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城沐雨
-
2 # 該死的風
在中國嫡長子的地位是神聖的,李世民是老二雖也是嫡出但到底是和嫡長子有一定的地位差距。而且李世民的戰功赫赫到了已經差不多得到天下的皇帝眼中,也許代表的不僅僅是戰功赫赫。更有可能代表的是一種威脅,這在帝王的眼中是最大的問題。沒有一個皇帝會容忍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就算這個人是他的兒子也不行。有一句話說的好,無情最是帝王家。一個在軍隊很受歡迎的兒子,一個能力很強大的兒子是那麼讓他不放心。還有一點太子建成也不是史書上描寫的那麼荒淫無道,有可能不是一位開疆擴土的不是明君。但最起碼也是一位守城之君,而歷史的記載是掌握在勝利者手中的。這是不可逆反的規律,這是一個必然的事實。當上皇帝的人不會同意有人說他的敵人好。所以更有能力的李二就選擇這條道路,和隋煬帝一樣但他是一位成功的皇帝。
-
3 # 司馬長史
因為古代都是講究嫡長子繼承皇位,西周時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最高執政權力,為天下的大宗。至此,嫡長子繼承王位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西周以後的各王朝,基本上都執行周朝宗法制所規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即嫡長子擁有政治繼承權。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級不同,獲得不同的次級政治地位。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也是非常遵從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因此他立李建成為太子,而老二李世民為秦王,雖說李世民功勞大(其實李建成能力也比較大,在唐朝建國過程中功勞也不小),但是他不是嫡長子,只好封王。如果李世民想當皇帝只有三個選擇:一、殺掉自己父親,篡位(但這樣的成功性不是很高)二、殺掉自己的哥哥,逼老爸讓位給自己(事實上就是這樣做的)。三、感動父親,立自己為太子(失敗了)。為了皇位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他後來的表現沒有令世人失望!
-
4 # 小鎮月明
李世民不能直接被立為太子順利登基,而是要透過玄武門事變才能等皇位,只有一個原因,他不是嫡長子。
嫡長子繼承製度是中國皇位繼承製度非常重要的舉措,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形成,即所謂的宗法制。嫡長子制度有兩個關鍵的點,一是嫡,而是長,也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都是立嫡長子為太子,即使後面還有更優秀的兒子或者更喜歡的兒子。比如說漢高祖立劉盈為太子,可他更喜歡趙王劉如意;晉武帝立弱智兒子司馬衷為太子;比如說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而不是能力更強的朱棣。這些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嫡長子制度。(這裡要補充一下,當出現權臣、外戚、宦官掌控朝政時,嫡長子制度都難以實施)。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功績是要遠遠的大於李建成,李建成因為是大哥被封太子,李世民只能被封為秦王。李世民想要登上九五至尊,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李建成不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李世民對於皇帝這個位置是有慾望的,同時也是為了自保,所以他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剷除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掃除了邁向權力巔峰的絆腳石。
-
5 # 伊耆角木
第一,李建成是嫡長子,太子名份已定,在封建宗法社會中,廢長立幼是大忌,李淵基本不可能讓李世民做太子。第二,李建成也有功勞,只是在後來的史書中被抹去了。
先說第一點。古代宗法社會,講究嫡長子繼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嫡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後世也有例子。明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篡位登基,他也不喜歡大兒子朱高熾,而喜歡次子朱高煦。朱高煦脾氣性格像自己,而朱高熾胖的走不動。論戰功,朱高煦立下汗馬功勞,而朱高熾生性仁厚,也沒有太多戰功。朱棣多次動了廢長立幼的心,但是最後還是作罷。因為他自己雖然篡位,卻希望從今往後,朝廷能長治久安,所謂誰好誰不好那都是主觀判斷,而只有嫡庶長幼才是客觀標準。所以還是讓朱高熾繼承皇位。朱高煦後來也不服而叛亂,最後被侄子朱瞻基剿滅。
再說說李建成。現在的《舊唐書》、《新唐書》都將李淵起事的功勞全部歸於李世民,這是根據李世民在位期間編寫的《高祖實錄》所寫,這內容與最早的記錄,高祖李淵身邊的書佐溫大雅所著《大唐創業起居注》內容相差很大。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關於李淵起事和各種關鍵戰役中都有李建成的身影。而在後來的《實錄》中統統刪去了。《資治通鑑》有寫李世民索要起居注觀看,房玄齡等將起居注編寫成《實錄》呈給李世民。我們無意去探究李世民究竟有沒有改史書。但可以確定的是,如《起居注》所寫,李建成在李淵起兵階段肯定是起過作用的。後來因為失敗了,成王敗寇,所以功勞被全部抹殺,這也是正常。但以當時而言,李建成絕不是一無是處混吃等死的。同理,功勞可以抹殺,罪責也可以誇大,因此史書中記載的李建成如何謀害李世民,如何私通後宮之類的,真實性自然也存疑。
所以,以當時李建成太子名分早定,又有功勞的情況下,李世民即使功勞確實大過李建成,李淵也不可能廢長立幼,所以他要繼位,只能除掉李建成。
-
6 # 來聊歷史吧
中國古代立太子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並不是按才幹來確立接班人,而是看出身。李建成是嫡長子,他就是當仁不讓的皇太子。李世民再有軍功也沒用。在皇太子沒有犯太大的錯誤被廢掉的情況下,他想上位只有發動政變。
-
7 # 史之策
如果李世民下手再晚,死的就是他了!
其實在唐朝的建設過程中,李世民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唐朝建立以後,總共發生了六次比較大的戰役。其中由李世民指揮的就有四次戰役。
Δ配圖
唐武德元年,李世民與隴右集團薛舉父子於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這是李世民唯一一次失敗,戰後李世民退回長安。
第二次是劉武周聯合突厥南下襲擊大唐,甚至是佔領了晉陽。李世民奉命出征,多日不解甲終於收復失地。
第三次是李世民對戰王世充與竇建德。李世民先是擊敗了王世充,將其困在洛陽城內,孤軍作戰糧草短缺。就在即將城破之時,河北竇建德突然率領十萬大軍前來營救王世充。
Δ竇建德
在危機情況下李世民力挽狂瀾,生擒竇建德。見此情況下,困在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好繳械投降。這次戰役也是唐朝統一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李世民一箭雙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雖然竇建德已經伏法,但是他的部將劉黑闥。在河北突然舉兵造反,打著竇建德的旗號,嚷嚷著要給他報仇血恨。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兩個月時間不到就平定了叛亂。
這幾次戰役打下來,李世民的威望已經很高了。尤其在第三次打敗竇建德回長安之後,受到了長安百姓的夾道歡迎。武德四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位置在王公之上,食邑增加了三萬戶。在這之後李世民廣收門客,與秦王府配合起來成為一個小的集團。李世民的一切成就都被李建成看在眼中,也開始感到自己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脅。
Δ李建成
其實在大唐的統一中,李建成也有很多功勞。比如說攻克長安城之戰,在虎牢之戰中突厥突然南下。倘若不是李建成一直苦苦抵抗,解決了李世民的後顧之憂,李世民估計堅持不到竇建德敗亡。後來的平定劉黑闥的戰役中,李建成出力也不小。
然而相對於李世民如日中天的威望,李建成還是比不過。為了保持自己太子地位,李建成拉攏了齊王李元吉。兩個集團也開始了針鋒相對,明裡爭暗裡鬥。
就在太子集團即將動手的時候,李世民先發制人,搶在太子集團之前動手。也不能說李世民是被逼迫的,只不過是早有這個打算。李世民無論是在軍隊中還是在民間的地位都很高,就算突然發動政變取得皇位也是情理之中。
-
8 # 荊人夜雨
其他答案已經說的很多了,李世民不能正常繼位的原因是古代中國實行宗法制,嫡長子繼位。李世民是老二,永遠越不過大哥李建成去。
再一個,李淵跟隋煬帝是表兄弟。對於當年隋煬帝廢掉太子楊勇,立了好大喜功的二兒子繼位,結果導致隋朝亡國,他可是全程親眼目睹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聰慧過人,志向高遠,隋煬帝和李世民都有這種特徵,讓李世民繼位可能搞出個盛唐,也有可能玩大了完成下一個隋朝。我認為,無論歷史如何掩飾,為了不重蹈隋朝的覆轍,李淵從來沒有想過讓李世民繼位。
在大唐創業建國過程中,李世民功勞最高,六場開國重要大戰中,他打了四個。打仗過程中,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幫能征慣戰的名將。李建成留守長安,幫助處理國事,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宮廷貴族和高階文官。這是不可調和的兩個陣營。
大唐建國論功行賞過程中,雙方早已有利益衝突。正史上記載一件事,洛陽攻克後,李世民把一塊好田賜給李神通。李淵把它又賜給了張婕妤的父親,但李神通仗著李世民撐腰,堅決不給田,李淵最後也沒什麼辦法,把李世民叫過來罵了一通。大唐前方與後方陣營的利益衝突,由此可見一斑。這已經不是李世民與李建成個人的問題,而是他們分別代表的兩方陣營的問題。李世民騎虎難下,他不想搞玄武門之變,手下人也會逼迫他搞。
-
9 # 峰子奇觀
玄武門之變
我先來講下這一事件的經過。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建立僅九年的大唐王朝,在這一天早晨,秦王李世民及手下,在當時首都長安的玄武門,悍然反動了一場“斬首行動”,殺死了親大哥太子李建成和親弟齊王李元吉,進而帶兵逼宮父親李淵禪位。這一場流血政變,促使李世民成功坐上了皇位。由於事件發生在玄武門,故史稱“玄武門之變”。
為何政變?李世民為何透過“玄武門之變”才能坐上皇位?我認為,有以下這4個重要因素。
1、長幼有序,李淵偏愛。古代歷朝的禮法,皆遵循“長幼尊卑,嫡庶有別”,這是沿襲千年根深蒂固的觀念。唐朝也不例外,高祖李淵建國後,就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吉為齊王。
李世民作為次子,說破天也沒有即位名分,這一道無形而巨大“鴻溝”,他想要越過去,辦法只有兩個:一是李淵廢掉太子,二是自己幹掉太子。
2、天策上將,文爭武鬥顯然,第一條路是行不通的,李淵十分偏愛大兒子,把李建成當作準接班人來培養,讓太子處理朝中政務(說實話,太子處理政務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讓李世民外出帶兵(李淵用人用其長,知道二郎能打)。於是,就形成了以太子李建成為首的文官集團,和以秦王李世民為首的武將集團。兩派不死不休的明爭暗鬥,就這麼開始了!
李世民勝仗頻頻,戰功卓著,在朝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因此,李淵一度給二兒子李世民加封。由於功勳之大、功勞之多,到了最後甚至沒什麼頭銜可再封秦王的了,只能破天荒的創造了一個頂級封號叫“天策上將”。(意思就是上天冊封的上將!)
李淵可能是愛子愛到糊塗了,這個頂級封號,給李世民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自行開府建衙,置天策府,天策府可擁有自己一套體系的文臣武將班子,盡歸秦王指揮。如此,秦王府勢力如虎添翼,進一步坐大,勢力熏天了!
3、各懷鬼胎,籌劃醞釀這一下,就太可怕了!如此一來,秦王府文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徐茂公等智力超群之士,武有尉遲恭、程咬金、秦叔寶等一干勇猛善戰的大將,文武兼備,團隊戰鬥力爆表!試問:擁有這些條件的秦王還會甘於人下嗎?還會甘心做個俯首帖耳的臣子嗎?
太子李建成見勢,李世民已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出於形勢所迫,太子聯合弟弟齊王李元吉集團,準備在玄武門幹掉李世民,也要發動一場“斬首行動”。
4、斬首,反斬首可惜的是,斬首卻被反斬首,老謀深算的李世民早就蓄謀已久,提前布好局。提前買通了玄武門守將常和(太子的人),同時連夜抹黑將秦府人馬埋伏在了皇城內,第二天天亮待到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他們一入城,就來了個“關門打狗”。
太子及元吉掌握的軍隊,大部分被擋在城外,人雖多但根本派不上用場。皇帝李淵被挾持,宮中衛軍投鼠忌器,也不敢輕舉妄動。就這樣,李淵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兩個兒子太子齊王,統統被幹掉了!
❥2、秦府悍將們呢又只能透過送李世民入主大位,才來實現他們自己的榮華富貴和政治抱負,才能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
❥3、而根據李淵歷史上的多次表現來看,把希望寄託在“李淵廢掉太子”這一幻想,已根本無法實現。而李世民集團政變,終極目標是李淵,太子齊王只是順手擼兔子。
❥4、加之太子集團又跨出了“拼命一殺”這一步,事情終究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一步。怎麼辦?
所以,李世民只能透過“玄武門政變”來坐上皇位!除此之外,別無他選!
-
10 # 遠方的燈火啊
因為他是老二啊,太子的位子一早就定了,是李建成的。李建成透過在長安城的長久經營,加上太子儲君的大義名分,已經得到了文官集團的支援,有人幫襯。再加上隋朝廢立太子,結果二世而亡的前車之鑑,李淵也是不敢輕易換太子。而且李建成在太子的位置上並沒有犯大錯,楊文幹事件也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也宣告李世民依靠政鬥上臺的路被堵死了,要知道此次事件李世民已經給李建成扣上了結交邊將,私運甲冑,意圖謀反(李建成送兵器的人自首後,楊文幹真造反了)的罪狀。李淵的態度明擺著,就是不換人,不走隋朝的老路。至此李世民集團已經明白了,他們與太子已經徹底鬧翻,皇帝又不支援,為了防止李建成登基後的報復,為了權力,他們已經無路可退,只有兵行險招了。
回覆列表
如果李世民想坐上皇位,也只有發動政變才可以。
第一,當時李建成是大皇子,已經被立為太子,而且中國封建王朝歷代立長不立幼,如果不發動政變,有李建成在,李世民是不會登上皇帝位的。
第二,李建成也並不是昏庸碌碌無為之輩,作為太子,沒有大的過錯,皇帝是不會輕易廢掉太子重新確立儲君的。李世民要想登上皇帝位置,就要發動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