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評價事物不能太絕對,可能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受到某種氣氛吧。請問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8
回覆列表
  • 1 # 古今雜話

    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當時這兩個人都覺得攻下蘇聯是有可能的,並且沙俄廣大的領土,蘇聯豐富的資源是引人垂涎的事實。

    這兩個人想要攻打蘇聯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頭腦發熱做的決定。

    先說拿破崙,當時法軍在歐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幾個國家組成的反法聯軍都不能拿他們怎麼樣,更何況沙俄當時的實力並不是很強,武器也不是很先進,所以就給了拿破崙自信。

    希特勒要攻打蘇聯本來就在他的計劃之內,只是攻打的早晚之分,當時德軍也是一路勢如破竹,攻勢正盛,而且蘇軍在之前的蘇芬戰爭中的表現讓希特勒增加了幾分信心。

    但由於蘇聯嚴寒的氣候以及蘇聯人民英勇頑強的抵抗,是拿破崙和希特勒走上戰敗"之路,但這並不能說他們的決定錯誤,只能說他們考慮得不夠全面,準備不夠充足,不是很明智。

  • 2 # 漁耕樵讀

    選擇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博弈只有獲益大小的區別,如果說是完全錯誤的那也是不準確的,事實上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拿破崙都有他攻打俄國的理由。我們現在看到他們敗了,所以說他們的選擇是錯的,也是不準確的。

    作為局外人或者說是不在其位的人,我們可以很輕易的選擇最優的方案,但是作為領導者要考慮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麼就可以怎麼樣的。

    就像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時候,當時還是楊玄感謀士的李密向楊玄感獻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攻佔薊州,扼守隋煬帝東征歸來的要道,只要楊廣大軍糧盡,大軍自然崩潰。中策入關中,取長安,然後對天下緩緩圖之。下策,猛攻洛陽,依靠黎陽倉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楊玄感既沒有選擇上策,也沒有選擇中策,反而選擇了下策。最後楊玄感兵敗身亡,李密還對楊玄感沒有選擇他的上策耿耿於懷,以顯示自己的遠見卓識。但是等到李密自己做了魏王,坐擁三十萬大軍,成為如果末第一梟雄,他不還是一樣走的楊玄感的老路,就和洛陽死磕,最後他還是被洛陽的王世充打敗了。

    難道是楊玄感,李密都傻嗎?並不是,作為領導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實際問題,實力問題說白了就是糧草軍械,楊玄感和李密當時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勢力,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軍隊?根本原因就是有糧食,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佔領當時最大的糧倉黎陽倉。試想一下如果楊玄感帶著大軍長途跋涉放棄了黎陽倉,士兵為什麼要跟著你?他們招計程車兵都是吃不飽飯的流民。再跟著你風餐露宿,他們是不是有病啊。實際上李密的下策幾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話題扯的有點遠了,回過頭來,我們再說一下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什麼要入侵俄國。首先征服歐洲是他們不能停下的腳步,我們要達成一個這樣的共識。他們的選擇就是向東攻打俄國或者向西攻打英國。拿破崙和希特勒當時都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英吉利海峽。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有一支強大的陸軍,但是英國始終牢牢的控制著制海權。

    1805年,拿破崙已經試圖選擇進攻英國了。但是法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在特拉法加進行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雙方進行了5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此戰法國海軍精銳損失殆盡,後來這場戰役被稱為特拉法加大捷,到了這個時候拿破崙根本沒有能力跨越英吉利海峽。

    再看希特勒也曾計劃進攻英國,而且制定了著名的海獅計劃,二戰中德國的海軍實力實在是不怎麼樣,相對於英國來說實在是不夠看得。希特勒希望透過空軍來彌補這個短板,但是由於對空襲英國不但沒有取得有效的戰果,反而讓德國空軍損失慘重。海獅計劃連開始都沒有,就流產了。

    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希特勒還是拿破崙選擇東進俄國也就成為了唯一和必須的選擇。因為英國已經對法國在海上進行了封鎖,而法國則對英國進行了陸地封鎖,但是俄國卻和英國保持著聯絡,導致了拿破崙的計劃破產了。所以拿破崙有必要進攻俄國的理由。而希特勒進攻蘇聯理由就更簡單了,他的目的就是征服,而蘇聯和英國逐漸走向同盟也已經非常明顯了。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就首先動手也就是最好的選擇。

  • 3 # 日夜思君不見君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推動戰爭不停止的因素是什麼,那就是可以輕易的獲得人口,土地,資源,而這也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所關注的東西,因為有了這些東西他們就可以達到前人所無法達到的成就。

    其次,蘇聯有什麼,作為當時歐洲第一大人口國,世界第一大領地國,並且有著豐富的資源,這些東西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那一個不是垂涎三尺,就像是一大塊金子,每個國家都想上去咬一口都會心動吧。

    再次,我們要看保護這些金子的男人是不是足夠強大,如果他們很虛弱那麼其他強大的國家是不是就想著你不配擁有這麼多的金子,然後就會有非分之想,於是乎就會爆發戰爭,而在這兩個時期,第一次是俄國經過幾次戰爭讓大家看清了他的虛弱,他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強;第二次是蘇聯經過大清洗之後,軍隊將領嚴重缺乏實戰經驗以及指揮水平偏低等情況。

    最後我們看一下拿破崙和希特勒這邊的情況,他們有很多的共同點,比方說,進攻俄國之前歐洲除了英國之外都已經臣服在了他們的腳下,在比方說他們很難在其他方向獲取大量的人口,資源,以及肥沃的土地,但是我們知道當戰爭的機器開動起來之後停下來是多麼的困難,停下來可能不用別人進攻,自己就從內部瓦解了,。

  • 4 # 汪淳浩瀚

    先說結論:決定沒錯,只不過最終失敗了。

    拿破崙和希特勒作為近代以來最有希望統一歐洲的兩個人物,在最關鍵的時刻都選擇了進攻北面的沙俄和蘇聯,雖然最終都已失敗告終,但從歷史、宗教和當時的形勢來看這個選擇並沒有錯,只不過因為實力不濟和運氣稍差而沒有成功。

    從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和二戰德國所面臨的形勢上看,向北發展是唯一可行的。拿破崙的法國陸軍在大陸上所向披靡,將英華人的勢力驅逐出歐洲大陸,但法國海軍相比於英國海軍實力太過弱小,始終無法掌握制海權,北非方向因為海運的封鎖而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巴爾幹方向是自己的盟友奧斯曼土耳其,也只有北面的沙俄對自己的威脅最大。英國雖然海軍強大但陸軍數量太少,根本無法威脅到法國的生死,沙俄與法國都是傳統陸軍大國,相似的實力決定沙俄是法國的生死大敵,因此在英國無法威脅到本國的情況下拿破崙選擇了向北征服沙俄帝國。希德勒的情況也差不多,土耳其和西班牙保持偏向德國的中立,除此之外歐洲已經處於德國的控制之下,英國孤懸海外無法威脅德國的生存,英國皇家海軍對海洋上的封鎖使德國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征服英國,北非戰場因為英國海上的封鎖而處於劣勢,蘇聯龐大的軍隊就成為了德國最現實的威脅,因此一場陸上對決就不可避免。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歷史恩怨,使進攻俄國成為緩解被佔領區矛盾的最佳選擇。拿破崙的法國和德國都是日耳曼人種,骨子裡對斯拉夫人充滿鄙視,當拿破崙和希特勒吹響進軍莫斯科的號角,被征服土地上的日耳曼人種,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加入了征服北方的隊伍,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軍隊組成中包含了西歐幾乎所有國家的軍人。進攻俄國成為了緩解西歐國家彼此征服仇恨的最好方法,面對被佔領區人民的反抗,將國家矛盾轉移成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矛盾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共同的選擇。

    歷史夙願和宗教矛盾使征服莫斯科成為統一歐洲必經的一步。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從根源上講都是繼承的西羅馬帝國的道統,如果再往上追溯就是唯一統一過歐洲的羅馬帝國(德法意三國的共同祖先查理大帝只統一了西羅馬帝國曾經的土地,並沒有將拜占庭帝國納入版圖,因此並不算統一歐洲。)。而俄國繼承了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道統,這就意味著想要獲得完整的歐洲正統地位就必須將流失在外的東羅馬帝國道統收回來。同時,基督教的第一次分裂就是伴隨羅馬帝國的分裂而產生的,基督教和東正教的正統之爭也由此而來。拿破崙是羅馬教皇加冕的法蘭西皇帝,也就意味著他有義務在有能力的時候將東正教納入羅馬教廷的麾下,到那時才會成為真正凌駕於神權之上的“歐洲帝國皇帝”。希特勒本身就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征服西歐諸國之後,征服莫斯科將天主教合二為一,透過完整的羅馬教廷授予自己對歐洲的合法統治地位,也就成為了希特勒的必然選擇。

  • 5 # 飛毛腿154908437

    當處於事業頂峰的拿破崙或者希特勒如果當時能保住勝利果實,與戰爭對手簽訂和平條約,他們都會被本華人民山呼萬歲。既使做不到,但能在當時突然死去,也會做為民族英雄永載史冊。

    他們能透過征服俄國完成所謂的統一歐洲這個歷史偉業嗎。既然這兩個人都不能把德意志變成法蘭西或者把法蘭西變成德意志。那又怎麼能把更大的俄羅斯就統一呢。

    也行有人會舉俄華人的例子,俄華人確實是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除了地理因素之外,它把爪子伸進了中歐也就是它的頂峰了。而且它用了幾百年的時間,中間幾番挫敗。

    也許有人會說那時的俄國軍隊不如同時代的拿破崙與希特勒。其實俄國在列強中最落後的時候是在羅曼諾夫王朝末期,那時日本都戰勝了它。但是德軍的施利芬(也算是許多德華人的偶像)幾乎是本能地確立了先解決缺乏戰略縱深的法國的計劃。

    而且俄國也不是當時形勢下最後一個敵人。難道英國不是更危險的敵人嗎。這個天生的“歐洲攪X棍”只要一天不解決。則所有人都知道無論拿破崙或者希特勒就永遠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單單在精神上就會給被壓制的歐洲其他國家以巨大的鼓舞。

    也許有人會說英國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峽天險。當然對英戰爭風險巨大,但並非必敗。不然法國在歷史上是怎麼幫助美國獨立的,而且這個世界第一海軍最後不也被美國還有日本趕超了嗎。(不要說日本只是一個島國,當時的日本佔據了中國很大一塊,才有實力追趕英國)。

    戰勝英國的方法是有的,陸地強國更是要依靠科技工業。歷史上的拿破崙有蒸汽動力戰艦的機遇。希特勒也有迅速發展的空軍、制導武器帶來的機遇。當時的德國科技先進,機遇更多。

    歷史上的拿破崙與希特勒,他們不光早期的業績有著僥倖與冒險。這兩個人也是某種程度的暴發戶,更是權力很大的獨裁者。他們恐懼對英作戰失敗的風險,自以為是地選擇了他們認為是相對熟悉的然而卻是更大的冒險。。

    其實在這兩個人的時代,任何強國都應該用海軍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國防戰略。

  • 6 # 歸去來兮Roc

    ▲歐洲地形圖及地緣政治版圖

    歐洲有三股主導勢力

    歐洲的三股勢力分別為英國-美國代表的海權勢力法國-德國代表的歐洲陸權勢力俄國代表的歐亞大陸權勢力。很明顯,在消滅對手,發展自己的思想指導下,三方的爾諛爾詐肯定是少不了的。其中,以法德為代表的歐洲陸權勢力位於英美和俄羅斯之間,是最難發展的,因為當其強大後一定會面對東西兩線對抗的局面。

    拿破崙入侵沙俄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之後就連同西班牙挑戰英國的海權,但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慘遭失敗。1812年5月集結57萬大軍入侵俄羅斯。在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的領導下,放棄首都,堅壁清野,帶著大部分居民深入俄羅斯腹地,儲存了有生力量。拿破崙本以為沙俄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凜冬將至,但法軍的物資補給卻出現問題,給俄軍帶來了轉機。庫圖佐夫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對戰中,逐漸取得優勢,最後逃回法國計程車兵只有不到3萬人。此次遠征失敗對拿破崙帝國造成了重大打擊。

    ▲拿破崙帝國極盛時期的歐洲

    沙俄歐洲憲兵時期

    在拿破崙帝國瓦解後,俄羅斯沙皇、奧地利皇帝、普魯士國王於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簽署《神聖同盟宣言》,旨在維護歐洲的君主制。以此為契機沙俄勢力滲透至歐洲大陸,號稱“歐洲憲兵”。這段時間是處在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斯一世這兩兄弟當政時期,軍事上設立了軍團制,經濟上改革了農奴制,同時獲得了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大量的土地,國力上升明顯。但其農奴制改革不徹底,工業化速度太慢,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失敗之後迅速衰落。沙俄在這一時期能取得優勢,主要靠的是其龐大的人力資源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當歐洲各國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就明顯的落後了。

    ▲沙皇俄國末期的國旗

    希特勒入侵蘇聯

    熟悉二戰的朋友都知道,希特勒在迅速佔領法國之後,也發起了“海獅計劃”和“不列顛空戰”,很明顯他失敗了。然後迅速實施了“巴巴羅薩計劃”,以閃電戰偷襲蘇聯。經過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的疲態盡顯。然後是陣地戰、運動戰、游擊戰結合,最終蘇聯攻克了柏林。這段歷史同拿破崙何其相似啊。

    ▲德意志第三帝國極盛時的歐洲

    蘇聯-華約體系下的歐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世界戰略格局雅爾塔體系的確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同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處於冷戰的對峙狀態。1955年5月14日,蘇聯連同東歐八國一起簽署了《華沙條約》。其特點是建立一體化聯合部隊,主體是俄羅斯人。據1989年1月公佈的資料,華約駐歐洲總兵力為357.3萬人。1991年7月1日華約正式解散,代表著俄羅斯勢力退出歐洲大陸。

    ▲北約-華約勢力範圍圖

    綜上所述,以法德為核心的中、西部歐洲是一個典型的海權與陸權過渡的地區,這決定了歐洲要麼支離破碎,要麼成為海陸均衡的超級大國。由於近現代歐洲制度先進、技術發達,總的來說在一個核心領導下很容易強勢崛起,但崛起後肯定會受到以英美為代表的海權和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陸權聯合絞殺。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也好,希特勒也罷,將不得不擊垮東西兩個方向中的一個,這是地緣政治決定的,不完全出於野心。與此同時,作為Continental霸權,想擊敗海權國家實際上並不容易,所以向俄羅斯方向突破成了最優選擇,這成了歷史的必然。

  • 7 # 歷史系旅法師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拿破崙和希特勒在決定戰爭的時候都是認為自己會贏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分析,1812年與1941年的進攻是種種先決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對於拿破崙,他本質上還是一個軍事家,他喜歡在戰場上馳騁也導致了他認為劍與火炮能解決一切,他在一統歐洲的路上太急躁了,他的部隊雖然橫掃歐洲,但是法國因為多年戰爭已經疲憊不堪,而且大軍在西班牙陷入泥潭,普魯士一心復仇,奧地利也是陽奉陰違,表面上拿破崙仍然是歐洲霸主,但是他的帝國在英國的不斷騷擾下已經暗流湧動。

    在俄國退出了本該封鎖英國的大陸封鎖之後,拿破崙決定用一場戰爭維持《蒂爾西特和約》和他的威嚴,他必須擊敗俄國以向他所有的敵人證明他的帝國還在統治歐洲穩如泰山,不然的話不穩定因素會越來越多。

    而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在1941年面臨同樣的問題,德國國內的歌舞昇平建立在大量佔領區的剝削上,德國無法停下腳步建設,因為安心發育就要放棄維持數百萬的軍隊,而與蘇聯的戰爭在3到10年內是一定會爆發的,與其和體量龐大的蘇聯進行軍備競賽,不如在其剛完成清洗而自己軍隊士氣和裝備都在一個峰值的時候開啟戰爭。

    這兩個在戰爭中崛起的帝國不能用平常國家的思維論之。

  • 8 # 文化維度事業

    你認為呢?你提出這個問題本身是個偽命題,但是我提醒你,看一下地圖,在思考一下事件所處的歷史背景,這個問題,請你原諒我的坦白,如果你好好看看地圖在看一下地球儀在表態,(當然你也可以帶上另一個思維,那就是道德思維,帶上這個思維會有不同的答案)這麼回答你還是不明白的話,那請你叫我一聲傻瓜好了,我會笑著接受的

  • 9 # 寰球視野新觀

    拿破崙攻打沙俄,希特勒攻打蘇聯都是正確的決定,只是最終戰敗了,所以才會有所爭議。

    無論是對拿破崙還是希特勒,沙俄(蘇聯)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不進攻俄國,俄國就會出兵干涉歐洲事務,如果進攻俄國,俄國的領土面積廣闊,縱深太大,很難取得全勝。

    以二戰德國入侵蘇聯為例,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波蘭領土,孤軍奮戰,飽受蹂躪的波蘭軍隊終於等到了援軍。

    波蘭滅亡之際,大批蘇聯軍隊開往西方,進入波蘭,波蘭軍隊滿心歡喜,沒想到的是,蘇聯軍隊是來跟德國搶地盤的,並不是支援波蘭。

    德國與蘇聯瓜分了波蘭,隨後德國戰略目標西轉,開始進攻法國等西歐國家,蘇聯也沒閒著,大舉進攻東歐國家,或者把他們置於自己的勢力下。

    這個時候其實德國很難辦,不進攻蘇聯,將來蘇聯會進攻自己,進攻蘇聯,蘇聯的縱深太大,很難取勝,權衡利弊,德國只能先發制人。

  • 10 # 曹操245230234

    進攻其實沒有錯,但錯就錯在時間點錯誤,拿破崙和希特勒一樣都是所有戰局都沒有結束,基本上是東西兩線作戰,其實應該統一歐洲後再休整一年,等部隊和國家的精力都恢復了再打俄國那時就不在話下,就好比中國古時候秦國同時打五國能統一中國嗎?部隊常年作戰疲憊不堪,收取他國後有又沒有在當地鞏固法國的勢力沒有發展經濟只是死板的佔領土地,這樣財政又不好、部隊也不好、還多線作戰不找死嗎,自以為是戰神,實為只會貪圖眼前小利,不會通盤考慮的蠢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溫天氣什麼時候噴除草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