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雲山

    這個兩方面

    一是朱元璋先統一南方,統一南方後在南京稱帝,這個時候中國北部還被元朝統治。中國就出現兩個政權,統治北方元朝與統治南方的明朝。

    然後, 明朝開始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元朝自知打不贏就撤退 。打算退回老家草原 等看看有沒有機會在重新入主中原。

    這就導致第二方面

    元朝由於自己撤退,所以政權保持完整,而撤退的地區又是其傳統統治區域。最後,雖然明朝佔據了北方,但是更北方的東北草原等地區還是元朝統治。

    為了徹底打垮元朝,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到朱棣,多次出兵元朝。先是奪取東北地區 ,接著數次進攻北方草原,不斷攻擊元朝政權。最後,終於將其徹底打垮,元朝政權在草原瓦解 ,統治結束了。

  • 2 # 圓滿169773058

    明朝為什麼與元朝曾經並存過數十年?從歷史上講應該是戰爭過渡階段。明朝有位戰將叫常玉春,是馬大腳馬皇后及朱元章的師兄。常玉春為了明朝和元朝太子進行談判後,化分了領地界線:從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現在的新疆。這些中國地界為元朝太子的管轄區,第二天,常玉春就坐化而去。元朝太子被常玉春的行為所打動,為他打造了一座金身常玉春彌樂造像,把骨灰裝在造像裡封存,放在白馬寺供奉至今。元朝太子把元朝改為北元,同時跟據常玉春生前的建議:成立了黃教,太子為黃教教皇。大臣們為護法,在各個寺廟任主持,萬戶長為土司。明朝在這些地方可派文官到此地幫助管理,不派武官和部隊。永樂時期是馬三寶的引線,明朝與北元合而為一;才有了鄭和下西洋一說。那是中國明朝永樂時期的盛世大統的頂世時期…從而證明馬三寶(鄭和)不是太監。永樂大典是1千八百六四冊。因編寫的人曾恨元朝北元包括馬三寶,在永樂大典上沒有記載明朝與北元統一這一記錄,這些人只能編寫馬三寶鄭和為太監了。永樂皇帝讓他們如實的盛世大統這一過程編寫在大典中,這些人一直到宣德時期才寫完。還是和以前編寫的一樣沒有變,現在保留下來的永樂大典就是宣德時期寫完的那些。永樂時期編寫的儲存完好沒有丟失…所以說從元朝到明朝歷史給後續歷史帶來了許多的隱患無法說清楚…

  • 3 # 海天玄宇

    明朝建立後進行北伐,將元朝朝廷驅逐到蒙古故地,形成北元。

    明朝為什麼與北元朝廷並存過數十年?其實這個問題準確的說是從有明以來一直幾乎到結束, 都被北元蒙古困擾的問題。蒙古汗國最終滅亡史學界是以林丹汗的死為終結的。也就是說對抗了兩百多年。

    我想有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明初時期,蒙元勢力龐大。

    擴廓帖木兒、雲南的梁王孛羅子、孛羅帖木兒、納哈出、也速等等都曾擁兵自重。蒙元朝廷自己的實力也很強大。如果不是蒙元內部內鬥,而是聯合起來,那麼南方的農民起義很可能失敗。農民起義每次低潮時,幾乎都是蒙元的內鬥挽救了起義。所以說蒙元的實力強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滅乾淨的。

    二、黃金家族在蒙古故地的強大號召力。

    三、遊牧的生產方式和農耕的生產方式決定了鬥爭的長期性,侷限於當時的科技條件。

    四、剪除元羽翼分支需要時間

    五、氣候條件和人文條件乃至軍事形式制約明朝消滅蒙元。

    六、佔領蒙元故地,耗費巨大,得不償失。

    還有其他小的因素這裡就不論述了。

    實踐:有明以來,明和北元就一直對抗,有勝有負,都有心思消滅對方,雖然有藍玉的捕魚兒海的巨大勝利,以及也先的土木堡的大勝,雙方而又不能完成這個目標。,所以歸根結底是雙方實力的體現。感謝閱讀,一家之言,全當話資。

  • 4 # 天寧閣

    歷史上眀朝與元朝(北元)並存過3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5世11帝,歷時98年。

    朱元璋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朱元璋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北伐中原,將丟失的燕雲16州統統收回;1368年徐達、常遇春由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元上都開平(今內蒙古),八月,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隨即又揮軍西進,攻佔山西。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1369年,朱元璋派出西征軍進攻陝西,元順帝趁機率軍向北平反撲,直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與李文忠率步兵8萬、騎兵1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向北逃奔,常遇春率軍猛追千里,大獲全勝,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直搗元上都開平,全殲留守元軍,元順帝逃到應昌府(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

    但元廷的殘餘勢力仍然存在,不過退居漠北,元惠宗以上都開平為都城,仍以大元為國號,史稱北元,也稱殘元。北元伺機報復,幾次南下都未能奪回大都(今北京)。

    直到1388年,藍玉率領10多萬大軍進行北征,趕到蒙古草原捕魚兒海,元軍倉促迎戰,大敗,太尉蠻子被殺,部屬投降,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藍玉派精銳鐵騎追擊,但未追上,僅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100餘人;後又乘勝追擊,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下屬官員3000人,共計俘獲7.7餘人。

    北元共傳2位皇帝,1368年建立,到1389年滅亡,僅存在21年。此後大多數蒙古部落宣佈自治,蒙古草原又迴歸到歷史上四分五裂的狀態。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取消了元的國號,恢復了韃靼的古稱,宣告北元正式滅亡。

  • 5 # 偉大航路小書生
    北元

    1368年朱元璋攻克通州,元惠宗倉惶北逃,徐達率軍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為一個全國性質的統治結束。元惠宗退至上都(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隔年又至應昌(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他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

    元明對峙

    元朝廷退守漠北之後,元將王保保在漠北多次與明將徐達等人作戰。元天元帝即位後,繼續和明朝對抗,屢次侵犯明境,企圖恢復元朝疆域。此後北元幾度南征都未能重佔大都,而大明也曾數次派遣藍玉、傅友德等大將北伐北元,沒能擊垮元朝殘部,皆無功而返,後明國重修長城,沿邊設立重鎮,元、明以長城為界形成對峙局面。後明成祖遷都北京,這才有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原因

    從元末農民起義到大明佔領大都,驅逐元帝,共歷時40餘年。

    長年爭戰,使得中國大地,荒田遍地,百姓流離失所,流民橫生。國力疲敝,無力再支撐大軍遠征。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朱元璋

    所以此時大明的根本任務是在休養生息,就像漢初,文、景二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數十年間,就使大漢國力繁榮強盛,才有漢武北擊匈奴的本錢與底氣。

    再加上大明後數度北伐,無功而返,不得不與北元對峙。

    才造成明元並存的局面。

    明朝雖承認北元獨立性,但否認其與元朝的繼承性。明人認為明興代元,元運已終, 明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後稱其為“ 韃靼”或“ 北虜”。

  • 6 # 鹹魚閒聊

    明朝和元朝確實並存了數十年,準確來說是北元,具體時間是20年(公元1368年—1388年)。至於原因是明朝立國之始,元朝還未滅亡,當時的元大都(北京)依舊掌握在蒙古人手中,那時候明朝實際上只是統一了江南半壁江山。下面便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那段歷史程序是如何演變發展的。

    元末爆發農民起義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到了公元1360年,全國的起義軍主要有五支,一是以小明王,劉福通為首的,二是以陳友諒為首的,三是以張士誠為首的,四是以朱元璋為首的,五是以方國珍為首的。而此時朱元璋的形勢還不是很樂觀,他的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南面是方國珍,不幸中的萬幸是北面因為有小明王和劉福通抵擋了大部分元軍的進攻,其壓力能小一點,所以基於地理位置的影響,在前期的滅元作戰中,朱元璋的表現相比於陳友諒,張士誠等並不顯眼。而朱元璋也趁此機會大力發展實力,制定了一個先平江南然後北上與元軍決戰的策略。

    公元1360年,鄱陽湖一戰大敗陳友諒,消滅其主力,公元1363年陳友諒敗亡。

    公元1366年,小明王,劉福通被廖永忠沉於瓜步江中溺死。

    公元1367年,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被俘後,被朱元璋下令處死。

    同年,朱元璋進攻福建,方國珍投降。

    朱元璋統一江南後隨即釋出《諭中原檄》,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以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副帥率軍北伐,開啟了明朝與北元政權20年的對抗史。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朝,年號洪武。

    在這20年間,明軍步步緊逼,元軍不斷潰退,最終曾經無比強大的元朝覆滅,蒙古族也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不復當年之盛。

    公元1368年七月,徐達攻入元大都,元順帝逃往上都。從此元朝在形式上成為地方政權,被稱為“北元”,此時全國除了蒙古故地外,山西,甘肅,雲南和遼東還掌握在元蒙手中。

    公元1368年冬,徐達襲擊駐紮山西的擴廓帖木兒,大破元軍,山西歸入大明版圖。

    公元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佔上都,元順帝繼續北逃。

    公元1371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再次北伐,雖然中路的徐達和東路的李文忠出師不利,但西路的馮勝再次大破擴廓帖木兒,甘肅歸入大明版圖。

    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遠征雲南,大破十萬元軍,駐守雲南的元梁王兵敗自殺,雲南歸入大明版圖。

    公元1387年,朱元璋令馮勝,傅友德,藍玉領兵20萬,出征遼東,面對士氣正盛的明軍,駐守遼東的北元將領納哈出率部投降,遼東歸入大明版圖。

    從此,大明統一了除蒙古以外的其餘地區,掣肘明軍的元朝地方勢力全部被消滅,朱元璋敏銳意識到於北元決戰的機會到來了。

    於是在公元1388年三月,朱元璋令藍玉率軍十五萬北伐,四月藍玉在捕魚洱海(今貝加爾湖)大破北元主力,除了北元皇帝和太子數十人逃跑外,明軍俘虜了自皇子,皇妃及以下皇族,北元官員三千多人,士兵七萬餘人,牛馬羊無數,這就是著名的捕魚洱海之戰,捕魚洱海之戰堪稱元朝的“靖康之恥”,此役不僅洗刷了百年前漢人的恥辱更導致了北元的滅亡,不久後黃金家族被屠殺殆盡,蒙古分裂,北元滅亡。

  • 7 # 季我努學社

    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是元順帝長子,生母為高麗籍皇后奇氏完者忽都。愛猷識理達臘於至正十三年(1353)被冊立為太子後,在其母奇皇后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政事,曾聯合擴廓帖木兒等圖謀以政變形式逼迫順帝遜位。此次“內禪”雖然不果,但從至正二十五年開始,愛猷識理達臘總攬天下兵權,實際控制了元末政壇。至正二十八年,他隨順帝出逃,順帝死後即位於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改元宣光,以擴廓帖木兒為相,史稱北元。

    元昭宗

    愛猷識理達臘自應昌北走後,建廷於克魯倫河中下游地區。從擴廓帖木兒為中書右丞相,任用也速、哈剌章、蠻子、納哈出、驢兒等人為朝廷重臣,積蓄力量以圖再舉。這位得到擴廓帖木兒等漢族大臣全力支援的大汗在即位的第二年,改年號“宣光“,立意仿效周宣王、漢光武帝中興大元,恢復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元昭宗

    儘管北元和明朝實力相差懸殊,仍對明朝構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明太祖對此十分擔憂,他曾幾次遣使詔諭愛猷識理達臘,勸其順從天命以小事大,北元都未理睬。北元的存在,確實是明朝的心腹之患,因此,明太祖決定再次發動北征,徹底摧毀北元政權,“永清沙漠”,一勞永逸。

    朱元璋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總兵十五萬,分三路北征。大將軍徐達所率明軍主力欲誘北元主力在近邊決戰,左副將軍李文忠的東路軍擔負著奔襲北元朝廷的使命,徵西將軍馮勝的西路軍主要是迷惑和牽制北元西北諸王軍以配合中路軍作戰。最後以北元勝利告終,史稱嶺北之役。

    嶺北之役是北元初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使北元轉危為安,此役迫使明太祖暫時打消了征服和統一北方草原的打算。同年底,明太祖遣使見愛猷識理達臘,勸其知順天命與明朝和平共處,並勸其遣人來取回在應昌棄下的兒子買的禮巴剌。另書諭元臣劉仲德、米彥德,規勸其主遣使南來取皇子。儘管明太祖作出和平姿態,北元仍屢犯明境.洪武七年九月,明朝主動遣使送還買的禮巴剌,並致書愛猷識理達臘。這時期明太祖還多次遣使招撫北元君臣以緩和局勢。由於雙方暫時都無力大舉征伐,南北對峙的局面開始穩定。

    參考文獻:

    1、 達力扎布:《北元初期史實略述》,《內蒙古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2、 喜蕾:《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生年考辨》,《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3、 薄音湖:《北元與明代蒙古》,《內蒙古社會科學》,1984年第5期。

    4、 《明太祖實錄》

  • 8 # 阿慶還是阿慶

    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1368年正式稱帝。不過雖然稱帝了,但是其統領的地區也只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元朝依然統治當時中國淮河以北地區以及現在的外蒙古等地區。而四川雲貴等地是別的地方起義軍勢力佔領中。

    後來朱元璋應天府稱帝,開始組織北伐軍,由徐達和常遇春帶領,一路向北,順利攻佔了元朝國都——今天的北京,這也只是代表了朱元璋的大明政權完成了將元朝蒙古人驅逐出中原地區的一步。那個時候王寶寶率領元朝大軍依然佔據著今山西、陝西以及以西以北地區。明朝完成疆域的統一以及消滅元政權的夢想依然未結束。

    在徐達擊敗了王寶寶,完成了山西、陝西地區的收復,四川、雲南等地地方政權也被先後收回後,明朝的疆域至此才稍微好看一些。

    但是,這個時候的元順帝政權雖然被驅逐出了中原地區,依然還在漠北好好的存在著,只不過日子過得比在北京城的時候心酸多了。所以北元蒙古騎兵依然經常性的南下搶掠,成為朱元璋的大明政權的最大威脅。於是朱元璋先後多次組織北伐,成功消滅了北元政權,並且促使漠北蒙古分裂為三個部分:瓦刺、韃靼、朵顏衛。至此,元朝統治才正式宣告走入歷史,而大明朝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統一。

    怎麼說呢,明朝政府的建立初期是與其對頭元朝共存的。只是在明朝的逐步進攻下元朝才最終被消滅而已。所以明朝與元朝共存幾十年並不稀奇喲。

  • 9 # 宋安之

    明朝從來沒有與元朝並存過數十年。

    明朝與元朝的殘餘勢力北元並存過數十年倒是真的。

    提這個問題的朋友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還是別有用心。

    首先要分清楚朝意味著什麼,一般來說朝意味著大一統王朝或者沒有大一統的正統王朝。

    明朝建立於1368年,元朝亡於1368年,這是眾所周知的。

    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之後有尾巴小王朝是很正常的,比如說元朝之北元,明朝之南明。

    但是尾巴小王朝只是屬於割據勢力,並不能稱之為朝代。像北元存在的時代與明朝重複,也不具有正統性,所以現在不論是什麼人說起那段時間都是以明朝的時間表來說的。像南明與清朝亦是如此。

    說完這個再說說北元。

    元朝畢竟是大一統王朝,渡過諸如秦朝和隋朝的二世而亡大關以後,按理說應該有近三百年的氣數。結果在不足百年時亡國,但畢竟底蘊還是有的,所以元順帝在逃回漠北草原以後繼續以正統自居,並且試圖南下復國,是為北元。北元實力很強大,對新興的明王朝產生了巨大威脅。

    明朝成立以後,面對強大的北元,進行了八次北伐。洪武二十一年的第六次北伐由藍玉統領,捕魚兒海之戰藍玉大獲全勝,成系統的摧毀了北元的官僚系統,北元天元帝在逃跑過程中被部下反殺,至此北元名存實亡。

    所以說北元與明朝同時存在於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朝二十多年。洪武朝過後,北元滅亡,元朝歷經全國性統治以後,北元的割據性統治也宣告結束。因此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再北伐時稱之為五徵蒙古,而不是五徵北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賽季火箭該如何改變才具備爭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