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泓錦的心自在工作室

    因為一是他兒子李世民搶了他很多功勞,故意修改史書讓李淵顯得無能,才能顯得李世民有才;第二是連自己兒子也降不住,眼皮底下讓二兒子殺了大兒子還被操下臺,實在……太讓人無語了。

  • 2 # 雪堂說史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君主,號為高祖。作為開國皇帝,如果真是碌碌無能只是依靠自己兒子才成事的話,他也當不了皇帝。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李淵的雄才偉略,以及他的碌碌無能的名聲怎麼來的。

    一、最被低估的開國君主李淵

    1、李淵本身就具有遠大志向,氣量恢宏,並且很有謀略

    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姨表兄弟,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媽。所以李淵在隋朝地位還是很高的,但這不代表李淵就是一個僅能因人成事的主兒。

    在抵禦陳玄感的起義之時,李淵就有了長遠打算,藉機廣交天下豪傑,培養自己的勢力。在隋煬帝懷疑李淵的時候,李淵就假裝貪杯好色,收受賄賂,做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麻痺了楊廣。

    2、李淵在隋朝時鎮壓農民起義和抵禦突厥,充分體現了他的軍事才能。

    在公元615年,李淵遇上了母端兒的農民起義,李淵率兵打敗並且收編了起義軍,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第二年,在突厥入侵的時候,李淵在軍事實力明顯處於下風的時候,選拔精兵,仿效突厥騎射,這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都是疑兵之計,突厥沒想到李淵又另選精兵埋伏下來,突襲了突厥,突厥大敗。這連環計使得真是巧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

    3、李淵眼光獨到,見機很準,看到天下大亂有利可圖,趁機起兵。

    李淵起兵奪取天下,可不是在李世民的慫恿下才做的決定,李淵自己是早有謀劃的。至於唐史中記載李世民和劉文靜現密謀起兵,造成事實,李淵被迫同意,那是李世民在往自己臉上貼金。

    4、李淵起病後不到一年就掌控了局勢,當了皇帝,隨後又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消滅了各路義軍,統一了天下。

    這裡面有李世民的功勞,但不完全是。你總不能讓皇帝總是御駕親征吧,哪個皇帝手下不得有一大批能臣武將鞍前馬後的呀。李世民只是其中一個罷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也立下不少功勞的。

    天下統一,哪一個功勞不得有領導者的份呢,起碼是領導者領導有方吧,還沒見過取得了成績都歸手下的。

    二、李世民為了消除自己殺兄滅弟,逼父退位的醜陋名聲,任意修改歷史。

    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大哥李建成是太子。按照舊時的規矩,必須是嫡長子才能當皇帝,李世民根本沒有機會。

    李世民的步步緊逼,讓李建成有了危機感。李建成也想除掉後患,可他有些心慈手軟,才讓李世民佔了先機,率先發動政變。在玄武門,早就策劃好的李世民殺掉了哥哥和弟弟,又逼迫李淵立他為太子,兩個月後,又把皇位讓給他。

    李淵在屈辱和類同軟禁的生活中活了將近十年。

    如果讓史官據實寫的話,李世民就遺臭萬年了。所以在李世民的手裡,歷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他的授意下,史官肆意修改歷史,貶低李淵,抬高李世民,把起義和統一天下的功勞都按到自己頭上,李淵簡直成了傀儡和木偶。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李淵不僅不庸碌平常,反而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君主,只是在心狠手辣這一點上他比不過李世民。

  • 3 # 葉子寫實

    李淵唐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祖父是李虎北周八大柱國,七歲襲封唐國公。因隋文帝獨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愛。

    李淵是隋朝的重要朝臣。隋煬帝徵高句麗,李淵督運糧草於遼東。大業十一年(615年),率兵擊破毋端兒起義軍於龍門。大業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總是打勝仗。

    隋朝末年,各地的反隋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李淵預見到了隋朝的最終結局,一方面展現了沉迷於酒色,賄賂監視他的隋煬帝派來的監軍,一方面開始招兵買馬積蓄力量,為自己的舉勢做準備。

    李淵絕對是被人們低估的皇帝。

    李淵稱帝后,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一的戰爭注意加強政權建設,改善民生。在李淵的努力下唐朝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基本上初具規模。

    李淵繼承了隋朝的制度,並做了改進。唐朝中央建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掌管全國政令,是命令的執行機關。下屬共有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選用、考核與獎懲;戶部掌戶籍和賦稅;吏部掌禮儀和科舉;兵部掌軍事;刑部掌刑獄;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來作為辦事機關。這種制度一直影響著後來的封建王朝。

    唐朝初期實行府兵制,將練兵權和領兵權分離,以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對抗中央。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是兵農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時在家生產,戰時出征。這樣就減輕了軍隊的開支,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李淵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親,他的孩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包括他的女兒平陽公主都為大唐的建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李淵的光芒卻被他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跟遮住了。李世民的皇位雖然得來的並不光彩,他一生的政績和他以民為本的從政方針對後世的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而李世民一朝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君臣和諧的時代。再加上各個朝代文人治世的描摹,讓李世民的形象更加的高大,以至於李淵就成了“李世民的爹”。

  • 4 # 歷史男

    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李淵為人太低調。我們都知道李淵起義之初是很慎重的,當天下雄豪並起時,當皇帝懷疑他的忠心時,他還坐在太原太守的位置上東張西望,靜觀其變,我們不得不佩服其堅強的定力。後來在劉文靜、李世民等人“拉下水”後,他才開始革命。但之所他的才能開始展現出來:善於用人。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李淵重的是自己的幾個兒子,李世民和李建成掄番出擊,四處攻城拔寨。李淵根本不用上戰場,只是調調兵,遣遣將,結果也很奇怪,這天下居然就這麼容易到手了。而這個過程,李淵如同世外高手一樣,隱藏在幕後,而衝鋒陷陣的李世民和李建成卻水漲船高,名聲越來越大,以至於蓋過了“準皇帝”李淵。這是因為世人多半隻看到了面上,而沒有看到實質,其實李淵運籌帷幕的才華是超級無敵的,更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無法相提並論的。

    二是李淵是被人“請”下臺的。李淵在政治上犯的唯一錯誤就是統一天下後,沒有及時收繳李世民的兵權,或者說收繳的不夠徹底,採取的措施不夠,重視的程度不夠。也正是因為這樣,也就無法阻止李世民和李建成血淋淋的太子之爭。而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後,已是華山一條道,唯有把李淵“請”下臺這一條路可走了。而這時的李淵也是無可奈花落去,只好順著臺階下,選擇“主動讓賢”。李世民繼任皇帝后,史官為了迎合李世民,便對其高歌頌德、大肆宣功,誇得他神通廣大,戰功卓絕。同時,自然要對李淵貶低打壓、大黑特黑,貶的他碌碌無為,毫無建功。

    正是這雙管齊下的原因,李淵便成了歷代開國之君名聲低的皇帝了。

  • 5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對李淵碌碌無為的評價,不是來自於正史,而是來自於小說的演義。比如《說唐》《隋唐演義》中,李淵可能有庸庸碌碌的表現。但如果看看正史,比如《舊唐書》《新唐書》等,就會發現和以前的印象不一樣。這大概是為小說所誤,

    演義小說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歌頌李世民,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寫的。而且,李世民的皇帝當的不錯,為全天下的老百姓帶來好處。也值得歌頌。但對李世民的缺點的掩蓋,在客觀上會拉低對李淵的評價。這樣,李淵在人們的心目中慢慢的就變得庸碌了起來。

    李淵絕對是文武全才的一代梟雄。他的祖父都是北周的名將,當時與其他七家合稱“八柱國”家。李淵七歲就封為唐國公,但他並不是紈褲子弟,而是文武全才的。有個成語“雀屏中選”講的就是他的故事,他的夫人竇皇后也是名門之後。當初選婿之時,在屏風上畫了只孔雀,私下約定,有射中孔雀眼睛的,就選為女婿。李淵一箭射中,成為竇家的女婿。這個射中孔雀的故事,並非是遊戲,而是真功夫。《舊唐書,高祖本紀》載,大業十一年,那時天下已經亂了。隋煬帝在汾陽宮命李淵前去討伐反叛者,李淵兵扎龍門,叛將母端兒率數千人圍於城下。李淵親自帶十幾人出陣殺敵。連發七十餘箭,對方都是中者立倒。可見,李淵的戰鬥力絕對是一流的。

    隋末大亂,群雄並起。演義小說中有許多說,這個時候李淵委瑣怕事,不敢起兵,是李世民劉文靜等首倡起義,李淵不得己而從之。這種說法不值一駁,但卻有許多人相信。歷史上有過被別人逼著成就大事的嗎?絕對沒有。當天下大亂的時候,像竇建德,王世充都能力及人望都不及李淵都轟轟烈烈的幹起來了。李淵有什麼理由不起來幹?歷史的真實是,李世民兄弟是跟著他們的父親李淵幹起來的,而不是李淵跟著李世民幹。李家父子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在父子兄弟的齊心合力之下,終於建立了大唐帝國。

    唐朝建立之後,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居功至偉。但太子的位子只有一個,李淵也只可能選一個人做接班人。在老大和老二都很厲害的情況下,選誰做太子呢?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都擺在那兒。前代曹操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無法比較那個更好,只有按規矩來,長子繼承。於是,李建成成了理所當然的太子的。

    問題出在李世民身上,他不甘心做一個普通的王爺,他要君臨天下。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也有這個想法。於是,他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建成元吉。李淵在無奈之下,只能承認現實,已經死了兩個兒子,十個孫子了。只能讓李世民上位。

    玄武門之變就是皇家內部的權利鬥爭,無所謂誰對誰錯。總之,勝者為王。但是,李世民殺兄屠弟的行為,是不符合儒家道德倫理的。可是,李世民上臺之後,確實成了一位明君,他虛心納諫,確實符合儒家的聖君明主的標準,這樣,就體現出極大的矛盾。當然,這是儒家思想的內在矛盾。因為在儒家看來,只有做事符合君子之道,才能算是明君。玄武門的事,絕不是明君所為。於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只能替李世民做掩飾。如果李世民的行為是被迫的,那麼就符合道義了。於是,演義小說(儒家思想的作家寫的)中,就只能寫建成元吉對李世民不斷迫害。這樣,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當時的皇帝是李淵,他怎麼可能容忍這樣不合理的事情發生呢?如果他是一個昏君,或者是一個庸碌之君,那麼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唐之後的歷史演義小說,基本上都是按這個思路走的。於是,在小說的影響下,人們就很容易認為李淵是個庸主了。這個問題的大體情況,應該就是這樣的。

  • 6 # 尋根拜祖

    如果碌碌無能,怎麼可能當得了開國皇帝?李淵之所以給後人留下平庸的形象,一方面拜嗣君李世民所賜,另一方面他的兩個“缺陷”被放大。

    一、李世民“塑造”了李淵的平庸形象

    1.在李世民的高大形象下,李淵被丟進了陰影

    一般開國皇帝都是猛人,無所不能,形象高大,各種傳奇。相對而言,李淵的經歷不夠傳奇,反而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蓋過了李淵,把開國皇帝的身影逼進了他的影子裡。

    李淵早年曾經奉命領軍鎮壓農民起義、打擊突厥入侵,自晉陽起兵後,李淵就已經“退出”戰場,只作為決策人的身份出現,開國戰爭中的精彩篇章,他都無緣參與。相反李世民卻獲得了更多的表現機會,把自己打造成了“戰神皇帝”。

    李唐開國之初,文臣武將是歷代王朝中,最群星璀璨的一個年代,包括李世民在內。這既是李淵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幸運的是,在眾星捧月之下,他依靠這些人才平定天下摧枯拉朽,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磨難,不幸的是,他個人的色彩變得星光暗淡。

    2.李世民篡改歷史,掩沒李淵的功績

    李世民靠玄門之變,殺嫡奪位上位。他很清楚,歷史一定會對他的這個行為無情鞭撻,為了改變形象,李世民一直致力於篡改歷史,試圖將自己的形象變得更高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李世民將李淵的很多功績,硬改到自己頭上。比如,晉陽起兵,按史書說法,李淵膽小怕事,根本不敢造反,是李世民暗中謀劃,逼得李淵不得不造反。

    史學家抽絲剝繭,從史料分析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認為晉陽起兵的首謀就是李淵,李世民篡改的目的,就是要突出他個人對於大唐建立的重要性。

    類似的篡改還有很多,有的已經永遠無法復原,這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給後人留下的又一大詬病!

    二、李淵自身的兩個缺陷

    1.缺少開國之君的武功

    縱觀中國歷史,一般開國之君都是戰神級的,武力爭奪天下,完全靠別人幫你搶江山不現實;手上沒有過得硬的武裝力量,連山大王都當不了;扛把子沒有活土匪的氣質,鎮不住驕兵悍將。

    所以所有開國皇帝,留給後人的形象,多少都有點匪氣,甚至流氓氣息。相比而言,李淵太“文”了,雖然他也當過將軍,上過戰場,但顯然,他的武功是開國皇帝中最欠缺的,不夠耀眼。

    2.得天下靠父祖

    李唐開國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建立在家族雄厚的實力基礎上的。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李昞是柱國將軍、唐國公,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與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是親姐妹。可以說,李氏家族是名門望族,與上層社會建立了深厚的利益關係。

    因而李淵很受器重,自幼世襲唐國公,擔任皇宮千牛備、衛尉少卿、太原留守等職務。家族留下的政治遺產,是李淵日後起兵的最重要保障,包括私人武裝和政治同盟軍。離開父祖的積累,李淵不可能有起兵造反的機會,更不可能成功。

    正是以上客觀及主觀方面的原因,讓李淵這個開國皇帝星光暗淡,在列位開國皇帝中,顯得很“碌碌無為”,其實,客觀地講,李淵一點不平庸,只是沒那麼“完美”。

  • 7 # 談古論金

    這主要是因為《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對李淵的記載將他刻畫成一個懦弱猶豫,在兒子李世民將起事的各項準備都完成的情況下才非常被動地參加進來的角色,因此造成了後世很多人感覺他碌碌無為的刻板印象。

    在這樣一個敘述體系中,軟弱而沒有主見的李淵即使在萬事皆備的情況下得知兒子(李世民)和下屬(劉文靜)的計劃仍然非常的震驚並有所顧忌,但是因為箭在弦上,已經沒有動搖觀望的餘地了,只好勉強聽從了李世民的安排,走上了起兵反隋的道路。

    幸而這不是史籍的全貌,關於晉陽起兵有一部信史,那就是溫大雅撰寫的《大唐創業起居注》,溫大雅在太原起兵後就被李淵厚禮聘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大唐創業起居注》也是關於李淵父子肇建唐王朝的最早的歷史記錄。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親自安排劉文靜偽造隋煬帝敕書,以抵禦突厥為名招兵買馬,又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既避免遭遇腹背受敵的困境,也借用了部分突厥精銳騎兵。

    事實上,李淵正是整個事件的決策者,在做好周密萬全的謀劃之後他毅然起兵,才取得了問題所說的相對快速平定天下的功業。李世民、李建成等在這一事件中是重要的協助者,但畢竟只是配角,當之無愧的主角是且只是李淵本人。

    綜上,李淵有碌碌無為的評價,主要是因為李世民後來主導的對歷史記載的篡改,並非歷史的真相。

  • 8 # 歷史總探長

    李淵和後來上位的帝王在很多人的眼中,有一點米粒之珠,豈敢和皓月爭輝的意思。

    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和李世民登上帝位,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李淵從晉陽起兵的過程中,其實不僅僅是李世民參與了大唐王朝的建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兩個人的功勞也並不少。

    李世民在在唐王朝初期主要的功績是平定西北、河北、中原等地,這些地方是唐王朝定鼎天下的主要戰場,可是在這些主要的戰場中,當時已經作為東宮太子的李建成也仍然參與到了中原、河北之地的戰爭。

    高祖皇帝李淵在公元608年已經在長安登基稱帝,作為一代帝王,此時李淵所扮演的角色也只能是坐鎮大本營,而不是親自上陣廝殺,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明朝的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有多優秀?

    可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後,更多的征戰還是交給了手下的那些大將的肩膀上,此時的朱元璋根本就沒有必要親自上陣殺敵。

    而高祖李淵之所以被淡化,其實如今影視劇的宣傳有很大的關係,更多的影視劇已經將高祖李淵塑造為了一個荒淫的帝王,而並非一位控一地而制四方的帝王,可是恰恰相反的是高祖李淵在唐王朝初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在歷史上的形象更加的被淡化,在唐王朝初期躍然紙上的帝王形象反而成為了太宗皇帝李世民。

    這其中的原因一定是有李世民的刻意刻畫,得位不正的李世民勢必要對自己形象加以改造,而改造最為合適的方法便是弱化自己老爸李淵的形象,同時拔高自己作為帝王的形象。

    還有李世民所締造的貞觀之治有極大的關係。

    李世民所締造的這個萬國來朝的貞觀之治,恰如其分的讓大家沉浸在了貞觀之治中。可是他們卻遺忘了高祖皇帝的反隋初年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收買人心的事情。王朝建立之初,沒有超強的能力和一定的治國才能,是不可能讓一個剛剛興建的王朝有定鼎天下的能力的。

    其實高祖李淵在唐王朝中就像極了一棵樹根,李世民像極了這棵樹上茂盛的枝幹,雖然更多的人只會抬頭注意到樹上繁茂的枝幹,可是這棵樹的樹根確實最不能護忽視的,因為只有強有力的樹根支撐,這棵樹的枝幹才會生長的愈發的茂盛。

  • 9 # 7柒天

    1,李淵起兵反隋時候就很猶豫,若不是李世民一力促成他最終下定決心,這天下可能根本就沒李傢什麼事了。

    2,征戰期間大小戰役皆是在他兒子女兒們的帶領下完成的,而李淵本人的文治武功卻不太被提及。

    3,統一之後沒有處理好儲位的問題導致了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的慘劇,最後更是早早的退居幕後當起了太上皇。

    4,最重要的就是有李世民這樣一個妖孽級的兒子,從古至今能不被李世民貞觀盛世掩蓋光芒的皇帝本就寥寥無幾,李淵自然也就只能默默無名了。

  • 10 # 葉飄刀

    自己兒子繼位都處理不好,弄出一場玄武門之變。

    而且玄武門之變後,等於被架空,被逼退位。

    作為一個皇帝,處理不好自己的家事,不但弄得骨肉相殘。

    朝堂上也駕馭不住,還被逼宮退位。

    你說這樣的帝王,再加上上位的兒子又是一個特別能幹的。

    你說其他被逼死的君主,如趙武靈王,類似隋文帝,雖然也很慘,也處理不好家事,但人家一來已經建立了不小的功勳,二來接位的後代比他們遠遠不如,所以沒被掩蓋光芒。

    李淵自己欠妥,再加上李世民放在所有居住之中,都是最耀眼那種,李淵最多也就是中上,被完全掩蓋住光芒也就難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防凍有什麼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