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4451902090

    過早搏動(早搏、期前收縮)

    參考資料:

    什麼是早搏,其發生的機制及共同的心電圖特徵是什麼?

    在心臟的搏動過程中,有時會發生一個或數個提前出現的異位搏動,稱為過早搏動,又稱為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早搏是主動性的異位搏動,是較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臟也可能發生早搏,而在病態心臟更易發生。健康人發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為的誘因,如情緒激動、飽餐、過勞、上呼吸道感染、膽道系統的疾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作用等。過早搏動約40%發生於心血管疾病,易發生早搏的心臟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狀腺機能減退、貧血、低血鉀等。各種對心臟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導管檢查,由於對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現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導管檢查過程中過度用力,或過快地抽取血液標本,或加壓快速向心髒腔內注射造影劑等,都可以發生過早搏動。心臟手術時對心臟的按壓、牽拉或者進行瓣膜分離、安裝心臟起搏器都可以產生過早搏動,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應用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過早搏動,尤其是洋地黃類藥物,其他如咖啡因、異丙腎上腺素等,停用這些藥物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關於早搏發生的機制有三種觀點:一種理論認為是心肌的區域性存在一個興奮性增高的異位起搏點,這個異位起搏點,在某種因素的誘發下,主動地發生激動,使心房或心室發生提前搏動;另一種理論認為是由於折返,即竇性衝動下傳時,一部分心肌尚處於相對不應期,而當其餘部位的心肌激動已完畢,激動再傳至這部分心肌時,可使這部分心肌產生一次提前搏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心肌內,特別是在心室肌記憶體在一個活躍的、有一定節律的異位起搏點。?

    早搏的共同心電圖特點是提前出現的單個或兩個異位節律的電激動,常因干擾下一週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現代償間歇,少數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現的頻率而人為地分為偶發早搏、多發早搏、頻發早搏。某些頻發的早搏可出現一定的配對規律,如二聯律、三聯律;如先後出現的早搏之間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倍數關係,而與正常節律之間則沒有固定的偶聯時間關係,此種早搏可出現在心動週期的任何部位,因而可以產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

    何謂期前收縮,有哪幾種??

    期前收縮亦稱期前搏動,簡稱早搏、早跳。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顧名思義,就是在正常心律的基礎上提早發出的一種心跳。

    由於期前收縮是在竇性或異位性心律的基礎上,心臟傳導系統的某一點提早發出激動,過早地引起心臟的一部分或全部發生一次除極。這個興奮點可以在心房、房室連線區、心室的希氏——蒲金野氏系統,甚至就在竇房結。因此,可分別稱為房性、房室連線區性,室性或竇性期前收縮。

    早搏是很常見的,任何人在一生中都難免不發生。一般來說,年齡愈小愈罕見,年齡愈大愈多見。其最高發生率介於50—70歲之間。5%左右的健康人可發生過早搏動。

    有早搏時如摸脈搏,就會發現脈搏漏掉一次而實際是心臟提前跳了一次,隨後就有一個長的間歇。提前的心跳是因為心臟收縮過早心腔內所充盈的血量減少,泵到大動脈中的血量也減少,不能把脈波傳到周圍動脈引起脈搏,所以形成脈搏脫落,這也就是中醫診脈時所出現的“結代脈”。

    早搏能影響健康嗎??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有人問:“早搏”能影響健康嗎??前面已經談過,心臟的跳動是受竇房結指揮的。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髮出的規律性的衝動,經過心臟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和心室,從而帶動整個心臟的跳動。由於某種原因使心房內或心室內的某一部分心肌的興奮性過高,或者由於傳導系統發生故障,這時就可使正常節律中突然出現提前興奮與收縮,這種情況就是早搏,又稱為過早搏動或期前收縮、期外收縮。根據早搏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房室交界性與室性早搏三種。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見的是交界性早搏。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人報告在無症狀的正常人群中,連續24小時觀察動態心電圖,可有50%的人出現早搏;連續48小時觀察,則有70%~80%的人出現早搏。?

    通常情況下,心臟跳動時,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發生早搏時,由於心室強力收縮,可以感到心臟跳動;再由於早搏後有一段停頓間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頓的感覺。各人感覺不一致,有的說是心臟蕩了一下,有的感覺心臟欲從喉嚨裡跳出來,有的為明顯心慌不適。此外,還可伴有胸悶、噁心、咳嗽、頭昏等不適。也有的人甚至發生頻繁的早搏,可毫無感覺和症狀,僅在醫生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時才被發現。?

    心臟整齊、規則的跳動,主要是搏出血液滿足全身組織器官的需要。發生了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減少。但是,每分鐘少於6次的早搏,對身體健康幾乎無影響。偶發房性早搏,所減少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僅為5%,偶發室性早搏減少12%,兩者對腦迴圈均無影響。每分鐘多於6次的頻發早搏,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可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達25%左右,減少腦迴圈血量8%~12%,減少腎迴圈血流量8%~10%,這樣對健康就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關鍵在於有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嚴重的心臟病,那麼頻發早搏會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力衰竭。頻發房性早搏常為心臟病人發生心房顫動的訊號,頻發室性早搏可發展為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而猝死。如果無嚴重心臟病,即使早搏頻發,也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臨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甚為常見。正常人在過勞、緊張、激動、焦慮不安時,或在大量吸菸、飲酒、喝咖啡、喝濃茶時均可發生早搏,也可在休息或臥床睡眠時發生;老年人可在便秘後發生。這種功能性早搏在誘發原因去除後即可消失,對發生者作全面深入的檢查,也無任何心臟病證據可見。有些健康者出現幾個早搏後,思想上十分緊張與恐懼,這樣反而促使早搏增多。?

    病理性早搏也不少見。它是在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或其它病理情況下,如發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溼活動、高血壓、低血鉀、嚴重缺氧或某些藥物中毒時發生的。

    可以說,這種早搏出現是心肌缺血與損傷的一個重要訊號。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發生早搏常提示有嚴重心肌缺血;風心病病人的早搏常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壓性心臟病人的早搏常與心室肌肥大及勞損有關。?

    總的來講,老人與兒童出現早搏常為器質性的。若早搏時出現心絞痛或心力衰竭,則肯定是器質性的。凡是有氣急或心臟擴大等心臟病表現,或者具備冠心病易發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的人出現早搏,多為器質性。?

    器質性早搏對健康有程度不同的影響,應當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而合理的治療。

    房性早搏的臨床表現及心電圖特徵是什麼?

    房性早搏多數見於正常人,通常不引起自覺症狀,亦不會引起迴圈障礙,有時病人可訴心悸、胸悶。疲勞、焦慮、吸菸、飲酒、喝濃茶、飲咖啡、洋地黃中毒、心房病變、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均可引起房早。不同疾病引起的房早可出現不同的伴隨症狀,心臟聽診可聽到心臟搏動突然提早出現,而後為延長的代償間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較正常響亮,第二心音弱或聽不到,早搏的脈搏弱,或者摸不到。?

    其心電圖特徵有以下幾點:?

    (1)提前出現的P′波(P′波可重疊於前一竇性搏動的T波中)。?

    (2)P′?R間期正常或輕度延長。?

    (3)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

    (4)P′後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則稱為房性早搏伴室內差異性傳導。如P波無QRS波,稱為未下傳房早。在同一導聯上,如果P′的形態及配對間期不同,稱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的代償間歇,即包括房早在內的兩個正常P波之間的時間短於兩倍的正常PP間距。

    室性早搏的臨床表現及心電圖特徵是什麼?

    在竇房結衝動尚未抵達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個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電衝動引起心室的除極,稱為室性期前收縮,簡稱室早。?

    在正常人群中,室早可因一般的因素而誘發,例如吸菸、喝濃茶、飲酒、情緒緊張、過度疲勞、消化不良、血鉀過低、甲狀腺功能亢進、服用某些藥物等,有的甚至查不到任何原因。在器質性心臟病中,最常見於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及二尖瓣脫垂等。?

    室性早搏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訴說心悸、胸部有“撞擊感”。大多數在心臟聽診時即可做出診斷,早搏的第一心音較正常的第一心音響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聽不到,這些特點與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後的代償間歇時間較長,屬於完全代償間歇。如果室早頻繁發生,有時不易與心房顫動區別,可讓病人活動一下,若體力活動後,病人心率加快,而節律趨於規則,則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較大,因為人體活動後,竇性頻率增加,克服了異位心律的顯示。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後均隨一個室性早搏,則形成二聯律,多見於洋地黃中毒,不是洋地黃中毒引起的二聯律,常提示有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早搏多見於正常人,要判斷室早的性質,必須綜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煙、酒等一些誘因引起,多屬於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療。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室早,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給予治療。?

    室性早搏的心電圖有以下幾點:?

    (1)提前出現的寬大的QRS波群,QRS波間期大於0.11秒,其前無過早的P波出現。?

    (2)P波可出現在ST段上或埋在QRS、T波內,R-P時間常在0.12~0.20秒,P波與提前的QRS波無關。?

    (3)ST段及T波方向常與QRS波方向相反。?

    (4)通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歇(即早搏前後兩竇性心搏相隔的時間為正常心動週期的2倍)。?

    (5)有時室早夾在兩個連續竇性搏動之間,稱為間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時形成二聯律、三聯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陣室速。?

    (7)在同一導聯上,可見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形態不同。

    如何判斷室早的危險程度??

    一般的室性早搏當然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過分擔心。但有時頻發的室性早搏,尤其是早波的R波落在前一個搏動的T波上,即RonT,這時會發生室性心動過速,甚至發展為心室顫動,就會危及生命。對於室性早搏,Lown′s將它分為若干級別,級別越高猝死的危險性越大,特別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美國Lown的分級如下:?

    0級:無室性早搏。?

    Ⅰ級:室性早搏<30次/小時。?

    Ⅱ級:室性早搏>30次/小時。?

    Ⅲ級:多形性室性早搏。?

    Ⅳa級:成對(成聯律)早搏。?

    Ⅳb級:室性心動過速。?

    Ⅴ級: R波落在T波上(Ron T)的室性早搏。?

    最近,有許多研究發現,室性早搏的數目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Lown′s分級多數專家認為,該分級僅適合於心肌梗塞病人發生的室性心律失常。這主要是由於一部分健康人中常可檢出Ron T 的室性早搏,卻無一例促發室性心動過速、室顫。且Ron T現象可出現在安裝起搏器的病人心電圖中,尚未發現可促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判斷室性早搏危險性,主要依據以下幾點:(1)基礎心臟病變,如嚴重的心肌梗塞,嚴重的缺血,心肌炎或室壁瘤等;(2)心功能狀態;(3)電解質是否紊亂。心臟功能狀態良好,無器質性心臟病病人的室性早搏一般屬於良性的心律失常。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心功能明顯受損的病人,如室早≥Ⅲ級,則認為是危險性高,有猝死可能的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後的病人發生室性早搏怎麼辦?

    傳統的觀念認為,心肌梗塞後的病人如發生室性早搏,則有可能促發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室性早搏對急性心肌梗塞後病人的預後究竟有沒有影響,有多大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對心肌梗塞後無症狀的室性早搏,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雖然室性早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並不能預防病人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目前世界上多主張:

    (1)如病人發生的室性早搏無症狀,同時心律失常對預後無影響的,對這些病人的心律失常可不必處理。?

    (2)如果有室性早搏,病人無症狀,但心律失常對預後有影響的,對這些病人首先應對基本病因治療,糾正心力衰竭,處理原發病。可以採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如β?阻滯劑。(3)有室早、有症狀,但心律失常對預後無影響的,如果是青年人,可進行手術或消融術;

    對有症狀而無缺血性心臟病復發或加重的病人,應慎重選用抗心律失常藥,以防止藥物致心

    律失常作用,或帶來其他副作用而使病情惡化。?

    (4)如果發生的室早有症狀,並且早搏對預後有影響的,應給予心臟電程式刺激,進行抗心律失常藥物篩選。如果用藥後,單形性持續性室速不再被電程式刺激所誘發,說明該藥有效。應用該藥,可降低病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機會。但也有人主張採用手術或消融術切除或破壞形成心律失常的病灶,對於不能接受這些治療措施的病人,可植入抗心律失常的起搏器。

    如何對待功能性室早??

    在臨床中發現的室性早搏,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其有心臟異常及心臟外的病因,就稱這種心律失常為功能性室早。簡單地說,就是正常人可出現的室早,它屬於良性心律失常。在正常人群中,功能性室早的發生率在50%~70%。?要確定室早是功能性的,首先應除外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應選擇適當的檢查,包括查體、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實驗、心室晚電位、心臟B超、心臟核素檢查,有特殊需要時,可採用心臟電生理檢查及冠脈和心室造影等手段。其次;還要除外可誘發室早的誘因,如電解質紊亂、藥物影響、甲亢等其他系統疾病。另外是分析判斷室早的級別,常採用美國Lown分級標準分級。但目前多數專家認為,Lown分級標準,限用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對正常人相對來說意義不大。到目前仍提不出一個合理的適合正常人室早的心電圖分級標準。?

    對於功能性室早,有的人能泰然自若,有的人卻焦慮不安,驚慌失措,胡思亂想,千方百計地找醫生開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有些臨床醫生把功能性室早混同器質性室早,誇大其危害性,給病人開一些控制室早效果較好,但副作用也較大的二、三線藥物。盲目追求早搏消失而一味增大藥物劑量或聯合用藥。上述做法弊大於利,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造成了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濫用,使應用抗心律失常藥致心律失常的病例增加。?

    功能性室早患者原則上可不做治療,如果有明顯的症狀,宜選用鎮靜劑,同時減少不良刺激(如戒菸、少飲茶或咖啡),也可以用小劑量的β阻滯劑,如倍他樂克、氨醯心安等藥物治療。

    室性早搏均需要治療嗎,哪些室性早搏需要治療,如何治療?

    室性早搏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均可發生室早。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病因。如果是發生於正常人,往往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的疲勞、消化不良、吸菸、飲濃茶或喝咖啡所誘發,如無明顯症狀,不必使用藥物治療。如病人症狀明顯,治療應以消除症狀為目的。減輕病人的顧慮與不安,避免誘發因素,如吸菸、咖啡、應激等。藥物應選用β阻滯劑或美西律,儘量避免應用ⅠC、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器質性心臟病引起室性早搏常見於冠心病、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與二尖瓣脫垂病人。如心電圖上出現以下情況,多提示室性早搏為病理性的:①多源性室性早搏。②成對或連續出現的室性早搏。③室早出現於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RonT現象),聯律間期小於0.40秒。以上三種情況常易誘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必須及時處理。④特寬型室性早搏,QRS間期≥0.6 秒。⑤特矮型室性早搏,即各導聯中室性早搏畸形的QRS波群振幅≤1.0mV。⑥室性早搏QRS 波群有顯著切跡,上升支或下降支不規則。⑦室性早搏的T波尖銳,二支對稱,T波方向與QR S波的主波方向一致,ST段呈水平型改變。⑧並行心律型室性早搏。⑨早搏指數小於1。?μ 在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圖形上出現的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治療首先要針對病因治療,早搏往往隨著基礎疾病的好轉而減少或消失。如果症狀明顯,可選用下列藥物治療:

    ①利多卡因、普魯卡因醯胺、溴苄胺,對室性早搏較為有效。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

    ②β-受體阻滯劑、苯妥英鈉、奎尼丁、異搏定等,對各種早搏均有效。有支氣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滯劑。

    ④洋地黃類藥物:對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搏有效。對洋地黃中毒引起的早搏,除停用洋地黃類藥物外,給予氯化鉀、苯妥英鈉等可獲得控制。

    ⑤心肌梗塞後或心肌病病人併發室早,心臟性猝死發生率較高,特別是當同時存在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將大大增加。應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心肌梗塞後室早,猝死與心血管總死亡率反而顯著增加。原因是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應避免用Ⅰ類藥物治療心肌梗塞後室早。β?阻滯劑雖然對室早的療效不顯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後猝死發生率。胺碘酮對抑制室早很有效,但應注意可能發生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稱已經在伊拉克建立11個軍事基地,這樣做是侵略行為嗎,伊拉克政府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