立今後,一次訂購最大的一筆訂單。

    後來,因為呈現個別外商(都是外國武士)在協助採購兵器配備時,往往以次充好,一枚12磅炸彈竟要30兩白銀,所以李鴻章決議自造槍炮。為此,李鴻章先後興辦了金陵製造局、江南製造局等各種近代軍事工業。這些軍事工業生產出來的輪船、槍炮、彈藥,不只為淮軍不斷近代化供給了物質條件,並且為清朝編練了近代水兵和新式陸軍供給了配備。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說:“凡直隸督臣及江南各省所用兵器,均為江南製造局供給。”

    四、興辦近代軍事校園

      第四大建樹:興辦近代軍事校園。

      李鴻章深知清朝軍事制設和教學遠遠落後於西方,要展開近代化的軍事變革,有必要從人才的培育下手。清政府注重軍事人才建造表如今:

      一是選送可塑之人出國學習。北洋水兵絕大多數管帶,也即是艦長都有留學英國的閱歷。

      二是樹立新式軍校。1880年他“參酌西國陳規”,興辦了天津水師書院,培育炮船、快船和鐵甲艦所需的技術人才。在其時,樹立水兵校園,即使在國際上也是一個新事物。美國水兵學院也不過樹立於1884年。所以,李鴻章創設天津水師書院,即中國近代水兵學院,真實能夠說得上是一件“開北方習尚之先,立中國兵船之本”的大事!

      此後,李鴻章在天津、威海衛等地還辦了船政書院、水師書院、武備書院、魚雷書院等一批新式軍校。中國近代一些有名的人物段祺瑞、徐世昌、馮國璋、黎元洪等,都出自這些書院。中國新式軍官教學的先河,就這麼開端了。

      如今,李鴻章盡力的一切都已變成歷史。作為晚清時期的一位變革者,不管人們怎麼評估,李鴻章留給咱們遺產之一即是:在一個國家制度和體系全部落後的狀況下,任何變革者修補的盡力都回天乏。

  • 3 # 情商第一課

    我們可以看一張脈絡清晰的李鴻章實業清單:

    1879年,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1880年,中國第一個船塢——天津大沽船塢;

    1881年,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煤礦——開平礦局;

    1882年,中國第一個海軍基地;

    1885年,中國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

    1888年,中國第一支純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

    而這些諸多的“中國第一個”,創辦者都是李鴻章!至今,他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依然影響著中國,現在招商銀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輪船招商局的子企業。

    然而,古老的中國穿越千年塵埃,已經接近她的終點。她疲憊、衰老、風光不再,在現代文明前,她窘迫難堪,風雨欲來,大廈將傾,單靠李鴻章這樣的權臣孤身支撐,又怎麼能夠支撐得住?

    1871年8月,當李鴻章用顫顫巍巍的手簽下《中日修好條約》,從那天開始,他的後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簽約。中國挨多少次打,李鴻章就籤多少次約。

    1895年3月20日午後2時半,73歲的李鴻章在隨行官員的攙扶下,拄著柺杖登上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還沒落座,李鴻章就先看到了日方在他座位邊安置了一隻痰盂。他拄的柺杖碰到地面“吭吭”有聲,面色嚴肅地坐下,開口就說:“首相大人,我還沒老!”

    談判進行了四天,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

    3月24日下午4點,第三輪談判結束,李鴻章走出春帆樓,乘轎車返回驛館。

    快到驛館時,混亂的人群中突然竄出個日本男子,朝他臉上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

    隨從慌了神,哭成一片。可他醒來第一句話卻是:慌什麼,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報國矣!”

    他不準醫生給他動手術,只讓醫生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

    三天後,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又坐在談判桌前。世界輿論譁然,開始譴責日本。輿論壓力下,伊藤博文主動提出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談判最後一天,李鴻章已是疲憊不堪,在談判桌上,我們看不到那個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晚清權臣李鴻章,而是一個在菜市場買菜,討價還價的孤獨老人。

    他與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

    被伊藤博文言辭拒絕。李鴻章又還價:

    “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

    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至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

    國弱呀,國弱,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

    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這屈辱,他真的受夠了!

    可中國那邊呢,等待他的並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罵聲一片,鄙夷一片。

    他拄著柺杖,站在甲板上,低頭看著海水洶湧,良久,說不出一句話。

    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

    輪到中國時,卻只有黃龍旗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沒有國歌。

    過了一陣子,在場的所有人開始大笑。他們嘲笑偌大的中國,竟然連首國歌都沒有。

    在一片嘲笑聲中,年過七旬的老人拄著柺杖站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唱著家鄉小調《茉莉花》。

    這個老人就是大清權臣李鴻章。歷史書裡,他是喪權辱國的罪人,是賣國求榮的權臣。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鴻章從來沒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斷地捍衛尊嚴。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

    在德國,俾斯麥接見了李鴻章;

    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給他頒發伯爵勳章;

    在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夫人將總統的名貴手杖贈給李鴻章;

    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

    時局惟艱,干戈未息。滔滔歷史,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所有的反抗總是無力,所有的尊嚴,也不過是對自己的嘲弄。

    如果第一次簽字的人不是他,也許他不會揹負那麼多的罵名。

    一生中,他顫顫巍巍簽下30多個不平等的條約。他自己深知,從簽字開始的那天,他就會揹負一世罵名。

    但歷史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李鴻章,還會毫不留情地選擇另外的一個“背鍋俠”。

    這是他的不幸,這也是適逢其時的每一個華人的不幸。

  • 4 # 帝國中興

    我認為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不但不是一無是處,相反他的一些為政舉措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年輕時期的李鴻章就是一個熱血青年,看到國家破敗不堪,屢屢遭受外敵入侵他就勵志有生之年一定要實現國家的富強,說實話在一定程度上李鴻章是實現了國家的富強,但是十分的不徹底,處在當時那樣一個封建專制集權的王朝李鴻章沒有太大的權力來徹底改變這個國家,所能做的也就是對國家修修補補,就像他晚年說的一樣他就是大清帝國的“裱糊匠”。

    1844年李鴻章考中進士之後就跟隨曾國藩加入到對天平天國的戰爭,在戰爭中李鴻章組建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淮軍,這支軍隊為李鴻章在官場的平步青雲奠定了基礎,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李鴻章始終是一個配角,但也是一個主要的配角,沒有之一,也正因此他的老師曾國藩對他特別倚重甚至感激。太平天國滅亡以後李鴻章平定了北方的捻軍叛亂,從此以後受到清政府的重用。李鴻章師徒剿滅太平天國和平定捻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維護了大清王朝的領土完整,使國家保持了一種相對和平的環境,這也是李鴻章能夠實施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鴻章在進入清政府中樞之後為了改變英華人對中國電報業務的壟斷率先在大沽口和天津之間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纜線,併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電報公司;親手組建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支威震一時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成立之後先後對俄羅斯和日本進行了武力炫耀,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大清王朝海上海疆的安全;清朝中後期京杭大運河由於年久失修淤泥阻塞,南北漕運受到嚴重阻礙,李鴻章看準時機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海上貨運公司——招商局輪船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以後承擔了國內一半以上的貨運,由於經營有善甚至擠垮了由英華人和美華人合辦的旗昌貨運公司。

    這些只是李鴻章為政舉措的一小部分,其他的還有比如:中國第一條鐵路;中國第一家槍炮廠;中國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家配備有X光機的西式醫院等等,可謂是不勝列舉。同時在他的這幾十年中由於他奉命與法國,日本,八國聯軍以及俄羅斯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使國家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失,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明白李鴻章只是清政府的棋子,每當國家遇到事變清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鴻章,每次都是把他推到和列強談判的前沿,在國內和國外雙重壓力下被迫而為。無論如何說李鴻章一無是處是絕對不正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瘟該如何防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