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胤礽被廢后,西北出事,皇上選一皇子做統帥,正在開會呢,王掞說二阿哥可以去?看似是給攪和了,是不是有什麼深層含義?誰能給解釋一下。
9
回覆列表
  • 1 # 阿慶哥雜談

    作為太子的老師,對於輔佐太子胤礽,王掞也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太子胤礽的確太不成器了,以至於他最後失去皇位。無論是太子胤礽,還是康熙皇帝,都沒有怪罪王掞。特別是太子胤礽,要知道這個人和四王爺胤禛、十三爺允祥關係都弄僵了,但是他對王掞卻是非常感激的。比如四爺胤禛在戶部追繳官員虧空的時候,王掞去找太子爺,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銀子拿出來給太子還賬。此時,太子感激涕零,從這裡就能看出來他這個人還是盡到自己責任的。

    太子爺第一次被廢以後,面對康熙,面對文武百官,王掞站了出來。他憑藉自己的才能指出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太子雖然有過,但是不至於廢掉。如果康熙廢掉三十幾年的太子,這是不教而誅,無法讓天下臣服。畢竟王掞知道康熙對太子和鄭春華的事情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康熙是不可能公佈於眾的,這樣的話,如果康熙廢掉太子,那麼給人的感覺便是太子無端被廢。加上,康熙其實還是很愛自己的兒子,事情是有轉機的。可以說正是王掞,太子胤礽才能夠第二次重新成為太子。

    不過,太子的確是爛泥扶不上牆。後來,他居然跑去謀反。這就使得他自己真的是自絕於康熙,徹底和皇位無緣了。對於這一點,王掞肯定是知道 。那麼王掞為什麼會糊塗到還在康熙面前推舉太子呢?那是因為王掞藉著推舉太子,把話題成功的引開了,讓十四爺能夠做上大將軍王。很多人會覺得王掞是幫十四爺,其實他真正幫的是四王爺胤禛,因為他已經開始把寶壓倒胤禛身上了。對於大將軍王,康熙能夠選擇的人只有四王爺和十三爺、八王爺和十四爺。對於四王爺來說,他能做大將軍王肯定是最好的,只不過他沒帶過兵,所以只能是想保舉十三爺的。

    在鄔先生的分析之下,四王爺明白這個大將軍王只能是十四爺做比較好。這種情況下,四王爺是要保舉十四爺的,萬萬不能讓八王爺做大將軍王。八王爺最大的弱點就是他沒有帶過兵,所以九王爺、十萬爺都是從這一點來進行辯護的。王掞以太子可以做大將軍王來舉例一方面是把話題引開,另一方面則是說明找一個不懂軍事的王爺做大將軍王是在是太愚蠢了。王掞這麼一摻和,加上後來胤礽舉薦十四爺,使得大將軍王沒有落到八王爺身上。

    畢竟四王爺是太子的人,王掞是熟悉他的。王掞投靠四爺也是非常正常的。至於後面王掞推薦四爺做太子,替四爺除掉鄭春華,並服毒自殺來看,王掞也是極為厲害的人物,成功的保全了自己的家人。

  • 2 # 王一一趣聞

    化解當時尷尬局面,目的是讓攪局八阿哥。多看看 多回顧,為什麼會說一半輸一半贏。 輸是輸在太子,贏是犧牲自己保護了自己家族。

  • 3 # 名山遊俠

    深為太子老師,王老師比較瞭解康熙及其太子的脾氣秉性。他想透過推薦太子帶病出徵打仗建立功名,積累威望。同時又遠離朝廷是非之地,避免更多出岔事情發生,遭到被廢除厄運。當然了,擁兵在外的太子更有實力和威懾力,一旦朝廷有變,皇帝不測,問鼎大位易如反掌。但是,他畢竟是一介書生,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把千古一帝康熙看得太簡單了。康熙怎能受他蠱惑,聽從他的荒謬意見呢?

  • 4 # 歷史如是說

    王掞在劇中也說了他這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輸了,一步棋贏了。他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攪八王爺的局

    在王掞推薦胤礽出去帶兵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四爺胤禛這邊了。

    首先王掞一開始是太子的師傅,他是明朝王守仁的後代,所以在當時文學的地位特別高,從此處我們也看出康熙皇帝對胤礽的重視。但是由於胤礽自己唯唯諾諾,並且沒有做出什麼功績,同時由於太子當了三十年,過程當中又有大臣使絆,諸皇子的陷害,最重要的還和鄭春華通姦,所以最後王掞也對自己的學生表示失望,所以胸懷天下的他就開始轉支援四阿哥,這也是為什麼王掞支援胤礽出任大將軍王。

    其次是所有人都認為康熙無論定誰為大將軍王,誰就是康熙認定的繼承人。此時的胤礽已經被圈禁宗人府,王掞這樣的舉動是殺身成仁,以全自己的 聖人之名。王掞這麼一搗亂,直接打破了八爺的計劃。按當時的朝局來看,只有老八,老四,老十四有機會當皇帝,此時的八爺和十四爺是一派的,但是這些人單純的是想要皇位,完全不為國家考慮,所以王掞此舉也是幫助四爺。

    在朝會上,老九舉薦老八,老十隨聲附和,而且有理有據:雖然老八並沒有帶過兵,但是大將軍王的主要責任是運籌帷幄,將士負責打仗,只要坐鎮軍中而已。這跟康熙心中的想法完全不同,但是全場八爺黨的人一致叫好,這就讓皇帝很被動。此時王掞站出來了,提出認為太子胤礽被廢,應該被放出來到西北去大戰建功立業,當然同樣沒有帶兵,也一樣可以為朝廷剷除叛軍。就這樣,把老八的局給攪黃了,看似是為了太子說話,本意確實說如果不會帶兵老八去西北就是扯淡,這樣看來就是為了打壓八爺幫助四爺。

    這樣一來就幫助了四爺,這也算是在押寶四爺,後來羞殺鄭春華同樣是幫四爺鋪平以後的路,這也就對應了王掞最後說:“我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輸了,一步贏了!”

  • 5 # 孤舟釣江雪

    《雍正王朝》中,西北羅布贊丹增叛亂,康熙想任命一位皇子為大將軍王,率軍前去平叛。

    當時,最有實力競爭這個位置的是十三爺和十四爺,兩人都帶過兵,軍事素質比較高,又分別是四爺和八爺的得力助手,所有呼聲比較高。

    四爺本來想推薦十三爺,但鄔思道認為,打仗打得是錢糧,但戶部掌握在八爺手裡,讓十三爺去帶兵,在後勤方面必被八爺掣肘,必敗無疑。到時候,不僅十三爺要受到處罰,推薦人四爺也將吃不了、兜著走。

    四爺認為鄔思道說的有理,就轉而推薦十四爺為大將軍王,同時安排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以牽制十四爺。可以說,此時十四爺任大將軍王已是眾望所歸。

    但朝會一開始,大家還沒發言,廢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就站了出來,推薦胤礽為大將軍王。他此舉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大家都知道、連他自己應該也知道,康熙絕不會採納他的建議。首先,廢太子沒帶過兵,不會打仗,這是能力上的缺陷。其次,廢太子曾想造反奪權,這樣有前科的人,康熙怎麼可能給他兵權。第三,廢太子享福慣了,西北條件艱苦,他也適應不了。

    那麼,王掞明知康熙不會同意,他為什麼還要推薦廢太子呢?其中有何深意?我認為,王掞至少有三層意思。

    一、提醒康熙小心八爺。胤礽之所以被廢,主要是他自己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八爺在其中起到了較大的推波助瀾作用。尤其在刑部冤獄一案中,八爺誘供肖國興舉報胤礽,直接導致了胤礽在熱河的第一次被廢。在王掞眼裡,八爺就是偽君子,但又不便直接反對八爺(或八爺的人)出任大將軍王,只好在此時提起胤礽,暗示康熙八爺為人不行。康熙是何等聰明之人,一聽便知王掞的意思。不過康熙從大局考慮,同時在四爺的支援下,最終還是用了八爺的人——十四爺為大將軍王。

    二、暗中支援四爺。既然此舉是為了阻止八爺的勢力坐大,自然是在暗中支援四爺了。從此後王掞對四爺的態度看,他是完全支援四爺繼位的,還提醒四爺鄭春華的事情其實八爺黨很清楚,關鍵時刻會利用這枚棋子對付四爺。後來也正是他的一番話,讓鄭春華自縊而亡,為四爺解除了一個潛在的危機。另外,想支援四爺,但又不能直接支援,這會給自己惹麻煩,還容易暴露四爺的實力,因此只能暗中支援,不能明著支援。

    三、間接幫助胤礽。胤礽畢竟是他的弟子,雖然能力差一些,雖然胡作非為。但在王掞的眼中,胤礽並非一無是處。胤礽被廢后,關在宗人府,受盡折辱。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對於胤礽這個人,恐怕此時康熙都忘記了,又哪會想得到他此刻過的有多麼苦。王掞推薦胤礽,康熙固然不會答應,但自然會想起這個當了38年的太子,說不定心一軟,過一段時間把他放出來,或者下旨在宗人府裡厚待他,這是有可能的,至少王掞可以這樣巧妙的試一試。同時,他此舉既是暗中支援四爺,四爺登基後,也多了一個善待胤礽的理由,算是在間接幫助胤礽。

    因此,王掞推薦胤礽出任大將軍王,看起來瘋瘋癲癲、十分可笑,但其實是有他深層次的意思的,正所謂高手對決,一個眼神都可以殺人。王掞能當太子的老師,果然名不虛傳。

  • 6 # 過去即歷史

    絕對有含義,王掞是大智若愚,故意用裝糊塗的方式來攪黃老八出任大將軍王的提議,就是在告訴康熙,我王掞舉薦廢太子跟老九、老十舉薦老八一樣荒唐。

    王掞這個人看著年紀大,荒唐,死保二阿哥,但是但實際上看的很清;不知道有沒有注意王掞死之前找四爺有一段對話,幾乎把朝局三言兩語就說破了,在眾阿哥當中,只有四爺適合做皇帝。

    這眼光還是很準的。

    看完這段再反過來看,王掞保舉廢太子做大將軍王就不那麼荒唐了,反而有自己的用意。王掞在太子被廢后,算是看清太子沒希望了,再看了所有的阿哥,只有四阿哥胤禛願意從大局考慮,所以他才在跟四爺談話中,說希望四爺成為皇帝。有了這個心理基礎,王掞已經放棄廢太子,想把四爺推上去,所以王掞一定會阻止八爺出任大將軍王,這樣對四爺不利。

    王掞故意那廢太子來說事,是故意凸顯這件事的荒唐,同時也在暗示康熙八阿哥做大將軍王一樣荒唐。同時看康熙的表情也能說明問題:

    康熙臉上不是那種嚴肅的表情,反而有點想笑卻忍住了的樣子;而且康熙對待王掞也僅是攙出去而已。看來康熙是聽出來王掞的意思了;也成功地把老八出任大將軍王的建議給翻過去。在康熙看來,王掞的任務完成了,您老還是去臺下歇著吧。所以才會被攙下去。

    總之,王掞人老不糊塗。看完最後跟四爺的對話,反過來看這段,王掞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 7 # 紅雨說歷史

    這件事發生在二廢太子之後,西北戰事告急,朝廷急需一人到西北去代替康熙穩定西北局勢。既然是代替康熙,自然要從眾位皇子中選出一位這時候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都已經被康熙幽禁,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

    王掞站出來說話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因為九阿哥胤禟舉薦了不合適的八阿哥胤禩

    九阿哥胤禟是第一個發表意見的,但是九阿哥的推舉理由十分的外行,完全是出於義氣考慮,完全沒有一個很好的大局觀。他說:

    西北打仗主要是找一個坐鎮的主,會不會上陣殺敵是第2位的,“賢”才是最重要的,八阿哥胤禩是人人稱道的八賢王,所以他去最合適。

    九阿哥胤禟起個頭,沒什麼心機的十阿哥必定隨聲附和,八阿哥黨遍佈朝野自然也推波助瀾。三阿哥胤祉這時候已經對奪嫡失去信心醉心編書,四阿哥低調隱忍自然不會出面硬懟,其他朝臣自然也不會去觸碰了八阿哥黨的黴頭。但是西北戰事需要的是一個軍事才華橫溢,衝鋒陷陣漲士氣的將領,八阿哥胤禩雖然號稱“賢王”,但是行軍打仗才能不佳,容易被敵軍取笑,反而降了氣勢。如果這時候沒有人站出來解決這個僵局,八阿哥胤禩當大將軍王,就要成為預設的事實了。

    第二,王掞是一個說實話,說真心話的人。

    十三阿哥胤祥在第一次被幽禁的時候,張五哥求情得到了康熙天大的面子,被放了出來。當時張五哥有這麼一句話特別的感動康熙就是“奴才,只會說真話”。當時康熙點了一個人的名字說,自己不會為難他,就是因為他一直對自己說真話,這個人就是王掞。老臣王掞看似糊塗,其實他明白著呢,他看得出八阿哥黨在朝中的勢力,也看得出八阿哥胤禩沒有將才,怎麼能講國之安危當做兒戲和皇位爭奪的工具。所以他要站出來攪和這個尷尬的朝局,果然康熙順水推舟將推舉大將軍王的事情擱置再議。

    當初太子第一次被廢和第二次被廢,八阿哥黨可都是主力軍八阿哥誘審肖國興,十四阿哥模仿謀反信,曝光太子給任伯安的信給康熙。所以王掞作為太子的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和八阿哥黨可是仇敵關係。

    第三,王掞是真喜歡太子,太子是他一生的心血。

    王掞是一個典型的儒家代表,他經過孔孟之道的浸潤長達幾十年,他自然也期待自己如孔子一般“萬世師表”。他用所有精力在太子身上,希望他當一個好君王,但是事與願違,太子兩次被廢,操碎了這個老師的心。所以一有機會,他就希望太子能再一次站在康熙面前,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他說太子雖然被廢但是一直潛心改過,希望騎馬上陣,建功立業,但是太子胤礽早已讓康熙徹底失望。王掞迎來的只能是康熙的一盆冷水

    廢太子不是喜歡騎馬嗎,把他關到上駟院和馬住在一起。

    王掞一聽,和馬關到一起,胤礽又要受不少的虐待,所以他立馬後悔認錯,希望康熙念在父子之情不要在虐待廢太子胤礽。看得出王掞傾注畢生心血,他對太子胤礽是真的很愛護。

  • 8 # 紅楓文史娛

    王掞真是個好老師,為了學生不遺餘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甚至竟敢衝撞龍顏。

    他為什麼會堅持這樣做呢?我們不妨先扒一下王掞的前世今生,因為歷史上王掞確實有過死保太子的舉動,但保舉出兵這事則只是電視劇的演繹。

    名門之後,曾身拜文淵閣大學士

    王掞生於順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他的曾祖名叫王錫爵,江蘇太倉人,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當政期間,他曾歷任文淵閣、武英殿、建極殿大學士,死後被神宗贈太保,諡文肅,賜葬,敕建專祠。

    這個王錫爵曾經是萬曆首輔張居正的政敵,但他本人素來能以大局為重,為官勤勉,清正廉潔,且勇於直諫,《明史》用“性剛負氣”四個字來概括王錫爵的性格特點。

    (上圖:王錫爵畫像)

    作為王錫爵的曾孫,王掞很好地繼承了乃祖這一特點,性情也是比較剛烈,為人正直,且作為名門之後,飽讀詩書,所以康熙才會讓他到上書房給自己的兒子們上課講學。

    但說到他是太子胤礽的老師,史書並沒有此類記載,上過課是有的,也就是說,他是所有皇子們的老師,而不是專門輔佐胤礽。

    (上圖:江蘇太倉王錫爵故里)

    不過既然電視劇這麼演,我們就姑且這麼看。

    王掞自康熙九年考中進士後,先後在工部、兵部、禮部都幹過,康熙五十一年,被授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等同於宰相。

    為名所累,想借保太子之事為祖上正名

    透過王掞上述簡歷可以看出,後來他之所以能為胤礽出頭,是與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分不開的,這一性格特點與他的曾祖一脈相承。

    但是,王掞曾祖父王錫爵並非完人,比如在當時“國本之爭”問題上他提出的“三王並封”就飽受詬病,最終他不但為此留下惡名,還曾引咎辭職賦閒過一段時間。

    關於這段歷史本文不做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所以,到後來王掞拼命想保太子胤礽,兩次被廢,王掞都不遺餘力,甚至不惜頂撞康熙,這裡一方面體現了他對太子的一片赤誠之心,但另一方面,也有他的私心,他是想借此為祖上正名。

    比如,胤礽第一次被廢時,王掞已經七十多歲,自我感覺深受皇恩,又素來與太子交好,就給康熙上密摺,要求復立胤礽為太子,結果這份密摺康熙留中不發,沒有當面斥責王掞,其實是給他留了面子。

    《清史稿》載:

    “掞年七十餘,自念受恩深,又以其祖錫爵在明神宗朝,以建儲事受惡名,欲幹其蠱”

    這段話其實把王掞當時的小心思揭露的很透徹,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王掞此舉除了忠心,還有沽名釣譽之嫌。

    這麼說是站在歷史角度,但若站在電視劇角度,則另有深意。

    力薦胤礽,王掞想把八爺黨排除在外

    讓胤礽去帶兵,王掞說出這個話的時機其實很有意思。

    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

    朝會上,奸詐的九阿哥胤禟以“阿哥帶兵只是個做蠹兒的主帥”為藉口,推薦八阿哥帶兵出征,十阿哥跟著也說,“諸葛亮不會武功,照樣能打仗”。

    這兩人一唱一和,目的不言自明。

    可是,令老九、老十沒想到的是,他們這番說辭竟然被王掞鑽了空子拿來引用。

    本來王掞就一心想救胤礽於水火之間,千方百計找機會想讓他建功立業,重拾皇帝信任,但第一次的秘密奏摺被皇上留中不發,圖謀沒有得逞,這一次,他抓住了機會。

    於是,他向皇帝建言:

    “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雲‘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潛心懺悔,常思待罪立功,以贖前愆。”

    言外之意,既然從來沒帶過兵的八阿哥能當大將軍王,那麼同樣也沒帶過兵的二阿哥也能當大將軍王。

    老王掞為什麼會在此時提出這麼一個建議,這不是明明在攪八阿哥的局嗎?

    的確,王掞正有此意,他其實心中很透亮,康熙是不會允許胤礽出去帶兵的,但王掞也不想讓這麼一個擁有重兵的機會讓八爺黨一夥拿去。

    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阿哥們不僅僅養尊處優耽於玩樂,而且心存險詐,一心只想做楊廣謀權篡位,大清江山斷斷是不能交在這些人手裡的。

    只是,康熙皇帝對太子胤礽太過失望,還以為這是他借老師王掞之口圖謀復出,心中震怒,訓斥道:

    “他想躍馬疆場,將來好帶兵又來逼宮?他既然想騎馬,就把他關關到上駟院去?那乾脆就讓他和馬住在一起得了。”

    一席話,又陰又狠,徹底斷了胤礽後路,也斷了王掞對太子的希望。

    及至後來,王掞眼看保太子已徹底是一步死棋,便找到四爺胤禛,勸他儘早圖謀繼承大統,這正是當初他阻止八爺帶兵想要達到的結果,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四爺心裡裝著大清江山,念著大清臣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夏天室內養的花你能推薦幾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