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腳踏一枝梅

    辛棄疾是與蘇東坡並肩齊名的大詞人,蘇辛開創出了詞的豪放派,與婉約派共耀詞壇。辛棄疾是愛國抗金的文人代表,將他滿腔的愛國情懷用詞表示出來,慷慨激昂,讓人感動得熱烈盈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憂憤出詩人!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

  • 2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謝邀。實說實說,在歷代詞人中對於辛棄疾我是最佩服最崇拜的,這不僅是因他的詞寫的好,而且他敢於提刀上馬殺賊,單騎闖敵營斬殺叛徒。這在歷代詞人中是絕無僅有的。他和蘇東坡齊名,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經歷和蘇東坡大不一樣,我的看法,在他的詩詞中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比蘇東坡更直接更強烈。我這個人愛讀而不善背,對辛棄疾的詞只能評印象大體說一下,不能具體引用分析。總的看法是:一、憂國憂民,豪氣沖天。時刻想著上戰埸,夢裡也思殺敵人,可又偏偏不能如願。看到南宋王朝的昏弱無能,一腔報國熱情無法施展。於是乎,英雄氣慨和憂患之情思攪在了一起,表現在了詩詞之中。二、感情真摯,表達細膩。英雄詩往往展示出一種粗獷大氣的豪情,辛棄疾除此外還表現出了一種愛國真情,而且表現很細很具體,同時生活氣息很濃,很感人。象“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則是一派農家生活;象“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不是飽嘗世事滄桑的人是寫不出的。辛棄疾的詞前期寫出了少年英雄的豪情壯志,後期表現了英雄落魄的無奈和心裡的痛苦。

  • 3 # 草龍書畫

    謝悟空邀。——辛棄疾1|6l年率領兩千人參加耿京的抗金義軍,在軍中任掌書記。次年被往南宋接洽聯合抗金事宜。歸途中得知叛徒張安國殺害耿京投了金人,即與隨同五十餘人,星夜賓士,闖進金營,將張安國擒至臨安正法。後任江西安撫使,因遭群小排擠,先後閒居江西鉛山等地二十餘年,晚年復起,任浙東安撫使,最後又被彈劾回鉛山,憂憤而死。一生堅決主張抗金。

    其詞六百多首,主要抒寫恢復江山的壯志難酬的悲憤。他的詞清新婉麗,韻味深長。他繼承蘇軾的豪放詞風,進一步擴大了詞的題材,融匯詩,文,辭,賦各和形式,豐富表現手法與語言技巧,使豪放詞蔚然成為一大詞派,形成詞壇的主流。詞史上蘇,辛並稱。

    《別茂嘉十二弟》中“將軍百戰身名裂,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是說李陵將軍身經百戰,降異域身名敗裂,望故國遙隔,同蘇武告別,卻音信永絕。易水凜冽,滿座賓客為荊軻餞行,白衣如雪。悲歌沒唱完,壯士登車別。

    另一首賀新郎《賦瑟琶》.與上首章法和表現手法類似。開頭以楊貴妃彈奏名貴瑟琶表大唐盛世,依此寫到“霓裳曲罷”,國勢衰微的情景,又借白居易潯陽江送客聽琵琶曲,自抒天涯飄零之感。又用昭君故事,比喻徽,欽二帝離鄉去國之悲。辛棄疾作者的精忠之懷,借悽婉手法曲折表達,化實作虛,沉綿深摯,字字鳴咽。

    還有《登建康賞心亭》,摸魚兒《暮春》,《京口北固亭隊懷古》,等詞,都反映了作者主張抗金,當權者不能真正理解他,不能委以重任,則感到十分鬱憤。反映作者辛棄疾堅持收復中原失地的雄心大志和抑塞心情。如千古名篇“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 4 # 一別西風又一年

    辛棄疾早年可是一位悍將,靖康之變,神州陸沉,當時山東淪為金國領土,年僅23的辛棄疾在山東招兵買馬,聚眾準備起義南歸,然而事有不密,他的同伴被叛將所殺。辛大怒,帥50士兵直入敵軍大營,在大約五萬人的包圍下直取敵將,生擒回南宋首都臨安,斬首報仇。從此一戰成名,舉國震驚。23歲,多少人大學還未畢業的年紀,辛棄疾已鮮衣怒馬,疆場鏖兵。豈不有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馬踏雲燕的風采?

    回到南宋的辛棄疾很快被解除了武裝,當時的南宋皇帝正是宋高宗趙構,這個苟安一隅弄死了岳飛的膿包朝廷和皇帝怎麼能容忍有人整天在耳邊大呼北伐呢?辛棄疾從湖北被調到湖南,對,就是那個“若要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湖南,辛棄疾見湖南人性格熱烈,剽悍勇猛,北伐之心又一次重燃,他這親自組建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精兵強將,威風凜凜。

    然而訊息傳到了臨安,金國還沒被嚇到,南宋已經嚇得不了,於是辛棄疾被不斷的調任,並且徹底沒有了兵權,他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多地輾轉,人生最精彩的四十年就在閒職上蹉跎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這首詩正是辛棄疾表自己心跡之言,現在還有人覺得豪放嗎,豪放個屁,根本就是徹骨的悲涼啊!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而這首寫於作者江西任閒職時,鬱孤臺下的悠悠江水,流不盡的離人清淚,綠水東流,青山依舊,只是舉目望日,不見長安,山河破碎,故土別離。不是我不可以抵抗殘暴的敵人啊,實在是軟弱的自己人卻讓我有力也使不出,愁苦至極,可悲可泣!

    大染坊裡面有這麼一句臺詞:國家太弱,個人太強,是會吃虧的。筆者深以為然,辛幼安之一生,唯念北伐,他臨死之前都在大喊“殺賊!殺賊!”可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背後支援,辛的英雄一生註定要帶上悲劇的色彩。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有漢一代,班固投筆從戎,開西域萬里;有宋一朝,稼軒卸甲持筆,書千古悲憤。霍去病千里擊匈奴,自是真豪傑,辛棄疾萬眾取敵將,不亦大丈夫?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一切豪邁皆是夢境皆是回憶,只有白髮暗生才是現實。豪放否?悲壯乎?

  • 5 # 殘月枕夢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據聽說李彥宏在創業時 ,想給自己的搜尋引擎取個名字,可一時半會想不到一個好名字,有天看到了辛棄疾的這首詞,眾裡尋他千百度,得來全部費功夫,就給自己的搜尋引擎取名百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歸結為最有境界的三首詞之一。少年不識李宗盛,聽懂已是曲中人。年少輕狂,總愛把愁字掛在嘴邊,可人到中年經歷的多了,才發現以前的那些愁都是蛋疼。突然懂得了辛棄疾這句: 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多麼痛的領悟!

    辛棄疾主業本來是當將軍,副業才是寫詞,可是一不小主業成了副業,副業成了主業,成就了他一代詞神的名號。說辛棄疾是詞壇飛將可謂名至實歸。飛將是誰呀,就是李廣!李廣一生為了國家鞠躬,一身英雄虎膽可到最後也是沒有封侯。辛棄疾和李廣一樣也是一生壯志難酬。辛棄疾從小在金人統治的淪陷區長大,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征戰沙場、收復失地、報效國家。所以21歲便參加了民間自發的抗金組織,也曾帶領50騎飛奔金營捉拿漢奸張安國並凱旋而歸,從此聲名鵲起。他來到南宋後,一直想著沙場點兵,北伐收復失地,可始終不能如願。就想當個將軍,唯一一次好不容易在長沙建立了個飛虎軍,可也被奸人彈劾調離了。那時他都41歲了,等到了江西,或許他很失意,所以給自己起了個“稼軒”的名號: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田園牧歌,這是要學陶淵明的節奏。當不了將軍,當個農夫也好,可他忍不住還會想起自己的理想,想起淪陷區的人民,想起國家的未來民族前途,想起男兒抱負!滿腔的愛國主義熱情無處釋放,夢裡都在挑燈看見劍, 總想著了卻君王天下事,可惜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死前他依然喊著殺敵!殺敵!一生壯志難酬!一輩子,他也沒等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家國情懷,他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華人:生不能為國家開疆拓土,死也要為名族抱薪添火,他的詞充滿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名族的瑰寶。

  • 6 # 滄海人間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如果說蘇軾“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瀟灑”,那辛棄疾則是“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了熱血”!“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已陷於金人之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的起義軍,次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辛棄疾名重一時。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當時的官場上立足。在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之下,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寄於詞作之中。“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們都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但是在文學創作方面,陸游喜歡寫作詩,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辛棄疾把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於表達激盪多變的情緒的體裁。“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辛棄疾《鷓鴣天·送人》)。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棄疾的一首經典詞作,也是千古以來寫元宵節的經典作品。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來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寫出了辛棄疾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這首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鬱。表達了他當時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抗金復國是辛棄疾作品的主旋律,但他也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再如這首《清平樂·村居》,透過描繪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亦表達了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而這首《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則是代一位婦女而寫的,婦女的意中人離開她走了,她處於無限思念的境況。表面在寫美人相思的苦悶,實則也是寄託了詞人無法實現的政治理想。“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惜春,傷春是千古文人筆下的一個主題,辛棄疾借美女傷春,蛾眉遭妒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迴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辛棄疾《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流水落花,楊柳絮舞;韶華難留,春光難住!又是這樣的時節,又怎能沒有感慨!

  • 7 # 蔡駿

    重讀辛稼軒詞,看到這樣一首妙詞——

    最高樓·吾衰矣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都說辛詞既豪放又婉約,這首詞卻極拙樸,即便今天讀來,也簡直就是大白話。

    “最高樓”是詞牌名,就不解釋了,後面的“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則是辛棄疾的寫作說明,意思是——

    我準備要向CEO(皇帝)打退休報告,兒子卻因為我還沒有買房子(耕地),而不讓我退休,老子便寫了這首詞來罵那臭小子。

    上半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老子已經衰老了,想發財上福布斯榜要等到什麼時候啊?發財是危機啊,暫時把酒宴都忘記吧,離開這腐敗的地方,就算沒賺到什麼錢也要辭職回家。“穆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是穆天子嗎?),“陶縣令”(自然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縣令陶淵明瞭),是我的榜樣啊。

    下半闋: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休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等我回到家就造個花園名叫“丟失了的老頭”,還要造個亭子叫“也不錯”。空下了喝喝花雕酒,喝醉了就寫幾首酸詩。好田地一千年要換八百個老闆,一個人嘴巴里能叼幾把調羹啊?算了吧,臭小子還想說些什麼啊,還不趕緊閉嘴!

    原來這就是辛棄疾的退休理想,倒更像是廉政宣言。辛棄疾年輕時在山東參加反金的起義,曾在萬軍之中擄獲叛徒,又率軍南渡投奔朝廷,二十三歲就獲得南宋皇帝接見,可謂少年成名意氣風發。後來一生幾度起落,既曾長期賦閒在家,也曾做過安撫使(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之類高官,最後一任官職好像是鎮江知府。不知這首詞是他在哪一次辭職時所作,不過也可以看出辛棄疾的兩袖清風,並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華人總喜歡安置地產,古時候是買田,現在是買房子,辛棄疾退休時大概沒多少田產,最多就是幾畝自留地,修個小花園喝喝酒就是了。

    這首詞開宗明義就是寫給兒子的,相比陸放翁的示兒詩,這首就顯得現實樸實得多,還頗有幾分自我調侃的味道。

    不過,這真是辛棄疾的理想嗎?他忘了年少時的夢嗎?寫給兒子看的詞,與寫給自己的畢竟不一樣,他知道自己不能指望兒子,甚至不能指望任何人。

    辛棄疾實在是現實而理智,雖然他是如此無奈,但也絕非一個犬儒。

    我從不相信他真的會甘心“閒飲酒,醉吟詩”,這首辛版的“示兒”,不過又是一首“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一個人與一個世界的戰爭,即便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他也要在文字上做個戰士,在夢中“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君不見,在鵝湖的雪夜中,辛棄疾與陳亮如斯唱和: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最後,是那首建康城頭寫下的水龍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日,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城市該如何打造?