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嵴柴夫
-
2 # 顏公速成楷書
魏碑算是楷書的一種,它和晉朝楷書、唐朝楷書並稱三大楷書字型。
先簡單介紹下魏碑:魏碑產生時,正值隸書向典型的楷書發展過渡時期。魏晉之際已經有了楷書,鍾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黃庭經》等楷書作品已然是比較成熟的楷書,但是大批西晉知識分子隨晉室南渡之後,北朝的書風就和南朝大異了。北朝現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間無名氏書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謂“風流蘊藉”的書法風格自然不一樣。鍾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隸變楷的過程,由於晉室南渡,北魏的民間書法家們沒有繼承多少他們的成果,而是遵循原來民間書法的發展軌跡,更多地是直接從漢魏時期的隸書演變而來。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書論家劉熙載認為“南書溫雅,北書雄健”。
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讚譽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魏碑體是北朝碑刻的統稱,其特點是筆力、字型強勁,是後世書法的一種楷模魏碑書法藝術,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佛教的造像題記;一類是民間的墓誌銘。僅龍門石窟的造像題記就有三千餘品,而著名的是《龍門二十品》。墓誌在南北朝時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誌銘比前代都多,書法中帶有漢隸筆法,結體方嚴,筆畫沉著,變化多端,美不勝收。
康有為稱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書法雄強、樸拙、自然天成的藝術特點。
魏碑是指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現存的魏碑書體都是楷書,因此有時也把這些楷書碑刻作品稱為“魏楷”。魏碑原本也稱北碑,在北朝相繼的各個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國時間最長,後來就用“魏碑”來指稱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在內的整個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誌銘”、“ 摩崖”和“造像記”的形式存在的。
其實入門寫魏碑,也不是完全出於喜好,李鐸先生的一位學生一次在北大圖書館舉辦書法展暨學員招生,他的主張是入門先學魏碑,因為魏碑結體不那麼嚴謹,其次可以治療初學者不敢下筆的毛病,魏碑筆畫重、大,粗、拙,運筆也緩和慢行,正好適合初學者練用筆。用筆大膽,是寫好字的前提,不敢下筆寫出來的字怎麼寫怎麼有匠氣,它多多少少有點描畫。
其實從魏碑入門還有一個優勢,不論結體還是運筆上小有瑕疵,不影響大局,容易出成績。從唐楷入手不容易出成績不說,還容易打擊自信心跟興趣。 唐楷對於把控毛筆的能力要求十分嚴格,粗細上,長短上,速度上都要一絲不苟,太快了,飄,太慢了,呆,太長了,走樣,太粗了,不協調,這些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短時間是不能能夠掌握的。我喜歡魏碑風格的字,因此也喜歡康有為,趙之謙,何紹基,于右任等等一大批厚重樸拙書風的書法家。但是我在臨習上,卻寫不出他們那種感覺,一筆都沒有,不是我沒有臨過魏碑,我入門臨的《張猛龍碑》,臨了很長時間,可是一脫帖,根本寫不成,後來我找到了理由,好像是歐陽中石先生的一位學生說的,他說臨魏碑大部分人都寫不成,學習楷書最好臨唐楷,因為魏碑的結體千變萬化,十分不容易記憶、尋找規律,所以很多人寫來寫去根本摸不著頭腦。
但是如果臨唐楷就不一樣了,唐楷的間架結構基本相同,不論你臨寫哪一家,都是重複加強記憶,它的規律也被總結分析的很成熟。一句話概括:魏碑是一種具有強烈隸書風格的楷書,因此更加古樸而雄渾。而與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筆和結體趨於規範統一,魏碑則用筆任意揮灑,結體因勢賦形,不受拘束。
用通俗理解:魏碑是當時那個時代所賦予了其特點,風氣。而到了唐代,國家昌盛,法度統一,制度完善,所以所有文字,這一意願的表達工具,也趨於規範化,統一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就好像現在我們國家一直強調硬筆書寫規範化教育一樣,因為都是機器閱卷,所以就要求書寫按一定規則書寫。
而在魏碑的基礎上練習唐楷,就好像人已成年需要遵循這個社會的規則,按照規則行事,略帶悲情。而從唐楷到魏碑則是突破規則渾重而不羈。 -
3 # 魚生文化雜談
魏碑和唐楷的分野在於從野趣天然到法度森嚴的審美轉變。
魏碑的結體荒率自然,有一種不假修飾的樸拙之態。魏碑書法和當時的文學是相通的,因為國家離亂,百姓無法安居樂業,而文人士大夫階層也是上下不已,所以人生無常的觀念影響深遠,佛教的輪迴觀,道家的清虛散淡,都成了文化的內在營養。
基於這樣的文化基礎,書法的風格也隨之向自然的一面傾斜。像龍門諸品,雲峰山石刻,泰山石刻,雲南的二爨碑,以及各種墓誌,大量的晉魏碑刻都追求一種荒率自然的風格。用筆如刀,有的或者就是直接以刀代筆刻上去的,所以結構多變無方,風格詭譎無常,從裡面可以吸收很多頗有韻味的東西。
但魏碑的刀鑿感太強,所謂的金石氣味其實要兩面來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在為書法多添了一種味道,壞在影響了許多人用筆的方式。許多人特別習慣了魏碑的用筆方式之後,寫唐楷乃至寫帖都有些困難。因為他已經習慣用筆的大量側鋒偏斜,當需要完全中正的時候,反而不容易立起來了。
其實行為和心理之間是有緊密聯絡的,當善用側鋒的時候,隨著這一多變的運筆方式,人的性情容易被勾引出來,情緒高漲。而當純以中鋒行筆的時候,人的心緒也近於平靜莊嚴,它要求你不得不接近於理性。所以才會有魏碑和唐楷之間的轉換問題。
書法到了唐朝,楷書完全的成型,法度森嚴,結構穩定。其時國家安定,貞觀之治時乃至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可見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平穩的一段時期。但這其實是依靠法制的健全來保障的,所以遵守法度的思想也逐漸深入人心。如果說魏晉南北朝時期,人身無法自由而不得不求諸精神的自由,那麼唐朝正好反過來,人身因法治而得到自由的保障,精神上反倒向著規則和理性一面前進了。所以講究法度成了他們的普遍追求,反應在詩歌裡,書法裡,也是一樣的。
唐楷用筆多是中鋒,到了顏真卿,晚年幾乎用篆書的筆法來寫楷書,讓整個唐楷都顯得莊嚴偉岸,有一種中正和穆的廟堂之氣,與魏晉南北朝的野逸形成鮮明的對比。
所以由魏碑到唐楷的過度,不僅僅是用筆和結構特徵的變化,更重要的,其實是心理的變化。這就要求你理性的一面和感性的一面都發展的比較好,所謂“善書者,至情至性”,就是對理性與感性都有極致的表達。
魏碑和唐楷,其實正是檢測學書人的兩套試卷,能夠檢驗人的性情。寫魏碑如果不能放開手腳,那麼肯定寫不出韻味來,是感性不足;寫唐楷如果不能收束精神,肯定寫不出森嚴的法度,多有弊病,是理性不足。
所以要說從魏碑過度到唐楷,應該首先從心理上回歸到一種莊嚴的氛圍中。這就要求書者需要暫時放下過多的情緒因素而回歸於理性,然後以完全的法度去用筆,恪守原則,用筆的起止和行筆的中正都要做到,漸漸體會平靜深邃的力量,否則肯定寫不了幾個字心境就被情緒打破了。
如果心境和行為統一調整過來,那麼相信你很快就能回到唐楷的軌道中來。
現在的許多人聽了一些所謂專家的意見,好似法度就代表著匠氣,荒率就代表著藝術,於是輕視唐楷,輕視寫經,輕視一切中正的表現力,其實是一種武斷。它們本來不相妨礙,魏碑可學,唐楷也可學,能夠在“情”與“性”兩個方面都發揮到極致,才有可能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去,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表達。這樣的人,才飽滿而豐富。
-
4 # 西廨七叔
魏碑和唐楷都屬於正書。在用筆上的區別在於起筆和收筆,魏碑多以切鋒入紙,而唐楷常用逆鋒起筆。在行筆上,二者都講究中鋒,而收筆,唐楷除懸針、捺畫,幾乎都是回鋒,魏碑的收筆方法相對多一些,除回鋒以外,還有彈鋒、順鋒、頓鋒等。魏碑和唐楷其實可以換臨,只是需要注意用筆的方式。有點像開車的自動擋和手動擋,只要基本功紮實,應該都可以駕馭。
-
5 # 石墨情結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兩種書體的關係上進行考究,然後採取最恰當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魏碑產生於北魏時期,唐楷產生於唐代。從時間的順序上講,先是有了魏碑,隨著時間的發展後產生了唐楷,兩者之間有著前後繼承的關係。
2.魏碑是由鮮卑族進入中原後,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書體。留存的形式主要有造像記、墓誌、摩崖、碑板。由於文字是刻於石頭上或板刻,非原作品,所以有著的第二次創作的問題。在典型的龍門十二品中看到,魏碑主要的風格是方峻古樸,天真爛漫、自由奔放。筆畫多為方筆,有稜有角。從出土的一些墓誌中可以看出,這些墓誌書體已是成熟的楷書,為後來楷書的走向奠定了基礎。對於大家熟知的《張猛龍碑》,康有為謂:“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為正體變態之宗”。該碑已開初唐楷書法則。
3.唐代書家學習了魏碑並將魏碑的用筆與結體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創造,形成了法度嚴謹,風格整齊,體勢端莊的具有廟堂之氣的楷書。在用筆上,主要以圓筆為主。相比魏碑,唐人更注重書寫的“法度”。
4.綜合上述所說,唐楷其實是在學習、借鑑魏碑以及把南北方書風融合的產物。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先學習魏碑後學習唐楷,還是先學習唐楷後學習魏碑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那麼對於先學習魏碑,有了一定基礎的人來說,應該再吸取唐人的特點,在書寫的法度上進行有益的嫁接,取二者之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
6 # 墨耘855
長期寫魏碑,如何寫好唐楷。
魏碑楷書臨寫有很多好處,能提高筆力,基本功得到很好的練習,轉入唐楷不是難事,只是改變筆法,選好帖下些功夫,寫好唐楷問題不大。
魏碑楷書,是書法學習當中,不可忽視的書體,在書法藝術中有一定的地位。
魏碑是北魏埋藏的碑誌,摩崖、造像等刻石文字,出土後對了解當時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活動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中國書法藝術中增加了學習魏碑的熱超,魏碑書法結體具有獨特的風格,呈現出一種正大氣象。魏碑是在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的演變過程中創新文化,上承鐘王,下啟隋唐,具有劃時代的寅變跡象,表現了藝術上的大膽的革新和探索與追求。
“其筆力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然;分行布白,自妙其別。在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研於方平之內也,乃剛健雄壯,維造形得勢,賞心悅目。藝術價值不可小覷。
魏碑自古以來為書家推崇。長期寫魏碑整練方折,細究結體,流巖奇特,氣象萬千。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結體跌巖起伏,妙不可言。魏碑寫好不是易事。
如何寫好唐楷從書法角度看,楷書筆畫於晉楷、魏楷、唐楷、等各有不同,即使唐楷,不同風格的楷書用筆亦不盡相同,但有書法基礎,在學習某體上,不是太困難的。
-
7 # 書法有云
長期寫魏碑,如何寫好唐楷?在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個人:歐陽詢。歐體作為四大楷書之一,書法以險絕著稱,筆法雖傳承於“二王”一脈,但其點畫卻融入魏碑,結體融入隋碑,自成一體。因此,長期寫魏碑,想寫好唐楷,可以從學習歐體楷書這條途徑入手。
圖片:(唐)歐陽詢楷書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敦煌殘本
一、魏碑
魏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等的通稱,其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為現代漢字的結體、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今古代文化學者鍾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
魏碑書法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可謂漢碑整合之碑。圖片:張黑女墓誌
二、唐楷
唐楷,是指唐代的楷書。進入唐代,由於國家的統一以及唐太宗等喜好書法等因素,使楷書的法度逐漸完備,進入了完全成熟期,標誌之一便是“唐楷”的形成。自唐楷形成以後,書法學習者一直視之為書法技能訓練的最佳範本。
唐代出現了諸多書法名家,如: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有:“顏真卿”;晚唐有:“柳公權”等等。
圖片:歐陽詢皇甫誕碑
綜上所述
從字型的發展來看,由篆書到隸書到草書到楷書到行書。魏碑是上承漢隸,下啟楷書的字型,因此,從唐代書家有過汲取魏碑而大成者入手,不愧為長期學魏碑再學唐楷的一條好途徑。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很有難度。
長期寫魏碑,還要寫好唐楷很有難度。魏碑和唐楷雖然同為楷書,但取法相去甚遠。唐楷和魏碑不可兼得,先二選一。如果真要學唐楷,暫停寫魏碑。如果你長期寫魏碑應該知道魏碑的特點,魏碑斧鑿而成,筆畫很不規整。
上圖左上角的魏字,華文新魏字型。
這樣的字型算不算既魏碑又唐楷,或者說既不魏碑又不唐楷。
魏碑和唐楷在某些方面是截然對立的,魏碑雄渾樸茂看似自然天成,唐楷筆劃平穩凝重,結構嚴謹,法度森嚴。要想同時寫好魏碑和唐楷沒有可能,你必須要做取捨。
其實華文新魏,更多的是按照唐楷修改的,只是將基本筆畫細節弄得不那麼”唐楷“。
也有人要說了,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趙孟頫不是唐朝的,他的字再看看有些是有魏碑的影子。
比如你看看趙孟頫的《陋室銘》,就有一些魏碑的影子啊。
我也認同趙孟頫看過或者學過魏碑,相傳趙孟頫日書萬字,耐心挑選有些字有那麼點魏碑的影子很正常。
再比如趙孟頫的《膽巴碑》,硬著要找,當然能夠硬湊出來,”石“這個字的筆畫是不是可以說是某塊魏碑上的某個字的某一筆。
如果你練過很長時間的魏碑,想練唐楷。請先停下來,不要練魏碑,專注練唐楷。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可以練起。30年前,我們當時的學習楷書用的教材,主要是顏體和柳體。
一人有感如果你非要想著融合魏碑和唐楷,總能找到各種”例子“。以我們當代學魏碑的書法家取法越來越”自然天成“,很明顯是特意和唐楷作區隔。
尤其現在書法圈的環境下,唐楷和魏碑不可兼得,二選一。想要學習唐楷,先把魏碑放下。
-
9 # 寫字吧
魏碑至唐楷從書法的發展來看,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從北朝繼承漢代的傳統,將楷書應用在碑刻摩崖上,同時南朝楷書快速的發展,再到隋代將南帖北碑初步融合,最後到唐代將北碑融入進南帖,這是一個隨著文化發展而逐漸發展的過程。
▲《張黑女墓誌》
魏碑屬於楷書的範疇,有著其他時代沒有的特色,崇尚自然和天趣。以《始平公造像》《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等為代表,在用筆、體態和風格上千變萬化。
潘伯鷹曾說:“唐朝一代正規楷書的大發展,都是在南北朝千門萬戶的字形和風格的廣沃基礎上生根發芽的。”唐代書法發展繁榮,湧現了許多書法大家。初唐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為代表的,再到後來的顏真卿、李北海等,從筆法遒勁緊密到豐腴雄渾,風格也在變化。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書體的不同,意味著筆法與結體的差異。長期寫魏碑,要寫好唐楷,就要從筆法和結體上下功夫。
魏碑的筆法整體上以方筆為主,用筆方折,點畫稜角分明,相較於唐楷要更加陽剛、粗率、雄強、質樸。在結構上,魏碑相較於唐楷也要更加靈活、生動,更具衝擊力,金石味更濃。
唐楷的用筆繼承了“二王”的豐富細膩,結字遒麗又不失法度嚴謹。“法度”是唐代書法的標榜。
所以,要想寫好唐楷,就要在率真之外,融入含蓄、婉約之美,表現出些許溫雅的書卷氣。
-
10 # 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很奇怪,讓我很納悶:題主是先學魏碑,後學唐楷的嗎?
魏碑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不成熟的書體,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屬於楷書的一種。
而唐楷則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楷書,各方面法則已經固定,在書法史上以法度森嚴著稱。
打過乒乓球的朋友應該知道,初學打球時,老師都是從左推右擋開始教起。小臂45度、大臂帶動小臂等等,訓練起來要求嚴格而又枯燥,有時整堂課就只練一個動作。
但比賽時只會左推右擋肯定贏不了球,所以基本功打紮實後,就要練弧圈、直板橫打等等技術。
而老師讓我們花大量時間來練推擋,就是要規範我們的動作,為學習其他技術打下基礎。
學習書法與此類似,唐楷規範,規律性強,猶如乒乓球中的推擋技術,學習起來更容易上手,故歷代書法家都主張從唐楷入門。
而魏碑雖然趣味性較強,風格獨特,但良莠不齊,普通人無法甄別其優劣,故學習時需要有較強的唐楷基礎。
從大量書法名家學習楷書的歷程來看,基本上都是以唐楷打基礎,而後,要麼上溯魏晉,向鐘王小楷求韻味;要麼尋根南北朝,向魏碑求趣味。
而死守唐楷者,大多尋覓不到突破,因為楷書的各個發展方向,都已佈滿唐代諸家的足跡,後來者無法望其項背。
回覆列表
魏碑與唐楷的用筆有明顯的差別。魏碑大多結字不穩、不勻、不工,有刀工率意留下的刀斧鑿痕跡,偏鋒運筆多。因此形成了雄渾樸茂、自然天成的書風。
而唐楷在筆法、結字上有規範的法度,強化起筆,收筆頓挫,有較為明顯的裝飾特點。
因此從魏碑換到唐楷上,應從筆法、結字上進行調整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