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問墨7

    謝謝邀請。國畫用墨,是除了用筆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這點,南朝謝赫在《畫品》六法論中,已明確提出。墨的使用,變化多端,墨分五色,幹、溼、濃、淡、枯,宿墨、焦墨、埃墨等等。一般來說,一幅好的國畫作品,首先要做到氣韻生動,其次才是用筆用墨。墨色濃淡相宜,畫面耐人品味則好。如果有特殊需要提亮的地方,首先可以在墨的使用上選擇。墨分油煙墨和松煙墨,山水、書法多選用松煙墨,而花鳥則多選油煙墨。另外,還有一種漆煙,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墨。如果還不夠的話,可使用一些技法,往墨汁里加洗衣粉、茶、酒等。另,乾淨利落的用筆,也能使畫面神彩飛揚。謝謝

  • 2 # 滏水漁家

    國畫用墨最忌發亮,因此,研墨分兩種; 一是“油煙”發亮,用於寫字,一是“松煙”不發亮,用於國畫,現在好了,有為書畫研製的專用墨汁可買,

  • 3 # 丹霞居

    畫國畫選墨很重要,許多名家是很講究的。以前的畫家是買上好的油煙墨塊自己研磨,比成品的瓶裝墨汁要好的多。如果要求不是很高,建議畫友還是用瓶裝的墨汁即可,但定要用油煙墨,效果更好,松煙墨是寫書法的。

    由於瓶裝墨水都加了膠而且較濃,所以畫時要加少量的水稀釋才好用,畫時要想墨髮亮不要一遍即成,而要由淡漸濃,反覆幾遍後畫面就會顯現出厚重透亮的效果。黃賓虹的山水畫為何厚重透亮耐看,就是用積墨法畫的。

    積墨法畫的王義之頭像

  • 4 # 袁鐵貴

    謝謝邀請,墨色發亮是相對於其它色,在畫面形成效果而言,常用手段是積墨法,構成國畫,重點是以墨為主,墨色發黑,但構成國畫不是純黑色,墨分五色,只有墨色層次的豐富,才能產生如音樂般節奏感,我在此淺述下墨色分類,1有談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2濃墨,墨多水少,3焦墨,近代畫家張仃善用此法,現市場墨汁,加膠太多,參水多,發灰,少用水拖不動筆,方法是將墨汁到入硯中,用墨塊,反覆研磨,濃後即得焦墨,一般用用於畫作製作要求較高,或用於工筆的作畫,國畫山水用於點苔,點晴,調整畫面輕重關係,如,清朝,八怪之一,金農善用此墨作書寫用,稱漆墨,因油煙墨,國畫很少用,少數製作精良的工筆畫,用作,鳥點腈,人物畫點晴,使之眼晴發亮,4,宿墨,隔夜之墨,黃賓鴻山水善用此墨,在硯中研之,墨在硯存放,作畫效果易枯,潤,蒼茫,,現人物畫家,吳山明善用作人物衣紋勾勒,5潑墨,全用溼墨潑畫紙畫成,單層畫面無變化,蒼汒淋離,而無筆痕,近代大家張大千善用之在用毛筆沾礦石青綠色,再原墨形的基礎上加以覆蓋,給人光影彩色變化,使畫面有了空間感,也有用墨線勾完,在加重彩,可遮當墨線,古以有之,張大千只是重複下而己,箅不上張大千開創,6破墨,在畫面未乾,以濃墨,談墨補筆,形成五色,墨色之韻味,大師齊白石多用之,如所作花卉,作花卉,草蟲,善用破墨之法,多用於濃墨破談墨,張大千作畫也多用濃破談,如作畫樹幹部分,等,,7,飛墨,在輪廓內部,用濃談墨,在紙背面用濃,談墨烘染,工筆畫製作善用此法,8搭墨,毛筆沾談墨,再沾濃墨,或反之,作畫卉常用此法,下筆有濃談,如近代畫家王雪濤作杜丹,9,陳墨,年代久遠墨,10埃墨,即鍋底灰,用於工筆,渲染,比松煙好,操作是乾擦用,比如,蝴蝶,和烏的羽毛,總之傳統畫法有很多用墨法,不詳細述之,要始畫面發黑,重點說下積墨,由談墨開始,層層積疊,明暗用不同墨色,不能互相渲染,混雜,而且層次分明,產生墨分五色效果,好墨落紙上,濃而不滯,談而不灰,層次分明,區別於平塗,平塗一次性完成,而積墨是多次累積,技法是,用濃談不同墨色,染或點出畫面所需部分,待幹後再用濃談不同墨色進行點染,如此反覆多次,重點把握整體,從全域性觀念落筆,筆法錯搭,交替,墨色不可僵死,既黑又通透,效果層次豐富,忌死墨團,注意重疊變化,畫面部位及點染面積大小變化,一般是接近初墨色勾線,逐部類推,黃賓鴻是近代山水用此法高手,稱之謂黑賓鴻,黑是相對白而言,宣紙效能是在溼色重,幹後談,比須根據畫面在重點處提醒,或補墨,要求墨色在畫面部部分黑於其它部位,國畫技法除墨色外,最好技法就是積墨法,重點是對藝朮形象如何處理,比如反覆強調某些物體特點,讓它在畫面產生黑的效果,而又讓觀著看到畫面是一個整體,又有豐富的墨色過渡,不要象木刻板畫克板,還能產生筆墨厚重淋漓效果,從而達到形,神兼備,讓一幅作品,烙上自己的東西,這才箅畫家,藝朮家,以上淺見,不當諒之。

  • 5 # 千千千里馬

    同時,讓墨在作品中發亮,提振作品的整體精神,墨色發亮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個是筆墨層次。

    不論的是黑白灰的對比的整體把控,還是一筆之中的墨色變化,都要有層次感。沒有層次感,也就沒有墨色亮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墨要乾淨利索。

    由於宣紙的滲化,用筆拖拖踏踏,就會把筆墨之中的層次渾濁在一起了,這樣,墨氣全無,就會沒有精神,顯得不夠亮了。

    注意乾溼畫法並用。

    有的朋友畫畫,不瞭解宣紙的效果怎麼出來,一味的加大水分,以為這樣畫出來的畫生動。其實,不是這樣的。

    用墨一定要把握好與水的關係。水分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水分少了就好,畫寫意畫,如何用水分,不同畫家有不同的技法,但是道理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乾溼要適度,不能都是水墨淋漓的,也不能都是乾枯的。乾溼參半,先濕後幹,或者先幹後濕,都可以,這樣畫出來的畫,墨色是很亮的。

    中國畫的亮度是一種美學追求,墨的濃淡都可以很亮。

    例如吳作人的金魚。你看尾巴的淡墨和頭部的濃墨都非常亮。

    吳作人先生用墨非常精緻。即使非常淡仍然非常亮。

    繪畫意技法的一個禁忌。

    如果在墨色上面有礦質顏色,而且又不是覆蓋墨色的,一定會影響墨色的亮度。

    克服辦法,一是不要亂設色。不要在不需要設色部位有色彩。二是如果有了這些浮色,最好在加一次墨,這樣就會恢復墨色的氣韻。

    最後我們略微提一下。過去的墨分“松煙”和“油煙”兩種。

    繪畫一般用“油煙”,因為這種墨很亮。而松煙相對灰一些,主要用於寫字。

    李可染和宋徽宗的用墨完全不同,一個濃黑,一個清淡,但是都很亮。這就是美學的用墨。

    現代墨汁也可以仿造油煙墨的效果。但是,墨色的亮度還是要符合以上一些技法和美學原則的。

  • 6 # 高培書畫琴

    我認為用墨的關鍵是要淨、活、潤方有層次,使墨顯得發亮。

    淨就是乾淨。筆要乾淨,水要乾淨。每一次開始畫畫,筆要用清水洗乾淨,筆洗的水也要換成新鮮的清水,硯臺的積墨宿墨也要洗乾淨,特別是毛筆,在每一次沾墨以後,一定要把墨用完用盡然後去蘸墨。在畫畫的整個過程當中,一般來說筆洗裡邊的水應該是乾淨的。

    活就是用筆要活。墨色有光,不僅僅是用墨的問題,關鍵在於用筆。清人沈宗騫說,“墨著縑素,籠統一片,是為死墨。濃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無彩,活墨有光,不得不亟為辨也。”用筆如果不靈動,不瀟灑,不講究,層次不分明的話,活的墨色就出不來,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而沒有光亮。

    還有就是潤。潤的關鍵是用水,在作畫的過程中每一次蘸墨前都需要先蘸清水,在整個的畫畫過程當中,也要經常用到清水。這樣的畫面才不會浮薄幹燥而顯得清潤亮麗。

  • 7 # 國畫雅集

    一國畫用墨用到黑得發亮,這個跟墨有關。古代主要是用墨塊來研磨成為墨水,這個墨黑的發亮,主要是因為它使用的是油煙墨。因為油煙墨裡面的含油量比較大,所以他經過反覆研磨以後,產生的焦墨,也就是說墨濃度比較高,密度比較大,寫出來的字就會產生髮亮發光的效果,關於用墨,不一定非要是濃墨焦墨,甚至發亮,像這種得發亮的墨一般會更適用於書法當中,在繪畫當中用墨是非常講究的,不會只追求一種效果。

    二關於國畫的用墨墨可以分五色。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幹、溼、枯;在繪畫的時候會用到一是淡墨,彈幕一般就是說水多墨少,這樣畫出來的東西要比較潤一些;二是濃墨,是墨多水少,大概就是墨佔八分水佔兩分寫出來的字是潤黑;第三是焦墨,一般都是反覆研磨磨到一種濃度較高的狀態,這個時候一般在繪畫的時候作為點眼睛、協調畫面、點苔點等;第四是宿墨,一般就是隔了夜的墨,這樣的墨,其實使用的時候對毛筆傷害比較大,但是它可以達到非常蒼茫枯潤的效果;第五潑墨,潑墨一般就是用溼墨潑在紙上而形成的一種痕跡,潑墨一般可以用來做山水,或者是摻色以後形成潑彩;第六是破墨,破墨一般是在畫未乾的時候,以濃墨或者是淡墨進行補筆,不不同的墨色進行相互的滲透,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第七是積墨,積墨一般就是由淡墨開始一層層疊加,但是明暗不同的墨色相互進行混雜,這樣就會產生層次分明,又只給畫面顯得比較厚重。

    三用磨的方式很多,關鍵是看如何搭配。對於墨色和用墨用到極致的人物黃賓虹算是其中一位,他的特點是善用宿墨,他在墨法上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同時他在積墨上面讓畫顯得很黑,但是不死又透,這個是他功力的一種展現,所以在用墨的時候還要注意用筆,筆和墨墨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有筆墨才能夠有變化,有墨筆才能夠顯現,繪畫的時候關鍵要見筆,不能夠畫一遍,畫兩遍越塗越黑,沒有留下痕跡,必須要保留這種筆痕,就這樣,經過反覆的練習,才能夠達到所追求的的筆墨趣味。

  • 8 # 方秉潮

    謝友友邀答:關於國畫用墨怎樣才能使墨髮亮?

    首先宣告,我已三十多年未摸過畫筆了,而且直到現今我也不太專注國畫,如何去畫?怎樣才能畫好?怎樣才能使墨髮亮等問題。

    僅管如此,我還是硬著頭皮不懂裝懂來糊弄幾句。

    記得我曾學書法畫時(時間好短,因為生計而放棄),老師畫國畫時,在作板上有許多墨碟,硯臺,筆洗,色碗等。在潑墨作畫時,會用畫筆醮上濃淡相當的墨,在鉤勒線條等會用小毫筆用淡墨描,成形後再用濃墨補,著色等我就不一一敘述了,就怎樣使墨黑亮,國畫畫面是由大部分水墨展示的,它是用明暗來突顯山水樹石,花草鳥蟲,有許多的底色就是紙的本色,為了使畫璋現層次立體感,實出主題和景物特寫,老師會用濃墨,硯臺裡磨濃的墨去重色,這樣就使的這些主要部位畫作墨色發亮。國畫的主要明暗面是和實景相反的,實景是山體樹木等的凸出部位淡色,凹進或深處暗,而畫卻是相反,凸出面用濃墨色,凹進的或深遠的是淡墨或灰白,紙本色。這樣的畫使人觀賞起來更有吸引力,振撼力,賞心閱目。

  • 9 # 畫大衛

    感謝幸福詩歌的誠邀!

    我都很久沒有畫國畫了!

    您的問題把我一下子帶回少年時代。

    我理解的國畫用墨顯得發亮,跟使用什麼墨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

    墨,我畫國畫時,基本都是用油煙墨塊在硯臺上自己研墨,我當時很少使用墨汁。我覺得墨汁的墨勾兌的膠水多,水份不好控制。自己研墨,更好把握水份和更直接的控制墨的深淺。

    但是,所有涉及與到底用什麼墨,與您的問題其實不大。

    真正影響墨亮與不亮的,是作畫時的作者的立意,用筆技巧,黑白布局,以及紙張和什麼材料的墨。我個人對於國畫,西畫和攝影的認識,都不看重你到底使用了什麼用料,顏色、墨、筆、高階或者普通相機、什麼牛逼鏡頭,等等涉及到物質的東西,我基本上是不看重的。過去的老相機、後來的傻瓜相機、甚至是自己做的定焦鏡頭的土相機,攝影師的拍攝角度和立意優秀,照樣能出好作品。你讓一個沒什麼品味的人,拿最高階的相機,也未必能得到優秀照片。

    所以說,墨亮與不亮,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材料,而是功底深厚。即,如何構想,如何佈局,如何用筆,如何對比。我個人覺得,學會運用對比非常關鍵。亮與不亮,是靠對比得來的。都明亮了就不存在明亮,那是刺眼,引起心理的不舒服。有適當的昏暗與中間色,有區域性混沌與模糊,有小面積的雜亂,有這一切做對襯,才能夠顯出你想要的明亮。明亮是對比出來的產物。

    你就是用什麼雜牌墨汁,半塊兒破墨研出來的墨,這都無所謂!只要你有創意的構想與黑白布局,有焦濃重淡清的墨色,有濃淡乾溼枯的把控,肯定有你需要的亮墨!

    我過去的那些有錢的同事,熱衷打網球,球拍、鞋、服裝、護具、帽子都是國際著名品牌。但就是技術不敢恭維!我不希望畫國畫也跟那些打網球的發燒友,該講究的不講究,不該講究的特別講究。

    我說的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 10 # 枕川攬雲

    首先畫畫的用筆儘量中鋒用筆,儘量少塗,擦,抹。點染可以。這樣層層積累(積墨法)不至於發灰,發混濁。(附本人作品)再者,用墨少用宿墨,就是用過剩下的隔夜墨,當然可以用,但最後需要用新鮮墨提一下,重點處點染提神。(小六尺)再者用的墨分種類。兩大類。油煙類(油煙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豬油為原料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的品種有:雲頭豔墨汁、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大單童和雙童墨汁、油煙墨汁等。 松煙類(松煙是松樹油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的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 油煙墨汁有一定光澤,色相偏暖,色階豐富且有光澤,可濃可淡,多用來勾線、渲染,是書畫家們用的佳品,松煙墨汁烏黑無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於渲染頭髮、鬚眉,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它的配方比例按照季節氣候進行調整,以適合四季的氣候變換。儘量選用油煙類。(小六尺)當然,還有墨塊,自己研磨。既然你要準備畫畫,就要捨得投入,用紙不要太次,三五塊錢一張(四尺)的宣紙根本就是練習用紙。買墨時不要圖便宜,現在很多小店賣的假墨比如一得閣,很多造假,畫出來,發汙濁,不黑,不亮。(八尺1.2/2.4米)還是要多畫,熟練了自然有體會,也就明白了很多用墨技巧(停0.98/2.40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特朗普從代理人的身後站到臺前直接參戰,普京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