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詩經》是由孔子修訂的儒家教科書。共三百餘篇。鄙人只能背誦十幾篇。其中最打動我的,是悼亡詩——《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此詩觸目傷神,悽慘悲涼。作者對昔日伴侶真摯之愛可見一斑。本詩可謂為先秦時代悼亡詩中的經典之作。

      蘇東坡的《江城子》可謂《葛生》之施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葛生》與《江城子》一先一後,可謂悼亡辭的千古絕唱。將昔日夫妻之摯愛、情義,以及對故人之追思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後悄悄的說一句,俺崇拜的人只有一個——蘇東坡!最愛那篇《前赤壁賦》,可謂古今中外,第一千古絕唱。俺能倒背如流。)

  • 2 # 歷史鹹談

    唱出來,才能打動人,看影片,唱給你,聽詩經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 悠悠的是我的境。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 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 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 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我來回踱著步子呵, 在這高高城樓上啊。  

    一天不見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 3 # 小話詩詞

    我認為是《國風·周南》裡的《漢廣》這首詩,這是一首愛情詩,意境深遠,讀完此詩,有一種“萬水千山都是情”的感覺,更有一種“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感覺,此詩將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下面我會說到,還是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詩經》吧,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也稱為“國風”,包括15個諸侯地區的詩,共160首,佔《詩經》篇數的一大部分,這些詩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這些詩都是周王都直接統治地區(京畿)的詩歌,這些詩是出自於朝廷官吏的作品。頌分為“魯頌”、“周頌”、“商頌”,一共40首,主要是周王朝,魯國和商代的統治者用於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活動的樂歌。

    《詩經》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迷人的藝術魅力以及寫實的精神,成為了中國詩歌史的開山之作,集大成之作。開創了中國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詩中有畫,景情並茂,樸素的詩句蘊含著當時的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社會人文風情。

    詩中浪漫主義(愛情詩篇)和現實主義(生活,役苦,勞作)的永恆主題,構築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詩經》以其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絢麗而綺美的文字意象(韓愈《進學解》:“《詩》正而葩)。描寫了古人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才在中國傳頌詠唱兩千餘年而不衰,膾炙人口數百代而不厭,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下面九說一下這首詩吧詩旨:《漢廣》是一首描寫愛情的詩,詩人寄情於江水,讚美了歷經千辛萬苦、艱難險阻之後才得來的愛情的珍貴,來之不易,好好珍惜。《漢廣》同時也是整部《詩經》中最早有關江水描寫的一首詩。

    原詩:

    《詩經·國風·周南·漢廣》(1)

    南有喬木(2),不可休息(3)。

    漢有遊女(4),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5)。

    江之永矣(6),不可方思(7)。

    翹翹錯薪(8),言刈其楚(9)。

    之子于歸(10),言秣其馬(11)。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12)。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13)。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江

    註釋:

    (1)漢廣:漢,指漢江,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流入湖北,在漢口匯入長江。廣,指漢江江面寬闊的意思。

    (2)喬木:高大的樹木。

    (3)休息:休,止息的意思;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5)不可泳思:泳,游泳渡江。這句的意思是不可以渡過去。

    (6)江之永矣:江,古代稱呼長江為江。永,就是長的意思。

    (7)不可方思:方,只用木頭或者竹子做成的渡筏,詩中指乘筏渡江。

    (8)翹翹錯薪:翹翹,高大的樣子。錯,雜亂,錯雜的意思。薪,指生長在山上的柴草。

    (9)言刈(yì)其楚:刈,割。見《葛覃》的註釋“是刈是濩”。楚,植物的名字,又叫荊條,可以當做馬的飼料。

    (10)之子于歸: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古時稱女子出嫁叫于歸。

    (11)言秣(mò)其馬:秣,喂牲口。詩中指餵馬。

    (12)言刈其蔞(lóu):蔞,指蔞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於水澤之中,葉子可以當做馬的飼料。

    (13)駒:指小馬。

    漢江岸邊

    譯文:

    漢江南岸的喬木長得又高又大,但是卻不能到下面去乘涼。

    漢江上有一位擅長游泳的姑娘,但是卻不能去追求她。

    漢江的江面是那麼的寬闊廣袤,想要游過去是不可能的。

    長江之水源遠流長,廣闊無際,乘坐竹筏都不能渡過長江。

    山上的樹林裡生長著各種雜草,我用刀割取長勢最好的荊條。

    姑娘就要出嫁了,我要把馬兒喂得膘肥體壯。

    奔跑的駿馬

    漢江的江面是那麼的寬闊廣袤,想要游過去是不可能的。

    長江之水源遠流長,廣闊無際,乘坐竹筏都不能渡過長江。

    山上的樹林裡生長著各種雜草,我用刀割取長勢最好的蔞蒿草。

    姑姑娘就要出嫁了,我要趕快把小馬兒也喂得膘肥體壯。

    漢江的江面是那麼的寬闊廣袤,想要游過去是不可能的。

    長江之水源遠流長,廣闊無際,乘坐竹筏都不能渡過長江。

    長江

    詩意賞析:全詩共三章,每章四句,每章詩意分為兩層。

    第一章: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南有喬木”——根深者葉茂。這首詩是《周南》中的一首詩,詩中所描繪的地點就是漢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也可能是兩江的交匯處,在西周初期,這是屬於周公的封地,是周國京城的南部,也就是江漢一帶。在詩中也可以理解成漢江的南岸。喬木,是高大的樹木。根深葉茂的喬木,需要生長很多年所能長成。

    “不可休息” 大樹底下好乘涼,因以為喬木樹高葉繁,所以,人們可以在這大樹之下歇息乘涼,這是“休息”的意思。為什麼說“不可休息”呢?因為第一章三四句有交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漢江長江的江面都太寬闊了,光靠游泳是過不去的,甚至乘坐竹筏都不能到達南岸。那麼也就不能到大樹底下去休息了。也就成為了一種奢望,甚而發出感慨“不可休息”,這樣理解的話詩意就順理成章了。

    竹筏

    “漢有遊女”,意思是說漢水南岸有一位善於游泳的女子。她以高超的游泳本領而在當地廣為人知,我們可以設想,她甚至能夠遊過漢江,這是很需要體力耐力與游泳技術的。漢江之所以浩渺寬闊,是因為源頭很遠。這麼寬闊的江面,在詩經時代是沒有大型渡江船舶的,也不可能在漢江上建造出橋樑。要過江只能靠游泳,在南方,人們都是具備良好的水性的,游泳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漢江與長江交匯處

    “不可求思”,意思是說想去追求這位女子是不可能的。是為什麼呢?首先要確定的是這首《漢廣》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實寫的是這名男子,而“遊女”是從這名男子的角度寫出來的。在一虛一實的交替中體現了男子對女子的思慕之情,愛戀之情,思而不得見的情。“不可求思”指男子對女子的單方面的思慕之情,或許是由於橫跨在眼前的漢江吧。在男子的眼中,“遊女”是虛無縹緲的印象。只能隔江而望,望洋興嘆了。這在第一章三四句中給出了明確的交代。

    2、“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思而不得見的望洋興嘆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意思是說漢水寬廣,要想渡過,一定要有船,或者有橋(西周時期沒有架設如此之大的橋的能力),甚至可以設想,水性很好的男性想要靠游泳的方式渡過漢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一位女子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或者緊急的事情,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是不會以游泳的方式渡過漢江的。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意思是說,長江源遠流長,要想泛江而過,必須有大船。小小竹筏也無法透過,“不可方思”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或者緊急的事情,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人們是不會以游泳的方式渡過長江的。

    長江

    第二章: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1、“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漢語詞彙中的“翹楚”一詞就是來源於此詩句。這個詞常用來比喻在某一個領域或者行業中傑出的人物。“翹翹”就是指高大的樣子。“錯薪”,意思是雜亂地生長的柴草。“翹翹錯薪”的意思就是漢江岸邊的山上長著高大的喬木,樹木成林。而在樹林裡,生長著茂密的草叢。

    “言刈其楚”,意思是說我要去割樹林中這些茂密的柴草。“楚”是植物的名字,又叫荊條,可以當做馬的飼料。詩文含義到這裡就更加明顯了,如果說第一章讀完還不是很甚解的話,第二章讀到這個地方,就有豁然開朗的味道。詠唱詩歌的男主人公終於出現了,他的身份也進一步得到了說明。他是一名上山割柴草的樵夫,割草是為了餵飽馬匹。

    山與水

    2、“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之子”,就是指這位擅長於用游泳的“遊女”。“于歸”,指女子出嫁。

    這個地方需要有文字銜接一下,《漢廣》中對與“樵夫和”和“遊女”的戀愛過程沒有做過多的著墨,這就有點“春秋筆法”的味道了,或許是一種含蓄的表達吧,可這也為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了,或許是“樵夫”歷經了千難萬險,克服了重重障礙,跨過了漢江,見到了心儀已久的“遊女”,而“遊女”也被“樵夫”的這種“漂洋過海來看你”的真誠所感動。而願意嫁給這位“樵夫”了。

    竹筏

    “言秣其馬”,意思就是說,我要用最好的草料為她餵養好那匹用來作為聘禮的馬。或許這匹馬就是他們的定情信物。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要把婚姻看的莊重而有儀式感,尤其是男方,在戀愛時,或者在向女子表白甚至求婚時,一定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定情信物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言刈其蔞:“蔞”,是指蔞蒿草,是餵馬的草料當中最好的,用割回來的蔞蒿草餵養小馬,小馬兒也會長得膘肥體壯。

    “駒”,是指小馬。《周禮·夏官司馬第四》上說:“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五尺以上為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一二章的復沓,一唱三嘆中就詩意推向了高潮,昇華了詩意。

    小馬駒

    歷代詩意解析和筆者評價:

    《毛詩序》:“德廣所及也。”是在說文王。筆者認為《毛詩序》的這種解釋沒有脫離講經佈道的窠臼,牽強而沒有任何根據。

    《文選》注引《韓詩序》:“《漢廣》,說人也。”這種解釋也不明就裡,甚至讓人不知所云。

    朱熹《詩集註》:“文王之化,自近而遠,先及於江漢之間,而有以變其淫亂之俗,故其出遊之女,人望見之,而知其端莊靜一,非復前日之可求矣。因以喬木起興,江漢為比,而反覆詠歡之也”。這種解釋還是秉承了《毛詩序》的疏解,實在是不能令人置信。

    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夫說(悅)之必求之,然唯可見面不可求,月慕說益至。”基本上還算準確吧,詩旨詩意疏解也算中肯。

    魯齊韓三家詩中把“遊女”解釋為神女,後世有很多的註解者依從了這種說法。其實孔子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總體是一部寫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尤其《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都是歌唱吟誦民間生活的歌謠,因此強行的將《漢廣》與神話扯上關係的話就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了。

    漢江落霞

    《漢廣》全詩三章,前一章為獨立,可以說是對環境的描寫,是對二三章的鋪墊,後二章的排章佈局是重章疊句的復沓,這與《詩經》中其他篇章的重章疊句是異曲同工。從整體詩意來看,三章層層漸進,內在的邏輯關係越來越清楚,主題越來越明朗。從以下兩點可以看出來。

    長江

    一、全詩由朦朧到清晰,由遠到近的寫出了詠唱詩歌的“樵夫”,也就是思慕“遊女”的這位男主人公“刈楚刈蔞”的過程和原因。“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這兩句起到了總領全詩的作用,“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嘆,反覆吟詠,表達了“樵夫”對“遊女”由於江水阻隔,思而不得見的極度思念之情。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洩。

    二、從章節結構形式看,首章獨立於二、三兩章,從情感宣洩的表現看,前後部分緊密相聯,精準地傳達了“樵夫”歷經艱難險阻見到“遊女”,中間不知費了多少的周折,歷經艱難的戀愛歷程換回來“遊女”的之子于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來之不易的愛情”,既然來之不易就要好好珍惜。詩文借“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將這種心理的強烈感情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山水國畫

    結語:

    樵夫、遊女、漢江、山林、樹木,這些代表山、水、人物的元素第一次完整地現在中國詩歌、中國文學長河的源頭《詩經》中。可以這樣說,《漢廣》也是中國山水文學的開篇之作(當然有的人認為東晉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創始人,但是小編更多的認為《漢廣》才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漢廣》描繪出了山水的輪廓與雛形,中國的山水詩和山水畫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的,也就是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是《漢廣》詩中對山、對水、對樹木的描摹寫法,有著對自然風光的欣賞之情,也有著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這種藉助於對山、水、樹木的描寫而表達人的情感,人的態度,甚至於人的追求的最樸素的詩作,這種由遠及近的寫法,這種有朦朧到清晰的詩意,讓《漢廣》成為了不朽的名作,《漢廣》意境深遠,中國詩歌中寄情于山水的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漢廣》對中國後來的山水詩,山水畫都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我們能在《蘭亭序》中看到對山水的描寫,也能在《富春山居圖》中看到詩意。

    富春山居圖

  • 4 # 高勝歷尋常話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最好的詩,一定是純淨優美的詩篇。詩經“秦風”《蒹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也是最打動我的一篇。

    《蒹葭》是《國風》中的“秦風”,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陝西地區的民歌吧!我喜歡陝西的濃郁鄉情,喜歡當地人樸素豪邁的氣質,也喜歡《信天游》一唱三嘆,直擊人們靈魂深處的藝術穿透力。這,也許是《蒹葭》總是能觸動到我的心靈深處的一個緣由吧。細細品味下來,我愛《蒹葭》,從詩中得到的審美體驗是多重的:

    、優美的意境,明快的節奏,使得蒹葭於蒼茫深秋中搖擺著的樣子,植根於我的生命之深處。每當置身於蘆葦叢前,我的心裡都會低吟著詩中的句子,憧憬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畫面,為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感動。

    二、為追尋者無望的求索而感懷。這個世界上最悲壯的求索,必定是無望的求索。《蒹葭》中詩人的追求,就是這樣求索的縮影。詩人不知道”所謂伊人”在何處,卻依舊上下求索,苦苦追求,這樣的情懷,不覺間超越了對於愛慕的女子苦苦尋找的層次,延伸到了人生中對於理想事物執著追尋的堅定信念。

    三、人生理想的目標總是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 詩人追尋中,伊人忽而在水中央,忽而在水之涘,看起來觸手可及,卻永遠無法接近。這種狀態,不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縮影嗎?但,人並不因此而放棄追求,人永遠在苦苦追尋的路上。

    《蒹葭》百讀不厭,每讀一遍,都會發現新的詩意,新的感受。這,也許就是所有傳世之作的永恆魅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漢權臣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很陰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