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照理說事
-
2 # 洪鐘財經
在中東地區,工業發展最好的當然是以色列,其次就是伊朗。其他的海灣產油國,除了能源產業,其他的工業發展的都很差勁。雖然伊朗已經被美國製裁近40年,伊朗的工業體系還是相對不錯的。伊朗的石化、鋼鐵、汽車、電子、軍工工業發展都相對不錯。2017年伊朗GDP為4400億美元,人均GDP5500美元。這個規模和水平放在中東地區,是排名前列的。
很多人只知道伊朗被美國經濟制裁了近40年。但不知道的是,在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和西方關係還非常好。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美國、英國、法國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十分密切。
二戰結束之後,由於伊朗在中東國傢俱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蘇聯和美國都想拉攏。最終巴列維王朝向西方靠攏。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是一個世俗國家,宗教和政權相對分離,實行的是議會政治。伊朗向西方靠攏之後,獲得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援助,因此,伊朗的經濟發展相對不錯。尤其是石油產業領域,西方石油巨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極大的促進了伊朗的能源產業發展。(在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一個世俗國家,這一點從女性的穿著打扮就可以看得出來)
巴列維王朝在能源產業發展強大,賺了錢之後,不斷向其他工業領域擴張,發展鋼鐵、汽車、紡織、化學等產業。到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不錯了,工業體系相對健全。(伊朗能夠獨立研發生產導彈,在中東地區是十分罕見的)
這是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極端宗教保守勢力上臺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從此伊朗同西方國家迅速交惡。西方國家便開始從多個領域制裁伊朗,至今已有40年。但是在這40年中,讓憑藉其先前建立的工業體系,發展的也相對不錯。由於沒有西方先進技術的支援,伊朗的工業水平逐漸落後世界。但即使如此,還是要比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的經濟實力強的多。
-
3 # 馬克觀察
伊朗的工業體系不敢說中東最強,但也是比較全的,究其原因還是得感謝西方,1979年伊朗革命前,西方透過支援巴列維國王為伊朗工業打下了底子,而之後的西方由於對伊制裁,創造了異常困難的的外部環境凝聚了伊朗內部團結,促成了工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在1953年美國幫助巴列維推翻民選總理摩薩臺之後,伊朗開始走上了現代化發展的軌道。1963年巴列維開始了“伊朗白色革命”,透過打破舊封建制度資源再分配,來支援伊朗發展。
巴列維的計劃主要有:廢除封建主義,把封建領主的資源透過回購再分配給其他民眾,解放了生產力。資源國有化,把伊朗地區稀缺的自然資源統一集中起來便於利用。企業私有化,透過扶植民營企業加強工業發展。普及教育,巴列維政府大力消除文盲,普及基礎教育,為工業化建設提供儲備人才。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為伊朗的農村地區提供了基礎的的醫療設施,增加平均年齡。由於巴列維的改革釋放了生產力,而且提升了民眾健康與受教育水平,在擁有人力基礎後,伊朗又利用與西方良好的關係,引進了先進技術,最終打下了工業化的底子,比如1967年創立的“工業發展與革新組織”( IDOR集團)的目的,就是以國家支援的形式發展伊朗工業部門,時至今日都是該國最大的企業。
受此影響,20世紀70年代伊朗經濟增長率一度達到16%,堪比當時的“四小龍”。並借西方扶植的機會初步構建了工業體系,國民收入從60年代160美元,躍升至2250美元。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巴列維改革不徹底,加重了兩極分化,並且觸犯什葉派教士利益,1979年的德黑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構建了新的伊朗。1980年之後,隨著伊美斷絕外交關係,西方中斷了對伊工業扶植,伊朗工業發展進入了第二階段。
雖然伊朗教士集團的主張與巴列維嚴重不符,但是在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角度上,仍然支援巴列維的部分政策,比如促進私營企業,大力發展工業,加強高等教育等等。
由於受到西方制裁,所以大批先進技術無法進入伊朗,受此影響,伊朗開始基於早期獲得技術進行逆向工程,逐漸掌握了20世紀60-70年代的各項技術,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發展。
而伊朗在加強了近20年高等教育後,效果也逐漸展現,不但具備了大量的技術工人,也擁有足夠的高技術人才。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2010年伊朗每100萬人裡面就有高技術研究人才736人,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正因為有技術與人才作為支撐,所以伊朗不但成為了中東地區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有70%的工業產品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部分行業還有些競爭力。比如汽車工業、國防工業、醫療行業等等。
目前伊朗的汽車製造商IKCO成為中東最大世界第12大汽車製造商。而國防工業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57個國家,其中還有北約成員國。除此之外,伊朗還是世界上能夠完整製造燃氣和蒸汽動力渦輪機的六個國家之一,而生產的機床還出口到過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可見伊朗的工業能力。
-
4 # 澹奕
在中東,伊朗確實算得上是綜合工業實力最強的一個。無論是輕工業領域還是重工業領域,伊朗都擁有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也相當齊全,甚至在核工、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有不俗的表現。
伊朗能夠建立起中東乃至整個伊斯蘭域內最強大的工業體系,除了其本身資源基礎條件非常優越之外,也跟歷史有關。巴列維王朝時期有西方的大量支援,之後又被迫自力更生而奮發崛起,最終造就了伊朗如今的工業體系。伊朗面積超過164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17位,與大多數荒漠密佈的中東各國相比,伊朗雖說也比較乾旱,可卻有一定數量的森林與高原草場,還有不少耕地與水源。其超過8000萬的人口總量在中東也僅次於埃及,人力資源相當富足。
自然資源方面,伊朗除了擁有儲量全球第四的石油與第二的天然氣之外,其他礦產資源儲量也很驚人。比如伊朗鋅礦世界第一,鐵礦儲量約50億噸,銅礦世界第三,還有大量的錳礦、鉻礦、鋁土、鈾礦、銀礦等。幾乎所有工業領域能夠用得著的常見礦藏,伊朗都有。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與西方建立起非常密切的聯絡。當時大量於西方的資金、技術等領域的援助,使伊朗率先建立起了在中東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從汽車、發動機、機械等重工業品到衣服、鞋襪等輕工業品,伊朗都可以自產。相較於先天不足只能走高精尖路線的以色列,伊朗的工業體系更加齊全。
隨著巴列維王朝的覆滅,伊朗與西方交惡,不僅被斷了援助還受到圍堵。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這種情況使得伊朗人更加重視工業自主化,開始有自力更生之路。在伊斯蘭界,伊朗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伊朗很早就進行了教育普及,人口綜合素質還是非常高的。歷史上的波斯也創立過非常燦爛的文明,是有這個底子在的。如今的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除了石油與天然氣,伊朗其他工業領域在經濟中的比重也相當高。汽車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是全球僅有的六個能完全自己生產渦輪機的國度之一,70%以上工業品都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其軍工產品還對歐洲進行過出口。其他諸如醫療、機械、化工等,伊朗的實力也是可以的。
伊朗能建立中東最強大的工業體系,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也跟西方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了。西方總想著壓制伊朗,沒成想卻弄巧成拙,伊朗非但沒有服軟還越挫越勇。打鐵還需自身硬,伊朗坐擁極度豐富的油氣資源,由地處中東戰略要衝,在國際大棋局之中有人佈局就有人拆招,想要制住伊朗也不是容易的事。
靠人不如靠己,求人不如求己,伊朗的工業史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凡事還是自己有足夠實力才是硬道理。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伊朗的現代工業體系基礎是在巴列維王朝時期透過進口替代戰略發展起來的,伊朗將學習生產、組裝、維修和維護軍事裝備。美國和英國是飛機、裝甲和輕武器的主要供應商。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伊朗簽署了飛機、直升機、地對空導彈、計算機和光電裝置的特許生產合作協議。 四個國有組織構成了國防工業基地的主要組成部分。
軍事工業組織是主要的控制中心,也生產輕武器、火箭、迫擊炮和大炮。伊朗飛機工業(IAI)專注於戰鬥機,伊朗直升機工業(IHI)專注於直升機,伊朗電子工業(IEI)專注於國防電子。 1963年,伊朗將所有的軍事工廠置於國防部軍事工業組織(MIO)之下。在接下來的十五年裡,軍事工廠生產了輕武器彈藥、導彈、輪胎、銅製品、炸藥、迫擊炮彈和引信。他們還根據西德的許可證生產步槍和機槍。此外,直升機、吉普車、卡車和拖車都是從進口工具包組裝的。 當革命停止所有軍事活動時,伊朗正在製造火箭發射器、火箭、槍管和手榴彈。
受當時動亂困擾的MIO,沒有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是無法運作的。到1981年,它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管理能力和對工業設施的控制。到1990年,有240多家工廠和約12000傢俬營小型企業生產武器,僱用約45000人。 儘管拉夫桑賈尼政府在1989年選舉時採取措施開始軍事現代化,但海灣戰爭清楚地表明,軍隊和國防工業基地都需要進行重大現代化。
顯而易見,在伊朗重建自己的國防工業基地以生產兩伊戰爭所需武器的時期,她的鄰國正在裝備更先進的技術系統,大部分是從西方購買的。相比之下,伊朗的空軍和海軍已經過時了。伊朗開始致力於國防自給自足戰略,將其作為一項緊迫的國家要求。完全自給自足的目標今天依然存在。自給自足的好處還包括大量硬通貨儲蓄,這是償還伊朗鉅額外債以幫助整體經濟發展所急需的。
拉夫桑賈尼1989年當選總統時,開始努力鞏固國防工業和管理結構,以便提供比過去十年發展起來的雙軌(國防部、IRGC部)結構更可行的能力。IRGC部被解散了。與此同時,利用進口技術轉讓作為主要促進因素,開始擴大整個國防工業基礎。 變革的另一個來源是兩伊戰爭的結束。從那時起,許多國防工業一直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公司的生產能力只有10-15%。到20世紀90年代末,伊朗國防工業基礎約佔該國工業的15-10%。 國防轉型是一個正在嘗試的解決方案,同時一些國有公司也在私有化以促進轉型。
伊朗電子工業公司是伊朗最大的國防公司,到20世紀90年代末,其80%的生產能力集中在商業電子產品上。從1994年到1997年的三年間,收音機、電視機和手機的商業銷售使IEI的銷售量增加了兩倍。另一個領先的國防工業——伊朗飛機制造公司仍然高度關注國防工作,但也在尋找商業機會。AMC開始合作生產烏克蘭安-140兩用運輸機。 伊朗是少數幾個試圖實現完全自給自足的軍備能力的國家之一。伊朗已經宣佈在幾個關鍵領域實現自給自足。除了輕武器和火炮,這些武器還包括裝甲和海軍武器系統。
1998年5月,一名官員宣佈,伊朗透過“獲取相關領域的尖端技術”實現了裝甲裝備生產的自給自足,伊朗海軍部長宣稱該國在“海戰技術”方面“完全精通”,伊朗海軍正在“透過國內專家和海軍研究中心的工作制造自己的裝置和其他必需品。 伊朗還努力實現武器系統備件生產的自給自足。1999年初,地面部隊代理指揮官宣佈,伊朗現在生產14000種不同型別的飛機零件。國內製造軍用備件節省了相當於300億里亞爾的硬通貨。一名伊朗武裝部隊官員在1997年初宣佈,伊朗也在生產其武裝部隊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第二年,陸軍航空聯隊生產了90%的備件需求。
1999年,伊朗國防部長表示,伊朗的國防工業基礎現在能夠生產伊朗所需的“基本硬體”。 1991年,伊朗宣佈首次在國內生產彈道導彈。儘管伊朗聲稱在導彈技術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給自足,但俄羅斯等國家的技術似乎都有很大的參與。 總體而言,伊朗的國防工業基地包括提供飛機維修和製造的行業,以及小型潛艇、導彈、車輛、迫擊炮、火炮、輕武器、地雷、多管火箭炮和彈藥的生產。
伊朗缺乏強有力的技術專長,缺乏發達的工業和研究基礎設施,阻礙了伊朗在本國發展和製造先進武器。這一弱點推動了伊朗電子工業作為未來國防工業基礎的主要支柱的加強。 革命、油價暴跌和戰爭之後,伊朗經濟惡化,這意味著國家對資源、生產手段和國內服務的責任有了更大的控制。人口爆炸加劇了局勢。保護主義者和自由貿易者在伊朗內部陷入僵局,這使得伊朗很難向前邁進,也很難為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創造資金。迄今為止,武器進口已收到大量支出。
伊朗能夠繼續依賴進口的軍備戰略多久是一個問題。 伊朗擔心在經濟和技術上與世界隔絕,在這個世界上,除石油收入外,其他截然不同的經濟支柱的發展對中東幾乎沒有什麼好處。這是伊朗走向自給自足的主要推動力,也是推動建立區域努力以克服孤立主義影響的主要推動力。 伊朗的軍備戰略,加上其實際的基礎設施能力,造成了一種內部矛盾重重的軍備局面。本土生產低技術武器的能力已經提高。伊朗仍然依賴進口先進技術系統及其維護,在實際獲得這些系統的本地能力之前,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彈道導彈是一個主要的焦點,但是仍然有國外的幫助。
-
6 # 軍武吐槽君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不逼自己一下,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而國家其實也是一樣,一旦外部環境過於優秀,什麼東西都可以透過買買買實現,自身反而沒有發展的動力,很難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例如印度從建國起就在東西方兩邊陣營如魚得水,幾乎可以同時得到美國和蘇聯提供的頂尖武器裝備,也正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不怕斷供,印度國內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制約,能買得到幹嘛還要自主研發呢?做個伸手黨不香嗎?▲我們又研製了新武器,老鐵有興趣嗎?
如今印度建國已經超過70年,甚至比新中國還久,但是如今中國的武器自給率早就超過了90%,而印度顯然連50%都沒有達到。無論是看似簡單的步槍、機槍等輕武器,還是技術含量頗高的重型火炮、三代坦克和戰鬥機、大型水下水面艦艇等等,印度幾乎沒有一個可以自主生產的。諸如光輝戰機、阿瓊坦克、印度中國產航母等等都成為了國際社會的笑話,這對於一個人口十幾億的大國而言,完全就是一個諷刺。▲印度阿瓊坦克▲印度十年三次下水的中國產(組裝)航母
所有這一切惡果的誕生都是源於印度造不如買的買辦思想,導致國內企業和從業人員沒有危機感和動力,因此導致了惡性迴圈。而在印度所有軍工產業中,唯一的一個亮點就是其彈道導彈產業,由於這類武器的進攻型太強,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提供給印度幫助,但是印度為了在於中巴的較量中取得優勢,並且做到與核武器兩彈結合,只能自己發憤圖強,自行研製。結果就是如今印度的烈火導彈已經完全形成譜系,烈火5導彈的射程超過了5000公里,潛射型K15彈道導彈也獲得成功,印度成為五常之外,彈道導彈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之一。▲印度烈火導彈家族
之所以用大篇幅來說明印度,主要原因還是闡述伊朗工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伊朗目前的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在中東地區可以說是名列前茅,除了以色列之外,伊朗工業實力甚至還要超過土耳其,而在彈道導彈技術上更是伊斯蘭國家中的BUG級存在,無人能敵。伊朗現在不僅投產了大型輕武器和子彈、炮彈工廠,還自行仿製生產了雷電戰機、“卡拉爾”三代坦克、導彈護衛艦、軍用潛艇等一大批技術含量頗高的武器裝備,對於F14戰鬥機和基洛級潛艇這樣幾乎失去零部件供應的大型裝備,除此之外,伊朗還開啟了自己的五代機計劃、隱身導彈驅逐艦計劃、大型水下潛艇計劃,要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軍事實力。▲伊朗導彈工廠▲伊朗三代坦克
要問伊朗目前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軍工業實力從何而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西方的制裁,自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以後,伊朗已經被西方世界制裁了近半個世紀。在這數十年的時間裡,伊朗無時無刻不面臨著西方和遜尼派國家強大的軍事壓力,而外購武器裝備的出路又基本被堵死,即使是俄羅斯和中國也很難在明面上對其提供大規模幫助,所以伊朗人只能依靠自己。從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開始大力發展國防軍事工業,如今過去了30年,當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伊朗工業正結出累累碩果,這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所迸發出的潛力!▲伊朗公開展示的五代機▲伊朗無人作戰坦克
-
7 # 南柯396
因為被制裁,所以渴望強大!
強大如中國,也是處處被人制裁,但是最終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艱難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系。
而伊朗,就是翻版的中東版中國,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自力更生,最終培育出了本國的工業體系。
這就是窮和孤立的力量,任你一窮二白,但是艱難困苦催人奮進,最終取得成功。
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這是人本性。
-
8 # 彭潔林
伊朗有什麼工業體系?是自己能鍊鋼還是自己能完全自主的生產水泥?是能造汽車還是能做輕工紡織品?還是能做輕化工還是能做重化工?是自己能採油還是自己能煉油?是自己能做電子裝置還是自己能製造武器?就會弄幾個導彈就是工業體系了?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估計連伊朗都沒有去過,如果伊朗就知道,伊朗只有手工製品和藥材原材料能自己生產,一個糧食和汽油都需要進口的國家,電力尚不能完全穩定供應的國家,工業體系就是笑話,當然你可以說伊朗能造導彈,姑且哪個叫導彈的話,但是精確制導的導彈伊朗有嗎?他的工業比得上阿聯酋和卡達?真是服氣現在的自媒體,什麼都敢寫
回覆列表
謝邀。首先,中東地區的工業發展水平整體十分落後,矮子裡拔將軍,首先要矮子多才行。中東國家除了以色列是個發達國家,不用多說,還有就是自詡為歐洲人的土耳其,擁有較強的工業實力,但是建立在參與西方生產體系的分工基礎上。其次,伊朗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東阿拉伯國家,伊朗的主體民族是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波斯人,他們的文化底蘊和對知識的尊重都不是放羊加採油的阿拉伯人所能比。伊朗在巴列維時期,利用與西方的良好關係,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目標是把伊朗打造成世界工業強國。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面對著美國和西方的嚴密封鎖,同時也面臨著美國的安全威脅,更迫使伊朗自力更生髮展自己的工業體系,特別是建立獨立的軍事工業。伊朗雖然不能從美國獲得技術,但還可以透過各種渠道從關係比較好的歐洲國家和日本獲得技術和裝置,同時也可以從俄羅斯和東方大國獲得技術和裝備。所以,在被封鎖的幾十年裡,伊朗已經建立起了一套雖不先進但在中東地區堪稱相對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