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御
-
2 # 南朝居士
都一樣啊,你以為他打東吳是為關羽報仇?如果他真有兄弟感情,關羽死不了的,三個月時間,足夠派兵去救關羽的,但他沒有。
所謂桃園三結義,不過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三國志》只是說“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實際上呢?還是有尊卑等級的,劉備是老大,關羽、張飛是他的嫡系班底,一起打天下。
只是後來劉備去奪益州,就把關羽和諸葛亮等人留下來守荊州,後來又把諸葛亮調走了,荊州就是關羽一個人的了,這就相當於另立中央了,雖然還是受劉備的統治,但對於劉備就不會這樣想了,如果劉禪繼位了,關羽還受調遣嗎?
219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並派益州前部司馬、犍為人費詩去關羽駐地授予關羽官印,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
這個事劉備肯定是知道的,也知道關羽開始不受節制了,我無意於說關羽想擁兵自重,想反叛,但在劉備看來,關羽不受控制了。
至於說,劉備打東吳,那並不是為關羽報仇,關羽220年死的,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222年的事了,千萬不要說打仗要準備,要等時機的話。
-
3 # 布衣評史
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的死為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實際是看官誤解了劉備,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主要是看關羽對世事成熟,劉備放心二弟,所以對關羽倚重,往往委重要任務。而張飛是個急性子暴躁的人。下一個嗜酒誤事,在小沛酒後鞭打曹豹,從這點看去張飛好善惡惡,對呂布的憎恨迂移到曹豹身上,這個呂布丈人吃了這大虧勾結呂布襲了小沛,使劉備無立足之地。以此呂布常告誡張飛飲酒要節制。實際張飛為人是很忠誠的。如果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曹操答應了關羽的三個條件,關公便投降,但是降漢不降曹,不虧名節,因為本身就是為大哥劉備為復反而起兵。另外尚能保護二位嫂子不受刀兵之苦,還有隻要劉備在不菅千里也要追隨,關羽能隨機通變
如果換作張飛,遇到關羽在屯土山大兵壓境身邊還有二位嫂子的情況下,張飛做不出關羽的投降之舉,這個詞在張飛心中不會有。張飛寧可戰死,決沒有談及投降之說。只所以後來關羽千里走單騎在古城與張飛相會,張飛暴跳如雷要殺關羽,張飛大叫大丈夫寧死不辱,奈何偷生事二主乎,從這話便是張飛的想法。劉備入川之前掂量來掂量去,還是選擇了關羽守荊州。對張飛還是有些不放心。其他的趙雲黃忠魏延劉備根本也不能放心讓他們去守。這是對二弟關羽的倚重。劉備入川后,關羽拔襄陽水淹七軍摛于禁斬龐德,威名大振。後,曹操與孫權設計,將關羽後路抄了,關羽兵敗麥城被擒,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劉備得知後,痛苦不已每天都在痛哭之中一心想報仇。而張飛遇害,雖然是結義兄弟,劉備聽說以後又一番痛苦。此時劉備已做了皇帝,劉備也高興不起來,結義的兄弟,關羽張飛的對劉備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劉備與張飛關羽的情誼是一樣,對關羽與張飛是一樣的,如果是張飛先死劉備照樣會哭得死去活來。
-
4 # ww3721王建文
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的死,是絕對不一樣。關羽死後劉備不聞不問兩年多。卻在豪情滿懷中,被諸葛亮等人共舉下全力準備當皇帝,大封官宦升爵天下。全國上下喜氣洋洋。即沒有發聲討伐。也沒有準備打仗。讓張飛醉生夢生閒著,更加精神發狂,喝酒發瘋,罵人打人殺人,使自己親密部下都感人人自危,只好把張飛殺了,帶頭投降東吳。劉備當上皇帝后,聽到張飛死後,就象找到因由,立即打出為張飛關羽報仇口號。率領水陸兩路大軍,由陳式,吳班兩個人為先鋒,領軍4萬人進入東吳。號稱70萬,實際也只有6,7,8萬人。(還得加後在東吳後招納士豪沙摩柯人馬一二萬人算內)劉備在後率大軍要滅了人家孫權,去東吳搶回老婆。孫權講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誘敵深入,拉長敵人戰線,供給線,以逸待勞。阻擋了蜀漢早期的攻勢。222年8月,在夷陵一帶徹底打敗蜀軍。戰爭結果大出原先劉備以料。本來倚恃優勢兵力,能夠全力己赴,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用八幹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未能得逞後,卻使全軍將土鬥志渙散鬆懈,加上江南酷暑溼熱逼人,不勝其苦。叫水軍都離船上岸無戈乘涼休息,陸軍將士解甲捉蝨子,在深林蔭陰中依溪屯兵,準備秋後再攻。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給陸遜實施大反擊提供可乘的勝利之機。陸遜抓住機會,讓吳軍土卒各持火把快刀。乘夜突然襲擊蜀軍營寨,把睡夢中的蜀軍,如砍瓜切菜一般,蜀軍大亂,退成一團自相踐踏,亂成糊塗,不被殺死就是踏死,再就得投降。吳將朱然率軍五幹精兵,先行小道插入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攻蜀軍後部,堵住蜀軍退路。潘璋部猛攻蜀將馮習所部大殺大砍殺敵無數,馮習夢中被殺。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都配合陸遜的王力軍,在琥亭向蜀軍展開攻擊。守夷陵道的孫桓部,也出擊戰鬥,一舉攻破蜀軍長江岸邊兵營四十餘座,水軍切斷長江兩岸相互聯糸,蜀軍的馮習被殺外,還有張南也被砍頭。還有新來土著首領沙摩柯土豪也陣亡,杜路,劉寧等就地卸甲時捉蝨子時,還沒有穿上褲子投降了,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滅蜀軍萬人。蜀軍再也潰不成軍。死傷潰散車船馬軍用物資全部喪失殆盡,但劉備卻是衝出重圍,卻帶著少量人馬突闈逃出到石門山,卻又被吳將孫桓人馬之追上,幾乎都被抓獲了,後衛軍將軍傅彤率軍拚命搏殺,阻擋吳軍直到被殺後,才有依賴驛站人員焚燒自己潰兵所棄大量堆積成山,堵塞道路的裝備形成大火,不能通行山道,才使劉備得以擺脫之追兵,逃入白帝城。算是沒丟性命,可也累壞心肺再也跑不動了,重病在身。長江那一邊黃權沒有損失,可歸路吳軍所截斷,不得已向曹操投降。殘餘馬良,由南向西北撒退時,被步騭部截殺全軍伏沒而死。劉備軍隊幾乎全部敗光,剩下只有魏延守漢中全部兵馬,和趙雲部還算完整,其他潰散無存。劉備在白帝城收拾殘兵敗將,加上趙雲後來援兵才有兩萬人,陸遜的將領都要求吳軍乘勝滅了蜀國。但陸遜考慮深入蜀地,魏國會乘虛而入後果難測,沒有繼續擴大戰果。
劉備是恨死關羽了,是他妄為才導致如此夷陵慘敗,這一切都是關羽留下的後遺症。由於累破心肺一病不起,恨關羽,更恨曹操,叫來本來從未行兵打過仗的,有點智慧聰明的諸葛亮全託後事,讓諸葛亮一生要立志滅曹魏。劉備什麼要如此恨關羽。就要向前推到兩年多前的漢中戰役和襄樊之戰了,那時是劉備透過赤壁之戰後,打下除原來存身的南郡,和曹操所佔的樊城和襄陽和南陽外,孫權本身佔有長江的南岸的江陵部分,零陵,武陵,桂陽,長沙都是劉備為都督荊州的地盤。因為是魯肅的介紹成為孫家女婿,給了南郡立足發展,攻下益州劉璋後,孫權就再不認了,要魯肅要回全部荊州。劉備當然不給,說要等他打下涼州後再給的。侯年馬月,孫權大怒,準備以軍事解決。劉備當然要迎戰。調來全部益州兵馬,只留下張飛帶兵守成都。這時曹操卻乘時征服張魯,收下漢中。司馬懿提議曹操乘機四川空虛空城,收取成都,曹操卻沒有得隴望蜀,一直率領大軍攻佔成都。卻叫夏侯淵領張遼郭淮徐晃守漢中。令張郃進攻成都,自已卻回率大軍到大本營鄴城。張郃一路都很順利 ,攻到成都邊緣,才和張飛對仗,僵持不勝不敗。劉備聽說四川被攻 ,立即改變主意,給魯肅面子人情,半分荊州。得南郡零陵武陵,快速率軍一萬精兵人馬回川就救成都,打算趕跑張郃時,再回奪荊州,留下大量兵力物質讓關羽管控。劉備回川立即打敗張郃,追蹤到陽平關,軍師法正,黃權說沒有漢中,很困難守住四川。劉備又開始攻取漢中,前半年屢戰屢敗,但殺了夏侯淵。曹操也率大軍人馬到來要滅劉備。劉備據守高山隘關死守。因為曹操的許都發生叛亂,波及宛城,南陽農民大範圍大規模起義。使曹操放棄漢中,只遷回幾幹居民,主動稍稍撒軍,不要了漢中上庸地區。劉備未使大力白白得到廣大漢中上庸,高興地不得了。自封為漢中王,可沒有想到是,留給關羽那麼多人馬,曹操擔心樊城襄陽會丟失,派七路大軍,由於禁率軍邦助曹仁攻打關羽,初戰龐德就和關羽混戰一場沒有勝敗。但龐德射中關羽臉面一箭,叫關羽大吃一驚養傷休戰。休戰後不想七月大雨連天,半月多江水氾濫。于禁大意,沒有紮營高地,被關羽決堤水淹兵城。于禁被困高地無糧無草,關羽乘船殺來,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關羽殺死。關羽又得魏兵三,四萬人。又去圍困城崩水淹的樊城曹仁。曹仁誓死不降。關羽派去到襄陽的將軍呂常到達後,胡修傅方就投降了,同時宛城的侯音,衛開於。南陽的陸新民,孫狼農民大起義軍還有許都的少吉等叛亂分子都接受關羽的領導,被封為大將,將軍使關羽聲勢浩大,比曹操都兵多地大,長江以北,許都以南。只有樊城的曹仁有幾幹人馬守著孤城。曹操都打算迂都回鄴城。但軍師司馬懿蔣濟卻提議叫曹操聯合孫權,乘著劉備給關羽前將軍太小,沒有接受,沒有被劉備管控。關羽在荊州自立為王,分封各地諸候的時機,劉備不會來統軍作戰,孫劉連盟破裂,還因為麋芳士仁因為保命投降東吳,孫劉合作徹底破壞。孫權更想獨霸長江,必要消滅關羽的心理,給孫權全部荊州,聯合孫權大破關羽,會一舉成功。那時劉備當上漢中王后,封關羽前將軍,關羽那裡會接受。他封別人最小的都比前將軍大,立即叫喊起來。大丈夫絕不和老兵同列,和劉備斷交決誼。成為當時最大的軍事集團。有15萬以上人馬,他最早從劉表手裡得到水兵招兵有三萬,劉備從益州調來6到8萬,于禁的投降三四萬。宛城襄陽南陽叛魏國農民起義軍官兵不下二三萬人。己是當時最強大軍事力量,讓曹操都膽寒心驚要搬都。能和于禁七軍初戰戰平。由於脫離劉備,劉備更想讓他滅亡,以解自己後顧之憂,最後關羽在曹操的十二支大軍攻擊下,徐晃聲東擊西在四冢,讓關羽分兵去救時,把關羽打得一敗再敗,樊城解除,曹操下令不許追擊關羽,要留下關羽給孫權為禍害。沒有擴大戰果,東吳軍隊也沒有包圍關羽的麥城。關羽大軍卻因叛變劉備,大多人都是益州官員,無法回到益州。一夜之間大軍潰散,只剩關羽父幾十人也在逃跑中,在臨沮被殺。劉備高興地不得了,諸葛亮利用時機勸他當了皇帝,更是興高彩烈的馬上答應,沒有一點失去十幾萬人,多半國家損失的樣子。更不要去為關羽損失追求責仼找原因,完全是於已無關樣子。沒有一點有如張飛死後不顧一切殺向東吳橫蠻勁頭。是因為關羽坑死他了,他才會如此裝得無所畏,心安理得準備坐皇帝。不去理會關羽成敗,更沒有讓全華人有喪失國土,損失國家棟梁的悲哀悲傷之情。一切好象平常,都是叫人知道關羽是理所因當下場,理所當然結果。和張飛之死差別巨大關羽之死無關痛癢我不心痛。
-
5 # 四十五度說
關羽和張飛的死,給蜀國帶來的影響不同。
關羽大意失荊州,而荊州幾乎是劉備大半生的心血。眼看自己大半生的成果都要打水漂,劉備一方面傷心的是兄弟,另一方面是為自己惋惜心痛。兩重悲痛加起來,幾乎是劉備無法承受之重。
桃園三結義,千古流傳,兄弟情深。異性兄弟一起闖蕩一番事業想必也是情比金堅。雖說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也不求同年同日同月死,但感情絕對是比普通人要深厚很多。關羽和張飛死之後他的大哥劉備反應有大有小,但也不足以說明劉備和張飛之間關係不好。
在三國演義中描述張飛去世之後,這個悲痛的訊息傳到劉備耳朵裡劉備只是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這相比於關羽死後,傷心欲絕,所有的理智都離家出走,不過孔明的勸阻,一心只想攻打吳國,奪回荊州,為兄弟報仇。這個時候蜀國應該休養生息並不適合大規模動武,而且劉備禦駕親征並沒有獲得成功,被陸遜來了個火燒連營,蜀軍的傷亡慘重。
同樣是桃園三結義的拜把子兄弟,此後相差這麼多,也是夠寒心的。雖然劉備對於張飛的死也表示了悲痛,但同樣是結義兄弟的關羽,確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作為劉備集團的直系,當時兩個人的社會地位相差很多,受到劉備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兩個人的武力值基本一致,當時的人們對關羽的評價是義薄雲天,無論是刮骨療傷還是過五關斬六將,作為劉備的左臂右膀都不曾失手。而張飛最有名的一場戰役就是長坂坡之戰,在三國時期張飛的重要性遠遠要低於關羽。
-
6 # 歷史春秋網
劉備與關羽和張飛的感情,是一樣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鐵錚錚地誓言。當關羽遇害時,哥仨少了一個,劉備怎麼能接受得了?《三國演義》這樣描述劉備之言:“孤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耶!”、“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當得知關羽犧牲的實信時,劉備“大叫一聲,昏絕於地。”,諸葛亮等群臣百般勸解,曉以大義,劉備仍然是“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其心中悲痛,常人難以揣度。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劉備都不顧群臣勸解,執意為關羽報仇,誓讓東吳付出血的代價。
張飛死後,劉備什麼反應呢?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描述的大致相同。三國志這樣記載:“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三國演義這樣的描述:“先主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劉備為何這樣的表現呢?原因很簡單,張飛有個毛病,愛酒後鞭撻士卒,為此劉備不只一次勸說他,不要這樣,鞭撻士卒,打完了還繼續將其留在帳下,取將之道。但張飛不聽。所以張飛的死,基本上是死在劉備的預料之中。所以他才第一反應是這幾個字。當知道張飛去世的實信後,劉備的反應和聞知關羽去世時,其實是差不多一樣的。《三國演義》繼續描述:“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張飛之死,更堅定了劉備的報仇決心,由此引發了後面的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三人實現了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誓言。
-
7 # 簿君
不知大家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是否和驚文一樣,到了中期關羽的片段,前面為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而歡欣鼓舞,後面則為關羽敗走麥城感到悲傷。
有人問:同樣是是劉備兄弟的張飛,關羽死後劉備為他發動了夷陵之戰,而張飛死後,劉備僅僅是感嘆了幾句,難道是劉備輕視張飛嗎?當然不是!驚文給出三點理由——
第一關羽作為蜀國為數不多的猛將之一,也作為劉備一生最重要的兄弟,他突然的死亡,實在是讓劉備措手不及。由於古代通訊技術落後,劉備前腳剛剛得到關羽水淹七軍大破曹軍的好訊息,後腳就得到了盛裝著自己三弟頭顱的木盒,如何不悲?不怒?
第二對於張飛的死,劉備恐怕早有預見。作為張飛的大哥,劉備深諳裡張飛的脾氣性格——"尊君子惡小人",他知道張非經常鞭打手下犯錯的將士,而且打的相當狠,劉備就曾因此勸誡過張飛,稱"恐招致禍患"。
第三荊州,作為諸葛亮《隆中對》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其戰略意義十分重大。丟失了荊州,對於想稱霸天下的劉備來講,無異於一場電閃雷鳴,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不僅是為了自己的二弟報仇,同樣也想借此狠狠的教訓一下東吳。
咱是和你一樣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咱喲~ -
8 # 初心如舊
劉備得知關羽,張飛遇害的訊息時,為啥差異如此之大?
這個提問說明題主很細心,確實,按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聽到關羽父子遇害,大叫一聲,昏絕於地,眾文武急救,半餉方醒。而張飛凶訊傳來時,劉備詫異地說“咦,三弟休矣“?似乎不悲傷,好像沒有聽到關羽去世反應那麼強烈。其實,羅貫中先生這麼寫是有道理的,因為三國演義是一部完整的長篇,故事有連續性。第一,關羽敗亡之前,一直不斷有訊息報來,都是好訊息。突然一下子說關羽關平父
子,義不屈節,死於非命,劉備思想上打擊太大,難以接受;而張飛凶訊傳來有所不同,先是劉備夜裡不能入睡,出賬觀看天象,見西北一星,其大如鬥,忽然墜地,劉備心中疑惑,問諸葛亮,諸葛亮答覆“合損一員大將,三天會有警報“!結果,近臣奏報“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有表“!在此情形下,劉備才發出“噫,三弟休矣“的疑問;第二,諸葛亮說了,大星墜地,主損一員大將,而吳班是張飛部將,按道理一般不會越級上報啥事情,如今張飛自己不報,
卻由部將報告,說明張飛很可能出了事情;第三,劉備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前面關羽的事悲傷過度,損害太大,需要恢復。可能透過一段痛定思痛,已經比較理性,明白放縱情緒對身體不好,所以,聽到張飛不幸,能夠稍稍淡定一些。
總之,劉備兩種表現,是在兩種背景下產生的,與劉備和關羽,張飛的感情沒有關係,最好不亂猜想,亂聯絡,這才符合原著,符合人性原則。(18:20)
回覆列表
劉備得知關羽死的時候悲痛欲絕,昏倒在地;但得知張飛死了之後,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同樣是兄弟,為何表現的差如前後如此之巨大呢?
這其中是有原因的,縱觀劉備的一生,可以看出其實他也是個梟雄,同時也許還有一些慈悲和良心。但在之後的打磨還有一系列的追逐功名利祿的途中早已成了所謂的“孤家寡人”。在那時的劉備看來也許只有利益才是最值得他把握的東西吧。
對劉備來說關於關羽比張飛重要的多。張飛固然是一員猛將,萬人軍中可取敵軍守將首級,但其實也與馬、黃、趙的作用、地位無兩樣。但關羽不一樣,他不僅忠心耿耿,而且有勇有謀,是真正的帥才。而且關羽死的時候,代表劉備失去了荊州,失去了可以隨意出擊爭奪天下的寶地,怎麼不傷心呢?
唉,對於古代爭奪天下的人來說,有時候或許只可為君臣不可為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