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白讀財經
-
2 # 首席投資官
首先資管新規的規範物件是“資管產品”,而私募被明確提出來屬於其他法規另行規定的產品,這表示私募受特別法規制,資管新規起補充作用。
再次是結構化規定,基本沿襲新八條底線內容,因為結構化和負債比均與從前一致,此次大意為重申。
最後是過渡期安排,過渡期明顯拉長了18個月,從這個結果足見監管層改革力度之大。
-
3 # 投資界
4月27日晚,華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正式對外發布,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資管新規”。
訊息一出,金融圈一夜無眠。不少人認為,資管新規對兩類機構產品衝擊最大,一個是銀行理財,另一個則是私募基金。
一位華南PE大佬直言,由於私募基金在募資端與各類資管產品有著密切關係,因此資管新規將對VC/PE機構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在今年“募資難”全面爆發的背景下,這一紙新規恐令VC/PE機構募資面臨更加艱難的窘境。
-
4 # 7分鐘理財
4月27日,央行正式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正式稿),我們對此解讀如下:
打破剛兌大方向不變。正式稿較徵求意見稿主要變化:過渡期截止日延長一年半至2020年底,且過渡期內允許續發老產品對接存量資產;允許有條件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放寬了部分型別私募產品的分級設計;明確了私募基金適用專門法律法規;更清晰界定了非標等。而以上正是市場爭議最大的幾點,顯示監管考慮了市場訴求,意在維穩市場,但打破剛兌、淨值管理、消除巢狀等核心原則未改,意味者打破剛兌的大方向未變。
變化一:過渡期延長,降低處置風險。過渡期尚存32個月,而存量非標資產剩餘期限平均為2-3年,過渡期內允許發行老產品對接,意味著多數資產會在過渡期內自然到期,沒有必要處置存量資產。
變化二:攤餘成本法仍可行。正式稿將“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改為“淨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事實上,攤餘成本法亦符合會計準則。非標和持有到期的信用債等資產將可繼續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這一安排一是由於非標缺乏活躍交易價格,用基於市價的估值來計價難度較大,二是有利於降低存量產品估值波動,穩定負債端。正式稿參考了貨幣基金“攤餘成本法估值+影子價格法監控”的監管模式,偏離度設定為5%。成本法僅限於封閉式產品,意味著開放式類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將不能採用,而貨幣基金如何處理尚待確認。
變化三:分級產品設計要求放寬。正式稿放寬了投資於單一標的、投資標準化資產超過50%的私募產品不能採用分級設計的規定,這一方面是考慮到新規已經對分級產品的槓桿比例進行了統一限制,(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另一方面也有防範風險的考慮,銀行理財或仍可投資以債券、股票等為底層資產的優先順序份額,因強行結束分級產品而衝擊資本市場的隱憂緩解。刪除了銀行公募產品須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的規定,意味著銀行理財或可投資股票類資產,但具體如何參與仍需要關注銀保監會後續釋出的銀行理財新規。
-
5 # 簡七讀財
新發布的資管新規有哪些亮點?“資管新規”在去年11月就和大家見過面,當時還在“徵求意見”,4月27日正式釋出。
先來聊聊這份資管新規1 . 涉及的範圍有多大?
你熟悉的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券商理財,還有高淨值朋友接觸的信託、私募基金等等這些產品,都受新規約束。
2 . 新規前後會有什麼不同?
總的來說:新規後,資管機構正在從“包辦的大家長”,轉變為“專業的第三方服務者”。
什麼意思呢?
過去很多銀行在“自產、自銷、自保”理財產品。為了維護聲譽,即便有產品違約,也不得不自己去填補窟窿。
但這樣的方式會不斷積累風險,一旦集中爆發,可能銀行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也自身難保。顯然,“兜底保本”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
新規後,資管業務需要從銀行等機構分離出來,單獨設立資管公司;暫不具備條件的也要單獨建立資產管理部門。
不保本、不兜底、要走專業的投資機構路線,這是未來資管行業的大勢所趨。
當然,不符合新規的產品不是立刻就要下架。新規實行“新老劃斷”的方法:新產品都要合規,老產品有個過渡期,到2020年底要全部合規。
遊戲規則變了,對我們來說挑產品的邏輯也會發生改變。清楚了這些,再來看我整理的這3點變化,就更容易理解啦。
資產新規中,3個與你有關的重點1 . 打破剛性兌付,風險需要咱們投資者自行承擔
剛性兌付,意思是理財產品到期後必須實現兌付,如果出現問題發行機構也會兜底處理。
不僅是銀行理財,過去很多資管產品都有這樣“兜底”的潛規則。
比如在2012年,中誠信託有30億的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危機。但在到期前,最終還是有機構進行兜底,投資人本金安全保住了。
但以後這種“兜底”的兌付方式,都會被禁止。
雖然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沒有了“剛兌”的保護,需要自己來面對風險;但長期來看,為了避免踩到雷影響聲譽,未來銀行、基金公司等資管機構必須高度重視投資調研的能力。
也許未來會出現實力更強的專業資管公司,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訊息。‘
2 . 以淨值形式展示損益,更真實
過去,你買銀行理財,一般會告訴你預期收益是多少;但中間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我們幾乎不知情,一般是等到期結束才能看到。
*某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截圖
現在,新規要求按產品淨值或真實收益來展示,就像你投資的公募基金一樣:
可能初始淨值為1,3個月後漲到了1.1,說明你賺了10%;如果降到了0.9,說明你虧了10%。
*某基金收益走勢截圖
以淨值形式來展示,是賺是虧你都能直觀看到,更真實。
3 . 短期理財產品的數量可能會變少
過去,有些資產機構作為“大家長”,不僅藏住了風險,也可能藏住了專案的投資期限。
比如,對於期限較長的專案,有些機構會以長拆短:
企業借款2年,但機構可以拆成1年期、6個月、3個月,甚至更短期限的專案賣給我們。
這樣1個長期專案,可以發行很多次的短期理財,專業的說法叫“期限錯配”,但這背後隱藏的風險你也可想而知。
新規後,這種方式就行不通了,要“實事求是”,債券到期日不能晚於專案完結的時間。(如果投資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券則不受影響:比如開放交易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等)
所以,受新規約束,未來理財產品的數量和收益,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新規後如何理財?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看完新規,很多小夥伴也在問:“以後想做低風險的投資只能買銀行存款了嗎?”
其實,你也不用太擔心。目前新規是綱領性的指引,更多與你投資有關的細節,還有待再確認公佈。
從目前來看:貨幣基金、結構性銀行存款、以及銀行大額存單,在“取消保本”的時代下,可能會更受低風險偏好的朋友們關注。
未來,我也會專門介紹下這方面的投資品,和你分享。
其實,無論遊戲規則怎麼變。只要你掌握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投資思路,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
1 . 優選實力更強的資管機構
在未來“不保本”的時代,一個優秀的資管機構,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和財富安全感。所以,公司的投研能力,是我們挑選產品時,重點關注的要素之一。
比如,你可以重點關注公司的管理規模、過往業績、有無“踩雷汙點”等等基本資訊。
2 . 注意看產品說明書
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有非常多和投資有關的具體資訊;不同產品說明書大體類似,看懂一個,就能一通百通。
你不妨找到自己正在投資的產品,下載說明書重點來看看這樣幾項:
-發行機構是誰?
-背後的投資方向是什麼?
-產品的風險等級如何?
-有哪些交易費用?
等等。
通常來說,像貨幣基金、短期理財,仍然是較低風險的投資品;主要投資股票類的權益類產品,仍然風險較高;這些底層資產的風險判斷,並不會因為新規而發生改變。
3 . 注意分散投資
如果你擔心專案會出現風險,不妨把資金拆成幾份,分別投資到不同的產品中去。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一個“百試不爽”的分散風險的好方法。
-
6 # 小白讀財經
4月27日下午,央行等四部委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文稱資管新規),預示著市場關注度極高的,涉及100萬億資金的大資管時代正式到來!
統一資管的意思是金融監管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過渡。從頂層上看,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也就為了順應這個時代的到來而準備的,原來是證監會管證券,保監會管保險,銀監會管銀行。資產新規的推出則是從業務層面上規範金融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兩者相輔相成。
金融機構主要包含銀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信託公司。根據央行負責人此前提供的資料,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內、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分別為5.9萬億元、23.1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7.5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的規模分別為9.2萬億元、10.2萬億元、17.6萬億元、16.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為1.7萬億元。也就是大資管的資金涉及上百萬億之多。
相比去年的徵求意見稿,這份正式稿最大的變化是在過渡期方面,原來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在意見釋出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完成整改,而現在延長到2020年底。主要原因是:
1、資產新規對金融業、金融市場影響太大,時間太短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盪。
2、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去年更加複雜,比如中國貿易爭端、國內股市下行等,如今過渡期延長,對股市來說應該構成利好。
我們先來解讀下這份檔案:
一、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應當為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並明確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
封閉式資管產品意思是單個或多個客戶把錢交給你(金融機構)打理,然後你投資到某個資產,你和客戶約定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客戶不能提現。現在新規要求“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如果你是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你需要明確什麼時候退出,而且退出的時間不能晚於你和客戶約定的期限,這主要是為了規避期限錯配。
二、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由託管機構進行核算並定期提供報告,由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確認,被審計金融機構應當披露審計結果並同時報送金融管理部門。
實行淨值化管理可能會壓縮金融機構的賺錢業務,什麼是淨值化管理?即金融機構不能承諾給客戶的到期收益,根據市場表現來定,比如客戶購買時的淨值是1,到期後淨值是1.3,那麼收益就是0.3,反之到期後淨值是0.8,則虧損為0.2。
而在原來未實行淨值化管理之前,金融機構可能給客戶的收益是4%,而他投資的收益是5%,那麼機構得到的收入是差價還有管理費,實行淨值化差價收入已經不存在,只有管理費,這對機構來說是利空。
下面是之前(徵求意見稿)的解讀,由於意見稿和正式稿基本一致,主要內容依然有效:
1、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點評:這就是常說的打破剛性兌付,此前我已經介紹過了,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現在重複說一次: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和非保本,所謂保本即你去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確保你本金不受損失,然而現實情況下,銀行為了招攬客戶,即使是非保本也會存在隱形擔保,打破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非保本的理財作擔保,客戶風險自擔。
現在檔案明確“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也就是未來你在銀行或者其他機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虧錢就是虧錢,銀行不會為你墊付了。
2、單隻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者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淨資產的10%,全部開放式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點評:這一點對股市債市影響就比較大,意味著信託、證券、基金等機構投資債券和股市比例會受到限制,比如你投資某隻股票的市值不能超過你這個產品淨資產的10%,影響就不小。
3、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提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準備。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產品餘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點評:原來信託、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都有計提風險資本準備要求,但是標準不一,10%或15%不等,這容易引發監管套利。
比如A機構是10%計提,B機構是15%,B為了降低計提要求,在A那借了個空殼,享受10%計提,但實際上管理人還是B,這就是監管套利。
4、分級私募產品應當根據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優先順序份額/劣後級份額,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順序份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小白自認為是炒股能手,看好未來股市行情,但手頭只有100萬,小白覺得錢太少,於是向信託公司XX借錢,XX給小白設定單一資金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給小白借了200萬資金,即小白炒股的總資金量達到300萬。由於200萬是借來的,槓桿為2:1。
信託公司XX會把300萬資金打包成劣後級和優先順序,XX是優先順序,無論未來小白炒股是賺錢還是虧錢,每年必須給XX8%的利息,小白是劣後級,如果股市給力,300萬入市獲得的收益扣除支付給XX8%的利息後都歸自己,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在未扣除給XX的利息之前小白在股市虧損的錢為300萬×20%=60萬。
可見小白在加槓桿(向XX借錢)過程中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時也可能放大風險,所以未來如果降低融資槓桿率,那麼XX借給小白的錢只有100萬,即槓桿為1:1。
回到上面的檔案,假如小白自有資金仍然是100萬,投資下面品種:
1、固定收益類不得超過3:1:一般指債券,即小白能借300萬;
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不得超過2:1:小白能借200萬;
3、權益類產品不得超過1:1:一般指股票,小白能借100萬。
4、【消除多層巢狀和通道】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點評:這一點殺傷力就大了,什麼是通道業務?比如一般銀行是不能投資股票的,但是基金可以投啊!銀行可以借基金這個殼投資股票,實際操盤是銀行,而基金就起到通道作用,這實際上就是監管套利。
《錢去哪了:大資產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制》一文中資料顯示,2016年通道業務中運用的資金是12.39萬億,投資的方向主要包括:
證券投資1.96萬億,信託貸款1.48萬億,資產收益權1.77萬億,票據1.56萬億,同業存款0.58萬億,股權質押融資0.47萬億、債券逆回購0.07萬億,其他2.77萬億。
可以看出,這當中佔比最大的是證券投資1.96萬億,主要包括債券和股票,如果未來券商資管行業持續去通道化,那麼對債市和股市行情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大,不過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利空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
-
7 # 首席投資官
首先資管新規的規範物件是“資管產品”,而私募被明確提出來屬於其他法規另行規定的產品,這表示私募受特別法規制,資管新規起補充作用。
再次是結構化規定,基本沿襲新八條底線內容,因為結構化和負債比均與從前一致,此次大意為重申。
最後是過渡期安排,過渡期明顯拉長了18個月,從這個結果足見監管層改革力度之大。
-
8 # 投資界
4月27日晚,華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正式對外發布,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資管新規”。
訊息一出,金融圈一夜無眠。不少人認為,資管新規對兩類機構產品衝擊最大,一個是銀行理財,另一個則是私募基金。
一位華南PE大佬直言,由於私募基金在募資端與各類資管產品有著密切關係,因此資管新規將對VC/PE機構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在今年“募資難”全面爆發的背景下,這一紙新規恐令VC/PE機構募資面臨更加艱難的窘境。
-
9 # 7分鐘理財
4月27日,央行正式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正式稿),我們對此解讀如下:
打破剛兌大方向不變。正式稿較徵求意見稿主要變化:過渡期截止日延長一年半至2020年底,且過渡期內允許續發老產品對接存量資產;允許有條件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放寬了部分型別私募產品的分級設計;明確了私募基金適用專門法律法規;更清晰界定了非標等。而以上正是市場爭議最大的幾點,顯示監管考慮了市場訴求,意在維穩市場,但打破剛兌、淨值管理、消除巢狀等核心原則未改,意味者打破剛兌的大方向未變。
變化一:過渡期延長,降低處置風險。過渡期尚存32個月,而存量非標資產剩餘期限平均為2-3年,過渡期內允許發行老產品對接,意味著多數資產會在過渡期內自然到期,沒有必要處置存量資產。
變化二:攤餘成本法仍可行。正式稿將“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改為“淨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事實上,攤餘成本法亦符合會計準則。非標和持有到期的信用債等資產將可繼續採用攤餘成本法計價,這一安排一是由於非標缺乏活躍交易價格,用基於市價的估值來計價難度較大,二是有利於降低存量產品估值波動,穩定負債端。正式稿參考了貨幣基金“攤餘成本法估值+影子價格法監控”的監管模式,偏離度設定為5%。成本法僅限於封閉式產品,意味著開放式類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將不能採用,而貨幣基金如何處理尚待確認。
變化三:分級產品設計要求放寬。正式稿放寬了投資於單一標的、投資標準化資產超過50%的私募產品不能採用分級設計的規定,這一方面是考慮到新規已經對分級產品的槓桿比例進行了統一限制,(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另一方面也有防範風險的考慮,銀行理財或仍可投資以債券、股票等為底層資產的優先順序份額,因強行結束分級產品而衝擊資本市場的隱憂緩解。刪除了銀行公募產品須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的規定,意味著銀行理財或可投資股票類資產,但具體如何參與仍需要關注銀保監會後續釋出的銀行理財新規。
-
10 # 簡七讀財
新發布的資管新規有哪些亮點?“資管新規”在去年11月就和大家見過面,當時還在“徵求意見”,4月27日正式釋出。
先來聊聊這份資管新規1 . 涉及的範圍有多大?
你熟悉的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券商理財,還有高淨值朋友接觸的信託、私募基金等等這些產品,都受新規約束。
2 . 新規前後會有什麼不同?
總的來說:新規後,資管機構正在從“包辦的大家長”,轉變為“專業的第三方服務者”。
什麼意思呢?
過去很多銀行在“自產、自銷、自保”理財產品。為了維護聲譽,即便有產品違約,也不得不自己去填補窟窿。
但這樣的方式會不斷積累風險,一旦集中爆發,可能銀行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也自身難保。顯然,“兜底保本”是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的。
新規後,資管業務需要從銀行等機構分離出來,單獨設立資管公司;暫不具備條件的也要單獨建立資產管理部門。
不保本、不兜底、要走專業的投資機構路線,這是未來資管行業的大勢所趨。
當然,不符合新規的產品不是立刻就要下架。新規實行“新老劃斷”的方法:新產品都要合規,老產品有個過渡期,到2020年底要全部合規。
遊戲規則變了,對我們來說挑產品的邏輯也會發生改變。清楚了這些,再來看我整理的這3點變化,就更容易理解啦。
資產新規中,3個與你有關的重點1 . 打破剛性兌付,風險需要咱們投資者自行承擔
剛性兌付,意思是理財產品到期後必須實現兌付,如果出現問題發行機構也會兜底處理。
不僅是銀行理財,過去很多資管產品都有這樣“兜底”的潛規則。
比如在2012年,中誠信託有30億的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危機。但在到期前,最終還是有機構進行兜底,投資人本金安全保住了。
但以後這種“兜底”的兌付方式,都會被禁止。
雖然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沒有了“剛兌”的保護,需要自己來面對風險;但長期來看,為了避免踩到雷影響聲譽,未來銀行、基金公司等資管機構必須高度重視投資調研的能力。
也許未來會出現實力更強的專業資管公司,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訊息。‘
2 . 以淨值形式展示損益,更真實
過去,你買銀行理財,一般會告訴你預期收益是多少;但中間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我們幾乎不知情,一般是等到期結束才能看到。
*某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截圖
現在,新規要求按產品淨值或真實收益來展示,就像你投資的公募基金一樣:
可能初始淨值為1,3個月後漲到了1.1,說明你賺了10%;如果降到了0.9,說明你虧了10%。
*某基金收益走勢截圖
以淨值形式來展示,是賺是虧你都能直觀看到,更真實。
3 . 短期理財產品的數量可能會變少
過去,有些資產機構作為“大家長”,不僅藏住了風險,也可能藏住了專案的投資期限。
比如,對於期限較長的專案,有些機構會以長拆短:
企業借款2年,但機構可以拆成1年期、6個月、3個月,甚至更短期限的專案賣給我們。
這樣1個長期專案,可以發行很多次的短期理財,專業的說法叫“期限錯配”,但這背後隱藏的風險你也可想而知。
新規後,這種方式就行不通了,要“實事求是”,債券到期日不能晚於專案完結的時間。(如果投資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標準化債券則不受影響:比如開放交易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等)
所以,受新規約束,未來理財產品的數量和收益,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新規後如何理財?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看完新規,很多小夥伴也在問:“以後想做低風險的投資只能買銀行存款了嗎?”
其實,你也不用太擔心。目前新規是綱領性的指引,更多與你投資有關的細節,還有待再確認公佈。
從目前來看:貨幣基金、結構性銀行存款、以及銀行大額存單,在“取消保本”的時代下,可能會更受低風險偏好的朋友們關注。
未來,我也會專門介紹下這方面的投資品,和你分享。
其實,無論遊戲規則怎麼變。只要你掌握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投資思路,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送你3個投資小貼士:
1 . 優選實力更強的資管機構
在未來“不保本”的時代,一個優秀的資管機構,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和財富安全感。所以,公司的投研能力,是我們挑選產品時,重點關注的要素之一。
比如,你可以重點關注公司的管理規模、過往業績、有無“踩雷汙點”等等基本資訊。
2 . 注意看產品說明書
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有非常多和投資有關的具體資訊;不同產品說明書大體類似,看懂一個,就能一通百通。
你不妨找到自己正在投資的產品,下載說明書重點來看看這樣幾項:
-發行機構是誰?
-背後的投資方向是什麼?
-產品的風險等級如何?
-有哪些交易費用?
等等。
通常來說,像貨幣基金、短期理財,仍然是較低風險的投資品;主要投資股票類的權益類產品,仍然風險較高;這些底層資產的風險判斷,並不會因為新規而發生改變。
3 . 注意分散投資
如果你擔心專案會出現風險,不妨把資金拆成幾份,分別投資到不同的產品中去。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一個“百試不爽”的分散風險的好方法。
回覆列表
4月27日下午,央行等四部委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文稱資管新規),預示著市場關注度極高的,涉及100萬億資金的大資管時代正式到來!
統一資管的意思是金融監管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過渡。從頂層上看,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也就為了順應這個時代的到來而準備的,原來是證監會管證券,保監會管保險,銀監會管銀行。資產新規的推出則是從業務層面上規範金融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兩者相輔相成。
金融機構主要包含銀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信託公司。根據央行負責人此前提供的資料,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內、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分別為5.9萬億元、23.1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7.5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的規模分別為9.2萬億元、10.2萬億元、17.6萬億元、16.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為1.7萬億元。也就是大資管的資金涉及上百萬億之多。
相比去年的徵求意見稿,這份正式稿最大的變化是在過渡期方面,原來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在意見釋出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完成整改,而現在延長到2020年底。主要原因是:
1、資產新規對金融業、金融市場影響太大,時間太短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盪。
2、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去年更加複雜,比如中國貿易爭端、國內股市下行等,如今過渡期延長,對股市來說應該構成利好。
我們先來解讀下這份檔案:
一、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應當為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並明確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
封閉式資管產品意思是單個或多個客戶把錢交給你(金融機構)打理,然後你投資到某個資產,你和客戶約定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客戶不能提現。現在新規要求“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如果你是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你需要明確什麼時候退出,而且退出的時間不能晚於你和客戶約定的期限,這主要是為了規避期限錯配。
二、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由託管機構進行核算並定期提供報告,由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確認,被審計金融機構應當披露審計結果並同時報送金融管理部門。
實行淨值化管理可能會壓縮金融機構的賺錢業務,什麼是淨值化管理?即金融機構不能承諾給客戶的到期收益,根據市場表現來定,比如客戶購買時的淨值是1,到期後淨值是1.3,那麼收益就是0.3,反之到期後淨值是0.8,則虧損為0.2。
而在原來未實行淨值化管理之前,金融機構可能給客戶的收益是4%,而他投資的收益是5%,那麼機構得到的收入是差價還有管理費,實行淨值化差價收入已經不存在,只有管理費,這對機構來說是利空。
下面是之前(徵求意見稿)的解讀,由於意見稿和正式稿基本一致,主要內容依然有效:
1、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點評:這就是常說的打破剛性兌付,此前我已經介紹過了,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現在重複說一次: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和非保本,所謂保本即你去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確保你本金不受損失,然而現實情況下,銀行為了招攬客戶,即使是非保本也會存在隱形擔保,打破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非保本的理財作擔保,客戶風險自擔。
現在檔案明確“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也就是未來你在銀行或者其他機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虧錢就是虧錢,銀行不會為你墊付了。
2、單隻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者單隻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淨資產的10%,全部開放式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點評:這一點對股市債市影響就比較大,意味著信託、證券、基金等機構投資債券和股市比例會受到限制,比如你投資某隻股票的市值不能超過你這個產品淨資產的10%,影響就不小。
3、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提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準備。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產品餘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點評:原來信託、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都有計提風險資本準備要求,但是標準不一,10%或15%不等,這容易引發監管套利。
比如A機構是10%計提,B機構是15%,B為了降低計提要求,在A那借了個空殼,享受10%計提,但實際上管理人還是B,這就是監管套利。
4、分級私募產品應當根據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優先順序份額/劣後級份額,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順序份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小白自認為是炒股能手,看好未來股市行情,但手頭只有100萬,小白覺得錢太少,於是向信託公司XX借錢,XX給小白設定單一資金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給小白借了200萬資金,即小白炒股的總資金量達到300萬。由於200萬是借來的,槓桿為2:1。
信託公司XX會把300萬資金打包成劣後級和優先順序,XX是優先順序,無論未來小白炒股是賺錢還是虧錢,每年必須給XX8%的利息,小白是劣後級,如果股市給力,300萬入市獲得的收益扣除支付給XX8%的利息後都歸自己,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在未扣除給XX的利息之前小白在股市虧損的錢為300萬×20%=60萬。
可見小白在加槓桿(向XX借錢)過程中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時也可能放大風險,所以未來如果降低融資槓桿率,那麼XX借給小白的錢只有100萬,即槓桿為1:1。
回到上面的檔案,假如小白自有資金仍然是100萬,投資下面品種:
1、固定收益類不得超過3:1:一般指債券,即小白能借300萬;
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不得超過2:1:小白能借200萬;
3、權益類產品不得超過1:1:一般指股票,小白能借100萬。
4、【消除多層巢狀和通道】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點評:這一點殺傷力就大了,什麼是通道業務?比如一般銀行是不能投資股票的,但是基金可以投啊!銀行可以借基金這個殼投資股票,實際操盤是銀行,而基金就起到通道作用,這實際上就是監管套利。
《錢去哪了:大資產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制》一文中資料顯示,2016年通道業務中運用的資金是12.39萬億,投資的方向主要包括:
證券投資1.96萬億,信託貸款1.48萬億,資產收益權1.77萬億,票據1.56萬億,同業存款0.58萬億,股權質押融資0.47萬億、債券逆回購0.07萬億,其他2.77萬億。
可以看出,這當中佔比最大的是證券投資1.96萬億,主要包括債券和股票,如果未來券商資管行業持續去通道化,那麼對債市和股市行情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大,不過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利空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