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神坑

    應該是擋住了幾萬人,沒有十幾萬那麼多!

    開聊前,我們照例先來看下郝詔大神的靚照!

    看了上圖,是不是覺得此英雄看著就很厲害。那我們就開始分析為什麼他僅僅帶著千把人就可以把諸葛亮的幾萬大軍阻攔在陳倉二十幾天!

    一.郝詔其人

    據史料記載其身長九尺(按現在看有2.17米),猿臂善射,深有謀略。要知道,在古代,2米多的大漢那真是極其少見了,一般在人群裡基本算是鶴立雞群,更何況他還是文武雙全的,陳倉之戰之前,郝詔就已經在河西鎮守了十幾年,期間平定多次叛亂,可以說戰爭經驗十分豐富,絕不是沒有經驗的戰爭新手,而是一名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的將領!另外,其統帥的千餘名兵丁,也是跟隨其參加多次戰爭的老兵,可以說都是驍勇善戰的百戰精兵,對他也是忠心耿耿。可以說,參與守城的人員,可以說是上下一心,兵強馬壯!

    二.陳倉城情況

    其實,此處指的是陳倉下城,還有個上城下次有機會再介紹。據清代《寶雞縣誌》記載,陳倉下城“後倚原麓,前橫高岸,據勢建築,可容兵馬數千,誠異境也”。其實,就是說,此城地形十分險要,是突出的一塊高地,有大河和險峻的地勢,實際是西、東、南三面都是陡峭的臺壁,加上城牆足有五、六丈高,易守難攻。另外,在諸葛亮兵臨城下之前,陳倉城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準備,各類物資並不匱乏,再加上地利,最終將蜀國兵將阻攔了足足二十多天,直到援兵的到來。期間,郝詔還發明瞭火箭,射毀了蜀國製造的雲梯,井欄車等攻城利器,開創了中國戰爭史上首次使用火箭的記錄!

    但據史料記載,陳倉之戰過了沒多久,郝詔就重病而逝,算是天妒英才吧!

    喜歡作者的話,記得點下關注哦!

  • 2 # 一貳一橙

    依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就因為受制於陳倉關口,十幾萬大軍居然攻不下僅僅數千人防守的陳倉,最後因為糧盡退兵。

    在第二次北伐中,除了軍隊數目之外,我認為其他細節應該和正史差不了多少。在諸葛亮發動第二次北伐之前,因為在半年多前的第一次北伐中損耗過大,所以諸葛亮所能調動的兵力其實不多,滿打滿算兩三萬左右。諸葛亮發動第二次北伐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當年八月,曹魏大將軍曹休被陸遜大敗於石亭,曹魏方面調集部隊東下以防不測,而導致了關中地區防備空虛,諸葛亮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再加上吸取了第一次北伐的教訓,諸葛亮決定從“川陝咽喉”的大散關出兵,仿效高祖劉邦“暗度陳倉”之計。諸葛亮想法不錯,卻偏偏算漏了一個曹真,早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魏方的曹真就已經預料到諸葛亮肯定會有下次進攻,並且必經過陳倉,於是安排了郝昭和王生駐一千兵士防守,修築陳倉城。諸葛亮一出大散關就聽到陳倉早就嚴陣以待的訊息,知道自己已經喪失了先機。接下來就是長達二十多天的攻守之爭了,雙方使用的攻城器械和守城方法在三國演義中或許只有官渡之戰可以與之媲美。陳倉身處高山包圍之勢,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諸葛亮唯一可以憑藉就是他的軍隊數量,但第一次北伐的消耗以及蜀漢人口的侷限性又限制了這一優勢。在雙方相持了二十多天後,曹真部下費耀率援軍前來,後面還有張郃的大軍也即將趕到,諸葛亮只能以軍糧不足為藉口極速退兵了。不過蜀漢也不是毫無收穫,除了知道陳倉一路已不可行之外,魏延還擊殺了來追擊的魏將王雙,算是挽回了一點面子。

  • 3 # 看遍山川

    陳倉,古稱西虢,唐肅宗時因陳倉山有所謂“石雞啼鳴”祥瑞,改稱寶雞。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北伐也在陳倉留下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郝昭不死,陳倉難下”。

    諸葛亮進攻陳倉的戰役發生在其第二次北伐時,史載蜀軍圍攻陳倉,最後糧盡而還,諸葛亮並沒有攻下陳倉,並且《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關於這場戰役只有寥寥數語,強調糧草告盡,大軍只能退還。按照《資治通鑑》稍許詳細的記載,當時曹魏方面曹真派郝昭駐守在此,蜀軍攻而不破。

    諸葛亮曾經兩次派郝昭的同鄉靳祥在城下勸降,郝昭都表示自己深受國恩,當以死相報,第二次再勸時郝昭誓死不渝,命人開弓放箭。諸葛亮看到勸降沒有希望,自己擁兵幾萬(史書裡只說有數萬,小說裡30萬是誇張),而郝昭孤城一座,兵不過千餘,魏國一時半會也遠水救不了近火,就下令強攻。

    哪知道遇到郝昭的頑強抵抗,蜀軍先後用雲梯,衝車登城,郝昭用火箭燒燬雲梯,用石磨折斷衝車,蜀軍填平城壕,郝昭內築重牆,諸葛亮又挖掘地道,郝昭又穿地掘壕阻斷了蜀軍的通道。兩國軍隊在陳倉展開了攻防大戰,攻方用盡了能採用的攻城技術,守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對應使用了各種防禦方法(雙方工程兵部隊厲害)。

    就這樣蜀軍晝夜攻城二十多天,興師動眾也沒有把陳倉攻下來。後來曹真派費耀和張郃救援,諸葛亮糧草不濟只能暫時回軍。

    這此戰役可能是因為諸葛亮吃了敗仗,似乎知道的人不多,但值得後人稱讚的是守衛陳倉的魏將郝昭及其將士們,他們僅僅憑一千多人,沒有被蜀軍數萬進攻部隊嚇到,抱定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孤立無援之下,眾志成城想盡一切辦法做出了卓絕的抵抗。堅守二十餘日,直到援軍到來,使諸葛亮在陳倉慘遭敗績,郝昭表現出的忠誠氣魄和膽略值得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而《三國演義》裡,作者依據諸葛亮二次北伐進攻陳倉的事實,虛構了戰役結果,奇襲陳倉得手,郝昭病危驚死,這些情節設計完全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史實是相悖的。郝昭保住了陳倉,事後魏明帝對其嘉獎,賜侯封爵,郝昭還到洛陽受到明帝的慰問,並委以重任,他沒有死在陳倉之戰。

    “郝昭不死,陳倉難下”事實是郝昭以千餘人馬抵禦住了諸葛亮二十多天數萬人進攻,所以應該是“郝昭沒死,陳倉未下”才對。

  • 4 # 君山話史

    打仗真的不是諸葛亮的強項。

    諸葛亮不是完人。他不是好的統帥,他有戰略眼光,在大的方面上是看得比較清晰的,比如“隆中對”時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張,確非常人所有。但指揮作戰是另一回事,他只指揮過南征之戰,對付的不過是烏合之眾,不足為道。要對付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國將士,非他能力所能及。

    如果說第一次北伐的失利,他把罪責歸之於馬謖及其他前線將領,那麼第二次北伐的失利,他就沒法指責別人了。

    這次北伐,比第一次北伐還丟人。

    首先說說主攻方向。

    第一次北伐,無論是出祁山的主攻或是在斜谷道的佯攻,均遭失利。那麼這次要從哪條路線出擊呢?魏延當然又丟擲走子午道的主張,諸葛亮想都不想就拒絕了。這位蜀國丞相把目光對準一個地方:陳倉。

    大家都知道,楚漢戰爭時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當年韓信就是以這裡為突破口,進軍關中。陳倉道是關中通往漢中的一條古道,陳倉在斜口道(褒斜道)北口郿縣以西,是一處軍事要塞。

    然而,對於諸葛亮的進攻,魏國方面是有所準備的。

    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都督關右的曹真就作出判斷:諸葛亮一定會吸取祁山失出利的經驗教訓,再度出兵肯定不會迂迴到祁山。那麼,蜀軍的主攻方向會是哪呢?曹真認為,最可能的方向是從陳倉突破。基於這個判斷,他派將軍郝昭率領一千多人駐紮在陳倉,大力修繕城池。

    果然不出曹真所料。僅僅十個月後,即明帝太和二年十二月(公元228年,蜀建興六年),諸葛亮親率北伐軍數萬人,殺到陳倉城下。

    陳倉一直是個戰略要地,其城池向以堅固著稱,這點諸葛亮也是知道的。然而,當諸葛亮到了陳倉時,陳倉的城防幾乎全部重新加固、擴進,較之從前,更是固若金湯。諸葛亮忙派人打聽鎮守陳倉的大將是何許人,當他得知是郝昭時,臉上不禁現出驚諤之表情。為什麼呢?他知道郝昭在關西素有威名,他坐鎮陳倉,陳倉不容易得手!

    為什麼諸葛亮一聽到郝昭的大名,就面露驚諤呢?

    郝昭是魏國鎮守西陲的一員將軍,曾多年駐紮金城,那裡是漢人與羌人、胡人混居的地方,非常難管理。公元220年,曹操病逝,關西大亂,麴演等人相續造反,三種胡也聞風而動。在這種特殊情況下,郝昭與護羌校尉蘇則當機立斷,在沒有朝廷命令下,果斷出兵,迅速平定四郡叛亂。此役令他威名遠揚,他駐守河西前後十幾年,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族,都十分敬畏他。

    不過,蜀軍上下洋溢著樂觀的情緒,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攻破陳倉只是晝夜之事。攻守雙方的兵力懸殊實在太大了,蜀軍有好幾萬人,而魏守軍只有一千多人,蜀兵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可以把陳倉淹沒吧。

    諸葛亮的擔心是對的。第一次攻城,蜀軍就發現這枚釘子真難拔掉。郝昭憑藉堅固的城防工事,給遠道而來的蜀軍當頭一棒。

    強攻不成,諸葛亮迅速調整策略,打算遊說郝昭,不戰而屈人之兵,便派靳詳前去勸降。靳詳是郝昭的同鄉,兩人是老相識,他到了城門之下,便叫喊著郝昭投降。郝昭一聽,匆匆跑上城樓,衝著靳詳喊道:“魏國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郝昭的為人,你是知道的。我深受國恩,又是名門望族,怎麼會投降呢?你不必多說,大不了就是一死。你回去跟諸葛亮說,要打就來打吧。”

    靳詳沒辦法,只得回去,把郝昭的話原原本本告訴諸葛亮。諸葛亮不肯罷休,令靳詳再次前往勸降。郝昭不客氣地說:“該說的話我都說完了,我認識你,可我的箭不認識你。”靳詳大為狼狽,只得悻悻而去。諸葛亮知道,郝昭是不會投降了,怎麼辦呢?諸葛亮對郝昭這個人是瞭解的,知道他是個人才,出於惜才的心理,想採用勸降的手段收為己用,不料卻碰了一鼻子灰。好吧,你郝昭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城池再堅固,一千人能擋住我數萬雄獅嗎?

    對陳倉的猛攻開始了。

    諸葛亮祭出大型攻城器械,先是用雲梯攻城。

    我們在一些電影裡看到古代戰爭場景,攻城時拿長長的梯子往城牆上一架,人順著梯子爬上去。這種梯子實際上不是雲梯,毫無防禦力可言,簡直拿士兵的命開玩笑。雲梯實際上很大型的武器,漢代《淮南子》一書說:“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因為高聳入雲,故稱雲梯,人可以爬上去偵察敵城動向。雲梯下面有車輪,可以推著走,有掩體保護士兵安全,接近城牆後,把梯子架在牆上,梯頂端有鉤子,可以鉤住城堞。

    然而,這些雲梯尚未靠近城牆,便被摧毀了。郝昭有什麼秘密武器呢?火箭!當然,這不是現在的火箭,也不是宋代的火箭,而是著了火的箭。這裡我想到一個有趣的事,在《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前我讀小說時,便想到一個問題,要是曹軍射來的是火箭,那麼孔明的妙計豈不是泡湯了麼?這次,郝昭真的用帶火的箭對付諸葛亮的雲梯,把雲梯全部燒燬,還燒死不少蜀兵。

    登城戰不行,諸葛亮又用上衝車。衝車是從地面攻城,車上有根撞木,撞木前端是裹著鐵皮,用來衝撞城門。郝昭把城內的大石磨搬來,用粗繩索拴上,等到撞車到了城門口時,便放下石磨,砸爛撞車。

    雲梯與衝車戰術都失靈了。諸葛亮勃然大怒,仗著人多勢眾,從四面八方架梯子登城。郝昭只有一千人,蜀軍若四面攻城,陳倉確實很難保得住。不過,諸葛亮得先解決個問題,陳倉外圍有一圈的護城河,要全面圍攻,必須把這圈護城河都填平。蜀兵要填河,城上的魏軍當然會射冷箭干擾。於是諸葛亮先行打造百尺高的高架,居高臨下向城內射箭,壓制其火力。

    好不容易護河城被填平了,蜀兵剛想攻城,卻發現郝昭在城內又築起一道城牆。就算攻下外城牆,郝昭仍可以躲入內城牆繼續頑抗,而且內城的防禦線大大收縮,士兵的守備密度加大了,抵抗力將更強。

    考慮到奪取外牆意義不大,諸葛亮又想出一個妙計:採用地道戰術。為什麼要用地道戰術呢?有兩個原因:其一,可以直接攻入內城;其二,可以破壞城內的工事。

    地道戰術在袁紹攻破公孫瓚一役中,得到充分的使用。當時公孫瓚壘了個大土丘,上面建城堡,袁紹挖掘地道後,用火把支撐地道的木頭燒掉,由於地基無法承重,城堡轟然倒塌。現在,諸葛亮也想使用同樣的方法,毀掉郝昭新築的城牆,或者直接殺入城。豈料郝昭絕非等閒之輩,他料到諸葛亮會採用地道戰術,在城內挖掘壕溝,攔截蜀軍的地道。蜀軍的地道一挖到壕溝處,就被發現了,守軍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死地道里的蜀軍,並毀掉地道。

    這場戰鬥,諸葛亮幾乎使盡了一切攻城手段:雲梯、衝車、地道,從上、中、下三路猛攻,全部被郝昭阻擋住了。

    此役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守城戰之一,成就郝昭一代名將之榮譽。當然,諸葛亮不得不再度蒙羞。

    陳倉攻防戰持續了二十多天,郝昭的出色表現為曹魏帝國爭取到反撲的時間。曹真派遣將軍費耀前往增援,這時魏軍主力調往東南對付孫權的進攻,這支援軍實力並不雄厚。皇帝曹睿再度派右將軍張郃揮師入關中,臨行前,皇帝問道:“將軍抵達時,陳倉會不會失守呢?”張郃心裡盤計,蜀軍數萬人馬,倘若在陳倉遇阻二十幾天,勢必陷入缺糧的境地,他胸有成竹地答說:“等我到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撤兵了。”

    果然不出張郃所料,當諸葛亮得悉魏國援軍晝夜馳援,而自己的軍糧快吃光了,如果不退兵,肯定要遭遇大損失。第二次北伐就這樣草草而終,比第一次還要狼狽,諸葛亮親自揮指大軍,在兵力數十倍於敵人的優勢下,連小小的彈丸之地都攻不下。我們在佩服諸葛亮奮鬥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的同時,也不禁要產生一個疑問:他的軍隊真的能消滅曹魏帝國嗎?

    在蜀軍撤退途中,魏軍將領王雙尾隨而來,遭反戈一擊,兵敗身死,這場小小的勝利,算是挽回諸葛亮一點小面子吧。

  • 5 # 三隻腳的大烏鴉

    諸葛亮哪來十幾萬大軍,撐死就三萬人。

    古代軍隊裡是有戰兵輔兵民夫之分,真正打仗的是戰兵,也叫披甲、帶甲,是真正披上鎧甲上戰場打仗的。輔兵和民夫都是負責後勤的,運糧打掃戰場等等,沒受過作戰訓練,是不能直接上戰場的。

    以蜀道運糧之難,蜀軍的戰兵和後勤人員比例應該是1:5。也就是說蜀軍若號稱出動三十萬大軍,實際戰兵也就是五六萬,剩下二十五萬人都在後邊推車運糧食呢。後來魏滅蜀後拿到的資料顯示蜀國總兵力是帶甲9萬,就是指9萬戰兵,去掉守成都和防東吳的兵力,諸葛亮北伐出動五六萬戰兵基本上是傾國而出了,

    所以街亭一戰蜀軍傷亡兩萬人諸葛亮就得退兵了,因為他已經損失了近一半戰兵,沒法再打下去了。

    陳倉之戰,蜀軍號稱出動十幾萬,但真在前面攻城的只有兩三萬戰兵。郝昭三千人全是戰兵,面對十倍敵人守起來雖難但也不是不能做到。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並非諸葛亮不會打仗,諸葛亮整個北伐期間除了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乃用人失誤,和第二次北伐數萬大軍未攻下郝昭千餘人鎮守的陳倉城外,均無敗績。

    先說下第二次北伐攻陳倉的前因後果:

    第一次北伐自228年春天開始,歷時數月結束,在戰爭結束後,魏將曹真和張郃認為蜀軍還會來攻,而且斜谷道被蜀將趙雲燒燬,祁山也進攻失敗,認為蜀軍再來進攻會走陳倉,於是派將軍郝昭、王生加固城防,屯兵陳倉。

    同年冬天,與第一次北伐僅相隔數月,諸葛亮聽聞東吳陸遜在石亭大敗魏將曹休,曹魏大舉徵兵東部邊境,而關中兵力空虛,諸葛亮為響應東吳,於228年冬天出兵北伐,出散關,包圍陳倉。

    結論:一是曹魏早做好準備,加固城防儲備物資,並猜中諸葛亮會來進攻陳倉。

    二是諸葛亮此次純屬響應東吳,認為曹魏關中兵力空虛,但戰爭準備不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僅數月時間並未準備好足夠的戰爭物質,從其糧草只供二十多天可看出。

    三說諸葛亮不會打仗的人完全不懂軍事。諸葛亮打陳倉是攻城戰,陳倉地勢險要,城高牆固,攻城戰不同於一般的野戰,蒙古鐵蹄歷害吧,為何攻襄陽城用了六年?後金騎兵歷害吧,為何兵臨北京卻打不下北京城?攻城戰是難度極大的戰爭,倚靠有利地形、眾多物資儲備、城牆堅固,縱有千軍萬馬恐怕也極難攻下,別說諸葛亮只有二十天,這麼短時間打攻城戰,你以為城牆是紙糊的。

    世間並無常勝將軍,戰爭總是有輸有贏,連曹操、劉備、關羽、曹真等都打過敗仗,一次失敗並不能說明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

    以蜀國之弱勢獨抗曹魏之強勢,攪得曹魏西部邊境不得安寧,時刻重兵把守,唯有諸葛孔明一人。

  • 7 # 路衛兵

    我認為主要是曹魏有了準備。諸葛亮攻陳倉是第二次北伐,與第一次在同一年(228年),一個春一個冬。如此緊迫也是為了撿漏,因為早先幾個月曹魏和東吳在石亭交戰主力去了東邊。但諸葛亮出兵有些滯後,錯過了最佳時機。

    第一次北伐後,曹魏大將軍曹真預判諸葛亮第二次會選擇陳倉,便派將軍郝昭做了重點防禦。陳倉道是漢中通往關中的要衝,當年劉邦還定三秦走的就是這條線,本身就是防禦重點。郝昭這次不但修建加固了城池,還準備了充足的糧草以及火箭、石磨等防城工具。他守城的信心也很大,對諸葛亮的勸降無動於衷。

    雙方人數沒有題主說的那麼多,陳倉守城將士只有1000多人,諸葛亮大軍有“數萬”——應該不超過5萬。懸殊雖然大,但一個守一個攻就不能這麼算了。郝昭也算個智勇雙全的悍將,諸葛亮發動各種攻勢——包括地面、空中和挖地道硬是沒找到突破口。

    相持不下其實已經註定了敗局,因為後勤補給始終是諸葛亮北伐的短板,這次出兵倉促又是冬天,糧草運輸和士兵禦寒都成問題。而且諸葛亮拿下陳倉的有效時間只有20來天,過期曹魏援軍就能趕到——彼時費曜和張郃的兩路人馬已經集結。我覺得這次北伐諸葛亮可能也沒想怎麼著,畢竟當時距離石亭之戰已經過去四個月,失了最佳時機,所以曹魏援軍一到諸葛亮也就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想學好手機攝影,該從哪裡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