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匯雁1
-
2 # 喜洋洋走世界
溫室效應和所謂的地球變暖並不一定是真的,懷疑論者認為它們是美華人編造的,雖然說我也不認可溫室效應這個詞,但是呢就題目可以說出一些我的看法。
溫室效應是什麼呢?溫室顧名思義就是地球和地球上空的空氣好像是一個大的溫室大棚,地球是裡面的農作物,空氣是大棚的玻璃或者塑膠膜。當太陽輻射地面時,空氣允許Sunny進入,可是當Sunny照射到地面似的地表溫度升高從而產生長波輻射時,大氣不允許這部分熱輻射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也就是說地表的熱不能散發到太空中去。這樣一來源源不斷的太Sunny的照射使得地表溫度升高,但是不能散發出去,使得地表的溫度越來越高,越來越熱,從而地球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被不斷的加熱。從而會引發另外的一個問題地球變暖。
據該理論認為,大氣層並不是從來都是這樣不允許地球表面的熱輻射散發出去的,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社會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大氣層中太多的二氧化碳才阻止了熱輻射的散發。
知道了溫室效應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找到它的解決辦法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哪些方法呢?
1,減少工業廢氣。
2,減少汽車尾氣等普通百姓的廢氣排放。
3,減少煤炭的燃燒。
4,多種樹,恢復生態平衡。
-
3 # 使用者太空大師
在中國為什麼大自然的氣候汙染都管呢?天空減少了很多臭氧層呀!地球臭氧層的保護少了太Sunny照能不強嗎?不熱才怪呢,還沒出現黑洞死人呢?
-
4 # 手機使用者糖畫糖
減少人為因素,灰復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原始森林,限制家庭轎車的生產和使用及大型運輸車輛的增加。關停排放汙染空氣水源的廠礦,禁止生產塑膠用品,撤消公務用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嚴懲富有階層超前消費損害自然生態平衡。可望能減輕地球溫室效應,增加人民幸福生活質量,為後人留下一片藍天,一池清泉,謝謝悟空邀請問題。
-
5 # 辰悟1
謝邀;現在咱們的政府做的就很好,一步步清除高耗能低產出的老企業,是各地政府,業主正在認真行動著的。認真的保護環境力增山川沙莫的樹草存活,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多點青綠植物的生長,就會多轉化點燃煤和氣車尾氣的有害氣體耗去的臭氧。保護增加生態稙物的生長環境,多開發清潔的自然能源是人們更多使用清潔能源的前提!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謝謝!
-
6 # 太宇永恆
溫室起源於人類自身,發展變化中不知不覺造成環境破壞,有必要標配更科學的量能關係。
宇宙間既定置了浩翰時空,在正常執行下是有規律的,感嘆的是人變物變思維邏輯變,質變數變關係到自然生態變。
以下是可能造成的因果關係:
氣候與人口增長有關
人口與熱能量有關
熱能量與資源有關
資源與自然條件有關
自然與星系有關
星系與光子有關
光子與熱量有關
熱量與運動有關
運動與明暗有關
明喑(黑白)變化與冷熱溫暖清涼有關
地球的溫室效應最有效的辦法是:1.解決資源與人口相匹配關係;2.人類與動植物數量相協調關係;3.迴歸原始性的森林原野;4.多充實鄉間田園削減城市群及大城市高樓;5.建築物必須自然帶有山水、森林、江河、池塘、小溪等綠色環境。總之,用自然規律協調生態環境,儘量做到研究學科自然平行,地球才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7 # 搖擺的地球
如若改善空氣質量,就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要控制全球變暖,就不用管了,因為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與全球變暖沒有因果關係。當前的氣溫升高,極端天氣增多,是由地球陸地表面水過度缺失,大氣失去水的調節氣溫功能造成的,與乾旱範圍逐年擴大,乾旱程度逐年加重有關。
-
8 # cnBeta
雖然化石燃料在減少氣候變化排放這件事情上首當其衝,但它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像綿羊和奶牛等這樣的家畜也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甲烷。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透過對不同綿羊腸道微生物的分析發現了一些線索,而這可能有助於人們控制這些動物的甲烷氣體排放。
資料圖
雖然二氧化碳是目前排放的最常見的溫室氣體,但甲烷的威力更大。儘管它只佔了美國排放總量的10%,但由於其超強的保溫能力,其破壞力可以是二氧化碳的28倍。
雖然甲烷是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加工的副產品,但其最大的源頭還是來自農場動物的打嗝和放屁。考慮到全球有10億多頭牛和10億隻羊,這是動物們在讓地球變暖。
為此,來自蒙納士大學、紐西蘭農業研究所、奧塔哥大學、伊利諾斯州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如何讓動物的胃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展開研究。
實際上這些甲烷氣體並非由動物自身產生而要歸咎於它們腸道里的微生物。當它們分解動物吃下去的食物時就會釋放出甲烷氣體,然後在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從消化道的一端或另一端放出。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組綿羊腸道內的微生物,一組產生大量甲烷,另一組則排放較低。結果顯示,兩組微生物群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消耗氫的細菌。
在甲烷排放高的這組中,一組叫做產甲烷菌的微生物起到了最主要作用,據悉,它們以氫為食並由此產生甲烷。而在低排放組中,更常見的細菌則都是那些不產生甲烷的細菌,比如醋酸盛成菌、富馬酸、硝酸鹽、硫酸鹽還原菌。
在產生氫氣的細菌中,研究小組發現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最為活躍,而一組名為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細菌則被發現會根據綿羊腸道中的氫水平改變其代謝。
有了這些資訊,科學家可以改變給家畜的食物種類來控制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群並減少釋放到大氣中的甲烷量。
負責這項研究的蒙納士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Chris Greening表示,控制產甲烷菌的氫供應將能減少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同時還能使人們能將氫轉移到已知不產甲烷的其他微生物身上。“我們對這項研究的成果感到興奮,因為它有著可以制定緩解農業甲烷排放新政策的巨大潛力。這對地球的可持續健康和可持續經濟非常重要。”
而其他研究發現,飼養某些種類的海藻或熱帶樹葉也可以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
-
9 # 科學密探—潮
溫室效應是什麼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
溫室氣體有哪些呢?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二氧化碳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在大氣中僅佔有0.03%,在自然生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參與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人體撥出的主要氣體之一。
溫室氣體家族中甲烷也是重要成員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重要溫室氣體。它在大氣中的濃度雖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增長率則大得多。。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1996年發表的第二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報告》),從1750-1990年共240年間二氧化碳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卻增加了145%。甲烷也稱沼氣,是缺氧條件下有機物腐爛時產生的。
主要影響氣候影響
自十九世紀以來的100年間全球地表氣溫上升或0.2一0.69℃。從1880一1998年間119年的資料看,全球變暖的趨勢為0.53℃/100a。在2006年公佈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多。
2.環境影響
全球變暖、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問題很嚴重。
溫室效應減輕的措施有哪些呢迄今為止,我們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應該想盡辦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長,不可聽天由命任憑發展。
因此我們竭盡所能採取對策,儘量抑制上升的趨勢。國際輿論也在朝此方向不斷進行呼籲,而各國的研究機構亦已提出各種具體的對策方案。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今日以熱帶雨林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由於森林破壞光合作用的減少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急劇增加。
3.汽車燃料的改善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4.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裝置為最。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這對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預計有可觀的抑制效果。
5.對化石燃料的限制
任何化石燃料一經燃燒,就會排放出二氧化碳來。唯其排放量會因化石燃料種類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為低。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順序予以加重課稅。譬如生產方面,要對二氧化碳
6.鼓勵使用天然瓦斯
鼓勵使用天然瓦斯作為主要能源。因為天然瓦斯較少排放二氧化碳。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則是希望更進一步推廣這種運動。唯其抑制溫暖化的效果並不太大,頂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7.鼓勵使用新型能源
譬如推動所謂“Sunny計劃”、風力發電的應用之類。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對減少,因此對於降低溫室效應具備直接效果。
8.開發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作為新的乾淨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經由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有機物充當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汙染效能源。
9.設法挖掘海洋吸收碳的潛力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吸收劑載體,海洋大約吸收了人類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減少了大氣中的含量,極大延緩了氣候變化。其能力很大,潛力也很大。如利用海水溫差、風能或波浪能發電,將富含營養的低溫深層海水抽到海面,可大大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人為營造大量的海洋牧場,進而提高魚、蝦、貝類等的產出,它們死後,部分屍體會沉入海底,這就相當於增加了海洋吸收碳的能力。
10.核能源的使用
核能世界上有比較豐富的核資源,核燃料有鈾、釷氘、鋰、硼等等,世界上鈾的儲量約為417萬噸。地球上可供開發的核燃料資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礦石燃料的十多萬倍。
核燃料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學能大幾百萬倍;1000克鈾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00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汙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汙染。
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鈾資源,採用鈾鈽迴圈的技術路線,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決能源需求的矛盾。、
隨著科技的發展核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在未來核能能成為生活中所需的主要能源,到時溫室效應自然被破解。
關注“潮先森說”,帶你走近科學,解秘自然。
-
10 # 理性科普者
什麼叫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就是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臭氧),阻礙了地球表面對外熱輻射傳遞熱量,使地球表面的溫度升高並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工業發展燃燒過多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熱機(汽車、飛機、輪船、農業機械等)的大量使用排放過多的尾氣和微小顆粒;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資源如砍伐森林,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利用途徑被減少。
針對溫室效應,人類不斷地模擬大氣,開展科學研究,尋找降低溫室效應的方法。
第一、儘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節煤和節電;提出綠色出行,少開燃油車;保護森林和海洋(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保護海洋浮游生物);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物質;節約或重複使用紙張等。
第二、減少碳粒粉塵等物質的排放。碳粒粉塵是一種固體顆粒狀物質,主要是煤和柴油等含碳量高的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碳粒粉塵是霧的主要凝聚核,也是霾的主要成分。
第三、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根據估計可以減弱3%左右的溫室效應。
第四、研究森林保護方案。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每年減排的溫室氣體,在30年後,可以降低7%左右的溫室效應。
第五、改善主要熱機的燃料。如節油設計、改變汽車的結構、大力推廣電動車、使用乙醇汽油、油電兩用車、氣電兩用車等,到2050年,估計可使溫室效應降低5%左右。
第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不斷地改善和提高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尤其是住宅、辦公室、公共場所的冷暖裝置,提倡生產和使用能效比較高的用電器。有人估計可以使溫室效應降低8%左右。
第七,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例如提高化石燃料的價格,以此提醒廠家和消費者在使用化石能源時,增強節省意識。國家可以利用多餘稅收用於環境保護,開發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第八、限制熱機尾氣的排放。熱機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減少其排放量,可產生2%左右抑制溫室效應的效果。
第九、鼓勵使用太陽能。太陽能是最清潔的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太陽能光發電和熱發電、太陽能溫室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對降低溫室效應有4%左右的效果。
第十、不斷開發新能源或者再生能源。新能源主要指核能、太陽能、地熱能。再生能源主要指機械能(水能) 、潮汐能 、風能、生物質能等。未來理想能源須具備的條件:足夠豐富,能長期使用;足夠便宜,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相關的技術成熟,可以大規模的使用;安全、清潔、無汙染。太陽能、核能、風能為首選。把生物質能作為新能源也是不錯的選擇。
溫室效應使冰蓋發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使大氣層變暖,使大氣層的雲量及環流發生改變,極端天氣增多;使病蟲害增加;使人類面臨致命病毒的威脅;土地沙漠化;酸雨增加等等。抑制溫室效應,刻不容緩。抑制溫室效應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回覆列表
今年世界各地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引起全球的關注。《減少地球上的溫室效應》迫切需要研究對策。《溫室效應》問題被提到日程上來。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採取措施。
一,人為措施,科技手段,增加大氣層中的臭氧。相當於《補天》。
距離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叫對流層,對流層的厚度大約10~20千米,再向上叫平流層。在這兩層大氣中,分佈有臭氧(O3)。在兩層之間,大約22千米處臭氧比較集中。
幾十年前,科學家就曾發出警告:地球上空臭氧層出現了《空洞》。《臭氧總量減少》時,對紫外線的吸收也就減少了。紫外線將Sunny中《短波》段的能量帶到地球,從而增強了溫室效應。
因此經過世界相關組織出面,各國協作,共同完成《補天》的專案,即適量補充臭氧。
二,從地球表面考慮採取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是關鍵。
〈1)採用清淨能源。多利用電能。
特別應該加快《核聚變發電》的研發。早日為人類造福。
(2)限制煤炭生產以及消耗。
(3)發展綠色植被,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面積種樹。
〈4)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實現各國有統一行動,落實監督《巴黎氣候協定》執行情況。
三,我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把南極圈和北極圈劃定為國際禁區。各國都不許進入開發。兩個極地的冰山,冰層融化速度會得到抑制,從而得到保護。
兩個極地會對溫室效應起穩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