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晃天下

    主要目的是分兵把守各地,還有獨居軍功(個人猜測)。

    說白了就是明朝以袁為代表的明朝整體軍事素養遠遠不如後金皇太極,其思維停留在後金逢城必攻的低階級別。

    後金入京之戰才兩萬人,實際上作戰兵力才數千不滿萬(其餘為廝役和少量無甲兵)加蒙古騎兵數千,所以《雪汀先生的朝天日記》記載,還嘲笑奴不知兵(法)而深入明境。

    薊州城什麼位置——燕山餘脈的山口,後方是密雲(最遠)、三河、通州等大平原,可到京城。

    袁的戰術是什麼——堅城利炮。既然認為後金逢城便攻,那蹲牆頭就是最好的防守——只需要等後金攻城來送人頭,所以對付後金兩萬人哪需要那麼多的兵。如果在薊州城成功消耗大量後金兵力,那麼就是一件大軍功,因此在援軍通通趕到二線密雲、三河、通州等地去,可以獨霸軍功,關寧軍也就跟著袁督師混——升官發財!

    猿糞說了,薊州城還有保定總兵曹鳴泰,可是方大任奏報說了這總兵也就帶了1500援兵。請猿糞告訴我,這1500能出多大力能佔多少軍功?!莫非總兵帶的都是特種兵,以一敵十,會飛簷走壁還精通十八般兵器?

    結果就是,皇太極又不是傻子(袁督師一直傻傻把皇太極當傻子對待),沒有在薊州城用雞蛋碰石頭——攻城,乾脆繞道而過去了三河;就是到了三河也沒有攻城,在三河邊上渡河到了通州。

    猿糞的標準:督師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什麼崇禎有錯毛文龍有錯。應該再加一條皇太極也有錯,因為皇太極沒有當傻子去乖乖配合督師送上人頭。

  • 2 # 圓凱禮佛

    我認為袁崇煥遣散援兵的目的是擒拿崇禎。

    我們假設袁崇煥是忠臣,那麼他為什麼要殺害滿族人畏懼的毛文龍?為什麼大力資助少數民族鐵器等戰略物資?為什麼要調走薊縣守軍放滿族人入關?為什麼在薊州擋住八旗兵後 又放八旗兵穿過自己防區?為什麼皇帝沒召他勤王,就私自帶軍抵達北京,並要求進城?所以,我們沒法把一個不斷幫助滿八旗,並且不斷違反聖旨的漢人,叫做忠臣。

    如果,假設袁崇煥是漢奸,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就合理合理了。

    戰略上,袁崇煥肯定明白戰爭是綜合國力對抗,滿族人才20萬,能戰的男子才六七萬,如果打消耗戰滿族人肯定會滅亡,為了保證不讓滿族人滅亡,因此戰略至關重要。

    經濟戰略——削弱漢人經濟

    袁崇煥提出不斷築城堅守策略,在邊疆築城築要塞需要極大的消耗國力,從而讓漢人內部賦稅加重,農民揭竿而起,主力軍疲於應付起義,為滿族入侵創造條件。

    經濟戰略——加強滿人經濟

    皇帝和內閣大臣多次明確表態不能開馬市,絕不能把大量糧食鐵器資助給少數民族。如果封了馬市少數民族實力就無法加強了,甚至很難度過天災,因此袁崇煥長期違抗聖旨,一定要大力援助少數民族。

    以上兩條經濟策略,非常難以實現,袁崇煥能出色的完成,對少數民族奴役漢人意義重大。

    軍事戰略——削弱明軍將領

    袁崇煥剛到遼西前線發現,滿族人日子太難過了,東有毛文龍不斷騷擾奇襲,西有滿桂死扛硬戰,長此以往,滿族人必然人口銳減,最終滅族。

    袁崇煥為了扭轉局勢,只好殺害毛文龍和調走滿桂,這樣滿族人立刻活的舒服了很多。

    軍事戰略——削弱明軍兵力

    其實削弱兵力的最好方式不斷和滿族人摩擦,然後求增員兵力,最終將極多的兵力控制在自己手裡,這樣明朝廷控制的兵力銳減。為滿族奇襲北京創造條件。

    乙巳之變的戰術安排

    第一,調走薊縣一帶守軍,放滿八旗度過長城天險。

    第二,自己以阻擋滿八旗為理由入關進駐薊州。皇帝和眾多大臣要求袁崇煥沿河死守,這樣滿八旗騎兵優勢無法發揮,袁崇煥為了幫滿八旗度過自己防區,讓所有兵力龜縮城內,八旗兵不費一兵一卒走過袁崇煥防區。

    第三,當滿八旗走直線進攻北京的時候,皇帝沒有召袁崇煥勤王的情況下,竟然敢帥軍緊逼北京。而且為了防止自己行軍太快追上滿八旗,竟然繞道天津方向去北京。

    第四,皇帝調動各地勤王軍隊,袁崇煥為了達成目的竟然遣散援軍。並要求自己帶領大軍進入北京。

    最好,我覺得,如果袁崇煥是忠臣的話,當滿八旗突破長城後,應該立刻讓一猛將帶領2萬兵去打瀋陽(瀋陽最多隻有一萬老弱兵,用大炮轟開城門就好。),再派4個偏將各自帶領3000兵去俘獲沒有住在城內的滿族人,把滿族人控制區人口掠奪一半入關。並在滿八旗撤退的必經之路上多次設伏兵(山路為主設伏容易),極大的削弱滿族主力部隊人數。

    當然,這樣做的話,滿族人可能會一蹶不振的,和袁崇煥的長期戰略不相符。

  • 3 # 戰塲YOK1942419

    遣散你個頭,胡說八道,他們回家了?不用當兵?真是無恥之極,這句話是後來羅織罪名時說的,當時崇禎同意了袁的部處,沒有問他什麼遣散吧,也祗有崇禎這類渾人,才會自己打自己臉而已,他給袁的所謂罪名,很多是自己打臉,他卻又死要臉面,你說他是否一個弱智?評論中的袁黑最可恥,太卑劣!

  • 4 # 99336916

    大家注意沒有,只有袁崇煥在的時候,後金就能輕易打到北京城下,甚至進攻北京九門。他被處死以後,明朝的局勢讓他弄的越發艱危,還陷入與西北流寇的兩面作戰。在這種局勢下,後金乘機也有數次到關內進犯,可是再也沒往北京進攻,只是搶掠一番,這就符合他們的本性了。本來以搶掠為目的,往京師重地進攻也是不符合常理的,遇到的抵抗會更激烈。後金和袁崇煥串通一氣,武力逼迫議和就合理完美的解釋了。袁崇煥勤王還一直帶著喇叭幹嘛?難道需要作法事祈福嗎?袁崇煥趕到薊州遣散援軍,放皇太極不費一兵一卒潛越過了薊門天險,一切都好解釋了,雖然他又一次放言:必不令敵越薊西。

    己巳之變前,袁崇煥更是做了一些工作,把薊州的兵力削弱一萬多,把能守城的趙率教調到豪無防守壓力的山海關,把滿桂從寧遠調到更遠的大同。己巳之變開始後讓趙率教僅帶四千人從山海關馳援遵化,等趙幾天幾夜趕到,人困馬乏不說,軍情早有變化,無論皇太極是否攻下城,都不可避免的野戰。讓他送死的意圖明顯,當年袁守寧遠,怎麼不敢救覺華島?

    袁崇煥上任後,遼事迅速糜爛,丟蒙古北韓盟友,殺毛文龍弄散皮島。什麼是盟友?明朝此之前和後來清朝,在北韓受到攻擊,有沒有出兵?如果這三個後金的敵對關係還在,後金敢在後來肆無忌憚、傾國之兵、長時間圍困錦州嗎?敢後來長時間進關搶掠嗎?

    汪精衛難道一生下來就想當漢奸?袁崇煥也未必想當漢奸,可是5年平遼吹在那,皇帝根據協議什麼都滿足你了,高官厚祿,糧餉舉國支援,尚方寶劍,到時驗貨怎麼辦?只有把局勢弄更糟了,而且後金還打到北京城了,創造訂立城下之盟的條件也具備了,議和後再也不用為5年不能平遼睡不著覺了。可是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生事業總吹牛,半世功名因乾隆。死後愧對明勇將,英雄枉稱敗遼東。

  • 5 # 善莫大焉18

    遣散援軍是指:己巳之變後金繞道攻打喜峰口開始,一路向北京城下進攻,袁崇煥向朝廷誇了一番海口,必不令敵越薊西,趕到薊州後,卻讓劉策回密雲外,還讓昌平總兵尤世威回昌平,讓楊春去永平,滿庫去遷安,周宗武去豐潤,只留下祖大壽和曹鳴雷守薊州。

    袁粉替他辯解,這些援軍來了沒糧吃,紀律還很差,對於打仗我們有軍事知識的都知道,最後的援軍能成為勝負的關鍵,作為指揮官來說,都已經趕來的援軍斷沒往外推的道理。難道這些趕來的援軍以為是會餐來了?不是為國殺敵?後金此次進攻,舉國震動,只要守住了,短期供應也許有問題,給足時間糧食等救援物資肯定能源源不斷的運上來。大家都熟知的和日軍臺兒莊大戰,都說川軍的紀律差,可是幸虧了這些英勇的川軍阻擊了日軍,立了大功,國家危亡之際,我們民族從來沒缺過英勇殺敵的英雄。可是袁崇煥懷有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沒辦法了,他總要為不能5年平遼而自保撒。放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逼迫議和,他勤王的路上連議和的使者喇叭都隨身帶著。

  • 6 # 一枚明粉

    在己巳之變初期,在極短的時間裡,明朝上下達成一致,要在薊州進行會戰,不讓清軍越薊州一步。梳理清薊州會戰來龍去脈,袁崇煥的部署計劃就明瞭了。

    關於流產的薊州會戰,是我畢業論文的一部分,我就來講下吧。

    1、為何要在薊州進行會戰?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後金大兵從薊鎮中協破關而入,明軍猝不及防,整個中協部隊損失慘重,沿線邊口陷落,巡撫駐防的遵化、總兵駐防的三屯營都陷落。

    薊州是後金軍西行路上的一座大城,兵部在獲悉前線失敗後,就緊急部署薊州防禦,不使匹馬西進。

    (薊州一度是整個戰局的棋眼)

    袁崇煥的援兵在中途得知各城陷落,也自然向薊州行軍,截住後金軍。

    朝廷和袁督師的眼睛都放在了薊州,作為京東的屏障,必須在此會戰,予以重創,而不使騷擾京師。

    可以說:薊州會戰是符合朝廷上下政治與輿論,且符合前線實際情況的。

    2、明中央對會戰的準備

    在基本定了薊州會戰後。崇禎首先定下將犒賞銀五萬兩運往薊州,每個士兵五錢,也可見朝廷計劃在薊州集結十萬野戰部隊。

    兵部下了調兵令,“關兵著袁崇煥督發前來;尤世威、翟從義合兵策應,協力堵御,無令越薊西一步,即為上功;保定、宣大已調各兵星速赴援;山西、山東、河南各調五千;延綏三千”。各地大兵向薊州集結。

    (關寧騎兵)

    戶部也在徵集大車,準備輸送糧餉到薊州。

    工部也在徵集大車,向前線運輸火藥、甲冑、裝備。

    關寧軍的援兵在控制了薊東通道後,迅速開拔向薊州集結。

    可以說:為了薊州會戰,上下都在動員,準備十萬大兵與後金決戰。

    3、袁崇煥的會戰部署

    袁崇煥的作戰方法基本是守定而後戰,絕不浪戰。這符合古典兵法也符合實際情況。

    所以在部署上會偏向防禦,而不是進攻,自然要保障兩翼。

    他的關寧步兵負責保障薊東各城,防止後金軍馳突,保障援兵可以順利到達薊州。

    其他的各鎮援兵戰鬥力差,難堪大用,但薊西諸城需要防禦,防止後金軍西逸,同時保障兵、糧通道。

    (薊州會戰兵力部署)

    顯然這是一個防禦的陣勢,以薊州核心核心據點吸引後金軍,掩護關寧大兵與各鎮援兵集結,在兵力集結完善後,再發動總攻擊。

    並不存在要迎合後金軍啥的。只是皇太極也是優秀的將才,而且明軍西線並沒有達成防禦,最具戰鬥力的宣大萬餘騎兵,在行軍中就被八旗偏師擊潰了。直接解除側翼威脅,自然直接到京師城下了。

    總結:

    理解了薊州會戰,自然就明白箇中原委。這個史料比較零碎,需要考證。考證完寫道這裡就清晰明瞭了。

    軍事形勢與朝廷上下認識一致,自然要達成薊州會戰,各方也在準備,前線最高負責人袁崇煥做了守定而後戰的部署。但被皇太極潛師而進,會戰流產。但不能說明袁崇煥勾結後金。

  • 7 # 談劍冷覺秋

    袁崇煥到底遣散了哪些援兵呢?我們來梳理一下。

    十一月初五日,袁崇煥親率大軍赴援,當天走到撫寧縣,得到遵化失陷,趙率教陣亡的訊息,這才知道皇太極親自領兵入邊,兵勢甚盛,感覺形勢嚴峻,於是立即加速趕往薊州,初六日至永平,留下 ①參將楊春、遊擊鍾宇領步兵三千守永平, ②令遊擊滿庫領步兵兩千去守遷安。當夜趕到至榛子鎮。初八日,途徑豐潤、玉田,分別留 ③參將鄒宗武領步兵兩千守豐潤, ④遊擊蔡裕及龔彰領步兵三千守玉田, ⑤遊擊劉鎮華領步兵兩千守建昌,又留朱梅駐守山海關。初九日進入薊州鎮,初十日抵達薊州。

    這階段,袁崇煥沿途分佈守軍,是得到崇禎帝認可的。督師袁崇煥疏報入援機宜。崇禎回覆“得旨,卿部署兵將,精騎五支聯絡並進,薊兵總屬節制,分合剿擊,一稟勝算。寧鎮守禦當有排程,相機進止,惟卿便宜。卿前在關憂薊,遣兵戍防,聞警馳援,忠猷具見。朕用嘉慰官兵,已發犒賞,還鼓勵立功,以應懋賞。

    從初十日袁崇煥進駐薊州後,明軍佈置如下,昌鎮尤總兵世威仍回昌平,保陵寢,前登萊總兵楊國棟駐通州,宣鎮侯總兵世祿前守三河,大同總兵滿桂駐順義,保鎮曹總兵鳴雷同遼鎮總兵祖大壽等駐薊以遏敵,薊遼總督劉策回鎮密雲。從地圖上看,佈置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結合上時間看,就有些問題了。

    尤世威是昌平總兵,鎮守居庸關。十一月初三,尤世威受命提兵五千駐防順義,但到十一月初七,巡按方大任卻報稱尤世威等現駐薊州,兵馬只5194員名,並已檄令其前進,至於誰把尤世威調到薊州的,無考。等袁崇煥十一月十日進入薊州,又命令尤世威返回昌平,保護陵寢,而命候世祿的宣府軍前出至三河補缺。

    但是由於此前有傳聞,說建虜此次是勾結林丹汗入犯,總督劉策甚至報稱,插部五萬人入犯龍門,所以宣、大軍一直不敢輕動,十一月初四,崇禎帝以宣府逼近西協,令宣府巡撫郭之琮、總兵候世祿整兵嚴防,以資犄角。直到初九日,巡撫郭之琮才斷定插部並無入犯之意,報稱整兵以備入援。也就是說,袁崇煥已經進入薊鎮了,宣府軍還沒有出發,候世祿當然短時間內到不了三河。

    大同總兵滿桂於十一月十二日趕到京師,當晚,由於擔心後金會西繞密西、潮河、古北等處,崇禎令兵部通知袁崇煥遠行偵探,預為籌度,並令兵部妥善佈置大同軍。於是兵部尚書王洽令滿桂軍進駐順義,防敵西繞。滿桂軍最遲於十一月十五日進駐順義,而宣府軍也在此時,匆匆趕到順義。

    也就是說,袁崇煥令尤世威返回昌平,準備調候世祿的宣府軍進三河,填補缺口,可尤世威走後,候世祿卻沒能及時趕到。等他勉強趕到順義時,後金莽古爾泰、多爾袞等,已經率軍到達通州河,截住了去路,候世祿已經不可能繼續向三河進發。後金隨後分兵,遣阿巴泰、嶽託進攻順義,宣、大軍立足未穩,一觸即潰,隨即向京師敗退,於是順義、三河間就形成一個大缺口。加之此時,薊遼總督劉策又被打發回密雲,確實給人一種門戶大開的感覺,大約遣散援軍指的就是這麼回事。

    實際候世祿的宣府軍戰鬥力差的驚人,在順義可以說是望風奔潰,後金報稱“因其兵遠遁,斬者不多”,跑的太快,沒追上!五天後,宣、大軍在德勝門迎戰,宣府軍又是不戰而逃,結果差點把滿桂坑死。潰散的宣府軍沿途劫掠,直接逃出居庸關,跑回老家去了,候總兵倒是因為兩戰都負了傷,被令戴罪圖功,沒掉腦袋。所以,就算候世祿及時進駐三河,恐怕也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令尤世威在順義不動,而令候世祿的宣府軍就近駐防昌平,兵部就會令滿桂進駐三河,情況可能會好得多。但是令尤世威返回昌平守護陵京,袁崇煥是上報過的,也得到崇禎認同,而劉策則是奉了朝命,並非袁崇煥所遣,原因是袁崇煥已經進駐薊州,沒必要讓薊遼總督和薊遼督師都擠在一起,所以令劉策還鎮密雲。崇禎在回覆袁崇煥疏陳分守方略時,說的清清楚楚“ 得旨,覽奏,卿統大兵駐薊相機圖,更置兵將分佈厚防,至念陵京根本,具見周計忠謀。劉策著還鎮,排程諸將分信防禦,卿仍聯絡指援。”(《崇禎長編》卷二八-十七頁 總1590頁)。所以說袁崇煥指揮失誤尚可,說遣散援軍就有點過分了。

    至於援兵四集就更不知所云,直到十二月一日,趕到京師的只有宣、大兩鎮,在袁崇煥下獄後幾個月裡,其他各鎮援軍才陸續趕到。現摘錄如下,供大家參考。

    十二月初五,大同巡撫張宗衡督兵入援。十二月初八日,保定巡撫謝經邦移駐涿州。十二月十二日,山西巡撫耿如杞督兵至易州,帝令催會河南巡撫範景文援兵,同進屯涿城。十二月十四日,山東巡撫王從義赴援。十二月十五日,令河南巡撫範景文守涿州,保定巡撫謝經邦提兵進京。十二月二十日,總督河道李若星入援。十二月二十三日,山西巡撫耿如杞、總兵張鴻功,援兵潰於良鄉。(本月十七日,滿桂戰死永定門)

    崇禎三年正月初一,提督南京大校場都督同知陳洪範報,率兵入援,帝以留都根本重地,命還南防護。正月初六日,保定巡撫謝經邦奏,運火炮入京,報聞。正月初七日,延綏巡撫張夢鯨、總兵官吳自勉率兵五千,寧夏總兵官尤世祿(昌平總兵尤世威的弟弟,他倆還有個哥哥叫尤世功,天啟元年戰死在瀋陽)隨帶彝丁千人,陝西總兵官楊麟率兵3225人,臨洮總兵官王承恩,領兵1500名,甘肅巡撫梅之煥,總兵官楊家謨領兵3000餘名,俱報次第起行入援。正月初十日,郇陽撫治梁應澤報,發兵入援報聞。正月十八日,浙江巡撫盧完學報,委官督兵三千入衛。(本月初四,後金攻陷永平,二十一日,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戰死遵化)

    二月初二,河南副使楊嗣昌押兵到京。二月三十日。湖南巡撫洪如鍾親督援兵一千五百名,行至畿南廣平地方,遇新鎮臣高勳至軍,遂同入衛,帝命高勳統兵前來,如鍾回鎮,速催鎮兵續發。(本月十六日,皇太極班師出潘家口)

    三月初四,兩廣總督王尊德報,選精兵一千二百餘名,委原任守備白如璋統之赴援。三月十六日,湖廣巡撫洪如鍾奏,鎮(竹字頭+旱)援兵已至南陽。帝報聞,仍速催永清兵入衛。五月二十一日,甘肅巡撫梅之煥率兵抵京,命入城朝見。(本月二十四日,阿敏入冷口,五月十三日,孫承宗收復關內四城,阿敏棄永平城,出口)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援軍都是在正月底至二月中旬,才趕到京師。如此,何來援兵四集?更如何遣散援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著智慧家居裝置的普及,如何讓Wi-Fi訊號覆蓋全家無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