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首先現在日本沒有海軍和陸軍,只有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二戰結束前日本海軍和陸軍的不和是一個不掙的事實,二戰中兩家更是矛盾激化,海軍航母被美國打沉了,海軍艦載機只能停放在陸軍機場,陸軍不讓放,寧可空著,敢來打下來。海軍給陸軍運送給養,遇到一點敵情就回去,說太危險去不了,要麼就扔海里,讓陸軍自己下海撈。這種矛盾從日俄戰爭時期就開始尖銳起來,海軍打完了俄國海軍就回家,不給陸軍提供火力支援,結果陸軍死了幾萬人。二戰中海軍艦船進入水雷區,陸軍不吭聲,等著看海軍挨炸,陸軍飛機和海軍飛機的螺絲都是反的,總之就是相互敵視。日本二戰中海軍和陸軍的矛盾有很長遠的歷史淵源,因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主力是薩摩藩和長州藩,日本組建軍隊時,天皇就以這兩大番族組建軍隊,其中薩摩藩發展為海軍,長州藩發展為陸軍。而海陸軍之間的矛盾,除了歷史傳承下來的陣營仇恨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對資源的爭奪。

    二戰結束前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的矛盾激烈化並不是二戰中引起的,而是從骨子裡就不和,日本過去是一盤散沙,日本人的性格都蠻兇,說話也倔犟,就是一個刁民民族。日本早期都沒有姓氏,明治維新後為了繳稅、兵役、戶籍的需要開始使用姓氏,日本人就因地制宜,從下一代誕生定立姓氏,例如,孕婦打水去生孩子了,就叫“井上”。生樹根下了就叫“松下”,生碼頭邊了就叫“渡邊”,生褲子裡了就叫“襠下”,餵豬時生了就叫“豬圈”,生馬路上了就叫“橫路”,生水溝裡了就叫“小泉”等等。日本人早期有很多的蠻番族群,相互亂戰,為了相互掙奪領地,都想當老大,又都不服,於是就推舉一個人當天皇,給他點吃的,沒有實權,也就都不用爭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逐步統一,於是開始建立軍隊,當時的日本有兩大番族都支援天皇,一個是長州藩一個是薩摩藩。長州番的部隊改變成日本陸軍,薩摩藩的勢力改成日本海軍,雖然都是天皇的軍隊,但天皇左右不了它們,更重要的是這兩個蠻番更是你死我活的死對頭,沒事就打仗,這也是為什麼不能把它們放一塊組成軍隊的原因,防止到戰場上它們兩先打起來了。⬇️二戰日本海軍航母

    這樣的矛盾一直存在於日本軍隊中,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開始武裝軍隊,日本沒有空軍,於是兩個有深刻歷史仇恨的冤家就開始了爭奪軍事地位,海軍由於在一系列海戰中取得勝利,超越了陸軍的地位,日本又是一個島國,走出去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政策,於是海軍發展很快,而陸軍則受到排擠。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何等威風,航母、艦載機、應有盡有,再看看陸軍,三八大蓋、小豆坦克、歪把子、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武器裝備,不是陸軍不像要,是日本把軍費都給了海軍。而陸軍中流傳著薩摩番欺負長州番的言論和思想非常嚴重,海軍也是如此,瞧不起陸軍。從政治角度講,日本海軍不想和美英打仗,二戰前日本和英國簽訂了《英日同盟條約》就是海軍主張的。但日本政府中的陸軍勢力要強於海軍勢力,於是日本和德國走到了一起。⬇️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輕武器

    二戰中日本海軍艦船遭到毀滅性打擊,但和海軍比,二戰中日本陸軍無疑更慘,就武器裝備上來說完全是處於下風,拿著一戰水平的武器和美國等國打二戰。不管兩個軍種矛盾有多深,都失敗了,國家也亡了,成為一個殖民地。二戰後日本沒有了軍隊,只有自衛隊,不過多了一個競爭者,就是空自,現在日本的武裝力量由陸上自衛隊也就是陸自,海上自衛隊也叫海自,和空中自衛隊也就是空自組成。二戰後海自和陸自的矛盾緩和多了,時局變了,也沒資格打仗了,矛盾也就少了,但並沒有消失。現在陸自和海自還是儘量不往一塊去,例如,海自的軍人商店、酒吧不允許陸自進入,而陸自的同樣也不對海自開放。空自的加入也打破了兩者的競爭,多了一個平衡因素。目前,海自和空自都是香餑餑,特別是海自,這和日本的地理環境有關係,一個島國肯定要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另外現在日本的武裝力量主要是服務於美國,這樣也使海自和空自的重要性超過了陸自很多。

    目前的日本陸自已經被嚴重邊緣化,武器裝備的境地和二戰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海自和空自依然是日本的發展方向,陸自的武器裝備也只有90式坦克,現在又開始裝備10式坦克,而10式坦克其就是一個輕型坦克,陸自的武器裝備並不先進,數量也不多。日本陸上自衛隊高官就公開抱怨說:“陸自只有救災時才被關注,很多人都認為陸自只有訓練,並沒有和對手接觸的機會”。陸自目前的境地確實如此,這樣的看法在日本政府和民間都是一個普遍的存在。日本陸自多次抱怨海自和空搶走了軍費,陸自被嚴重削弱,並且還在繼續被削弱下去。陸自多次要求拓展陸自的任務領域,並且要求造軍艦。而海自也說,陸自造軍艦我就造坦克。由此來看,兩者的矛盾並沒有完全消除,如果打起來,必然會把隱藏的矛盾再一次表面化,說不定會折騰出什麼事來。

  • 2 # 軍武小咖

    從近些年來有關日本的軍事報道來看,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並不多,至少沒有像二戰時期一樣鬧得不可開交。日本陸海軍的矛盾,主要源自於明治維新時期的藩鎮矛盾。明治維新時期支援明治天皇的兩個重要藩鎮,在天皇掌權成功後分別發展成了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因此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並不是同宗同源兩支軍隊,他們之間存在很強的競爭關係。

    在日本成為世界列強之前,日本陸軍和海軍尚且能夠團結一致。然後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的國力逐漸強大,成為了東南亞地區的霸主。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也逐漸的凸顯出來,日本的國內生產能力也非常的有限,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了爭奪有限的生產資源,在海軍和陸軍誰優先發展的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後來雙方乾脆互不搭理,將對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和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日本陸軍的軍服上面採用的是五芒星作為軍徽。日本海軍為了區別於陸軍,故意採用日本的國花櫻花作為軍徽。除此之外,日本陸軍和海軍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立軍事體系,日本的陸軍有陸軍航空兵和陸軍的運輸艦隊,而日本海軍也有自己的海軍陸戰隊和海上航空隊,雙方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經常爆發一些衝突和矛盾。

    如果不是日本天皇的影響力比較大,能夠震懾住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少壯派將領,那麼日本陸軍和海軍恐怕早就拼個你死我活了。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陸軍和海軍都曾經購買過德國製造的飛機發動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陸軍和海軍購買的是同一種發動機,兩家各自支付了一份技術轉讓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也沒有任何默契可言,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相互之間使絆子。如果日本陸軍擔任戰區的司令官,那麼司令官能夠指揮的部隊就只有陸軍所屬部隊,而當海軍擔任戰區司令官的時候,那麼司令官指揮的部隊只有海軍所屬部隊。只有在戰役失敗,將領們切腹自盡的時候,日本陸軍將領和海軍將領才會真正的坐在一起。

    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團結,是導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二戰失敗後,日本的軍隊被盟軍解散,陸軍和海軍的矛盾也就煙消雲散。現在的日本陸軍和海軍,都是二戰後重建的“自衛隊”,因為沒有歷史矛盾,當前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並不突出。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當然鬧矛盾,畢竟日本的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都不是一個系統,而且彼此都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不少過去的舊軍隊老傳統,所以明爭暗鬥海上免不了的。

    只不過,與二戰時那種水火不容,落井下石,這邊以罷職要挾,那邊以戰略配合拆臺的景象不同,今天的日本自衛隊互相之間表現的文明的多,也和諧的多。畢竟都是一幫毫無戰爭壓力的公務員,平時爭一爭國防撥款也就行了。

    陸上自衛隊如今就是個小娘養的,雖然科目分了一堆,拉出來閱兵也能湊出個五顏六色,但是無論是日本社會,還是日本政府,都不太看得上這支部隊。你想想,前有美軍扛把子,後有空自、海自頂著,日本根本沒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算產生了周邊摩擦,出動的也不可能是陸自。

    用平成宅的話來說——啥時候等到陸自都要打仗了,那日本離完蛋也不遠了吧。所以陸自並不像二戰時那樣,有很厚的底氣與海自爭。日本目前的形勢就這樣,海自擁有準航母,擁有強大遠端打擊和投送能力,卻沒有成規模的部隊以供輸送,不同於一個系統的陸自卻頻繁在其中搗鬼,壓根就不配合,裡面的矛盾大著呢。

    在小泉純一郎時期,自衛隊組建了“西普連隊”(西部方面普通科聯隊,普通科即日本的步兵建制,與機甲科、特戰科等並列),這支部隊以釣魚島、獨島等島嶼兩棲作戰為主,屬於特種作戰性質的陸戰隊,但編制為陸上自衛隊。這就激起了海自的不爽,他們認為這純屬亂命,沒有哪一國的海軍陸戰隊是屬於陸軍的,而且他們只有在海軍的編制中才能發揮作用。

    為了這個西普連,陸自和海自吵吵嚷嚷了很久,不過防衛省倒是挺無所謂,畢竟陸自透過西普連還能找些存在感,能在空自和海自面前喊出“頭頂空挺團,地面西普連”的口號。(空挺團是陸自的空降部隊,與西普連一起屬於陸自兩張王牌)

    儘管牙根上不爽,但海自還是挺想把西普連拉到自己的懷抱,再加上日本如今部隊規模就那麼大,再吵吵嚷嚷也沒到二戰那種地步,所以西普連總是出現在海自的訓練基地,借海自的場地和飛機、軍艦搞訓練。

    不過呢,近些年在後幾任首相的推動下,日本的“海軍陸戰隊”建設步伐走的很快,他們預計將在海自框架內,建立起3000-5000人的專用陸戰隊,雖然這批部隊不可能有西普連那麼精銳,但對於海自來說,這也是自家的“親孩子”,省得再與陸自有什麼瓜葛。

    實際上陸自的這種設想有點過度緊張,因為無論是北方四島爭端,還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至少目前為止都不不能構成真正的軍事威脅,就算兩國交兵,日本武力收取北方四島,那麼打前站的也是空自和海自,陸自的第七裝甲師只能守土,無法擴張。他們只是故作姿態,好提升使命感,從防衛省多要點奶吃。

    而海自則一貫將西南方向作為戰略重點,即來自中韓的威脅,特別是釣魚島爭端,中國的幾次出手都令海自處於極度的疲憊狀態,也愈發的警惕這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一貫的反對陸自跑到北邊與俄羅斯玩“隔空打牛”,近些年甚至說動了防衛省,調動了大批陸自到西南邊防守,這一行為令陸自內部罵不絕口,因為這涉及到很多人員調動和人事調整,對於日本這種“公務員”式的部隊來說,你把他們從生活了幾十年的北海道調到南方,等於吃飽了撐著找事兒,多麼討人嫌!

    對日本陸自內部的統帥機構來說,海自這也是在給自己的“露西亞攻略”拆臺,陸自好不容易在北面維持著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好多吃幾口奶,你海自在西南扛不住,把我們頂上來幹啥?簡直有病!有退役的將領公開的表示過,這是“內部之敵”,是“文官當政”,是“不懂軍事的人員在亂搞軍隊”,就差要“天誅國賊”了。

    於是最搞笑的事情發生了,日本防衛省為了增強三軍協同作戰能力,以應付周邊威脅是,搞了個“提高協同,聯合習演”的活動,讓自衛隊的陸自、海自、空自一起來個聯合軍演,結果海自來了個軍艦大秀,空自也搞了不少飛行表演,唯獨陸自被晾在一邊賣呆,等演習完了他們還傻乎乎的沒搞明白怎麼回事。別人收兵回家了,如夢初醒的陸自才勃然大怒,憤慨的唾罵這不公平,自己根本沒有戲份!

    但是當媒體就內部矛盾問題去採訪海自時,海自也表現的極為憤慨,認為陸自這是自己找抽,明明都是陸自馬鹿自己的問題,為什麼非要扯到海自頭上呢?本來演習目標就是“島嶼奪還”,你行你上啊!還反噴陸自根本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造國家的反。

    你看,這還能說啥?海軍馬鹿和陸軍馬鹿永遠都鬧個沒完。不過呢,我們要是為此放鬆了警惕,那才叫可笑呢。

  • 4 # 泰和道安

    問題有問題,曰鬧亦不鬧。

    一個人,是神魔;

    兩個人,分左右;

    三個人,左中右,

    四個人,有縱橫。

    海軍陸軍,本是同僚,

    或大或小,一鍋耍勺。

    磕磕絆絆,你打我敲;

    說沒矛盾,大牙笑掉。

  • 5 # 手機使用者臘肉

    日本現在有海上自衛隊與陸上自衛隊,都是國家公務員待遇,可不是當年的馬鹿,馬糞了。還有啥矛盾呢,美國爹調教的還不好嗎?

  • 6 # G兜裡有糖

    日本海陸不和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軍政、軍令二元化。政府根本控制不了軍隊,政府只能招兵和養兵,而用兵則是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負責;用兵就是這兩個部門內部的事,這兩個部門還號稱是天皇的幕僚長,只對天皇負責,不對政府負責。不僅如此,軍隊還逼著政府搞了個內閣陸海軍大臣必須現役武官制,只要對政府不滿,只要陸海軍大臣有一個辭職,同時拒絕派新大臣就任,那政府因為重要大臣辭職就只能倒臺;就這一招就把政府拿捏的死死的。

    說到底其實哪個國家都一樣,陸海空其實都不和,因為要爭軍費啊,那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但是其他國家沒有發展到像日本這麼奇葩是因為軍隊之上有政府,政府能夠控制得住軍隊,軍政、軍令統一。

    現在的日本空自和海自有統合參謀本部,上面還有政府,並且是軍政軍令統一的,按理說空自和海自不會有二戰那時候的分裂。但是貌似從來沒聽說空自和海自搞過聯合軍演,不排除從明治開始的優良傳統其實還在他們內部流傳,只不過不足為外人道也!可別忘了,日本這個特別記仇的民族特性!!!就是現在福島不也一樣記恨著山口呢嘛!陸海之間的仇恨這完全可能代代相傳。

  • 7 # 兵器世界

    首先,日本今天的武裝力量在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管控制下,它就算內部有矛盾,也絕對不可能和二戰前一樣水火不容,這就和一個國家不同政府部門的矛盾一樣了,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官僚主義

    其次,任何國家的軍事力量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他們彼此的矛盾體現在軍費之爭、人員之爭和裝備研發等領域,就連中國也是一樣,中國陸軍對航空裝備研發的現狀心有不滿,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

    (二戰時期的德國也存在各兵種對立的問題,但希特勒強有力的獨裁統治下,它們的矛盾不可能公開化)

    迴歸正題,如今的日本和二戰前大不一樣,區別在於它的中央政府強有力,地方政府也有極強的控制力度,它今天已經不是軍人執政的國家了,軍人與軍人之間的矛盾由此減少。

    此外,二戰前讓日本陸海軍對立的諸多因素,現在都不存在了,比如日本的戰略方向問題。

    我們都知道,日本舊陸軍主張大陸擴張,侵略中國的同時還想著進犯蘇聯,這就需要天價的軍費去支撐大陸政策。比如,我們的楊靖宇將軍一個人、一支部隊就消耗了日本財政的1%,可以想象日本侵略我們的成本有多高。

    但海軍也有自己的抱負,那就是向富饒的東南亞擴張,東南亞被西方殖民者開墾建設了一百多年,有油田、大米、橡膠、鋁金屬、鑽石等工業必需品,都是日本需要的資源。

    日俄戰爭後,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都遭受了重大損害,而沙俄又不願意賠款,這就導致陸海軍對現有資源、勝利果實的爭奪愈演愈烈,因為大家都要儘快回血。陸軍認為,沙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可能承認自己在遠東的失敗,復仇是早晚的事,因此極力要求優先擴充陸軍。

    日本海軍也是針鋒相對,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提出:作為島國的日本理應發展海軍,以強化國防力量,陸軍只需要保衛本土就可以了。

    不管是什麼理由,其實都是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軍費。如今的日本大不一樣,因為它沒有對外擴張的需求,在戰略上也只有一個選擇。

    如今的日本不存在南下和北上的選擇,尤其是蘇聯解體後,日本陸上自衛隊真就成了山本權兵衛口中看家護院的角色了,真正挑起大梁的是空中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

    不管是北方四島、釣魚島、獨島還是其他領海之爭,陸軍都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海軍和空軍才是能起到作用的力量,因此陸軍很知趣的不去爭奪軍費。

    空自和海自之間也沒有太大矛盾,因為他們兩者的作戰是相輔相成的,不像二戰前的陸軍和海軍那樣涇渭分明。再加上如今的日本足夠富裕,東京政府有充足的財政力量滿足各個軍種的需求,既然大家的要求都能滿足,那還有什麼可爭的呢?

    由於連年的窮兵黷武,二戰前的日本絕對是個窮國,我們都知道它為了建造長門級戰列艦的二號艦陸奧號,連小學生都捐款了;比較考究的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裡也說,日本國40%的財政都投入到了軍事專案中,這對國民經濟的破壞是非常致命的,因此當時的日本資金非常有限,這肯定會加劇海陸軍的爭奪。

    而如今的日本,貴為經濟規模第三的“經濟大國”,可以說最不缺的就錢了,空自買1.5億美元一架的F-35戰鬥機、海自造14.7億美元一艘的薩摩級驅逐艦和7.4億美元一艘的蒼龍潛艇、陸自裝備單價近千萬美元的10式坦克,每一個都堪稱土豪式花錢,東京還都一一滿足了,大家的慾望都得到了滿足,怎麼還會有對立呢?

    資金足夠充足,是日本各個兵種和諧相處的主要原因,日本對軍事的投入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它在1995年的軍費投入就已經高達502億美元,比前一年猛增了40多億美元,1996年又比1995年猛增了50多億美元,在過去20年裡這種突然猛漲的現象比比皆是,2011年甚至達到了637億美元,這還不算每年都要負擔的天價駐日美軍軍費,可見日本財政實力有多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通車轉化率低,還有必要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