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頭女兒小頭爸爸

    可能很多家長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年齡差不多,都是一歲多,但是別人家的孩子剛滿一歲或者還是十個月就能輕鬆地走路了,而自己的孩子還是要靠大人的攙扶才能夠勉強的邁步。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就非常著急了,甚至有些家長就會猜測,是不是我們家的寶寶有問題呢?

    我想和你分享的是,這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一般情況下,一歲零兩個月還不會走路,也不算特別異常,甚至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家的女兒就是如此。

    在她一歲時候,隔壁家的小男孩兒已經可以滿地跑了,但是我的女兒卻還是在地上爬。有時候帶小孩子出去,鄰里之間免不了有一些攀比,但是我的心態十分平和,我相信,她只是學走路晚一點點而已。等真到了會走路那一天,可能比別人先會走路的孩子走的更快,走的更穩。

    果不其然…

    當我家女兒一歲零三個月的時候,突然從地上爬著就站了起來。她幾乎沒有像別的小孩子一樣,需要坐在學步車上慢慢過渡,給我的感覺她就是一夜之間突然開竅,從地上噌的一下站起來,然後從客廳走到了廚房,又從廚房來到了臥室。

    就這一下,讓我們全家都高興的不得了。

    所以在排除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之下,晚一點走路,多學習一下爬行是肯定有好處的。

    再次勸這樣的家長,當你的孩子走路慢一些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或許他比同齡人更加聰明,是在一邊爬一邊腦海裡偷偷學習著怎麼走路,他只想在一夜之間就能夠滿地跑,給你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 2 # 養了億群羊

    正常情況下10個月左右寶寶會扶站,12個月左右會扶走。我家大寶一歲一個月會走,二寶雙胎十二個月就會走了。我當時是從寶寶會坐開始把寶寶放在圍欄裡,慢慢的他們會抓著圍欄自己起身,鍛鍊了他們的臂力,自己會站立後,在看到遠處的玩具想要時,他就自己試著過去拿,這時候肯定會摔倒的,所以我把圍欄裡鋪的墊子軟和些。就這樣在圍欄裡慢慢學會了自己站立,自己扶著圍欄轉圈走,到慢慢的自己學會了走路。寶媽如果沒有圍欄可以讓寶寶貼牆站立你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拿個玩具吸引他的注意並保護著他,讓他從近距離的慢慢走到遠距離的學走。在寶寶學走的過程中儘量不要讓寶寶摔跤,一般摔一次後寶寶會產生恐懼心理,而害怕自己走路。以上這些都是在沒有發現寶寶異常的情況下進行的。寶媽仔細觀察寶寶,如果腿在走路的時候沒力量,踮腳尖等異常情況,請寶媽儘快帶寶寶去專科兒童醫院檢查治療。

  • 3 # 淇淇的成長日記

    各位寶媽們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寶寶學走路

    行走是嬰兒大運動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從四肢著地到雙腿直立行走,嬰兒經歷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爬行不僅對學習走路,而且對身體的協調能力都有重要意義,所以,讓我們先從爬說起。

    從爬到走的過度

    開始時,嬰兒把肚皮貼在地上,用手夠著往前蠕動,然後他可以用四肢把身體撐起來,不再肚皮貼著地面了。由於大部分嬰兒的胳膊比腿更有力,所以開始時,很多嬰兒是先倒退著爬的。

    爬行給了嬰兒一種全新的令人興奮的感覺,他可以比較自由地去他想去的地方,但因為看到周圍的成年人是用兩條腿走路的,因此他也想學著走路。開始時,他嘗試用雙手抓住什麼,如茶几、床或者是你的腿來支撐他的身體,保持平衡。雖然獨自站立是學習走路的前奏,但很多孩子會因為不知所措而焦急或哭著請求成人的幫助,此時,你可以告訴他如何彎曲雙腿蹲下來,回到原來的“低姿態”,這樣他會比較安全,不容易摔倒。

    當嬰兒對豎直站立熟悉之後,他會試驗性地邁出一小步,當然開始時還需要學會“借力”,他會了解,如果雙手抓住什麼東西來保持平衡,走起來要容易。

    一旦自信心確立起來,嬰兒就會自主鬆開扶東西的手,完全自由地邁步。走路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習和練習,雖然開始時他還會不由自主地去抓什麼東西,而且只能走一兩步,但很快,他就能“閒庭信步”了。

    走路的過程

    5個月:彈跳的皮球。如果你抱著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他會像一個皮球一樣在你腿上跳上跳下,而且在大約兩個月中,這都是他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

    8個月:努力扶物站立。他會抓著身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站起來。一旦第一次站立成功了,他就不再滿足於規規矩矩地坐著了。隨後,他開始練習爬行,練習扶物行走,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去夠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

    9~10個月:蹲下起來。嬰兒開始學習如何彎曲膝蓋蹲下去,和如果站累了怎麼樣坐下。從站到蹲或坐遠不像成人以為的那麼簡單,這個動作對嬰兒來說,是個大工程,而且預示是危險。

    11個月:自由伸展。此時,他很可能已經能夠獨自站立、彎腰和下蹲。如果抓住你的手,他也可以和你一同走路,但還要經過幾周的練習才敢鬆開成人的手自己走。

    13個月:蹣跚獨步。大約有3/4的孩子可以在這個階段搖搖晃晃地自己走了,但也有些孩子直到16個月才能自己走。

    14個月:熟練的走路SHOW。能夠獨自站立,蹲下再起來,甚至有的能夠倒退一兩步拿東西。

    15個月:自由地遊走。大部分孩子能夠走得比較熟練,喜歡邊走邊推著或拉著玩具玩。

    幫助學走路

    1、在學站時,寶貝可能不放開你的手或者哭著讓你幫忙,因為他自己不敢坐下去。先別急著抱他或扶他坐下,此時他需要你來告訴他如何彎曲膝蓋,這是學習站立繼而學習走路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2、你可以跪在寶貝面前,伸出雙手拉住他的手,鼓勵他邁步,朝向你走來。

    3、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後面,用雙手扶住他的腋窩處,跟著他一起走。開始時他或許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後你只需用一點點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

    4、學走路也意味著摔跤和受傷的機會增多了,請為你的孩子準備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減少他磕碰的機會,並且儘量讓他在你的視線範圍內活動,而且隨時做好“救援”準備。

    值得注意的問題

    如同學習其他技能一樣,孩子們學會走路的時間也有早有晚,但大部分孩子會在15個月時能夠獨立行走,也有個別孩子在16—17個月學會走路。假如他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遲走路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著站立時雙腿像棍子一樣發直或像剪刀一樣交叉,有的孩子表現為雙手發抖或雙手不停地顫動,在運動方面表現出手腳運動不靈活,協調能力差,或者讓人感覺到走路的姿勢很彆扭。又或者他走路的時間已經遠遠落在其他同齡孩子後面,那就一定要帶他去看專科醫生了。

    小孩學走路三種情況多注意

    天氣暖和、Sunny充足的夏天,寶寶們也開始戶外運動了。經常看見1歲多學走路的孩子,有的總是要媽媽抱,有的晃著晃著就摔個跟頭,還有的走起來像只小鴨子,這些現象都說明孩子走路姿勢不對,媽媽們千萬要注意。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負責孩子早期教育的李智主任說,孩子如果有以下三種情況,又沒有及時發現和糾正,會對他今後的成長髮育造成很大影響。

    八字腳需補充鈣

    寶寶的八字腳表現在腿上,也就是常說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寶寶愛夾著大腿走,一般都不愛走長路,老嚷著讓媽媽抱,有時候這種姿勢的寶寶是缺乏肌肉負重鍛鍊,媽媽別老寵著,要讓他多做些鍛鍊;O型腿的寶寶走路像騎馬,不過不用擔心,慢慢自己就能調整過來。這兩種走態一般在2歲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維生素的跡象,需要治療。像O型腿嚴重的寶寶甚至要給雙腿打上石膏來糾正。

    跌撞易影響平衡

    剪刀步和醉步,這兩種步態的共同點是跌撞、不穩。事實上,寶寶學步時的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他能很好地控制腳步。不過,如果到2歲後還是這麼跌撞著走,那麼就要帶他去醫院,一種可能是骨架結構的問題;另一種可能是小腦疾病影響平衡,也可能是腦缺氧或腦癱。

    跛行要查髖關節

    鴨子步和跛行。有的寶寶走起來像小鴨子,兩條腿移動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要用手撐地、彎腰,或用手撐膝關節才能站起來。這種步態一開始學步就很明顯,一種原因是因為他還是平足,走的過程中要慢慢練,不妨讓他蹬小軲轆童車,一般到5歲前就會自然出現弧度;另一種原因是由於兩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要趕緊去醫院。走路跛行的多是得過小兒麻痺的孩子,若是一開始走就這樣,那可能是單側髖關節脫位引起的。

    寶寶學步的注意事項

    1.寶寶從出生到會走要經歷幾個階段,媽媽千萬彆強求。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就能抬頭、抬腿,可以坐起來了;5個月的時候,他開始有力量,會翻身了;長到6個月,基本就能爬了;爬需要一段稍長的時間,到10-11個月慢慢站起來學走;1歲到1歲半寶寶就能獨立走路了;2歲前後,他的大腦神經發育完全,走、跑就都沒問題了。

    2.寶寶走路的時候別喂他吃東西,以防噎著、戳著嗓子。

    3.地面一定要平,不能有坡、不能滑。否則寶寶走起來很容易摔倒、受傷。

    4.孩子在家裡走的時候,別讓他在擺滿各種尖角傢俱的房子裡走,避免磕著。

    寶寶學走路媽媽選好鞋

      當寶寶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時,做媽媽的你肯定會欣喜不已。但是,身為媽媽又該為自己的寶寶選一雙怎樣的鞋子呢?既保護寶寶幼嫩的腳腳,又美觀舒適呢?下面一個媽媽的經驗之談或許可以給你點參考。

      1. 拒絕“二手鞋”

      俗話說:“若要寶寶長得好,寶寶要穿百家衣,寶寶要吃百家飯。”這句話正道出了中國對嬰兒的傳統的養法,的確,舊衣物與新衣物相比質地更柔軟,更適合寶寶幼嫩的肌膚。那寶寶是不是也該穿舊鞋子呢?是不是舊鞋更舒適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每個寶寶的腳形是完全不同的,穿過的鞋子會隨著寶寶的腳形而變形。所以如果讓寶寶穿已經變形的舊鞋,寶寶肯定會感到不舒服。何況寶寶雙腳的骨骼還處於發育階段,尚未定形,穿“二手鞋”無利於寶寶的腳的發育。所以,媽媽千萬要拒絕“二手鞋”!

      2. 拒絕厚底鞋

      寶寶會蹣跚的走路了,鞋底厚點是不是可以讓寶寶的腳能更有力的支撐自己,不讓幼嫩的腳底受傷呢?這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其實,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更需要足底和地面更緊密地接觸,去感覺地面的軟硬度和斜度,在感受地面的反射過程中學會腳趾的配合活動,保持身體的平衡。最好是赤腳練習走路。所以剛學會走路時的鞋子首選該是軟底鞋,而不是硬底鞋。

      3. 拒絕“大”鞋或“小鞋”

      寶寶在他生命裡的第一年裡,無論是他的身體骨骼還是心理發育的生長速度是很驚人的。看到寶寶的腳腳長勢迅速,媽媽總想給寶寶選一雙大一點的鞋子。殊不知,寶寶穿太大的鞋,不利於學步。因為鞋子不跟腳,對尚未完全學會走路的寶寶而言,容易摔倒,也不利於寶寶腳的發育,腳在大鞋的空間裡磨擦容易造成對腳的傷害。同樣,寶寶穿頂腳的鞋,那危害更大了,一方面因為擠腳寶寶感到走路痛,而失去學習走路的興趣;另一方面太“小”鞋子會阻礙寶寶腳的正常發育,使寶寶腳的血脈不通,嚴重時還會引起“腳溝炎”。危害真不小呢!

      4. 拒絕旅遊鞋

      旅遊鞋鞋底有彈性,穿著舒適,又較高的鞋幫,能保護寶寶的腳踝,因而很多媽媽把它當作首選的學步鞋。其實旅遊鞋和皮鞋相比,寶寶更易穿皮鞋。因為旅遊鞋透氣性較差,長時間讓寶寶穿著,寶寶新陳代謝又快,流汗多,容易引發腳癬。所以媽媽們可要慎選旅遊鞋!

      那麼給寶寶選鞋的標準是什麼呢?

      * 看尺寸:合腳。合腳的標準是:寶寶的腳趾碰到鞋尖,腳後跟可塞進大人的一個手指。而且要注意定時給寶寶量一下腳的尺寸,注意寶寶是否需要換鞋。

      * 看面料:優質軟羊皮是首選,軟牛皮次之,塑膠和合成革最好放棄。因為塑膠和合成革透氣性差,寶寶穿著會覺得悶和溼,不利於肌膚。

      * 看鞋面:鞋面要柔軟,最好是光面,不帶裝飾物,以免寶寶在行走時被牽絆,以致發生意外。

      * 看鞋幫:鞋幫處最好高於腳踝,而且柔軟,可以保護寶寶的腳不受傷害。

      * 看鞋底:鞋底要富有彈性,用手彎可以彎曲,防滑,稍微帶點鞋跟,可以防止寶寶走路後傾,平衡重心。

      * 看造型:寬寬胖胖最舒適,尖頭窄身要放棄!

      * 看價格:適合自己才最好。

    怎麼教嬰兒學走路?

    爸爸媽媽的問題:

      看著孩子蹣跚學步,我們心中充滿了為人父母的喜悅,但是看著孩子頻繁的跌倒又覺得很心疼,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儘快學會走路,不至於經常跌倒呢?

    決定幼兒什麼時候會自己走路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可能就是遺傳因素了,其次是嬰兒想走路的願望是否強烈、體重、爬行的熟練程度、疾病和不幸的經歷等等。一個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若生病臥床兩週,就會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不想走路。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如果摔了一跤,也會在數週之內拒絕警走路。

      大多數幼兒是在l歲至l歲零3個月之間學會走路的。一些強壯而且活潑的孩子早在9個月的時候就學會走路了。也有相當多很聰明的孩子在1歲半,甚至更晚的時候才學會走路。家長用不著採取任何方式來教孩子走路。幼兒的肌肉、神經和精神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很自然地就學會了。我記得有一位陷入困境的母親。在她的孩子自己會走路以前,她用大量的時間扶著他走路。由於孩子特別喜歡這種“懸浮式”走路,所以整天都要求這樣做。毫無疑問,這位母親早在孩子感到疲倦和厭煩之前,就又累又煩了。

      走路較早的孩子的家長也許會擔心孩子的腿會受到損壞。據我們所知,無論孩子自己想做什麼,都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具備承受這種動作的條件。有時在學走路的頭幾個月中,孩子的腿可能像羅圈腿或者鐮刀腿。但是這種情況既存在於走路晚的小孩身上,也存在於走路早的小孩身上。大部分幼兒在剛學走路時,他們的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八字。但是以後隨著他們走路技巧的熟練,腳尖就會逐漸地向內併攏。有的小孩在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就像查理·卓別林那樣,腳尖筆直分向兩側,而到後來也調整到適當的角度了。開始兩腳水平朝前的幼兒往往到後來反而變成了內八字腳。而內八字腳和羅圈腿往往都是同對存在的。

      孩子的腿、踝節、和腳是否能生長的挺直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孩子的先天發育模式。有些孩子似乎有成為羅圈腿和鐮刀腿的傾向。比如體重較重的孩子最容易出現這種結果。另有一些孩子似乎生來就是內八字腳和羅圈腿。我認為那些特別活躍、體格健壯的孩子尤其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孩子習慣於放腳和腿的位置。例如,我們時常看到足內翻的孩子總是這樣把腳壓在身子下面坐著。人們認為一些孩子之所以形成內八字腳,是由於他們在伏臥的時候,雙腳的腳趾總是相互對著的緣故。

    莫讓嬰兒過早學坐和走路

    由於嬰兒發育剛剛開始,身體各組織十分薄弱,骨骼絕大部分由軟骨構成,根本談不上堅固。其骨骼特點是有機物多,含鈣鹽和基穹滷類少,骨質柔軟,所以,過早負重,對發育非常不利。

      如果過早學坐,脊柱過早負重,由於脊椎骨缺鈣柔軟,背部肌肉不發達而松馳,自然會出現脊柱側彎畸形或駝背,並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可造成永久性體態異常,既不美觀又有礙健康,釀成終身痛苦與遺憾。

      倘若學走路過早,因下肢骨柔軟脆弱,經受不住上身的重量,容易疲勞,下肢的血液供應也因此受到影響,故而容易導致下肢出現佝僂病似的“X”型腿或“O”型腿,甚至發生疲勞性骨折。

      因此,訓練要根據孩子發育階段的特點進行。一般而言,六個月以前讓孩子學抬頭、旋頭、翻身,還可以躺在床上或搖籃裡做嬰兒體操;七個月的嬰兒可依恃靠坐;八至九個月的嬰兒可匍匐前進;十個月以後,可扶床站起;十一個月後,可讓孩子獨立邁步,但要注意適可而止,千萬不可勉強讓嬰兒過早學坐學走,以免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如何教嬰兒學走路?

    嬰兒從8~9個月會爬、會坐、能扶站開始,就為站立行走作了準備。那麼,如何教嬰兒學走路呢?首先要教他學會變換身體重心,人的行走是用兩條腿交替向前邁步的,每邁出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

    10個月的嬰兒能從臥位改換成坐位,重心就發生了變化,但這些屬於最基本的能力。進一步訓練可讓嬰兒兩腿跪著,不扶任何物體,向前跪著走;當嬰兒11個月時,還可拉住嬰兒的雙手或單手,讓他向前邁步。時機成熟時,設定一個誘導嬰兒獨立邁步的環境。

    如讓嬰兒靠牆站立好,媽媽退後兩步,伸開雙手鼓勵他:“寶寶走過來,走到媽媽這兒來。”當他第一次邁步時,需向前迎一下,避免在第一次嘗試時就摔倒;以後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逐漸加大距離,並對嬰兒每次的成功都給予鼓勵。

    透過以上訓練,嬰兒很快就能掌握兩腿交替向前邁步時的重心移動,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會走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當山72峰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