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月的雲朵兒
-
2 # 繆老師妙筆生花
幫孩子填報志願,做家長的需要了解哪些呢?從繆老師走遍千所大學、輔導高考志願多年的專業角度來看,基礎資訊你要了解三項,在這個基礎之上,最好還能擁有其他三項資訊。掌握了這六項資訊,你填報一個優秀的高考志願,絕對是沒有問題的,也沒必要一定去找“志願填報專家”付費諮詢。
(繆老師拍攝的清華大學)
一、基礎資訊第一,以往三年(當然,多幾年的資訊更好)你所在省份的高考錄取狀況
具體來說,就是哪些學校的哪些專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在你所在的省份招生人數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這些資訊,有三種渠道可以幫助你獲得:首先學校的官網通常有往年的本科生招生狀況,尤其是一些比較優秀的、層次較高的大學;其次網路上有很多搜尋引擎,是能找到往年招生狀況資訊的,你要做的只是輸入院校和專業的名稱;第三就是一些比較靠譜的填報工具,也就是那些“高考大資料”系統,當然,這些系統有可能是收費的。
第二,你所在省份的一分一段表
這個表,高考出分後,省考試院會在官網進行公佈的。當中最有用的資訊,就是往年高考分數所對應的省排名,以及在相應的分數段,有多少名考生。
拿到這個資訊,你可以對應上面第一點中錄取的分數,檢視到分數對應的省排名,相對來說,用排名來作為填報依據,要比分數靠譜的多(每年高考題目難度不同、各院校招生計劃有調整、考生人數也不一樣)。
同時在對自己的高考志願方案進行決策的時候,你可以用分數段的密集程度來做判斷,你拿到一分一段表,假如發現你所在的分數段(上下五分內)考生特別多,而這個排名對應的招生學校和專業又比較少的時候,你填報志願就要稍微謹慎一點,“密集競爭”相信你能夠理解。
第三,你所在省份的志願填報規則
在高考之前很久,省考試院的官網就已經公佈這項資訊了。有用的資訊包括:分幾個批次招生、每個批次對應的院校填報數量、每個院校可以填報的專業(類)數量、網路填報的入口、每個批次填報的時間、徵集志願的次數等等。
透過這個資訊,你要對整個的志願填報流程有清醒的認識,制訂好自己的時間表,瞭解每個時間節點自己要完成的工作,規避因為疏漏造成負面結果的可能。
以上是基礎資訊的部分,包含三個內容:往年錄取資訊、一分一段表和填報規則。後面要講到進階資訊了,因為更難,所以文字會更長,你可以去衝上一杯拿鐵提提神再看。(繆老師拍攝的復旦大學)
二、進階資訊這一部分中,繆老師會由淺入深的介紹這三項資訊,客觀來說,一項會比一項難,對你的要求也會更高,當然,我一定會告訴你解決的辦法。
第一,自己的傾向性
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看待這個社會的視角不同,對於未來的憧憬更不同,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可是短期內你順應它,一定比違背它更能給自己帶來收益,最起碼你的機會成本和邊際收益都是划算的。
說句大白話,孩子喜歡什麼、有什麼特長、擅長什麼學科、喜歡那個城市、嚮往什麼職業,總是有傾向性的吧,這就是你填報志願的基礎啊。
你可能會問,那我就是啥都不知道咋辦?我就是不知道我喜歡啥,我沒啥特長,各科平均,沒什麼夢想。繆老師不對現狀加以評判,我就告訴你解決的辦法:
方法一: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你知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你可以用排除法,針對大學的各個學科特點加以排除,縮小選擇範圍。
方法二:人類對於自己的認知,通常都不夠準確,會有20%的額外加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假如認為自己在某一個方面是100分(滿分隨便你定,多少都可以),那大機率你的客觀水平就是80(別犟,槓精請繼續往下看)。
所以你可以請你身邊比較瞭解你的人,幫你分析一下你自己,只要你找的是靠譜的人,他們願意用心幫助你,你獲得有效資訊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溝通時,請對方儘量做出客觀評價,而不要提出指向性的建議:比如某個大學或者某個專業真好之類的,會影響你的客觀判斷)。
方法三:如果你也沒有靠譜的人可以依靠,那你可以去網路上找一些比較靠譜的量表測評工具(就是讓你做題做題做題,最後給你個報告的那種),來輔助你進行認知。(請注意,量表可以相信,但是不能盡信,請你參照傾向性的結果,不要太過於關注指向性的結果。很多量表最後的大學專業推薦都是不靠譜的,但是對於性格的分析多少還是有參照性的,別問我怎麼知道的,霍蘭德、MBTI、多元智慧、蓋洛普、職業錨的量表我都研究過)。
以上就是進階資訊的第一部分,如果你認為這已經很麻煩了,繆老師鄭重其事的通知你:後面的更麻煩。你能撐得住繼續看嗎?(繆老師拍攝的中山大學)
第二,志願填報基礎概念
志願填報當中,經常會有一些所謂的“術語”,他們雖然不像科學研究中的術語那麼晦澀難懂,可是由於在其他知識領域當中鮮有被提及,所以還是有必要進行一番瞭解。
比如說批次、線差、進檔分(位次)、錄取分(位次)、省排名(位次)、中外合作辦學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調劑、補錄、徵集志願、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985工程、211工程(國家層面、省級層面)、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醫生、農林、教師等人才計劃、平行志願、專業服從調劑、專業錄取規則、身體條件受限等等等等。
以上這些“術語”,基本上你買本書看看,從高考後到填報前的這段時間,不需要多麼卓越的智商條件,都能看得懂,繆老師這裡也就沒必要多介紹了。
我在這裡著重的說一下,所謂的“衝穩保”,繆老師個人認為這種提法非常不科學,一個完整並且優秀的志願填報方案,沒必要一定要包括衝、穩、保三個部分。“衝”,不一定要存在;“保”,卻一定要填好。
此外,對於志願之間的梯度,每年都會有很多的家長問繆老師:每所院校之間的分數差幾分最合適?我的回答統統都是:這不一定。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假如你有十足的把握,即便用40%的志願數量去做衝擊(10個志願衝4個,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可以,如果你特別在意自己要就讀的專業,你一個不衝,我也認為沒有問題(放棄衝鋒,從第一個志願開始就用安全的操作方式,優先選擇專業),如果你對於保底的方案不放心,用2個志願去兜底,同樣OK。
舉例說明,你考了5000名,面對往年招生最低4800的2個院校,機會不大,但你願意去嘗試,完全可以放在1、2志願,同時去衝鋒,只要你保障後續志願的安全程度就可以。
也就是說,相鄰的志願之間,哪怕是沒有分差,是沒有問題的,;你選擇不衝鋒,優先追求專業,也沒有問題。畢竟填報這件事情,完全是個性化的。(繆老師拍攝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第二,大學、專業、就業的相關
這是繆老師這篇文章最後的一部分,也是最難得一部分。一般的家長和孩子,最難了解的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標大學和專業。
大學本科的專業開設,無非是醫學、文學、藝術學、農學、哲學、法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理學、歷史學、軍事學這13個學科門類。通常我們所說的500多個專業,都包含在這13個學科門類之中。
如果你對具體的專業拿不準,那你對於這13個學科門類應該有個最基礎的瞭解。
比如說,你既沒有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情懷,也沒有打算再讀5年高三,化學生物又讓你頭疼,那麼醫學你就很難學得好。
比如說,你想本科畢業就就業,學一手專精的技能,那你就不要輕易去考慮哲學。
比如說,你對於文字的感知能力比較弱,對於跟人打交道比較發憷,又不太善於記憶,那麼大機率上,學法學未必是你最好的選擇。
比如說,你對於做教師不感興趣,對於涉農專業也不想碰,那你要選擇教育學或者農學的話,我對你的動機表示很感興趣。
這幾個學科門類當中,管理學、藝術學、工學和理學涉及的面都會比較寬,沒有特別統一的學科傾向性,比如管理學中的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藝術學中的音樂表演、舞蹈、設計學;工學中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築學,基本的發展方向和所學內容都不相同。
聊完了專業的傾向性,繆老師再說說大學吧,一所大學,不僅僅是你學習的地方,更是你生活的地方,人一生有幾個四、五年甚至八年的時光?除了你可以參照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學科強未必專業也強,重點班未必人人能上985,就這個道理),去嘗試有傾向性的瞭解專業特色之外,你還需要了解一下他所在的城市、他的生活與住宿、他的就業情況、他的師資力量等等周邊資訊。
(繆老師拍攝的四川大學)
聊完了專業和大學,咱們再聊聊就業吧。畢竟在中國家庭選擇大學和專業的時候,最關注的一項就是就業。
繆老師要提醒的是:
第一,你基本看不到某一所大學的就業率低於90%(什麼意思你自己體會);
第二,就業未必一定與專業相關,但假如相關,應該說你是幸福的;
第三,走入職場之後,要想不斷往高處走,你的就業軟技能(情商、溝通、演講、交際、思考)往往比硬技能(專業技術)更加重要;
第四,要深造的提前打算,偏遠地區211絕對值得考慮,畢竟保研率高;
第五,很多就業行業與城市相關,如果你打算在網際網路或者金融圈混,一線城市是你最佳選擇;
第六,大多數的畢業生在大學所在城市初次就業,所以選擇城市部分決定了你的第一份工作所在地;
第七,校友資源很重要,職場之路用得上。
-
3 # 小破孩的破苦茶
每年的高考季,家長都會為孩子操碎了心。關於填報志願和院校,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保持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感興趣的專業和院校,這是孩子考大學必不可少的一步。
有些家長學歷較高,參加過高考;有些家長農村出身,對填報志願並不瞭解。無論是哪一種,家長不能慌亂,可以在高考前做些準備,上網查一下關於報考志願的相關知識,瞭解今年的高考制度是否改革,做到心中有數。
家長也要隨時和孩子老師保持聯絡和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平時的成績和狀態,與孩子興趣相結合,可以讓老師為孩子進行估分,推薦一些比較適合的院校,效果還是很好的。
學生忙於高考,可能會對以後得生活還比較迷茫。作為家長要積極引導,但是不可主導學生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方向;也不可以人云亦云,與別人上相同學校,可能會影響學生以後得工作和生活;儘量不要花錢找某些專家或機構幫忙報考,畢竟他們對學生平時學習生活愛好並不瞭解,有可能會事與願違。
馬上就要高考了,望學生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祝願學子高考加油,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院校!!!
-
4 # 輕風教育
雖然高考明天才開始,但從高考結束到真正志願填報,家長和考生都應該提早作準備。那作為家長,需要了解些什麼呢?
一、瞭解孩子的想法上大學是孩子的事,做家長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因此,高考結束後,家長要找時機與孩子就下一步規劃做深入的交流,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特點、優勢、愛好,並分析社會發展狀況,綜合孩子的愛好、特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初步統一上大學的城市、學校和專業傾向。
家長切記不能用自己的意願代替孩子的意志,一切都代辦;也不可什麼都不管,任由孩子自己去填。志願填報是一件複雜的事,多一個幫助查資料,做分析,出主意肯定有利於填出好志願。
二、瞭解招生政策填志願可是一件很繁瑣的事,要了解的東西可真多。主要包括本省的招生大政策,如錄取批次、時間節點、孩子符不符合一些專項計劃等;根據孩子平時成績框定心儀的高校的招生計劃、專業設定、招生簡章等,高考成績未出前,這個範圍要框大些。
特別提示的是,在看高校招生政策時要仔細,如要看清專業順序有沒有極差,有沒有專業實行的是“專業清”等。
三、收集資料在志願填報時要用到大量的往年資料,要了解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往年高校招生資料。一般可以從高考指南和專業網站中獲取。
四、瞭解志願填報方法志願填報關鍵的是方法,現在一般都採用“位次法”和“線差法”。家長要全面學習這兩種方法,瞭解“衝、穩、保、墊”的原則。
五、瞭解志願填報可能存在的風險瞭解什麼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的投檔規則,高校的投檔比例,由此可能產生的退檔、滑檔等風險。
六、模擬填報在分數出來前可以與孩子一起根據平時成績進行模擬填報,在分數出來後,學校有一次模擬填報機會,這除了結果不算數,與真實填報的程度基本一樣,要好好利用。
-
5 # 解說小祥哥
簡單的概述兩個要點:
1.根據實際情況來填寫志願,考試一結束,分數就能大概估計了,根據實際情況來填寫幾個分數相當的學校
2.分數達標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院校。比如你的分數夠了,孩子喜歡科技之類的想去學物理學,計算機之類的科技院校。但是家長想讓孩子去學醫或者當老師,認為這個是鐵飯碗,這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沒有遵循自己的興趣去上大學,那麼他也上不好,也無法發掘自己的潛力,甚至大學不好好讀,後果不敢想象。
-
6 #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家長首先要準確的給自己定位,不要越俎代苞,家長僅僅是當幫手,當參謀,參與不要干預。
其次,家長還必須認真研究考生,所在地的招生政策,各批次的招生計劃,填報高考志願的日程安排,以及徵集志願的時間安排。
第三,要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的《招生章程》。包括對考生身體條件的限制,加試相關科目的要求,或者對考生單科文化課考試成績的要求。
還要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的屬性,是部屬還是省屬,是公辦還是民辦,是校本部還是分校,或者是中外合作辦學,還有研究院校的發展歷史,是否經過合併,是否經過升格?更要研究院校的綜合實力,以及院校的特色專業。要研究院校所在城市的人文地理,經濟文化等社會發展方面的各種情況。
第四,要對考生感興趣的專業進行認真解讀,千萬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同一名稱的專業,在不同的型別的大學是不同的專業方向和發展前景。
其次,還要認真解讀專業的內涵,專業的課程設定,專業的發展方向,專業的收費標準。專業的學習年限,專業考生能力和潛力的要求,要研究專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
第五,要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連續多年的錄取規律,以及考生目標專業連續多年的錄取規,包括專業招生計劃的增減,專業錄取分數和對應位次的變化趨勢,以及專業的綜合實力在全國的排名等情況。
第六,認真研究考生所在地高考試題的難度係數以及考生整體答題的發揮情況,考生目標誌願院校主觀分佈圖,考生所在地一分一檔表,才能真正的精準的把握考生在全省的位置和位次,找到對應的錄取區間。
第七,考生家長,要力爭學會填報高考志願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要能夠具備填報高考志願的最基本的知識,如果要諮詢相關的專業知識,儘量選擇具有國家行政機關審批的正規的高考志願填報機構,在諮詢時,要請出示相關的正規資質和資格證,如果沒有或者在國家工商總局的《紅盾網”不能搜尋到相關資訊,一律為假冒偽劣,一定要擦亮眼睛,千萬不敢上當受騙,造成無法彌補的終生遺憾。
回覆列表
幫孩子填報高考志願,是每個家有考生家長的頭等大事,記得七年前孩子參加高考,學校的老師也幾次的開家長會,老師會根據歷屆經驗將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人數,給家長說情況,讓家長透過孩子的模擬成績分數衡量一下所能夠達到的學校標準,讓家長,孩子做到心中有數,既不能高估也不要低估,真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壓力很大的活兒。
作為家長也要放平心態,根據自己孩子的成績做到心中有數,也不能完全聽別人的,要與孩子保持溝通交流。
記得我家孩子高考那年同事的孩子也參加高考,平時同事對他的孩子成績分析預計能上的院校,分析的頭頭是道,結果考試成績出來後沒有到達預期成績,自然所預想的院校也上不去了,家長就有些慌了,報考志願的事情還是花了200元找報考專家幫助分析的院校及專業,過後雖然孩子上了大學但家長對院校地域很不滿意。
還有一個案例是孩子的同學,考試成績都很好,按照成績應該能上預期理想院校,但是發榜的時候卻沒有被錄取,事後瞭解原因是:在填報志願的最下方有兩個選項,可以調劑專業和不可以調劑專業,他選了不可以調劑專業,所以與心儀院校擦肩而過。
今天看到這個高考志願的問答把思緒帶回了那個當時,孩子的十二年寒窗苦讀,最後填寫志願,真的是家庭的頭等大事,願所有辛苦努力讀書的孩子自己以及背後默默付出努力的家長都能得到自己最理想的成績,走向理想心儀院校!
2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