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
2 # 金秋麥穗兒
黃芪 的藥用價值很廣泛,在醫藥領域是不可缺少的一味中藥材,人們服用的中成藥裡大部分都有黃芪的成分,黃芪分野生的和人工種植的兩種,當然,野生黃芪藥用價值相對人工黃芪要好很多。
在我們老家,大山裡,道路旁,隨處都是野生黃芪,小時候不懂得這些野花野草有什麼用,只是覺得黃芪結的泡泡很好玩,碰見了就抓住一個個捏的放了氣,長大以後才知道黃芪原來有那麼多用途,
黃芪是豆科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種子3-8顆。主要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境內,在中國野生黃芪在東北、華北及西北,因為它的用途廣泛,現在國內大部分地方人工栽培黃芪。野生黃芪生的在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和路邊。
黃芪入藥,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託毒、排膿、生肌、等作用,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洩瀉、浮腫及癰疽等。是中藥材店不可缺少的鎮店之寶。
黃芪雖然多用,但種植黃芪還是要下一番辛苦的, 首先要選一塊好地,選擇種植黃芪的地一定要土層厚,質地鬆軟通風良好,光照明亮 ,我們在種植前,要把地多翻嗮幾遍,經過太陽和嚴寒防毒的土地才有利於黃芪的生長,在種植前期,一定要施足發酵好農家肥做底肥。
種子的篩選也一定要找好的渠道,不要隨便買回假的和略質的種子,播種黃芪,種子要在50度的溫水中浸泡 然後人工催其發芽,看看它的發芽率,然後下種多少心裡也就有底了,黃芪種植,春、秋兩季的播種比較適宜黃芪的生長髮育。
人工種植黃芪播種後要多細心的耙磨幾次,這樣才能讓播種的種子均勻的分佈,保持土壤水分有利於幼苗出土。 等到黃芪幼苗出土了,看幼苗的分佈情況,如果過於密了就得適當的間苗,這樣有利於通風透氣,苗與苗之間有了間隙,才能讓黃芪更好的吸收營養,為高產打好基礎。
黃芪想要高產,除了後期的追肥以外,要把地裡的雜草撥除乾淨,雜草吸收苗木的營養長得比黃芪植株茂盛。黃芪追肥除了常用的隨水施入外,也可以用磷酸二氫鉀頁面噴施,黃芪的生長期間也會有病蟲害,最常見的就是黃芪的白粉病,白粉病可以用甲基託布津、粉鏽寧等防治,這兩種藥用一定比例的水兌好,然後進行人工葉面噴灑,要想黃芪高產,除以上的工作做到位,也要及時觀察 ,缺肥缺水以及病蟲害等一定要第一時間處理好。
-
3 # 老胡說三農
黃芪,又名綿芪。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分兩種,一種是豆科植物膜莢黃芪,主產于山西、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另一種是蒙古黃芪,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地。下面,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下這兩種黃芪和黃芪的高產種植方法。
一、兩種黃芪的形態特徵1.膜莢黃芪
膜莢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小葉6-13對,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兩面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花朵呈蝶形,黃白色。子房被柔毛,莢果膜質膨脹,卵狀矩圓形,有長柄,被黑色短柔毛。
2.蒙古黃芪
蒙古黃芪小葉12-18對,寬橢圓形,下面密生短柔毛,子房及莢果無毛。其它形態與膜莢黃芪基本相同。
二、兩種黃芪的種子特徵兩種黃芪的種子均為寬卵狀腎形,略扁,表面呈暗棕色或灰褐色,具有不規則的黑色或黑褐色斑,表面平滑,種子的兩個側面有“凹”入,腹側腎形“凹”入處有一汙白色、中間有裂口的種臍,種脊不明顯。一般千粒重為5.8克左右。
三、兩種黃芪的生物學特性兩種黃芪均喜涼爽的氣候環境,耐寒、耐旱,忌高溫,怕水澇。適宜於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透水力強,中性或微鹼性的砂質土壤上種植。
四、兩種黃芪的通用種植方法1.施肥整地
春季土地解凍後,每畝施入廄肥3000公斤;複合肥60公斤做基肥。然後,翻耕入土,並整平耙細。最後,起寬1米、深30釐米的畦並開好排水溝。
2.繁殖
可採用種子繁殖。在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因黃芪種子存在休眠特性,所以,要對之進行機械損傷或物理、化學處理,以促使其發芽。
一般情況下,可將種子放在開水中攪拌1分鐘,然後,立即加入冷水,並調節水溫至40℃。當種子浸泡2小時後,將水倒出,加蓋燜12小時左右,待種子膨脹或外皮破裂時即可播種。
如果不想這麼麻煩,也可用碾米機或手工碾磨的方式將外皮碾至灰棕色時即可播種;或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分鐘撈出,並迅速用流水沖洗半小時後即可進行播種。
3.播種
播種多采用直播法。
春季播種在3月中下旬土地解凍後進行;夏播可在7月上中旬進行;而對於秋播來說,南方應在9月份播種,北方則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時播種。
播種應按行距25-30釐米,深3釐米將種子與細沙拌勻後進行條播,播後,覆土並稍壓實。一般情況下,每畝播種量大約為15公斤左右。
五、兩種黃芪的田間管理1.間苗、定植
當苗高5釐米時開始間苗;當苗高10釐米時進行定植。其中,膜莢黃芪的定植株距為10-12釐米;蒙古黃芪的定植株距為6-7釐米。
2.中耕除草及施肥
當苗高4-6釐米時以及苗高7-8釐米時均要進行中耕除草。以後每年中耕除草1-2次。在種植後前兩年,每年還要結合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在5月上旬時每畝施入硫酸銨40公斤;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時每畝施入尿素10公斤;在7月上旬時每畝施入過磷酸鈣30公斤、餅肥50公斤、廄肥3000公斤。在黃芪生長兩年後,每年可施肥2次,分別在越冬時每畝施入廄肥3000公斤;4月份時追施速效肥料30公斤。
另外,為控制黃芪植株的高度,每年7月底必須打頂1次。
六、兩種黃芪的病蟲害防治黃芪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紫紋羽病、豆莢螟、豆莢蠅和蚜蟲等。
1.白粉病
為害葉片和果實。主要症狀為葉片和果實表面有一層白粉,然後出現很多小黑點,嚴重時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每半月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
2.紫紋羽病
為害根部。主要症狀為莖葉自下而上黃萎,最後全株枯死。黃芪的根表面出現紫色菌索膜和菌核,並導致爛根。
防治方法: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銷燬,並用石灰水灌穴。在播種前畝用20公斤石灰氮作基肥,或每畝用70%敵克松粉劑1.5公斤和25公斤細土拌勻後進行土壤消毒。另外,注意勿連作。
3.豆莢螟
為害果實和種子。
防治方法:可用80%晶體敵百蟲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噴霧1次,連續噴霧2次。
4.豆莢蠅
為害莖稈。破開莖稈可見黃褐色蟲糞,植株易折斷或嫩梢逐漸枯萎。
防治方法:發病後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週噴霧1次,連續噴霧3-4次。
5.蚜蟲
為害嫩梢。
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液噴霧防治。每週噴霧1次,連續噴霧2次。
七、兩種黃芪的採收膜莢黃芪種子直播後2-3年進行採收;蒙古黃芪種子直播後3-4年進行採收。一般均在秋季葉片枯萎後進行採收。採收時,挖出(勿挖斷)主根,勿傷根皮即可。
八、產地加工除去泥沙、蘆頭及細根,曬至七成干時,捆成小把,再曬至全乾,置於通風乾燥處貯藏即可。
綜上所述,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共分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黃芪,其種植方法和管理方法基本相同。因此,只要你選擇好種植品種,你就可以參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種植。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方法進行種植,畝產幹品均可達到200公斤以上。
-
4 # 鄂西小濃人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生肌等功效。膜莢黃芪和蒙古黃芪是中國主要栽培種,蒙古黃芪是膜莢黃芪的變種。
【1】、蒙古黃芪: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根粗長,順直,圓柱形。莖直立 ,高40~100釐米,上部分枝,有稜,具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25~37片,較小,寬橢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托葉三角狀卵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鍾狀,密被短柔毛;花冠蝶形,黃色至淡黃色,長18~20毫米;雄蕊10,兩體(9+1);子房光滑無毛。莢果膜質,膨脹,有長子房柄,均無毛。種子腎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2】、膜莢黃芪:莖直立,高40~80釐米。奇數羽狀複葉,小葉6~13對,葉片寬橢圓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上面近無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花冠黃色至淡黃色,有時稍帶紫紅色;莢果膜質,被黑色短伏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種藥材黃芪如何栽培?一、生長環境要求及分佈
黃芪喜涼爽氣候,耐旱,耐寒,怕熱,怕澇。膜莢黃芪主產于山東、陝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等地。適合土層深厚、透水性強的中性或微鹼性砂質壤土栽培,重鹽鹼地不宜種植。而蒙古黃芪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山西、甘肅等地區,適合在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中栽培。
二、栽培播前準備
1、種子精選:播種前要進行選種,除去癟粒及黴腐、有病蟲害的種子,以保證苗全。
2、沸水催芽:由於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狀態,為提高發芽率,在播種前要做催芽處理。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分鐘,立即加入冷水,將水溫調到40℃後浸泡2-4小時,將膨脹的種子撈出,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脹時撈出,加覆蓋物悶12小時,待萌動時播種。
3、選地:黃芪遇積水會發生爛根和死苗,一般要選擇地勢較高、Sunny充足、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滲水力強的砂質土壤種植。
4、整地:在秋後或越冬前對土地進行深翻,一般深度在35~40釐米左右,利於保墒,同時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層,改善耕層結構,利於根系伸長、增粗、分叉減少,既提高產量,又提高質量等級。然後耙平、整細。一般在播種前在將地翻整一次,並曬土2~3天,殺死土壤中的細菌及線蟲。
5、施基肥:結合整地每667㎡施農家肥2500~30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作為基肥。
6、作畦:施入基肥後將地整平後,按畦寬1.2~1.3米,畦面整成龜背形,溝深25~30釐米左右,這樣便於排水。
三、播種
膜莢黃芪一般分春播和秋播。春播於3-4月(也就是穀雨前)進行,要求土壤溼潤,條播、撒播、點播均可。每667㎡播2-3千克種子。秋播於10~11月(白露前後)進行。無論春播與秋播,覆土以2釐米為宜,覆土不能過厚,否則影響出苗率。
蒙古黃芪通常是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一種是木箱育苗,還有就是大田育苗。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作為苗床,每667㎡施3000千克圈肥,或磷酸二銨20千克,做寬1.2米的畦,按行距8釐米條播,每667㎡播種子2~3千克,育苗地播5~8千克種子,保持土壤溼潤,半個月可出苗。一般當年秋季或次年春季進行移栽。
四、田間管理
1、澆水:苗期要保持土壤溼潤,後期土壤乾旱要及時注意澆水。黃芪怕積水,田間積水過多時要及時排放。
2、間苗、補苗:當苗高5-7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在2-3次間苗後,每隔8-10cm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可將勻出的小苗帶土補植,以保證全苗。
3、中耕除草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於苗高8-9cm,第3次於定苗後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後於5、6、9月各除草一次。
4、追肥培土: 黃芪喜肥,在生長第1、2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複合肥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後每667㎡施入廄肥2000kg加複合肥10kg、餅肥150kg,混合拌勻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防凍、防肥料流失。
5、適時打頂: 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可提高產量,於6月下旬~7月下旬前對植株進行打頂。
五、病蟲害防治
膜莢黃芪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和紅根病。
1、白粉病防治:
(1)危害部位:在苗期和成株期發生,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莢果。
(2)主要症狀:受害葉片和炎果表面如覆白粉,後期病斑上出現小黑點,造成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
(3)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倍液噴霧,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
2、紅根病防治:
(1)主要症狀:紅根病的特點是導致爛根,地上植株自下而上枯萎、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收穫時清除病根,集中燒燬。
②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4年。
④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溼度。
⑤整地時每667㎡用敵百蟲粉劑0.1~0.2千克進行土壤消毒。
七、採收加工
黃芪播種後1~2年秋季採挖。採挖時切勿折斷根部,以免影響質量。採收後,切下蘆頭,抖淨泥土,曬至半乾,堆積1~2天再曬直至曬乾為止,然後剪去側根及鬚根,紮成小捆即可。栽培1年後採收黃芪,產量可達到每667m250千克。
【高產總結】:
黃芪種植後,想要獲得高產 ,一定要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及時間苗、定苗、補苗,中耕除草鬆土,黃芪喜肥,確保水肥充足。在葉片開始擴充套件的時候,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可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即可提高產量,又可增加藥的質量。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
回覆列表
我們服用的中成藥裡有一大部分含有黃芪成分的,黃芪具有利水消腫和補氣固表的作用,許多體質虛弱的病人都是用它來治療的。所以說黃芪種植已經成為藥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那麼黃芪如何種植才能高產呢?
首先我們選好土地,黃芪不是高杆費水植物,我們儘量選擇在排水性好又有土層厚的地塊,我們在種植前,要施足優質的農家肥,深翻土壤可有利於黃芪幼苗生根發育。
其二是種子不能直接拿來就種,必須要將種子放在50度的溫水中浸泡一天撈出,然後再用溼布蓋住種子,當種子裂嘴出芽時就可以播種了。
其三是播種時期,一般是春、秋兩季播種比較適宜,大面積種植要採用樓播,播種後要多耙磨幾次,這樣能保持土壤水分有利於幼苗出土。
其四出苗後的管理,有苗稠的可以撥掉一部分,儘可能的株與株之間的距離要適當,有雜草同時一定要撥除乾淨。當幼苗長高時要進行追肥,肥料選擇硫酸銨和磷酸鉀隨水施入,必要時用磷酸二氫鉀噴施,這樣可以加快黃芪生長。
其五病蟲害的防治:黃芪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我們可以用甲基託布津、粉鏽寧來防治。還有一種是紫紋羽病,一但發生嚴重時它會危害到根部,造成爛根的現象影響我們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