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shua射手男
-
2 # 冬瓜5876
古代帝王死亡後,後宮佳麗的安置分為三種。
榮養,這一種是最好的,帝王死後,只有有子女的嬪妃才能享受這樣的最高待遇,被子女接出宮外,以享天年,榮安福澤。
出家為尼,大多數嬪妃都採用這種方式安置,帝王去世後,其眾多的後宮嬪妃們需要安頓好,寺院也就成為了她們一個較為理想的去所。
自從佛教從天竺至西域傳入中國後,因其宣傳的教義符合封建王朝對民眾統治的需要,而普通老百姓也試圖在佛教所營造的世界中尋找精神寄託,因此,佛教在各個朝代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不僅在民間發展勢頭很好,而且還頗受皇家貴族的青睞。據統計,僅僅在北魏一朝,短短數十年間的時間裡,就有17位後宮嬪妃出家為尼。
在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者們的大力倡導,門閥士族的積極參與,佛教僧侶在當時已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他們除了四處圈地搜刮財物外,還不用向朝廷繳納賦稅,所以財力雄厚,寺院的高階僧人的政治、社會地位已經相當的高了。
由於佛教的繁榮興盛,使得以後朝代的後宮嬪妃們出家為尼成了一種慣例。
第三種方式殉葬。皇帝死後並不是所有他的妃嬪們都會被下令去殉葬的,皇帝的生母、先皇的女兒、兒子等自然是不可能給先皇殉葬的。嬪妃們,是最適合和皇帝一起“走”了,尤其是皇帝生前特別寵愛的妃嬪,為皇帝陪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死後安葬在皇帝身邊的,另一種就是活人殉葬,對於前者來說是一種恩賜,後者是一種對生命的剝奪,尤其沒有皇嗣的妃子。家族勢力很強的妃子一般會被赦免,如果家族勢力一般妃嬪們,就必須陪葬,她們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遵命。
殉葬也有好幾種,殉葬有體面和不體面,體面就是自我了結。不體面的呢就是被自殺,你不願意自盡,那就會有人賜你杯毒酒,毒入喉三分立刻就死。另外一種不體面的殉葬就是“活埋”,這種是最殘忍的。反正就是如果你不願意自我了結不願殉葬,那會有人給你很多種方法讓你隨先帝一起“走”的。
明朝是一個特殊的王朝,他的最大特殊之處,就在於恢復了已經被廢除的活人殉葬制度,早在朱元璋即位時,這種制度便在朝廷中流傳開來,他的那些妃子就遭殃了,本來女子就地位地下,雖然成為了妃嬪享受著人間的榮華富貴,但是丈夫死了卻還要陪葬。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按照古制,將後宮那些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全部拉下去殉葬,他將符合條件的後宮女人都列入了名單,稱作“朝天女”,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陪葬嬪妃46人,宮女有十幾人。
-
3 # 山野貨扛把子一強哥
據聽說是沒生過孩子活人陪葬,生過孩子的死後合葬。後來慢慢就沒有活人陪葬了,應該就是進類似冷宮一樣的地方了唄
-
4 # 飛小
在古代無論是一些明君,還是一些名聲不好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嬪妃眾多,少的也有幾十個,多的也有幾百上千,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可不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那麼在皇帝駕崩以後,對於這些妃子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第一種:遣散
這種還是比較人性的了,那些皇帝的妃子都是年少時選秀入宮的,到了皇帝駕崩已經是人老珠黃了,如果沒有生育的妃子,於是就散發一筆遣散費,放她們出宮,也允許再嫁。
第二種:繼承
這在我們現代人的道德認知裡很難理解,但是在歷史上這種事情卻是不是少數,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更是經常發生,一般皇帝去世後,繼承人可能是他的孩子,也可能是他的兄弟,當然繼承的可能也不止王位,甚至還有後宮未經生育的嬪妃
第三種:殉葬
皇帝駕崩的時候,生前娶的所有妃子,除了皇后以外或者其他有過生育的嬪妃,其他的妃子如果孃家背景不是很高的話,一般都會被下旨去陪葬,但這種方式太過殘忍,在古代朝代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少
第四種:出家
這一種在古代是最普遍的一種,古代的三綱五常,尤其對女子的貞潔很重,一女一生只能侍奉一夫,在皇帝死後也是沒有生育的嬪妃都會被放到寺院去出家,為皇室祈福,或者安排在皇陵附近居住為皇室守陵直至老死!
-
5 # 仁者厚德載物
在古代歷史上,在帝王死後,後宮嬪妃的命運大多數是不太好的,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安排,一般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為死去的帝王殉葬。
在中國古代大多數王朝中,都是有活人殉葬制度的,皇帝希望自己死後仍然美女如雲,於是讓這些嬪妃宮女為自己殉葬。比如為秦始皇殉葬有幾十萬人,其中就有成千上萬的嬪妃宮女,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秦始皇陵附近的九十九座小墓中,有不少亂葬人骨,都是貴族女性,非常年輕,死狀都很悽慘,應該是在她們死前帶到地宮然後關閉宮門,有逃跑的便被屠殺。
另外為明太祖朱元璋殉葬的嬪妃有46位,為明成祖朱棣殉葬的嬪妃也有三十多人。根據史書記載:明成祖死的時候,有高達三十多嬪妃陪葬,這些美女死的當天,她們哭泣的聲音很大,陪葬者的死法也被記載得很清楚,他們是透過用繩子套住頭把頭抽斷。 這樣的殺人方式實在是殘忍。
在當時,皇帝朱高熾也在現場進行監督他們殺死陪葬者們,與此同時,韓妃和崔妃也沒有幸免於難。
韓妃死的時候,叫的很悽慘,她不捨得家人,但是因為殘酷的陪葬制度的存在,她不得不告別人間。
除了嬪妃為皇帝殉葬,藩王的妃子也有為丈夫殉葬的,比如元朝大將王保保的妹妹就為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樉殉葬。
二、被新皇帝接收為嬪妃。
最有名的是隋煬帝楊廣接收庶母宣華夫人、容華夫人。
還有魏王曹操死後,繼位的曹丕偷偷的接管了曹操後宮的所有幾十個妻妾。曹丕的生母卞太后有一次去看生病的曹丕,發現曹操以前的妃妾都在曹丕身旁伺候他,氣得大罵曹丕豬狗不如。
三、打入冷宮孤獨終老。
清代皇帝去世後,他的后妃們是不能居住在東西六宮的,在紫禁城的西北角有專門為她們安置的房子,從此就在孤獨中度過,在這個豪華而枯燥的絢麗墳墓裡走完自己的一生。
四、跟隨兒子去封地生活。
比如薄姬隨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呂雉還把自己家族的女兒嫁給了這些妃嬪的兒子,這麼做是為了安插自己人來監視這些皇子的一舉一動。
五、放出宮嫁給平民百姓。
西漢時期,漢文帝寫下遺詔說,凡是後宮沒有孩子的嬪妃,都放出去嫁人。
六、帶發出家到寺廟做尼姑。 唐朝品級較低的妃嬪在老皇帝駕崩後,一般會被送往皇家寺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武則天了,她彼時為正五品的才人。當然,大部分出家的前朝皇帝的女人都不會有武則天這麼好運,基本都是在吃齋唸佛中孤苦死去。
七、給老皇帝守靈,看管墓園。
新皇帝還會讓更多的嬪妃去給老皇帝守靈,看管墓園,這些妃子看守墓園要看到自已去世,最後和已去的皇帝葬在一起,歷史上著名的班婕妤就為漢成帝守了一生墓園。
八、在宮廷鬥爭中被殺死。
老皇帝死後,爭權奪利的宮廷鬥爭非常殘酷,很多嬪妃死於宮廷鬥爭,比如劉邦死後,他最寵愛的妃子戚懿,被皇太后呂雉做成人彘殘酷殺害,劉邦其他的寵妃也都被呂雉處死。 漢成帝死後,他的寵妃趙合德也被皇太后王政君逼迫自殺。 唐中宗李顯死後,他的皇后韋香兒寵妃上官婉兒等很多嬪妃都被李隆基發動兵變殺死。唐昭宗被權臣朱溫殺害以後,何皇后與李漸榮等嬪妃也被朱溫殺死。
九、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后
也有運氣特別好的嬪妃,在老皇帝死後,她的兒子幸運繼承皇位,她也母以子貴一步登天成為地位最高的皇太后。這是最幸運的一類嬪妃。比如北魏皇帝的嬪妃胡仙真因為兒子孝明帝元詡繼承皇位以後,她後來成為獨攬大權的皇太后。還有清朝的莊妃因為兒子順治帝繼位而成為皇太后,慈禧因為兒子同治帝繼位而成為皇太后而掌握清朝最高權力近五十年。
-
6 # 歷史早知道
秦朝、明代:殉葬
被寵幸過沒有生下兒女的基本上都被用來殉葬。在秦朝以前這個人殉的制度一直存在,只要皇帝死後,妃子都是活活的被殘忍殺害去殉葬,死後還陪皇帝。秦朝以後,這個制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殉葬的人數減少了秦始皇死後大部分未生育嬪妃全部殉葬,漢朝劉邦取消殉葬,但是在明朝繼承元朝制度殉葬嬪妃又死灰復燃,朱元璋死後殉葬妃子有30多名。一直到明朝英宗的時候,英宗廢除了這個制度,從此妃子用來殉葬皇帝的制度基本上就消除了。
漢代:
大部分嬪妃都是放倒後宮養著,就是碰上了仁慈的皇帝,皇帝死後留下的妃子可以出宮。漢文帝劉恆臨死前就留下遺詔,他死後,沒有子嗣的妃子可以出宮回家去。
唐代:
像歷史上的武則天就是在皇帝死後被安排到當時的感業寺出家。這一部分出家的人大多數是低等嬪妃和皇帝寵幸過的一些宮女,本身就沒什麼名分,在皇帝死後出家成了她們唯一的選擇。
遼朝,元朝,清朝:
充後宮,繼任的兒子或兄弟繼續享用前任皇帝的妃子。遼朝,元朝,清朝等朝代早期皇帝死後,繼任的人都把留下來的妃子收納進自己的後宮,因為這些朝代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嘛,這是他們的風俗,兒子或兄弟可以把留下來的妃子作為自己的女人。
除了以上幾種下場之外,皇帝死後留下的妃子只能老死在皇宮裡面了,孤獨的過完後半生。老死後的妃子,有地位的可以陪葬皇帝陵墓的后妃陵,沒有地位的就隨便建個簡單的墳頭就算了,這就是後宮女人們的下場了,總之作為皇帝的妃子,除了母憑子貴之外,其它妃子過的都不好,這就是封建君主統治的殘酷所在了。
-
7 #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都說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其實是比較誇張的手法,如果每一位前任的皇帝的妃子都有三千,那接任的新皇帝處理起來就是個大麻煩了。其實真正被皇帝寵幸有名分的至多也是幾十個而已,有挺多兒女的朱元璋和康熙他們的寵幸過的妃子也就是幾十個而已。因此皇帝死後,他的妃子基本上有幾個下場。
第一種下場就是殉葬,被寵幸過沒有生下兒女的基本上都被用來殉葬。在秦朝以前這個人殉的制度一直存在,只要皇帝死後,妃子都是活活的被殘忍殺害去殉葬,死後還陪皇帝。秦朝以後,這個制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殉葬的人數減少了。一直到明朝英宗的時候,英宗廢除了這個制度,從此妃子用來殉葬皇帝的制度基本上就消除了。
第二種下場就是皇帝死後,繼任的兒子或兄弟繼續享用前任皇帝的妃子。遼朝,元朝,清朝等朝代早期皇帝死後,繼任的人都把留下來的妃子收納進自己的後宮,因為這些朝代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嘛,這是他們的風俗,兒子或兄弟可以把留下來的妃子作為自己的女人。比較有名的就是曹丕和楊廣了,曹丕把曹操一部分的妃子納入自己的後宮,楊廣也是把自己父親留下的女人當做自己的女人。唐高宗李治不就是把父親的女人武則天當做自己的皇后嘛!因此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是挺常見的,當然也不是主流,畢竟皇帝也要講人倫道德嘛!
第三種下場,就是碰上了仁慈的皇帝,皇帝死後留下的妃子可以出宮。漢文帝劉恆臨死前就留下遺詔,他死後,沒有子嗣的妃子可以出宮回家去。當然能碰上這樣的皇帝,妃子們還是幸運的,只是歷史上像劉恆這樣的皇帝真的沒有幾個。再者就是出家當尼姑,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沒有子嗣的妃子都出家為尼,其中就有武則天。
除了以上幾種下場之外,皇帝死後留下的妃子只能老死在皇宮裡面了,孤獨的過完後半生。老死後的妃子,有地位的可以陪葬皇帝陵墓的后妃陵,沒有地位的就隨便建個簡單的墳頭就算了,這就是後宮女人們的下場了,總之作為皇帝的妃子,除了母憑子貴之外,其它妃子過的都不好,這就是封建君主統治的殘酷所在了。
-
8 # 澹奕
古代帝王后宮,三宮六院妃嬪眾多,她們作為帝王的附屬存在,然而一旦帝王崩逝這些后妃嬪御大多就成為了無根之萍,身份再怎麼貴重也沒有了多大的用處。而歷代帝王死後,他龐大的後宮該如何處理,歷朝歷代的處理方法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整體來說,主要分成這麼幾種:
第一,皇后或者未來新君的生母自然是不必說,大多作為皇太后;第二,殉葬,比如明朝前期還有後金等;第三,隨著兒子前往封地就藩,做貴婦人;第四,奉旨出家或者前往皇陵守陵,或者住在宮中,守寡到死為止。升級為太后,最高階的一種先帝的後宮之中,正宮的皇后自然是不必說的,按照古代傳統的宗法制,皇后乃是皇帝正妻,乃是嫡,未來皇帝無論是不是皇后所生,都要尊奉先帝的皇后為嫡母,先帝的皇后都是名正言順的正宮皇太后。皇太后在宮中身份貴重,自然還是安享榮華富貴,有的甚至還能垂簾聽政。
若是新君並非嫡出,那麼其生母的命運則稍微有所不同,並不是歷史上所有生育皇帝的妃嬪都能夠成為太后,與先帝正宮同尊的。在唐朝兩宮太后同尊出現之前的朝代,一般的嬪御即便是生育皇子,大多也只能被冊封為太妃之類,要是身份過於卑微的就更難說了。唐宋之後,嬪御若是生育新君,那就有機會被尊奉為皇太后。
殉葬,皇帝死了,那就去陪他生是皇帝的妃嬪,死是皇帝地下的妃嬪,殉葬算得上是古代處理先帝后宮的各種方法之中,最為野蠻也最殘忍的一種。當然,奉行這種殉葬制度的朝代並不多見,除了先秦時代,後世主要還是明朝以及諸多像是契丹、女真這類的非漢人王權時代。
不知何故,明朝時期,被中原王朝幾乎廢除了上千年的殉葬制度再次出現。從明太祖時期開始,每當皇帝駕崩,其後宮諸多的妃嬪一旦被選中,就要悲催了,要麼直接活埋進皇陵,要麼賜死之後陪著先帝一起下葬,直到明英宗時期才廢除。用殉葬這種方法處理先帝留下的嬪御,應該是最殘忍最可憐的一種。
做王太后,前往藩國安享餘生應該是除了做太后太妃之外,最好命的一種。像是漢朝,由於還保留著分封制,所以很多在後宮有幸生育子嗣,並且其子嗣得以封王的妃嬪,能夠在其子長大之後跟著一起前往藩國就藩,做王太后。歷史上像是漢文帝生母薄姬,在劉恆做代王的時候,薄姬就在代國做了多年的代國王太后。
先秦時期,還有後來的漢朝、晉朝、明朝都不同程度上保留著分封制,不過晉朝跟明朝的妃嬪沒這麼好運,而先秦還有漢朝的妃嬪,若有幸生育,那就有機會離開宮牆,跟著兒子前往封地做個逍遙的王太后。做王太后不用守著宮中那麼多規矩,能跟兒孫一起安享天倫,算是一種很好的結局。
為先帝守寡,活受罪也不是所有妃嬪都要殉葬那麼可憐,或者能做王太后那麼幸運,大多數情況下后妃們最終的結局是,在宮中或者在寺廟皇陵等地守寡,為先帝守寡。在遵循三綱五常的時代,即便是皇家也不能例外,皇帝死了,后妃們就只能為其終身守節至死方休。
先帝駕崩後,后妃們要麼留在宮中專門的養老機構,像是宋朝的慈寧殿、明朝的仁壽宮、清朝的壽康宮等;要麼就出宮出家為尼,比如著名的女皇帝武則天就在太宗駕崩後出家感業寺;要麼還有被髮配到皇陵等地,為先帝守陵。總而言之,這些後宮妃嬪最終的結局就是伴隨著無盡的寂寞清冷,直到生命的盡頭為止。
回覆列表
各朝各代不同,一般來說有這三種處理方式。
母憑子貴華人從古至今都特別重視傳宗接代,所以生了子嗣的妃子,皇帝的母親升為太后,其他的去子嗣的封地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總的來說,有子嗣的嬪妃過得都不錯。那沒子嗣的呢?
皇妃沒有子嗣的嬪妃,在新皇登基後,被新皇看上,或者剛進宮皇上就死了,就會留作新皇的皇妃。最著名的是武則天,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妃子,在李世民死後,沒有子嗣的嬪妃本要去當尼姑(事實上武則天也當過尼姑),但是李治看上了武則天,他就讓武則天繼續當皇妃。
遣散這種做法其實不多,只有皇帝特意交代過遣散才可以實施。被遣散的嬪妃帶走一些財物,回家,也可以再嫁,當然再嫁的很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敢娶皇帝的前妻的。北魏孝文帝是最著名的一個了,但他要求皇后殉葬。
守陵這就有些殘忍了。皇帝死後,嬪妃要為皇帝守一輩子陵,不得出嫁,不能離開,這些嬪妃的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摧殘。但相比起來,接下來的更加殘忍,也是最有名的處理方式。
殉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由來已久,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就讓沒有子嗣的嬪妃為嬴政殉葬。到了漢朝,這種方式被取消了,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重新恢復了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死前才廢除了這一制度。殉葬是最沒有人性的方式,一直受人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