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碳
-
2 # 閱讀之樂
父母先動手就是給小孩做示範動作,說明小孩還有點自尊心。如果小孩不反抗,也不說話,默默忍受。那小孩就沒救了。
-
3 # 三城一郭
教育孩子,是教和育,不是打。即便是管教孩子,也是管在前而不是打在前。
父母以什麼樣的方式教給孩子,孩子必然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回報給父母。好的回報是一種美德,該頌揚。不好的回報實在讓人唏噓,但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我們常常為弱者悲嘆,但也有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不管孩子對與錯,父母情緒化就是一種不對的行為。不能因為生氣就打孩子。
打孩子最多發洩的是父母,暴露了父母的無能和無知,根本不會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如果孩子做錯了,父母想教育孩子,讓孩子長心,可是,因為父母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信服,採取打罵,必然會轉移孩子犯錯的焦點,忽略自己的錯誤進而看重父母的脾氣。
習慣成自然,生氣時打罵孩子是最簡單粗暴的行為,順著情緒發洩的誰都會,難的是往上走的人他會剋制自己。打多了,每次就會忍不住的想打。所以趁著孩子小,父母一定要剋制自己的行為,以免招來後患,孩子懷恨在心,輕看父母,不尊重父母。
如果遇到孩子犯錯,稍微克制一下脾氣,採取饒恕的態度,反而會受到不一樣的效果。犯錯收到懲罰是應該的,沒有什麼異樣。但如果犯錯了,父母以饒恕和勸解對待孩子,孩子則會心軟。
父母強,孩子也會以強來待父母,而且會越來越比父母強。
一次,因為家裡的生活習慣,我多次勸說父母,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母親因為年紀大了,習慣了原來固有的、錯誤的行為,所以,一直沒有變化。而我,為母親擔心,忍不住的和母親爭論起來,和母親發脾氣,自己氣的半死。事後,冷靜下來發現自己多麼不可理喻,至於嗎?那麼大脾氣?我為什麼會有這些思考?肯定不是因為母親站在母親獨有的權威上把我震懾住,讓我反思讓我改變對父母不禮貌的因為。如果是那樣,我就覺得沒錯了,我說你是對的,為你好,我發脾氣我錯了,可你也打罵我了,所以,扯平了!這樣,反倒輕鬆了。事後有可能還會說父母的不是。
恰恰是因為,母親很難過的表情一個人慢慢地說:“你看我,沒用的,把娃氣的!”
母親說這話不是裝出來的,她的表情足以讓我感知到了一切,那股愛的力量,遠比爭論什麼習慣對錯重要的多,只要母親願意,她心理高興就是好點,不拘於做什麼。
當她說完這些話,我很難受。明明錯的是我,可認錯的是你!而你是為我的緣故認錯。我一下子羞愧了。並且以後決心不再那樣對母親。
母親這種做法實在是得人心的,但不是裝出來的,不是學習到的任何技巧,她是實實在在為愛的人考慮,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機會到他人的難處,讓他人發自內心的認可。
孩子還小,不要老以打孩子來對待孩子,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有的會變得膽小懦弱,有的則會反抗。最多的是孩子遇到問題,頭腦一熱,也會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處理事情的方式有很多,做父母的不就是在孩子無知的時候,耐心地教導孩子,讓他多方法多角度的去嘗試做正確的事嗎?
如果孩子一犯錯,父母就打,那麼孩子還敢去做嗎?不去做,如何能做對呢?如何進步呢?
進步來自於多次的犯錯,父母不要以完美主義要求孩子,能夠接納孩子的錯誤才是智慧的父母,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
4 # 風輕雲淡147847477
這是你們的溺愛,不打不成才的觀念分不開,孩子小的時候,就沒有給孩子講過道理,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就是一打為主,父母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人,父母相對於孩子來說是強勢群體,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是打不過家長的,他只能忍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越來越強壯,家長的身體是越來越柔弱的,就變成成了弱勢群體,這時候,家長對孩子再施行打罵教育已經是不可能了,他開始有了反抗意識了,就會還手了。
從開始就給孩子一個錯誤的教育法法,應該怎麼辦?孩子小的時候對父母是仰視的,認為父母就是他的保護神,對父母言聽計從;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要一味打罵教育;當孩子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他是平視父母的,認為父母不見得全都是對的,就聽了十又八九,開始與父母爭取話語權,這時候父母就要尊重孩子了,就和他商量了,原則問題可不能讓;等到孩子上初中的時候,他就會俯視你了,凡事都要獨立了,父母的話只能聽十有二三了,父母就要給孩子提出建議性的意見了,這時候父母的話越少越好,就不能成天在他耳邊嘮叨了,話多就沒有威嚴了,還是原則性問題一定要堅持,他有問題他問你了,你就給他建議,讓他自己拿主意,可以說我只是給你個建議,最後的主意你自己拿,和孩子交朋友。
-
5 # 毛毛5839
在現實社會中,父母打孩子的事依然存在。農村多餘城市吧,和父母自身接受的教育有關係。本人認為孩子不應該打,小的時候就更不應該。因為他不懂對與錯,更談不上有意思。所以要講給他聽,這事能做、那事不能做,時間久了他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漫漫就見到效果了,何況小的時候多可愛。怎麼下得了手呢,喜歡都不夠。
當然大一點5~6歲以上,要採取一些方式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是不能打。相信孩子會聽道理的,你的教育方法也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謹慎,一但形成錯誤的管教方式,在迴轉可就難了。
在大也不主張打,如果用暴力解決問題。當時可能有效果,然而事後孩子會出現判逆性格。可能矛盾會更深,真的會有孩子還手對打的。出現這種局面就晚了,很難在溝通了。
培養孩子好的心態,好的性格就要以身做責。凡事不能衝動,成才之前必成人、成人之前必明白是非道理,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為人父母其實也挺難的,希望天下孩子都愛父母。最重要父母也要懂孩子!
-
6 # 錦繡中華一捧土
孩子不是為了父母而來到世界上,而是因為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所以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而是具有獨立生命尊嚴的個體。
第一,尊重孩子,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
允許孩子犯錯誤,讓孩子具有自由空間。能夠思考問題,能夠自己決定事情來龍去脈。如果孩子被父母呼來喝去,那末孩子就沒有尊嚴,內心深處反感父母。
第二,打孩子的父母往往不會無緣無故打孩子。
之所以打孩子,可以可定地說,孩子的行為的確令人生氣,讓父母不能容忍。如果經過父母的敲打,孩子認識了錯誤,而且可以改正,我覺得到此為止,而且以後注意不要動不動酒打孩子。只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把想法表達清楚,你就會發現孩子內心世界的確令人欣賞。也許有些表現不對,但是隻是父母沒有培訓孩子的做法導致的。所以總結經驗教訓,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盡情表達,然後再採取措施。
第三,父母不經意打孩子,如果孩子還手,那末孩子大多處於逆反期,必須慎重對待。
1,孩子還手,說明孩子不服從你的管教。從內心深處也沒有認可你的管教行為,甚至是認為你部具有打他的權力。
2,把你沒有當作人生的第一撫養人。過去你的管教比較簡單粗暴,因為本次還手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3,一定要以此為契機,當作教育孩子的一次機會。千萬不要繼續打了。但是一定要告訴,錯誤不要緊,要緊的是不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還堅持不懈。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知道改正,那就可以符合社會化程序,符合成長規律!但是如果你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就是我不打你,恐怕過一段時間,社會就會打你,甚至警察也會介入調查,把你繩之以法。
4,孩子犯錯,懲罰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懲罰絕對不是目的,教育他迴歸正道,才是根本。
-
7 # 媽媽談育兒
家長打孩子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教育姿態。
你打孩子孩子也是有智商的知道現在自己無能為力【如果他會想家長打他是為他好他絕對是個腦殘抖M】你打他等他未來也會模仿你現在這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結果變成社會上的無腦混混。教育孩子首先你要有資本以和為貴這個詞就是為了這個而來的。
沒有病態的孩子你打打他只會服從,然後他會慢慢的遠離你疏遠你。
而有心理病態的孩子起初階段是還手如果你再進行不正當的行為輕則廢掉你一隻眼睛一隻手,重則你會被你的親生孩子殺掉,【新聞上的弒父殺母新聞就是這麼來的】
至於你想讓病態的孩子服從你:
1:你要有能力征服他首先你要改掉喜歡用暴力的壞毛病
2:你要有獎勵孩子的能力【物質上的獎勵遲早會被孩子拋棄從此你們就變成利用上的關係你給他物品他給你成績】所以要從親情上的獎勵開始首先考到好成績就要為他放假準備出外遊玩【比如觀光地區或者國外或者遊樂場】
3:還要跟得上網路和孩子找共同話題【他反感的東西必定有反感的理由因此你就要找到他反感的原因】有的孩子反感騰訊就是因為騰訊黑歷史太多。
4:你要讓他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要總拿他和那些鄉村人去比【只敢跟鄉村人比不敢跟大城市人比的人都是侮辱孩子的智商這種家長通常沒見過市面】
5:想要讓這種孩子好首先你就得花得起錢【孩子都是用錢供起來的這就叫什麼事都要付出代價,不想付出代價還想讓孩子好?】
6:還要跟著孩子的興趣來他想學什麼就讓他去學【一味逼著孩子學習只會讓他反感】而且你不讓他學說著和成績無關的藉口你這是在抹殺他的天賦。
7:經常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不要總去問這會讓他厭煩你。【病態的孩子只能靜靜的觀察一舉一動才能看出心理狀態的變化】忽略一點都不行
-
8 # 懶媽育兒路
孩子還手,其實是跟著父母學的。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會生髮出很多次想揍孩子的慾望。但,一旦你這樣做了,那你的孩子也一定會動手。就算迫於你的威嚴不動手打你,也一定會對其他人動手。
所以,當你問如何教育打人的孩子的時候,其實應該反思如何控制自己不動手!只有家長沒有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那麼孩子有樣學樣,也不會動手打人。但你家已經這樣了,那可以試一試下面的方法。
首先,家長一定改正動手的習慣。原因之前已經說了,就不多說了。
其次,當孩子動手的時候,一定要嚴厲告訴他不可以!孩子必須要明白,動手打人非常不對,必須禁止!
第三,給孩子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需要家長自己創意更多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如此孩子才能學習家長然後採用溫和的方式解決衝突。
最後,在家庭中樹立權威輩分,讓孩子清晰地明白,父母就是父母,哥哥就是哥哥,弟弟就是弟弟,輩分不能亂。樹立這種觀念看起來好像有點古板,但真的會對孩子好。
-
9 # 成雲社初心
為什麼事生氣?生氣了為什麼打孩子?
這兩個問題才是根本。
很多人會說:是孩子惹我生氣了。
更多時候是孩子把家長之前壓的火激發出來。
比如工作不順,生活不順,等等。
教育孩子,我不建議用打,即使打,也要提前說好。
比如:你做了某某事,你覺得這樣合適嗎?,為了讓你加深印象改正,會打你幾下。
這樣的話,孩子知道你是為了幫他改正而動手。
隨性的動手,孩子會覺得你是在攻擊,而非幫助。
我們很在意孩子的態度,孩子其實也在意我們的態度。
如果他接受我們的態度,就會接受我們的言行。反之,只會讓家長和孩子漸行漸遠。
〔成雲心學〕創始人~初心√
-
10 # 家長教育說
我的觀點,最該教育的是家長。
題主是不是覺得生氣打孩子,孩子還手,讓你作為家長的權威受到威脅,有點不知所措了。我倒是認為家長應該慶幸。孩子還手說明他開始反抗了,他長大了。這時候,家長不要只去想怎樣教育孩子,而是要反思,一定是你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是陪孩子一起成長過的家長,根據我的經驗給出幾點建議。
第一,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最好的教育不是盲目的讓孩子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而是因材施教引導他做最好的自己。我家孩子並不是特別聰明,但小學、中學、高中每一步的成長都超出我的預期,無論成績還是性格。因為我尊重孩子,瞭解她的特點。我從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有什麼也願意和我交流。自由教育反而讓孩子更自律,更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第二,多欣賞、肯定和鼓勵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都有純真可愛的一面。用心去發現,比如孩子自信、樂於助人、幽默、有禮貌等多欣賞這些優點。對於孩子成長中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數學自己會獨立思考了、作文構思有心意了、英語課文背的熟練了……要告訴孩子他很棒!這些針對性的鼓勵帶給孩子的是特別開心的感受還有自信。當然孩子犯錯也很正常,給他說明哪裡錯了,是怎麼錯的,如何去改正。做些批評和引導就好了。
第三,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家長隨著孩子的成長,要不斷接受新的知識。這樣在孩子迷茫和遇到問題時,能給孩子合理的建議和方法,讓孩子參考。
家長變了,孩子才會改變。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和家長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希望這些能讓您有所改變。
回覆列表
不論成人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孩子還手不對,父母打子女就是應該的,這種思想才是大錯特錯的。
第一,孩子是人,他擁有獨立的人格,所以需要尊重。可以交流,但不可以動武。
打孩子最大的目的是想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責罰。而並不是看孩子不順眼就想打他。實際上當你動怒的同時,你就已經丟失了管教孩子的資格。
只有動物才需要打罵,因為動物沒有自己的思想。但孩子不同,他有自己的思想。若是強加暴力,只會帶來更壞的結果。
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是家庭教育應有的原則。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為什麼父母犯錯沒事,我犯錯要打,人不是都會犯錯的嗎?
這個問題家長們怎麼回答?
因為我是你父母?這樣的回答只會改變孩子們心中父母的形象,父母變得不再偉岸,而是家庭霸凌的主要施暴者!
要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這點比打一頓來的麻煩的多,但是培養的卻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與尊嚴的孩子。
孩子反擊,我認為很正常。若是不還手才不正常!父母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在打罵的過程中孩子只看到了怒氣衝衝的魔鬼,而不是為了他好愛著他的父母。他會抗拒,他會反對!
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其實挺佩服你們的。你知道嗎?棍棒底下不僅能出孝子,還能出孝羊,孝雞,孝鴨,孝狗……
希望父母們都清楚,打罵不是愛,愛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格來培養。將心比心,說的就是這樣。
孩子不是動物,不要用棍棒把孩子的思想與尊嚴敲打的粉身碎骨。要的是用思想的力量去引導孩子的思想,孩子不傻,他會懂!
切記,孩子是用來培養的,不是敲打的!
不希望孩子“以暴制暴”,首先就要要求自己不要成為施暴者!用愛去包容,包容他的過錯,引導他未來的生活。
家庭不缺暴力,缺的是把孩子當“人”(獨立人格)來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