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華舍
-
2 # 陸河歐陽
水稻惡苗病又稱為徒長病, 在中國各水稻種植區均有發生, 尤其以廣東、廣西、浙江、江蘇、上海和安徽發生較重。病害一般致水稻減產5%~20%, 發病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1]。近年來, 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高密度催芽, 導致藥劑浸種不徹底, 有利於惡苗病的發生。同時, 長期使用單一農藥, 病菌抗藥性增強, 致使防效下降。嘉興市水稻惡苗病近年來呈加重發生趨勢。種子處理是水稻惡苗病最為經濟、有效的常用防治方法, 嘉興市歷史上先後使用溫湯、石灰水、乙蒜素、咪鮮胺浸種等種子處理技術來防治水稻惡苗病。2013年開始推廣氰烯菌酯浸種, 防治效果好, 對控制病害起了積極作用。然而, 2017年各地反映, 早播水稻使用氰烯菌酯浸種對惡苗病防效差。為此, 我們於2017年開展不同藥劑處理防治水稻惡苗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旨在瞭解氰烯菌酯、咪鮮胺、乙蒜素等常規藥劑連續使用多年後的防效[2, 3, 4, 5], 摸索常規藥劑混配下的防治效果, 探究甲霜· 種菌唑等新型藥劑的防治效果, 為指導農戶水稻惡苗病防治提供技術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在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楊莊村承包戶顏甫金的單季晚稻田中進行, 前作為大麥。試驗作物為單季晚稻, 品種為秀水134。供試藥劑為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25%氰烯菌酯懸浮劑、45%咪鮮胺乳油、80%乙蒜素乳油。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5個藥劑浸種處理:處理1, 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400倍液; 處理2, 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 處理3, 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 處理4, 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 處理5, 25%氰烯菌脂懸浮劑2 000倍+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 以清水為對照(CK)。大田種植小區面積24.5 m2, 隨機區組排列, 重複3次。
5月31日浸種, 6月2日催芽, 6月5日播種。各處理用水量1 000 mL, 用種量500 g, 各處理按設計濃度配製好藥液並充分攪拌後, 倒入幹種子, 撈去秕粒, 浸種48 h, 未沖洗, 直接催芽, 3 d後播於秧盤, 出苗後將秧盤移至秧田, 秧齡20 d時移栽至大田。
1.3 調查專案
發芽率在播種前進行調查。病情調查分別在移栽前(6月22日)、大田發病高峰穩定後(8月21日)各調查1次。
播種前考查發芽率, 各處理重複3次, 隨機選取100粒稻種, 檢查發芽情況, 計算發芽率。
移栽前調查秧苗水稻惡苗病發病情況, 調查各處理每盤全部秧苗發病情況; 大田發病高峰穩定後調查整區水稻惡苗病發病情況, 記錄發病株數, 並計算各處理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發芽率的影響
從表1看出, 5個藥劑處理水稻種子的發芽率都在90%以上, 其中清水對照為93.3%, 最高的是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處理, 達96.0%; 最低的為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處理, 為90.7%。各藥劑處理與對照無顯著性差異, 說明各個處理方法對種子發芽率均無影響。
2.2 苗期防治效果
從表1看出, 在移栽前時, 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其中, 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處理最好, 水稻秧苗的病株率為0.0%, 防治效果為99.8%; 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液倍處理最差, 病株率為1.0%, 防治效果為74.3%; 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400倍、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處理也都極顯著高於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處理, 顯著高於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處理的91.0%。
2.3 大田期防治效果
從表1看出, 大田期水稻惡苗病發病穩定後, 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400倍與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處理對水稻惡苗病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 病株率均為0.0%, 防治效果達100%, 極顯著高於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處理的56.0%, 和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處理的65.6%。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發芽率的影響與防治水稻惡苗病的效果
水稻惡苗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來自於上年帶病種子, 為典型的種傳病害, 種子處理是控制病害發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本試驗結果表明, 使用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400倍液、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浸種, 對水稻種子發芽率均無影響, 安全性較高; 使用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4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處理對水稻惡苗病都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 適用於當前水稻浸種; 單獨使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45%咪鮮胺乳油3 600倍液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較差, 顯著低於二者混配和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80%乙蒜素乳油的防效, 建議慎用氰烯菌酯、咪鮮胺單劑。目前生產上應將4.23%甲霜· 種菌唑微乳劑、80%乙蒜素乳油, 或把氰烯菌脂、咪鮮胺混配, 作為防治水稻惡苗病的高效藥劑來推廣。
-
3 # 旦旦在農村
水稻惡苗病是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稻惡苗病的症狀、傳播途徑、病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惡苗病的症狀、傳播途徑、病因及防治措施
1、水稻惡苗病的主要症狀
水稻惡苗病又名徒長病、白稈病,屬於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發病,顯症高峰表現在秧苗期、本田期、抽穗期。其中以水稻苗期易感病。
1.1 苗期症狀
病苗因根系發育不良,生長纖細、瘦弱,全株淡黃綠色,比健株高出近1/3,葉片較窄,大部分病株移栽前即枯死,少數病株移栽後25天內枯死。空氣溼度大時在枯死苗近地面部分有時產生淡紅色或白色黴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水稻苗期發病程度與種子帶菌有關。
1.2 本田期症狀
帶菌秧苗節間明顯伸長,表現徒長,比健株高,葉色淡黃綠色,分櫱少或不分櫱,下部莖節節間逆生出許多白色或黃褐色的不定鬚根,剝開葉鞘,可見莖稈上有暗褐色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生有白色的黴物,以後莖稈腐朽,植株逐漸枯死,發病輕的病株會提前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實,有的變成白穗。發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或抽穗後即枯死,枯死病株的表面長滿淡紅色或白色粉黴。近幾年在本田期還有“正常型”、矮化型和早穗型等幾種症狀混合發生。
1.3 抽穗期症狀
發病的植株一般抽穗較早,病輕的植株有的無明顯症狀,但內部有菌絲潛伏;有的僅在穀粒基部或尖端變為褐色,穗小,穀粒少,或為不實粒。病重的植株穀穗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變成癟粒,有的病粒穀殼的內外穎合縫處著生有淺紅色黴層。
2、水稻惡苗病傳播途徑
水稻惡苗病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帶菌種子,其次是病稻草。越冬後使用帶菌的種子或稻草,種子萌發後,病菌就從秧苗的芽鞘、根和根冠或傷口侵入,植株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會引起秧苗發病徒長;帶病的秧苗移栽後,引起稻苗發病;同時,病株產生的分生孢子藉助氣流可進行再次侵染,使穀粒和稻草帶病菌,形成迴圈侵染,為害水稻。
3、病因分析
3.1 高溫為水稻惡苗病發生創造條件
惡苗病屬高溫性病害,是喜高溫病菌,高溫對水稻惡苗病病菌繁殖、侵染及發生極為有利。病菌生長髮育適溫度為25-30℃,侵染的適溫度為35℃,病輕的種子出苗後,在這種溫度下開始表現症狀,當溫度低於20℃或高於40℃,植株出現隱症現象。
3.2 水稻品種間感病差異較大
有些高產、質優適宜大面積種植的品種,相對於其他品種而言,屬於易感惡苗病高感品種。在相同條件下,種子帶菌率極高,品種間發病差異明顯,粳稻發病明顯重於秈稻,不同品種的平均病株率0.07%-2.8%之間。
3.3 種子帶菌率普偏高
水稻惡苗病病原菌屬子囊菌。播前浸種時帶菌種子上的分生孢子汙染無病種子而傳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水稻收割機械化程度極高,收穫後秸杆還田技術培肥地力的同時,也增加了病殘體上病菌在田間和種子上的積累。如此迴圈幾年下來,也為惡苗病的大發生提供了基礎條件;此外水稻脫粒時與病種子混收,也會使健康種子帶菌,成為惡苗病下一年的浸染來源。重病穀粒播後常不發芽或發芽後不久即死亡,輕病穀粒是重要攜帶者。
3.4 旱育秧比水育秧發病重
機械化的發展,水稻育秧普遍採用機插秧,機插秧相對於常規水育秧更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旱育秧惡苗病發生要重於水育秧,而機插秧採用盤式育秧,與常規旱育秧環境條件類似,苗床溫溼度有利於惡苗病的發病;幼苗在機插秧過程中易受機械損傷,而成為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徑。
3.5 浸種不當是發病主因
浸種不當是不按照技術規範操作導致,浸種濃度不夠會影響藥效發揮,只按“大約”劑量浸種,結果只能是加重大田發生惡苗病;使百克控制水稻惡苗病效果不錯,很多農戶用“使百克”浸種,但浸種時間不足就急於播種,也極易發生惡苗病,枯苗率較高。
水稻惡苗病的症狀、傳播途徑、病因及防治措施
4、防治措施
水稻惡苗病是一種種子侵染、系統發病、全株表現的病害,發生後基本沒有辦法防治。要保障水稻的安全生產,只有在播種前做好綜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水稻惡苗病的發生為害。
4.1 種子處理是重點
水稻惡苗病主要的初浸染源是帶菌種子。首先要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留種時選育健壯無病的種子、剔除受傷和秕穀種子,是有效、可靠的方法。其次做好種子消毒處理是防病的關健。
稻種在消毒處理前,要晴天曬種1-3天,曬種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整齊度。曬種後再選種,然後浸種,早、晚稻和雜交水稻因品種不同和選用藥劑不同,浸種時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劑量濃度和浸種時間操作,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用水量和浸種數量,影響浸種效果。用強氯精80%300倍液浸種,防治效果可達到98%,晚稻浸12小時,早稻浸24小時,再用清水浸泡。用3%的生石灰水澄清液浸種,25℃時需浸2天,避免直射光。液麵要高出種子10-15cm,利於種子吸收藥液,液麵要保持靜止狀態,中途不能攪拌,以保證悶死病菌。
4.2 加強栽培管理
播種前催芽不宜過長,否則下種時植株易受創傷,利於病原菌浸入;移栽拔秧時應儘可能避免損傷秧根,防止根系發育不良,以減輕惡苗病發病機率;插秧時避免高溫天氣和中午,不插烈日秧,高溫是惡苗病發生的適宜條件。
4.3 及時拔除病株,防止擴大侵染
惡苗病病株細高,比正常苗高三分之一以上,無論是在秧田還是大田裡,很容易發現和辨別,應及時拔除掉,集中燒燬,以免病菌傳播發生再侵染。
4.4 病稻草要妥善處理
為防止侵染,病稻草收穫後不能作種子催芽的覆蓋物,也不能堆放在田邊地頭、隨便亂扔或做捆紮秧把,可做燃料或高溫漚制堆肥。
-
4 # 橘呆呆
水稻的惡苗病又叫徒長病,一般粳稻發病比糯稻重,晚稻比早稻重,旱稻比水稻重,發病之後,水稻只長高,穀粒不結實,嚴重的時候會引起秧苗枯死,可見惡苗病的危害性有多大。
水稻得了惡苗病可以買惡苗靈噴灑,防止病害面積擴大,已經得病的水稻要及時拔除,燒燬,防止二次傳染,一旦得了惡苗病就治不好了,惡苗病是真菌感染,這種病因是不可逆的,農民兄弟一定要做好預防。防止惡苗病的方法有一下三點選擇抗病品種
拔除病株,及時燒燬,防止二次傳染
在水稻秧苗期,噴灑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水15公斤,一週一次,連續噴兩次,另外還可以加沃豐素25ml,增加秧苗的抗病能力。
防治並重,才能長出顆粒飽滿的水稻,種莊稼辛苦,希望農民兄弟都能大豐收 -
5 # 鄉下囧哥
水稻發生惡苗病後無藥可救,用藥處理稻種是防治惡苗病的最有效辦法。
水稻惡苗病又稱公稻子病,從苗期到抽穗期均有發生,惡苗病菌寄生在種子上,重病種子往往不能發芽,即使發芽後期也會慢慢衰死。
防治方法,選留無病菌稻種,做好種子處理時關鍵。
1選擇無病留種田,留種田選擇無病或者發病輕的田。
2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在溫度10-15度的條件下泡5-7天,每天早晚攪拌一次,後直接催芽播種。
同一類藥物使用時間長容易引起抗藥性,應及時更換新的藥劑。注意更換藥劑時看清成分是否相同。
總結一下為什麼得惡苗病!
泡種時間不足,不合格藥物,催芽溫度過高,使用一種藥物導致抗藥性。
-
6 # 村民小江
水稻惡苗病打什麼藥?
如播種秧苗期,稻種不發芽,或發芽後不出泥;既便出了芽長成苗,其表現為色淡、根系弱小、秧苗細弱、葉片短而窄等。一般這種秧苗基本都是病竭而亡。
再如本田期,這期間其某一時段發病有一定的隱蔽性(不易從外表發覺)。尤其突出的是其株與正常生長的稻株並無不同。發病快的3、4天即出現倒生根,並枯竭而滅。其發病慢的外在與常株雷同,一般延至20天朝外方能見其枯黃,並逐漸而竭。
本田期惡苗病還有兩種表現,一是病株抽穗較常株早4、5天左右。其穗較小,約一週時長髮展為空殼穗,併成灰白色。既便穗頭顏色不變,但其仍是空殼的表現。二是病株比常株要高,其分孽很少甚至無分孽。其葉片窄長,並從根部至上漸進枯黃。
二:水稻惡苗病的防治。對於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有如下方法。
一:基本防治。
1,選用不帶惡苗病菌的種子。精選抗病力強,無病菌種子。浸種時最好用拌種劑或浸種靈來滅菌。
2,選擇給排水方便快捷的田塊,杜絕用病菌稻秸稈作覆蓋物等。
3,注重基肥施用,合理科學地施用之氣氮磷鉀肥。要注重田間管理,上水宜淺,擱田宜適。
4,及時拔除病株,防止菌群感染。
二:藥劑防治。
1,浸種劉。可選用25%施保克乳液2000倍或浸種靈乳油2500倍液浸泡24小時。
2.可用40%線菌清600倍液浸種24小時後,撈出水汰淨,催芽後播植。
三:殺蟲劑混合殺菌劑混和碎細土,覆蓋於播種完畢的苗床上。
總結,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有其時段性的時效性。起初要的做好選種及田塊的修整管理。苗期及中後期要做好跟蹤及時防治,及時滅殺,及時移除。堅持田地長效化管理是防治水稻惡苗病的最好方法。
回覆列表
水稻惡苗病又稱徒長病,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病穀粒播後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病輕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實。抽穗期穀粒也可受害,嚴重的變褐,不能結實,穎殼夾縫處生淡紅色黴,病輕不表現症狀,但內部已有菌絲潛伏。
防治方法如下: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感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催芽不宜過長,拔秧要儘可能避免損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3)清除病殘體,及時拔除病株並銷燬,病稻草收穫後作燃料或漚制堆肥。
(4)種子處理。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種,15~20℃時浸3天,25℃浸2天,水層要高出種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2%福爾馬林浸悶種3小時,氣溫高於20℃用悶種法,低於20℃用浸種法。或用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100g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200g,加少量水溶解後拌稻種50kg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3天,每天翻種子2~3次。或用輝豐百克2ml對水5~6L,浸稻種3~4kg浸72小時或用35%惡黴靈膠懸劑200~250倍液浸種,種子量與藥液比為1:1.5~2,溫度16~18℃浸種3~5天,早晚各攪拌一次,浸種後帶藥直播或催芽。此外用20%淨種靈可溼性粉劑200~400倍液浸種24小時,或用25%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浸種72小時,也可用80%強氯精300倍液浸種,早稻浸24小時,晚稻浸12小時,再用清水浸種,防效98%。必要時也可噴灑95%綠亨1號(惡黴靈)精品4000倍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